1980年8月8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思想评论

  论多样化发展
  胡平
天生万物,百态千姿。生物学家告诉我们,在地球上存在的大约几百万种生物中,不仅种与种之间千差万别,就是同一物种内部,也有不同的形态和结构。同是菊花,却奇葩异蕾,万紫千红,色泽芳馨,各有特点。“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苏州姑娘林黛玉由于不了解矛盾的特殊性,对菊花提出了这样的探询。宇宙之邃奥,万物之繁茂,正是从这种矛盾的特殊性而来。唯其如此,大自然才显得生机勃勃,娇俏多姿。如果大自然只有一个模式,一种颜色,例如只有黄色的沙漠或黑色的海洋,那该是多么寂寞和单调!
不仅大自然如此,人类社会也是如此。社会学家告诉我们,在有文字记载的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人类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代,有过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人类的文明正是从这多种多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的基础上,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部文明发展史,积累了琳琅满目、绚丽多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珍品!
到了社会主义时代,人们对自然和社会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而能够自觉地创造条件,来促进整个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满足人们多种多样的物质文化需要。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人类几千年来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精神财富的基础上的,因而从本质上说,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比以往任何一个社会都更加繁荣昌盛,丰富多彩。
可是,有的同志却不是这样看的。他们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既然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由共产党实行统一领导,那就是说,社会主义只能有一种式样,建设社会主义只能有一种方法,社会主义社会中各种事物的发展只能有一种形态,人们对各种问题的处理也只能有一种模式。他们不能想象,社会主义可以有“统一型号”以外的多样化发展的形式。
对于这种单一化的“社会主义”,我们能说些什么呢?早在三十年代,斯大林就曾经嘲笑过所谓
“穿一色衣、吃一种饭”的“社会主义”。斯大林写道:“说社会主义要求社会成员的需要都是平均的,相等的,一律的,要求他们的口味和个人生活都是一律的,说按马克思主义者的计划大家都应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和同量的饭食,那就是胡说八道,污蔑马克思主义。”
事情无独有偶。在斯大林批判了单一化的“社会主义”三十多年以后,又一种更时髦的贫困化的“社会主义”理论,充斥在解放了的中国大地上。林彪、“四人帮”、康生一伙骗子,把他们一手制造的经济上的贫困化和单一化,文化上的蒙昧主义和专制主义,生活上的禁欲主义和平均主义,以及机械、刻板、单调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统统冒充为当代“社会主义”的“最高成就”。他们标榜的口号是:
“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一切都必须“纯而又纯”。在这伙骗子的破坏下,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面临了真正的危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功绩,就在于它在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揭开了思想解放运动的新篇章。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都受到实践法庭的无情裁判。许多过去的金科玉律被否定了。许多从不敢想的事情现在敢想了。许多过去不可能做的事情现在能做了。广开言路,广开才路,广开学路,广开思路;多种经营,多种联合,多种渠道,多种发展,——这一切已经成为我国新时期中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新特点。这一广一多,短短一两年间,就把多年来我国各方面贫乏单调、作茧自缚、死水一潭的局面打破了,把各方面的工作搞活了。