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8月2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苏联侵略军在阿富汗暴行录
新华社记者
尽管苏联在阿富汗的侵略行径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但是莫斯科当局还百般为自己进行辩解。勃列日涅夫说,苏联10万大军开赴阿富汗是为了“保护阿富汗的独立和主权”,“帮助阿富汗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声称“苏军在帮助阿富汗的行动中没有一点私心杂念”。《真理报》也说什么“苏军在阿富汗执行和平使命”,苏军是阿人民“久经考验的朋友”,“富有同情心,尽其所能帮助阿富汗的劳动人民”,等等。然而,外国人士和记者(其中不少是目击者)对苏联军队在阿富汗的所作所为的叙述,却是完全另外一番景况
狂轰滥炸 施放毒气
英国《观察家报》记者巴蒂亚从阿富汗发出的报道说:“苏联的直升飞机不分青红皂白地轰炸加兹尼省的村庄。轰炸结束时,有30人死亡(其中包括妇女和儿童),另有8人受伤。由于苏联飞机的轰炸,从喀布尔到坎大哈公路两侧五分之四的村庄遭到破坏”。另据巴基斯坦《时代之声报》最近报道,俄国人在楠格哈尔、帕克蒂亚和库纳尔地区加紧狂轰滥炸,仅在舒赫罗地区就有90%的房屋被摧毁。西德联邦议院议员托登赫费尔在对阿富汗进行了9天访问后,8月7日在波恩发表谈话指出,苏联正在以残暴的种族灭绝手段对付阿富汗人民。他步行了300多公里,看到许多村庄由于苏联飞机的轰炸和炮击变成一片废墟。已有成千上万的阿富汗平民死在苏联的炮火之下。
苏联侵略军还采取施放毒气和投掷凝固汽油弹等手段杀害阿富汗人民。据《纽约邮报》报道,苏联空军在阿富汗东北部巴达赫尚、法扎巴德和楠格哈尔、塔哈尔等省以及阿富汗中部的巴米安省一些地区施放了致命的“索曼”毒气,中毒者恶心、呼吸困难、失明、瘫痪甚至死亡。这种毒气是1944年由纳粹分子首先制造和使用的。另据报道,3月4日,苏联占领军对库纳尔省的村庄实行焦土政策,投掷凝固汽油弹和施放毒气。有13万居民不得不逃离家园。据阿富汗民族伊斯兰阵线的人士揭露,苏军在一些地区空投大量状如钟表、玩具、钢笔等塑料炸弹,很多人被炸死炸伤。据不完全统计,仅库纳尔省就有50人被这种炸弹炸死或炸伤,其中有一半是儿童。
大肆逮捕 残酷镇压
近几个月来,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及其他城市,连续发生了大规模的反对苏联侵略的群众运动。苏联占领当局出动军队进行搜捕和镇压。二月上旬,苏联侵略军对喀布尔进行了几次挨门挨户的大搜捕,有数百人当场被抓走。在被捕的人中,有许多是参加反抗斗争的儿童。二月二十三日,苏联占领军出动了武装直升飞机,向示威群众扫射,当场打死五百人,打伤一千五百人。受伤群众的百分之九十五由于得不到治疗而死去。苏军还逮捕了几百名示威群众,其中有些人已被处决。二月二十八日,苏军又逮捕了五百名参加示威的各界人士,其中许多著名的伊斯兰教学者和宗教人士,有的被杀害,有的被运往苏联监狱。三月,苏联占领军逮捕了二千多名爱国市民,并把他们投入监狱。四月二十六日至三十日,苏军在喀布尔一地就枪杀了三、四十人,打死打伤一百五六十人。五月初,喀布尔、坎大哈、贾拉拉巴德等地的学生罢课反对苏联对阿富汗的占领。苏军和阿富汗政府军在苏联武装直升飞机的配合下,包围了一些中学和大学,并逮捕了三百多名学生。
烧杀掳掠 奸污妇女
法国《费加罗报》特派记者在阿富汗采访一周后撰写的通讯中指出,苏联人曾三次来到库纳尔山谷。“他们见人就杀,然后又向居民的烟囱里扔手榴弹,把躲在屋子里可怜的居民炸死。他们又用凝固汽油弹把村庄里仅有的东西全部烧光。”
据路透社报道,今年7月上旬苏联占领军袭击了喀布尔地区和其他省的大约60个村庄,造成几千人伤亡。在萨门冈省,苏军把1,500名青年装到木箱内扔到河里淹死。在库纳尔省的克拉拉,苏军把全城的男人驱赶到城外用机枪扫射,屠杀了1,170人。
据目击者说,苏联占领军在克拉拉的一次大屠杀之后,把活下来的人用推土机推进一个坑里埋掉。估计有1,000多名村民,其中包括儿童,被无情地杀害。美联社最近援引来自喀布尔的消息说,苏联军队最近炸毁了喀布尔市周围几十个村庄。
