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5月2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日中关系的新局面
新华社记者 吴学文
从去年十二月五日大平正芳总理访问中国到今年五月二十七日华国锋总理访问日本,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中日两国友好关系又有了迅速的发展。日本朋友指出,实现日中两国总理的互访,中国总理在两千年中日关系史上第一次访问日本,这就必然为日中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打开新的局面。半年来,中日两国的政治往来更加频繁。中国副总理余秋里、外贸部长李强和外交部副部长韩念龙等先后访问了日本,日本通产相佐佐木义武、厚生相野吕恭一、政治家古井喜实和中曾根康弘等访问了中国,对加深两国的理解与友谊作出了贡献。
在这些往来中,中日两国政府间实现高级官员定期协商是一件新事物。今年三月,两国外交事务当局高级官员举行了首次定期协商,双方就当前国际上的重大问题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取得了富有建设性的成果,使两国间的定期协商有了良好的开端。
中日两国政府其他部门之间也商定进行高级官员定期协商。不久前,日本经济企划厅和中国国家计划委员会举行了副部长级会谈。日本通产相佐佐木义武还建议通产省同中国的有关部门举行高级定期协商。日本大藏省同中国财政部之间的人员往来也日益增多。这些高级官员之间的事务性定期协商,都取得了切合实际的效果。用日本官员的话说:两国关系的
“密度”大大增加了。
同一期间,中日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出现了新气象。去年十二月大平正芳访华时约定的政府贷款,到现在已经比较快地具体化。日本输出入银行的对华贷款,有些项目已经基本达成协议,一部分项目正在进行商谈。另一方面,中日两国就合作勘探开发渤海南部和西部海域的石油和天然气进行的谈判,已接近达成协议;共同开发煤炭的谈判,也在加快进行。中日两国在能源方面进行合作的美好前景已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从长远的经济合作来说,这些都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两国关系的发展,中日贸易也在增加。去年中日贸易进出口总额已达六十七亿美元,比前年增加百分之三十九点一。今年第一季度的两国贸易比去年同期又有所增加,进出口基本平衡。
在科学技术领域,中日两国政府机构和民间团体进行着颇有成效的交流。日本厚生、农林水产、文部、劳动等省和专利、科技、气象等厅以及国营铁道、学术振兴会等,为同中国有关政府部门和团体互派代表团访问,交流科技知识以及为中国培训技术人员作了大量工作。现在,中日两国在科技领域里的共同研究范围,越来越宽广。例如,宇宙线、天文、气象、冻土地带等方面的共同研究,中日两国可以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越条件,切磋琢磨,密切合作,取得成就。而在地震预测、针麻原理、中草药、长江水族资源、海洋开发等方面的共同研究,则更有广阔的天地。中日两国在这些方面的互助,条件比其他国家更优越。
在文化交流方面,也大大增加了深度和广度,其中有三件事尤其值得中日两国共同高兴。这就是:奈良唐招提寺的森本长老陪同唐代高僧鉴真的座像,回中国“省亲”;中日两国第一次共同拍制成反映战争年代两国人民友好的电视片《望乡之星》,并且由邓小平副总理给影片名题字;在中日两国运动员和中国有关部门的紧密配合和协助下,日本山岳会珠穆朗玛峰登山队作为外国登山队第一次从中国境内登上珠峰。这三件事象征着古老的中日文化交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放出夺目的光芒。
日本各界人士期待并相信,华总理的访问日本,将使中日关系出现新的飞跃。
(新华社东京五月二十六日电)


