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8月2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日本通讯

欢乐的金泽
——中国展览会侧记
新华社记者 王守荣
盛况空前
走出金泽火车站的大门,第一眼就看见对面高大的建筑物上垂下一条红色条幅,上面是金黄色的大字:“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展览会开幕”。
金泽市是日本北陆地区石川、福井和富山3县最为繁华的城市,也是这一地区的经济中心,人口41万多人。在中国展览会期间,市内许多建筑物上悬挂着有关中国展览会内容的标语,大街上一片展览会的气氛。商店里出售的物品也有好多在包装纸上印刷着“中国展览会”的字样;金泽市两家最大的商店“大和百货公司”和“名铁丸越百货公司”所有售货员都佩戴着印有“中国展览会”标志的名签。
展览会开幕的前一天——8月2日,恰逢当地的传统节日——“犀川节”和“百方石夏季节”。在庆祝仪式上当地群众表演了传统的舞蹈和民歌,中国武术团20多名男女运动员也为在场的上万观众表演了精彩的武术节目。观众群情沸腾,喝采声不断,更加增添了节日气氛。一位年近6旬的老人说:“这样盛大的仪式,是庆祝我们的节日,也是庆祝中国展览会在金泽市举行。”
这次展览会展出面积达3,800多平方米,展品3,300多种、5,000余件,其中有轻工业品、特种工艺品以及粮油食品等中国传统出口商品。
日本方面展览会协力会事务局负责人杉本说:“外国在金泽市举办这样大型的展览会,中国是第一家。”他还说,为举办中国展览会新建一座5,000平方米的3号展览馆,专门用来做这次展览会的百货大楼和表演剧场,这在金泽市举办外国展览会的历史上也是首次。
广泛交流
展览会开幕之前,入场券就已发售了34万多张。8月3日,展览会开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一大早就来到了展览馆的大门外等候进馆。家住福井市的早濑胜芳一家5口人,在观众入场前3个小时就驱车赶到大门前,排上了入场的第一号。为了能顺利到达,早濑在一周前就曾开车探过路。他高兴地说:“中国第一次在北陆地区举办展览,我们全家最先进入了展览馆。”早濑一家喜笑颜开地在传统工艺品展览橱窗前摄影留念。
络绎不绝的观众在敞亮的展览大厅内不仅观看了各种中国商品,而且也欣赏了中国艺术家的篆刻和绘画表演。桂林画家黎晓光和福州篆刻家周哲文的现场表演尤为吸引人,观众围了一层又一层,开幕以来,天天如此。
周哲文的篆刻,运刀自如,潇洒流畅,笔锋刚劲,独具一格。对他的现场表演,当地电视台多次进行实况转播。
黎晓光擅长水墨松竹梅。每天从上午10时起,观众就排起长长的队伍等候买画。一天,有位中年男子等了3个多小时,终于得到一幅山竹和梅花的画,满意地说:“日本人喜爱松竹梅,因为它们耐寒而长青。”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向他解释说,画上的题诗“唯有山中青翠竹,经冬历夏又秋冬”的含意正是他讲的“耐寒而长青”,他欣然地笑了。
8月7日,展览会的第5天,观众已逾10万人次。第10万名观众是一位中年妇女,名叫北川山惠子。她带着两个孩子从石川县的一个小镇远路赶来参观展览。北川说,在日中友谊深入发展的现在,她成为这次展览会的第10万名观众,这对她的两个孩子也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她希望中日两国的交往不断发展。
第三号馆是进场观众必定要去的——左边是“百货大楼”,右边是展览馆剧场。连日来,百货大楼里人山人海,这里出售的中国食品、妇女服装和书画等商品最受顾客欢迎。只有10天,销售额就达到二亿一千六百多万日元。
从商店出来,就能听到剧场里传出来的阵阵掌声。中国武术团为展览会观众表演武术,每天3场,场场超满座。可容纳1,000人的剧场,两侧和后边过道上都站满了观众。演出的间歇,常常有三五成群的青少年找武术运动员交换纪念品或摄影留念,还有许多带着儿童的家长围着运动员热情地握手,称赞他们的表演精湛。
同心协力
北陆地区各界人士以及展览会协力会对成功地举办展览会给了大力支持和协助。协力会提出的口号是“寻求友谊的深度和广度”。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开幕前,协力会设计布置展览场地,印刷各种说明材料,作了大量的筹备和宣传工作。协力会的工作人员与中国展览会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密切配合,同心协力,使展览会的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协力会总裁、石川县知事中西阳一和协力会会长、金泽市商工会议所会长宫太郎曾经亲自到大街上对中国展览会进行宣传,发售入场券。
协力会在展览场的装饰布局上也下了功夫。在3号馆门前广场上,用塑胶板仿造了一座万里长城上的烽火台。观众登上顶峰,可遥看展览馆全景。这使访问过中国,登过长城的人很容易回想起畅游八达岭的情景,也使没去过中国的人引起了对万里长城的憧憬。
日本朋友说,这次展览会是中日两国经济往来深入发展的促进会,也是加深两国人民广泛交往的友谊盛会。


