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6月1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积极做好工作 避免人才外流
本报评论员
本报今天发表了《陆希昌为什么放弃外出打算?》的报道以及原沈阳冶金机械专科学校教师叶竞生来自香港的一封信,两文发人深省。
一个时期以来,不少地方出现了人才外流现象。这类值得重视的情况,促使我们认真思考一个问题: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究竟贯彻执行的怎么样?是不是在一切地方和单位都真正落实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没有科学技术专家和其他各种专门人才不行,人才少了也不行。为了发掘人才,充分调动各种人才的积极性,党中央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及时调整了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狠抓了平反冤假错案,各级党委按照中央的部署,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广大知识分子、包括各种专业人才,在党的正确政策感召下,满怀革命激情,真心实意地希望在四化中干一番事业。那么,他们中的有些同志为什么又想出国呢?比如,叶竞生这样的知识分子,为什么在粉碎“四人帮”以后祖国充满希望的情况下,却怀着矛盾、痛苦的心情要求出境呢?是他们不爱国、不愿为四化建设服务吗?不。应该说,绝大多数人是热爱祖国,心向祖国四个现代化的,这是我国广大知识分子的基本精神面貌。陆希昌在妻女出国后自己毅然留下的行动,叶竞生从香港来信抒发的矛盾和痛苦心情,都是有力的证明。
近些年来人才外流,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叶竞生、陆希昌以及其他一些人的事例中可以看出,根本的原因是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在一些地方、单位还迟迟没有落实。在那里,知识分子在政治上还受到歧视,不被信任,工作上得不到支持和鼓励,做出成绩得不到正确的评价,生活待遇上也得不到一视同仁的对待。当前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
这就告诉我们,解决人才外流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切切实实、认认真真地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这也就是说,不是敷敷衍衍、被动应付,不是仅仅在口头上、报纸上“落实”,而是要实实在在地、主动积极地解决一个一个问题。能不能如此,关键在于领导思想对头不对头,在于领导能不能正确认识今天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我们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一员;能不能正确认识提高我们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我国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充分发挥知识分子、专门人才的作用。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广大工农群众,是我们新长征的主力军,没有他们的努力,四化建设不能取得胜利,这是确定无疑的。但同时应当看到,如果离开了知识分子的积极努力,历史所赋予我们的实现四化的使命,也有落空的危险。那么,是什么东西阻碍着我们某些领导同志和领导部门(尤其是组织、人事部门)正确认识和处理知识分子问题呢?分析起来,不外有这样几个因素: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和他们煽动起来的极左思潮的影响;长期存留在某些人头脑中的历史偏见和旧的习惯势力;一些非无产阶级的错误思想、错误观点在起作用。因此,尽管党中央一再大声疾呼,要求全党高度重视知识分子问题,认真执行党的政策,至今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仍然不能落实,有些专门人才仍然被迫外流。这种情况,绝不能让它再继续下去了!我们应当拿出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对四化、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清除各种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的影响,正确对待知识分子,认真执行党的政策。
当然,由于林彪、“四人帮”的严重破坏和他们所制造的种种混乱,加上我们自己工作上的某些失误,今天要解决落实政策中的实际问题,确实还存在不少困难,不可能一下子统统解决。但是,只要我们认识正确,态度端正,满腔热情、主动积极地去做工作,设身处地为知识分子着想,许多问题是不难解决的。事实证明,即使有的问题一时不能解决,只要能够以诚相见,坦率地把实际情况讲清楚,就会得到谅解。甚至有的已经准备出国的知识分子,只要领导上理解他们的苦衷,积极耐心地做工作,尽职尽责地把应当办而又可能办的事情办好,他们也会打消出国的念头,继续留下来为祖国的四化建设服务。陆希昌就是一个例子。
我们共产党人,应当最懂得爱惜人才,善于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只要我们坚定地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迅速摒弃那些挫伤积极性、堵塞才路的错误观点和错误做法,不仅现有的知识分子会心情舒畅、奋发图强地大干四化,新的专门人才会迅速成长,而且国外的华籍和华裔科学家,也将闻讯归来,在新长征中造成一个人才荟萃、群英云集的局面。


第3版()
专栏:

陆希昌为什么放弃外出打算?
本报讯 广西邕宁县医院大夫陆希昌和他爱人肖芝珍,于六十年代初先后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原来都是县里的第一流医生。文化大革命中他们受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残酷迫害,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陆的爱人是归侨,父母还在印尼,姨妈在香港,因此又被安上了“特务”、“间谍”、“里通外国”等莫须有罪名,进行过多次批斗,强迫劳动。肖芝珍忍受不了这种不白之冤,经过多次申请,于一九七三年带着独生女儿到香港投奔她的姨妈,起初给工厂做零工,后来开了一间诊所。不久,她的两个妹妹和妹夫也到了香港。陆希昌本来想随同妻子去香港,再到印尼谋生,因为当时筹措旅费困难,医院又派他去完成一项任务,未能成行。
打倒“四人帮”以后,邕宁县医院党支部和县委领导同志不断找陆希昌谈心,改变对他的偏见和歧视,在政治上鼓励他向前看,把他真正当作工人阶级的一员,热心关心他的入党要求。在工作上,注意发挥他的业务专长,安排他当了外科副主任,并支持他开展科学研究,为他配备了助手。近三年来,医院根据他的业务能力和贡献,调整了他的工资。这一切,使陆希昌深切地感到了党的温暖,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决心振奋精神,留下来为祖国四化贡献力量。他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工作积极努力,在短短几年里作出了显著成绩。从一九七六年底起,他开始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和急腹症的研究。一九七八年,他创造了克氏钢针交叉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新方法,获得广西科学大会颁发的优秀科研成果奖。现在,陆希昌同志已被聘请为中华医学会邕宁分会副会长、南宁地区分会理事、广西中医学会骨伤科外科筹委会委员。
陆希昌同志决心留下来以后,尽管暂时缺少小家庭生活的温暖,但是,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不仅使他胸中燃起了献身四化的熊熊之火,而且有力地感召了他那些海外亲属的赤子之心。陆希昌的爱人、女儿和岳父母得知他的近况,都感到高兴和宽慰。不久前,他女儿从香港回到广州,看见离别六年之久的父亲十分健康,想起母亲这些年在香港惨淡经营,疾病缠身,盗徒骚扰等艰难遭遇,不禁泪流满面地说:“‘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有朝一日,我和母亲、姨丈、姨妈、外公、外婆,要重返祖国大陆!”


第3版()
专栏:

一封来自香港的信
原沈阳冶金机械专科学校教师叶竞生,解放前从国外回到祖国上学,一九五一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电机系。他参加工作后,一直钻研业务,努力搞好教学工作,是焊接专业的骨干教师。一九五五年肃反运动中被定为“落后小集团成员”,一九五八年被定为右派分子,文化大革命中又被怀疑为“特务”受到审查。一九七八年,他的冤案虽然得到平反,但多年来形成的歧视并没有结束。因此,他于一九七八年要求去香港定居。他人去香港,心怀大陆,写信抒发了自己痛苦的心情。现将他的来信摘登如下。 ——编者
三十二年前,我从深圳踏入向往的祖国,而现在却带着沉重的心情离开了她。“命运”开了一个无情的玩笑!
香港不是一个地狱,也不是一个天堂。人们要生活,就得拚命工作。我当了一名普通电焊工人,工资比我在国内高得多,相当于二百五十元,但日子并不好过。香港,物质生活相当丰富,但同时又是一个文化的沙漠,一切文化都带着资本主义病态的色彩,使人觉得要呕吐。我经常怀念祖国健康、清新的文化生活。
我的心情不是太坏,也不是太好,有些麻木似的。想到自己在这里当了工人,而没有能为祖国四化出力,心里是内疚的。但另一方面,我又想到过去二十几年中,自己有为祖国出力的愿望,却没有谁看到或承认过,觉得很难过。可能有人会认为我是非常高兴地离开祖国的,甚至会认为我背叛了自己的国家。我不怪他们,只是希望他们认真想一想,实际上,他们这样想是错的。
我从来都是热爱自己祖国的,爱她的山山水水和人民,希望她富强昌盛。我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我的二十八年工作是努力的。然而这二十八年的经历又如何呢?不管我怎样拚命工作,没有听到过一个“好”的评价。“四人帮”倒台后,我想可能会好些,但是一九七八年初的评薪使我“清醒”了一下,有人把评工资变成了一种歧视手段。在党中央、华主席领导下,祖国正在经历一个伟大的转折,我深信一切会好起来。但我还是决定离开。我有顾虑,怕过七、八年再来一次。我经不起七、八年一次的“考验”了。
这里的人,绝大多数是向着祖国的,当然不能用国内的水平要求。但是可以肯定地说,他们都希望祖国富强、安定、进步。他们对周总理极其尊重,对“四人帮”很恨,也对今天的党中央抱着极大的希望和信心。我想,至少在这点上,国内的人民、港澳同胞和几千万华侨是一致的吧!
今天,我想至少有一点应当引起国内的注意,应当允许人们把不同的意见讲出来,并尊重事实,让人民辨别是非,否则是不能使国家进步的。我在报上高兴地看到,党中央已经这样做了。 叶竞生


第3版()
专栏:

十万美元赔款是怎样索得的?
——记长沙矿山研究院工程师何正忠与外国专家的技术谈判
本报讯 据《湖南日报》报道:今年五月十五日,长沙矿山研究院收到山西铝厂孝义铝矿一封表扬本院工程师何正忠的来信。信中说:何正忠在短暂的三天内,迅速找到了LKD100型装载机故障的根源,并立即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使两台即告停产的装载机迅速修复投产。
来信所说的LKD100型装载机,是从国外进口的。何正忠工程师能迅速找到故障根源,加以修复,表现了他实践经验的丰富;在此以前,他还曾就这种装载机与外国专家进行一次索赔谈判,显示了他的理论知识精湛。
何正忠在那次谈判中担任我方技术主谈。谈判前,何正忠和其他专家、教授们对机器进行了检验和性能测试,发现设备除普遍存在叶片泵寿命短、空压机损坏、中心制动效果不好等质量问题外,还有两个主要参数——牵引力和铲斗举升时间达不到合同规定要求。为了弄清产生这些毛病的原因,他查阅了国内外大量技术资料,对装载机的牵引力等参数进行了核算。在计算牵引力的问题上,何正忠运用了自己多年研究提出的独特的“当量力矩匹配法”,在这次检验中,得出的结果与实测数据相符,证明进口装载机设计上有问题。
在谈判中,对方从理论上进行分析,试图说明牵引力等参数达不到设计值是由于我方维修不当造成。何正忠敏锐地发现对方在进行牵引力换算时,数学推导上有错误,当即在黑板上进行演算,根据对方提供的数据,对设备的牵引力和总效率进行了推导,分析了对方在设计中的缺陷和不可靠性。他的分析逻辑性强,计算结果与双方共同测试数据吻合,对方频频点头称是,承认设计上有错误,答应按售价百分之五赔款十万美元,并无偿提供全部损坏了的零部件。对方代表说:“中国工程师不简单,既懂实践,又懂理论,对问题研究得这么深,令人钦佩。”
何正忠今年四十一岁,一九六三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十多年来,他埋头于矿山装运设备的研究。在“四人帮”横行时期,他被斥为“成名成家”的典型。但是不管压力多大,他学习的决心不动摇,常常写书到深夜,编写了《露天装载机》一书。粉碎“四人帮”后,他多次参加对外技术谈判,都显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受到冶金部表扬。


第3版()
专栏:

人民渴求知识 群众欢迎夜校
沈阳举办外语夜校
据新华社沈阳电 新华社记者李新彦报道:辽宁省科技翻译公司最近在沈阳举办的外语夜校受到欢迎。分设在市区的五个教学点,共有学员二千三百名。每天晚上,夜校教室里灯火通明,书声琅琅,呈现新长征中一幅生动的“夜读图”。
学员中有科技人员、机关干部、工人、解放军战士、在校的大、中学生,也有待业青年,还有郊区的农村社员。其中年龄最大的六十多岁,最小的只有十几岁。他们的学习目的很明确,学习格外努力。日语口语班教师田玉珍惊奇地说:每天布置给学员的三十个新单词,第二天连四、五十岁的学员也能熟练地背诵,真不简单。
夜校的师资来自大专院校、电视大学、科研单位,由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人兼任;夜校教室因陋就简,租用借用;晚间上课,许多人都能参加;只须交纳不多的一点学费,学员负担不重。根据这所夜校的教学计划,学习一年,坚持不懈,学员就能学会日常会话,可以借助字典阅读、翻译简单的科技文献。


第3版()
专栏:

需要科技人才“找老高去”
沭阳县科委副主任高树荣被群众誉为“伯乐”
本报讯 据《新华日报》报道:江苏省沭阳县科委副主任高树荣自全国科学大会以来两年中,先后为有关单位推荐、选拔了五十三名科技人员。他在该县人民的心目中,已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伯乐”,哪个单位需要科技人才,就说:“找老高去”。
高树荣是一位热心科学的老同志。“四人帮”横行时期,他看到科技人才被摧残、埋没,很痛心,但由于自己被打成“走资派”而无能为力。他主持县科委的工作后,把选拔人才、壮大科技队伍的工作摆在头等重要位置。在科技人员普查中,他带领科委其他同志深入各公社、厂矿、机关、学校,逐个单位调查摸底,然后建议人事部门量才录用。他平时小本子不离身,发现哪个单位有什么人才,或缺什么人才,都一一记下来,然后向有关单位推荐。如果主管部门、调出单位、调进单位发生矛盾,他就一一去打通思想。一次他听说县广播站因没有技术员,研制的广播自动控制机一直没有上马。而无线电厂张垂华是北京大学自动控制专业的毕业生,正用非所学,经常被抽出来干杂事。老高就到无线电厂征求意见,厂领导不肯放,原因是他们正缺一个能研制高频头的技术员。老高决心替这个厂找一个这方面的技术员。一天,他听说县五金公司有个修理工是个大学生,饭也没顾上吃就跑去了解。原来,那个修理工叫张用力,是南京工学院电子真空专业毕业生,研究高频头正合他的胃口。第二天,老高就把县广播站、无线电厂、五金公司、人事局等几家负责人请到一起,商调张用力、张垂华的协议就这样达成了。张垂华到广播站后很快组织了一个攻关小组,不到两个月时间,就设计出了一套集成电路自动控制机图纸。去年底,自动控制机正式试制成功投入使用。张用力调到无线电厂后也大显身手。他通过举办技术讲座,使车间青年工人较熟练地掌握了高频头生产工艺,全厂高频头质量一下子上去了,受到用户的欢迎。最近,张用力已被提拔为车间主任。


