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80-06-16

1980-06-16新闻联播 文字版

孩子们的路

第8版()<br/>专栏:<br/><br/> 孩子们的路<br/> 刘江<br/> 世界上,真的有专门给孩子们走的路么?<br/> 有的,就在我们这里。<br/> 一个多月以前,由这热热闹闹的家属区到那书声琅琅的小学,只有一条能容两辆汽车并行的柏油马路。这条路,是这座新兴工业城市环城公路的一段。每天早晨、中午、黄昏,各种牌号的汽车、拖拉机,吼叫着从这里驶过,自行车的队伍象海潮似的在这里奔涌,而三五成群的背着书包的小学生,就象一条条小鱼似的在各种车辆中间穿游……<br/> 有一次,我开着汽车在这段路上跑着,突然从小学校里冲出两个孩子来。他们一边跑,一边冲着对方说:“是你错了!”“是你错了!”我眼尖手快,来了一个急刹车。当车子停下来后,两个孩子站在离车头不到一尺远的地方惊呆了,我的心也突突地跳。我正要走出驾驶室去狠狠训他们一番,只见不知从哪里奔出一位白胡子老人,把两个孩子拉了过去,还低头絮絮叨叨地向他们说什么。<br/> 老人我不太熟悉。听人说,是一位退休老工人。我曾见他在路边照顾走路的小学生,我也曾见他和两个年轻人一起费了好长时间,在路边建起了一间土屋。据说,是因为住房太挤,不得不和家人一起,自力更生盖一间。此刻,他正拉着两个孩子向那土屋走去。我想,大概是教育他们要遵守交通秩序吧!于是,我便又开动了车子……<br/> 但是,这件事却使我一直放心不下。该向老师们反映反映情况,避免往后再出现这类问题。于是这天下午,我便来到了那所小学。在办公室里,我看到了好些人:有象我一样的汽车司机,有拖拉机手,有附近工厂的干部、工人,还有那位白胡子老人,正在和校长谈论什么。我一进门,把上午的事说了,满屋子的人立即大笑起来。<br/> 校长说:“你看,大家都想到一起来啦!”<br/> 原来,大家都是为孩子们安全的事来的。<br/> “注意交通安全的事,过去我们在大会小会已经讲过不知多少遍了,还采取过排队回家的办法。但都还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因为现在的学生学习热情高,常常把课堂上的问题带到路上,不争论个清楚,他们是不甘罢休的。一争论,便往往把交通规则忘记了……”,校长希望大家帮忙出主意来解决这个问题。<br/> 因为有紧急任务,我等不及听大家的意见就离开了。<br/> 过了两天,黄昏的时候,我从外地回来,看见离公路不远处扬起一片灰尘。再一细看,是好些人在拆白胡子老人的那间土屋。校长和小学的老师,还有我认识的汽车司机、拖拉机手、附近工厂的工人,都站在土墙上抡着锄头敲打着土墙。<br/> 我跑上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呀?”<br/> 校长转过那沾满灰尘的脸,笑着说:“呵,拆房子筑路呀!”<br/> “拆房子筑路?”我怔住了!<br/> “是呀,让孩子们安心走路,安心学习。”我回头一看,说话的是白胡子老人,我这才发现,他也在忙碌着。<br/> 人们告诉我:就在那天下午,大家提出了另筑一条专给孩子们走的路的建议。可是,这路该往哪里筑呢?<br/> “就在我房子那里。”白胡子老人说,“我土屋前后不都有空地吗?中间就是我房子挡着。把它拆掉吧!另换一个位置!”<br/> 大家都默不作声。因为大家都曾亲眼看见,他们全家为了这间土屋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劳动!<br/> 但老人是执拗的。他瞪了大家一眼,转身走回房里,拿来一把锄头,抡起猛地往墙角一砸,“咚”的一声,只见墙角出了一个窟窿。最后,大家只好决定:大家动手拆屋修路,然后再用最快的速度把新房给老人建好!<br/> 听了这话,我心里一热,立即跃上了土墙,参加了这次不寻常的劳动。<br/> 过了几天,一条新的平展展的路,便在离那柏油路几十米远的房屋中间出现了!从此,孩子们再也不用在熙熙攘攘的车子中间穿行了。每当放学、上学时,都可以看到他们在这条路上争论学习上的问题,谈论班里的事情……