第7版()
专栏:

吴哥古寺的悲剧
荣久
说起柬埔寨,人们就会想到柬埔寨人民引为自豪的艺术瑰宝——吴哥寺(又称吴哥窟)。这座佛教古迹,创建于12世纪,是吴哥600多处古迹的精华。寺院的高阁重楼,用巨大石块垒筑。寺内有精美的浮雕,西廊有战争图,南廊有男女舟游图、斗鸡图、极乐图、地狱图,东廊有诸天与修罗斗争图等等。建筑和浮雕都具有柬埔寨独特的风格,表现了古代高棉人民的勤劳、智慧和才能。这座庞大的古代建筑曾一度埋没于草莽之中,直到1858年才被重新发现。百年来,经世界各国学者专家们的研究、考证和介绍以及柬埔寨工人们的不断维修,使吴哥窟与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和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并列,被称为东方世界的四大奇迹。
但是,在越南侵略军的占领下,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现在却又一次面临着被毁灭和被荒草湮没的厄运。越南当局对柬埔寨实行种族灭绝政策,指使侵略军在柬埔寨大肆烧杀,并抢掠大批珍贵文物,吴哥古寺成了他们掠夺、盗窃的“乐园”。据报道,现在的吴哥古寺完全无人管理,任人破坏。成批盗贼用斧头把精美佛像的头部或其它雕饰品砍下来,用麻包装好,辗转运到越南胡志明市和河内的黑市上,以高价脱手,大发横财。另外,由于无人维修,大自然风化作用日甚一日。据目睹者说,今日的吴哥寺,到处可以看到东一堆倒塌的残垣断壁,西一片崩坏的雕梁画柱。照此下去,要不了多久,这一高棉民族文化的结晶、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遗址就将变成一片瓦砾。
吴哥寺的中央有一座矗立在平台上的离地面65米的大宝塔;平台四角,还建有4座小宝塔。人们常常以这个宝塔群的形象代表吴哥古迹。柬埔寨人民在国旗中央绘上了这个宝塔群的图案。吴哥寺乃是柬埔寨的象征。现在,越南当局正在企图灭绝柬埔寨人民,同时也毁灭吴哥古寺。越南当局口口声声说他们入侵柬埔寨是为了给柬埔寨人民带来什么“新生”,吴哥古寺的悲剧雄辩地驳斥了它的谎言。
(附图片)
图为遭到破坏后的吴哥遗迹


第7版()
专栏:

马来西亚的水稻生产
魏天厚
大米是马来西亚人民的主要粮食。马来西亚具有发展水稻生产的有利条件,这里土地肥沃,由于靠近赤道,高温多雨,相对湿度大,年平均温度为摄氏27度,对种植水稻很有利。
马来西亚也有种植水稻的悠久历史。15世纪时,马来西亚半岛上的马六甲王国就有少量稻米出口。但是后来殖民统治破坏了马来亚传统的粮食生产。殖民主义者为了本身的经济利益,强迫当地人民大量种植橡胶,发展单一经济,以适应欧洲市场的需要。到1940年,橡胶种植面积扩大到340多万英亩,而粮食种植面积却减少到78万英亩。1956年,马来亚的稻米产区仅能自给45%。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后到70年代以前,农业仍以发展原料经济作物生产为主,致使大米长期不能自给。
由于粮食的进口花费了马来西亚相当一部分外汇,影响马来西亚经济的发展。1974年马来西亚政府改变政策,把单一经济改为多样化经济,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把增加粮食生产作为农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并推行增加粮食生产的计划。为此政府鼓励开垦土地,兴修水利,扩大种植与灌溉面积,增施肥料,培育和引进良种,大大缩短了水稻生长期,还增加了双季稻种植面积,从而提高了产量。马来西亚在发展水稻生产方面,还得到设在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中心和东南亚农业研究中心这样的国际机构的帮助和支持。
据马来西亚报纸去年报道,马来西亚农业研究和发展局成功地培育了3种高产稻种。这3种稻种被命名为“士甘邦”、“士甘樟”和“士丹绒”。它们都具有高产和抗病力强的优点,这3种稻推广后,大大提高了水稻产量和增加农业收入。
1979年马来西亚大米产量约为146万担,自给率达85%。1980年产量预计增长4.9%,自给率可达91%。粮食自给问题的解决,为马来西亚经济的稳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7版()
专栏:比利时通讯

在联合的道路上前进
——访欧洲共同体总部
本报记者 辛树蕃
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靠近市中心的法律街上耸立着一座现代化的X型的大楼,这就是欧洲共同体总部的所在地。为了纪念共同体的倡导者、法国前外长罗贝尔·舒曼,人们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大楼前面的圆形广场。
记者最近初到布鲁塞尔,就抽空访问了共同体总部。在谈话中,共同体人士带着满意的口吻对记者讲:“在经济方面,20多年来,我们完成了三件大事。进展尽管是缓慢的,但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集团能做到象我们这样”。
首先,共同体国家实现了关税同盟。它对外实行了统一的关税,对内取消了相互间的关税并实行了资本、劳动力和劳务的自由流通,从而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市场。
其次,基本上实现了共同的农业政策。统一了主要农产品价格,实现了内部农产品的自由流通,并设立了共同农业基金。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施对共同体农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三,经过多年来的酝酿与周折,被称为西欧联合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的“欧洲货币体系”于去年3月开始生效。
记者虽是第一次到这里,但共同体在经济联合方面取得的成就,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免除关税的共同体各国的商品随处可见,西德、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开办的企业与商场比比皆是,人们可充分享用着具有各国特点的消费品,凡共同体成员国的公民不用签证即可随便出入任何一个成员国……。
由于在工业、农业以及沟通这两者的货币等三个重要方面取得了进展,使得共同体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1979年九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23,804亿美元,高于美国(23,490亿美元)。九国的对外贸易额9倍于苏联、3倍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区。
经济实力的增强也提高了共同体在国际上的地位,从而大大改变着国际关系中的格局。这使共同体在维护欧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九国在政治上的合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反对霸权主义的威胁。20多年来,共同体走的正是这条路。
欧洲共同体从一开始就带有反对超级大国控制和主宰的趋向。在罗马条约草拟期间,共同体国家已在原则上达成协议,经济一体化实现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筹建政治联盟。虽然由于政治情况的差别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之历史上形成的民族隔阂,真正实现政治联盟虽还是遥远的事情,但在政治上的合作,却随着苏联霸权主义对西欧以及外围地区的威胁与进逼而加快了步伐。当然,在政治合作的道路上,有时也发出一点不和谐的调子。
1973年底,共同体九国首脑会议发表“欧洲同一性”声明,响亮地提出了“欧洲必须愈来愈用一个声音说话”。1974年,九国首脑会议决定自1975年开始,每年举行3次首脑会议,以加强政治合作,协调对外政策。几年来,九国对一系列重大的对外政策,都曾通过政治合作的渠道进行磋商,发表过共同声明。
值得指出的是,欧洲共同体不仅从各方面促进西欧自身的联合与合作,而且还日益加强与第三世界的联系与合作。这对当前国际反霸斗争来说,是一个积极因素。目前,共同体部长理事会主席托恩正在代表共同体在中东进行广泛的访问,力图在中东问题上作出贡献。
当然,这里的一切并不都是玫瑰,在欧洲共同体的面前仍有不少荆棘。最大的问题还是经济问题,今年初共同体委员会主席詹金斯曾预言,1980年对共同体来说是“严峻的一年”。共同体总部向记者提供的材料表明,随着美国经济衰退的加剧,今年上半年以来共同体国家也陷入了需求减退、工业生产停滞或下降、通货膨胀加剧、外贸逆差扩大的困境。目前西欧国家的失业人数总的来说已达到第二次大战结束以来的最高峰。在未来的岁月里,欧洲共同体将继续在两高(高物价上涨率、高失业率)、一低(低经济增长率)的崎岖道路上缓慢前进。
(附图片)
欧洲共同体总部大楼外景


