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8月1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晨光短笛

轮花朵朵
——下乡札记
罗林
清早,市农办副主任老张就对我说:“走,咱们下去转转。”
我刚要去车班要车,他却拦住了,说:“这次咱们搞半机械化,坐两个轱辘的。”
我们骑车出了繁华市区,进入农村,满眼就是一派五谷登场的丰收景象。公路两旁的庄稼地里,农民们满怀喜悦地在抢收。田野里,乡道上,拉运粮食的马车、牛车、汽车、拖拉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到处荡漾着丰收的喜悦。
老张走在我前面,在路边斑驳的树影里,不紧不慢地蹬着车子,脸上带着微笑,口里哼着歌子,连蹬车的动作也象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舞蹈那么优美。
我忽然想起了什么,问道:
“你过去在县里当书记时,全县大、小队都去过吗?”
“几乎都去过。”
“怎么去的?是坐小汽车还是骑自行车?”
“那时别说汽车,连自行车也少,主要靠走路。”
“翻山越岭到处走,可真够辛苦了。”我说着,还叹了一口气。
停了一会,他又告诉我,以后条件好了,坐着小汽车到处跑,象走马灯似的。开初,群众见了,知道里面坐着“大官”,敬而远之;渐渐地,小汽车多了,来去一溜烟,他们有点冷眼相看了,连顽皮的小孩子也不再往车前凑。到下面象蜻蜓点水,屁股连板凳都坐不热,很难了解到真实情况。所以除了紧急工作外,一般他总是愿意骑着车子跑路,图的是工作方便,和群众的心也贴得紧。
两个人说着话,一眨眼跑了五十多里路,也不觉着累。晚上我们在社员家借宿,盖的是房东儿媳结婚时的新被子。暖烘烘的土炕,软绵绵的被子,把疲惫的身子倒下去,可真舒服。他打趣地说:“这一带风俗习惯,新媳妇的被子是不借人的;今天却拿出来了,说明我们人缘还不错呢!”翻了个身,他呼呼睡了。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这个县最西边的公社。这里是水稻重要产区,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金黄的稻码子密密麻麻,象围棋盘上的棋子,很好看。其间有的地方空空荡荡,水稻已经拉进场院里去了。
他向田里望着,发现了什么,把自行车停在渠顶上,便进到稻田地里,神情专注地拾起稻穗来。只见他猫着腰,象寻找着珍珠、玛瑙一般。每见到一穗、半穗,都小心拾起,紧紧攥在手里,生怕再失去。这块稻田有一亩多,我们居然拾到了一小捆稻穗。然后他来到一个场院,把稻粒搓下,一称,竟有三斤多。他扳着指头认真地说:
“看吧,这真是一笔大帐!一亩地三斤,全县五十万亩地就丢掉一百五十万斤粮食。要是坐汽车跑,一掠而过,能了解到这情况吗?”
接着他亲自给市农办挂了长途电话,要他们通知各公社,一定要组织力量搞好复收,把每一颗粮食都拿回来。
就这样,老张骑着自行车,带我跑了半个县。归来的路上,我很有感触……在我眼前,仿佛乡间每一条大路上,小道上,河堤顶,水田埂……都布满了老张自行车的轮印,象一条条联接党和群众的纽带。那轮印上的每个花纹,不就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开出的灿烂之花吗?轮花朵朵,开在大地上,开在人们的心里,也开在党的宏伟事业中,它们一定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第8版()
专栏:

多看几眼
卞毓方 王晨
《儒林外史》里的周进拔擢范进,也称得上是一位识才的“伯乐”了吧。但他并非独具慧眼。他的成功之道,只在于“多看几眼”。
《周学道校士拔真才》篇叙述此事说,范进交上卷来,周进用心用意看了一遍,心里不喜,道:“这样的文字,都说的是些甚么话!”丢过一边不理。坐了一会儿,因再无别个交卷,又取过来从头至尾看了一遍,似乎觉得“有些意思”。末了又看第三遍,看罢,不禁喟然长叹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
周进之终于不是“糊涂试官”,不仅在于他对考卷能用心用意地看,而且在于他能够一看再看。在今天举世待才,而我们的一些领导同志又往往以自己不是伯乐为借口,对选拔人才缺乏热心的情况下,分析一下周进的“多看几眼”,是很有教益的。
多看,首先要有“惜才”的迫切心情。周进是历尽科场的艰辛后才得以登上宦途的。他“胸中才学虽好”,争奈“无人识得”,多次被“糊涂试官”屈煞,直到六十多岁,才考中举人、进士,接着被选派为广东学道,主持地方考试。正因为他有此一番经历,所以对考官的蒙昧素所痛恨,对人才的被湮灭、被埋没深表同情,于未上任之前就拿定主意说:“须要把卷子都要细细看过,不可……屈了真才”;及至将范进卷子读了一遍,不知所云之后,仍然思忖道:何不再看一遍?“倘有一线之明,也可怜他苦志”。足见周进的多看几眼,和他的这番用心是大有关系的。我们今天自然很难要求所有主持录用人才的人都具有周进这种同病相怜的心情,但我们从实现四化的迫切需要出发,来搜求人才,其心情不是应该比周进那种由于个人遭遇而怜才惜贤的心情,更为迫切、更为高尚吗?为国择才的责任感,不是也应该比周进更为强烈吗?
“多看几眼”,也印证了古人“不以己长格物”的良训。周进多年揣摩科举之道,应该算是一个文章里手,但他初读范进文章,印象却极为隔膜,乃至于不知道说的究竟是什么。由此可见,至少周进是不那么赏识范进的文笔的,或者是不够熟悉的。直到几经琢磨之后,才认识到范文是“至文”。这一点,比起我们一些动辄以自己的路子去取舍别人的同志来,显然要高明一等。顺便说一下,周进由郁郁不得志的“小人物”一变而为显赫一方的“大人物”后,也不象有的人那样,再也瞧不起“小人物”,而是认真提携人才,热情奖掖不同己见的后进,这气量也是颇为可取的。文章百态,各有千秋。有些作品,才华外露,可以一眼看中。也有些力作,文意深刻,初看显得平平,反复咀嚼才能得其真髓。周进看范进的文章,正是属于这后一种情形。鉴文如此,鉴物鉴人又何尝不如此?这是很值得我们今天的一些同志深思的。
《儒林外史》并非历史实录,周进与范进到底有几分才学,在此且姑置勿论;仅就周进的“多看几眼”而言,如果我们在擢才选干时,也都能够加以借鉴,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才被甄别挑选出来。这将是一件多大的幸事啊!