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社会主义社会是按照社会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党的领导。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原则呢?什么是党的领导呢?长时期来,有的人往往给社会主义定下各种清规戒律,把各种同社会主义毫不相干的东西,甚至把吃大锅饭和穷过渡,都贴上“社会主义”的标签强迫人们照办。其实,马克思主义奠基人,除了提出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外,没有、也不可能给社会主义规定任何具体的框框。人们完全可以按照实际的情况,作多种形式的试验和探索。只要是能促进生产、丰富生活、为群众所欢迎的形式和方法,都有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党的领导作用首先表现在集中群众的智慧,制定出适合情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且正确地加以执行。我国地广人多,情况千差万别,执行政策必须因地制宜,不能强求一律。过去的一个重大教训,就是把许多东西统得太死,统掉了灵活性,统掉了多样化,甚至把生动活泼的社会主义事业,统成了机械死板的衙门公事。
社会主义社会可以有许多特点,而生产的极大发展,物质文化生活的极大丰富,以及人的才能智慧的极大发挥,应该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特点。贫乏单调不是社会主义的特色,它只能败坏社会主义的声誉。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一个多样化的社会,而不是单调划一的社会;是开放的社会,而不是封闭的社会;是能给人们提供多种施展才能机会的社会,而不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社会。社会主义在一切领域,都应该显示出多样化发展的特色。
承认多样化的发展,实际上是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社会主义是群众的创造,而非个别天才头脑的产物。列宁说过:“社会主义不是按上面的命令创立的。它和官场中的官僚机械主义根本不能相容;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这是社会主义社会公民应该享受的当家做主的权利,是社会主义企业和事业应该享受的自主权利。这种权利保证人们根据实际的需要,无需事事依赖上级的规定和批准,就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作出灵活的反应,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个没有主动性、不敢独立思考、事事需凭领导眼色和上级决定办事的民族,是没有生命力的,是没有希望的。
“宣扬多样化,就会影响计划化”。有些好心的同志提出这样的担心。其实,多样化和计划化并不是互相排斥、互不相容的,而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计划本身就包含了多样化的内容。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必须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之一。但是,计划本身不是万能的。可以有正确的计划,也可以有瞎指挥的计划。实践证明,任何计划,即使是最好的计划,也不可能把十亿人口的生产生活包罗无遗。至于瞎指挥的计划,那对社会只是一场灾难。在这种并非罕见的情况下,有计划的发展往往变成对社会生产力的有计划的阻碍和破坏,变成对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计划的压制和扼杀。因而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计划绝对化,而应该允许必要的灵活性。“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人们有了更多的机会,更多的出路,就能作出更好的选择,把个人同社会更好地连结起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宣扬多样化,就是崇拜自发性”。有些同志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不!多样化同自发性、同无政府主义不是同一个东西。多样化决不保护落后,纵容倒退。多样化是以竞争和创新作为特征的。它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在竞争中显现出优劣,在变动中体现出前进。多样化的价值就在于:有了多样化,才能进行比较和鉴别;有了多样化,才能决定选择和取舍;有了多样化,才能出现竞争和淘汰。多样化能帮助人们打破因循守旧的桎梏,冲破故步自封的罗网,启发人们思索,推动人们创新。多样化是教条主义的天敌,是防止思想僵化的抗凝剂。衙门办事,强求一律,独此一家的习惯做法,才是落后事物的避风港。
