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6月7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影评

中日友谊谱新篇
——祝日本电影《天平之甍》在我国上映
吕复
去年五月,我为准备话剧《鉴真东渡》的排练,与赵丹同志去扬州参观大明寺的时候,就听说日本朋友为了拍摄电影《天平之甍》将在两个月后来扬州拍外景,而在电影中扮演鉴真的田村高广先生已经在我们之前到过这里,并且在离开扬州以后,又上鉴真当年五次东渡时到过的地方去了。日本朋友这种为塑造鉴真形象而认真准备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我就盼望早日能看到这部影片,今天终于如愿了。
观看《天平之甍》影片,使我重温了一千二百年前鉴真大师的非常业绩。他那可钦可敬的生活经历,在中日友好交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的一片精诚,架起了一座中日友谊的桥梁。这座桥梁,不但跨越过淼淼东海,沟通了中日两国的文化,也跨越过历史的长河,连续了中日人民间从古代到现在、从今天到未来的传统友谊。因此,鉴真大师的名字,已经成了中日友好的象征,联络着中日广大人民的心!
从去年以来,由于在话剧中扮演鉴真形象的需要,我有机会较系统地接触有关鉴真大师的历史资料,了解到鉴真大师的事迹在日本几乎是家喻户晓,到处传颂。历史学家们为鉴真写过许多有价值的研究著作,在小说、诗歌和戏剧领域,许多知名的文艺家都有成功的创作。这次日本电影界的朋友们,又集中了一批优秀的作家、导演和演员,付出了艰巨的劳动,拍摄了《天平之甍》这部影片。它体现了日本文化界对鉴真的崇敬与热爱,也反映了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这部影片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
影片《天平之甍》,全长两个半小时,但看来并不觉长,那些生动的镜头再现了日本古代奈良时期和中国唐代的社会生活,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戏剧情节,吸引了我的全部注意力。
扮演鉴真的田村高广,在表演上力图抓住鉴真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具有坚定的信仰和在困难艰险面前不折不挠的主要性格特征,他塑造的这一高僧形象,端庄而朴实,对中国观众来说是亲切的。
影片的剧情,忠实于井上靖先生的同名小说原作的脉络,着重表现日本古代的青年人——以普照等为代表的一批有志之士,为了追求自己国家民族的繁荣进步,不惜抛弃家室,贡献青春,远离故乡。他们为了实现到大唐寻访高僧和邀请鉴真去日本传播文化的理想,不计岁月之流长,不畏艰难险阻,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我认为,影片中塑造的普照、荣睿、业行等艺术形象,他们的进取精神和献身精神,对我国观众也有借鉴意义。
在鉴真坐像回国“探亲”的友好活动刚刚圆满结束的时刻,华总理又接受大平首相的邀请到日本进行了友好访问,真正是一个热潮紧接一个热潮,一件喜事再加一件喜事。恰好这时,影片《天平之甍》又在中国公开放映了,这可真是锦上添花,可喜可贺。(附图片)
《天平之甍》一镜头:鉴真大师在向日本僧人普照等人讲授经文。


第8版()
专栏:

严格的训练,精彩的演出
韩中杰
根据中国政府和法国政府签订的文化协定,法国政府派来了在贝桑松国际青年指挥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大奖的著名指挥让·皮里松先生。从四月底开始到五月底一个月的时间里,皮里松先生指挥中央乐团排练和演出了三套精彩的交响乐音乐会。
这次安排的曲目大部分是法国作品。这些作品,中央乐团交响乐队过去大部分没有接触过,少部分是文化大革命前演过。这三套曲目对中央乐团交响乐队来说是很生疏的,而且有些曲目在技巧上是管弦乐作品中的高难度作品。这些艰难而又生疏的曲目,对乐队是一个艰巨任务,同时也增加了指挥的负担。但皮里松先生认真而细致的排练,帮助乐队克服了重重困难,很有成效地使三场不同曲目的音乐会,一场超出一场地演得很成功。
我作为一个自始至终在旁观摩的同行,感觉到皮里松先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他在排练时要求严格而又仔细,首先他自己对要指挥的作品有很充分的准备,吃得很透。我看过他所用的总谱,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用各种颜色笔所做的提示和记号,看得出来他是一位严肃、细致的指挥家。因此在排练时他能做到胸有成竹,要求非常具体细致,不放过任何细节。交响乐艺术是一种高度发展的合奏艺术,它要求每个成员都演奏得很精确,这样才能协调,才能使几十个人或一百多人合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皮里松先生在排练时要求每个声部在节奏、音准、力度变化上,都严格按照作者在乐谱上所要求的那样去做,在演奏员一时做不到时,他就运用他的丰富的经验和高深的艺术修养去帮助启发大家,一直到达到要求为止。所以经过他短短不多几天的排练,就使乐队的演奏达到了一定的质量。要做到这一点还必须在排练场上有一个严格的排练制度,而我们经过十年浩劫后,本来就不很严格的排练制度,变得更加松散了。由于皮里松先生做了很多工作,才保证演奏上的高水平,否则在一个月时间内,排练这样三套难度大而又生疏的作品是很难想象的。经过这一个月的训练后,乐队演奏员们普遍反映收获很大,而听众也反映这三次音乐会乐队有了新面貌,比以前细致多了。
在音乐会演出时,皮里松先生很有激情,他那淳朴大方而又优美的姿态,精确而又丰富的指挥动作,既启发感染了乐队的演奏热情,同时使听众不仅在听觉上得到美的享受,也通过他那潇洒自如而又热情洋溢的指挥神态,对作品有了更生动的理解,陶醉在优美的音响之中。
这三套曲目是皮里松先生根据我们的要求安排的。法国在十九世纪末产生了印象派的音乐作品。我国过去演出的交响乐曲,大都是印象派之前的古典浪漫主义作品,没演过印象派作品。皮里松先生在短短的一个月内,成功地介绍了几首法国印象派的重要代表作品,这不仅会推动我国交响乐的发展,也将增进中法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


