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7月2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瑞士何来山青水秀
曹献华
来到工业高度发达的瑞士,人们往往觉得空气清新宜人,倍感舒适。登高眺望,群山环翠,绿草如茵,一派山青水秀、草木欣欣向荣的景色。然而,如此美景,并非天公“偏赐”,而是瑞士人民长期坚持植树造林,不断努力绿化的结果。
历史上的瑞士曾是荒岭秃坡、山穷水恶、自然灾害连年不断的国度。频繁的山崩、雪崩、洪水泛滥,使人民生命财产蒙受重大损失。当时,房屋倒塌,桥梁冲垮,交通堵塞,水土流失,泥沙淤积,田园荒废,城乡建设受阻,工农业生产停滞,人们吃尽了苦头。
1858年,瑞士政府先后派出两个专家组,对灾害原因进行了长达5年的调查研究,终于认识到森林与自然生态平衡、地方气候和水文条件之间关系密切;焚林开荒,滥伐树木则是导致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于是,1876年瑞士政府制定了“森林保护法”,并把林业建设作为一项百年大计,列入国家议程。经过年复一年坚持植树造林,如今,瑞士已有林地112万公顷,森林覆盖了大片大片的山野,年产木材400万立方米。造林对保持自然生态平衡,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瑞士在林业管理方面,坚持林植不断更新、采育结合、造管并举、造多于采的方针。国家保证提供基金和贷款,每年法定投资约1亿瑞士法郎。林区分片由护林员和林警管理,他们并代表国家对各州及地区进行法律监督。国家严格限制森林采伐量,贯彻合理种植和采伐,规定每公顷林地育苗1万株,株距平均间隔1米;每亩如年产木材5立方米,每公顷林区全年采伐量不得超过50立方米。
瑞士把森林置于国家法律保护之下已有104年了。长期的植树造林和严格护林,改变了瑞士的自然面貌。如今,在多山的内陆国家瑞士,不论你走到哪里,都可见到郁郁葱葱的树林和绚丽多姿的花卉草坪,使人置身其间,心旷神怡。植树造林,确实美化了环境,把瑞士装扮成一个名闻世界的“花园之国”。(附图片)
长期植树造林使瑞士到处水木清华,被誉为“花园之国”。


第7版()
专栏:

克拉科夫——波兰美丽的故都
赵如璧
美景与胜迹
从瓦维尔宫的古堡高塔上鸟瞰,克拉科夫的美丽景色,尽收眼底。一幢幢古建筑的镀金塔顶在灿烂的阳光下闪烁,古堡四周大道绿树成荫,一群群鸽子在街头迈步嬉逐。远处田园如画,云烟缭绕,壮丽开阔。塔特尔山常年积雪,把巍峨的山峰掩盖在茫茫的白雪之中。蔚蓝色的维斯杜拉河有节奏地拍打着河岸,飞溅起串串晶莹的水珠。克拉科夫确是欧洲美丽的城市之一。
这座波兰历史名城已有一千多年历史。14世纪至16世纪,波兰王朝在此建都。至今城里还有许多古城堡、教堂、古代市场等著名古迹。那众多的精美的罗马式、哥特式古老建筑和宏伟的古代门廊,那中世纪的古城堡,依然保存着。早在14世纪,克拉科夫就是欧洲的商业中心,古代的大市场至今尚存。双塔的圣玛丽亚大教堂是最著名的古建筑之一,高塔上每天按时吹响嘹亮的喇叭声,仿佛时刻唤起人们准备为祖国独立自由而战。
瓦维尔宫尤为壮丽,浅蓝色的长窗悬挂着挑花窗帘,掩映在绿树丛中,显得格外庄严雅致。瓦维尔宫现已改为博物馆,陈列着波兰著名雕刻艺术的先驱维特·斯特沃施的艺术珍品圣檀木雕。它以15世纪克拉科夫为背景,雕有反映当时人们生活的几百个人物,有的高达4米,小的也有1米,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据说斯特沃施和他的学生从1477年起,整整雕刻了11年才完成。克拉科夫也是波兰许多著名爱国志士的墓葬地,民族英雄科希秋什科和伟大的爱国诗人亚当·密茨凯维支的遗骸也葬在这里。1364年建立的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雅盖隆大学也在克拉科夫。闻名世界的科学家哥白尼曾在这里学习。他用过的地球仪、气象台等至今仍陈列在学校里。今天的克拉科夫则是波兰工业、文化的中心。波兰最有名的“列宁冶金联合企业”就座落在城郊。
不屈的人民
相传很早以前,克拉科夫有位公主,名叫娃尼旦,十分美丽。普鲁士王子要娶她为妻。娃尼旦知道,普鲁士王朝强盛有势,拒婚是不可能的,可是一旦嫁给王子,克拉科夫立刻就会变成普鲁士的城市。娃尼旦热爱自己的祖国,坚贞不屈,不愿侵略者占领克拉科夫。6月23日那天,她登上瓦维尔宫宫墙,仰望长空,环视四野,克拉科夫在她眼前巍然屹立,她大义凛然,跳进维斯杜拉河,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多少年月,人们把娃尼旦舍身救城,看作克拉科夫人民英勇不屈的象征。每年6月23日晚上,克拉科夫市民向维斯杜拉河抛投无数芬芳鲜艳的花圈,河边草地燃起堆堆篝火,奏起古老的波兰舞曲,纵声歌唱,翩跹起舞,纪念坚贞不屈的娃尼旦。
这座历史故都几经兵戎相争,但这儿的人民从不屈服,为自由、为民族解放浴血奋战,书写了一部光荣的史诗。1241年克拉科夫第一次遭受战争浩劫,1655年和1702年又两度遭受外国入侵者践踏。1772年波兰被俄罗斯等国所瓜分。漫长的岁月,克拉科夫人民武装了自己,进行顽强的斗争,终于在1848年把外国侵略者驱逐出去,建立了波兰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
克拉科夫市中心广场上耸立着一座纪念碑,这是1794年波兰人民杰出的民族英雄科希秋什科反对沙俄占领、领导人民起义举行宣誓的地方。每到起义纪念日,克拉科夫市民把一束束鲜花放在纪念碑前,悼念为国家独立、自由而牺牲的英雄儿女。
瓦维尔宫陈列着古代兵器,其中有17世纪的巨剑,每柄重达7.8公斤。这是波兰人民抗击侵略者的武器。展览厅里还摆着各种战利品。这一切,显示着克拉科夫人民光荣的历史和英勇不屈的精神,至今鼓舞着波兰人民。
列宁在名城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同克拉科夫有过密切的关系。1912—1914年,列宁曾在这里工作和生活,领导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
由于克拉科夫距俄国很近,出入国境比较方便,列宁在1912年7月从巴黎迁来克拉科夫,直接指导俄国革命运动。许多在俄国坚持革命斗争的领导者常常潜来克拉科夫。列宁在克拉科夫主持召开过中央委员会和党的工作人员联席会议。他主编的中央机关报《社会民主党人报》和理论刊物《教育》就在此地编印,连同列宁草拟的革命宣言、传单、书信,一起秘密运往俄国。彼得堡的一位工人回忆这段历史时曾这样写道:“从克拉科夫伸展出来的千万根线把俄国各地的党组织结成了一个严密的整体”。
列宁在克拉科夫时也十分关心波兰的革命,曾亲自参加工人集会,号召波兰工人和俄国工人一道反对共同敌人。列宁还向波兰学生作过著名的《俄国社会主义和民族问题》等报告。他用波兰语,同当地波兰人聊天,了解他们的疾苦。
列宁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克拉科夫反动当局的注意,他们害怕列宁的巨大影响,因而把列宁逮捕起来。列宁被捕后,当时波兰和奥国著名的作家、艺术家、律师、医生、工人纷纷抗议。在强有力的抗议声中,当局不得不释放了列宁。
列宁在克拉科夫的日子,在俄国工人革命运动史上留下重要的一页,对波兰人民的革命事业也发生很大的影响。这是克拉科夫值得骄傲的时光。(附图片)
克拉科夫的密茨凯维支纪念碑。


第7版()
专栏:

达·芬奇的最后寓所
法国卢瓦尔河宽阔的下游,风光旖旎。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城堡依水矗立,蔚为壮观。一座具有数百年历史的精巧富丽的庄园宅第就座落在不远处,这就是十六世纪之初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艺术大师达·芬奇的最后寓所。
这座建筑物饱经风雨,历尽沧桑。为了纪念这位艺术大师,法国政府与房屋的主人对它进行了整修,按照那一时期的艺术特色加以修复。不久前,达·芬奇的卧室已恢复旧观,两间新修的房间已对外开放。
据历史记载,这里曾是法国国王查理八世、路易十二和佛朗斯瓦一世的乡间别墅。后来,这座豪华的庄园给了达·芬奇。
去年,巴黎铸币厂特为这一寓所的修整发行了纪念章。自从这里成为纪念展览馆以来,许多仰慕达·芬奇的游客,不顾长途跋涉,前来瞻仰这位大师的最后寓所。他们认为在这富有当年特色的环境中,欣赏这位伟大艺术家所代表的佛罗伦萨画派艺术的艺术风格,是一种终生难忘的艺术享受。 ·学鸣·


