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5月30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儿童文学杂议
洪汛涛
爱自己子女的人,请爱儿童文学。
做父母的都关心自己孩子的营养。
给孩子订一份儿童杂志,和给孩子订一瓶牛奶同样重要。
孩子肚子饥饿,会大声叫嚷。
孩子精神饥饿,他自己不知道。
孩子喜欢吃什么,就光让他吃什么;孩子不喜欢吃什么,就不让他吃什么。这会使儿童养成偏食习惯,导致营养不良。
给儿童看书也如此,要多样,不可单一。
给儿童吃的药,应该有甜味。
给儿童看的书,应该有趣味。
写儿童文学作品,应该把自己放进儿童里去,作为儿童中的一个同辈人。
儿童文学的难度就在这里。
儿童文学不等于写儿童的文学,写儿童的不一定是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应该是:为儿童而写的文学。
儿童中不可能有“高大全”者。
那些大声疾呼要在儿童文学中塑造一个“高大全”典型的人,必然落空。
有的儿童文学作品,儿童读了,脑子里出现了一些疑问,急着要问妈妈,问老师。这不是作者的过错,而是作者的成功。
要是一个作品看完了,儿童的脑子里什么也没有,这却是很大的失败。
有的儿童文学作家,丢掉儿童文学,去写成人文学了。这是作家的自由,谁也不能干涉。
但是,他的小读者在呼喊:叔叔、阿姨,回来!


第8版()
专栏:

幼童的新朋友
——《中国儿童》读后
陈伯吹
彩色缤纷的儿童书刊,总起来说,可以叫做“小百花园”,这个象征性的形容词是很精当的,绝非言过其实。今年一月创刊的《中国儿童》就是这样的。
幼童的文学作品,一般总是以生动有趣的故事,琅琅上口的诗歌,既有点儿知识性、也不缺乏思想的动物故事等为主力军,再辅以其他的“兵种”,去胜利地攻占思想品德的宝塔和科学常识的仓库。《中国儿童》第1期中的《谁勇敢?》和《给他一把大扫帚》,第4期的《吃杏儿》,第3期中的《鹦鹉》和《公鸡母鸡和小鸡》,第1期中的《家》,第5期中的《赛诗会》,都饶有趣味,效果较好。
动物故事常常是十岁以下儿童最喜见乐闻的作品。第1期中的《小萝卜》,作者根据名著《拔萝卜》的故事而推陈出新,将小老鼠这一角色反其道而行之,不仅富有教育意义,而且有新鲜的感觉。
刊物都要讲究编排,儿童刊物要吸引小读者,在编排上更要花功夫。第5期中《静静的夜》,编排得好,画面突出,给人以“静夜”的感觉。第3期中的《聪明人的故事》,是巧编排的一例,而且是很突出的。三个同类型的故事,编在一起,如轮轴般地轮转着看,样式是很新颖的。
另外,《中国儿童》很重视多样化,还增添了“绕口令”、“有趣的画”、“小小旅行家”、“手工游戏”等等,又读又做的材料很多,犹如一个“万花筒”,会逗引起幼童阅读的兴趣,并养成他们动手做的习惯。
《中国儿童》的封面生动活泼,色彩鲜明。例如第4期,采用了大家所熟悉的神话传说中的《真假孙悟空》的故事的图画,在封底上以“连环图画”的形式解答了小读者“哪个是真孙悟空”的疑问。这张封面还妙在有个孩子跨着火箭在云端里观战。这把儿童的心理幻想勾勒了出来,赢得了广大小读者的欢迎。
当然,《中国儿童》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如第2期的《照片上有谁?》,第4期中的《北京时间8点钟》和历史故事画《藏王的使者》,程度上都嫌深了一些;有些文字说明的字体也嫌小,易损目力……如此等等。
《中国儿童》的读者对象是小学一、二年级儿童,属于幼童的刊物。众所周知,这类作品是难写的,这类刊物也是难编的。但是,为了教育革命的后代,编辑们发扬了知难而上的精神。所以,《中国儿童》的创刊,是值得祝贺、欢迎的。