第3版()
专栏:

积极采取措施 广开办学门路
上海准备扩大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
本报讯 记者余章瑞报道:上海市教育和其他有关部门正在挖掘潜力,采取多种途径办学,扩大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参加学习。
上海市今年高中毕业生为二十三万人,超过以往任何一年,而今年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一共只招收五万多人,还有十几万人需要安排。为了解决好这批青年学生的学习问题,上海市有关部门经过调查研究,认为应采取以下三项措施:
一、开办夜大学和函授大学。由高等学校挖掘潜力、创造条件来办。招收部分高考成绩达到入学水平、但受招生名额限制而未被录取的高中毕业生。夜大学基本上按照大专院校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学生全部走读。经费由国家补贴一部分,学生出一点学杂费,负担一部分。利用中学的校舍,平日下午五时至晚上八时上课,星期日白天上课,每周上课时数多的可相当于大学的授课时数。有些大学分校可实行二部制,增收夜大学生,这样既可利用分校的校舍,也可利用分校的闭路电视和图书仪器等设备。高等学校还要开办一些函授大学,招收高中毕业生。学生学完全部课程并考试及格,由学校发给毕业证书。学校不负责分配工作,但可以向用人部门择优推荐。这两类学校预计可以招收三千至四千名学生。
二、开办高中补习班或补习学校。由有条件的高中举办。教学内容一是复习高中课程,二是讲授大学一年级的部分课程,招收一部分学习成绩较好,准备明年报考大学的学生。这类补习学校约可招收一万至两万人。
三、开办各种职业补习班或职业学校。由计划、经济、劳动和教育部门共同筹办。职业学校吸收一批待业青年参加学习,为社会培养迫切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人才,如会计、统计、制图、打字以及缝纫、服务、商业、旅游等行业的人员。校舍利用现有中学校舍,文化课由中学负责,职业课由对口部门负责。用人单位可从职业学校毕业生中择优录用。这样就可使教育制度与劳动制度逐步衔接起来。上海不少经济业务部门对举办职业学校的积极性很高,潜力也很大,如能充分发挥,可以招收大批准备就业的青年学生参加学习。
目前,上海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正在抓紧编制和落实计划,进行各项筹备工作。


第3版()
专栏:

山东省茌平县退休的农村老教师王建德(左),最近收到一部电视机,是在山东八个县工作的一百零三名学生互相联系,捐钱买来赠送给他们的启蒙老师的。
新华社记者 李锦摄


第3版()
专栏:

消化道溃疡新药研制成功
治疗消化道溃疡的新药“甲氰咪呱”,已被证明可以为大多数胃病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免除手术切除之苦。
由重庆医药工业研究所研制成功的这一新药,经对六十二例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病患者治疗六周后观察,愈合率为百分之八十五,有效率为百分之九十五。目前,这种新药已由重庆西南制药一厂试产。


第3版()
专栏:

李明实巧治痔瘘
山东嘉祥县痔瘘研究所副所长李明实继承祖传秘方,刻苦钻研,用单方、手术、结扎、针剂和内服外敷药等综合疗法治疗痔瘘病,十六年来,接受了五千一百九十二例病人的治疗,治愈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九。据称,这一治瘘绝技,“割而不挖,涂药腐蚀,七天回头,八天长肉,十八天痊愈。”社员李敬德患复杂性肛瘘,多达二十六个瘘孔,常喷浓血,经李明实八十五天的精心治疗,恢复了健康。


第3版()
专栏:

新法治疗扁桃体炎
用一个普通的四号或四又二分之一号的注射针头,在耳背上方较大或较明显的静脉血管上针刺出血,辅以止痛片或A·P·C等药物,就可治愈急性扁桃体炎。重庆市南岸区第二人民医院用这种疗法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患者二百六十六例,绝大多数治疗一到二次,少数三次就能痊愈,疗效达百分之九十八以上,没有发生副作用。


第3版()
专栏:

中药治疗牛皮癣
白芷加黑光照射治疗牛皮癣,卓有成效。这种口服中药制剂,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庆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等十个单位协作研制成功的。临床治疗一百五十九例平均病程为十年的牛皮癣患者,近期治愈率近百分之七十。 (均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