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6月9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木版上的抒情诗
艾青
力群同志是三十年代开始艺术创作生活的,他是和中国革命的新木刻一同成长起来的木刻画家。
一九四一年春天,我到延安不久,在八月中旬举行的四位木刻画家——力群、刘岘、焦心河、古元的展览会期间,我曾写了一篇评介的文章《第一日》,其中关于力群同志的木刻,我曾说:
“……他的作品留给人以一种富于装饰美的印象。
“这次他的出品很多,而且大部分都是新作。这许多新作很显明地是作者探求新的道路的一些可贵的努力。它们截然地表明了和他的旧作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只是表现手法的差异,却也是创作意欲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使他的新作成了艺术创作路程上的一个主要的迈进。
“《昨日的教堂》(即《延安鲁艺校景》)是这些作品里面最值得赞许的一幅。这作品的表现手法很生动,它的生动在于作品里所流露的高原的树木与天空之间的清朗的空气相调协,以致使我们不得不为这艺术家所再现了的景色所魅惑。
“《打窑工人像》和《饮》是相接近的两幅,它们的刀法,它们在画面上所呈显的作者对于素描画的努力,都达到比较完善的水平。虽然《饮》在技巧上比《打窑工人像》要纯熟些,但在构图上我还是更喜欢后者。
“《女像》和《女孩像》都有不同的长处,前者的刀法对于作者是非常突然的变换,这或许是作者新的尝试,这作品的画面有一种象石刻似的均整与单纯的美;而《女孩像》的表现手法和它所流露的素描的成功是可贵的,那北方女孩的正面的脸颊,鼻子与眼睛、嘴,都得到了最经济而又恰当的表现……”
从一九四一年到现在,时隔三十九年之久,力群同志在北京北海公园的植物园又举行他的版画展览会,这是值得欣喜的事。
这次他展出了包括各个时期的作品共有九十六件。这些作品除在一九四一年那次展出过的二十六件之外,全是新作。
在这漫长的三十九年,相当多的时间处于各种政治运动中。由此可以看到力群同志是相当勤奋的。
这次所展出的作品,题材更多样了,接触的生活面也更宽了,在形式上也更多地吸取了我国民族和民间美术传统的表现方法,已逐渐地形成了简洁、明快、富有抒情色彩的风格。而这也正是我在多年前所赞赏他的艺术中的装饰美。
各种艺术,由于它们所采取的材料与工具的不同,决定了它们不同的性能,发挥不同的作用。
作为版画艺术,这儿先说木刻画,它以木板为材料,以雕刻刀为工具,它们容易表现比较明快,对照比较强烈的题材。不能对版画提出象油画所追求的效果。即使是大幅的套色木刻,也不能(至少是不宜)去追求油画的诗史般的题材。
过于繁复的题材,需要过多的属于纯粹工艺的技术。纯粹工艺的技术虽然是完成艺术所需要,但它并不就是艺术;作为艺术,即使材料和工具如何不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既真实而又有美感。
艺术里的真实,不是对客观世界的简单的复写和摹仿;而是艺术家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契合。
力群同志选择了不少抒情诗式的题材,在作品中力求达到单纯与明快,看了他的这些作品,象读一首首抒情的小诗,给人以清新的感觉。例如《百合花》、《瓜叶菊》、《山葡萄》、《石竹花》、《生地花》都带来山野的芳香。
其它如《黎明》、《长江风景》、《鹿园》、《清泉》、《林间》、《春风》等等也是抒情味很浓的风景画。
当然,他也致力于刻画社会生活的题材,新的农村生活的变革,日常劳动的场面。
然而,这些都不是他的艺术的特点。我们曾发现有不少人喜欢追求这一类题材,而且也有比较成功的收获。
千万不要以为我是在鼓励我们的艺术家闪避现实生活的题材。也不要以为艺术家——木刻艺术家只能刻画身边琐小的事物。
每个艺术家要有意识地根据自己的爱好与技巧上所已经掌握的能力,去发挥自己的才能。
每个艺术家都必须具有“自己的”特长。有人善于谱写进行曲,有人善于谱写抒情歌曲。不能让女高音去唱男低音所唱的歌。
多年来的经验证明,力群擅长于表现单纯、朴素、明快——具有浓郁的装饰味和抒情诗式的题材。
一九八○年五月十六日


第8版()
专栏:连载

访日寄怀
·于伶·
八、依依远去江之岛
驱车到藤泽市。聂耳纪念碑保存会副会长佐藤乐造老先生,陪伴我们向纪念碑献了鲜花。
碧海涛声中,我们一一恭读了秋田雨雀撰、丰道春海书的《纪念聂耳》文刻石,郭老题的“聂耳终焉之地”刻石,石刻的《义勇军进行曲》歌谱,日中文协前理事长中岛健藏先生写的聂耳纪念碑建立与一度迁建的深情的文章,市长兼纪念碑保存会长叶山峻先生写的《聂耳和我》的纪念文章。其间,厚生一再提醒我“别哭!”可是,当我再三仰望纪念碑上那么熟悉与亲蔼地憨笑着的聂耳同志的遗容,想着党的音乐艺术家的党性、品德、胸怀、气度与见识;想着同志间的掏心掬肺与肝胆照人的关系,俯仰今古,感慨系之!我能噙得住不泪流如雨?
无限感谢友好的藤泽市市民和市的领导。叶山峻先生以市长的名义签名盖章,赠给了我《亲爱之证》的证书和丝织锦绣着“江之岛”的三角形市徽旗。我深知并且铭记:这是战友聂耳同志让我有这份光荣!
今年七月十七日是聂耳逝世四十五周年祭。有幸访问藤泽纪念碑,我激动、我缅怀、我感慨。得小诗四首:藤泽有碑忆梦多,君犹憨笑我皤皤。鲜花一束心一曲,碧海长吟友谊歌!方殷战斗卅年代,一别何由不复回!不复回兮俄五十,西山墓侧五松栽。(注一)夏公顽健翰笙瘥,朋辈相濡剩几多!料得泉台新谱曲,人间忍唱寿昌歌?!(注二)主客低徊致别词,消魂黯黯意何之。依依远去江之岛,泪眼如花订后期!
注一:一九六二年二月十五日,聂耳五十诞辰。我飞抵昆明,到西山坟前凭吊。栽植了五棵云松。
注二:田汉同志字寿昌。


