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6月12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外报综述

美国外交政策下一步该怎么办?
美国前政府高级官员和专家学者基辛格等人提出一些新的见解和主张
马斯基就任国务卿之后,“美国外交下一步该怎么办?”美国外交政策的“轻重缓急该怎么摆”?
美国政府前高级官员基辛格、鲍尔、亨廷顿,国际问题专家西伯里、霍夫曼、塔克等人,应美国《时代》周刊的要求,分别发表他们对当前美国外交的看法、主张和建议。从中可以看出美国在营救人质活动失败后,国内一些外交智囊人物对调整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些见解和意向。
现根据五月十二日《时代》周刊的报道,将他们的见解和主张综合如下:
一、美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对付苏联扩张
他们比较一致地强调对付苏联扩张是美国面临的“最大问题”。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保罗·西伯里认为,美国因为纠缠于人质问题而丢开了整个战略。美国首要问题是苏联的称霸问题。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说,不能让伊朗危机分散了对更严重的问题的注意力。苏联不断扩充军备以及苏联侵略阿富汗才是外交政策中应予优先考虑的第一号问题。哈佛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霍夫曼说,最主要的实质问题不是伊朗问题,而是要确定一项长期的对苏联的政策。前国务卿基辛格说,宣称人质问题是外交政策的中心,这是错误的。公开强调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只能使美国付出的代价增高。
二、美国可以同苏联“对话”,但对“缓和”不能抱幻想
他们赞成同苏联“对话”,但强调不能对“缓和”抱幻想。基辛格说,在核时代,美苏不能不进行对话,这是维护和平所必需的。但问题是,美国政府并不清楚它要通过对话达到什么目的。所以就有这样的危险:要不是会谈纯粹变成渲染气氛和给人以取得进展的幻觉,从而等于认可苏联在阿富汗所作所为;就是进一步加深双方的对抗。两者都不是美国所需要的。他认为,必须向苏联表明,他们所谓的缓和是根本不能接受的。苏联应同意约束它在国际上的行为,除非在这方面有所进展,美国将不和苏联举行任何经济和军备控制的谈判。霍夫曼说,绥靖和刺激都不应是美国的座右铭。美国需要作三管齐下的努力:一是保持全面的战略平衡,改善美国在欧洲和中东地区的势力对比;二要有预防性的外交,使苏联不能利用西方的弱点;三要为缓和作出努力,但不抱任何幻想。这就需要恢复军备控制谈判,协调西方对东方的贸易政策,以及在美苏间进行更多的联系。
三、美国的当务之急是增强军事实力
他们一致认为当务之急是增加美国的军事实力。西伯里说,在缓和期间,美国让苏联几乎在所有的军事领域里都超过了自己,现在必须认真重建美国的力量。他强调必须使苏联明白,美国已意识到它称霸世界的目标,但决不接受这种霸权。
亨廷顿说,美国必须继续加强北约,加速生产和部署巡航导弹、MX导弹和三叉戟核潜艇,以保持战略平衡,并加紧发展和生产快速部队所需的武器和装备。基辛格和霍普金斯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塔克特别指出,美国目前的军事能力和它所承担的义务之间有很大差距。卡特现在应集中全力在波斯湾以及周围地区建立起可使人信赖的军事存在,这不能只限于海空力量,必须尽早有正式的基地和驻有能真正承担义务的美国陆军。
四、西方七国首脑应加强协商,制定“共同的战略”
他们建议西方七国首脑加强协商,制定“共同的战略”。基辛格说,西方联盟在是否需要有一个共同立场和应该持怎样的共同立场问题上意见不一、各行其是。因此,西方工业国的领导人应紧急召开政治性的首脑会议,制定某种共同的战略,以便在和苏联打交道时能采取比较一致的立场。否则,跟莫斯科谈判反而会使效果自相抵消。亨廷顿说,有必要建立一个能使美国与其主要盟国进行协商并采取一致行动的新机构。对工业国的挑战是全球性的,必须对其作出全球性的反应。目前,七国首脑是在定期举行会议,磋商经济问题。但作为微小的第一步,应将这些国家面临的“全球政治安全”方面的问题也列入会议的正式议程。
五、美国对伊朗问题应“谨慎从事”
他们主张对伊朗问题奉行“谨慎从事”的方针。基辛格说,美国只能采取更为谨慎的办法,只有确胜的把握,才采取行动。前副国务卿鲍尔说,对伊朗制裁的逐步升级,不仅无助于人质的获释,反而使他们有被杀害的可能。盟国已表明不支持美国任何形式的军事行动。应该欢迎他们的劝告,而不应表示不满。当然,这并不是说,盟国就不能帮助促进人质的释放。盟国同伊朗断绝外交关系(特别是能得到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和穆斯林国家的响应),可以向伊朗人民表明,损害一国使馆的尊严的政府,不但会使伊朗政治上陷于孤立,而且可能使人质事件脱出美伊双方对峙的格局,从而减弱伊朗人的仇美情绪。
六、美国应超脱美苏关系,同中国发展“平行利益”
他们认为美国应超脱美苏关系同中国发展“平行利益”。基辛格说,美国一直有人主张从纯战术的角度来同中国打交道,即美苏关系不好时,就加强同中国的联系;反之,就减弱同中国的联系。美国需要有一项长期的稳定的对华政策,这一政策不应受美苏关系起伏波动的影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对美国有着根本的利害关系。在今后十年左右的时期内,美国同中国有着很大的平行利益,美国应该以一种适当的,而实际上是几乎超脱美苏关系的方式来处理这种平行的利益。
(舒洵)


