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6月2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记者来信

发生在卢氏县的一场“官司”
最近我们在河南省洛阳地区采访,听到了卢氏县有关部门在核桃、黑木耳、桐油籽等土特产品归谁加工的问题上有争执,正在打“官司”。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卢氏县是个山区,“山高沟深石头多,八山一水一分田”,农业生产落后,社员分配水平较低。农民想发展社队企业,壮大集体经济,但困难重重,门路有限。去年全县社队企业产值才四百二十九万元。山上虽然铜、铁、铅、锌等矿俱有,但因运输困难,不便开采;要搞机械加工,又没有技术力量。最理想的门路就是加工本地的土特产品。全县每年能产核桃大约三百万斤,黑木耳二十多万斤,桐油籽十七万斤。过去,这些土特产品,由供销、粮食部门收购,运到城里雇人加工。社队为了增加收入,准备自己先行加工,然后出售,这样,就可多收入一百六十万元。
去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发展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文件下达以后,县社队企业局根据文件精神,用国家扶持社队企业的资金,拿出二十五万元,协助公社先后建起七个核桃、黑木耳加工厂,两个桐油加工厂。这些厂投产以后,年产值可达二百四十二万元,利润七十五万元。现在集中产区的社队,厂房、设备都已筹建就绪,桐油籽从去年冬就购进了一部分。不料该县供销、粮食部门出来干涉,理由是这些项目历来属于他们经营的范围。以后省人民政府、洛阳地区行署、卢氏县革委会先后下达“红头”文件“断案”,说是为了维护国家对农副土特产品收购的统一政策,保证调拨、外贸出口计划的完成等等,这些项目仍归县供销、粮食部门负责经营,要公社厂子把已收购的桐油籽全部转交给粮食部门。而公社企业则根据国务院文件规定,拒不交出。
为此,粮食部门便对有的公社采取了“经济制裁”,一是停发了桐油树垦覆补助粮;二是克扣了公社脱产干部的部分食油供应。供销部门为了与社队争得加工黑木耳的权利,抓住山区缺粮的特点,把出售黑木耳应奖售给农民的化肥,在外地兑换成小麦,规定社员出售一斤黑木耳,奖售议价粮五斤,目前已经跟社队签订了合同。这样一来,问题弄得更为复杂,社队企业与供销、粮食部门的关系相当紧张。
这些土特产品社队完全有加工后再出售的自主权,并不影响供销、粮食部门的收购、调拨计划。加工技术也不复杂,就地及时加工,还可以减少中间周转环节,减少运输和损耗。这些土特产品本着经济合理的原则,改由社队企业加工,然后交供销、粮食部门计划收购和调拨是适宜的。那么各方为什么统一不起来呢?这里面有一个利润谁得的问题。若社队加工好了再出售,就等于抢了供销、粮食部门的生意。显然,这是当前落实党的农村经济政策,活跃农村经济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新闻研究生 罗茂城 本报记者 毛荣方


