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8月22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市长的一周
罗马尼亚一个十六万人口城市的市长说:他的两大任务是抓好生产和搞好群众生活
新华社记者 郑纪元 郑坚
在罗马尼亚,一个城市的市长是怎样工作的,他是如何解决广大群众生活各方面的问题的,在位于罗马尼亚中部的锡比乌市,我们采访了该市市长斯伯达鲁同志。
锡比乌市是一座拥有16万人口的城市。市长在听了我们的提问后,思索片刻就打开了话匣子,侃侃而谈。他说,根据党和国家的政策抓好生产和搞好群众生活是市长的两大任务。他把搞好群众生活的任务归纳为四件事:一、保证市场供应;二、抓好住宅建筑;三、搞好城市规划;四、办好社会福利。我们请他谈得具体一些,于是,他给我们回顾了上周的工作日程。
清早走出家门 先看市场供应
他从星期一到星期六每天早上6点半就走出家门,到菜市场和食品店看供应情况。他说,本市地处南喀尔巴阡山北麓,蔬菜生产不足,要靠南部邻县支援。他只要经常到市场上走一走,听听商业人员和群众的反映,就可知道自己在保证蔬菜供应上应抓什么。得知群众对面包质量有意见,他星期五8点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面包厂去商量解决。得知夏天啤酒紧张,他星期六的上午就到啤酒厂研究增加生产的办法。
每星期四下午市人委住宅建筑指挥部照例要开会研究问题。上星期,斯伯达鲁在星期三和星期四的上午,两次亲临工地了解工程进度,收集情况。接着,上周的指挥部会议,就根据他的提议制定了加强劳动纪律和做好建材供应的措施。目前,罗马尼亚职工的平均工资为2,108列伊(约合人民币264元)。锡比乌市的职工平均收入高于全国水平。因此,这里居民的住房要求比全国的还要高。斯伯达鲁说,全市的建房计划只能超额完成,而不能拖欠,这是他的一桩心事。
亲自接待群众 两年四千多人
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是这位市长工作的特点,这使我们不禁问道:市长通过什么渠道了解群众的需要?主人谈话的兴趣更浓了。他说,他每个星期二的上午都在市人委接待室亲自一一会见来访的群众,听取他们的建议、要求、申诉和揭发。这一条法定的制度,是了解群众、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办法。上星期二他用了一整天接待了近60人。他当市长的两年时间里,在市人委接待室共会见过4,000多名来访的群众。他在上周就有7个半天在基层单位视察工作,参加生产会议,或作为市委第一书记向党员颁发新党证。星期六的中午,他为15对情侣证婚。星期天的上午,他带了120人到郊区农业社帮助抢收土豆。
据说,星期一上午的第一件事——市人委领导干部碰头会,这是每周的例会,小结上周工作,交流情况,布置本周的工作。这样的会一般开一个小时。
罗共一贯强调,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同劳动人民紧密联系,生活在他们中间,经常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商量问题”,反对领导干部坐办公室、搞文牍主义和官僚主义,并且规定了相应措施。看来,这位市长是在认真贯彻这些规定。
斯伯达鲁诙谐而又自豪地告诉我们,他有一个好妻子。他每天晚上9点以后和星期天的下午才能同家人团聚,妻子并无怨言。她是一家工厂的技术员,是罗共党员,理解丈夫的职责,支持丈夫的工作。
本是中专程度 考得大学文凭
斯伯达鲁今年51岁,入党28年。他原是中等技校毕业生,在本市最大的机械厂先后当过钳工、工长、车间主任和12年的厂党委书记。他自1965年起在高级党校经济系函授班学习了5年,通过考试获得了大学毕业文凭。我们暗暗在想,让这样一位年富力强、受过高等教育、有着长期基层工作经验、熟悉本市情况的人当市长,无疑是合适的。
斯伯达鲁似乎洞察了我们的想法。他强调说,他不是单枪匹马,而是集体工作班子中的一员。全市30多名人民代表(议员),每月都要在预先公布的时间和地点会见选民,了解他们的愿望、要求和意见。市人委的一名执行委员陪同人民代表会见选民,并由他们俩共同负责把群众的意见反映给市人委执委会。市人委执委会每月开一次会处理群众意见,能解决的则立即解决,不能解决的也要做出书面答复,由这两个人带回去向群众汇报。他说,我们了解群众的要求,甚至知道哪段路的绿化没有搞好,哪个学校的校址不当,哪个地方需要增建一个幼儿园等等。市长一周的工作日程,就是为解决群众的需要而事先作好的安排。
离开市人委,我们漫步锡比乌市街头。新建的住宅大楼和公共建筑鳞次栉比,同保留下来的中世纪古城堡和老教堂相互辉映,别有一番风光。大街小巷,绿树成荫,各种各样的店铺,商品丰富,陈列美观。街上的行人,步履安详。我们想,这一切在斯伯达鲁市长的脑海里和他的日程上都占有应有的位置。(新华社布加勒斯特8月19日电)(附图片)
齐奥塞斯库同志视察伯尔拉德县轴承厂。
