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7月2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在调整山区生产布局中
奉新县切实解决农民口粮问题
本报讯 记者熊典达、黄其庄报道:江西省奉新县在调整山区生产布局时,积极稳妥解决山区农民的口粮问题,使一些山区社队能腾出力量来发展林业,开展多种经营,发挥当地山广林多、资源丰富的优势。
据六个山区公社统计,1979年同1977年相比,社员人均收入由一百零六元多上升到一百三十七元多,接近全县水平。
奉新县山林资源丰富,素有“竹乡”之称。但过去却要求竹乡也要“以粮为纲”,给这些社队压上很重的粮食生产任务。社员们一年四季围绕粮食转,结果挤了林业,影响了多种经营,收入很低。有的生产队社员劳动一年只能分到很少的钱,队里生产费用也缺乏来源。
在调整山区生产布局时,中共奉新县委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山区林业和多种经营要上去,粮食问题怎么办。县委认为,既不能依赖从外面调进大批粮食,也不能毁林开荒,无限制地扩大耕地面积,眼前最好的办法是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上下功夫。为此,奉新县成立了山区农科所,切实加强对山区科学技术的指导,帮助山区社队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县农业部门帮助山区公社选配了农技、种子、经营管理、虫情测报人员,组成公社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站,并通过分期分批轮训的办法,为山区培训了七十多名不脱产的农民技术骨干,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农科网。山区社队普遍改革了耕作制度,因地制宜进行种植。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两年来六个山区公社粮食种植面积比过去小,农田用工比过去少,而粮食亩产却每年增长7.8%。
在山区粮食情况显著好转的情况下,去年奉新县又给六个山区公社减少了粮食征购基数59万多斤,等于这些公社全部征购任务的一半。过去不少生产队秋天把粮食挑到粮管所,春天又要返销,六个山区公社每年返销口粮五十到八十万斤,有上万个人工消耗在挑粮路上。征购粮核减以后,六个山区公社做到了基本上不吃返销粮。
现在,奉新县的一些山区社队已逐步从单一抓粮转向以林为主,发展多种经营。两年来山区社队共营造用材林和经济林三万多亩,垦复油茶山五万多亩,抚育毛竹六万多亩。土纸是奉新山区的传统产品,前几年土纸槽几乎绝迹,今年已恢复178个。在山区社员的收入中,已有60%来自林业和多种经营。


第2版()
专栏:编后

为发挥优势创造条件
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是要有一定条件的。没有一定的条件,优势就发挥不出来,扬长避短也成为一句空话。
山区发展林业,发展油、茶、药、果、杂等山货,比种粮食经济价值高,理应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但是,要发挥山区的这个优势,一个首要条件,就是要解决好口粮问题。山区农民的口粮如果得不到保证,农民要为吃饭问题发愁,发展林业和多种经营就很困难。现在有的山区毁林开荒仍然制止不了,在退耕还林问题上反反复复,主要原因就是口粮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怎样解决山区农民的口粮问题呢?今天报道的江西省奉新县的做法,是个很好的经验。他们既不是全部依赖从外地调进大批粮食,也不搞毁林种粮,无限制地扩大耕地面积,而是切实加强对山区科学种田的研究和指导,改变耕作制度,提高现有粮田的单位面积产量。另方面,国家又合理减少了山区社队的粮食征购任务,消除了过去那种先征购、后返销的恶性循环。奉新县两年来的实践证明,从这两个方面来解决山区农民的口粮问题,是一条比较切实可行的路子。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重视培育和发展瘦肉型生猪
今年四月以来,江苏省南京市每天增加供应净瘦猪肉两万斤以上,有时仍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而膘厚的肥猪肉却卖不出去。城市猪肉市场这种瘦肉不足、肥肉过剩的状况,据调查,在其他省市的一些地方也表现得比较明显。
为适应人民对高蛋白食品的需要,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在培育和发展瘦肉型生猪,而我国仍停留在以养脂肉型生猪为主的阶段。当然,在我国目前条件下,面广量大的农村对肥肉仍有相当大的需要量,生猪生产不能不考虑这个实际情况。但是,如果单一饲养脂肉型生猪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将不能满足城市群众对瘦肉的需要,而且还会加剧当前城市猪肉市场“肥多瘦少”的矛盾,影响销售,也会影响生猪的发展。因此,目前在饲养脂肉型生猪的同时,应积极培育和发展瘦肉型生猪。
从一些地区的实践看,要发展瘦肉型生猪,必须首先选育出适合当地饲养的质地优良的瘦肉型猪种。由于培育一种新的猪种需要有个过程,在还没有培育出之前,有些地方采用引进的瘦肉型公猪与本地良种母猪进行杂交的办法,发展瘦肉型猪,效果也较好。
为了发展瘦肉型生猪,生猪的收购价格要作适当调整。目前生猪的收购是按等论价的,膘越厚,出肉率越高,等级就越高,价格也就越大。这种政策实际上是鼓励养大猪,养肥猪,不利于提高生猪的瘦肉率。为稳定生猪的发展,当然现在不可能对这个政策作骤然的变动。但是,如果群众饲养瘦肉型猪,经济上还不如养脂肉型猪合算,那么,瘦肉型猪还是发展不起来。对瘦肉型猪必须实行优质优价的收购政策,让社员从饲养瘦肉型猪中得到好处。这样,群众就自然而然地愿意养瘦肉型猪了。
新华社记者 周振丰


