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8月14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为社会造才
金为华
读《鲁迅日记》,自1928年5月16日起,开始出现徐诗荃的名字。直至1936年7月2日,在这8年的时日里,徐诗荃来鲁迅家60余次,鲁迅会见他40余次,鲁迅给他的书信计70余封。尤其引人注目的是1934年,从1月至12月12日,鲁迅为徐诗荃向《申报·自由谈》编辑黎烈文等介绍、转寄稿件50余次,多达100余篇。这个徐诗荃,鲁迅在他身上花了若许心血的,是个什么人呢?
看许广平的回忆文章《鲁迅和青年们》,找到了答案。原来是鲁迅主编《语丝》时,一个不识的投稿青年,后来就托鲁迅为他介绍稿件。“但条件很奇特:不能将原稿寄出发表。据问他什么缘故,却说他仿佛觉得处处有人在监视他,稍一不慎,即有丧身之虞。这么一来,先生只好设法给他抄录副稿寄去。起头先生是嘱我抄的,抄好之后,先生附一函寄给编者,……可是我们自己工作有时很忙,如果我没有功夫,那么先生也得替他抄好寄去。但这对他还是不满意。有一次,他竟要求每篇换一个抄写者。”于是,鲁迅先生又得替他想办法。
读到这里,不觉感到这位青年不通情理之甚了。正是抱着对这位青年无理要求的不满,再三再四地细检鲁迅的日记,却是着着实实地对鲁迅先生产生了难以形容的敬意。
“那么,先生为什么这样不辞劳苦,愿为他‘抄录’呢?”许广平答道:“这因为凡有可造之才,不忍其埋没”。从许广平的回忆得知,徐诗荃“颇深世故,能言人所未言”。就是为这,为了尽可能给社会添一个人才,鲁迅亲自为这个青年复抄、转送稿件100余件,屡月经年,拳拳之意,感人之意何其深!“不忍其埋没”之情又何其切!
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这位提出无理要求的青年,在思想意识和治学态度上,还是与鲁迅“意见相左”的:他曾劝鲁迅参禅悟道,“少争闲气”;“而自处复老气横秋,殊少青年凌厉之态”。鲁迅在给人介绍、转寄徐诗荃的文稿时,曾明白指出:“(此公)文体,与我殊不同,思想亦不一致”。在鲁迅是本来觉得这样的人,是未可亲近的,“但先生并不做统制思想的工作,自己尽管有所不同,而他人另有所见,也未便埋没,故仍予介绍文稿。”
为了给社会造才,不因年青人之不完全,不因与自己的意见相左,甚至不因他有可厌之一面,仍然不埋没其点滴光彩,为促其“稍加移易,积极为人”,宁肯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甘愿做青年人的牛马。这就是鲁迅的精神感人至深之处。
这种爱才、惜才、为社会负责的云水胸襟,和忍辱负重、任劳任怨扶植后辈、为社会造才的孺子牛风格,是多么值得今天我们担负着培养新才的部门以及所有的老干部、老专家、老学者、老工人……来一番深思啊!在培育人才上,这两方面不可缺一。没有云水胸襟,难以为其事;没有孺子牛精神,不能成其事。有些地方、有的单位人才为什么迟迟地出不来?领导人和人事部门用旧眼光看人,论资排辈,习惯于用老一套办法挑人选贤,忽视了或者看不到也有必要从知识分子队伍中去选拔,此可谓失之于眼光过浅,缺了一点高瞻远瞩的气魄;在培养、使用上,只有一般号召,却无具体措施,雷声惊天,雨点稀稀,说是传帮带,但舍不得花气力,此可谓失之于作风太浮,缺了一点自我牺牲的精神。
如果我们各行各业的负责同志,既象鲁迅那样不计私利,“不忍”人才之埋没;又象鲁迅那样甘为“人梯”,必至力尽而后已,那就可以断言,千万个在四化建设中大显身手的精兵能将,就必将破土而出。