第2版()
专栏:来人

放下“刀子” 挑起担子
周江公社是广东省五华县的烤烟基地之一,年产烤烟二十万斤左右。前年,收购烤烟把按金额奖售改为按数量奖售,致使收购的烤烟当中,次烟、毛烟等数量多,不符合工厂的要求,造成大量积压,经营单位严重亏损。因此,去年有关部门又恢复了按金额奖售的办法,但却规定收购规格要从严“把关”,“四青”以下的次烟、毛烟不收购。加上有少数收购站压级压价,不但“四青”以下的次烟、毛烟不收,就是符合规格的,也被压成不合格。结果,大大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许多社员说,我们辛辛苦苦发展起来的烟,被你们一刀子砍掉,今后再不种烟了。
周江供销社的同志没有机械地贯彻这一决定。他们认为,烤烟是周江公社多种经营主要项目,种植一亩烤烟,要花五十元成本,如果简单地在流通过程中狠抓规格,严格“把关”,眼前收购的烤烟质量虽然可以提高,也可以使企业不亏损,但是,农民的损失太大了。于是,便主动挑起担子,在收购中不压级,还收了“四青”以下的次烟、毛烟一万多斤。然后把这些烟叶加工成烟丝,由采购员带到外地销售。结果,赚了二千多元。
今年,他们又把过去在收购时“把关”改为在生产过程中积极帮助农民提高质量,为各大队、生产队培训技术员,派技术员到各生产队指导烤烟,并对交售烤烟数量多质量好的生产队给予奖励,有效地提高了烤烟的质量。
供销部门的购销活动和农业生产息息相关。我们的价格政策和奖售办法,如果搞得好就会促进生产,搞得不好就会阻碍生产。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价格政策和奖售办法的时候,要作充分的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按经济规律办事,决不能随心所欲,朝令夕改。要象周江供销社的同志那样,有鲜明的生产观点和群众观点,自觉地放下“刀子”,主动地挑起担子,帮助社队提高产品质量,多为生产者着想。这样,才能通过自己的购销业务,促进生产发展。
广东省五华县 刘可忍 陈东英


第2版()
专栏:短评

这场“官司”说明了什么
今天本报刊登的这篇记者来信,介绍了卢氏县围绕着土特产品归谁加工发生的一场“官司”。这场“官司”说明了什么呢?
本来,关于农副产品的加工问题,在去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发展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已经指出:本着经济合理的原则,宜于由社队企业加工的农、林、牧、渔业产品及土特产,均可由社队企业加工。国家已经设厂加工的,是否转归社队企业来办,由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权衡利弊确定。这里明确告诉我们,农副产品的加工问题,应该从经济合理的原则出发,权衡利弊,正确地加以解决。根据这一原则,对那些技术不能过关,或与先进的大工业争原料的社队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应该转产或停办;而象黑木耳这样的土特产品,加工简单方便,社队企业完全能够胜任,而且比其他部门来组织加工更为经济合理,理应得到有关部门的承认和支持。何况卢氏县的一些社队办起加工厂,只是由输送黑木耳、核桃、桐油籽等原材料,改为直接提供成品或半成品,根本谈不上违反国家对这些土特产品统一收购的政策,也并不冲击或影响国家调拨和外贸出口计划。因此,这件事没有什么值得指责和顾虑的。
那么,这个问题,为什么在卢氏县却闹得不可开交呢?原来,有关部门也持有县、地区以至省里有关部门的“红头”文件,但忽略从实际出发研究上级的这些文件里的规定,这就发生了矛盾。看来问题在下面,但要解决问题,关键在于有关单位怎样从实际出发,考虑群众的利益。在这个问题上,有些同志常常因循守旧,舍不得那些多年沿袭下来而并不合理的条条框框,不愿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实行实事求是的变革。
社队企业搞农副产品加工,难免会影响某些部门、某些单位的利益。对待这个问题,一定要从全局着眼,从有利于繁荣农村经济着眼。特别是在那些历来比较贫困的深山区,各行各业应当热情地支持他们发展多种经营,增加收入,为他们广辟生产门路,提供各种方便。社队的多种经营发展起来,才能更好地支援农业生产;农业这个基础打好了,各部门的工作也才能更好地开展。
有关的领导同志认清了这个道理,就会象今天介绍的五华县周江供销社那样,自觉放下“刀子”,主动挑起担子,变“争”为“帮”,积极扶持社队发展各项生产,使山区以及整个农村经济很快活跃起来,让农民早日富裕起来。


第2版()
专栏:

惠民地区采取措施做好防汛工作
新华社济南六月二十四日电 地处黄河下游的山东省惠民地区组织专业人员对黄河、小清河等河道进行勘察,及时组织修复险工险段,做好防汛工作,保证安全度汛。
惠民地区地处渤海之滨,黄河、小清河、马颊河、徒骇河等九条河流的下游,客水集中,容易发生涝灾。建国三十年来,就有二十二年发生过五十万亩以上的涝灾。今年太阳黑子活动频繁,气候异常,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大。因此,早在四月份,这个地区有关部门就组织三十多名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对黄河等九条河道进行了勘察,发现不安全的因素,及时采取措施,组织劳动力进行抢修。垦利、利津等七个县组织了三万六千人,对黄河河口地段二十七公里的防洪堤岸普遍加高;对于有险情的堤岸、虹吸、涵闸、护滩和堤防险工正加紧维修。同时,各县还采取措施,做好内陆防汛工作。


第2版()
专栏:

解决建立生产责任制后出现的新问题
慈利县棉区按劳分配政策落到实处
据新华社长沙六月二十三日电 湖南省慈利县棉区各级党组织针对生产队确定生产责任制后出现的新问题,采取措施,进一步克服平均主义,充分调动了广大棉农的积极性,促进了棉花生产。
慈利县三千六百八十七个植棉生产队,采用定额计酬形式的有两千八百六十二个,采用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酬的有八百二十五个。计酬形式确定以后,棉区有些基层干部认为这样做棉农的积极性自然会起来。但事实并非如此,有些采用定额计酬形式的生产队,建立的生产责任制不严格,棉农的积极性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有些实行包工到组联产计酬的生产队,每个作业组里有十几个劳动力,由于未在作业组里实行定额管理,责任到人,仍然存在“坐大船”的现象,群众说这是“改了轮船坐木船”。在基层搞调查研究的几位县委领导成员发现这些新出现的问题以后,立即召开各区、社分管棉花生产的负责人会议,推广了环城公社双安大队、蒋家坪公社北岗大队等单位的先进经验,采取了有力措施:在采用定额计酬形式的生产队中,建立健全“五统一”的田间管理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即在生产队统一耕种、施肥、植保、抗灾、分配的前提下,积肥整地、补苗、中耕、整枝打顶、收摘棉花等田间管理责任到户,定额记工,分段验收,或奖或罚;在采用包工到组联产计酬形式的生产队,作业组里实行定额管理,对各项农活都制订定额,责任到人,验收记工。
这样做后,慈利县棉区实行的生产责任制更加健全和严格,克服了平均主义,使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政策进一步落到了实处。


第2版()
专栏:

尊重藏族群众饲养管理牲畜习惯
西藏今年幼畜成活率提高
新华社拉萨六月二十二日电 西藏自治区尊重藏族群众在饲养管理牲畜上的习惯,推广行之有效的经验,今年幼畜成活率达到百分之八十四,比去年提高了百分之七。
西藏前些年受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影响,片面强调集体饲养,大群放牧。而管理工作又跟不上,造成了春羔死亡多,幼畜成活率较低的后果。近两年来,许多社队接受了过去的经验教训,按照本地的草场情况和群众的意愿,创造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当雄县的一些社队,去年采取“公有户养,合理分成”的办法,把牲畜包给社员家庭饲养,按照牲畜的数量分配草场、草料和放牧工具,并规定了仔畜头数和畜产品任务,超额部分集体和个人合理分成。结果,在遭受严重雪灾的情况下,牲畜不但没有损失,反而有所增加。尼木县帕古区普巴公社三队,一九七六年有四十五头牦牛,由于大圈喂养,到一九七八年共死掉了十四头。去年实行“五定一奖”、责任到人的办法,队里把牦牛包给社员饲养,一年就增加了小牦牛三十头。
西藏自治区有关部门认为,这些办法和经验符合藏族群众饲养牲畜的习惯,有利于畜牧业发展,也有利于社员尽快富裕起来。去年年底,他们及时在全自治区进行推广。今年,全区已有百分之六十的社队采取了这些办法。


第2版()
专栏:

林业部民航总局林科院联合召开会议
推广飞播经验 加快绿化建设
本报讯 林业部、民航总局和中国林业科学院不久前联合召开的北方飞机播种造林经验交流会议指出:飞机播种造林种草是加快北方荒山、荒滩绿化的有效途径。会议要求在已经取得成功经验的地区,进一步扩大飞播的范围。
这次会议在河北省承德市举行。与会代表参观了承德县和隆化县的飞播造林现场,并交流了经验。
近几年来,在河北、陕西两省的石质山区及黄土高原和风沙区进行了飞机播种造林种草试验,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与会代表指出,北方有些地区雨量稀少、土质瘠薄,植被稀疏,而且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开展大规模的人工造林比较困难,如果掌握北方飞播造林种草试验成功的规律,加以推广,对加快这一地区的造林绿化建设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北方地区飞机播种造林种草,要备好种子,选好适宜的地区,又要与气象部门紧密配合,搞好天气预报,掌握雨情。做好这些工作,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与会代表还讨论了飞机播种造林种草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飞播任务没有列入国家计划,投资无保证,多数省区没有飞播管理机构;飞播树种单一,有些树种、草种种源不足;保护管理跟不上等等。
大家认为,要搞好飞机播种,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制定飞机播种造林种草规划;(二)建立种子基地;(三)加强科学研究;(四)将飞播列入国家计划,安排投资;(五)建立飞播领导机构,充实飞播专业人员。


第2版()
专栏:

宁夏林区用飞机防治林木害虫
新华社银川六月二十二日电 最近,宁夏回族自治区林区采用飞机超低容量喷雾新技术,防治林木害虫,防治面积达十六万五千三百亩。经药效检查,对杨树蚜虫、沙枣木虱、杨枝天牛、无翅黑天鹅绒金龟子、伪步甲、柠条豆象等林木害虫,杀虫率平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飞机超低容量喷雾作业,每亩林地喷药量只用四市两,它一般比飞机常量喷雾功效高、成本低、防治及时。


第2版()
专栏:

罕见的树种绒毛皂荚
新华社长沙电 在“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上,生长着三株高二十多米、胸径三十多厘米的稀有珍贵树种绒毛皂荚。树上的荚果,长有一层柔软的金色绒毛,微风吹动,金光闪闪,独具特色。
中国林科院和湖南省农业部门有关科研人员新近对绒毛皂荚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研究,认为这种珍贵树种在国内外罕见。据称,这种树属于豆科植物,生长快,木质好,可作特殊用材。


第2版()
专栏:北京通讯

飞机种树种草观摩记
一架“运五型”飞机从北京方向飞来,穿过碧波万顷的密云水库上空,以仅有五十多米的高度,在水库北边的“妈妈山”(地名)上盘旋。只见飞机的尾部喷出来一片“银雨”,“雨点”准确地撒落在红白两色旗标定的荒山荒坡上。在两旁山岗上观看的人们立刻欢呼起来:“飞播成功了!”
这是六月十八日下午三时多开始的、在北京市密云县进行的一次飞机播种树、草籽的试验。这次试验,是由农业部畜牧总局和国家民航总局协同密云县组织进行的。这天,天气晴朗,微风习习,正适合飞播。按照计划,使用飞机播种豆科牧草沙打旺籽七千多亩,油松籽一千亩。如果管理得当,两三年后,这片荒山将会草木如茵。这不仅将为附近社队发展畜牧业提供草源,也将为密云水库的湖光山色增添新彩。
“飞机种草真是又快又好啊!”在一片赞扬声中,农业部畜牧总局副总技师黄文蕙告诉记者:飞机播种树、草籽是大面积绿化荒山,改良草场的一项重要措施,国外已普遍采用。我国从一九五八年开始已试用飞机造林种草。一九七九年,农业部畜牧总局和民航总局共同组织在北方牧区的六个县(旗)飞播牧草籽十九万二千多亩,已经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对我国来说,用飞机种树种草更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国荒山荒地较多,西北有面积很大的黄土高原,南方有几亿亩黄红壤山地坡地,这些都需要改造、绿化起来,发展林、牧业有着很大的潜力。但是,如果只靠人工种植,需要花很大时间,投入大量劳力,不易见效。而用飞机播种既省工,费用也不高,可以缩短改造荒山,绿化祖国大地的进程。
黄文蕙还说,飞机种草这项工作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国家农委专门设立了飞机种草种树领导小组,计划今年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陕西、湖南、广西、贵州和北京等省、市、自治区的十六个县(旗)组织试验飞播牧草四十万亩。待进一步取得经验后,再大面积推广。这一事业是大有前途的。
这天的飞播作业经过一个小时的时间,顺利地完成了。绿色的飞机左右摆动着翅膀,宣告试验胜利结束。
飞机飞走了,人们还不想离去。一位老农民兴奋地说:“‘天女散花’了,几百年来一直穿着破衣裳的‘妈妈山’,将要穿上新装,打扮起来了。”这话深深地感动了记者。是呵,祖国的大地是养育我国十亿人民和万物的母亲,在实现四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将用一切先进的手段,把祖国大地装点起来,让她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新华社记者 苟煜升 居伯民