第7版()
专栏:

油污遍五洋
滚滚原油,从一艘出事的日本巨型油轮涌流出来;辽阔的海域,漂浮着厚厚的一层油渍,污染着新加坡附近的海域,引起远近人们的严重忧虑……。这虽是几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情,但多年来,正是由于油轮漏油、海底油田突喷等事件,使世界各大洋的广大面积已受到污染。
这幅海洋污染示意图,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海洋学委员会和世界气象局经过共同调查,根据1975年1月至1979年6月各国商船所作的85,000份发现海洋油污的报告绘制的。从这幅示意图,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条起自中东,逶迤至欧洲和日本的污染带。这样的污染带同样绵延于大西洋和非洲海域。据认为,这幅示意图尚未能充分显示海洋污染的严重情况。
除油污外,海洋污染还来自农药、化工品、放射性物质等多方面。海洋污染,使海洋生物受到可怕的威胁,也给人类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现在,世界许多国家正根据1973年订立的防止海洋污染条约,研究并着手解决海洋污染问题。
·雅·


第7版()
专栏:国际科技漫谈

人类自有回天力
夏言
十年前,西方有一派环境学家断言: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到2100年,人类的末日就要来临;届时,地球上将没有可供呼吸的空气,没有能喝的水、能吃的食物,人类本身从体形到智能将完全改观,人类行将灭亡。据说这是80多部电子计算机对一百多年以后人类前途所作的预测。
这是骇人听闻的。但是,看看一二十年来西方出现过的环境污染状况,就会感到这种说法未尝不是一声警钟,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却是有益的。
怵目惊心
据统计,现在世界上的汽车每年要排出2亿多吨一氧化碳,5,000万吨碳氢化合物;农业要在地面喷洒200多万吨有毒化学物质;热电站要排放2亿吨飘尘和6,000多万吨硫化物;其他工业企业排出的废渣、废水、废气数以10亿吨计。这就严重污染了环境,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鹰,过去在美国到处可见,现在,剩下的已为数很少了;瑞士和法国边境的日内瓦湖,如今已成含毒湖……
环境污染很有代表性的要数美国的洛杉矶了。美国将污染按严重程度分为5个等级,洛杉矶经常是4 .5级。那里的天空不时烟雾弥漫。许多病人,尤其是哮喘病人不能在那里生活。那里原是美国柑橙的重要产区,如今,公路两旁原先一片金黄的柑橙林已无影踪。美国第一大城市纽约污染也相当严重。每当污染达到4级,市长就得在电视广播里告诉市民要关好门窗,叮嘱病人不要外出;到了4.5级,纽约四周的道口就要戒严,禁止外来汽车驶入;一到5级,纽约上空聚集着大量二氧化碳,学校就得停课……
在西方报刊上经常可以读到某个国家或地区的飞禽、走兽、昆虫、鱼类和植物大量死亡以致灭绝的消息。美国的鹰濒于灭绝,就是因为农田使用了滴滴涕等农药,鹰吃了含有农药的食物,生下的蛋十之八九是软壳,不易孵化,导致这种鸟类几近绝迹。美、日等国近海鱼类和海生植物急剧减少则是海水受到污染的结果。
环境污染也使大量有毒物质进入人体。人们发现粮食、蔬菜和水果里含有六六六、滴滴涕;鱼、肉和蛋里含有剧毒和致癌化学物质,饮水里含有致癌的多氯联苯和其他有毒的化学物质。由于污染造成的恶果,出现了一些畸形婴儿;癌症发病率近年来也明显增加;不少病的发病率增加很快;噪音对人的威胁也越来越大。总之,近一二十年来西方世界不少人经常为此而忧心忡忡。
采取对策
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方面,西方国家对这种状况并不是消极、无能为力的。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近一二十年来它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各国先后成立了环境保护机构,制订了一套完善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对于造成严重污染的工厂征收高税,直至关门,迫使它们采取措施减轻和消除污染;对于污染问题解决得好的,则少收税、不收税甚至还给以津贴;对于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产品,特别是排气多、噪音大的机动车辆和机器,不许出厂,纯度不够的汽油禁止出售,对擅自使用这些产品的单位和个人要罚款;污染严重,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害者有权要求赔偿,赔偿费有的高达一二千万美元;各级官员不执行环境保护法规,造成严重后果的,轻则撤职、罚款,重则逮捕法办。在美国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如果哪家工厂的烟囱冒烟尘,哪家扩音器的音响为害邻舍,很快就有人打电话告警,警察将立即赶到现场,依污染情况处以罚款。
更有积极意义的是,各国还拿出大批款项用于环境保护。美国1980年计划用在这方面的费用已占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3%。西方国家制造净化设备的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仅在1976年,美、日、西德、法、英等国就生产了50多亿美元的净化设备,而且每年还以20%的速度持续增长,日本增长尤快,达35%。各国计划增加拨款用以解决噪音污染。西德仅用在克服公路沿线噪音的拨款,每年即达5亿7千万美元。环境保护的科研工作受到应有的重视,新的发现和发明不断涌现。用生物方法处理地中海的石油污染就是新近的科研成果之一:现在发现有一种单细胞微生物嗜食石油,它能分解石油中的有毒物质,使自己得到迅速繁殖,而这种微生物又是鱼类爱吃的食料。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净化地中海海水,而且还可给附近地区提供大量可供食用的蛋白质,变害为利。
回天有术
由于采取了有力的措施,西方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污染情况程度不同地有所好转。十年前美国数以百计的河流湖泊被工业废弃物充塞,水面漂浮着油膜,水质严重污染,而今这些河流、湖泊变得干净多了;美洲的鲱鱼又在离工业城市费城不远的特拉华河漫游;小虾又回到了船只来往频繁的休斯敦水道。以“雾都”著称的伦敦,近些年来天空逐渐明朗;曾被严重污染的泰晤士河的河水越来越清,人们已从中捕到鳟鱼。60年代,日本是一个公害严重的国家,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日本工厂的烟囱已基本上不冒黑烟,空气中很少闻到臭味,地面比较清洁,河湖逐渐清澈……
现在有些环境保护工作做得好的国家,提出了“将污染物的排出量降到零”的奋斗目标。美国国会提出1983年争取全国的水道都能养鱼和游泳,1985年争取工业和城市不再污染水源。
由此可见,尽管目前环境污染还相当严重,然而人类面对环境污染绝不是无能为力的。只要人们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环境污染是可以逐步减少以至最后消除的。人类是有前途的,人类绝不会灭亡!这就是结论。但是,那派环境学家的断言应引起人们的警惕,并切实有效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第7版()
专栏:

泰国的燕窝岛
泰国南部的宋卡湖,风景优美。湖中有好几百个小岛,其中五个盛产燕窝,人们称之“燕窝岛”。
燕窝岛上,山石嶙峋,树木争荣,景色秀丽。岛上的燕子吐出的涎水,可凝结成白色的固体丝状物。燕子用它做窝,名叫“燕窝”。燕窝营养丰富,经烹调后,是筵席上的名菜珍品。
燕窝岛上的燕子有两种。一种做白窝,叫金丝燕;一种做黑窝,叫黑燕。黑燕窝无用,人们不收采它。此外还有一种燕窝呈红色,那是因为受到从岩石细缝中渗出的红色水分滋润的缘故。红燕窝由于吸收了丰富的矿物质水分,营养价值更高。
燕窝每年可采收三次,分别在三月、四月和八月进行。金丝燕三月初开始做窝,月底窝做好后,人们就把燕窝收采,燕子只得从头做窝。到四月底,做好的第二个窝又被取走。燕子无奈,接着又做起第三个窝。但这一窝人们暂时不采收,好让金丝燕繁殖后代,到八月份,小燕子会飞了才采收。
燕窝呈马蹄形,直径约六、七厘米,质地轻,柔韧有弹性。一般三月份的头一次燕窝最大,质量最好,第二窝次之,八月份的一窝最小。一公斤重的一级燕窝目前售价可达二万铢(约合一千美元)。
金丝燕是留鸟,长年定居。它们白天飞出觅食,不管多远,都能准确无误地飞回,不会迁往别的岛,因此宋卡湖中其它岛上从来没有燕窝。
燕窝岛四周芦苇丛生,湖面长满水藻,昆虫繁多,这是燕子的天然食物。金丝燕世代在这里繁殖生息,同时年复一年地给人们提供大量的燕窝。·天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