第8版()
专栏:风物小志

长白山纪行
——写在早晨的笔记
刘兰芳
长白山的景色我久有所闻。有幸,在夏季前往一游。早晨从白河林业局乘车出发,一直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爬行。
长白山地势高耸,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特征。山下已是柳树吐绿,鲜花竞放,而抬头望山上,却是雪积似银的冰川世界。
蓦地,车上有人高叫起来:“看,水冒泡!到温泉了。”我们看到温泉底部有无数滚动珍珠似的气泡,沸腾地冒出泉口,发出象开锅似的声音。据《白山天池记》记载:“紧江上源江中有巨石突起,石上有双孔喷水如线,热达沸点……顷刻之间,汗出如浆。”据介绍,从前猎人曾到此热饭,所以当地群众起名叫蒸气炉。
长白温泉是含硫化氢的矿泉,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对医治关节炎、皮肤病疗效显著。现已修男女浴池供群众沐浴。同时对发展水电、水产事业也提供方便。地下水发电成本低、资源稳定,还可避免环境遭受污染。泉水温度四季不变,久旱不涸,常年热气腾腾,蒸气弥漫。
长白山就是这样把它心中温暖的热流,无穷无尽地流向人间,常年涌流。
过了温泉山坡更加陡峭,虽是拾级而上,但羊肠小道,非常光滑,若不揽树攀枝,十分难行。有的只好十步一息,五步一歇,攀山之险真是够累人的。正走间,忽听数里之外,鸣声如鼓,犹如山谷中行进着千军万马一般。抬头看,原来是瀑布白浪飞溢,悬空坠落,水雾弥漫,奔腾咆哮。远望形如一匹白纱飘荡在峻峭的峡谷间;近看如滔滔雪浪花,飞溅起颗颗珍珠玉翠。大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势。据《安图县志八景》描写,瀑布“经峭壁百尺奔流注下,远望如白练悬空,近视浪花翻滚,似雨雪交加,爽气逼人,毛发直竖,洵有波涛夜惊风雨骤至之势。”前人写诗称:“白河两岸景佳幽,碧水悬崖万古留。凝似龙池喷瑞雪,如同天际挂飞流。不须鞭石渡沧海,直可乘槎向斗牛。欲识林泉真乐趣,明朝结伴再来游。”
当看到水平如镜,清澈透明的天池后,有人当即写诗:“比昆明湖还堂皇,比西子湖还娇艳,哪座名湖象你这样,高接蓝天一尘不染。”仰望池周围有16个奇峰,环湖陡立,高耸入云,倒映在波纹荡漾,碧水澄清的湖面,岩影波光,异常秀丽。16座山峰象16个忠诚的战士,为它把凶残的暴风雪阻拦。放眼四周绿色葱葱,牛皮杜鹃铺满苔原,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灿烂夺目,宛若美丽的天然花园。山风猎猎,拂袖掀衣,飘然欲飞,顿觉胸襟开阔,心旷神怡。俯视山下,群岭尽在山脚,茫茫林海一望无际,遮天蔽日;树木郁郁葱葱,翠碧油绿,微风吹动,真象波涛滚滚的绿海,奔腾起伏;山坡的浓雾,象披上缕缕轻纱,空中的白云象飞翔的翅膀。
天池经常云雾弥漫,变幻无常。特别是夏季,当碧空万里,阳光普照的时候,骤然阴云密布,雷电交加,狂风暴雨倾泻如注,而忽然间山峰、湖面脱出云雾的包围,重新展露出阳光来……
长白山的山峰、林海、天池、瀑布、温泉等名胜确有独特之处。这一派江山多娇的自然风景,难道不可以激发游人热爱祖国,建设美丽、富饶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豪情壮志吗?
游罢归去,我还留恋在这迷人的长白风景中。
多么好啊,长白山的早晨!


第8版()
专栏:闻者足戒

只挂帅
施兵
一次,县委王书记遇到邻县的张书记,就诉苦开了:“现在上面只要一开会,不管什么事都强调说,回去一定要向党委汇报,由书记挂帅,弄得我无所适从。你看看我身上立的帅旗吧:落实政策办公室主任、防汛指挥部指挥、爱国卫生委员会主任、高考领导小组组长、保密委员会主任、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组长、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组长……。唉,这叫我怎么抓呀?”
“咳!我比你还要多几项呢。”
“那你怎么抓呀?”
“哪一项工作都重要——都得抓;哪一项也都不能亲自抓——抓不了。”
“怎么办?”
“只挂帅,不出征!”
这样的“帅”太多了,下面的兵又该怎么办呢?