第8版()
专栏:闻者足戒

“名正言顺”
张玉岩
某市的家具展览会还有两天即告结束,市委李书记才带着夫人、女儿、秘书和司机一干人姗姗前来。市展办王主任一听到汽车响,就赶忙迎到门外,又陪着李书记参观了一遍:沙发、写字台、钢丝双人床、大衣柜、高低柜……真是美观大方,精致漂亮。
走进休息室内,李书记往沙发上一仰:“展览办得不错嘛,王主任,很有成绩。嗯,这套家具我买了,明天交钱,后天来拉,怎么样?”
王主任面露难色,两手一摊:“去年家具展览后,张书记买了一套,价钱五折,群众很有意见。有的青年结婚好几年,还买不到家具。这次我们刚决定改变……”
“有意见要分析嘛,嗯——有买有卖,名正言顺嘛。”


第8版()
专栏:

微笑 访菲律宾作〔木刻〕彦涵


第8版()
专栏:文艺新书

普及鲁迅小说的读物
倪墨炎
最近看到《故乡》、《祝福》、《药》三种大型连环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觉得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新的创造。据说这套《鲁迅小说连环画》共14种,将于明年9月鲁迅诞辰一百周年时出齐。鲁迅的小说发表以来,作插图的有之,作连环画的也有之,但如此规模的整套的大型连环画却还是第一次。
从已出的三种看来,这套连环画形象地再现了鲁迅小说的内容,是普及鲁迅小说的好读物。它们的文字说明,就是鲁迅小说的原文。读者看完一本连环画,也就读了一篇鲁迅小说的全文。而且左文右图,互相参照,对读者加深理解小说的内容,是很有帮助的。鲁迅说过:“书籍的插画,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也是一种宣传画。这种画的幅数极多的时候,即能只靠图像,悟到文字的内容,和文字一分开,也就成了独立的连环图画。”(《“连环图画”辩护》)鲁迅当年十分称赞法国版画家陀莱为《神曲》、《失乐园》、《唐·吉诃德》、《十字军记》等名著所作的这种连环画;还曾十分称赞《死魂灵百图》,并自费翻印,把它介绍到中国来。鲁迅小说连环画正是鲁迅所称道的做法。
这套连环画的另一个特色是图画丰富多彩,精益求精,艺术造诣都较高。它们包含了不少画种,象已出版的《故乡》是油画(韩和平作),《祝福》是水墨画(黄英浩作),《药》是水彩画(陈逸飞作),即将出版的有国画《白光》(贺友直作)、《孔乙己》(方增先作),等等。
鲁迅的不少小说是第一人称的。这个“我”应该画成什么样的形象?过去有些著名画家的著名插图中,曾把有的“我”画成了鲁迅。但也有不少画家不赞成这样做,他们认为“我”也是一个小说中的人物,并不是作者自己。这套连环画对这两种做法都作了尝试。油画的《故乡》中把“我”画成了鲁迅的形象,水墨画的《祝福》中把“我”画成一个知识分子模样的人。我个人是赞成后一种做法的。
这套连环画印得相当精致,读者是会欢迎的。


第8版()
专栏:

工厂边角(四首)
石英
废品车的辙印废品车的辙印呵,布满了车间厂院。三十年啦三十年,风抹不掉,雨擦不断。竹笠下一个微驼的身影,脚下的辙印曲曲弯弯。废品车的辙印呵,撒遍了厂院车间,无心人也许视而不见,有心人说它是节约迷的语言,这语言无声胜有声呵,絮说着爱厂如家的纯朴心愿。废品车的辙印呵,好似数不清的细流涓涓……
“热处理”间姑娘的职务就是淬火,看她们身架儿还有点柔弱;可是经她们手处理过的曲轴,哪一根不是坚硬的胳膊!也许你从外表上看变化不多,却已百倍地改变了内在品格;就和这里的姑娘们一样,既进了“热处理”,就不怕火!
“游击检车”需要时一天里跑东奔西,这活儿就象是打打游击;可别轻看这“散兵游勇”,——油车出厂的最后一道工序。检车时常常要钻进车底,生命中的一半要贴身大地;时光虽能从扳手上悄悄溜走,克丝钳剪不断送别的思绪……
工厂技校这里只有三间平房,却有着数十格明亮的窗,每扇窗户都映着一个头影,一样姿势,面朝一个方向。窗外的桃李虽已凋谢,甜美的果实却在悄悄酝酿;教室里敛起活泼的笑声,知识的硕果也在心头里生长。这是一个幽静偏僻的角落,师傅们却一刻没把徒弟淡忘;透过这儿的窗玻璃能看到全厂,而全厂期待的眼睛更望着这儿的
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