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5月3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自愿互利 取长补短 互相促进 共同发展
昌邑县县社队企业走联合道路
据新华社济南五月二十九日电 新华社记者毛致存、新华社通讯员范修善报道:山东省昌邑县一些社队企业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采取和国营工厂联办的办法,取长补短,密切协作,使社队工业迅速发展,产品质量提高,花色品种增多,销路畅通。去年,全县社队企业总产值比一九七八年增长百分之三十二,利润增长百分之九十九点三。今年第一季度,社队企业总产值又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十二。联办的县办工厂,产值、利润也明显增加。
社队企业在发展中基本上都是各干各的,虽然有了原料,但由于缺乏技术和设备,有些产品质量不高,在市场上缺乏竞争能力。而一些县办同类工厂往往又因缺少厂房、人力和物力,使本厂技术、设备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为了解决这些矛盾,一些社队织绸厂和县办丝织厂主动联合起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昌邑县委及时总结推广了他们的经验,对全县织绸、抽纱、草制品、盐业、地毯、服装、布鞋、织布等八个行业,陆续实行归口生产和管理。由八个相应的县办工厂分别牵头,县、社、队协作,配套成龙。牵头的县办工厂负责对外签订经营合同、新产品的设计创新,发放原料,验收成品或半成品,进行产品的精处理,统一销货。有关公社设技术指导站,指导社队加工,检查验收产品质量。各个社队企业根据合同,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昌邑县的县社队企业在联合的过程中,不搞“一刀切”。县有关部门对条件成熟、积极要求联合的县社队企业,及时组织与扶植;对条件暂不成熟的,不急于联合,积极创造条件,然后再联合。凡是联合的行业,在正常的情况下,保证县社队各方的生产有所发展,收入有所增加,都得到实惠。
昌邑县的县社队企业走联合的道路,虽然时间不长,但已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一、有利于县社队工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如县办的柳疃丝织二厂,把百分之九十一的出口产品放在社队加工。这样,这个工厂既为社队剩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使集体收入比联合前增加百分之六十,又发展了自己,扩大了生产,使利润比联合前增加百分之五十四。二、有利于县社队工业统筹安排,把社队工业的产品逐步纳入计划,解决产供销矛盾。三、有利于根据市场需要,进行产品更新换代,增加花色品种,增强竞争能力。过去社队工业无力广泛地了解国内外市场行情,往往产品转得不及时,改得不对路,造成被动。现在,牵头的工厂有专人来管市场情报和设计,经常了解国际市场需要,抓好产品设计创新。社队工厂就按这些样品生产,适应了市场的需要。全县草制品在未联合前,因花色品种不对路,销路不广。联合以后,县草制品厂的设计人员,经过调查,生产出一批式样新颖的草制品,很快在国际市场上成交五十一种。四、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牵头的工厂和有关公社的技术指导站,经常派出技术人员,针对社队工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技术指导,培训技术骨干。加上县社队企业分工精细,各负其责,各自发挥特长,提高了产品质量。


第2版()
专栏:

太康县试办知青农工商公司
开辟了知青就业新门路,促进了集体生产的发展
据新华社郑州电 河南省太康县去年十一月底开始试办知识青年农工商公司,为知青就业开辟了新门路。
太康县知青农工商公司,是在原有的一个知青农场和一个知青园艺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公司现有四百一十六人,一千亩果园,六百亩农田,大小拖拉机五台,汽车一部,大牲畜二十五头,猪一百多头。这个公司在搞好农林牧生产的同时,在县城和两个公社开办了酒厂、酱菜厂、糕点加工厂、屠宰厂以及小百货和糖烟酒门市部、知青饭馆等。这些企业是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办起来的,投资少,见效快。三个月来,公司经营的项目有数十种,固定资产达三十七万多元,工业产值和商业销售额达二十万零八千多元,纯利润四万四千三百多元。
从实践情况来看,办知青农工商公司有许多好处:
一是开辟了知青就业门路。二是促进了集体生产的发展,经济收入增加,分配水平提高。板桥知青农场有四百亩好地,过去单搞农业,粮食产量低,经济收入少。如今,他们种粮食、水果、蔬菜等,又办起了小型的酱油、香醋、咸菜和糕点加工厂,七十多天盈利一万五千多元。三是有利于发挥知青的技术特长。公司已有五千多名具备各种专长的知青在各个岗位上大显身手。


