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5月3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日本朋友期待中国实现“四化”
新华社东京五月二十八日电 日本各界朋友最近向中国记者发表谈话时指出,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中国经济繁荣,有利于日本以及其他国家的繁荣。
日中友协会长黑田寿男说,在中国,毛主席和周总理早就提出了“四化”的问题,但是受到了林彪、“四人帮”的干扰。华国锋总理主持党和政府的工作以后,中共中央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现在全中国人民正竭尽全力为在本世纪末实现“四化”的目标而进行着斗争。
他说:“我国各界各阶层人民充分理解中国促进‘四化’事业的意义,充分地了解这一事业的成功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加强世界和平与增进人类的幸福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愿诚心诚意地从资金、器材和技术等方面来协助这一事业。在这个过程中,日中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将会愈来愈发展。”他说:“日中两国的和平友好关系不能停留在抽象的口号上。希望借华总理访日的机会,就促进两国间友好的各种问题举行重要的会谈,进一步发展两国的合作关系。”
著名经济界人士土光敏夫在他担任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的六年期间,曾三次访问中国。不久前,他对中国记者说:“日中两国是友好的邻邦。自古以来,两国人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实现了历史上空前的统一,有着辽阔的国土。现在,中国人民正在为建设现代化国家进行着非凡的努力。”他说:“我在任经团联会长期间一直主张,而且今后也主张应当对中国的建设予以全力合作,不仅是政府,民间经济界也应当这样做。这种合作很重要。不这样做,就没有亚洲和世界和平。”他说:“中国能够向日本提供石油、煤炭等资源,日本能够向中国提供设备、技术,要互通有无,进行真正的合作。”
新日铁公司副总经理大柿谅,有着长达四十年的从事钢铁工业施工建设的丰富经验。他说:“协助中国建设宝山钢铁厂,是我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事业。”他表示:将同中国人民共同努力,按期完成宝山钢铁厂的首期建设工程,使它早日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作用。
日本野村证券公司董事长北里喜一郎说:“中国正在实行的经济调整政策,是明智的。”他说:“中国人民勤劳而有智慧,我相信中国的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一定会比人们预料的快。”
日本经济同友会代表干事佐佐木直说:“日中经济合作已经到了扎扎实实发展的阶段。为了取得扎实的成果,重要的是进行切合两国具体条件和需要的合作。为此,加强相互往来,加深相互理解是重要的。”
日立造船公司董事长永田敬生、富士通公司总经理小林大祐在华总理访日前夕发表谈话时,都对华总理在日本时将参观他们公司的工厂表示由衷的高兴。永田董事长回忆说,一九七一年他和日本关西财界人士访华时,周总理曾亲切地会见了他们。周总理十分有兴趣地向他了解了日本造船工业的情况。周总理极为重视中日两国友好,也非常关心中国的现代化。永田表示日立造船公司将不仅努力扩大同中国的贸易往来,而且将加强同中国造船界的技术合作,为中国造船工业的现代化作出贡献。小林总经理说,他两次访问中国,了解中国急需电子计算机的软件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富士通公司将为协助中国培养这方面的人材尽自己的力量。
日本创价学会会长北条浩在书面谈话中说:“近几年来,中国卓有成效地进行着四个现代化的建设,一步一步地取得进展。这种扎扎实实的姿态,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他在谈到日本在实现现代化过程的经验教训时,表示希望中国团结一致,集思广益,学习所有国家经济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实现具有独自特点的现代化。