第7版()
专栏:环境保护

罗马遭到污染威胁
今年夏天,从世界各地来到意大利首都罗马观光的游客,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不少古代建筑遗址搭上了脚手架,一些著名广场中的古代纪念碑、圆柱、雕刻、石像……甚至用塑料包扎起来。人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是罗马城中的大理石结构的古代建筑物和雕刻石像等,因受到酸雨的侵蚀而失去了光泽,甚至有的雕像表面上还出现无数小孔。现在罗马市政当局决定对受害最严重的古代建筑物进行修缮,并且准备把马可·奥勒留骑马座像从罗马广场中央移走。
(附图片)
左图为罗马城中一个受酸雨侵蚀的雕像


第7版()
专栏:环境保护

莱因河污染严重
据《新莱因报》报道,最近,属于西德“拯救莱因河”行动联合会的水利学家和自然保护积极分子,乘船从瑞士的巴塞尔出发沿莱因河而下直到荷兰的鹿特丹,作了为时三周的调查航行。调查结果表明,这条河的污染已十分严重,甚至最新式的净化设备都无法把一部分有害人体健康的和致癌的物质滤出。莱因河全长一千三百二十公里,流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瑞士、法国、西德和荷兰等国进入北海,它为一千八百万人提供食用水。


第7版()
专栏:环境保护

有毒垃圾污染尼亚加拉瀑布城
在离美国纽约州的尼亚加拉瀑布不远的尼亚加拉瀑布城宣布处于危急状态。85,000名居民受到污染的威胁。最近对居民进行的血液分析的结果是,在接受化验的30%以上的人中有遗传变态。现在发表了一个报告的一个官方委员会注意到,在“洛夫运河”市区癌症、流产和畸形婴儿的百分比特别高,在这个地方有一个储存22,000吨有毒的化学垃圾仓库。这22,000吨化学物质中绝大部分是致癌物质和二恶烷。
民主党女议员伊丽莎白·霍尔茨曼揭露说,在美国至少有50,000个储存毒品的地下仓库。她提醒说,这些“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爆炸”。
根据美国当局宣布的危急状态,这期间在“洛夫运河”市区有700多个家庭已迁走。
在两年前的第一次污染之后,在尼亚加拉瀑布城已经拿出了数以百万计美元来清除这些化学产品。


第7版()
专栏:环境保护

加美两国将签订防止污染协定
加拿大和美国最近在华盛顿达成协议,双方将签订一项有关消除两国边境的“酸雨”和其他类型的空气污染的协定。
“酸雨”是长期以来两国之间有争议的问题之一。它的形成过程是,一种含硫的工业烟雾升到大气中,同大气中的水化合,又以下雨的形式落到了地面上。专家们认为,每年大约有100万吨来自加拿大的含毒的二氧化硫污染美国东部,同时又有400万吨有毒物质从美国越过边界到达加拿大的安大略和魁北克。这样形成的“酸雨”污染了几千个湖泊和大片土地,其结果是许多植物和鱼类死亡,金属被腐蚀,人体受到伤害。美国方面用煤代替石油作为发电站的燃料,可能会产生更多的“酸雨”。


第7版()
专栏:数学与事实

世界石油平均日产量(单位:百万桶)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 非石油输出国组织(NON-OPEC)
1973 30.99 24.81
1975 27.20 26.23
1977 31.42 28.59
1979 30.77(估计数字) 32.00
上图原载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