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6月2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管理企业需要懂行的领导
吴先业刻苦学习,著书立说,总结企业管理经验
周伯华知人善任,使干部、技术人员人尽其才
据新华社哈尔滨电 新华社记者陈坚发报道:最近在哈尔滨市出版的《机械工业企业管理课程讲义》一书,受到了哈尔滨市许多工厂领导干部的欢迎。这本书近六万字,作者是哈尔滨汽车齿轮厂的党委书记吴先业。
吴先业刻苦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内行的事迹在他所在的工厂早已被人们传为佳话。这本《讲义》就是根据他在本厂企业管理学习班上讲课时的讲稿整理汇编而成的。
五年前,吴先业是一家木材加工厂的党委副书记,当他被调到齿轮厂工作时,对齿轮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情况完全是一个门外汉。粉碎“四人帮”后,吴先业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党委书记,既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也应当精通本职业务和企业管理,以适应企业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从此,年近半百的吴先业投入了紧张的学习活动,他把节假日、饭前饭后、出差途中的分分秒秒,都利用来学习企业管理知识。类似《机械制造》、《齿轮制造》、《经济理论文集》、《外国经济管理译丛》等书籍和杂志,吴先业都读得津津有味。同时,他还注意在实践中学习,深入到全厂六个车间的每一道生产工序,拜工人为师,虚心向技术行家请教。吴先业注意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现在,凡是齿轮生产技术和机械企业管理方面的各种问题,一般都无法难倒这位党委书记了。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吴先业积极配合厂长按照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要求,发动全厂职工建立、健全各种企业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近两年来,这个厂年年提前超额完成国家规定的各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去年,这个厂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科学体系,把产品合格率从一九七八年末的百分之八十二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并创造了国内长寿命汽车齿轮的新纪录。
吴先业最近接受国家经委的邀请,参加了全国质量管理讲座团,到全国各地巡回讲学。
据新华社长沙电 通讯员王先春、记者文伯其报道:周伯华是在两年前开始担任湖南株洲焊接器材厂党委书记职务的,当时只有二十九岁。因为他生产懂行,又能知人善任,使这个厂进步很快。连续两年全面完成八项经济技术指标。
株洲焊接器材厂是国家的重点焊接器材厂之一。这里厂房设备好,技术条件也不差,可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却一度成为全市有名的后进单位。周伯华是一九六八年的中专毕业生,曾经在株洲硬质合金厂担任过团委副书记和车间党支部书记,干得都很出色。两年前,他来到株洲焊接器材厂的时候,正是这个厂需要大力进行整顿的时候。
周伯华接任党委书记后,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接触和访问了一百多位老工人、技术人员和老干部,对这个厂的历史以及干部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他深感到这个厂生产搞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作用,做到人尽其才。例如有的文化革命前中专毕业的技术人员,至今不担任技术工作,却在车间当普通工人使用,有的大专院校毕业生虽然有技术职称,但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他把这些情况提交党委会讨论以后,大家一致认为有必要改变这种状况。在党委领导下,湖南株洲焊接器材厂很快明确了一部分中专毕业生的技术员职称,接着又提拔了四名工程师和一名总工程师。
办工厂有一批内行,就象长了翅膀一样。周伯华在选拔其他干部的问题上,也注意提醒做干部工作的同志,留心挑选那些生产内行的人担任车间和科室的主要领导工作。
周伯华不仅知人善任,自己更是虚心好学。来焊接器材厂两年,他已比较熟练地掌握了全厂计划、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在一次企业管理考核中,周伯华得了一百分,工人们称他为“内行书记”。


第2版()
专栏:

基建单位拿出“预购定金”帮助社队发展砖瓦生产
合肥找到加快建材生产的新路子
编者按 合肥市基建单位预付购砖瓦定金,帮助郊区社队兴办窑厂。这种作法值得参考。这样做,不需要国家投资,不必征用社队土地,也不必招收职工,就能在短期内使生产砖瓦的工厂建成投产,供应基建单位急需的砖瓦。这样做,既发扬了农村劳力多和自然资源丰富的长处,又避开了国家资金有限的短处,可以收到较大的经济效果,于国于民都很有利。
本报讯 记者张传宣报道:“五一”前后,安徽省合肥市近郊社队的十二家新办砖瓦窑厂相继点火。这些砖瓦厂日产砖七十万块以上,预计今年可产砖一亿六千万块,可供新建七十万平方米的房屋。由基建单位拿出“预购定金”帮助近郊社队发展建材工业,社队企业再用产品抵还“预购定金”,这是合肥市新找到的一条加快建材生产的捷径。去年以来,全市近郊社队已用此法筹建了二十五座砖瓦窑厂,可以基本解决建筑材料中的砖瓦缺口。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合肥市对砖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去年合肥市的基建项目共需砖瓦五亿多块,而原有的国营窑厂年产只有二亿五千万块。城郊群众盖房“买砖难”的现象也非常严重。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到近郊社队调查研究,发现这里社社都有土质瘠薄、不长庄稼的荒丘土岗,是烧制砖瓦的好原料,经过反复研究,提出让急需砖瓦的基建单位先把钱借给社队筹建砖瓦厂,待投产后以砖瓦偿还借款。
为了使这项工作顺利进行,合肥市有关领导部门专门召集基建单位和社队及有关部门举行联席会议,组织双方签订合同。基建单位很快就拿出一百四十三万元作为买砖瓦的“预购定金”,同时还支援钢材八十九吨,木材一百零五立方米,水泥一百吨。国营砖瓦厂也从技术、设备多方面热情支持,加快了集体窑厂的建设进度。
一年多来,合肥市实行这种办法已显示出优越性:一,郊区社队办窑厂,建设周期短,见效快,能够较快地满足城乡建设对砖瓦的需要。二,可以大大节省国家的建设资金。这个市郊区去年建成的十座社队窑厂,用砖单位的“预购定金”加上国家投资共一百七十三万元,其余靠社队自筹,而这些窑厂如果全由国家投资兴建,则需资金五百万元以上,而且还要征用农民的土地。三,既增加社队的收入,又为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提供了方便,还不增加国家职工指标。


第2版()
专栏:

让有技术有经验的社员经营种植业养殖业
甘肃出现养猪养蜂务花种药的专业农户
据新华社兰州六月二十八日电 甘肃省广大农村,特别是城市郊区和人多地少的川区,涌现出一大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养猪、养鸡、养兔、养蜂、务花种药的专业户。
去年,中共甘肃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明确宣布,要解开手脚,让有技术有经验的社员户经营种植业和养殖业,社员个人养畜养蜂等不受数量的限制。因此,在短短一年中,社员个人经营的养殖业和种植业数量大有增加。合水县西华池公社华市大队樊家洼生产队社员樊映贤,去年养羊七十多只,还养了一头牛、一头猪、十五只兔子,仅养畜一项就收入八百多元。兰州市西固区陈坪公社刘家湾大队女社员高学兰,因为常年有病,不能参加大田生产,但有养鸡的技术和经验,她和队里订了合同,承担全大队的鲜蛋交售任务。仅半年时间,高学兰向国家交售鲜蛋三百三十斤,已完成上交任务的一半,还给队里投了六千五百斤鸡粪,记工一百三十个。
甘肃省许多生产队还采取定产计酬、超产自销的办法,使专业户生产成为集体生产的组成部分。


第2版()
专栏:

黑龙江省抓紧时机采集山野菜
谁采归谁 收入归己
据新华社哈尔滨六月二十八日电 黑龙江省进入山野菜采集旺季。各地根据山野菜资源分散的特点,规定谁采归谁,收入归己。山野菜产区的生产队和社员群众正在抓紧进行采集加工。目前全省采集山野菜已有六千吨,接近于去年全省山野菜的外贸出口量。
黑龙江省山多林密,山野菜资源遍布四十一个山区、半山区市县,著名的品种有蕨菜、薇菜、松茸、黄瓜香、刺嫩芽、山芹菜等。山野菜没有污染,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第2版()
专栏:

上海三种日用品达到先进水平
上海牙膏厂生产的“美加净”牙膏、上海味精厂生产的“佛手牌”味精、上海搪瓷一厂生产的“水库牌”双耳耐温搪瓷烧锅三种产品,经有关单位鉴定,证明质量都已赶上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第2版()
专栏:

四十一种锁被评为全国优质品
轻工部新近在武汉召开五锁质量评比会议,评出四十一种牌号的日用锁为全国优质产品。所谓“五锁”,指的是日用弹子铁挂锁、铜挂锁、抽斗锁、门锁和自行车锁。受奖的产品中,获得第一名的有烟台三环牌和湖南衡阳中华牌挂锁、烟台三环牌铜挂锁、上海丰收牌和牛头牌门锁、上海808牌抽斗锁、青岛金鹿牌自行车锁。


第2版()
专栏:

长沙个体商户已有三百七十多家
现在长沙市批准恢复的个体工商户已有三百七十多家。个体摊贩经营的农副产品有二百多种,大至各种肉类,小至芝麻、湘莲等。(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加强能源管理抓好十项节能措施
国家经委发出开展全国第二次“节能月”活动的通知
新华社北京六月二十八日电 国家经济委员会最近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经委和国务院有关部、委、总局发出关于搞好节能工作和开展全国第二次“节能月”活动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以加强能源管理基础工作为重点,狠抓十项节能工作,即:
复查烧油户口,坚决压缩烧油;
落实节能措施,保质、保量、按期完成节约能源的措施项目;
普查计量测试手段,争取二年左右基本配齐;
搞好企业热平衡,制订革新工艺、改造设备、合理利用和节约能源的规划;
狠抓耗能定额,定期检查、评比并公布同类企业的能源消耗情况;
制造高效省能设备,有计划、有步骤地以节能新产品来淘汰耗能大的落后产品;
及时发现、总结、表彰本地区、本部门的节能先进典型;
大力推广行之有效的节能先进技术和经验;
抓电力设备的配套和完善化,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效益;
继续组织好节能工作队和节能服务队,推动节能工作。
全国第二次“节能月”活动计划在今年十一月开展。国家经委的通知要求这次活动围绕上述工作,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检查今年的成果,安排明年的任务。通知说,十月份将召开全国节能经验交流大会,掀起节约能源的新高潮。
通知号召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工人,群策群力,千方百计,扎扎实实,迎接并开展好全国第二次“节能月”活动,取得节能工作的优异成绩。


第2版()
专栏:

成功的秘诀
——访全国电碳行业的标兵厂
本报记者 刘宾雁
刚刚坐上开往自贡市的汽车,就听见背后一个湖南口音说:“我们很不满意。”一看,是陪同我们的东新电碳厂生产科科长王瑞龙。他又补充一句:“工厂领导对现状也很不满意。”我不免诧异了。我去采访的这个工厂,是全国电碳行业的标兵厂。短短几年,产值翻了两番,不少产品已经达到或超过了日本、英国和西德的水平,怎么还很不满意呢?
这个厂也象四川山沟沟里新建或内迁的所有工厂一样,同沿海地区或大城市的工厂相比,无论在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交通运输、技术协作或职工生活条件等各个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一个厂就是一个小社会,要把本应属于市政、民政、公安、商业、教育等等部门的工作都包下来。职工及其家属从生到死的全过程——计划生育、升学就业、饮食医疗、家庭纠纷……都得由工厂包管下来,这就既加大了产品的成本、降低了劳动生产率,也使工厂领导人的担子加重了很多。自贡东新电碳厂在如此不利的条件下,竟然赶过了职工人数比它多出一倍、历史悠久、位于大工业城市的母厂,成为全国同行业的排头兵。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
精通业务,勇于进取的班子
一进厂,就听人不断提起“老肖头”。前党委书记肖孟雄是一个性格很特别的人。批斗“走资派”的大会刚刚开完,他也不歇歇腰腿,就跑到工地上转悠去了,东指指,西点点。给他安排的任务是打扫厕所,他却常常跑到军代表那里给生产出主意。得到“解放”以后,还在一九七三年,他就提升了一批“臭老九”作工程师和技术员。从一九七二年到七五年,社会上批“唯生产力论”正欢着呢,东碳厂却年年敲锣打鼓,把喜报送到先进生产者家里去。科室和规章制度已经“砸烂”了,老肖头却能设法在车间把碎片片悄悄拼凑起来,使它们名亡实存……。
这是要冒一点风险的呀,哪里来的决心和勇气呢?
从厂级干部到科室、车间领导,几乎人人身上都可以看到一种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而这,是同他们无不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分不开的。肖孟雄同志是“抗大”毕业的老干部,搞工业以后不甘于作外行,他勤奋学习文化、技术,达到大学毕业水平,钻研生产,亲自参加科研。刁金祥同志中专毕业,长期领导过技术科,作政治工作的几年也不忘钻研生产管理。他们深知“碳—石墨”是新兴工业原料,电碳产品虽然是机械工业“配件的配件”,看来似乎是无足轻重,却是必不可少的。它耐腐蚀、耐高温和导电的特殊性能,是任何金属所不能代替的,一个国家工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能不能再上升,同“碳—石墨”工业水平的高低有很大关系。因而,他们立志要使本厂的生产、技术达到最高水平,一旦有事,可以成为全国电碳工业的可靠基地。在深湛的专业知识和长期生产实践基础上,形成了对于本行工作的强烈志趣,推动他们勇于进取,勇于突破。
主动突破
在东碳厂的历史上,有过一个对全厂命运发生重大影响的事件。
那是一九六七年的事。自贡市大街上武斗正欢,东碳厂还在建造中,离投产还有三年。一九五七年大学毕业的技术人员周绍武却闲不住了,自动串联了一位老工人和三名技术人员,自己动手搭起一个棚,要搞新产品试制了。并没有什么人给他布置任务,是他自己在泸州看到化工工业的一个紧急需要:从英国进口的大型合成氨设备,本该用碳素密封环,却安了一个铜制的,致使氨气大量外漏,呛得工人们无法操作。外国人还卡我们:十四个小口密封环,要价相当于一辆汽车!自己也造过,不行,寿命太短,刚刚装上,工人洗个澡的工夫,又得换了。周绍武和工人们自己制造、搬运和安装设备,历尽艰辛,经过上百次试验,终于造出了寿命远远超过外国制品的M106H密封环。当时,因为碳素密封环属于“机械用碳”产品,不是“电用碳”,超出了本工厂的业务范围,没有引起重视。
直到一九七四年,工厂领导发现这一年产值差五十万元没有着落,才想起密封环,决定大批量生产。当时还没有想到,这竟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突破——密封环后来成了东碳厂的独家王牌产品:全国只有东碳厂掌握了加工这种又硬又脆的产品的诀窍。密封环,还有后来发展的另一种新产品——金刚石碳片,现在构成这个厂全年产值的一半。若不是周绍武他们当年主动创制新产品,若不是老车工孙洪章后来在加工工艺上又有所创造,东碳厂现在还可能在生产全国无处不有的老产品电刷,那就很难设想它能在剧烈竞争中夺得冠军。
工厂上下从这里得到一个重要启示:非得拣硬骨头啃不可。你不搞出别人搞不了的产品,你的产品不超越别人,采购员就不会跑到这遥远而偏僻的山沟里找你。