第2版()
专栏:

挖掘各种生产潜力 把集体经济搞富
新疆和田县召开比富大会,汪锋等领导同志到会祝贺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五月二十九日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最近召开比富大会,一百五十名积极参加集体生产、辛勤经营家庭副业而迅速发家致富的维吾尔族社员,受到县委的表彰和奖励,四十名代表在会上介绍了致富经验。
正在和田农村进行调查研究的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汪锋同志、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司马义·艾买提同志,到会向富裕社员代表祝贺。汪锋同志说,你们响应党的号召,带头劳动致富,应当受到称赞。今后党的政策不会再变,你们要带动更多的农民,挖掘各种生产潜力,把集体经济搞富,让大家都过上富日子!
出席这次比富大会的社员,都是近几年富起来的“冒尖户”,去年每户收入都在二千元以上,高的达到五千元;人均收入都超过三百元,银行还有存款。
这些富裕社员代表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勤劳苦干。他们大都是生产队的庄稼把式,有一些是县或公社的劳动模范。他们热爱集体经济,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不走歪门邪道,不干破坏国家或集体资源的事情。
大搞家庭养殖业和种植业,是这些社员致富的另一个办法。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和田县委发还并增加了社员的自留地、自留畜、自留果园,今年又划给每户社员二至五分饲料地,为社员发展饲养业创造了条件。这些社员利用工余时间,大量种植果树,栽培葡萄,饲养牛、羊、鸡、兔等家畜、家禽,很快富起来了。
社员致富的第三条,就是广开财源,经营多种家庭副业。和田是“地毯之乡”,这里的农民差不多家家都会织地毯。有的社员还从事编苇席、制木碗和其他手工艺品的制作,经济收益也颇为可观。
这个县自然条件较差,现在仍有一部分社员比较贫困。这次,一些贫困户的代表也列席了比富大会。他们从富裕社员的发家之道里受到启示和鼓舞,表示要甩掉政府救济、别人照顾的“拐棍”,凭自己的双手,劳动致富。


第2版()
专栏:农村杂谈

广开门路与广开眼界
加正
报载江苏海安县和上海郊区,人工养殖蚯蚓获得成功。这件事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
过去,人们都知道蚯蚓有疏松土壤和改良土壤的功能。后来,经科学分析,发现鲜蚯蚓含有百分之四十的蛋白质,还有丰富的脂肪和其他营养成份,是畜、禽、鱼类的好饲料;而且人工养殖,繁殖快,收益大,是一宗本小利大的生产门路。于是,一项新的生产事业就诞生了。
在农村,常听到有人说,我们这里资源少,没有广开门路的条件。这些同志应当从人工养殖蚯蚓一事得到启发。据海安县同志介绍,搞人工养殖蚯蚓,并不需要有特殊的资源,只要有些猪、牛、羊的厩肥,少量生产淀粉的下脚料,另外再有些缸盆等器皿就可以。不用花很多钱,技术也不特别复杂,许多生产队都是可以办得到的。为什么海安县搞起来了,别的地方却没有搞起来呢?可见,广开生产门路,固然要有资源条件、技术条件等等,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条件,就是要解放思想,勤于实践,善于学习。没有这一条,即使具备了其他条件,很可能还是不得其门而入。
其实,人工养殖蚯蚓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一些国家就已经从事这项事业了。这些年有些国家已发展到工厂化养殖和商品生产。有些同志听到了感到很新奇,这说明,他们对国外生产发展情况还知道得太少,近代科技知识也太贫乏。这是“四人帮”十年作乱留下的恶果之一。极左路线横行时,“洋奴哲学”、“爬行主义”的大棒乱舞,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成了禁忌,逼得人坐井观天,闭目塞听,眼界越来越窄。海安等地这次正是从一些外国资料上得到启发,才干起来的。这又告诉我们,广开生产门路,首先要广开眼界。眼界广了,思路才宽,思路宽了,点子才多。自然科学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是不分国界的,凡是对我有用的国外先进经验,我们不妨来个“拿来主义”。学习一点新的科学技术知识,会把我们不断引向认识和利用自然界的新领域。
广开生产门路的过程,正是不断地认识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人对自然的认识和利用是没有止境的,我们向自然界索取财富的途径也是没有尽头的。我国不论是山区或平原,北方或南方,都有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广开门路的前途无限广阔。只要我们广开眼界,善于探索,生产门路就会越开越宽广。