罗通社稿(新华社发)


第7版()
专栏:新闻分析

伊拉克调整外交政策
何立
伊拉克的对外政策正在发生引人注目的变化。伊拉克一贯奉行独立、中立和不结盟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现在,它正积极开展外交活动,调整与一些国家的关系,在阿拉伯和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伊拉克政府强调不结盟是它“外交政策的柱石”。作为1982年将在巴格达举行的第7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东道国,伊拉克在发展同不结盟国家的关系,促进亚非国家团结和反霸、反帝事业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在过去一年中,它先后派出总统特使广泛访问了亚非国家。坦桑尼亚、几内亚、赞比亚、莫桑比克、马尔加什以及马里等国的国家元首也应邀先后到伊拉克访问。迄今,伊拉克已向25个国家提供了22亿美元的援助,帮助这些国家发展民族经济,增强防务力量。
与此同时,伊拉克改善了同沙特阿拉伯、苏丹、约旦、摩洛哥等国家的关系。今年8月5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访问了沙特阿拉伯,这是自1958年7月伊拉克哈希姆王朝被推翻以来,伊拉克国家元首第一次访问这个邻国。今年4月,伊拉克同苏丹恢复了外交关系,两国是一年前断交的。同约旦的关系也在逐步改善。不久前,两国签订了一项合作协定。
反对霸权主义是当前伊拉克外交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伊拉克领导人多次指出,伊拉克坚决拒绝霸权主义政策和来自任何方面的对内部事务的干涉。今年2月8日,萨达姆·侯赛因总统提出的“阿拉伯民族宪章”,明确反对外国侵犯任何一个阿拉伯国家的主权,呼吁阿拉伯国家坚持完全中立和不结盟,拒绝任何外国军队和外国基地在阿拉伯的存在,团结一致反对任何外来侵略和破坏。西方报纸认为,伊拉克在紧接着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提出“阿拉伯民族宪章”,其矛头不仅是一般地指向超级大国,而是特别针对莫斯科的。
对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强盗行径,伊拉克公开明确地予以谴责。
萨达姆·侯赛因总统指出,“苏联干涉阿富汗是对阿富汗主权的侵犯”,“这种干涉使国际和平与安全受到威胁,使这个地区的紧张局势加剧”。在关于阿富汗问题的紧急特别联大会议上,伊拉克投票赞成要求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的决议。它还率先支持召开伊斯兰外长会议,并赞同会议通过谴责苏联侵略阿富汗的决议。
在反对美国偏袒以色列和在波斯湾扩张的同时,伊拉克同美国的关系也有所松动。近年来,两国间的经济、贸易和文化关系发展较快。今年2月,伊拉克总统公开表示,“当我们的民族利益需要时,伊拉克将恢复同美国的关系。”
近年来,伊拉克同西欧、日本的关系发展很快。伊拉克主张欧洲共同体和阿拉伯联盟成员国之间进行广泛的政治、经济合作。它向西欧国家和日本增加石油出口,从那些国家进口先进技术和武器装备。
伊拉克是海湾地区的重要国家,它在外交政策方面作出重大调整,将使它在反对超级大国对海湾地区的侵略扩张和维护该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斗争中,作出更多的贡献。


第7版()
专栏:

困难重重的越南农业
特安
香港《亚洲周刊》八月初在一篇报道越南经济情况日益恶化的文章中指出,越南今年的粮食产量,即使下半年风调雨顺,勉强完成下降后的生产指标,产量也仍将比原定计划指标低25%。由于越南农业生产连年减产,越南的整个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陷入越来越困难的境地。
几年来,越南粮食生产每况愈下,粮荒日益严重。1976年粮食产量为1,359.2万吨;1977年下降到1,282.2万吨;1978年又直线下降到1,100万吨;1979年,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承认那是最糟糕的一年。这4年的粮食产量不仅都远远未能达到计划指标,而且按人口平均计算,1979年比1976年减少了43斤。今年越南的粮食生产指标已从原来的2,100万吨降低为1,500万吨,上半年,越南只完成全年粮食生产指标的1/3,其余2/3即1,000万吨粮食,要在下半年完成是极为困难的。