第2版()
专栏:

广东省东莞县杨公洲大队用收割机收割早稻
新华社记者
陈学思摄


第2版()
专栏:

农机部部长杨立功对《农业机械》杂志记者发表谈话
今年基本实现农机化口号不切实际
应努力研究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特点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
据新华社北京7月18日电 农机部部长杨立功最近在一次谈话中说,“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这个口号,现在看来是不切合实际的。
杨立功是在回答《农业机械》杂志记者问时谈的这番话。他的谈话发表在《农业机械》杂志1980年第7期上。
杨立功说,这个口号是五十年代后期提出来的,开始只是根据世界上某几个国家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时间,作为一种设想提出来的,而负责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部门,对于中国的经济条件、农业特点和中国搞农业机械化的艰巨性、复杂性等,都没有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和具体分析。一般的说,目前已经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国家都是在工业已经比较发达的基础上实现的。我国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而且地少人多,农艺复杂,经济、文化落后,农业机械化的难度比起许多国家来说,要大得多。用25年时间(从1956年算起)实现农业机械化,本来就不大可能,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到了十年浩劫,整个国民经济受到了严重破坏,这就使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要求不可能达到了。
他说,实践告诉我们,干任何事情都必须从实际出发,要求过急是不行的。农业机械化事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要受到各方面的制约,不可能孤军前进。对于这些相互制约的因素都应该认真研究,具体解决。
他说,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后,全国各条战线都对过去提出过的口号、计划、要求、规定等作了重新认识。凡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就继续坚持,贯彻执行;凡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不正确的就改正;实践证明是不完全正确的就修改补充;实践证明是达不到的目标就降下来。在这样情况下,对“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问题提出新的看法,不再提这个口号,这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表现。
谈到八十年代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前景时,杨立功说,八十年代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时期,农业机械化事业在这十年中也必将得到发展。我们将比较全面地摸清中国式农业机械化的路子,总结各种类型的典型,搞好各种类型的样板。农机工业将调整得比较合理,补上缺门产品;老产品将得到改造;一大批农机科学技术人才和农机使用管理人才将培养出来,从而为农机事业的更大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农机战线的每一个同志不仅不能松气,而是应该有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去研究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特点,用更加饱满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


第2版()
专栏:

我国新辟四条集装箱班轮航线
据新华社北京7月18日电 随着我国海上运输事业的发展,最近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先后开辟了经香港到东南亚、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地的四条集装箱班轮航线,营运效果良好。
集装箱运输是目前世界上迅速发展的一种现代化运输方式,具有周转快、货损少、费用低等优点。目前我国已有上海、天津、青岛、黄埔、大连等沿海外贸港口相继开展集装箱运输业务。今年以来,中国远洋运输公司又开办了四条集装箱班轮航线。
一条是由香港至菲律宾的集装箱航线,由广州远洋运输公司派船承担运输,每月往返四个航次,平均每个航次在香港装运一百多个集装箱。第二条是今年六月开办的由黄埔港经香港加载集装箱直达欧洲的集装箱班轮航线,每月跑两个航次。一个航次由香港直达伦敦、汉堡、鹿特丹和安特卫普等港;另一个航次由香港直达不来梅等港。第三条是由上海或天津经香港加载集装箱至巴基斯坦、波斯湾的集装箱班轮航线,途经迪拜、科威特和霍拉姆沙赫尔等港,每月一个航次。第四条是原来开辟的由上海至澳大利亚的集装箱班轮航线,从今年六月底开始,途经香港装载集装箱开往悉尼和墨尔本,同时还承运往布里斯班的转运集装箱。


第2版()
专栏:

广州市决定对违章排污者收费
据新华社广州7月18日电 广州市决定从8月1日起,对全市排放“三废”(废水、废气、废渣)超过国家或本地区颁发的排放标准的单位实行收费。
广州市现已制定《广州市“三废”排放收费规定(试行)》,根据有害“三废”的排放量和浓度计算排污费。例如:日排有害废水50—100吨,一般有害物超过标准1%到两倍的,每日收排污费20元;有害废水排量越多,或有害物超过标准倍数越高,收费越多。对排放“三废”超过标准,尚无治理设施的单位,收费金额每年递增50%;有治理设施不用而超过标准排放的,要限期恢复使用,在限期内缴纳排污费;超出期限尚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再增收排污费30%,并按此比例逐年递增。


第2版()
专栏:内蒙古通讯

草原鸡鸣
在内蒙古正镶白旗草原上,“老住户”牛、马、羊、骆驼增添了新“伙伴”——鸡。鸡群在草原上自由自在地觅食,与百灵鸟对歌,给六畜兴旺的草原增添了生气。
记者在巴音宝力格公社蒙古族牧民额尔顿桑家里作客,发现饭桌上除了肉食、奶食品之外,还摆着一大盘炒鸡蛋,香气扑鼻。主人热情地劝我们下箸。他说:“这是自己喂的鸡下的蛋,你们一定尝尝。要是前几年,我骑上千里马也难买到它啊!”
当问起草原上什么时候开始养鸡时,这位75岁的老牧民得意地扫视着整洁的房舍。他说:“这是定居带来的好处。过去,我们过着游牧生活,三天一搬家,五天一倒场,连个鸡窝也没法搭。现在人定居了,鸡也在草原落户了。”
额尔顿桑家里养着10只母鸡,每天平均下7个蛋。去年,他家产的鸡蛋除了自食,还用来喂牛犊、羊羔。他说,春天有些牛犊、羊羔缺奶吃,身体瘦弱,用鸡蛋一喂,很快就能强壮起来,夏天天气炎热,给牲畜喂生鸡蛋能清热祛火。
我们在这个浩特(牧区居民点)串了几家,每家鸡蛋都不少。牧民劳布森丹巴说,养两只母鸡就能顶一只羊。草原上天然饲料丰富,空气新鲜,疫病又少,真是发展养鸡的好地方。这个浩特有一户牧民养了二十多只母鸡,去年单卖鸡蛋就收入六十多元。
正镶白旗位于锡林郭勒草原南部。解放前,这里的牧民祖祖辈辈逐水草而居,从事单一的畜牧业经济。解放后,国家每年拨款帮助牧区修建住房和棚圈。现在,这个旗的一万三千多户牧民已经全部实现定居。牧区的经济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除了放牧牛、马、羊、驼以外,还饲养猪、鸡;靠近水库、湖泊的牧户,还养了鱼、鹅、鸭。草原上丰富的天然资源得到了多方面的利用。据副旗长那木吉拉斯仁介绍,这个旗养的鸡已达到十五万多只,去年向国家交售鲜蛋四十多万斤,受到了商业部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嘉奖。那木吉拉斯仁还说,为了大力提倡牧民养鸡,去年冬季各生产队还从储备饲料中拿出一部分给牧民做鸡食。
我们离开这个浩特时,正当傍晚牧归,草原上彩霞似锦,一排排崭新的房舍顶上炊烟袅袅,悠扬的马头琴声在草原上回荡,一群群鸡穿过羊群,走进宽敞的鸡舍。
新华社记者 林文堂