“宣扬多样化,就是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有的同志可能提出这样的指责。其实,通常所说的
“资产阶级自由化”,是指放弃党性原则,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这样的“自由化”与我们所说的多样化是毫不相干的。我们所说的多样化,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的多样化。我们不会同意任何人在“多样化”的借口下,把历史上确已过时的反动落后的东西,重新搬上历史舞台。这是历史所不容的,也是人民所唾弃的。当然,在多样化发展过程中,在积极的新事物大量涌现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会出现某些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和反动的东西。这该怎么办呢?有些热心的同志似乎从这里抓到了把柄,要把这些有害的坏东西,连同一切他们看不顺眼的好东西,统统划入毒草之列,大兴讨伐之师。确实,在他们心目中,许多过去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东西,大都在可以取缔之列。然而且慢,我们既然是强调法制的国家,就让法律来仲裁吧。除了对一些违反宪法、触犯刑律的东西,应该依法取缔外,对于其余的东西,任何人都无权凭一己之爱好而随意加以打倒。这样说,似乎颇有保护“毒草”之嫌。其实,对于什么是香花和毒草,最好不要先贴标签,而让人们根据长期的实践来作出判断。那些没有生命力的东西,那些确实不健康的东西,即使可以流行一时,最后一定会被淘汰,或者被改造。地里冒出半寸长的苗,到底是香花还是毒草,常常引起很大争论。在没有完全弄清楚以前,是鲁莽从事好,还是谨慎一点好?看来还是谨慎一点好。谨慎一点,当然会暂时保留一些毒草,会带来一些危害,但从总体上看,则在更大程度上保护了香花,会带来更大的好处。这样,可以使某些人不能在“铲毒草”的堂而皇之的名义下,凭一己偏见把香花的嫩苗践踏掉。反对个人迷信,反对终身制,这些在几年之前还是弥天大罪,可以招来杀身之祸。曾几何时,却被证明是真理了。一个有生命力的社会,是不怕人民进行严格鉴别和自由选择的。这需要求实精神,更需要勇气。然而这正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色。社会主义的力量就在这里,希望也在这里。


第5版()
专栏:

  论发挥经济优势
  孙尚清
为了更好地贯彻发挥经济优势的方针,首先应当弄清经济优势的概念。所谓经济优势,就其形成的条件来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条件决定的、表现在经济上的优点或长处,如适宜某种农业生产的土壤气候条件,工业生产的某些优越地理位置,各种自然资源等等。另一类是历史条件决定的、表现在经济上的优点或长处,如历史上形成的工业较发达地区,技术基础较好,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较多,社会化生产的协作配套条件较好,运输条件较好,动力供应较好;历史上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地方,商品经济发达,有组织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传统经验,熟悉市场,会组织和管理社会化大生产的人才较多;历史上形成的或农或林或牧或副或渔的发达地区,当地人民有特殊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等等。应当看到,以上两类条件所形成的经济优势,是互相联系着的,历史条件决定的优势,往往与特殊的自然条件相关;而自然条件决定的优势,又要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表现出来。
就经济优势的内容来说,则可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一、地理位置的优势,如工厂所在地既接近原料产地,又有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有名山大川的风景名胜之地,可发展旅游业;农业上的有利自然环境。二、设备和技术的优势,如工厂或生产队的原有设备较先进,技术人员和劳动者的技术水平较高。三、经营管理的优势,如现有管理人员中善于经营管理的内行较多。
优势在比较中存在。优势的对立面是劣势,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都只能存在于比较之中。一个工厂,一个生产队,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以至整个国家,要在与别的单位、地区、部门、国家的比较中,才能正确认识并把握自己的优势。在经济优势中,除了自然条件决定的某些优势具有绝对性之外,一般都是相对的。如果我们躺在自己的某种经济优势上睡大觉,而不去兢兢业业地培育它,发展它,那么这种优势就会向均势甚至劣势转化。反之,如果我们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抓准优势,努力加以发挥,那么,这种优势就会在实践中相对地提高。
