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6月14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亚当斯总理在京举行答谢宴会
亚当斯总理和华国锋总理共祝两国友好关系的新发展
新华社北京六月十三日电 巴巴多斯总理约翰·迈克尔·杰弗里·曼宁厄姆·亚当斯和夫人,今天晚上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答谢宴会。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副总理陈慕华,外交部副部长章文晋等应邀出席了宴会。
亚当斯在宴会上首先祝酒。他对他率领的政府代表团这几天能同中国方面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广泛的讨论表示高兴。他说:“我们对世界政治局势、特别是最近发生的国际事件的讨论,使我深感我们双方在这些重大问题上的观点是多么的一致。我们和你们一样确信缓和世界紧张局势以及采取一切措施来维护国际和平的必要性。我们和你们一起呼吁超级大国尽一切努力使世界免遭核毁灭。我们还和你们一起要求早日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他说,双方在两国经济技术合作方面的讨论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他指出,巴中两国政府今天所签订的文化协定将使两国建立更坚实的关系。
亚当斯在讲话中还谈到了第三世界国家之间进行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性。他对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技术合作时所表现的绝对平等和尊重别国主权的精神,表示钦佩。
华国锋总理在祝酒时说:“两天来,我们与亚当斯总理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就两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进一步发展两国友好合作关系诚挚地交换了意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我们尤其高兴的是,对当前国际重大问题双方有着广泛一致的看法。”
华国锋表示相信,亚当斯总理的这次来访和双方会谈所取得的成果,必将大有助于我们两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大有助于进一步发展两国间的友好关系。
亚当斯总理率领的巴巴多斯政府代表团成员出席了宴会。
今天上午,亚当斯总理和夫人等由财政部副部长张瑞清陪同游览了长城、定陵。下午,亚当斯总理的夫人参观了北京舞蹈学院。


第4版()
专栏:

邓小平会见美国坦普尔大学代表团
新华社北京六月十三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今天上午会见了由马文·瓦克曼校长率领的美国费城坦普尔大学代表团。
去年邓小平访美时,坦普尔大学曾授予他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会见时,邓小平对美国朋友说,坦普尔大学是最早同我国学术机构建立联系的美国大学之一。早在一九七二年,瓦克曼校长就支持牛满江教授同我国科学院进行合作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邓小平说,你们学校给予我荣誉法学博士学位,使我感到很荣幸。我同你们是校友了。这时,在场的美国朋友高兴地鼓起了掌。
瓦克曼表示,希望坦普尔大学同中国方面的学术交流不断扩大。
正在中国科学院工作的坦普尔大学牛满江教授和夫人张葆英参加了会见。
会见时,科学院秘书长郁文等在座。(附图片)
邓小平副总理会见由马文·瓦克曼校长率领的美国费城坦普尔大学代表团。 新华社记者摄


第4版()
专栏:

各民主党派发展一批新成员
李仙洲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表示要在有生之年为祖国多做工作
新华社北京六月十三日电 中国各民主党派发展了一批新成员。
各民主党派于去年十月分别召开了全国代表大会,选出新的领导机构。他们协助政府落实各方面政策,发动成员和他们所联系的人为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并为争取台湾归回祖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开展工作,各民主党派从去年年底以来又发展了五百多名成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是以原国民党军政人员为主体的党派,最近吸收了一百二十名成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原国民党济南第二绥靖区中将副司令官李仙洲最近加入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这位八十六岁的老人表示,要在有生之年为祖国多做工作。故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原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的夫人郭翼青,最近也加入了民革。
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沈其震、北京肿瘤医院院长吴桓兴加入了农工民主党,并被选为该党中央的领导成员。
著名歌唱家张权、苏凤娟、李维勃、李光羲,最近加入了中国民主促进会。还有一百一十名台湾省籍同胞新近加入了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国民主同盟、九三学社、中国民主建国会和中国致公党也都吸收了一批新成员。


第4版()
专栏:

中、日、美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闭幕
据新华社北京六月十三日电 新华社记者周长年从今天闭幕的中、日、美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获悉:现在很多国家的化学家正在通过研究金属有机化学变革化工方法,使化学工业生产的效率成千成万倍地提高;同时通过太阳光从水中分解出氢、研究煤的有效利用,以图进一步解决能源问题。
中、日、美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于六月十日在北京开幕以来,三个国家的近百名化学家通过这次会议沟通了学术思想,交流了科研成果,增进了友谊。挪威、西德各有一名化学家应邀参加了这次学术讨论会。
金属有机化学是一门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兼而有之的新学科。科学家们称它为“含有金属碳键的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它在革新现有化工生产流程,开辟新能源,提供新的合成方法,以及了解生命现象等方面显示很大作用。参加讨论会的六十一位中国化学家、十五位日本化学家和十九位美国化学家,共提出了反映他们在这方面研究成就的论文六十四篇。在这些论文中,日本化学家——京都大学教授熊田诚关于发展不对称合成的新方法、辻二郎教授用石油气合成天然产物的研究成果、山本明夫教授关于金属有机络合物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美国化学家——得克萨斯大学佩蒂特教授关于费歇尔——托皮希反应(煤的液化反应)的最新进展、威斯康辛大学教授韦斯特关于开辟一种新的含硅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的见解等,都给了与会各国同行以新的启示,引起了共同的兴趣和关注。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黄耀曾教授在砷试剂的有机合成应用方面的研究,这个研究所关于把我国储量丰富的稀土做成有机化合物加以利用的研究,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关于利用太阳能把水分子中的氢分解出来作燃料的工作,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关于均相催化剂的固定化研究,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卢嘉锡教授、厦门大学蔡启瑞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对固氮酶活性中心模型的新见解等,都受到了外国同行的好评。


第4版()
专栏:

耿飚副总理回到北京
新华社北京六月十三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耿飚和夫人赵兰香一行,在结束了对美国的访问和在日本作短暂停留之后,今天下午乘飞机回到北京。
到机场迎接的有:国务院副总理姬鹏飞,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伍修权,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海军、空军和外交部的负责人。
美国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芮效俭、国防兼陆军武官纪乐伦、空军武官魏伯荣、海军武官孟斯克,以及日本驻中国大使馆防卫驻在官隈元保雄,也到机场迎接。


第4版()
专栏:

姬鹏飞会见阿尔及利亚红新月会代表团
据新华社北京六月十三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姬鹏飞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由阿尔及利亚红新月会会长贝拉万·穆卢德率领的阿尔及利亚红新月会代表团,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阿尔及利亚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费卡尔参加了会见。代表团是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邀请前来我国访问,于六月九日到达北京的。杨纯曾设宴招待他们。


第4版()
专栏:

印中工商会代表团访问北京
据新华社北京六月十三日电 正在北京访问的印中工商会代表团团长查特基昨天晚上对新华社记者说:“随着印中关系的改善,两国的贸易展现了广阔的前景。”他说,我们代表团这次访问中国,做买卖是次要的,主要目的是在印中两国人民和贸易界之间创造友好的气氛。
他指出:“印中两国都应该不失时机地加速发展友谊和合作。”


第4版()
专栏:

姬鹏飞会见新中友协主席杰克·尤恩
据新华社北京六月十三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姬鹏飞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新西兰中国友好协会主席杰克·尤恩。
尤恩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曾在北京外语学院任教多年,并多次访问我国,为加深中新两国人民的友谊做了有益的工作。会见时,姬鹏飞同尤恩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今晚,对外友协会长王炳南设宴招待尤恩主席。尤恩主席是六月十日到达北京的。