第8版()
专栏:

题童话邮票《咕咚》
柯岩诗 万维生设计
“咕咚”!好大的声音,
哎呀,多么吓人。
“咕咚”——在追我吧?
它不是怪物,准是神灵!
小兔、小猴飞快地跑呀,
差一点跑丢了魂……
“咕咚”,原来只是个木瓜,
哎!多么可笑的事情!
我们是光会学样儿的小猴子吗?
不,我们是小孩儿,
小学生。那就让我们学会动脑筋吧,
学会用我们明亮的眼睛……
①一个成熟的木瓜落进湖水里,“咕咚”一声吓得兔子拔腿就跑。
②兔子边跑边喊:
“咕咚来了!”其他动物也都跟着跑起来了。
③狮子对奔跑的动物喊道:“别乱跑,先去打听‘咕咚’是什么。”
④动物们回湖边找咕咚”,正好又有一个木瓜落进湖里,大家才明白是一场虚惊。(附图片)


第8版()
专栏:

让青年演员早上台多上台
新凤霞
看到百花齐放的春天,想起咱们的舞台。现在中、老年演员非常活跃,象朵朵开得正盛的鲜花,光彩夺目。但是,比较之下,那些带露含苞的蓓蕾是否太少一点了呢?我认为,有些领导过于保守,不敢放手让青年演员早上台、多上台,这种现象,无论在戏曲界,还是音乐、舞蹈界,都有。
一个演员从小就不断和观众见面,边唱边演边学习,是有很多好处的。过去,有些艺人叫六岁红、七岁红,就是从小唱戏出了名。记得那时老师常讲:“台上站一站,台下练三年”,
“台下练十年,不如台上唱一遍”。舞台上实践是很重要的。上台一演,就知道自己能飞多高,蹦多远,够不够尺寸。台下你不练,台上就现眼;唱戏你跑调,观众就不买你的票。不下水,是学不会游泳的,有了舞台经验,才能真正懂得艺术的奥妙,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另外,一个人的艺术生命,也总是有限的。据我了解,中央音乐学院的学生,许多人二十三、四岁了,还很少演出实践。毕业后进剧团,还要经过一段熟悉业务的过程,一晃就到了三十多岁,这才正式演出见观众,简直是刚出台就成了老演员了。这样的速度能为四个现代化服务吗?领导上该替国家、替观众、也替这些年轻同志想想。他们能为国家为人民服务多少年?青年人哪个不要强啊?应当让他们多上台、早上台,尽量为他们创造些条件,如经常举办舞蹈、戏剧、音乐等等联合演出,也可以举办某一艺术表演形式的单独演出。老演员也要从大处着眼,从长远着想,让青年同志有更多的演出机会,有时也不妨主动让让路。这样大家一齐努力,出人才就肯定会快些。


第8版()
专栏:

献给儿童的礼物——《童话》
木可
天津新蕾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童话》丛刊,是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献给少年儿童的一份珍贵的礼物。这是建国以来创办的第一个童话刊物。
《童话》的创办,得到了文艺界和社会上广泛的支持。叶圣陶、张天翼、叶君健、严文井、陈伯吹、金近、贺宜、华君武、黄庆云等十五位著名童话作家、理论家、翻译家、美术家担任了刊物的顾问。
在今年的第一辑里,茅盾同志题了词,高士其、冰心、严文井、贺宜等的笔谈,张天翼久病中改出的长篇《秃秃大王》,是解放后首次和小读者见面,所有这些都表明了老一辈作家热爱少年儿童,关心支持童话创作。
《童话》第一辑,内容比较丰富,体裁多样。女作家葛翠林的中篇《半边城》,通过一个叫甜甜的小姑娘在半边城的经历,认识到极左思潮的危害,是一部创新之作。作家洪汛涛的童话电影剧本《半半的半个故事》,是一部妙趣横生的作品。包蕾的《车马炮》、沈寂的《大大小小》、郑马的《翘嘴巴的小姑娘》都充满了儿童情趣,能使孩子们在欢乐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本期发表的三篇外国童话,则出自著名翻译家戈宝权、叶君健、任溶溶的手笔。此外,还发表了北京五位童话作家的访问记,“五四”以来《童话选》和建国三十年《童话寓言选》的评介。