第7版()
专栏:津巴布韦通讯

津巴布韦之窗
本报记者 李红
五月上半月,津巴布韦举办了独立以来第一个国际贸易展览会。它就象一个橱窗,人们从这里可以窥见津巴布韦的经济概貌。
展览会设在津巴布韦的第二大城布拉瓦约的一个公园内,占地六十七英亩。展览会门口树立一个醒目的会标,它以车轮为背景,中间有一只津巴布韦鸟,上边写着“新的地平线,新的前途”。这个会标表示独立后的津巴布韦经济将有一个光辉的前景。
在大大小小的展览厅中和露天场地上,陈列着各种各样的展品,从矿石到机械,从牲畜到手工编织,有轻纺工业产品,也有电子设备,既有风景优美的维多利亚瀑布的大幅照片,也有津巴布韦遗址的模型。展品丰富多采,琳琅满目。
展览厅中展出的各种色彩晶莹、闪闪发光的矿石,说明津巴布韦是一个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它的矿业生产已有两千年的历史。炼铁业从公元一世纪已开始,黄金的冶炼是在六世纪开始的。英国殖民者罗得斯来到津巴布韦,就是为了掠夺黄金和其它丰富的矿产资源。随着世界航天工业的发展,这里铬矿的开采也越来越多。今天津巴布韦生产四十多种矿产品,其中最重要的是黄金、铬、煤、石棉、铜、镍、铁、锂、锡,此外还有绿宝石等。
津巴布韦不仅以地下矿产资源丰富而著名,它土地肥沃,气候温暖,农、牧产品也很丰富。展览厅展出的牛肉、烟草、棉花、玉米和糖被认为是津巴布韦的“五大”农牧产品。此外津巴布韦还出产咖啡、茶、小麦、大豆、高粱、花生、水果等。全国七百万人口中,有五百万人以不同的方式从事农牧业的生产。
津巴布韦的工业也有相当的规模和水平。在展览会上可以看到津巴布韦制造的农具产品,农牧业加工产品和机械,矿产品加工产品和矿业机械。在纺织厅内,摆设着津巴布韦制造的光彩夺目的布料、呢料和合成纤维制品。在机械厅内,有些尖端产品,如世界广播体系电子公司生产的一种军用广播器,得到美国和西德的大量订货。
这里过去也举办过展览会,国外只有南非参加。今年从宣布独立到举办展览会还不到一个月,已有七个国家参加了展览会,真正开始具有了“国际性质”,参观的人数也是破纪录的。展览会总经理罗韦指着展览会的平面图兴奋地告诉记者说,现在的展览场地大大不够了,展览会结束后,将立即动工兴建一个新的五千平方米的展览厅。津巴布韦有大量的矿产品、农牧产品和工业产品可供出口。它也需要进口石油产品、电子制品以及化学原料和车辆等。今年的贸易订货是破纪录的。明年将会有更多的国家参加展览会。这预示着独立后的津巴布韦的经济发展的良好前景。(附图片)
图为展览会场景。


第7版()
专栏:

世界上最大跨度的钢筋混凝土拱桥
南斯拉夫最近建成跨度为三百九十米的钢筋混凝土拱桥(见左图)离海面的高度为六十七米。据称,它是目前世界上同类型桥中跨度最大的。这座桥横跨在亚得里亚海北部圣马尔科岛和海岸之间。 (南通社稿)新华社发


第7版()
专栏:

日本林业考察记
杨福荣
日本是个海洋环绕的岛国。全国有一百六十多座火山,十分之七的国土是险峻山地,河流短,水势急,台风暴雨多。在这种自然条件下,发展林业,提高森林的生物防护效能,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御水、旱、风等各种自然灾害,保障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的森林遭到严重破坏。战后,日本政府很重视发展林业,森林面积不断扩大。现在全国森林覆盖率已占国土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八。
五十年代,日本的防护林只占森林总面积的百分之十,后来发展各种防护林,如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林、防潮林、防旱林、防雪林等,目前防护林已发展到占森林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八。此外,还有以防护和美化作用为主的自然公园林、自然环境保护区、鸟兽保护区、特别水土保持区、各地古迹名胜及城市风景区等等,这一类绿化面积占了日本森林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五点六。
日本发展林业的指导思想明确,着眼于自然生态平衡。他们是算绿化效益的总体帐,而不是单纯算眼前取木材的小帐。森林的防护与保持自然生态平衡的效益,远远超过木材和林副产品的收益。
日本政府和人民十分重视植树造林。不仅每年有植树节、绿化周、绿化运动月,而且每周都有半小时种草种花的制度。他们把植树造林与种草种花密切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广泛的群众性绿化运动。真正做到了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日本实行以法治林较早较严,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林业法规。为了保持自然生态平衡的防护作用,日本政府在《森林法》中明确规定,培育森林、发展林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和保护自然环境。不论国有林、公有林(地方国有林)或私有林,都必须按照政府批准的计划,经营管理。采伐木材必须以不影响森林的自然生态,保证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采伐量不得超过森林生长量。
《森林法》还规定,不论国有林、公有林或私有林,都必须在采伐后两年内及时完成迹地更新的造林任务。
《森林法》还制定了有力的惩罚措施,对在国家规定的防护林内盗伐森林者,处以五年以下徒刑或二十万日元以下的罚款。对非经法定批准,擅自进入林区采掘土石、挖树根、放牧家畜或任意开荒而破坏森林环境者,处以二十万日元以下罚款。对森林火灾的肇事者也视情节轻重给予惩罚。
日本发展林业收到了一定的效益。虽然火山多、台风暴雨多、河流短、水势急,但日本的森林有效地控制了自然灾害,保障了发展农牧业的水、土、草。日本人民把植树造林作为治山、治水、防风、保水、保土、保草的长远大计。日本的降水量虽然将近一半是集中的暴雨和台风雨,但由于森林茂密,分布均匀,林冠截流,大大削弱了雨水对地面的侵蚀;同时森林土壤的吸水、渗水性强、贮水量高。全国森林土壤每年约能贮藏二千三百亿吨水,占全国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日本森林每年防止土沙崩塌和流失的数量达五十八亿立方米,相当于全国河流每年流出土石量的一百多倍。由于发展林业的结果,日本长期以来一直是风调雨顺,基本上没有发生较大的自然灾害,有效地保障了农牧业高产稳产。
日本森林还净化了空气,改善了污染。战后日本工业发展很快。由于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的废气、废液和废渣,致使大气、水质和土壤的污染日益严重。日本重视林业科学研究,分析树木的生理特性和生物效能。森林能吸收二氧化碳,吐出人们维持生命所需要的新鲜氧气。森林还能吸毒、吸尘,净化大气和水质。据日本林业科学研究试验,一公斤柳、杉干叶,每月能吸收三克对人有害的二氧化硫。四十米宽的林带可使噪音减低十至十五分贝。因此,日本人民对造林绿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越来越重视。