优势在竞争中发展。竞争是各经济单位发挥自己优势的推动力量。社会主义经济也是一种商品经济,价值规律仍然起一定的调节作用。各个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单位,要取得更大的经济效果,必须在竞争中正确认识和充分发挥自己的经济优势,否则就要赔本,站不住脚。为了发挥经济优势,就要保护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必然存在的竞争。人为地取消竞争,不计较经济效果,吃大锅饭,就根本不会有发挥经济优势的动力。计划指导下的竞争,从经济上强制着各生产单位、各地方、各部门去发挥自己的经济优势,从而整个国家也就可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果。国家的全局经济效果与各生产单位、各地方、各部门的经济效果,虽然有些场合会有一定矛盾,但在根本上是统一的,不应把二者截然对立起来。
30年的经济建设经验告诉我们,欲谋求经济的发展,有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千万不可跟客观规律对着干,硬要在劣势上蛮干出什么名堂。我们过去盛行的那种无视千差万别、搞一刀切的某些经济政策,以及象硬是在江南缺煤地区要煤,而把多煤地区的开发放缓的荒唐做法,都不是发挥优势,而是抑制优势,砍掉优势,偏偏在应当避开的劣势上下本钱,搞劳民伤财的蠢事。因此,应当说,提出和实行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的方针,是在我们付出巨大经济损失之后,对我国经济建设历史经验的一个科学总结。
从实质上看,发挥经济优势,是用符合经济规律的办法管理经济事业的另一种提法。为了有利于各方面经济优势,必须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在经济管理体制、经济政策和经济措施上,积极创造各种必要的条件。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发挥经济优势的良好条件,为局部经济优势和全局经济优势的适当结合和统一发挥提供了可能性,但要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还必须正确处理各方面经济利益上的矛盾。譬如,要使原料产地充分发挥其优势,就应当使他们生产原料越多,质量越好,得到的经济利益也越大。如果多生产也不能相应地多得好处,甚至生产越多,经济上损失越大,那么人家就不会有发挥优势的积极性了。不兼顾原料产地的利益,他们就会自己去搞加工。因为搞加工,既有方便条件,又有利可图。然而,历史上形成的加工优势却在另一地方。原料产地新上的加工工业,一般是设备差,技术低,用优等原料生产出低档产品,而且消耗大,还势必在原料供应上挤具有先进技术的加工单位,限制别人优势的发挥,从而影响全局的经济效果。但要解决这个问题,只靠讲局部服从全局的大道理,是不能完全奏效的,还必须在价格、税收等经济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使原料产地的正当经济利益得到适当照顾,把加工利润的一部分返给原料生产者。企业联合化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新途径。如把原料生产单位纳入统一经营的联合公司或专业公司,或者搞联营,或者给原料生产者向加工企业投资的优先权,把资金交叉起来等,这样,经济利益上的矛盾就可以得到调节,从而可能把局部和全局的经济优势统一发挥出来。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发挥经济优势,意味着发挥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充分发扬生产低于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的产品的各种长处,从而取得更大的利益。这就要求价格必须符合或近似价值。
发展商品流通,是发挥经济优势的一个重要经济条件。过去我们不能发挥优势,与把社会主义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错误认识密切相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互相封锁、以邻为壑的封建性的思想和办法,都是与发挥优势背道而驰的。要发挥优势,就不能搞大而全、小而全,不能搞各地方的独立完整体系那一套。各处生产出来的质量上和数量上的优势产品,必须有畅通的商品流通渠道,保证其迅速地销出去,所需的物资又能顺利地运进来。我国商品流通不发达,这一条尤其突出。最近,没有多少煤炭资源而有经济作物优势的浙江省,用经济作物与煤炭资源极丰富的山西省交换煤炭,既有利于双方经济优势的发挥,又各得实惠。如果本来商品流通就不发达,又不允许各生产单位直接挂钩,互通有无,使缺乏钢铁的地区得不到必要的钢铁供应,产棉区得不到粮食供应,那就会把经济优势压回去。如果在号召发挥经济优势的同时,不及时改变某些一刀切的具体政策,对经济作物地区,粮食征购任务不及时减下来,优势也难以发挥。