第7版()
专栏:

巴巴多斯首都布里奇顿
布里奇顿是美丽的珊瑚岛国巴巴多斯的首都,位于巴巴多斯西南部的卡里斯尔湾畔,西濒加勒比海。人口有十多万(包括郊区),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二。它是巴巴多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加勒比海的深水良港之一。
布里奇顿建于一六二八年,最初叫印第安布里奇。几个世纪以来,它一直是英国到西印度群岛船只的第一个停泊港,也是东加勒比海诸岛的货物集散地。一九六一年七月在卡里斯尔湾新建成的人工港,有内外两道防波堤,水深港阔,能同时停泊八艘远洋货船。港内设有宽敞的仓库和货栈,货物装卸全由机械操作。巴巴多斯的蔗糖就是在这里源源不断出口的。
布里奇顿是巴巴多斯的工业中心,主要有制糖、酿酒、榨油、食品、服装、家具、化工和建筑材料等工业。此外,还有一个现代化的小炼油厂。
布里奇顿的市容整洁,空气清新。各式各样的建筑物在碧海蓝天的辉映下,使这座城市显得分外秀丽。在市中心的特拉法尔加广场上矗立着两座用珊瑚石建成的新哥特式公共大楼,它是一八七四年后立法机关举行会议的地方。广场附近的布罗德大街,商店林立,是布里奇顿的商业区。总督宫建于十八世纪初,毗邻卡里斯尔湾的政府各部大楼建于二十世纪中期,宏伟壮观,别有特色。布里奇顿还有一座著名的英国圣公会大教堂——圣迈克尔。
在距布里奇顿两公里半的加里森有巴巴多斯博物馆。馆内珍藏着许多古老地图、版画、钱币、印第安文物和各种工艺美术品等,另外,还有各种鱼虾、鸟类和其他动物的展览。
布里奇顿南、北海滨地带,有漂亮的白色沙滩和明净的海水,是游人常到之处。
姜成松(附图片)
巴巴多斯首都布里奇顿是一个美丽的滨海城市。左图是它的码头一景。


第7版()
专栏:新闻分析

恐怖主义浪潮在意大利
张启华
五月二十八日,意大利《晚邮报》的一名政治评论员被恐怖分子暗杀。在此之前,五月十九日,在那不勒斯市中心,天民党政治家皮诺·阿马托遭到恐怖分子枪击而死。据报道,仅仅今年头五个月,类似的牺牲者已有二十多名。
长时期来,这种恐怖主义浪潮遍及意大利全国各城市。绑架、截杀等恐怖活动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两年前,恐怖组织“红色旅”绑架、杀害前总理莫罗的案件,曾经震惊了整个西方世界。据报道,已查出的较大的恐怖团体在意大利有一百多个。这种情况使人们惶惶不安,加剧了社会的动荡。目前,恐怖主义已成了意大利全国各政党和社会各界关注的“头号问题”。总统佩尔蒂尼在今年元旦的广播讲话中说,他心里有许多担忧的事,而“更担忧的是恐怖活动”。
迄今为止,恐怖分子很少被当场捕获。通常是,一伙人神出鬼没地作案,然后逃逸无踪。莫罗从被绑架到惨遭杀害,经历五十五天,在此期间,政府当局出动五万宪警,封锁国境,调动了直升飞机和各种侦破手段,并有外国保安机关协助,但是仍然未能救出莫罗。
近几年来,意大利恐怖主义者袭击的目标,已从地方工厂的经理、董事长、工会机关,发展到主要针对有社会影响的国家、政党的头面人物,以及政法、军警官员等。为了对付恐怖主义活动,政府从全国调集的反恐怖主义特工人员达二千多人,首都罗马的宪警百分之十五是用来对付恐怖主义分子的。政府当局还制定了一系列反恐怖分子的法令和措施,对恐怖凶杀犯加重处罚。去年十二月,警方曾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大搜捕。目前,警方拘捕在押的恐怖分子已达约七百人。
这些恐怖团体名目繁多,思潮混乱,成分复杂,有着各种政治背景。有的自称是“工人阶级”,有的标榜什么“主义”,有的是极端分子,有的纯粹是黑社会分子,也有找不到正确革命道路的盲动主义者。他们的活动遭到人民的憎恨和国内外舆论的谴责。最近《晚邮报》记者被杀,就引起了群众的示威抗议。意大利共产党对这些恐怖主义者也坚决表示反对,支持政府的反恐怖活动。
恐怖主义分子与外国的各种联系,正引起有关当局的密切注视。政府根据从恐怖组织缴获的“外国造的各种武器”,认为“有人在搞阴谋反对”意大利。合众国际社援引意大利官方的言论说,“克格勃是意大利恐怖活动的后台”,它已“作为苏联支持的一个在西欧制造混乱的计划的一部分”。同时,有报道说,恐怖组织“红色旅”等与邻国恐怖组织也有联系。
恐怖主义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参加恐怖组织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现实和社会制度不满和怨愤。去年意大利失业者达一百七十多万人,通货膨胀率达到百分之二十。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穷困潦倒,精神上极端空虚,对前途感到绝望,以致铤而走险,用激烈的报复行动来对抗社会。


