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5月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卡尔·马克思〔木刻〕 聂昌硕


第8版()
专栏:

要提倡正气 反对邪气
贾概之
三月一日的《文汇报》上,发表了魏克明同志的《为恢复名誉》一文。文章据实痛驳了林彪、“四人帮”一伙诋毁《修养》的种种无耻谰言,也用四十年来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证明《修养》一直是提倡正气,反对邪气的有力武器,使人读后衷心称快。
其实,尽管遭到了诋毁,《修养》的名誉,在十年大动乱前入党的广大党员心目中,在凡是阅读过《修养》的广大群众和干部心目中,一直是没有毁掉的。这是由于《修养》同人们的斗争生活、党性锻炼、思想修养有着血肉难分的联系。《修养》原是刘少奇同志一九三九年在延安马列学院的一篇演讲。这演讲,当时是针对着王明路线在党内造成的种种歪风邪气,为着发扬党内的正气,正确引导党内开展思想斗争而作的。刘少奇同志的演讲,立即得到了广大党员和干部的称赞,并应大家的要求整理出版。出版前,毛泽东同志还在上面批了“提倡正气,反对邪气”等话。从全国解放直到十年大动乱前,《修养》先后再版过二次,发行了几千万册。它成了广大党员和所有追求思想进步的干部、青年的良师益友。它教育了我们整整两代的共产党人,是每个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好教材。怎能毁得掉呢?
十年浩劫中,尽管《修养》被污蔑为“黑书”,尽管林彪、“四人帮”及其御用文人们泼尽了污水,煽动广大党员和干部“赶快与《修养》彻底决裂”,却仍然无法使人们同《修养》“决裂”开来,因为《修养》是深深植根于每个共产党员党性土壤中的大树。只要还保留有几分党性的人,就无法做到与《修养》“彻底决裂”。当然,也的确曾有那么一小撮人同《修养》彻底决裂了,那是因为他们早就同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同共产党人的党性彻底决裂了的缘故。
四十年的实践检验,证明《修养》确是“提倡正气,反对邪气”之作。在《修养》广为流传时,我们党内的正气就上升,邪气就下降。延安整风时是如此,解放初期整党时是如此,一九六二年的严重困难时期也是如此。反之,《修养》遭到污蔑、批判、禁止时,党内的邪气就弥漫,正气就瓦解。林彪、“四人帮”大批《修养》的结果,是党的优良传统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虽然经过了三年多的大力恢复,我们仍然感受到这种遗害,言来令人痛心。
刘少奇同志和他的名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永存的。每当人们念及刘少奇同志的时候,便不免要忆及《修养》,而每当人们翻阅《修养》的时候,又总不免怀念刘少奇同志。而我们对刘少奇同志最好的怀念,应该是好好学习和努力运用《修养》这一良好的武器,积极地去提倡正气,反对邪气,为促进四个现代化的实现,进行英勇无畏的斗争!


第8版()
专栏:

致花明楼的乡亲
姜锋青深信太阳落土定会在东方升起,深信大江东去卷走的只是沉渣、污泥,深信阴霾驱尽北斗更加闪亮,深信暴风雪过后青松依然挺立!花明楼的乡亲藏起金字门匾,深信祖国会欢迎您——敬爱的少奇同志!难道不怕抄家、杀头的血腥暴力?难道不怕株连九族的封建法纪?难道不怕比兽类更野蛮的迫害?难道不怕面刺黥字、身穿囚衣?不!为保存光明的火种何惧炙伤,纵然同火种一起焚化也要光照天地!不通过黑夜的道路哪能看到晨曦?不同邪恶决斗哪能维护正义?不捍卫真理哪有革命的尊严?不披肝沥血哪有蔑视妖魔的勇气?纵然雪压花明楼也要顶破严冰,石在,火种就不断,难道这不是真理?!终于啊花明楼柳暗花明迎春光,十一届五中全会传来了东风讯息,快挂起这金光闪耀的门匾吧,十二年,人民用泪水将它浇洗。少奇同志,您回来看看您的故居吧,您会赞叹:人民伟大、人民无敌!


第8版()
专栏:

喜赋二绝句赠国际红楼梦研讨会在美召开
吴组缃红楼一梦动寰球,世态风华各异流;堪喜今朝共研讨,东西文化无鸿沟。孰为美善孰为真,人类文明同世珍。国际学人庆聚首,花香鸟语好争春。


第8版()
专栏:

炭子冲小路(外一首)
徐子芳小路上有他的脚印,小路上有他的汗珠;小路,是一支洞箫,低奏他童年的牧歌。昨夜,他回来了,春风细雨中从这条小路上走过……
遗像又挂起来了!他的一张小照。从十四年的屈辱里挺起,嘴角依然挂着微笑。眼睛望着前方,把征途的目标搜索、寻找!——这是启明的星光呵,似乎早把今天看到……他是属于光明的,光明是他生命的细胞;我是光明大军的战士,今天在他面前报到!