为了逐步把各单位、地方、部门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当前有一个恢复优势和建设发挥优势的物质条件的问题。譬如我国广大草原本来有发展畜牧业的优越条件,但长期以来受到极左路线的破坏。现在要发挥其优势,就必须有计划地进行一些必要的建设,如逐步解决草原灌溉、施肥,牧草和畜种改良、防疫和畜栏畜舍建设,以及牧民生活设施建设等问题。同时,随着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交通运输、能源、加工等建设也要相应地跟上去。否则,就会出现大量奶类生产出来却运不出去,加工不了,眼巴巴地看着它变质扔掉;或者不能克服粗放畜牧业的那种脆弱性,一场暴风雪,就造成大批牲畜死亡。因此,优势发挥所必须的各种物质条件的建设,要在物力和财力上得到保证。
发挥优势是历史的潮流,各有关方面应积极使自己的工作与之相适应。


第5版()
专栏:读史札记

  龚自珍抨击论资排辈的用人制度
  王俊义
“新官忙碌石騃子(騃:音ái捱,同呆)。旧官快活石狮子。”这是嘉庆年间民间流传的谚语,用以嘲讽按资选官的腐败现象。龚自珍这位在晚清开一代风气的进步思想家,对当时社会论资排辈的选官制度深有感慨,因此,在其《明良论三》中,引用了这一谚语,并赋予鲜明生动的解释说:石騃子“盖言夫资格未深之人,虽勤苦甚至,岂能冀甄拔”;石狮子则“具形相向坐者数百年,……论资当最高也”。
嘉庆十九年(一八一三),年仅二十三岁的龚自珍,以敏锐的思想,犀利的笔锋,写了一组政论文《明良论》,从不同侧面揭露了封建专制社会末世的种种腐朽和弊端,其中《明良论三》,十分辛辣尖锐地抨击了论资排辈、循资提升的用人制度。
论资排辈的用人制度,作为选拔提升官吏原则,不是唯才是举,如龚自珍所概括,乃“累日以为劳,计岁以为阶”;“贤智者终不得越,而愚不肖者亦得以驯而到”。完全以资历确定劳绩,用年限评定官阶,使得真正有才德的人,因资历浅短,不能被破格选拔,那些无才无德的庸碌之辈,依凭资历步步升迁。龚自珍还描述了清代社会在这方面的具体情况。当时的士子,从考中进士开始作官,年龄多在三十岁左右。三年无过,便可累升。从翰林院的庶吉士升至各部尚书,积年累月,最快也得三十年,欲升至一品的大学士,又再需十年。这样从三十岁作官,到位置宰辅,需要三四十年,是时“其齿发固已老矣,精神固已惫矣”!这样的人倒是阅历丰富,但宦海浮沉,饱经风霜,却“因阅历而审顾,因审顾而退葸,因退葸而尸玩,仕久而恋其藉,年高而顾其子孙,傫然终日,不肯自请去。”他们谙于世故,顾虑重重,退缩怕事,僵如行尸。而且官做得愈久,愈贪恋职位,尽想着如何封妻荫子,虽然拿着俸禄不干事,也不主动请求辞掉官职,使大批英俊奇才,“不得起而相代”。
以资历长短作为考察、选拔、提升官位的标准,带来的恶果,显而易见。正如龚自珍在文中所指出的:勇往直前的人得不到鼓励,玩物丧志的人受不到惩戒,平庸的人心存侥幸,才能之士备受束缚。本来,他们开始也都还感慨激昂,“思自表见”,但一想到“限以资格”,便自暴自弃,无所作为,致使“士大夫所以尽奄然而无有生气者也”。“至于建大猷,白大事,则宜乎更绝无人也”!能提出治国大计,论述国家大事的人,更是绝无仅有。论资排辈的用人制度,摧残、压抑、束缚人才,使“办事者所以日不足”。龚自珍目睹这万马齐喑的衰世局面,大声疾呼:“当今之弊,亦或出于此,此不可不为变通者也”!由这里可以看到,龚自珍那脍炙人口的名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确是针对时弊发出的时代呐喊。
当年,龚自珍在写出《明良论》后,他的外祖父、著名的汉学家段玉裁,赞赏其“而中今病”,非常感慨地推崇说:吾“耄矣,犹见此才而死,吾不恨矣”!足见,龚自珍的《明良论》,在当时起了发聋振聩作用。封建社会的进步思想家和有识之士,虽然认识到论资排辈的弊害,曾为此慷慨陈词,痛加鞭笞,要求加以变通,但由于封建社会宗法等级制度的决定,一二有识之士,决然无回天之功,不能革除论资排辈的用人制度。


第5版()
专栏:

  《拿破仑文选》出版
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叱咤风云的拿破仑,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拿破仑的军事理论和实践,在摧毁欧洲的封建主义制度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激励士气、了解敌情、选择阵地、集中优势兵力、在战争中赢得时间、新的征兵制原则等等,在当时都是无与伦比的。他的战略战术思想,对后世资产阶级军事艺术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过影响。
拿破仑本人没有亲自撰写过作品,只是在他“百日”复辟失败,滑铁卢一战全军覆灭,被囚禁在圣赫勒拿岛上时,才由他口述别人笔录了几次大战役的回忆,以及他对某些著作的评论。这些材料被后世编纂为《拿破仑文选》。现在商务印书馆已将《拿破仑文选》分上下两卷翻译出版。 (宋 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