第2版()
专栏:

只乐大队油菜总产四十五万斤
一季完成相当于二十七年的油脂定购任务
本报讯 郑国卿、戴松成报道:河南省鄢陵县只乐大队今年油菜总产达四十五万斤,比一九七九年增加二十八万斤,平均单产二百二十五斤。除留足种子和社员口油外,交售给国家菜籽四十万斤,一季完成相当于二十七年的油脂定购任务,收入金额二十一万六千元,全队每人平均收入七十元。
只乐大队摸到这个发富门道是在前年。这个队有七千五百亩集体耕地。过去每年种四千八百来亩小麦,留下二千多亩冬闲地,准备来年种秋粮。三中全会以后,党的政策放宽了,群众对搞农业的路子想得宽了。他们分析了本队土地面积大、冬闲地多的条件,决定变冬闲地为冬忙地,当年试种油菜七百二十亩,一九七九年收菜籽十六万六千斤。这一下大家种油菜的兴趣更大了,去年二千多亩大秋地全部栽了油菜。


第2版()
专栏:

高原油菜传喜讯
夏收季节,贵州高原林木葱茏,山花初谢,到处传来油菜丰收的喜讯。记者访问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忠诚区。这个高原上边远山区油菜的集中产地,漫山遍野一丘一丘的油菜,长得比人高,密密丛丛结满了荚。侗族的戛老(老人)都说,这可是三十年来最大的一次丰收!的确,丰收的喜讯随着收割的进展被证实了。区委主要负责干部胡念钩告诉我们:他是一九七三年调到忠诚区的。过去六年时间,每年全区菜籽收成不过十三四万斤,去年最高也才十四万二千七百斤。今年五月下旬,实际收到手的油菜籽竟然达到七十九万一千多斤,预计高坡上的菜籽地还可收八万多斤。
忠诚区“九山半水半分田”。去年秋后,区委调整了种植计划。为了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公社以上干部充分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这样一来,许多生产队经过社员讨论,都采取了油菜——西瓜——水稻三熟制,代替了原来的双季稻。且不说油菜丰收,光西瓜一项,全区每人就可增加收入十多元钱。
有些干部、社员告诉记者说,方针对头,政策对头,这是一种看不见、估不透的潜力!拿经营管理来说,今年,区委从实际出发,实行了定产到组、责任到劳动力等多种生产责任制,加上指标订得合理,有产可超,社员们干起活来,真是九牛爬坡,个个展劲。上级给这个区七千亩油菜播种任务,完成了一万多亩,而且从种到管,作务之细,为历年所未有。人们说,今年的庄稼种得象侗族姑娘绣花一样细致哩!这就是今年油菜籽大丰收的一个重要原因。
新华社记者 刘扬深 龙向超
新华社通讯员 吴国春 (本报有删节)


第2版()
专栏:

湖北省广济县油菜获得丰收,总产和单产都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的去年,总产可达二千二百万斤左右。图为石佛寺公社陈德云大队的油菜垛。新华社记者 刘心宁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