第7版()
专栏:埃及通讯

觉醒的声音
本报记者 邢象超
最近,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在不太显眼的地方刊登了一篇小特写,题目叫《觉醒的声音》,写的是西耶路撒冷一家食品店的两位老板的对话。这两人是兄弟,从一九五一年由摩洛哥移民到以色列以来,他们一直是贝京的支持者和崇拜者,两次大选中都是投贝京的票。老大甚至把他的孩子也命名为梅纳赫姆(贝京的名字),希望他能成为贝京那样的人。然而,贝京当政几年来,以色列人民吃足了苦头。这两位贝京的崇拜者也对现状不满了。老大在六年级读书的儿子,也要求改掉梅纳赫姆这个名字。
这篇小特写,可以看成是以色列社会现状的一个缩影,贝京政府对内对外的顽固政策,正在促使越来越多的以色列人觉醒起来。
使以色列人民首先感到切肤之痛的当然是生活问题。“以色列银行”、中央统计局、工商旅游部等机构发表的统计数字和说明,被以色列报刊概括为几句话,这就是:“经济活动衰退,失业人数增加,通货膨胀上升,实际工资下降,个人消费减少。”以色列一家报纸写道:如果把一九七六年的物价平均指数作为一百,现在的消费品指数已达到六百八十点五。利库德集团上台三年来,物价上升了百分之四十四。此外,以色列占领下的西岸和加沙地带紧张动乱,内阁危机一再出现,国际处境日益孤立,这些都逼得越来越多的以色列人思考现实问题,寻求摆脱困境的办法和出路。
西贝拉大学政治学教授西菲尔博士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要制止在西岸日益扩展的骚动和暴力,将是极为困难的”。一位犹太作家在一篇题为《暴力的原因》的文章中写道:“就象没有舒服的监狱一样,从来没有仁慈的占领。”他认为,只有结束占领,才能消除动乱。一位普通的读者在报刊的读者来信栏内写道:二次大战后,有五十多个国家的人民通过斗争,赶走了占领者,取得了独立。以色列是不可能长期占领阿拉伯领土的。只有结束军事占领,让巴勒斯坦人实行自决,才是唯一出路。
当然,这些觉醒了的声音,目前还没有强大到足以改变以色列现行政策的程度。但是,这也足以说明貌似“坚定”的以色列,并不是铁板一块,贝京的统治基础正在削弱,他的政权顽而不固。贝京的倒行逆施必将大大加速以色列人民的觉醒。(附图片)
巴勒斯坦女战士在进行军事训练 新华社发


第7版()
专栏:

智利对儿童加强民族性教育
智利决定改革全国的普通基础教育,着重强调在儿童中加强“智利民族性”的教育。这一决定是智利政府在五日发表的一项法令中宣布的。根据这项法令,普通基础教育要确立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父母和爱家庭”以及“尊重人的尊严”的目标。
这项法令还规定,普通基础教育的学制为八年。分上、下各为四年的两个阶段。
智利政府相当重视沿安第斯山麓边境地区的教育工作。目前那里已有三十三所进行基础教育的学校。


第7版()
专栏:

爪哇猛虎濒于绝种
动物学家最近指出,有名的爪哇猛虎将要绝迹。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一带,这种世界上著名的虎种,目前大约只剩下五只了。造成爪哇虎危在旦夕的原因是,近年来爪哇岛上的密林被大量砍伐,破坏了自然界动植物生态学的平衡。