在喀布尔,苏军闯入商店,抢劫电器制品和其他贵重商品。
据阿富汗伊斯兰党的一位负责人揭露,苏联入侵者在阿各地的交通要道设路卡子,随意拦路抢劫,搜刮民财,污辱妇女。苏军经常闯入老百姓家中,奸污妇女。
不久前,在喀布尔的喀拉干,苏军拦住一辆小车,把车里坐着的一对夫妇拉下来,并对那位女性进行轮奸。丈夫忍无可忍,夺枪打死了14名苏军官兵。后来苏军把这对夫妇杀害了。(附图片)
横行喀布尔的苏联侵略军
山洞里的阿富汗游击队


第7版()
专栏:外国人士看中国

中国人的“午睡”
美国《洛杉矶时报》7月28日刊登了该报记者琳达·马修斯从北京发出的一篇文章,题为《这是法律》,《午睡:中国根据传统休息》,摘译如下:
据认为,南海的近海石油钻井台据说是一项时间紧迫的优先建设项目。所以,一位去参观的美国工程师第一天在钻井上就大为吃惊的是,中国钻机工人在快要吃午饭时,停了钻;关闭了全部机器,接着人都去睡午觉——中国人称之为休息。
这位美国人说:“这样操作一台钻机,一天要花费5万美元,在西方,我们的钻机一天24小时都在工作,中断钻井根本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在中国,他和其他外国人发现,谁要是不休息,同样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人每天至少午休两小时。不少工厂、机关、银行、学校及政府各部都停止工作。
利用午休时间出差或是赶紧处理文书工作的人是很罕见的。
中国人是如此地热衷于休息,以致于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最近有一架满载外国记者和企业界人士的飞机在滨海城市福州等着一场暴雨过去。暴风雨过后3小时才得知,机组人员吃过午饭和休息过后,这架开往北京的飞机将立即起飞。3小时后,机组人员终于上了飞机。
批评休息习惯的人们说,休息的问题之一是休息的时间过长。
中国人同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墨西哥人和其他拉丁语系国家的人不同,这些国家的人午休以后一直要工作到下午七、八点钟,而中国人则坚持到下午6点必须立即回家去。因此,中国工人很少有人十足工作8个小时的。典型情况是,上午8点上班工作,到10点钟有半小时的工间操,上午11点30分开始午休,然后从2点30分工作到下午6点,中间又有半小时的工间休息。这样,每天工作最多6个小时。午休的时间往往超过规定的范围。
最糟糕的是,一种“休息风气”遍及一些工厂和许多机关。“休息”这两个字已经成了为一切糟糕的服务和拖延时间辩解的推辞。
一个西方外交官等着搬进一套正在重新粉刷的公寓,他不能理解为什么粉刷房子要那么长时间。因此,他出人意料地闯去看看那些粉刷工人。上午10点钟,一个粉刷工去洗澡去了,另外两个人伸直腿躺在沙发上。当这位外交官问他们在做什么时,他们齐声回答说:“休息。”这3个粉刷工(都是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的工人)粉刷一套5个房间的套间竟用了6个星期。
保障终生职业的“铁饭碗”,是工人没有劳动热情和生产效率低的原因。在中国,人们几乎不可能遭到解雇。但是,他们在设法提高工人的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位经济学家说:“我们最终将不得不勇敢地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即我们没有本钱搞休息这种享受。”


第7版()
专栏:

美国出版事业面面观
邓蜀生
今年初夏,我们中国出版工作者第一次访问了美国。通过直接接触和观察,增加了我们对美国出版事业的了解。
美国出版业1979年的生产总值是60亿美元,占同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2.1万亿美元的千分之三。出版业从业人员约6.6万人,每年出版新书4万多种,此外有45万种为市场需要的重版书,两项合计,每年出书近50万种,共计21亿册(1979年),按人口平均,一个人每年差不多可以摊到10本书。这说明了这个行业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是很大的。
