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8月1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不为子女谋求特殊待遇
本报评论员
8月9日北京几个报纸发表了三个高干子弟因违法犯罪被依法判处徒刑的消息,北京日报还发表了《警告那些违法犯罪的干部子弟》的评论员文章,充分说明干部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性。我们每一个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都应该把教育子女的责任承担起来。要教育好子女,必须进行多方面的工作,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切勿为子女和其他亲属谋求特殊待遇。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反映了群众的这种愿望,明确提出:“要坚决克服一部分领导干部中为自己和家属谋求特殊待遇的恶劣倾向”,“禁止利用职权为家属亲友在升学、转学、晋级、就业、出国等方面谋求特殊照顾”。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准则》的这一规定,是搞好党风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们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每一个党员,包括党的领导干部,只有为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义务,绝无为自己以及子女谋求私利的特权。建国初期,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有崇高的威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党提出并实施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把革命和建设不断引向胜利,不断给人民群众带来实际的利益;一是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公私分明,克己奉公。这种先锋模范作用是一种高效的净化剂,影响所及,社会风气为之一新。
但是,我们党成为执政党以后,确有少数同志经受不住胜利的考验,他们受到剥削阶级思想的侵蚀,居功自傲,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对子女也就不能严格要求,不能正确对待。十年动乱中流行全国的一种愤愤不平的说法:“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更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某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为子女谋求特殊待遇的不满。那时候,一方面是“一人犯罪,九族株连”,另一方面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不少人一戴上“革命领导干部”的桂冠,“有权就有了一切”,子女就可以不去上山下乡,就可以弄回大城市、弄到自己身边,就可以参军、入党、提干,安排体面而轻松的工作,甚至为非作歹而得以逍遥法外。若是名列“无产阶级司令部”,子女更是身价百倍,连旁系亲属,也纷纷委以重职。封建社会“子以父贵”的流毒,在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里风行一时,不能不说是一个不幸。
粉碎林彪、“四人帮”以后,我们党一再敲起警钟,要求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注意纠正这种为子女谋求特殊照顾的歪风。绝大多数同志是大公无私,严于律己的。但是,也有极少数同志不以为然,甚至认为昔日挨批斗,子女受株连,受苦受难,现今重回领导岗位,让子女得到补偿,理所当然。因而不惜利用自己的职权,使子女得到各种照顾。这种作法,影响很坏;这是封建意识对我们一些同志的腐蚀。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福荫子女”是天经地义的。那时候,因为父、祖担任官职而子孙受封是很普遍的。史书上常见的“少以父荫”,说的就是因为父亲的福荫而少年得官。汉朝的卫青因为是皇后的弟弟,又建立军功,被封为长平侯,“青三子在襁褓中,皆为列侯”。在摇篮中的孩子,只是因为老子的功劳而得高爵厚禄。汉朝还规定,相当品级的官员任满一定的期限,可以保举子弟一人为郎官,称为任子。任子制度发展到明清两代,变成“荫生”。荫生是凭借上代的余荫取得进入国子监学生的资格。这种荫生入监读书只是招牌,其实是经过一次考试形式就授给官职。封建时代这种“子以父贵”的制度虽然不再存在了,但是这种观念仍然根植在一些人的头脑中,照样发挥作用,有些干部就因而利用自己的职权,想方设法为子女谋求种种特殊待遇。人们鞭笞这种封建余毒,是完全有理由的。
这里,关键的问题是不要把自己摆在特殊的位置上。这样,也就不会把自己的子女摆在特殊的位置上去。现在,我们确有不少领导干部,对子女不偏爱,不放纵,不任其坐享前辈的革命成果,不为子女谋求特殊照顾。
老同志对革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人民给他们一定的荣誉,委以相当的权力,并给他们提供从事工作的比较优越的条件,这是完全应当的。我们的同志要慎重地运用这种权力,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这才符合人民的愿望。如果不是这样,而是居功自傲,自以为高人一等,那就很难不滥用自己的权力,很难不把自己的子女视为理所当然应该受到特殊待遇的“天之骄子”。人们常说:“在子女身上可以看到父母的影子”,这不是毫无道理的。对自己严格要求才能对子女严格要求,对子女的放纵常常反映了对自己的放纵。当然,这不是说对子女可以毫无父子之情。共产党员、党的高级干部也是人,也有爱子爱女之情。事实上,由于生活待遇上不可避免的差别,高干子女的生活比较好些,这是可以理解的,人们并不要求“划等号”。但是这种待遇不能超出合理的范围;超过了一定的范围,利用自己的职权去谋求特殊的照顾,就是党纪国法所不容许的。对共产党员,包括党的领导干部来说,家庭的利益、子女的利益,只能放在人民的利益之中去考虑,而不能放在人民的利益之上去谋求。为子女谋求特殊照顾,这不是对子女的爱护,而是对子女的坑害;不仅害了子女、也会害了自己。由于对子女的放纵,现在已经出现了父母病重、尚未亡故,子女就急于争夺“遗产”的事情,甚至使父母含恨而终,败坏了党的威信,这还不值得深思吗?
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生前都曾经以八旗子弟的没落来告诫我们的同志。八旗原是清朝兴起时期的功臣宿将,能征善战,立过汗马功劳。可是,八旗子弟在和平的环境中娇生惯养,坐食俸禄,终于沦为游手好闲、腐朽无能的大烟鬼,完全丧失了战斗力,面对列强的侵略,只好屈膝投降。这样的历史教训确实值得我们警惕。
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很多老革命家在白色恐怖统治下冒着生命危险参加革命,其中很多人闹革命首先革自己家庭的命,抛弃比较富裕的家庭,辞别了父母兄妹,离开了比较舒适的城市生活,毅然决然地和家庭决裂,历尽千辛万苦投入革命斗争的洪流。那个时候,为了革命,自己的一切都可以抛弃,连自己宝贵生命也乐意牺牲。现在,我们并不要求领导干部牺牲自己的家庭利益,只要求放弃那些非份的待遇,只要求不要为自己的亲属追求那些特殊的照顾,我们认为,是应该而且完全可以做到的,并没有任何做不到的苛求。
一个时期以来,对干部子女,特别是高干子女,议论甚多。我们历来认为,对这种议论要具体分析。有的人一提高干子女就皱眉头,这是一种偏见。高干子女,也同工农子女一样,绝大多数是好的。他们当中很多人受父母牵连,长期挨整,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在同林彪、江青一伙作斗争中作出过突出的贡献,这是不容抹煞的。他们有些缺点,大都属于青年人的通病,硬把它同“高干”的家庭联系起来,是不公正的。至于那种“衙内”式的人物,只是极少数,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应该以偏概全。也有些高干子女,一听到社会上有所议论,就牢骚满腹,甚至说:“‘四人帮’的时候整我们,现在又整我们”,这也是不对的。“四人帮”是无中生有,捏造罪名,必欲置人于死地而后快。人民群众不满于某些高干子女的不正之风,是出于对高干本人及其子女的爱护,还是希望他们知过能改,改了就好。这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我们的干部子女,包括高干子女,应该从群众的议论和批评中,汲取正确的意见,不断地鞭策自己,把自己锻炼成为合格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第4版()
专栏:

为什么提倡和奖励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国务院计划生育办公室负责人答《半月谈》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8月10日电 今天出版的《半月谈》杂志第七期,刊登了国务院计划生育办公室负责人就只生一个孩子问题答该刊记者问,内容如下:
问:为什么要提倡和奖励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答: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将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如果到本世纪末,全国每人年平均收入要达到一千美元左右,就必须一方面积极发展生产,另一方面控制人口增长。根据有关部门研究和对人口增长的测算,到2000年时全国人口应控制在12亿以内。要实现这个目标,从现在起就要做大量工作,使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逐年按计划有所降低。我国人口组成的特点之一是儿童、青年人占的比例高。现在的儿童再过十几年也将进入生育年龄。所以,要降低出生率,就必须从现在起,提倡和奖励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特殊情况,有计划安排二胎生育)。如果一对夫妇平均生两个,到本世纪末我国人口就要突破12亿。这就会给国家经济建设增加许多负担,达不到国民收入计划的要求,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和子孙后代的教养、就业,都会受到影响。
问: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会不会出现抚养的人口增多,甚至会出现两个劳动力抚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的现象?
答:不会。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被抚养的老年人虽会慢慢增多,但被抚养的未成年人口也同时会下降,两项相抵,抚养人数在未来25年内将一直是下降的。1979年,每个劳动力负担的老年和未成年人口的抚养指数是0.93,即平均负担不到一个人。按照“一胎化”的方案,到2000年时抚养指数为0.39,接近最低点。因为老年人口虽然由1979年的6,700万上升到11,400万,但未成年人口却由41,000万降至18,800万,两项相抵,抚养人口还减少16,900万;加上劳动力由50,300万增加到76,100万,抚养指数便大大降了下来。同样的道理,到2017年抚养指数只有0.46。到2034年时,才能回升到我国目前一个劳动力抚养0.91人左右的水平。另一方面,由于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福利事业也会相应的改善,有些问题会得到妥善解决。
问: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会不会使我国人口老龄化,出现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答:不会。原因是我国目前人口年龄构成轻。据统计,29岁以下的占总人口的63%。如果在1985年做到每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劳动适龄人口在未来25年内仍会一直增长;未来50年内劳动力总数也不会少于目前的数量。到2010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人也还只占总人口的11.8%,相当于现在欧洲的平均水平。
问: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是长久之计吗?
答:不。这是根据我国人口组成的特点,即从现在起到二十一世纪初这段时间的方针政策。因为只有采取这样的方针政策,才能保证我国人口在2000年时不超过12亿。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又是多民族的国家,我们提倡和奖励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各省、市、自治区可以在总的方针指导下,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制订适应本地区情况的计划。
问:我国对独生子女家庭将给些什么照顾和优待?
答:华国锋同志在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订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奖励只生一个孩子的夫妇,对无子女的老人逐步实行社会保险。”现在,各省、市、自治区根据本地区的人口构成和经济状况,制订了计划生育试行(暂行)规定条例或办法,其中有奖励独生子女父母的办法。目前正在讨论修改的国家《计划生育法》,也将作出适当的规定。