越南政府在几个月前作出的关于粮食问题的决议中也不得不承认:最近几年,许多地方粮食单产和总产量下降,全社会平均口粮下降,国家进口粮食日益增多。据河内估计,1979年越南粮食短缺的数量相当于380万吨稻谷,即240万吨大米。群众的口粮一降再降,现在已经从战时的每人每月13公斤减少到8公斤(其中只有1公斤是大米,其余是薯类)。副食品也少得可怜。过去城市居民的猪肉、白糖配给量每月各为100克,1979年都减为50克。蔬菜也奇缺,首都河内的供应虽比其它省市要优厚,但去年国营蔬菜公司只能供应每个市民每天2公两菜,今年以来,就连供应这2公两菜都无法保证。由于食不果腹,许多地方老百姓不得不上山挖野菜摘野果充饥。
越南的各种经济作物生产也大幅度下降,没完成计划指标。去年各种经济作物的产值比原计划降低22%。烟叶、椰子油、豆类、花生等收购量只达原计划的20—45%。由于农业生产不景气,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许多工厂企业就陷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去年年底,河内一位政府要员透露,糖油公司严重缺乏原料,香烟公司几乎要关门。越南粮食食品部直属的制茶工厂,原料供应只有50—60%。中央直属的肥皂厂,只有8%的原料,仅够生产5%的产品。藤、竹制品本来是越南主要的出口商品之一,但由于盛产藤、竹的同奈省收购的大竹只达计划的30%,这就迫使许多藤、竹器生产单位因缺原料而停工。象河内、胡志明市、顺化这些过去大量出口藤、竹器的省市,也因缺乏原料而大大减产了。
农业本来是越南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基石,但河内当局倒行逆施,一味扩军备战,一再削减对经济部门,特别是农业生产的投资。于是,军工生产严重排挤了支农产品的生产,农机具、肥料、农药等严重供应不足。结果是水利失修,抗灾能力下降,大片农田荒芜,粮食生产遭到直接危害。“过去能生产出3吨稻谷的那么一块稻田,现在充其量也不过只能收 600公斤”。
越南自己的统计数字也表明,农业是越南经济的一个薄弱环节,景况十分不妙。据报道,在解放战争结束后的3年里,如果以1975年农林部门提供的收入指数为100,按不变价格计算,1978年的指数只有100.5。结果,它在生产性国民收入中占的比例从1976年的48.6%直线下降到了1978年的39. 3%。而且实际情况还要更加糟糕。在同一时期,越南的农业人口的比例大大增加,据去年的一次人口普查,农业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重从1976年的64.6%上升到了71.3%。但是,农业人口在1978年提供的产值却只占全国总产值的40%不到。
越南本来是亚洲闻名的三大稻米出口国之一,昔日的“鱼米之乡”今天为何遍地饥馑,民不聊生?河内当局竭力从自然灾害和替罪羊身上去找原因。其实,总根源就在于黎笋集团穷兵黩武,推行“大炮优先于大米”的政策。一个仅有五千多万人口的国家却要维持150万正规军和几十万公安部队的庞大兵力。明明是“世界上10个最穷的国家之一”却要硬充“世界第三军事强国”,派出20多万军队去侵略邻国。这一切就使越南的军费开支成为压在越南人民身上的沉重包袱。据报道,1978年越南军费开支约占国家财政支出的40%,1979年就上升到47%。在1981—1985年的新五年计划中,军费开支又将比前有所增加。越南宣传头目黄松甚至声称,越南“1981—1985年国家计划的目标将是全国军事化”。这样庞大的军事开支必然要给越南经济首先是农业带来灾难性的结果。越南经济界一位人士说:“现在我们不得不把更多的粮食和更多的钱用于军队。要把更多的外汇留给军队。军队把我们所需要的卡车拿走,把我们搞农业和经济的各部门所需要的劳动力抽走。”于是就象日本《读卖新闻》记者自河内报道所说,越南“高达数十亿越币的军事费用,动摇着越南经济的基础”。


第7版()
专栏:

印度妇女为争取权利而斗争
刘爱成
印度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常受迫害而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护。去年曾有一个少妇因为嫁妆少而被婆婆、小姑烧死。许多妇女为此举行游行示威。
今年初,由于揭露了印度最高法院在8年前处理两个警察强奸一名16岁的少女案件时,竟然宣判警察无罪而引起了一次全国性的妇女示威游行。当时群众强烈要求法院重新审理此案。呼吁制止警察往往用轮奸来处分妇女这种违法的行为。律师和法律工作者也都纷纷为此组织了专题讨论会。当时还在台下的甘地夫人也抨击过政府未能防止奸污妇女,特别是种姓高的印地人往往欺负种姓低的妇女。
这个斗争浪潮尚未完全平息,最近在新德里附近又发生一起警察强奸案。警察在路上杀害了一位农村少妇的丈夫和其他两位亲戚,这个妇女被带到警察局后遭到了9名警察的轮奸。
据外刊报道,在印度每年大约有两百万妇女被奸污。奸污者大多是警察和地方权势者,受害者多是出身贫穷的农村姑娘。而法院总是为罪犯开脱,甚至反诬受害者。