美国出版公司有2千多家(数字经常有变动),有小到只有一两个人的“皮包公司”,也有大到拥有几千甚至一万多雇员的大公司(如麦格罗·希尔公司)。还有人为了专门印行一本书,或出版他自己写的书,成立一个小出版商行,这就是所谓“个体出版商”。
美国出版业与大企业的关系十分密切。如著名的兰敦书店,它的股权的主要控制者是美国无线电公司。美国最大的玩具制造商、加利福尼亚州的马特尔公司,控制了许多出版公司。
美国图书出版业有许多行业性的组织。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出版商协会,它包括三百多家出版社,大部分是大中型的。小出版社只有六十多家,因为会员资格规定,参加协会的出版商,每年必须固定出版至少五本书。
美国同行还向我们介绍了美国图书出版的结构。一般来说,科技、工艺、商业以及参考工具书占55%,文艺作品以及烹饪、园艺、缝纫、性知识等大众题材书籍占35%,儿童和儿童教育及其他占10%。
美国的出版公司,按照他们自己的分类,分做赢利性与非赢利性两种。前者是商业性的,占出版公司的绝大多数。非赢利性的出版公司,一般是指大学出版社和某些专业出版社。大学出版社在美国有100多家,规模大的如哈佛大学出版社,一年可出版新书和重印书200种以上,小的一年只出一两本书。1979年全年,大学出版社出版新书约3千种,占当年美国出版新书总数的十三分之一左右。
这种以非赢利为目的的出版社,享受免税待遇(商业出版社的纯利一半以上要作为所得税上交给政府)。大学出版社与商业出版社的出书范围并没有明确区分。一般说来,商业出版社从销售方面着眼,对某些学术或专门著作不愿接受出版,大学出版社从学术价值来衡量,尽管销路会很小,也可能接受出版。因为大学出版社在经济上有母校和各种基金会的支持。事实上,象哈佛大学出版社这样的非赢利出版社,具有相当强大的竞争力量,也出版了许多销路很大的书籍,如我们所熟悉的费正清教授,他就是哈佛大学出版社的基本作者,他的著作很受欢迎,销路不小。
非赢利出版社还包括一些研究团体的出版机构。其中比较著名的如1943年建立的“美国公共政策事业研究会”,它是一个向学者、企业家、政策制订者、报刊和公众,提供国内外重大问题研究资料的组织。它每年都出版100种以上的政策研究著作。
联邦政府对大学出版社提供特定的支持,如资助出版或翻译某一本书。华盛顿的美国同行高兴地对我们说:“国家人文科学基金”支持非赢利出版社翻译了14本关于中国的书。
与美国同行们一起举行的多次座谈中,我们了解到美国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是销售,而不是编辑工作。据美国同行的介绍,在美国出版企业的构成中,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占15%,生产计划与设计人员占10%,会计、计算机管理和资料处理、代客服务以及其他经营管理人员共占50%,而单是推销人员却占了25%。“出版事业的成败,决定于销售的好坏”,这是美国同行们常讲的一句话。
美国任何企业都离不开广告,出版业自不例外,不过,出版业除了一般的商业广告之外,还有更巧妙、更具吸引力的宣传手段,这就是作品奖和读书会。
美国的许多作品奖具有相当长的历史和很高的声誉。比如普利策奖不仅在新闻界是众所瞩目的大奖,在图书出版界,从1917年以来,就是最有吸引力的荣誉奖。此外如全国图书奖、费·贝塔·卡帕图书奖。这些作品奖是广大读者和文化界、评论界对优秀作家和作品的表彰和鼓励,也是图书出版界联系读者的一种有效的形式。这些作品奖的奖金额并不多,少的只有100美元,多的也不过几千美元。但一部作品获得一些有影响的奖金后,立即身价十倍,销路大增,作者也多了一个荣誉头衔。因此,美国出版界十分重视作品奖的评选,而且运用影响来使自己出版的作品膺选。
与作品奖有直接关系的是读书会(图书俱乐部),直接受出版公司控制的以广大读者为对象的宣传和推销方式。读书会也定期或不定期评选推荐书,一经推荐,就可能成为畅销书。