第8版()
专栏:连载

一束玫瑰
梅苑
访中山大学漫谈
在我生命中流过的时间,除了幼年,除了在台北工作那段日子,我一直与学校结了不解缘。8年的留学生活丰富了我对西方的知识,让我忘却年龄的遽长。回国的初意,原希望在大学工作。所以,当我访问中山大学时,有一份回到老家的感觉。但在访问中,老师们偶然流露出一份劫后余生的庆幸与无奈的神情,刺痛了我的心。
已有50多年校龄的中山大学,由于十年浩劫,过去的成果全付东流,一切要从头开始。不但学生被耽误,老师同样被耽误。大学的教授、讲师、助教的平均年龄都太老了。如要补救这种现象,降低教授、讲师的平均年龄,必须让一些有特殊才能的人越级升等。
在金老师对中文系的简介中,我觉得国内大学对课程的安排,还没有脱离中学的图型。大学是一个全新的学习阶段,在国外的大学里,我们绝少连续上四节课,因为消化不了。教授们也按照自己的研究情况,随意把课程排在上午或下午。大学主要是培养专业人才,与本科无关的课程应尽量减免。我在N大学念法国文学时,每周最重的课程是“课堂讨论”。每位同学轮流上台主讲,然后教授与同学提出问题,如果回答不了,明年重修。所以,许多大学生都被培养成能言善辩,有独立的思考力,而不是人云亦云,接受自己不理解或不同意的事情。我认为这一点值得我国大学借镜,尝试开设一门“课堂讨论”。培养我国的大学生独立的思考力,不要再盲目接受自己不理解的东西,这是思想上的现代化。还有国外的大学,都是入学易,毕业难,所以每位毕业生都有一定的程度。我国的大学却入学难,毕业易,4年以后,同届毕业生的程度有时相差很远,这也是一个值得正视的问题。
在瑞士的时候,我深觉瑞士社会的安定,很大程度在于教育制度的健全。瑞士设有各种职业学校,学生受完9年或12年正规教育,大都按照个人志趣进入职业学校。只有真正研究学问的人才进大学。为此,整个社会都得到平均发展。反观我国,学生们大都不问兴趣所在,拚命挤向大学的窄门。挤进去的,并不一定都是一块研究学问的人才。挤不进去的,就象是一生前途黯淡。这是极错误的想法。
行行出状元,特别在职业平等的社会,人各有志,各有所长。如果要有所成就,必须认识自己的所长,发展自己的所学。大学教育是研究高深的学问,并不是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
(1980年3月7日)
?


第8版()
专栏:

雄鹰〔中国画〕梁崎


第8版()
专栏:

哈尔滨风情(三首)
黑龙江哈尔滨市 李琦
有轨电车的歌哐当当,哐当当,这是有轨电车古老的歌唱。从儿时听到现在,它始终是一调一腔。电车哟,从遥远的岁月中驶来,八十岁的祖母,曾经对我讲:她年轻时,这电车便有了,那时车虽洁净,世界却肮脏。如今,确实到了退休的年龄了,再跟着时代,步伐已有些踉跄。是的,它并没有什么过失,而且,已把最大的气力用上!每次乘车,都希望是最后一次,然后,忍不住打量着车厢:呵,再见了,我年迈的长者,被先进取代,决不会忧伤!
江边的塑像谁看到这雕塑会不动心——学步的孩子拽着年轻的母亲,扎煞的小手象乳燕的翅膀,苹果样的脸庞,花儿样的嘴唇。母亲,一双眼睛盛满了希望,任江风吹皱素洁的衣裙。孩子的步子还可笑地蹒跚,凝视着塑像我却暗自思忖:这是人生最初的脚步呵,这是母亲的第一部作品……走吧,孩子,沿着教训铺就的
大道,走吧,孩子,未来世纪的公民!
来吧,朋友……说起哈尔滨,就有人说:“哦,
冰城……”似乎这里永远是冰封雪冻。不,朋友,请在夏日里来吧,来尝我们的酸奶和冰激凌!这里的夏天童话般迷人,有碎金似的沙滩,裹着香风。松花江把记忆染成玫瑰色,回味起,就象品尝香茗……不过,切莫只在风光中沉醉,浅薄与轻浮,永远不是真正的
人生!请倾听那些传说和故事,请记住这地下壮烈的英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