印度广大的妇女早已对这些恨之入骨。这次案发后,更激起了她们的强烈愤慨。在新德里,女学生又一次走上街头示威游行,要求政府立即采取措施,制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当然,反对党又借此对政府大加攻讦。群众期望印度政府能采取有力措施拒绝这些根深蒂固的迫害妇女的陋习。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维护生态平衡 防止水土流失
菲律宾近四年植树二十多万公顷
菲律宾根据森林生态管理规划,从1976年到1980年第一季度已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和已伐林区植树造林243,392公顷。其中一半左右是由森林发展局种植,其余部分则由政府其他机构、群众组织和私人种植。
据森林发展局说,由于执行了这项规划,已使9,829公里长的公路两旁都已绿树成荫。
菲律宾政府还努力加强对森林的保护工作,减少了对森林的破坏。1972年砍伐森林170,000公顷,1979年只砍伐了65,958公顷。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印尼开始利用太阳能
据《印度尼西亚时报》最近报道,印度尼西亚国家铁路公司已开始利用太阳能发电,供爪哇一些尚无通讯、信号电器设备的小站之间进行无线电联系。
据这家公司的一位公共关系官员说,太阳能比以普通派生法产生的能要更适用和更便宜。现在,爪哇几乎所有的小型终点站都已用上了太阳能。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郊游得宝堪称奇澳洲掀起淘金热
七月下旬,三个澳大利亚中学生在一次星期五郊游中用一个金属探测器偶然地发现了一块八十五两重的金块。这金块长六英寸、宽五英寸,是在距墨尔本西北一百二十英里的韦达布恩小镇之北一个报废的采金区发现的。消息一传开,淘金者蜂涌而至,在那里掀起了一阵淘金热。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能源危机促新业
单车风行法兰西
现在,法国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多,自行车销售量激增。据法国全国自行车公会公布的数字,去年,法国自行车销售量达二百三十三万多辆,比前年增加了百分之十四。由于石油不断涨价以及各方提倡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
全国自行车公会估计,由于需求量增加,法国的自行车工业在今年将会取得新的发展。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希腊人的身高
一些希腊科学家最近经过调查,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近代的希腊人每10年平均身高增长1厘米。根据所得到的材料,现在一个“中等个子”的希腊人的身高是1.676米。但是,考古学者所发掘的5千年前居住在希腊的人的身高却都不矮于1.80米。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英国一位年20岁的女青年,身残志不残,从事艺术创作。这是她正在口衔画笔,为一只精致的摆饰碟子作最后一笔的描绘。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每人每天喝水多少为宜?
一个人一天喝多少水为宜?苏联科学家最近研究的结果表明,在气温摄氏35°以上,空气湿度较小的情况下,从事室外作业的人,每昼夜饮水量应为6.5公升。从事室内作业的人,每天饮水不宜超过3公升。当气温低于摄氏35°时,非重体力劳动者,每天饮水2.5至3.5公升为宜。
苏联科学家认为,炎热夏季的最好饮料是摄氏10°左右的凉开水和冰镇汽水。这种温度的凉白开或饮料能促进口腔唾液分泌,因而具有显著的解渴作用。水温超过摄氏15°时,解渴作用明显减弱,低于摄氏5°时,则对身体不利。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爱克斯射线爬行器
英国科技人员最近研制成功一种检查钢管焊缝的次微型爱克斯射线爬行器。它可以方便地检查用40英尺长、9.25英寸直径的钢管焊接起来的长达1,080英尺的钢管的焊缝。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位年青飞行员,计划驾驶滑翔机飞渡大西洋,到法国巴黎。这是他在作试验飞行。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日发现1万年前的埋没林
最近,在日本富山市附近富山湾东部20—40米深的海底发现了一片世界上目前最古的埋没林,有直径10厘米至1米的树木百余棵。
埋没林是原来生在陆地上,经过地壳变动或大洪水而被长期掩没在地下,以后又由于地壳变动等影响,重新露出地面的古树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