总之,美国出版业的竞争是激烈的,推动竞争的动力是资本主义利润。美国出版业的某些(当然不是全部)竞争办法是注意研究市场,接受读者检验,讲求工作效率,认真培训人材,严格进行考核。这无疑也是美国出版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7版()
专栏:新闻图片

世界第一艘省燃料油轮
八月初,在日本吴市今浦船坞,世界第一艘省燃料大油轮“信德丸”下水了。这种油轮除了装配普通的发动机以外,增设了一对帆篷。在风力强劲的时候,这对帆篷在微型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下投入使用,自动调整速度、方向,可以节约燃料一半。不使用时收卷如照片所示。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巴西大力发展核能源
巴西核公司计划管理处负责人卡洛斯·瓦拉当最近宣布,巴西在今后的30年内将有30至40座核电站投入使用。
在里约热内卢兴建的第一座核电站现正处于试运转阶段,将于明年年底投入使用。
巴西拥有丰富的铀矿,但每年却因进口石油花费大量外汇。近年来,巴西政府重视引进和吸收世界先进的核技术,以便加速核工业的发展,确保能源供应。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骑自行车纵贯非洲
日本29岁的滑川隆,成功地进行了一次骑自行车“由北向南纵贯非洲炎热之地”的旅行。
滑川是建筑技术人员,去年8月他从东非的内罗毕蹬车出发,途经乌干达、坦桑尼亚和津巴布韦,绕道开普敦,不久前骑到了约翰内斯堡。
他计划随即飞往欧洲,继续进行他的单人骑车自费旅行,在今年年底回日本。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突尼斯禁止烟酒广告
突尼斯总理穆罕默德·穆扎利最近发出指示,禁止刊登和制作有关酒、烟的广告,以保护青年一代的身心健康。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肯尼亚禁止学生吸毒
肯尼亚中学生吸大麻叶现象日趋严重,政府正在采取措施禁止学生吸毒。
莫伊总统最近说,他本人很关心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他要求政府所属各学校的校长加强校规,根除这种恶习。他并且要求各省负责人和各部族酋长负责把当地已经种植的大麻拔除掉。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津巴布韦的鳄鱼饲养场
鳄鱼是非洲的吃人魔王。每年,有数百名非洲部族人,葬身于鳄鱼之腹中,其中有到浑浊的河里打水的儿童、牧民和游泳者。但是,现在鳄鱼正处于危险之中,有可能要灭种。在过去的20多年里,人们为了获取鳄鱼皮杀死了数十万条的鳄鱼。因为鳄鱼皮很珍贵,可以制成各式各样的漂亮皮鞋和手提包在欧洲市场上出售。
坐落在维多利亚瀑布附近的津巴布韦斯潘塞河鳄鱼饲养场,从赞比西河和卡里巴湖岸的鳄鱼窝里拾取鳄鱼蛋进行孵化养成大鳄鱼。然后,剥皮制革,远销欧洲。
这个场每年要把1/10的鳄鱼放回野地,以保持野生状态的鳄鱼数目。(附图片)
刚从蛋里孵化出来的小鳄鱼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变卖家产 周游世界
西德科隆市的一对夫妇变卖了家产,买了一只单桅帆船,积攒了足够的路费,经过长达3年时间周游世界后,于8月2日回到西德。
52岁的商人盖瑟尔夫妇乘坐一只长11米的单桅帆船从荷兰海滨出发,开始了长途旅行。他们驶入大西洋,经过加那利群岛到达加勒比海。然后通过巴拿马运河到了东太平洋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从那里西行,横跨太平洋,到了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上岸休息了5个月之后,这对夫妇又穿过红海和地中海驶回欧洲。最后经摩泽尔河和莱茵河返回科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