第4版()
专栏:

什邡县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
教育群众认清少生孩子好处多
据新华社成都8月10日电 四川省什邡县在大力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过程中,针对群众中普遍存在的“人多收入多”的思想,进行调查研究,用事实说明,实行计划生育,少生孩子,好处多。
林富德、周清在《什邡县计划生育情况调查报告》中谈到这一件事。这篇文章刊登在《人口研究》1980年第一期上。
调查报告说,这个县的回澜公社1978年对部分“冒尖户”的收入情况进行的调查表明,家庭人口在三人以下者,人均总收入能达400元以上,人均分粮能到800斤以上。家庭人口在5人以上者,人均总收入只有200多元,人均分粮只有700来斤。同期,两路口公社有“倒找户”105户,共欠生产队集体超分款5,000元,平均每户47元。其中三个孩子以上的家庭有91户,占86.6%。和兴公社社员严富弟,有五个孩子,全家7口人,3个劳动力,从1967年起,年年都是“倒找户”,到1977年,累计欠生产队集体超分款750元,人均口粮比所在生产队平均水平低50斤。社员郭邦华只有一个孩子,全家四口人,两个劳动力,每年收入1,250元,家里有自行车、手表、收音机,银行还有存款;人均口粮比所在生产队平均水平高107斤。这就有力地证明了人多收入不一定多,要改善物质生活,增加人均收入,主要靠提高劳动生产率。
灯一拨就亮,帐一算就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广大群众认清了少生孩子给国家、集体、家庭带来的好处,纷纷表示只要一个孩子。


第4版()
专栏:

中药蟾力苏发挥奇效
新生儿窒息29分钟获新生
新华社天津8月9日电 武汉市第一医院使用天津第一中药厂生产的中药针剂注射液蟾力苏,最近抢救了一个出生后窒息29分钟的新生婴儿。
孕妇陈昌丽,五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临产。由于产期过长,婴儿在宫内窒息,出生后,婴儿呼吸停止,心跳微弱,处于临床死亡状态。经注射西药洛贝林与可拉明,仍无效。医务人员便大胆使用中药蟾力苏注射液,作了心内注射,婴儿很快恢复了呼吸。
天津第一中药厂生产的中药蟾力苏,主要作用为兴奋呼吸、强心、升压,是一种优良的临床急救复苏用药,1978年曾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6年以来,天津临床使用这种新药1,000余例,有效率达86%。


第4版()
专栏:

钱三强教授给中央领导同志上课的讲稿
《科学技术发展的简况》单行本出版
本报讯 钱三强教授对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领导同志讲述的《科学技术发展的简况》讲稿单行本,已由知识出版社出版,12日起在北京发行。外地新华书店也将陆续发行。
著名科学家钱三强、华罗庚、王淦昌、吴仲华等五十多人准备给中央领导同志讲的《科学技术知识讲座》共分十讲。第一讲《科学技术发展的简况》由钱三强、仓孝和、许良英、李佩珊、杜石然五人撰稿。讲稿对古代、近代、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概况和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作了提纲挈领的阐述。讲座本月预定举行第二讲。每次讲稿将由知识出版社先出单行本,供广大读者阅读。全部讲完后出版汇编本。


第4版()
专栏:

江苏省旅游学校培养一批旅游服务人才
五百名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
据新华社南京八月十日电 江苏旅游学校首届毕业的五百名学生,最近走上工作岗位。这批毕业生是我国大办旅游事业以来由专业学校培养的第一批人才。他们是从初中和高中毕业生中招考来的,通过学校课堂教学和外出实习,分别掌握了旅游饭店服务员、旅游客车驾驶员和旅游饭店厨师的业务以及本专业的外语。
学生们毕业前在宾馆、大饭店实习期间,已经检验了他们之中大多数人服务态度热情、懂礼节、工作刻苦、能在老师傅指点下,完成本职工作。这些学生普遍能用外语为外宾服务。餐厅服务员能用外语向客人介绍菜单,客房服务员能用外语解答客人提出的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对待旅途生病和年老的旅游者照顾也很周到。
现在这届毕业生已分配在宾馆和旅游饭店工作。这个学校招收的第二届学生已经开始上课。