第4版()
专栏:为四化献计献策

建议改善城市民用燃料结构
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 叶奕森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空气都有不同程度污染,一些大、中城市情况更为严重。以首都北京为例,城区空气长年含有烟尘,冬季取暖季节,呛人的二氧化硫比平时高出几倍,无风的日子,全城笼罩在烟雾之中。
为了逐步改变这种状况,现从如何改善城市民用燃料的角度,提出以下建议:
一、把无烟、低硫煤优先分配民用
城市空气污染的因素很多,主要原因之一是民用煤燃烧不充分,烟囱低矮,煤、柴排出的大量二氧化硫和烟尘不易飘散。民用煤所造成的空气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危害比工业用煤要大得多。如果各地有关部门改变民用燃料的构成,把无烟、低硫煤优先分配民用,许多城市空气污染情况就会有所改变。前些年,兰州市是我国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之一,甚至一度出现过类似一九五二年的伦敦“烟雾事件”。一九七八年以来兰州市调拨了二十五万吨无烟、低硫煤作为民用燃料,加上其他一些措施,城区空气中的烟尘和二氧化硫含量随即减少了一半左右。我国煤炭中含挥发物和硫磺成分的情况差别很大,褐煤中可以生成烟尘的挥发物有的高达百分之四十四,无烟煤可低到百分之五。有的煤含硫高达百分之六,而低的只有千分之二。所以,有关部门在制订煤炭调拨分配计划的过程中注意把无烟、低硫煤优先分配给民用,这无疑是减少城市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我国每年生产无烟煤一亿吨以上,如果拿出一半含硫低的作为冬季民用燃料,那么城市空气质量就会有明显改善。此外,把含硫高的无烟煤分配给有脱硫装置的工厂(如化肥厂)做原料,既减少了污染,每年又可多回收几十万吨硫磺,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所以,按照不同的用户来分配不同的煤种,把无烟、低硫煤优先分配民用,把高硫、烟煤供给有脱硫装置的或有高烟囱的工厂,这应当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能源政策。
二、要逐步实现民用燃料气体化
让广大城市居民直接烧煤和木柴,不仅给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从资源利用角度看也是极不合理的。我国木料很缺,但城市引火每年就要烧掉大量木柴,仅北京一地,每年就要用七千五百万斤左右(据说有相当一部分是好木材)。城市居民直接烧煤,引火难、火力弱,为做饭要花大量时间,烟熏火燎自不必说,而且煤的热效率很低(只有百分之十五至十八)。民用燃料气体化应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可是,三十年来,城市民用燃料气体化发展缓慢,目前全国只有百分之十五的城市居民用上了气体燃料。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提出城市民用燃料要“大力发展和利用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积极推广区域供热”。气体燃料(包括液化气、焦炉煤气、天然气)是炼油厂、炼焦厂、气田、油田的副产物,用于炊事燃烧的热效率可达百分之五十五至六十。据北京市的资料,一吨液化气可顶替八吨炊事用煤,用液化气比烧煤要合算得多。但目前这些气体燃料绝大部分是被工厂或油田自己的锅炉、加热炉用了,有的则直接点了“天灯”,十分可惜。一方面大量浪费,而另一方面,为了供应城市高层建筑煤气,国家每年又不得不拿出四十万吨重油来制造煤气,这是不合算的。
目前影响民用燃料气体化的最大问题是资源和投资问题。这从国家整体来考虑,应该是可以解决的。国家只要从民用燃料中拿出相当五百三十万吨标准煤的煤和油,从炼油厂等单位替代出目前产量一半的液化气、四分之一的焦炉气和十分之一的天然气,就可解决我国三分之一城市人口炊事燃料气体化的资源问题。这样做的结果,不但可以减轻城市空气污染,而且每年可净节约一千万吨煤。这对当前节能工作也是一个很大的支持。城市民用燃料气体化的投资中有三分之二是表具、管线费用,可发动地方自筹,不足部分应当从节约的煤炭投资中补助。
“先原料、后燃料”的提法也是妨碍城市民用燃料气体化的原因之一。对此要作技术经济分析。诚然,气体燃料可以做化工原料。就氮肥生产来说,以煤为原料的工厂每到冬天往往因缺煤而开工不足。如果用气体作原料的中、小型氮肥厂,稍微压缩一点气体合成氮肥的生产,用腾出来的气体供给民用,再把替换下来的煤做化肥原料,则既解决了民用燃料气体化的困难,又解决了氮肥生产原料不足的问题。
此外,液化气目前出厂价仅是零售价的四分之一,这也是生产燃气的单位宁愿自己烧掉,甚至放空的原因之一。为了调动产气单位把燃气供给民用的积极性,有必要对气体燃料的出厂价格作适当调整。还要将气体燃料列入能源生产和分配计划,进行统一管理,建立必要的储运手段。
三、逐步实行区域性集中供热
城市要逐步实行集中供热,即因地制宜地采用大院式锅炉、工厂余热和地热等方式,取代目前一家一户分散使用的煤炭炉和工厂的小锅炉。这样既节约煤炭,又能减轻空气污染。目前最有普遍意义的是利用城市电厂的余热搞集中供热。一般的电厂用蒸汽发电,只利用了三分之一的能量,其余的热能都被白白放掉了。这些热量可用一定的工业措施加以回收,再送往附近工厂或居民区利用。集中供热的好处很多,尽管兴办时要花一笔投资,但比起开采、运输煤炭来要合算得多。


第4版()
专栏:

及早确定核能在我国能源中的地位
国家科委 徐泽光
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世界核能发展迅速,不仅所有发达国家都建造了核电站,连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也建了核电站。现在全世界已拥有核电站二百多座,总装机容量约一亿二千万千瓦,正在建造或已订货的还有三百多座。预计到二○○○年,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世界总发电量的百分之三、四十。
核动力能获得这样迅速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经过几百年的大规模开发,世界上的主要有机能源资源已经有限。预计到九十年代中期,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将开始下降,在二十一世纪上半叶将渐趋枯竭。那时,煤作为化工原料的价值必将更加提高,因而应当珍惜。作为核燃料的铀、钍资源则比较丰富,尤其是在核增殖技术成熟后,可以提供比全部煤炭、石油还要多的能量。第二,因为核燃料密度大,体积小,只有同样规模火电站燃料的几万分之一,因而可以大大节省交通运输量。第三,发展核能还可减少环境污染。烧煤电站排出的氧化硫、氧化氮和飞灰严重地污染环境。煤中含有微量的放射性元素,随烟尘一起排出,放射性危害高于同等规模的压水堆核电站。即使核电得到了大规模发展,核电站及相关的核燃料工业排出的放射性废物,对居民的附加辐射剂量,也只相当于天然放射性的千分之一至百分之一。许多国家公认核电是一种清洁的能源。第四,还因为核电是一种便宜的能源。核电站的造价比火电站大约要高百分之五十左右。但衡量电厂经济效益的最终指标应该是发电成本。由于核电燃料费用低,核电的成本要比火电低得多。一九七八年美国一度电的成本:核发电为一点五美分;煤发电为二点三美分;油发电为四美分。
一些同志担心发展核电是否安全。其实,只要采取“纵深设防”的安全设计原则和对设备制造、安装的质量严格控制,核电站发生特大事故造成死亡的可能性远低于水坝决口、飞机失事等。事实上,经过全世界大批核能工作者三十多年来的辛勤努力,核电站已积累了二千堆年(一座核反应堆运行一年为一堆年)以上的运行经验,从未发生过核伤亡事故。在引起轩然大波的美国三厘岛核电站事故中,受威胁最大的三个人所接受的辐射量,也只相当于每人进行两次X光透视。这一事件的最后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核电站的安全性。
展望我国未来燃料动力的结构,发展核能也是必要的。我国的传统能源虽然丰富,但按人口平均占有量来看,就不能算十分充裕。此外,由于分布很不均匀,开发、运输、利用都要消耗大量能源。这样看来,核能对于弥补能源的不足,均衡能源供应是不可少的。以华东电网为例,预计到本世纪末的火力发电每年所需的供煤量,无论从华东境内煤藏状况或是运输条件看,都难以满足,出路只有发展核能这一条。从大力发展水电的角度考虑,核电也是必需的。西南地区水力资源一经开发,为了调节和保证电网的稳定,必须配备一定比例的热力电站。在山高路险的西南边陲,只有核能才是稳定这一巨型电网的最佳手段。
我国已具备发展核电的基本条件。当初为国防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核工业、核设备制造、特种材料工业,以及核技术力量都有很大潜力。发展核电可以使这些单纯的消费企业,变成赢利的生产基地,实行“军民结合”,既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也使企业本身路子越走越宽。相反,如果不及早确定核能的发展方针,拖延下去,不仅对核工业的发展不利,也将造成核动力科技力量的浪费和散失,这个损失将是无法弥补的。
核能建设的周期很长,这是它的特点,因此需要及早安排。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发动各方面的专家,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反复论证和综合平衡,早日制订出二○○○年或更长远一些的能源规划,确定核电在我国能源中应有的地位。


第4版()
专栏:

全国劳动模范马宗晋建议:
应当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工作
全国劳动模范、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副主任马宗晋同志最近建议: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研究工作,应当受到重视和鼓励。
马宗晋说,目前地震预报的实践和理论,都还处在不成熟的阶段,按现在的监视能力和取得的预报经验,人们只能对一部分地震作出较准确的预报。他说,地学以现场观测为第一基础,因此,首先必须对地球和地震后的现场进行不懈的科学观测;其次,因为地震活动具有很大的区域性特点,这就需要结合中国地震实际,探讨地震预报的方法和理论。这样的工作方向如果能够受到鼓励并切实加以组织,就能调动地震科技队伍更广泛的积极性,为迅速提高地震预报水平做出贡献。
他认为,目前那种对现场观测和实验观测不重视,在假设的前提下讨论问题、撰写文章的作法,是不可取的。近年来在晋级考核中有过分强调外文和个人发表论文数量的倾向,这也助长了一部分人避实就虚的研究倾向。
马宗晋说,在四化建设中,有许多类似地震预报这样的科研难题,需要组织起来进行严密的分工去攻克。因此,在制定考核晋级等政策时,应注意对科学集体中不同岗位、不同工作方式的科技人员,制订不同的考核标准和鼓励方法。 (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