第2版()
专栏:

黎明大队按合同组织生产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激发了干部、社员学技术学管理的积极性
新华社哈尔滨五月二十八日电 黑龙江省克山县北联公社黎明大队的农业、工业、多种经营等专业队(组),与大队订立全年生产合同,按合同组织生产,取得很好的效果。
黎明大队是黑龙江省重点机械化生产大队之一,他们把机械化解放出来的大批劳动力,就地安排从事工副业生产。今年这个大队各行各业实行了合同制的管理办法。全大队三十二个单位都与大队签订了合同。这种合同制是大队和各专业队(组)协商,实行劳动力、生产天数、用工量、产值、质量、成本、利润、工分“八定”,按产值、利润计算报酬,秋后兑现。如大队木耳养殖场,定劳动力两个,生产时间一百五十天,用工量四百个(包括忙时另加一百个工),产量四百斤,产值三千二百元,成本二百元,利润三千元,人均利润一千五百元,一个劳动日创造产值七元五角。超产多记工,减产少记工。合同书一式两份,“八定”细则项项写清楚,双方盖章生效。
这个大队年初以来实行合同制,在实践中已看出在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激发干部、社员学技术学管理的积极性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全大队三十二个企事业单位,自年初到麦播结束共节约开支四万多元,比去年同期降低生产开支百分之四十。干部和社员自觉学技术学管理。年初以来,大队党支部办了两个初级班和两个高级班,办了夜校和家庭训练班,培训了干部、社员三百八十名,七十名班组长以上的干部都能较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有三十名被任命为各行业的主管技术员。第一季度全大队三十二个单位都超额完成了生产计划。


第2版()
专栏:

温江推广“队评站核”入库法
粮食入库质量提高,生产队送粮返工次数减少
据新华社成都五月二十八日电 四川省温江地区粮食部门组织生产队、社员和粮站人员一起评核粮食入库标准,提高了粮食入库质量,减少了生产队送粮返工次数。
过去,每逢粮食收购入库农民就有两怕:怕验质人员压级压价,怕仓库因为拥挤而不收往返费工。粮站职工也有两怕:怕评级农民不同意吵架,怕入库粮食质量不好影响安全储存。为了解决好这些矛盾,四川温江地区粮食部门从一九七八年起,在全地区推广了“队评站核”入库法。这就是:把国家粮食入库等级标准交给生产队和社员,由队干部、社员代表和粮站人员组成三结合“队评”小组。粮食入库前,先由“小组”进行评定,符合入库标准的,就签字填单,然后送往国家仓库,经粮站质量检验人员复核后入库。去年秋粮收购入库时,全区百分之八十六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办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大邑县王泗公社十四大队二队有次有一万四千斤大米准备按中等交售,“队评”小组建议他们再筛选一下,生产队派了三个社员用一天时间,筛出三百斤碎米,粮站验为上等粮,增加收入八十多元。彭县敖平粮站,由于做好了“队评站核”工作,去年入库小麦一千零十二万斤,其中一、二级粮占百分之七十五。