第8版()
专栏:剧评

喜看京剧演鉴真
马少波
在唐鉴真和尚的塑像回国“探亲”之际,我看了北京部队战友京剧团演出的京剧《鉴真大师》,感到分外高兴。
一九五六年夏天,梅兰芳、欧阳予倩率领中国京剧代表团访问日本时,唐招提寺主持和尚和其他日本朋友很希望我们能编演反映鉴真和尚事迹的戏,梅兰芳、欧阳予倩、李少春、袁世海都欣然表示,决不辜负日本朋友的殷切希望。今天,战友京剧团在袁世海同志的指导帮助下,终于实现了梅、欧两位大师和少春同志的遗愿,怎不令人庆幸!
京剧表现这一题材,内行叫作“一台和尚戏”,难度是较大的。然而,战友京剧团演出的《鉴真大师》,较好地表现了主题,吸引了观众。特别是荣睿舍身祭海的第四场和鉴真历经艰辛、双目失明的第五场,在艺术处理上,颇多新意。戏比较集中精炼,唱、念、做、打安排得恰到好处。演员朱宝光饰演鉴真和尚,刘金泉饰演荣睿和尚,周月华饰演日本姑娘梅子,气质好,表演深沉,较适当地运用和发挥了京剧的艺术手段,演出是感人的。现在看来,鉴真的形象还不够饱满,生活动作较少,呆板了些。虽然戏刚刚排出,还大有加工提高的余地;但有了比较好的基础,是可喜的。目前京剧舞台上,这样的历史剧新作,毕竟是太少了。
戏曲艺术创作的“好、多、快、省”,与领导安排得是否得当,抓得紧不紧,要求严不严和演员是否发扬革命的集体主义精神,是否保持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作风,是密切相关的。战友京剧团由于有着较好的作风,勤学苦练,努力创造,所以短时间内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譬如扮演大小僧人的演员,为了把戏演好,都主动地剃了光头;再如在这个戏里,杨玉环出场,实际是一种装饰之笔,而平常演虞姬、演孙尚香的主要演员许嘉宝,为了保证戏的质量,慨然担任这个配角,而且认真对待,演得有声有色。一般说,不争牌位,服从大局,在现在年青演员中,也是不大容易作到的,所以就觉得可贵了。


第8版()
专栏:

《文艺报》编辑部召开农村题材创作座谈会
《文艺报》编辑部最近召开关于农村题材创作座谈会,邀请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期文学讲习所的部分学员参加座谈。与会同志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在我国人数最多。当前,反映农村生活的文学作品,与农村的伟大现实生活相比存在着差距。我们的文学有很好的传统,一是写战争,一是写农民,这两者在文学创作的题材领域里占很大比重。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
与会同志强调作家要深入到沸腾的农村斗争生活中去。他们说,要忠于生活,不能凭空去编。而且新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的标准,总之,应当是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
(据新华社)


第8版()
专栏:

《蒙古民歌一千首》第一卷出版
《蒙古民歌一千首》蒙古文版第一卷最近出版。其余四卷可在明年年底以前出版,并译成汉文。这本民歌集的出版对于研究蒙古族的文学、语言、历史、民俗、音乐、戏剧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据新华社)


第8版()
专栏:

中国版画家协会成立
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五十九名著名的老版画艺术家和年轻一代版画新秀的代表最近欢聚黄山,举行中国版画家协会成立大会。
中国版画家协会是解放后成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版画组织。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版画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张碨)


第8版()
专栏:

《中国戏曲通史》即将出版
由张庚、郭汉城主编的《中国戏曲通史》即将由人民戏剧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三册四编。作者力图以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吸取前人研究成果,从声腔剧种、作家作品、舞台艺术诸方面来阐述戏曲在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文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