第2版()
专栏:简讯

“丹豆四号”获嘉奖
本报讯 辽宁省丹东市农科所研究成功一个稀有的大豆新品种——“丹豆四号”。这种豆青皮青瓤,经济价值高,被人们称为“实青豆”。去年,获得辽宁省重大科研成果三等奖。
“丹豆四号”具有较高的丰产性能,一般亩产二百至三百斤,高的可达四百多斤,属中早熟品种,喜肥喜湿,抗病抗虫。籽粒丰满,有光泽。粗脂肪含量为百分之三十九点八,粗蛋白质为百分之四十一点九。“丹豆四号”适应于丹东和辽南等地区种植。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种植为宜。


第2版()
专栏:简讯

金朝白果仍高产
本报讯 山东省乳山县上册公社万户大队,生长着一棵金朝末年栽植的白果树,距今已有七百五十年历史。这棵大白果树直径二点七米,腰围八点五米,高二十多米,庞大的树冠罩地面积二亩有余。相传金末时,这里是一白果园,白果树多达百余株。随着时光流逝,原来白果树早被砍伐一空,只有此树幸存。这棵大白果树依河傍水,扎根肥土,最好年景收白果一千五百多斤。


第2版()
专栏:

长安县八名社员联营孵坊
三个月净收入一千五百元
据新华社西安7月17日电 陕西省长安县由八名农村社员联合经营的孵化作坊,仅今年春天三个月左右时间,人工孵化小鸡三万余只,盈利1,500元。
今年春天,长安县农村出现了“养鸡热”,社员购买小鸡的数量越来越多。为了解决小鸡供不应求的矛盾,这个县的社陵公社栲栳大队第一生产队的王炳新同其他七名社员,根据各人特长,自愿相约,分别组成两个独立的作业班,开展季节性的小鸡孵化工作。他们向信用社贷款2,200元,租用一间空房和生产队的孵化用具,办起了临时作坊。
王炳新年过六旬,有二十三年孵化小鸡的实践经验。经过他几个月来的传、帮、带,其他一些同志已初步掌握了从选蛋、加温到观察胚胎变化等一整套人工孵化小鸡的技能。今年六月间,李孝民又单独孵化两撮小鸡。


第2版()
专栏:小资料

青蛙
蛙有多种。我国常见的蛙,有黑斑蛙、泽蛙等。蛙以活动的昆虫为主食,是保护庄稼免受虫害的卫士。一只黑斑蛙每天约吃害虫七十多只,一年按捕虫七个月计,可消灭害虫一万五千只左右。蛙捕食的害虫有:大螟、二化螟、三化螟、纵卷叶螟、稻飞虱、稻叶蝉、稻包虫、稻螟蛉、稻眼蝶、粘虫、蝼蛄、斜纹夜蛾、金龟子等。


第2版()
专栏:

缙云县推广养蛙治虫经验
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有效地促进了生态平衡
本报讯 浙江省缙云县潜南公社寺干大队,坚持4年养蛙治虫,不仅控制了农药的施用量,降低了农业成本,获得增产增收,而且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大批害虫的天敌,有效地促进了生态平衡。寺干大队经验受到周围社队的欢迎,今春县里在这个大队召开了现场会。
水稻是寺干大队种植的主要作物,过去常受多种虫害的影响,使稻谷不能稳产高产。1976年这个大队在新建区农技站的配合下,开始进行生物防治实验活动。他们用二亩五分田围养青蛙,养蛙治虫。事实证明,养蛙田的害虫密度,大大低于用药田。从1977年起,便在全队的稻田推广。
大队建立了农科小组,重点研究生物防治。同时专门整出两亩蝌蚪繁殖田,采集青蛙卵块,集中放养到繁殖田里孵化。一亩繁殖田繁殖的蝌蚪,可供100亩稻田放养。在蝌蚪放入大田后,他们又采取在稻田挖坑,深施化肥,定时、定量巧施农药等措施,做到了既不影响水稻排水搁田和施用化肥、农药,又保护了蝌蚪的安全成长。
据四年来田间定期调查,各种水稻害虫,分别平均减少百分之三十七点九到百分之六十四点八。自推广养蛙治虫以来,农药支出显著下降。养蛙前三年,每年每亩平均用农药费5元4角6分。养蛙治虫后,每年每亩仅用2元零7分。


第2版()
专栏:

江西江苏的两个公社联合办厂
据新华社南昌7月18日电 江西省新余县沙土公社与江苏省海门县正余公社联合办起了砖厂。最近,这个厂新建的一座年产2,500万块砖的轮窑已正式投产。
沙土公社有砖泥、煤炭和炉渣等烧砖原料,但制砖技术和设备落后,耗煤多,成本高。正余公社有较好的设备,又有烧砖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但过去要到江西买煤烧,砖泥要到很远的地方拉。去年十月,双方共同协商,签订了在沙土公社联合办砖厂的合同。合同规定,正余公社负责提供制砖的机械设备、技术力量和轮窑的设计图纸;沙土公社负责轮窑的投资和土建施工。砖厂建成后,双方各安排对等的劳动力,利润对半分成。
这个跨省联营的砖厂用七个月时间就建成投产。据初步匡算,今年获得的纯利可以补偿全部投资。这个厂建成后,双方各安排了一百多个劳动力,使这两个公社多余的劳力找到了出路。


第2版()
专栏:

资中县实行植保工作专业化
农机部和农业部已进行总结推广
据新华社成都电 四川省资中县实行植物保护工作专业化,提高了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农机部、农业部已总结推广这个县的经验。
1979年初,资中县把防治病虫害的工作由生产队零星分散防治改为专业队(组)集中成片防治,使病虫测报与防治紧密配合,更加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全县每年农作物发生病虫面积通常达100万亩次左右,过去分散防治一般只能防治40到50万亩次,由于时间拖得长,常常错过最有效的防治时机,致使每年因病虫危害损失粮食二、三千万斤。去年实行植保专业化,防治亩次比往年成倍增加,防治时间也大大缩短,加上专业人员操作熟练,防治效果显著提高,去年全县因病虫危害损失的粮食比上年减少1,000多万斤。
集中防治省工、省药、省器械,使防治成本大幅度下降。去年全县防治病虫害就比往年少用劳动日30多万个,每亩农药费开支一般比过去下降20%,平均每亩可节省四角多钱。过去生产队分散使用植保机械,常因无专人管理和缺乏保养技术,机械的完好率一般只有50%;把分散在大队、生产队的植保机械,通过折价或联合的形式组织起来,由公社农机站或大队统一管理使用后,全县建立了维修网点,配有专人修理,做到了随坏随修。过去植保机械由生产队购置使用,一般只限于本队范围内作业,利用率低;去年把分散的机动药械统一组织起来,每台机动喷雾器的出勤时间和作业面积都比分散经营时成倍增加。
现在,全县分散的植保技术力量已经集中起来。新成立的植保专业队(组)人员努力钻研植保技术,不断提高防治质量。去年以来,全县农村没有发生过人、畜农药中毒的事故,因使用不当,农药烧坏庄稼的现象也大大减少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