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5月3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朝鲜通讯

学校、社会、家庭教育
本报记者 徐宝康
在朝鲜,劳动党组织和教育文化部门十分重视对中、小学生的校外活动和课余辅导工作。不久前,记者走访了一些学校和社会文化机关,突出的印象是学生们的校外活动是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紧密结合所开出的绚丽花朵之一。
“学生课外教育基地”是朝鲜整个社会为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而创造的校外教育场所。少年宫、学生文化会馆、俱乐部、野营所、图书馆、学生影院和革命事迹地等几乎遍布朝鲜各地的主要城镇。平壤少年宫是平壤市学生最喜爱的校外活动场所之一。走进高大的“宫殿”,仿佛进入了一个少年儿童“王国”。这里有二百多个各种活动室、研究室,有二百多个文艺、体育练习场。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可容纳一千三百人的剧场,一天可接待一万余人。
平壤市的所有学生,在课余时间或假期里,经学校安排,均可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活动。少年宫的指导教员都是大学毕业的专职人员,有些还由专家、教授、博士、艺术家、体育家兼任。
元山松涛园野营所,座落在风景优美的元山海滨。这里松涛阵阵、海风习习。国家每年都免费安排内地没有见过大海的学校师生,到这里进行各种活动。通过游泳、划船、做鱼类标本等活动,使学生既巩固学到的自然科学知识,又锻炼身体和意志,同时,也接受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们热爱自己祖国的大好河山。
在整个社会普遍重视对学生的课外教育的同时,每一个家庭对自己子女的要求也很严格。“在学校里,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在家庭里,家长是子女的榜样。”对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南浦市龙岗郡爱援高等中学校长曾作了这样的一个概括。这个学校的校长李正顺,今年四十七岁。她从姑娘时候就在这所学校教书。目前,她虽然担任领导工作,但她仍能把全校一千二百多名学生的家长名字讲出来,并能较全面地讲出某一个学生的学习和表现情况。由于她教育有方,获得了“人民教员”、
“劳动英雄”称号。
三十几年来,这所学校一直同家长保持紧密联系。在学校和家长们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良好效果。学校有一个常设组织——家长会。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议,把每个学生的情况向家长们做详细的汇报。不但表扬优秀学生,而且表扬管教有方的家长,借以号召大家向先进人物学习。发现学生中存在异常现象或问题时,教员同家长共同研究,双管齐下地予以诱导和教育。
“家长会”这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学校重视,而且各地的厂矿、企业、机关及部队的各级领导也很重视,并把无故不参加家长会议的人视为对后代教育的一种失职。
家长们在家里还要处处以身作则,对孩子们经常进行尊重师长、讲礼貌、讲卫生、守纪律、爱劳动等教育,并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搞各种文娱体育、参观、讲革命故事等有益活动。家长或居民班的负责人还经常把学生在家里的表现情况等反映给学校。学校综合家长们的反映,有时在校内进行广播表扬,有时组织参观某一个模范生的家庭,启发大家。
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的支持和关心。在朝鲜,教员的社会地位很高。金日成同志称他们是“职业革命家”。对教育事业有功的教员,政府授以“功勋教员”、“人民教员”、
“劳动英雄”等光荣称号。教员的工资待遇也是比较高的。特别是小学教员,人们认为他们是启蒙老师,工作量大而且辛苦。有二十年工龄的老教员,年终还能得到相当于自己月工资一倍的奖金。为使教员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教育学生,给他们优先分配住房,社会服务行业也给教员以特殊的优待。在商店、饭店、旅馆、理发馆等都可以看到“优先照顾教员”的醒目大字。教员们都兴奋地表示,在党和国家、社会以及家庭的共同关怀下,教育工作者要尽一切力量,把新一代教育好。(附图片)
平壤金钟泰电气机车厂托儿所的孩子们在作游戏。
新华社记者 杨步胜摄


第7版()
专栏:

罗马尼亚人的祖先—勇敢的达契亚人
——纪念达契亚国成立二千零五十周年
李杰
今年是罗马尼亚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和独立的达契亚国成立二千零五十周年。达契亚国的成立标志着罗马尼亚民族的初步形成,它为现代罗马尼亚在这块土地上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为此,罗共中央决定在一九八○年采用多种形式纪念罗马尼亚历史上的这一重大的事件。
达契亚民族是罗马尼亚人民的祖先。还在青铜和铁器时代,古达契亚人的金属加工技术就闻名于欧洲,无数珍贵的珠宝和艺术珍品行销于巴尔干各地。从公元前七世纪起,达契亚人和希腊工匠之间的接触十分频繁,与黑海北部地区居民的交往也日益增多。到公元前一世纪,在特兰西瓦尼亚西南部形成了一个以布雷比斯塔为首的强大部落联盟。在布雷比斯塔领导下,这个强大的部落联盟不仅成功地把内喀尔巴阡山山区的部落,而且将蒙特尼平原、奥尔特尼亚和摩尔多瓦的部落统一和组织起来,从而使其统治遍及整个达契亚。到公元前七十年,布雷比斯塔就建立了罗马尼亚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和独立的达契亚国。
布雷比斯塔是罗马尼亚历史上第一个知名的国王。他在治理国家中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注意发展和巩固内部的团结,努力发展生产。因此,这个时期达契亚国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都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同时,达契亚人在物质和精神文化方面吸收了希腊、色雷斯和凯尔特的很多外来因素。他们在吸收这些外来因素时,能融汇贯通,并加以创新,使之别具特色,由此创造了达契亚的文明。
达契亚国成立后,年轻的国家面临着罗马帝国的威胁。抵抗他们的入侵,是布雷比斯塔的当务之急。为此,他制定了保卫国家的系统计划,采用军事训练、戒酒和服从命令等来振奋民族精神。这样,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达契亚成了一个强盛的国家。在布雷比斯塔和以后的德凯巴鲁斯时代,达契亚民族曾多次抵抗罗马帝国的入侵。
两千多年来,罗马尼亚人民并不因为多次遭到各种牌号帝国的侵略、蹂躏而泯灭,恰恰相反,祖国的每次沦亡都激励了无数罗马尼亚爱国志士,为不让入侵者的脚踩在达契亚人用鲜血洒遍的土地上而奋斗不息。他们为了捍卫自己的生存,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斗争。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沿着文明和进步前进的罗马尼亚人民终于抵御了迁徙浪潮的袭击,抵御了形形色色的征服者和侵略者,维护了民族的独立,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创建了今日繁荣昌盛的罗马尼亚。(附图片)
浮雕中的达契亚人


第7版()
专栏:

第三世界国家的儿童
中国武术团的小演员在科纳克里和几内亚小朋友在一起。
新华社记者 熊善梧摄
阿富汗的小游击队员。
墨西哥儿童在幼儿园里。新华社记者 柳中央摄
这四个儿童的父母被越南侵略军杀害了,现在由民柬游击队收容抚养。新华社记者摄


第7版()
专栏:

下海·入地·上天
——日本人民同大自然搏斗建设国家
艾铁民
《人民日报》代表团在今年四、五月间访问日本的二十天里,最深的印象之一,就是:勤 劳、智慧的日本人民,针对国土较小,资源较缺,人口较多的具体情况,发扬顽强奋斗的精神,向大海要地,向地下进军,向高空发展,在同大自然搏斗中努力建设自己的国家。
移山填海 人能胜天
刚到东京那天,在从成田机场到市区的路上,看到海边一大片湿漉漉的黑土地。一位日本朋友说,这是新近填海造的地。日本填海造陆,已经成为常事。
第三天,我们乘东道主——朝日新闻社的两架小飞机,观看东京市容。驾驶员边操纵边讲解。在东京港上空,他向我们介绍,哪些码头是填海造的,哪些地方正在填海造地……东京的垃圾,一部分烧掉了,一部分作了填海的材料。
建在千叶县的新日铁君津制铁所,是日本有名的大钢铁厂,占地面积约九百二十万平方米,基本上是填海造出来的。为了扩大生产,他们准备继续填海造地八十万平方米。
在大阪访问时,主人说:据一九七八年统计,大阪填海造地的面积达九百三十公顷。
最值得介绍的是神户人工岛的移山填海工程。神户是日本以至世界上有名的港口,拥有世界最大的集装箱码头。这个海港城市西靠六甲山,东南濒临大阪湾,只有一条四公里宽、三十多公里长的狭窄平地,早已不敷城市和港口日益发展的需要。要发展,只有填海一路。神户人民决心挖山填海,造人工岛。从一九六六年开始,用了十四年时间,花了五千三百亿日元,挖了八千万立方米土沙,倒进海里。到一九八○年,基本上建成了一个面积四百三十六万平方米的港湾人工岛。现在,岛上已建成集装箱专用泊位十二处、定期班轮泊位十六处,可同时停泊万吨海轮二十八艘。将在一九八一年举行的“神户港湾人工岛国际博览会”的三十三层饭店大厦、十一层的国际交流会馆和国际展览馆,都在加紧施工。举行这个博览会,不仅向全世界宣传日本人民移山填海建造人工岛的大成就,而且可以赚一大笔钱。按照计划,这个人工岛的建设工程到一九八一年全部完成,届时神户市将出现新的面貌。
造了一个人工岛,神户人并不满足。他们于一九七二年开始建造第二个人工岛——六甲人工岛。第二个人工岛的规模比第一个还大,计划面积是五百八十万平方米,需要填放一亿二千万立方米泥沙。修建这个人工岛也是用移山填海的办法。从六甲山顶上挖出土石,用高架式输送带送到海边的栈桥上,然后一船一船地载到工地现场,倒入海中。现在已填出一百三十五万平方米的陆基,并已修成一座与神户市区接连的大桥。第二个人工岛的全部工程原计划一九八五年完成。但带领我们参观的日本朋友说,由于工程浩大,全部交付使用,可能在二○○○年以后。
由于移山填海,不仅增加了人工岛,还在削平了的一些山头和高地上,建造了大片大片的宿舍楼,使市区得到进一步的扩展,真可谓一举两得。
进军地下 大有可为
在东京、大阪这样的大城市,因为马路窄、车辆多,地面交通非常拥挤,经常发生阻塞现象,使得高速公路也常常变成低速公路,使得很多人上下班或有急事宁愿乘坐地下电车。东京的地下电车,售票是自动化的,出入站有电梯,每隔三分钟开一列车(上下班时为一分五十秒),每列车有十节车厢,可运送三千多人,时速达七十五公里,既快又方便。目前,东京的地下电车共有十条线路,总长一百八十六点七公里,可以说四通八达了。这些线路互相衔接,在地下可以转车。有些地下电车线路同地面铁路衔接起来,给乘客很大方便。东京的地下电车平均每天运送乘客四百九十多万人次。东京很少看到买东西排队现象,只有坐地下电车时,有时排队等着上车。
现在,日本东京、大阪、名古屋、札幌、横滨、神户六个城市有地下电车,全长三百七十一公里。京都和福冈正在建筑地下
电车。广岛、仙台、金泽也在计划修建。从日本的具体情况看,解决大城市的交通问题,发展地下电车可能是一条很好的办法。
随着地下电车的发展,商店也在向地下发展。东京车站有名的八重洲地下街,有二百五十家商店。大阪的地下商店街——彩虹街,长八百米,面积达三万八千平方米,有三百零七家商店。每家商店门面不大,布置得却琳琅满目。商店从百货到食品,从穿的到用的,从玩具到书籍,几乎应有尽有。地下电车的乘客,趁上下车之便,顺路购买所需要的东西,比在地上还方便。这条商店街平均每天接待数十万顾客。类似彩虹街这样大规模的地下商店街,在大阪还有四条。
日本的大城市里,汽车很多,停车场成了一个很突出的问题。为了缓和地面上的负担,一些大城市向地下打主意,修了很多地下停车场。东京八重洲地下街的下一层,就是一个能停五百二十辆汽车的停车场。就连新开辟的神户人工岛,也修建了地下停车场。
高空发展 前景广阔
访问神户后,我们乘新干线火车到达广岛。一下车,主人把我们领进车站,乘电梯上到五楼。屋顶平台原来是个停车场,停了二、三十辆小汽车。汽车沿着楼旁特修的通道盘旋上下,非常节省地皮。日本的大城市空地少,巧妙地向高空发展,是个好办法。在别的城市访问时,我们看到一些楼顶停车场,还看到一些停车楼,每一层都是停车场。
日本因为地震多,过去很少盖高层楼房。东京一两层的、木结构的矮房子很多。不少地区由于平面发展,房屋鳞次栉比,密集得透不了风。近些年来,情况逐渐有了变化,几十层的防震高楼多起来了。目前,继续向高层发展,看来是日本城市建筑的趋势。
中国有句古话:“穷则思变”。日本人民面对他们那样的自然条件,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想尽一切办法改变自己的处境,可以说也是穷则思变。这种勤劳勇敢的可贵精神,对正在聚精会神搞“四化”的中国人民来说,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第7版()
专栏:

神户与海上人工岛
神户在日本本州的东南部,是日本第六大城市,人口一百三十多万,工业发达。
神户的发展是和神户港的存在分不开的。神户港原名兵库港,明治五年(一八七二年)改为现在这个名字。神户港现在的货物吞吐量在世界上数一数二,特别是集装箱运输一直占世界第一位。
神户有着一种和日本大多数城市不同的异国情调。这是因为它是一座海滨城市,开港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市区内专门辟出地盘供外国人居住。现在,神户的外国人少了,但是东西方一些有趣的风俗依然“健在”。
神户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填海造地,兴建人工岛。目前,已经完工的一座人工岛叫“港湾岛屿”。它兴建于一九六六年,先后投入海中的沙石达八千万立方米。为取得这么大量的沙石,几乎把一座环绕神户的六甲山削掉了一半。这座人工岛总面积达四百三十六万平方米,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座“海上城市”。人工岛可以同时停泊二十八艘万吨轮。此外,岛上建有国际饭店、旅馆、商店、博物馆、室内游泳场、医院、学校、服务中心以及三个公园、一个休假娱乐场和六千套住宅。一座造型大方的双层大桥把人工岛同陆地连接在一起,交通方便。
为了纪念人工岛的建成,明年春天将在岛上举行一次为期两个月的国际博览会。
继“港湾岛屿”之后,正在施工的还有一座计划面积为五百八十万平方米的“六甲人工岛”。这座岛建成之后,神户就更可观了。
神户市内有孙中山的半身铜像。当年,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曾在这里活动过。这座城市住华侨六、七千人,他们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世代友好正不断地贡献力量。一九七三年,神户同我国天津结成友好城市,这使神户同我国的关系又密切了一层。云方(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