第4版()
专栏:

方毅会见美国工业科技管理教学团
据新华社北京8月10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今天会见了以美国商务部官员理查德·李文翰为团长的美国工业科技管理教学团。美国工业科技管理教学团将在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讲学18周。


第4版()
专栏:

李强宴请拉姆斯多夫率领的西德代表团
据新华社北京8月10日电 外贸部长李强今天晚上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欢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经济部长格拉夫·拉姆斯多夫和夫人,以及由拉姆斯多夫部长率领的中国、西德经济混合委员会德方代表团。
李强首先在宴会上讲话。他说,在这次混委会上,我们双方将就当前两国经济合作和贸易发展的情况,进行广泛的交换意见,共同探讨加强两国合作的可能性,商谈两国投资保护协定。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密切配合,两国合作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拉姆斯多夫部长在讲话时说,西德愿意增强和加快我们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与合作。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属于接受西德出口产品的二十个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同样,我们也关心中国货物向西德市场出口的增长。
拉姆斯多夫在谈到当前的国际形势时指出:“在中东、亚洲和非洲的冲突危害着世界和平。我们和你们一样,坚决反对来自任何一方的侵略行径。”


第4版()
专栏:

全国政协委员、二炮顾问
查国祯同志因病逝世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 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顾问查国祯同志,1980年7月29日因病逝世,终年75岁。
查国祯同志出生在湖北省蕲春县一个贫农家庭,1926年从事革命活动,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他长期从事军队后勤组织领导工作,全心全意为部队服务,对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和现代化革命军队建设作出了贡献,是我军优秀的后勤工作领导者。
8月5日,第二炮兵领导机关为查国祯同志举行了追悼会。
新华社发(附图片)
查国祯同志遗像


第4版()
专栏:

全国重点高等院校录取新生第一天见闻
全国重点高等院校在北京录取新生的工作8月8日开始。
记者随同北京市招生办公室负责人走访了录取新生的工作现场。这里的气氛紧张繁忙、严肃认真。来自各地的九十二所全国重点院校的招生小组,正在进行着录取新生的工作。
今年录取新生的工作将分两批进行,目前进行的是第一批。录取工作开始,北京市招生办公室强调,要切实贯彻择优录取的原则,把优秀青年选拔上来,在选拔工作中,反对徇私舞弊和“走后门”等不正之风。为保证招生工作顺利进行,他们制定了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工作程序。
档案室的工作,证实了这一点。走进理科考生档案室,只见考生档案,按第一志愿所报院校,依分数段高低分类排队的顺序放在书架上。录取时,实行从高分到低分,分段发放档案材料,每个分数段周转完后,清理一次档案,做到“段段清”。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指名要档案。档案管理员,也不得任意超越分数段发放档案材料。8日是录取新生工作的第一天,只发放到考生成绩在400分以上的档案材料。报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全国著名大学的考生,成绩优秀者居多。档案室根据这些大学计划招生人数,向他们发放的档案材料,选取的分数段还要稍高一些。各高校领到第一志愿报本校的考生档案材料后,按分数段择优录取,直到满足招生计划为止。在每一个分数段,遇到不符合本校录取条件的考生档案材料时,要填写《未录取情况登记表》,详细写明不录取的原因,经招生办公室的联络员检查同意后,学校负责人在考生志愿栏内履行签字手续,并经档案室复核,认为退档理由充分正当,才允许退回档案。档案材料被考生第一志愿学校退回后,继续按考生填报志愿顺序参加周转。档案室向各校招生小组发放的档案,分数段大体相同。这样严格的程序,保证了各校录取新生的质量,又避免了成绩好的考生不被录取。
各高校参加这次录取工作的人员经过严格挑选,大都是政策水平高、作风正派、大公无私的干部和教师。他们在审录考生档案时,十分仔细,遇有不清楚的地方,就及时请示汇报。北京市招生办公室负责体检、政审等方面工作的负责同志,随时依据有关文件规定予以解答。对每个拟录取的学生,学校招生小组都要集体研究,然后才决定录取与否。
有这么严格的程序,分数较高的考生,是不是都能按自己填报志愿的学校录取呢?
北京市招生办公室的负责同志回答:不一定。有时也会出现考分稍高的考生未被志愿学校录取,而考分稍低的考生反被录取的现象。这里有许多原因。主要是:录取新生要求德、智、体全面考核,并不单看考分一项,在同一个分数段内,要允许学校选择。并且,还要考虑与所报专业有关科目的成绩、考生的健康状况、填报的志愿以及某些专业录取考生时的特殊要求、男女比例等等因素。但是,任何学校和个人,都不得以此为借口,搞不正之风,对录取工作中违反纪律者,轻则批评教育,重则按党纪国法惩处。
新华社记者 罗晓路
(本报有删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