如醉如痴的实干家
这就是说,要不断进取,有所突破。“企业”一词的“企”字来自“企求”、“企图”,英文“企业”(Enterprise)一词和“事业心”、“进取心”、“冒险精神”、“胆魄”等同义,绝不是偶然的。因为近代的工业、交通运输、商业离不开日新月异发展中的科学技术,必须在竞争中夺得自己的生存权利。满足现状和停滞不前就等于自取灭亡。
一个企业掌握在碌碌无为、不学无术的人手里,是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的。刁金祥厂长深有体会地说:“必须重用有真才实学、富于主动精神和勇于进取的实干家。”
技术安全科科长任连果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去年一年,就有三次叫他主持全厂性的新的、难度很大的任务。搞绿化,他率领一百多人白天黑夜干,为了使花木成活、香飘四季,他想了很多点子,精益求精,稍有不妥,就推倒重来,几次返工,为的是不留后患。每次接受新的任务,他总是自己先把方案搞出来,追在领导人后面催办。他领导的技术安全科,是全省先进科室。
一九五○年大学毕业的王月华,患尿道结石和脊骨肥大等病症,去年一年,她忍着病痛奔波于大连—北京—广州和四川之间,想尽办法取得口岸的支持,使本厂产品能够进入国际市场。得知一机部决定准许东碳厂产品直接出口时,王月华欣喜若狂。厂里的美工人员奋战三天三夜,站肿了脚,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突击完成了外销产品样本的设计。这种精神感动了大连口岸工作人员,赞不绝口,愿意尽力给以方便。王月华被任命为计划科的副科长。
母厂的人来到自贡东碳厂,看到很多技术人员和老工人被提升为厂、科室和车间的领导干部,感到吃惊。其实,这正是东碳厂兴旺发达的重要原因。
我为我厂争荣光
从哈尔滨经过精选来到自贡的老工人,从一九六七年起对于社会上的动乱就感到不耐烦了。他们说:“咱们八千里路云和月,可不是来干这个的呀。这场文化大革命怎么还不完呢?”他们成为一个具有极大凝聚力和感染力的核心,把四川青工、复员军人和从成昆铁路工程上下来的那些天不怕地不怕的工人溶合成一支象电碳一样耐腐蚀的队伍。十年动乱,他们一天也没停工,而且顶住了全面倒退和瓦解工人阶级的恶势力,不断有所前进。
“哪个厂的?”——“东碳的。”说这话的人,心里都有些自豪,这不仅是由于生产上去了。自贡医院里,哪个病人床前探望的人最多?——是东碳的人。哪家工厂劳动条件改善最快最好?——是东碳厂。炭尘弥漫,送饭的孩子认不出爹来的车间,现在再也看不到黑脸了。每个车间都有浴室,还都镶上了瓷砖。走进厂来,花香扑鼻,草树葱茏,宁静而清洁,哪里象一个向来是又脏又累的电碳行业?职工住宅区虽然还比较狭小,但这也有值得骄傲之处——厂长和书记也和工人一样,一平方米也不肯多住啊。
处处都看得到使全厂的事业变成每个人的事业的那种集体荣誉感。扩大企业自主权,又大大增强了人们的进取心。现在工人们自己在出主意、想办法,推着、催着领导人往前走。
四车间模具钳工组的组长来找生产厂长蔡和金了,说:“我们还有多余的力量,可以把自贡市里的模具活接过一些来。”厂长说同意,他就自己揽活儿去了。板金组的一个班长又来了:“你再给我三个人,我们就能把自贡全市的通风设备全包下来。”他刚刚走,一车间主任又来了,说他们煤焦油组一个班有三、四个小时闲着,煅烧班呢,也是忙十天,闲十天,何不把他们合在一起,忙闲搭配,省几个人出来?……
眼光向前
东碳厂的“机械用碳研究所”的大楼,是全厂最漂亮的建筑。很多窗子每天都亮到深夜。人们在研究各先进国家“碳—石墨”制品的发展情况,探索本厂技术发展的道路。
这家工厂产品的品种已经从二十二种发展到七十六种。但是科研人员念念不忘的却是另一个数字:日本的“碳—石墨”制品有上百个品种呢。使他们焦急的就是这个差距。以前是用户来了才研制新材料,新产品,一搞就是七、八年。现在,十六个人组成的工艺研究组主动开展一些新项目的研究,初步定型以后先放在那里,叫做“技术储备”,以便有备无患。
刁金祥厂长的日子并不好过:这些年我国电碳厂遍地开花,已经增加到一百多家,竞争很剧烈;今年十一种原材料有八种涨了价,而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他们的八十种产品价格却必须向下浮动。但是,往前看,刁金祥还是乐观的。他说:“中国市场之大,世界市场之广,事在人为。”一九八○年国家分配给他们的任务仍然不足。他把一批最精干的技术、管理人员配备到销售工作上去,成立了对外销售科,专门开展出口业务。今年,要使三种产品创名牌,夺金牌,打进国际市场。还要开展七种民用新产品和十九种军工新产品的试制……
事在人为。竞争——这就是社会主义事业心、进取心和知识与能力的竞赛。不学无术、安于现状和碌碌无为的人,好景不长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