第7版()
专栏:

富士通公司的“人能开发”
云芳
日本电子工业中,富士通公司是势力雄厚的一家。研制电子计算机方面,富士通公司在日本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它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和美国相媲美。
富士通公司快速成长的奥妙,在于它善于培养和使用人材,启发和调动职工的才能。富士通公司把这种作法称为“人的能力开发”。不久前富士通公司在东京建立的经营研修所,就是一例。
这个经营研修所并不大,主要是对本公司年龄在四十五岁的干部和职员进行基础教育和专门教育。其目的一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开发本公司职员的工作能力,二是克服职员在一个部门里呆长了所产生的因循守旧思想。
经营研修所一年开班三次。每次招收七十人,分三个组。即部长组、科长组和职员组。研修课程有两项,一项是共同课,一项是专业课。共同课中设经营管理基础教育和应用学,时间两个月。专业课设营业、海外常识和事业三项,时间一个月。共同课的基础教育还包括时事、音乐、美术、文学、历史和宗教等等,使学生广开眼界,通晓国内外情况。
干部的基础教育主要通过剖析美国和本国企业实例,讲授人事、劳务、会计、国际经营以及销售学等等。研修所要求学生把企业现存的问题摆出来,分析、辩论、出“高招”。有时还把企业分成过去、现在、将来三个阶段,进行分析和探讨。
职员基础教育主要强调“活教材”,即将公司社长、副社长级干部二十五人安排到讨论组里,允许每人就经营和“施政方针”讲演三十分钟,然后听取学生的评议,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专业课方面,主要讲授企业的方针、政策等大问题,培养学生具有国际眼光和运筹企业的能力。研修学生结业时,发给文凭,记入成绩。学习成绩作为今后提升的参考条件。富士通公司的“人的能力开发”行之有效,已经被不少企业所效仿。


第7版()
专栏:资料

丰田
——日本汽车工业的骄子
丰田汽车工业公司是日本汽车工业中最大的一家。在世界上,它仅次于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居第三位。一九七八年出口数量超过一百三十万辆,七九年度的产量为三百多万辆。五十多年前,丰田汽车工业公司的前身是个默默无闻的生产织布机的小厂。一九○一年,一位发明自动织布机的学者——丰田佐吉首创丰田自动织布机厂。佐吉的儿子喜一郎一九一五年到英国,看到马路上的汽车,心里燃起制造汽车的念头。回国后,喜一郎在织布机厂的一个角落里,开始试制汽车发动机。一九二○年,这种试制获得了初步成功。三年后,丰田自动织布机厂增添了一个新的部门——汽车部。经过十几年的奋斗,一九三七年,丰田汽车工业公司诞生了。
丰田汽车工业公司建立之后,发展迅速。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更加令人瞩目。现在,丰田汽车工业公司已发展成在国内拥有九个大工厂、在国际上同一百二十多个国家建立了贸易关系的超级企业。
丰田汽车工业公司的成长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得助于战争订货和它的科学经营管理。五十年代初,朝鲜战争一开始,丰田就接受了近五千辆载重汽车的订货。此后,美国侵略越南战争期间,丰田也捞到不少好处。经营管理方面,丰田提出了“无债经营”的指导思想,总结了一整套“丰田生产方式”,也叫“挂牌方式”。所谓无债经营,就是企业赚钱之后,首先考虑的是设备更新和创造新产品,而不是增添人。通过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和提高工人技术水平,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挂牌方式”则是把生产工序上所需要的一切零件以及生产线的情况写在一块指示板上,然后把这种指示板高挂在车间里,让人们随时掌握生产状况和及时处理问题。丰田的这种生产管理方式受到日本企业界的重视,成为日本企业的样板。
·弓长·