第8版()
专栏:

文化馆的春天
徐开垒
我到上海市金山县文化馆去,时间已经傍晚。跑上楼,看见馆长老袁正撩起袖子在油印机旁工作。我向他打过招呼,把印的东西拿起一看,才知道原来是“不动产登记表”,禁不住对老袁说:“书生也理财了,真不错啊!”他腼腆地笑了:“你哪里知道,文化馆年年要国家拨经费,每年用得一个分头都不剩。今年总算好点,向群众要回了三万!”
文化馆能有积累,这是新鲜事儿。我向老袁讨经验。他放下油印机,下了楼,先陪我到后院两间屋子里看农民画。一进房门,就见一批社员,多数是老妈妈,也有一些是青年男女,在那边绘水彩画。各人的画面都不同,有画鸭子赶河的,有画棉稻丰收的,有画鱼塘新景的,有画牛羊成群的,也有画祖孙三代学文化的。一个年纪大的女社员告诉我,她从小就学绣花,描鞋面样子,一到端午节,还描驱邪灭蚊的花纸,现在“解放思想”,把当年的技法,用来描绘时兴的“风景”。
原来,这个县的农村,解放前生产绣花鞋、绣花枕头、草包、藤椅,式样精致,花色巧,很有一些民间艺术的基础。可惜的是农民画家的潜力,长期被埋没着,没有人发掘。“四人帮”被粉碎后,文化馆请了一个专业教师给这些有民间画基础的社员进行辅导,农民画就发展起来了。现在外贸单位经常陪同外宾前来订购,有些外宾非常喜爱这些艺术,他们买了不少画去,还在国外开展览会,文化馆的收入也随着增加了。
这些农民画家有的是由公社、大队、生产队推荐,也有的是文化馆人员到基层去发现的。他们的每一幅画,都由文化馆发给稿酬,因此他们的生产队也乐于介绍。他们一到文化馆,一般都要住上一、二个月,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画一一画好,才放心回去。
老袁又陪我到故事员休息室去看故事员。这两个故事员都是生产队里的社员,是经过考试后进文化馆培训的。老袁对我说:“过去我们没有经验,常把公式化概念化的故事交给故事员去讲,还派他们到茶馆去和评弹演员抢阵地,结果不但阵地没有抢到,反而和群众的关系搞坏了。”现在,他们把评弹演员请到文化馆书场来讲,让故事员学习他们的长处,每晚到大队去讲,这样既受基层群众欢迎,又能使故事员锻炼成长,文化馆也因此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老袁又陪我到书场和电视室看了一下。这些活动的开展,都为小城镇成为农村文化中心创造了条件。群众欢迎,文化馆收入增加,甚至连工作人员的家属,也因为活动的开展而得到安排了。
老袁又把我让到他的办公室,要告诉我关于他们办的剧团正在各公社大队巡回演出的情况。话还没开始,从下面来了个电话,只见老袁拿着耳机,连声回答对方:
“好了,好了,写好了!”
他把电话一搁,禁不住对我笑起来。
“你在写什么呢?”我问。
他告诉我,他正在根据《中国青年报》的一篇小说,改编一个后进青年转化为先进工作者的剧本,并已答应由文化馆剧团演出。他们的剧团是由各公社推荐文娱骨干参加的,人员相对的稳定,剧团轮流到各公社、大队租场子,公开售票演出,因此虽给演员工分补贴,文化馆还是有一定收入。他们一边演出,一边在当地发掘人才,吸收培养对象,随团培训。
“你们的办法不错。”我禁不住赞扬。
“现在我们有了钱,准备添造新屋呢!”老袁高兴地说:“你看我们这房子三十年没有修理过,再不修理就倒塌了!”
我说:“可不是这样,往后城镇成为农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们文化馆就该发展自己啊!”


