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8月2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进一步发挥鄱阳湖平原商品粮产区的优势
江西鄱阳湖平原是一个商品粮集中产区,自然条件适宜稻谷的生长,据15个县1979年的统计,按农业人口平均计算的粮食产量为1,102斤,提供商品粮333斤,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倍,商品率为30%;粮食总产量占全省30%,粮食调出量占全省92%。这里农民口粮水平比较高,1979年人均口粮600多斤稻谷,高的达700多斤。今后增产的粮食基本上都是商品粮。采取有力措施,使这个商品粮集中产区粮食大幅度增产,对于调整农业布局,发展林牧业和经济作物大有好处。
生产潜力仍然很大
鄱阳湖平原粮食生产的潜力仍然很大。这里粮食单产不高,早稻亩产不过550斤左右,晚稻400斤左右。如果把耕地统计不实的因素估计进去,粮食亩产还要低。县与县之间粮食单产差距很大,早稻亩产相差100多斤,晚稻亩产相差200多斤。一县之内粮食单产也很不平衡。
影响粮食单产的基本因素有二:一是肥料不足;二是涝旱灾害。现在早稻还有肥可用,晚稻用肥很少。15个县平均每亩化肥使用量,按耕地面积计算大约70斤,相当于全国每亩耕地平均化肥施用量。县与县之间也不平衡,多的百斤上下,少的二、三十斤。鄱阳湖平原的生产条件已有很大改进,沿湖3,000多公里的圩堤已经加高加固,排灌能力大大加强。但是洪涝仍然影响粮食生产,鄱阳湖水面缩小了五分之一,围垦的125万亩土地又缺乏统一规划,影响到沿湖一些县的防洪排涝。
一项现实的增产办法
鄱阳湖平原增产粮食的根本措施是防洪、排涝、抗旱以及其它农业基本建设,但这需要根据财政力量逐步实施。短期内比较现实的增产办法是增加施肥量,给化肥就能增产,可以收到投资少、见效快的效果。波阳县每亩化肥使用量不到40斤。据估算,一亩增施60斤化肥,粮食亩产可从现在的900多斤提高到1,200斤。
不少县希望在现在超购奖售化肥以外,再拿出一部分化肥重点奖售给商品粮集中产区。从1978年开始,江西省在鄱阳湖14个县油菜籽集中产区试行油菜籽奖售化肥预付办法,效果很好,油菜籽大幅度增产,收购增加更多。用二斤多化肥可以多收购1斤菜油。不少县希望对粮食也采取这个办法,在早稻生产前和晚稻生产前,分别预付一部分化肥给签订合同的社队,秋后结算。预付奖售化肥的对象,要具备以下条件:生产比较稳定;化肥用量少,亩产不高,增产潜力大;人均口粮已经超过600斤,增产的粮食大部分是商品粮;交通运输方便,余粮便于外调。在目前化肥供应比较紧的情况下,这种办法可能是有重点地支援商品粮集中产区的一项有力措施。
一条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措施
鄱阳湖平原一向是提供大米的地区,粮食征购任务基数一开始就定得比较大。现在虽然提供商品粮很多,但所得的超购加价款不多。1979年是丰收之年,这个地区超购只占征购实绩27%,超购和议购的稻谷占商品粮总数39%,都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
鄱阳湖平原粮食生产成本比较高。余江县平定公社弓塘大队十一生产队和高安县黄坊大队一亩早稻的物质费用分别高达35元多和39元多,分别占一亩稻田收入的42%和49%多。单产高的社队成本更高。南昌县向塘公社浃西大队严一生产队早稻亩产731斤,物质费用29元,塘西生产队亩产626斤,物质费用23元多。这两个生产队的亩产相差16.77%,物质费用相差21.73%。这表明,生产队为了提高单产追加投资,而单产的提高往往低于成本的提高。
由于征购任务基数大和生产成本高,鄱阳湖平原种粮农民的经济收益不高。人均集体分配在150元以上的只有1个县,人均集体分配在百元以上的五个县,百元以下的八个县,南昌、安义、高安3个县人均提供商品粮都在400斤以上,集体分配也只有一百一、二十元。
去年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农民得到了实惠,增加了货币收入,群众是高兴的。但是,由于成本高,征购基数大,粮农的经济收益还是不高。他们希望在国家财政许可的范围内,通过调低征购基数和稳定超购任务,使生产队多得超购加价款和多卖议价粮,以此来增加经济收入,同时,通过降低生产资料销售价格来降低生产成本。
一个应该支持的设想
鄱阳湖平原商品粮集中产区的耕地不适宜于种棉花。棉花的亩产低、成本高,不如种稻谷合算。但是上边硬要分配种棉花的面积。南昌县的同志们设想过让九江地区一些适宜种棉花的县多种些棉花,代他们完成棉花任务;南昌县则多种些粮食,代这个县完成粮食任务。这个设想符合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原则,并不影响多为国家提供粮、棉,应该给予支持。
吴 硕