第8版()
专栏:革命文物

地道口上的柜子
天津历史博物馆 王绪周
天津西郊梨园头、王姑娘庄一带的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一九三五年“一二九”运动中,就有天津的爱国学生在这里开展革命活动,当时的中共天津市委曾在这里建立了党组织。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这一带就成为我解放区工作人员进出城市的联络站。我冀中军区领导下的津南支队也经常在这里活动,不断地给前来骚扰的日、伪军和罪恶昭著的汉奸以沉重的打击。可是村子周围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很难隐蔽。怎样保护子弟兵的安全呢?于是当地群众就向冀中人民学习,在村里挖地道,搞起一整套既能打击敌人,又能保护自己的作战体系:在敌人经常出没的道路周围民房墙壁的砖缝处搞好射击孔,在院内住的房里设置地道口,直通野外。当少量敌人蹿来时,就将其消灭;待敌人出动大队人马时,我军指战员就钻进地道迅速安全转移出去。
为了不使敌人发现地道口,群众千方百计将其伪装。天津市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一个柜子(见图),就是王姑娘庄的群众用来伪装地道口的。这只柜子是由一个心灵手巧的老木工设计制作的,由表到里,看起来和一般农家用的碗柜没有什么两样,但柜子的底板则是活动的,一按动机关就可神奇地翻开,再一按,又复原了。这只柜子曾多次掩护子弟兵安全转移。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这只柜子由于伪装得十分巧妙,从未被敌人发现过,多次掩护了子弟兵,为人民立了大功。(附图片)


第8版()
专栏:

闪光的金匾
萧重周
一场及时的春雨,把苍翠的群山洗刷得更绿了,湘江的水,扬起了欢笑的波涛……如今,花明楼又花开明艳,焕发出昔日的异彩!
花明楼的人们,含着激动和快乐的泪花,把一块辗转收藏多年的金匾搬出来,细心地擦拭干净,迈着庄重的步子,抬着它,端端正正地挂在炭子冲的大门上。
这是一块不大的金匾,“刘少奇同志旧居”几个鎏金字,在温暖而明亮的阳光照耀下,熠熠发光!它凝聚着家乡人民的思念,镌刻着历史的荣辱!
人们清楚地记得,也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乡亲们在欢乐的锣鼓声中,将这块不大的金匾悬挂在炭子冲——这座半茅半瓦的房子大门上。老人们捻着颔下飘拂的银须,轻点着拄手的拐杖说:“挂得好啊!这金匾,是我们花明楼的骄傲!”中年人兴奋地说:“他在中国国土上举足轻重,声名赫赫。早该挂上匾了。”
金匾,高悬在炭子冲的大门上。从此,荷锄出工的人们,开着铁牛的小伙子,背着挎包赶路的干部,打从这里过,都要亲切地望一眼这块闪光的金匾!
一个阴霾满天的日子,大卡车发出尖厉的叫声,载着一群“最最革命派”的“好汉”们来了。柳条帽压到眉心,持着长枪短火,那气派,在花明楼人们的眼里,差点认为是打家劫舍的绿林好汉。
来了,要砸的首先自然是那块闪光的金匾。可是抬着头一看,糟呐!白墙一块,哪有什么匾?连影子也没看见。
“藏到什么地方去了?”一阵凶狠的吼声。
“不知道!”被拷问的干部说。
“不知道!”被询查的社员说。
“好汉”们问不着,那就动手搜!家家搜过了,户户查遍了,但仍然没发现什么金匾!
人们轻松地吁了口气。但金匾到底哪儿去了?真是生了翅膀飞走了么?没有!金匾明明摆在炭子冲屋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当人们看到这群“好汉”乱蜂似的下车时,就瞧出了来意,正是俗话所说的,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于是快手快脚地把匾取下来,情急智生,翻过边来搁在一户社员不显眼的厨房里,上面再堆放着砧板、刀子、菜筐、蔬菜,看去便成了一块厨用卧板;卧板下,还把煤块木柴塞得满满的。做得那么巧妙,任你鬼精灵,一时间也难识破其中的奥妙来!
到底是谁出的这个巧计呢?是你?是他?是难以弄明白的。反正一句话,是花明楼的人,是正直的中国人,把深藏在心底的怀念,化成了机巧和智慧,做了件符合人民心愿的事!
金匾,总算暂时保留下来了,可淋刮剥蚀金匾的冷雨厉风,却并没有立即停息!于是,人们将这匾辗转而巧妙地珍藏着。谁也没有跟谁立下同盟,遇到不断来探查金匾下落的人,不管是呲牙咧嘴的,或者满脸堆笑的,得到的同一的回答是三个字:不知道!
这样做,显然是要冒很大风险的。花明楼的人,心里有一个信念:那写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史上的光辉名字,正象锦绣大地上的高峰。高峰不是也有被烟雾遮蔽本来面目的时候么?然而,太阳一出来,烟雾消散,高峰依然会露出那巍巍屹立的雄姿。太阳总会要出来的,金匾总有那么一天,在阳光下闪光!
人们的信念并没有错!这块收藏了十多年的金匾,在一九八○年元月,当大家以跃进的步伐,开始跨入这个大有作为的年代的时候,终于又挂起来了。
那一天,人们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连夜把炭子冲的每个房间,每个角落,里里外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整理得熨熨帖帖。一个通宵,房子的墙壁刷得整洁如新,窗子上不留半点尘灰。
上千的群众赶来了,大人、小孩都穿上自己最好的衣裳赶来了,队伍的最前列,就是这块金匾。这块不大的写着“刘少奇同志旧居”的金匾,由几个公社书记抬着,在比第一次挂上时更响的锣鼓鞭炮声中,把它恭恭敬敬地挂在炭子冲的大门上……
金匾挂起来了!金匾又挂起来了!
看,它在明亮的太阳光下闪闪发光!
它在喜悦的海洋上闪闪发光……(附图片)花明楼刘少奇同志旧居全景
湖南宁乡县委宣传部供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