第7版()
专栏:

为谁打仗为谁受伤?
图为越南伤兵拄着拐杖,踯躅于柬埔寨暹粒市内。


第7版()
专栏:

获得名誉学位最多的人
菲律宾外交部长卡洛斯·罗慕洛六月八日接受了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授与他的名誉法学博士学位。这是他获得的第七十八个名誉学位。
罗慕洛外长今年八十二岁。他是一九四五年联合国宪章签署者当中唯一还健在的人,享有“联合国先生”之称。
罗慕洛在人们向他表示祝贺时风趣地说:“我也许是世界上获得名誉学位最多的人”。


第7版()
专栏:

美国黑人寿命比白人短
据美国人口学会的研究报告:在美国,杀人死亡率近年来逐步上升,其中被杀的黑人为白人六倍多。而黑人的平均寿命也比白人约短五年。


第7版()
专栏:

捷舆论反对贪污行贿之风
据布拉格的报刊透露,捷克斯洛伐克的贪污、行贿之风盛行,经济犯罪现象不断增加。
捷通社最近报道说,近几年捷克斯洛伐克每年发现的经济犯罪案件达四万起之多,贪污、行贿成了很普遍的现象。
《论坛》周刊今年第七期刊登的长篇报道说,人们通过行贿谋求较好的职业,升入大学,就医,购置短缺的商品、原料及建筑材料,甚至谋求减免刑事处分等。在斯洛伐克地区,为换取升入大学的机会行贿的数额高达三万克朗。
这家周刊说,近年来贪污、行贿现象不仅广泛存在,而且有增无减。目前,大约有百分之四十五的行贿案件涉及到集体单位、企业或机关,用来进行贿赂的资金是来源于公有制的财富。而且这种严重损害经济发展的行为往往很难受到惩罚,因为它涉及到许多人,从地方干部一直到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
捷克斯洛伐克军队出版社出版的《信号》杂志今年第二期曾揭露捷克斯洛伐克外贸单位的人员向西方商人索取大量贵重物品的惊人事例。这家刊物引用西德一家公司代表的话说,从一九六八年以来,该公司为推销商品,不得不向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些企业和贸易单位的代表赠送各种贵重礼品。捷方代表甚至指名索要汽车、黄金和外汇。他们常常不是把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作为选择贸易伙伴的标准,而是把赠送的财礼作为标准。
捷克斯洛伐克电视台不断播放一些短片,揭发一些商业单位的负责人员利用工作之便鲸吞国家财产。
捷克斯洛伐克广大群众对社会上存在的这些弊病十分不满。近来这个国家的一些负责人在讲话中多次强调,要反对干部滥用职权谋取私利。(新华社)


第7版()
专栏:

波兰宣布“无烟日”
波兰禁烟社会委员会宣布:六月一日至五日为“无烟日”。在这期间商店不出售香烟,提倡不在公共场所吸烟。据该委员会说,开展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增进健康,净化环境。
一年一度的“无烟日”在波兰始于一九七八年。今年这一活动是在“吸烟或者健康——由你自己选择”的口号下进行的。


第7版()
专栏:

捷按人口平均计算皮鞋产量世界第一
捷克斯洛伐克每年生产各种皮鞋一亿两千五百万双,按人口平均计算居世界第一位。它生产的皮鞋百分之五十出口到国外。捷克斯洛伐克的皮鞋在国际上享有声誉,它不仅外形美观,而且经久耐用,穿起来舒适。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英国名牌学府废除陋习遭抵制
英国公立学校历来有高年级学生差使低年级学生替他们干杂活的陈规旧俗,如要为他们刷皮鞋、买东西、烧茶等,稍有懈怠,遭打挨骂是常事。在著名的出过十八位英国首相的伊顿公学,这个陋习已沿袭三个世纪。名政治家威廉·皮特、艾登,名诗人雪莱当低年级学生时也都曾伺候过高年级生。
最近,伊顿公学校长已决定在今年七月学期结束时起废除这个作法,但此举却遭到某些抱残守缺者的抵制。


第7版()
专栏:东南西北

希腊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基督教堂重见天日
经过二十年的研究和发掘,一座估计建成于公元三百年的希腊第一座基督教堂已在马其顿的菲利皮市发掘出来。
这座教堂是一座八角形建筑物,有一个城市围绕着它,城里有不少由基督教徒聚居的建筑群。这座大教堂曾被命名为保罗教堂。它的地面是用精心制作的瓷砖镶嵌成的,上面刻有各种几何形图案和许多大小不同、设计多样的飞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