赞张乐平让版面

第8版()<br/>专栏:<br/><br/> 赞张乐平让版面<br/> 萧丁<br/> 著名漫画家张乐平最近写信给《小朋友》编辑部,诚恳地提出要把长期以来一直固定刊登张乐平漫画的封三版面让出来,给青年作者发表新作。他自己则每隔一个时期,对发表在这块园地上的画,谈一点看法,作一些指导。张乐平在信中说:“现在儿童画的园地并不宽广,许多青年作者的作品,要找一个发表的地方就相当难。因此,有些有才能的作者,长期默默无闻。”他希望各方面都能采取措施,以利青年作者的成长。<br/> 张乐平是在他入党刚满一周年这一天写这封信的。他说,“这封信,是作为一个新党员在学习五中全会文件后,向党表示的一份心意。”<br/> 《小朋友》编辑部是否接受了张乐平的美意,我不知道。但张乐平为了让青年画家多锻炼,快成长,主动让版面的精神,却值得热烈称赞。经过十年“史无前例”的疾风暴雨,人才摧残殆尽,文艺领域的各个部门,都有后继乏人、青黄不接之忧。象张乐平这一辈老的文化人、艺术家,他们都在三四十岁、甚至二三十岁就大有作为、名闻全国了,现在能这样冒尖的青年就不多,以至报纸、期刊的版面,主要依靠名家支撑,舞台上还要由花甲老人来扮演二八佳人,读者和观众对此颇不满意。<br/> 改变这种青黄不接的状况,首先要靠青年一代奋发努力,但也少不了老一辈的扶植和培养。怎样培养?收徒传艺是一种方法,但更主要的,恐怕是要让青年文艺工作者多写、多画、多演、多唱,多上版面,多上舞台,给他们创造加速成长的环境和条件。张乐平说,他越来越感到自己老了,大部分时间,不是住医院,便是闭门思画,不能再象从前那样深入生活,三天两头去看望他所心爱的小朋友,生活来源就远没有以前丰富。这虽然有点自谦,也符合实际。张乐平如此,其他老一辈的作家、艺术家何尝不是如此呢?他提出自己逐步退到第二线,让青年多上版面,给青年多加指导,这一想法反映了老一辈艺术家对革命事业的责任心,是非常值得敬佩的。<br/> 现在,许多革命老干部,为了培养各级领导中的中青年接班人,正在尽心尽力“举贤、让贤、帮贤”,张乐平的信,反映了文艺领域“举、让、帮”的好风气。<br/> 郑板桥说得好:“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我们正在前进——读国家统计局1979年经济公报

第8版()<br/>专栏:<br/><br/> 我们正在前进<br/> ——读国家统计局1979年经济公报<br/> 张锲<br/> 许久、许久了,没读过这数字的诗篇,<br/> 许久、许久了,我们象瞎子被蒙住双眼。<br/> 好呵,国家统计局1979年经济公报,<br/> 你象当春的喜雨,滋润着亿万人民干渴的心田。<br/> 我们正在前进,步伐还那么缓慢、那么艰难,<br/> 我们正在前进,虽然才只前进了那么一点。<br/> 完成计划才只是百分之一百零一点五呵,<br/> 这普普通通数字,却引起我满腔喜悦、满腔感叹。<br/> 不是么,我们曾经看见过何等惊人的倒退,<br/> 用十年时间,退回到经济崩溃的边缘。<br/> 不是么,我们多么习惯于听到把一说成万,<br/> 用空话、谎话,去践踏人民对未来的信念。<br/> 好呵,祖国母亲终于又越步前进了,<br/> 一步步和昨天告别,一步步奔向明天。<br/> 好呵,我们的党终于又恢复了求实精神,<br/> 把一说成一,把一点成绩只说成一点。<br/> 我们布满笑纹的面颊上,还有着未擦干的泪水,<br/> 我们蕴蓄希望的心窝里,还残留着往日的辛酸。<br/> 沉重的记忆是如此让人难以忘却呵,<br/> 为了这永难忘却的过去,人们才更加热爱今天。<br/> 我们正在前进,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担,<br/> 我们正在前进,维护住中华民族的尊严。<br/> 我们是这个伟大民族的伟大子孙,<br/> 决不能让我们这一代人给祖先丢脸。<br/> 羡慕我吧,我是八十年代新中国的公民,<br/> 羡慕我吧,四个现代化将在我们手中实现。<br/> 为了给后继者开拓条宽广、平坦的大道,<br/> 我们正一步步艰难前进,披荆斩棘,奋起直前。<br/> 呵,假如真有位能让时光永驻的老人,<br/> 我多想骑上匹快马去找他追回失去的时间。<br/> 纵然把年年月月都折成分秒计算,<br/> 一匹快马,怎能够驮得动十亿个十年?!<br/> 呵,假如真有位能使人分身的神仙,<br/> 我多想化成千百个生命,去做出更大贡献。<br/> 纵然把成亿吨汗水都洒向田野、山川,<br/> 一朝一夕,又怎能浇出个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花园?!<br/> 说什么:外国月亮比中国更大、更圆,<br/> 一轮圆月,怎能够分成两半?!<br/> 月是故乡明啊,看:月在中天——<br/> 它照见祖国:山更青、林更秀、水更蓝!<br/> 说什么:我们的步伐还太慢、太慢,<br/> 听,这雄壮的脚步声,已把整个世界震撼。<br/> 万里长城也得从一砖一石砌起呵,<br/> 这可贵的一点前进,只是又一次万里长征的起点。<br/> 我们正在前进,步伐是那么坚实、那么果敢,<br/> 我们正在前进,虽然才只前进了那么一点。<br/> 朋友,如果你也和我一样热爱亲爱的祖国,<br/> 那就从今天做起吧,为了明天不再发出同样的感叹!