第2版()
专栏:

三季脐橙
云南省保山县蒲缥公社黄毛寨大队西山脚生产队社员在采摘一年结果三次的“蒲缥三季脐橙”。 杨举文摄(新华社稿)


第2版()
专栏:

我国第一支农业航空服务队诞生
新华社北京五月二十九日电 我国第一支农业航空服务队已在新近诞生,目前正飞翔在祖国蓝空进行现代化播种和喷药灭虫等作业,为发展农、林、牧业生产贡献力量。
这支农业航空服务队,是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由第三机械工业部组建的。
农业航空服务队目前使用的是国产运11飞机。这种飞机机动性能好,机场要求条件低,在三十米宽、三百米长的简易土跑道上就能起飞和降落。


第2版()
专栏:

汝城县利用地热建成育种大温室
新华社长沙五月二十九日电 湖南汝城县利用当地温泉新建成一座面积为六亩的地热育种温室,室内温度常年可保持在摄氏三十度以上。在这里培育的杂交水稻良种,种子纯度和净度达百分之一百,恢复度达百分之九十八,能基本解决杂交水稻种子退化和变异问题。
汝城县的温泉昼夜最大自流量为三千吨,最高温度摄氏九十一点五度,地热面积达二千六百多平方米。


第2版()
专栏:答读者问

养殖蚯蚓 简便易行
本报三月二十六日二版刊登了《海安县开辟蛋白质饲料新来源,养蚯蚓喂猪喂鸡效果显著》等报道后,引起广大读者的注意,陆续收到近百封来信。为了答复读者提出的有关人工养殖蚯蚓的一些问题,我们特约海安县科委的同志写了这封答复信。 编者
海安县养殖蚯蚓始于一九七八年秋,只有两个冬春。此文只能就读者所提问题,将我县一些现行方法作一简要介绍。
·种蚓· 海安县常见蚯蚓是体大色青的威廉环毛蚓和体小色红的赤子爱胜蚓。全县大面积人工养殖蚯蚓所用种蚓就是这两种蚯蚓。用当地野生种作种蚓开展养殖有两个好处:一是种蚓易于大量获得;二是便于环境模拟,人工养殖易于成功。获取本地种蚓的方法有四个:①日出前趁蚯蚓出穴未归拣取;②大田灌水后蚯蚓大量出穴,及时捞取,置于半湿的地方尽快移入养殖床;③用齿耙到野生蚯蚓多的地块挖取;④选用蚯蚓喜好的食物(如堆肥),在野生蚯蚓多的地方诱取。
·养殖床· 海安县目前习用的蚯蚓养殖床有三种类型:一是利用工厂余热及通风调温的室内多层养殖床。这种养殖床空间利用率高,温湿条件容易控制,是工厂化大型养殖场的雏形。二是利用各种砖池、水泥池、缸、箱以及蔬菜等越冬温床作为养殖床。三是在田地里创造蚯蚓养殖条件。如在桑园、聚合草田块、肥堆下都可进行养殖。社员家前屋后的地面上覆以湿草、塑料薄膜等,凡能保湿、排水的地方,都可开展季节性的养殖。
·饲料· 蚯蚓杂食,所有腐殖质、动物粪便及其分解物都是它的主食。海安县各养殖点多以畜禽粪、碎草发酵后作蚯蚓饲料。饲料投量以蚯蚓每天耗用自重百分之五十至一百的饲料匡算。
·采收· 蚯蚓年繁殖倍数为一百倍至数百倍。养殖床内蚯蚓适宜密度视蚯蚓品种而定。威廉环毛蚓饲养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一千条至一千五百条,赤子爱胜蚓一般为每平方米一万五千条至二万五千条。种蚓扩繁超过此密度就可采收。采收的方法多用新饲料诱引。即将新发酵好的蚯蚓饲料堆积于养殖床的一侧,(还可以配合使用强光催赶)这样,大小蚓均钻入新饲料中,只留下卵茧于旧侧。诱出的蚯蚓中选大的待用,幼蚓留待继续生长。
·利用· 蚯蚓富含蛋白和激素,供畜禽单食可惜,可按一定比例添入畜禽饲料中,或代替鱼粉。蚯蚓作畜禽饲料不必洗涤,水洗会损失大量养分。为防止畜禽受病虫感染,蚯蚓宜经煮沸后再切断喂用。鸭子可生食蚯蚓。几种畜禽每天食鲜蚯蚓量:大猪三至四两、小猪一至二两、鸡鸭一至一两半。
江苏海安县科委 陆兆贵