第7版()
专栏:

“鬼窑”的小幽灵
安建国
走出哥伦比亚第二大城麦德林东北方向不远,就可以看到灰蒙蒙的克拉里达煤矿;被当地人诅咒为“鬼窑”的许多煤窑就散落在这个矿上。
那一眼眼黑幽幽的窑口简直就象野兽的洞穴,阴森森地透出一股霉气。狭长的巷道没有通风设施,空气污浊,而且经常发生冒顶、塌方和瓦斯爆炸。巷道里也没有照明设备,只有矿工口衔的矿灯发出鬼火似的飘忽的微光。在克拉里达煤矿“鬼窑”采煤的矿工,百分之五十以上都是八到十三岁的孩子。因为这里的采煤巷道不仅窄而且只有七十厘米高,刚能容下十岁左右孩子弱小的躯体。克拉里达的孩子干活并不比成年人少。他们每天口衔矿灯,弯腰曲背爬进长达二百多米的采煤巷道,把采下的煤装到筐里拖出来。工作时间长达十个小时以上。但这些童工的工资却微薄得只及成年矿工的三分之一。这正是煤窑老板特别喜欢雇佣童工的原因。
克拉里达煤矿的人们把这里的煤窑咒为“鬼窑”还包含着另一层辛酸的意味。因为那一眼眼黑幽幽的煤窑不仅渗透着许多可怜童工的血汗,还埋葬着不少苦命孩子的冤魂。小胡伊卡十三岁的哥哥就是在瓦斯爆炸时葬身煤窑的,同时遇难的还有三个年龄差不多的孩子,现在,这四个孩子坟上的青草还未盖满,十一岁的小胡伊卡又下窑采煤了。这种事在这个地区真是司空见惯。
哥伦比亚新闻、舆论界曾经对这种“非法雇佣童工,从事奴隶劳动”的不人道作法进行过报道和抨击;当地政府甚至几次三番下令关闭这些“鬼窑”。但时至今日,老板照常营业,童工代代相传。这种悲惨的事情并不仅仅是在哥伦比亚一国有,据联合国一项关于世界非法雇佣童工的调查报告称,仅在拉丁美洲,童工就有三百多万,而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种各样的童工要超过四千八百万呢。


第7版()
专栏:

那不勒斯的童工
郭敏功
意大利象一只一脚踏入地中海的靴子,那不勒斯则是镶嵌在这只靴子上的一颗明珠。湛蓝的第勒尼安海和灿烂的阳光赋予她迷人的景色,使她成为驰名的游览胜地。
在这个意大利第三大城市的一百五十万人中,儿童约有三分之一。然而,这里的儿童并没有受到社会的特别关怀与照顾。据报刊透露,那不勒斯现有十万童工。在工厂里,到处可见穿着肥大工作服的“小工人”;在服务行业,有为数不少的“小伙计”;在大街上,许多孩子捧着饮料和食品盒为店主跑腿送货,整天忙碌不停……。这些是人们可以看得见的童工。
还有人们看不见的童工。这就是那些挤在设备简陋、卫生条件极差、光线暗淡的作坊或小工厂里为雇主干活的孩子们。这些小工厂隐藏在古老建筑物里的第三层或第四层,而且有铁门“保护”。他们在这里不声不响地生产着皮鞋、手套、手提包等等。这就是那不勒斯的所谓“地下经济”。从事这种地下生产的企业主不仅可以逃避赋税,而且还可非法使用大量童工。童工年龄小,他们不会抗议工资太少,不会抗议没有任何形式的福利和救济,不会抗议工作超过法定的时间和实行可恶的包工制。
童工们大量的血汗劳动,使那不勒斯传统手工业得以蓬勃发展。而这些行业的就业人数却减少了百分之二十,原因就是大量成年劳动力被童工所顶替。结果,身强力壮的父亲失业,幼小体弱的孩子工作,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多数童工,每天得工作十个小时。除圣诞节和元旦外,他们没有节假日。有不少儿童在有损健康的环境中工作而染上了疾病。更有一些体弱多病、受不了折磨的孩子不得不用自杀来结束不堪忍受的苦难生活。
那不勒斯童工的悲惨境遇,不时地在报章上被揭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同情。但是,要改变这种状况,谁都无能为力。地方当局的一位官员说,如果停止雇用童工,“那不勒斯的许多人就将挨饿”。(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