第2版()
专栏:

从今年秋播开始调整农作物布局
陕西建设关中、汉中粮棉油基地
新华社西安8月27日电 中共陕西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最近作出决定:从今年秋播开始,对关中平原和汉中盆地的农作物布局作比较大的调整,逐步把这两个地区建成全省商品粮、棉、油生产基地。
陕西关中平原位于秦岭以北,乔山、黄龙山之南,包括渭南、咸阳、宝鸡、西安和铜川五个地(市),共42个县(区),耕地面积3,000多万亩。这里气候温和,土壤肥沃,自古就有“膏壤沃野千里”和“天府”、“陆海”之称,是我国著名粮棉生产基地之一。位于陕南的汉中盆地,主产水稻、小麦和油菜等农作物。以前,由于片面强调粮食增产,结果挤了棉花、油料的生产,造成这两个地区农作物布局不合理,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单位面积产量低;商品率不高。
为了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陕西省这次调整农作物布局,是先从调整棉花、油料作物入手的。具体做法是先抓好关中平原和汉中盆地。棉花、油料作物面积的调整,必然会使粮食生产布局更趋合理,粮食产量将相应提高。以前在旱地上种植棉花,单产很低。在调整棉花生产布局上,陕西省决定把主产棉花的关中平原旱地种的棉花逐步调到水地种植。首先建立大荔、临潼、渭南、华县、咸阳5个棉花生产基地县(市)。把不适宜种植棉花的13个县的29万亩棉田,分别调入这5个县(市),让其主要生产棉花。油料布局,则相对地往宝鸡市所属各县和汉中盆地集中,要这里扩大油菜种植面积30万亩。按照这个调整规划去做,这两个地区的棉花和油料的商品率将会大幅度提高。
调整农作物布局,陕西省酝酿了多年,但由于粮食问题没解决,一直下不了决心。从今年开始到1985年,国家每年调给陕西32,000万斤粮食扶持棉花生产,为调整农作物布局提供了物质基础。
为了把农作物布局调整好,促进棉花、油料生产,陕西省领导机关决定实行粮棉、粮油挂钩的经济措施,并相应规定了以油换粮的比例和超交棉花奖售粮食的办法。
陕西省在宣布调整农作物布局决定时指出,现在离秋播不远,要上下一齐动手,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队制宜,抓紧落实工作。


第2版()
专栏:

为解决农民买配件购油难的问题
复县社社建立农机服务站
据新华社沈阳8月28日电 辽宁省复县社社建立农机供应服务站,经营拖拉机、汽车、植物保护、粮谷加工、排灌动力等农用机械配件和小型农机具,以及汽油、柴油等,初步解决了社队买配件购油难的问题,受到农民的欢迎。
复县是辽宁省机械化水平较高的一个县。1977年以前,农机供应集中在县城,农民买配件购油很不方便。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从1977年开始,复县改革农机供应服务体制,由各公社自筹资金,全县28个公社先后都建立起了社办农机供应服务站。现在,农民可以就近买到所需的配件,打个电话,油就送上门来,这样买配件运油所需的差旅费大大减少。去年,横山公社买配件的差旅费比上一年节省了8,000多元。