第2版()
专栏:西藏通讯

欢乐的夏尔巴
杜鹃花盛开的季节,我们穿过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原始森林,来到我国夏尔巴人聚居的西藏樟木口岸立新公社访问。
进入立新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向阳山坡上那一栋栋新修的小阁楼,矗立在弯曲的公路旁。从一九七六年以来,立新公社已盖起二十八栋新楼房,全社有百分之七十的夏尔巴农户迁进了新居。这些新楼房基本上是一户住一栋,楼底堆放柴禾、杂物,楼上住人,房间收拾得非常整洁。
夏尔巴是我国人数很少的一个民族,零星散居在喜马拉雅山的南坡。聚居在立新公社的有四十四户,一百六十九人。解放前,夏尔巴人生活很苦,多数都是商人、领主的背夫,象驮牛一样背着沉重的粮食、盐巴,往返于樟木至聂拉木的陡峭山路上,每年都有人掉进汹涌的樟木河被淹死。他们住的是四面透风的席棚,或者是低矮的木板房,终年不得温饱。民主改革后,立新村办起了五个互助组,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地好起来。可是,林彪、“四人帮”推行的极左路线,使夏尔巴人也深受其害。那时候,人们发展集体和家庭林副业,被当成
“资本主义”来批判,连夏尔巴人唱歌跳舞,也被说成是“异国情调”而加以禁止。人们生活日趋贫穷,精神上也受到很大压抑。
最近几年,当地党和政府领导夏尔巴人民批判了极左路线。立新人民根据山区特点,调整了生产方针,实行“以林为主,全面发展”。公社办起了林场、果园和牧场,林牧业生产越来越兴旺,人们的生活也逐步得到改善。好消息象长了翅膀,流落在外的夏尔巴人纷纷返回家园。
我们应邀到放牧员云典家做客。主人用浓香的甜茶招待我们。一九七八年他们家盖了一栋新楼,去年又收入一千三百九十九元,一家七口人都做了新衣服,添置了两床新棉被,购买了暖水瓶等用品,还余下三百元存入信用社。云典的老伴索朗卓玛说,现在全公社的农户都渐渐地富起来了。去年公社的林副业收入比前年增加两成多,因而大多数家庭都从集体分得几百、上千元现金。国家按月供应给社员足够的粮食,人们吃饭不用发愁。各家还养着二、三头,甚至八、九头自留的犏牛、黄牛,可以出售,也可以自家挤奶打酥油。现在,大部分家庭有高级半导体收音机,有的社员戴了手表,妇女戴着嵌金镶玉的耳环,老人颈上挂着珍贵的玛瑙胸饰。
在立新,我们见到了夏尔巴的第一个大学生,名叫次典拉姆。她说,党和政府对夏尔巴人政治上也十分关怀。近几年有十五个夏尔巴人去祖国内地参观学习,有十人在中央民院或西藏民院等大专院校毕业或正在学习。现在他们有了自己的干部、医生、技术员、教师。自治区、专区的领导机关也有夏尔巴人担任重要职务。全国妇代会还有夏尔巴代表。全村百分之九十的适龄儿童在校读书,夏尔巴新一代再也不会过以往那种刻木记事的愚昧日子了。
本报记者 衡志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