杂感拾零

第8版()<br/>专栏:<br/><br/> 杂感拾零<br/> 石飞<br/> 一<br/> 大“报告”讲得“头头是道”,一再要求别人“从我做起”。热烈的掌声,已经表明大家听明白了,很相信你的报告。不过,你千万不要认为这就“完事大吉”了。人们还要“听其言,观其行”,看看你是否也按照自己所讲的去做。如果你又是“特殊情况例外”,这个很好的“报告”,又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br/> 二<br/>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者,并不真望人“昭昭”。他唯独对此并不“昏昏”。他深知,人愈昭昭,也就愈见其昏昏。这使他连“滥竽充数”都不能够,你让他靠啥吃饭哪?这还了得!<br/> 三<br/> “武死战,文死谏”,这是“古已有之”的。不过,死者虽死,生者仍“谏”,历来也并不少见。因此,鲁迅先生说:<br/> “革命被头挂退的事是很少有的”。借口怕领导“打击报复”,怕“七寸脚穿三寸鞋”,就一味吹吹拍拍,阿谀曲从,那就不单证明领导有问题,也证明他并不是一个真正无所畏惧的革命者。<br/> 要做张志新这样的强者!

访日寄怀

第8版()<br/>专栏:连载<br/><br/> 访日寄怀<br/> 于伶<br/> 十、来日方长,后会多期<br/> 难于忘怀的还有毛利菊枝女士主持的胡桃座这个业余剧团的活动。我们在建国之前曾经长期艰难困苦百折不回地为戏剧艺术事业奋战过来的中国戏剧同道们,是深情理解与钦佩胡桃座诸位的苦斗精神与坚毅意志的。我们在这里对毛利菊枝女士和胡桃座同仁致以戏剧战友的敬礼,愿她们象傲霜秋菊挺立竞秀!<br/> 我们怀着学习与拜观的心情,访问了纪念戏剧先辈坪内逍遥创立已五十多年的早稻田大学演剧博物馆。演剧文物资料收藏的丰富,堪称叹为观止(国内有许多见不到的戏剧资料,在这里被珍贵地保存着!)。访问曾经培养出许多音乐家、戏剧家的朋桐学园大学时,参观了音乐科的招考新生现场,演剧科的训练表演,我们很受教益。尤该感谢这两个大学的领导人与许多位戏剧名流给予我们的盛情会见与款待。我们还访问了松山芭蕾舞团,会晤老朋友清水正夫和松山树子诸氏,畅叙了别情。<br/> 在中日两国朝野一致积极准备鉴真大师归国探亲的友情热烈时刻,我们能在东京拜观东山魁夷先生的第二期唐招提寺障壁画展,受到东山夫人、中岛健藏夫人京子的热忱接待,东山先生亲自给我们作每幅杰作的讲解与指点,更是铭谢。我们深深感到,这是源远流长的中日文化的血缘关系、鉴真大和尚的精神与伟绩,让我们才能有这份光荣。<br/> 尊敬的戏剧家河原崎长十郎先生和夫人在几次会见之余,又深夜造访,接受了我们的邀请,愿来北京作话剧《鉴真东渡》的指导。对我国萌芽期的革命的版画艺术作过贡献的老朋友内山嘉吉先生,戏剧家东野英治郎老先生,还有许多位先生,都于百忙中过访。盛情厚谊,表达不尽。至于在各地多次中日戏剧交流座谈会上,以及每次看戏前后会见与座谈时认识而且给了我们许多宝贵教益的新老朋友们,更是一时列叙不完了。我们深信在方长的来日,随着中日戏剧交流的发展与深入,我们将是后会多期。(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