第2版()
专栏:广东通讯

探索风云问天事
——记全国气象标兵陈恩旺
盛夏的一天中午,广东省汕头地区普宁县流沙公社南山大队的队部里,气象员陈恩旺接到中央气象台打来询问台风动向的紧急电话。陈恩旺沉着地回答说:“这里井水变浊,水沟浮起青苔,群蜂闹巢……三天内台风将在我区登陆,并降暴雨。”当天下午,中央气象台发布了第4号台风将在粤东沿海登陆的警报,果然,两天后汕头地区就遭受到台风和暴雨的正面袭击。
陈恩旺这样准确地预报天气,赢得了群众的钦佩,说陈恩旺有一套神机妙算的本领。而熟悉陈恩旺的人,都知道他能够准确预报天气的秘诀,是来自于他刻苦学习、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在陈恩旺的房间里,无论是桌子上还是书柜里,都塞满了气象、天文、土壤等各类书籍,墙壁上挂着琳琅满目的各种仪器和图表;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一个个水缸、瓷坛里,养着鳖、水蛭、泥鳅、鳝鱼……;床铺下爬着赤米龟;墙角、屋檐下的蜘蛛在吐丝织网;院子里有青蛙在跳跃,门口栽植着各种花草,这些都是他用来进行气象学研究的工具。陈恩旺还经常喜欢凝视那渺无边际的日月星辰,瞬息即逝的雷鸣电闪和极为寻常的风吹草动,从蛛丝马迹之中,寻找大气环流变化的依据。20多年来,他作了约10万次的气象观察记录,写下了7,000多篇气象日记,绘制出一大批气象图表,搜集、筛选出几百条在群众中流传的气象谚语。虽然不能说他的天气预报百发百中,但报风河起浪,报雨水涨船,可说是十拿九稳。
科学不负有心人。由于陈恩旺在气象科学战线上作出了显著成绩,1978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他光荣地得了奖,同年10月,又被树为全国气象标兵。最近,他应农业出版社之约,忙着编写一本10万多字的气象科学著作《问天事》,不久将问世。
陈恩旺出生于普宁县南山村一户普通的农民家里。1958年秋,流沙公社南山大队建立起气象组,回乡务农的高中生陈恩旺当上了气象员,实现了他献身于气象科学的心愿。陈恩旺在钻研气象科学知识时,有一股子顽强刻苦的精神。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常常是追根求源,锲而不舍,直到明了了才罢休。比如为什么农谚说“蚂蚁搬家天下雨”?为了揭开这个奥秘,他多次爬到大树上,趴在蚁巢边观察蚂蚁的活动规律。尽管蚂蚁在他身上乱爬乱咬,他都若无所知,直到观察完毕,才感到浑身痒痛难熬。经过无数次观察,他终于明白了许多小动物在自然界求生存,一代代经过几万年的进化过程,遗传下敏锐的感觉器官,以适应自然气候和生活环境。蚂蚁也是这样。各种蚂蚁都有其特殊敏锐的功能,可以预告气候变化,如翘尾蚂蚁的巢穴通常筑在树丫上,若发现其巢穴高高筑在树梢上,就预示当年台风的次数少且弱,如果巢穴筑得低并且靠近树干,则当年台风次数多且强;乌狗蚂蚁喜欢在小溪边的竹子上筑巢,如果巢穴位置高,预示当年雨水多,水位高;黑蚂蚁临时筑隧道,就表示将出现高温和酷热天气;黄丝搬卵上墙,就预示将要下雨,倘若连食物也往高处搬,就将下暴雨。
陈恩旺除了经常观察研究动植物对气候的反应和搜集民间流传的气象农谚外,还如饥似渴地攻读各类气象理论、科技书籍,把感性知识提到理性高度,努力把群众的看天经验同现代化气象科学结合起来。1966年以前,陈恩旺曾经在省科技馆举办的一次学术报告会上,听到过当时华南师范学院何大章教授作的气象学术报告。会后,他向何教授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何教授很赏识这个虚心好学、有独特见解的青年,就这样,陈恩旺成了何教授没进入学校的得意学生,经常给他提供有关气象科学的历史资料、太阳核子爆炸情况等参考书,帮助陈恩旺充实科学知识,扩大视野。后来,在十年浩劫中,何教授被当作“反动学术权威”受到批判,陈恩旺也未幸免。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师徒仍然经常通讯联系,互相勉励,在患难中结成知己。
陈恩旺经过20多年的刻苦攻读、探索、实践,现在已经能够运用气象学的科学理论知识,分析、解答群众经验中提出的问题,准确地预报台风、暴雨,为当地的农业生产作出了很大贡献,受到群众的赞美。
新华社通讯员 黄年 新华社记者 李沪