第8版()
专栏:

梦里三十六芙蓉 汪芜生摄影


第8版()
专栏:

黄山小景
吴心毅
人字瀑倾翻银河的气势哟,细密如雨的鼓点,为了揭示伟力之所在,你象一个“人”字挺立在峭岩!
喷泉饱含大地母亲的温暖,奔向如雕似花的宾馆,多象回到儿时的摇篮,辛勤换得一身的舒坦……


第8版()
专栏:

冀东行
旭宇
一燕山,睡在我的记忆里,她是我绿色的童年,曾记得头上白云走不完,一颗心儿被小溪缠在青山。
二历史从这里阔步走过,长城,是它留下的巍巍身影,王朝最后在这里咽气,遗骨已埋——山环中的东陵。
三到处都能拾起慷慨之歌,冬日的风也悲壮出名。稻谷在青石板上顽强生长,也因这土地上曾种过革命!
四中秋饱尝金枣、紫蟹,蘸着雁声看故乡明月,不知是谁把云的手帕抖动,精美的瓷器上洒了银霜一层。
五轻轻哼一句皮影唱腔,便吐出一个可爱的家乡;我握着山里人给我的笔,在冀东山水间拾取母亲给我的诗行。


第8版()
专栏:

对对子
陈封雄
大约在一九三一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的国文试题有“对对子”一项,原题是“孙行者”三个字,要求学生以另外三个字相对,考查应对的三个字的平仄、对仗及含意是否恰当。
学生看到试题无不大吃一惊,因为都是从新式中学毕业,万万估计不出会遇到这种科举时代的试题,只好乱对一通。于是《西游记》里面的人名都出来了,如“猪八戒”,“唐三藏”,“沙和尚”,“牛魔王”,甚至还有学生一怒之下写了“王八旦”三字。这当然都没有抓住对对子的要领而吃了零分。据说有一两个学生对以“胡适之”得满分。不知有没有对“祖冲之”的。
这个对对子的题目是我的叔父陈寅恪教授出的。事后学生们以及社会上许多人群起诘难,认为是开倒车。寅恪叔虽未公开申辩,但他一直认为用对对子的方式是可以测验学生的语文程度的。他在给国文系主任刘叔雅的一封信里说,每种文字都有其特性,对子最能显示中国文字的特性。能对对子才能分别虚实字,平仄声。对子的好坏可以看出读书之多寡、语藏之贫富,以及思想之有无条理。
这种别开生面的试题在以后的高考中再也没有出现过。可见不是顺乎潮流的。然而却也在高考史上留下了一宗趣事,如今许多白发清华校友都还记得罢。


第8版()
专栏:

漓江二题
李世俊

世界上没有听说过举办“山的展览”。在漓江两岸、阳朔周围,大自然的主人却一年四季举办着山的展览会。这些婀娜多姿、形态万千的山呀,如同赶庙会的人一般,就着漓江梳妆打扮,组成了“山的百花园”。他们摩肩擦背,把神奇的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瞧着这些锥状、柱状、塔状和穹丘状组成的峰林,瞧着那卓然独立、挺拔俊秀的孤峰,你会觉得他们真象是生命力旺盛的祖国的儿女。
身材颀长的“青峰姊妹”将自己的身影投映在漓江中,显得多么纯洁无瑕。“老人山”真的返老还童了,头上的白发变成了青丝,还有那“书童山”,好象正陪着什么人读书……

走出芦笛岩,搭上了去阳朔的游船。邻座是一位健谈的老社员,他一边喝着桂林土产的“三花酒”,一边向我们介绍名山胜水的今昔。老人的家住在碧莲峰下,美虽然美,却属溶岩地区,以前是“修塘不盛水,建坝无水拦”。在党的领导下,社员们建起了很多不漏水的水库,连漓江深处的盲峪、漏斗也变成了水晶宫。老人感慨万端地说:过去,桂林地方虽然山秀水清,洞奇石美,那只是表面的,象个“绣花枕头”;现在的美呀,才是表里如一。怪不得刘三姐的山歌小曲,唱得更响亮罗!


第8版()
专栏:文艺新书

化一成万 功德无量
王观泉
最近,上海书店影印、复制了一九三七年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先生纪念集》,这是一件大好事。
一九三六年十月鲁迅先生逝世,短短几个月内,数百篇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形成了一股巨大的纪念热潮。篇幅达六十万字的《鲁迅先生纪念集》就是这个纪念浪潮的最全面的汇编,直到今天还没有一部同类书籍可以与之匹敌。
《鲁迅先生纪念集》中几百则全国各地和海外报刊发表的逝世消息、殡葬报道和挽联悼词,更有赖于此书才得以集中保存,弥足珍贵。
十年浩劫,文史哲经资料损失严重,上海书店广开业务之门,找罕见书珍本佳籍从事影印、复制、翻版,以化一成万。这种做法值得推广。


第8版()
专栏:

春风〔套色木刻〕 力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