第8版()
专栏:文艺随笔

“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之先鸣”
白玉
凡到过北京鲁迅博物馆的同志都知道,在他故居卧室的墙上,挂着一幅他亲笔书写的条幅:
望崦嵫而勿迫,
恐鹈鴂之先鸣。
这原是屈原的《离骚》中的两个句子。原句是:“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大意是说:他命令太阳神停留一下,不要匆匆赶回崦嵫山去(古代指太阳没入的地方),表现了诗人对时间的无情的流逝而感到惋惜与追求的心情。“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意思是诗人在犹豫不决的时候询问巫咸,而巫咸讲述一番道理之后,警告说:你可要抓紧时机呀!乘着年岁还不太老,还有时间,赶快行动吧!要是等到伯劳鸟一叫,送走了春天,百草也都失去芳香了。
李白曾经写道:“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时间的流逝,是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它的方向或变化它的速度的,人们只能利用有限的时间,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实现奋斗的目标,去完成预定的计划,使生命度过得更有意义。
鲁迅的一生,是英勇战斗的一生。他十分珍惜时间,为了学习和战斗,他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把消磨时间、虚度年华,看作是“自杀”,把无端地耗费别人的时间视为“谋财害命”,因此,鲁迅把屈原坚持真理,反对邪恶,珍惜时间的思想集句成联,作为座右铭,挂在自己的卧室里,以鞭策自己,最大限度地争取时间,向邪恶势力作不懈的进击。鲁迅光辉战斗的一生,就是他实践自己书写的这一条幅的一生。
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航船,迎着初升的太阳,浴着明媚的春光,已经起航。它以不曾有过的速度,朝着实现四化的既定目标,排除“左”右干扰,破浪驶入八十年代第一个春天。八十年代,是个重要年代。动荡而又充满危机的国际形势,对于我们总结经验教训,学习先进经验,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四化建设的步伐来说,时间是多么宝贵呀!然而我们有少数青年同志,缺乏革命理想,浑浑噩噩,把精力和时间消磨在不正当的地方;有的老一些的同志,则自暴自弃,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缺乏信心和毅力,长期甘当外行;有的居于领导地位的同志,满足于一般化的领导方法,习惯于看文件,说套话,划圈圈,办事推诿,不讲效率,常常把时间耗费在会议室里。总之,浪费时间,虚度时光的现象到处可见。这种状况和四化的需要,和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要求,极不适应。
流光如水,四化有期。生命和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有限的。我们要用有限的时间,为人民作尽可能大的贡献。我们应该而且必须象鲁迅那样十分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坚决克服一切浪费时间的思想作风,才能把被林彪、“四人帮”耽误的时间夺回来,早日实现人们久已憧憬的四个现代化。
(崦嵫,音淹资;鹈鴂,音题决。)


第8版()
专栏:

话剧《天涯望归人》在京演出
本报讯 广西壮族自治区话剧团,最近来京演出根据小说《彩云归》改编的话剧《天涯望归人》(赵文炘编剧),受到首都各界人士的重视。
《天涯望归人》描写了一批国民党军人溃逃台湾之后,在长期与故乡、亲友分离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变迁,对台湾回归祖国所产生的不同态度。军医黄维芝,自到台湾后,一直思念大陆上的妻室,以至产生了想借出国考察之机回国的打算。兵团司令袁先觉,由于对台湾当局失去信心和有着思亲、思乡之情而又感到曾有与共产党作战的经历,自认为是不受大陆欢迎的人,于是出家当了和尚,不时流露出忏悔之心。警备区司令员任玉生,由于阴险狡诈,对维护台湾当局的现行统治有功,逐步爬上高位,他是破坏台湾回归祖国的顽固派。另一警备区司令曾耿,原是一个对上司有令必从、坚决与共产党为敌的。后来,对黄维芝的思亲和愿意回国表示同情和支持,并为保护黄维芝而毅然枪杀了顽固派任玉生,表现了强烈的正义感。剧中对这四个人物的塑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台湾军政人员的思想面貌。黄维芝的那种思乡思亲之情,代表了大多数大陆去的人的心愿。剧作揭示了人们所普遍关心的生活内容,富有现实意义。
该剧在京演出后,中国剧协和民革中央分别召开了座谈会,大家充分肯定了这个戏的基础,并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现在,这个戏正在边演边改之中。(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