第2版()
专栏:

稻丰鱼跃
——镇宁县水桐大队把稻田借给社员养鱼
去年,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塘堡公社水桐大队把稻田借给社员发展稻田养鱼,从4月放鱼苗,到9月卖鲜鱼,社员共收入现金8,400多元,占全大队农业总产值的23.33%。在安顺地区召开的水产工作会议上,他们的做法引起了与会同志的兴趣。
今年又如何呢?8月初,我们访问了这个大队。
水桐大队是个布依族聚居的山寨。进入大队一看,300多亩水稻长势十分喜人。走近稻田,即见一条条鲤鱼在稻禾间穿行游动,寻觅食物;人一走近,就活蹦乱跳,把丘田水搅得浑浑的。陪同我们的大队党支部书记指着稻田说:“今年,政策放宽以后,我们大队108户人家,户户搞了稻田养鱼。230亩田,共放养了45,000尾鱼,占稻田面积的63.9%。到9月份,每尾鱼可长到半斤以上,全大队最少可收入15,000多元。养这样多的鱼,过去还从来没有过呢!”
水桐大队地处贵州省八大水库之一的桂家湖下游,寨子依山傍水,360多亩稻田水旱无忧,对发展稻田养鱼十分有利。1974年党支部就悄悄地把部分田借给社员养鱼。第一生产队社员伍正荣4月份放养鱼苗600多尾,到9月就收鲜鱼300多斤。同时,凡是养鱼的田,每亩水稻都增产50至100斤。事实证明,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第二年,大队党支部就大胆地划出120亩稻田,借给社员养鱼。可是有人说,这是在搞“资本主义”,硬要把它“割掉”。水桐大队的稻田养鱼后来几年几乎被扼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公社党委认真落实农村经济政策,废除了过去对社员借田养鱼的种种禁令,社员养鱼的劲头又来了,今年全大队稻田养鱼面积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
稻田养鱼投资少,见效快,收入多,是一项很好的家庭副业。水桐大队的社员把它称为“小银行”、“钱罐子”。大队党支部书记伍洪明同志今年养的鱼不多,只有375尾。据他前不久盘点,1.5斤左右重的有37尾,半斤左右重的320多尾。伍洪明同志风趣地说:到9月份出售,这可是一笔不少的收入呢!
临走前,我们又特意拐弯去看了他们的鱼苗繁殖。这时,六队社员韩登俊正在一块半亩人的田里用粪便喂养鱼苗。
韩登俊向我们介绍说,最近他出售了一两左右重的鱼苗2,500尾,收入170多元,比喂个大肥猪还合算。
冯家一 张德昌


第2版()
专栏:

河南省睢县林业局副局长杜百长(右),深入基层指导生产,为发展农桐间作做出贡献,被称为“泡桐专家”。
新华社记者 王敬德摄


第2版()
专栏:

曲阳县发展小毛驴
河北省曲阳县积极恢复和发展小毛驴。目前,全县小毛驴已由1978年的6,800多头发展到8,900多头。
曲阳县过去就有饲养小毛驴的习惯。一些深山区社、队,道路崎岖,交通不便。多养小毛驴,对方便群众,发展山区经济都有好处。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红松在大兴安岭落户
历来不产红松的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目前已有六千多株红松幼树正在茁壮成长。这是林业科技人员经过多年试验在这里引种成功的。


第2版()
专栏:

屏南县发现稀有水松林
在福建东部山区屏南县境内,发现了一片稀有珍贵的水松林。据称,水松是我国特有的古生树种之一。


第2版()
专栏:

准噶尔盆地加紧建设缺水草原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8月28日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的7千多万亩缺水草原正在加紧建设。许多县、公社的钻井工人和基建队正在这里打井、挖泉、修水窖、盖房舍和棚圈。去年以来,草原南部涌现出一片片井、房、圈、林、饲料地相结合的牧民定居点;它的北部一条具有15个供水站、200公里长的新牧道也已建成。昔日荒凉的草原开始出现一派生机。
这块缺水草原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沙丘起伏,戈壁绵延,每年有1百来万头牲畜在这块草原上越冬。这里冬季雪少、气候和暖,便于牲畜过冬;春季气温回升快,牧草返青早,又是牲畜产羔的好地方。由于这块草原以及四周的戈壁沙滩地表水极少,牧民每年秋末要追逐雪线向草原靠近;春季又要跟着消融的积雪向外撤退。如果天气骤暖,积雪消完,人和畜就会因缺水被困死在荒原上。开发利用地下水源是这里各族牧民多年来的共同愿望。
为了加快准噶尔盆地的建设,今年自治区除继续在南部投资打井外,又给草原北部和西部的4个县投资80多万元,并派出水利技术人员,经过反复勘察,选定了7条总长760公里的牧道供水线,准备修建54处供水点,为1万多牧民和60多万头牲畜解决转场用水。现在,有关人员已经进点施工。


第2版()
专栏:建议与要求

农村缺少烘干机
今年6、7月份,我县阴雨连绵,降雨量比历年同期平均高出近一倍。由于没有烘干设备,已脱粒的小麦堆在仓库里,发生了严重的霉变。据粮食部门统计,全县霉变的小麦共约2,730万斤,其中霉变25%以上的有364万斤,不能食用的达105万斤。阳逻公社界埠大队夏粮产量为103,000斤,全部霉变,连种子都没有了。汗水换来的劳动果实得而复失,真是令人痛心!
我县田地面积共有82万亩,没有一台烘干设备,粮食能否安全入库,全靠老天爷的恩赐。希望有关部门多多研究制造一些能广泛利用能源(包括风力、沼气等自然能源)的、耐用的烘干设备,为广大农民夺取丰收助一臂之力。
湖北新洲县广播站 徐保国 陈建华


第2版()
专栏:建议与要求

多为农民设计些房屋式样
农村盖房如何做到省工省料、美观耐用,便于养猪、养羊、养鸡、养鸭,适于绿化以及便于供水供电和车辆机械的通行等,很需要统筹考虑。目前农村社员盖房大都还是传统的盖法。以河南许昌地区为例,农民自己盖的房屋基本上都是古庙式的。这种房屋费工费料,使用价值不高,外观也不和谐,有的还带有迷信色彩,认为越高越好,高了可以“出人头地”。建议房建设计研究部门能针对不同地区的条件和要求,以经济、合理、耐用、美观为原则,设计一些不同类型的房屋建筑样式,并附上预算说明,汇总成册,印刷发行,供各地社员盖房时参考。
河南平顶山市
张克跃


第2版()
专栏:建议与要求

剪羊毛没有专用剪
我们公社现在几乎家家都喂寒羊。全社5,300多户,共养寒羊8,000多只。这种改良羊的毛又细又密,产毛较多,一般成羊每年春、夏、秋季都要剪一次,是一项很好的家庭副业。可是,社员都为剪毛发愁。用普通剪刀剪毛,剪起来真费劲,根留长了,影响羊毛长度;根留短了,容易剪伤羊皮。较快的手,一个人剪一只羊也要半天功夫。希望有关工厂生产一种专用剪,解决农民剪羊毛的困难。山东高唐县梁村公社
韩英廉


第2版()
专栏:

社员需要简易裁衣书
现在有缝纫机的社员家庭越来越多,不少生产队都成立了缝纫组。自己裁剪缝制衣服已成为农民生活中的内容之一。许多社员都希望能买到剪裁技术书。今年我们县新华书店也来过一些,但文字较深,而且设计多不适合农村的特点。尽管这样,这些书还是很快销售一空。希望出版部门多出版一些适合农村家庭缝纫特点的简易裁衣技术书供应农村。
河北涿鹿县 樊伯舒 胡宗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