第7版()
专栏:新闻分析

魁北克省的“独立”风波
方敏
加拿大魁北克省五月二十日举行的公民投票,以六比四的多数票否决了省政府提出的要同联邦政府谈判独立的主张,使一个时期以来动荡不定的局势暂时稳定下来,度过了一次可能导致国家分裂的危机。这是当前加拿大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大事件。
魁北克省这次公民投票,酝酿已有好久,在全国各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早在今年三月间,魁北克省议会经过激烈辩论通过一项决议,决定在全省就该省的政治前途问题进行一次公民投票,要求全省选民对魁北克人党提出的“主权—联系”的主张(即政治上独立,经济上与其他地区保持联系)表态,并授权省政府同联邦政府开始谈判。接着,四月十五日,魁北克人党领袖、省总理勒维克又正式宣布了公民投票的日期。这样,就把魁北克省的独立问题明确地提到了日程上。一时间,魁北克省和全国围绕着公民投票一事展开了紧张而广泛的活动,斗争十分激烈。在魁北克省内,“赞成”的一派和“反对”的一派各自到全省百余个选区从事宣传活动,争取选民站到自己一边。在全国,各政党和各省纷纷表态。执政的自由党政府强调要维护加拿大联邦的统一,呼吁加强民族团结。联邦总理特鲁多一再表示他不赞成“主权—联系”的主张,也不同魁北克省谈判这个问题。另外两个全国性的在野党——进步保守党和新民主党的领袖采取了同样立场,加拿大其他省份也纷纷表示不赞成谈判。因此,魁北克省的公民投票,实际上成了牵动全国的重大政治问题。
但是,比公民投票更为深远得多的是魁北克问题本身。加拿大是个多民族国家,主要居民是英裔加拿大人和法裔加拿大人,而法裔居民的大多数又集居在魁北克省内。由于历史上的各种原因,魁北克省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不及英裔地区,两大民族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因此,魁北克问题,实质上也是如何处理国内民族矛盾的问题。魁北克省内主张独立的人在一九六八年成立了魁北克人党。他们提出的政纲就是要求“获得魁北克的政治主权”,脱离加拿大联邦。在一九七六年十一月省议会选举中,这个党获得了多数席位,成了该省的执政党,谋求脱离联邦的活动更进了一步。一九七九年十月,该党正式提出要在加拿大和魁北克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平等的伙伴关系”,即所谓“主权—联系”的方案。作为实施这一方案关键性的一步,就是通过一次全省公民投票,授权省政府同联邦政府谈判。当然,在魁北克省内,也存在着不同的主张。以魁北克省自由党为代表的英裔和一部分法裔,强烈反对魁北克人党的政纲。他们主张保持联邦体制,但要改革现行宪法,以“增加省的权力,承认法裔和英裔地位平等”。特鲁多在今年二月重新当政后曾经表示,如果公民投票否决了魁北克人党的主张,他将立即采取措施修改加拿大现行宪法。最近,特鲁多在众议院又发表了一个重要讲话,重申要使加拿大有一部能够“更好地满足所有加拿大人的需要和期望的、新的、现代的、起作用的联邦宪法”,实现政治变革。
魁北克省是加拿大一个幅员辽阔的省份。在地理位置上,它介于加拿大大西洋沿岸各省和中、西部诸省之间,扼北美重要航道——圣劳伦斯河的咽喉,战略意义十分重要。现在虽然公民投票否决了脱离联邦的主张,但魁北克省和其他省之间、法裔和英裔之间长年累月聚积起来的紧张关系还远未解决。如何妥善处理魁北克问题和民族团结问题,今后将仍是加拿大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第7版()
专栏:海外书简

电视在开罗
本报记者 林皎明
埃及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也只播出二个频道的电视节目。时间一般是从下午四时至深夜十二时。技术设备和播放质量与我国大体相同。但是,它的节目安排相当严肃认真,有不少可取之处。
开罗电视台每天至少有三次新闻节目,内容简洁,包罗二十四小时国内外大事。每次大约只有二十分钟左右。几乎每条新闻都有非常及时的电视片相配,直播与画外音结合,引人入胜。比如,播阿富汗事件,马上就有苏军入侵的纪录片;新闻涉及某一个国家,荧光屏上就现出这个国家的地图;报告足球赛成绩,也选播攻球入门的一、二分钟的场面。此外,电视台经常直接采访各部部长直至总统,让他们直接“现身说法”,这当然就比间接转播他们的话效果更好。节目间隙很短,穿插民歌舞蹈,有声有“像”。
因为怕影响“票房价值”,这里的新电影是不上电视的。电视还帮助电影提高“票房价值”。一部新片,经过精心剪裁,选其最精彩片断,将故事情节浓缩在十分钟里介绍给电视观众,但又半遮半掩,在节骨眼上停下来,让你欲知详情,非去电影院不可。
电视台很重视电视教育,发挥电视的直观教育作用。时间约占总节目的三分之一。例如配合学校教材进行电化教学。一些学校里没有条件做的实验,电视教育节目里就大显神通了。海底生物一般人很难见到,电视台播放它们的彩色摄像片,先由一位生物学家作简单介绍,接着由他作幕外音解说,使观众感到真象跟随这位专家遨游水晶宫一样。再例如,车祸、煤气中毒、溺水等救护常识,每每都有真人表演,既受教育,又不乏味。介绍作家,专门制作表现作家生平的电视剧;传授婴儿喂养知识,专门摄制说明婴儿不同生长期的纪录片。这类有益的教育节目,名目繁多,不胜枚举。
对于一些时间冗长的节目,开罗电视台采用“连载”的办法播放。这样可以避免节目单调。例如,根据美国著名小说《根》改编的电视片,连续放映十多天,每天只放映三、四十分钟。
这里的“洋”节目是不少的,约占三分之一强。上映的外国电视电影片都经过严格的审查,基本上是严肃的。看来,他们的编辑思想是既让埃及人“看”到世界,又不要受“西方文明”太多的“污染”。


第7版()
专栏:

中国盆景在英国
林 海
中国盆景在英国一年一度的盛大花展上赢得了成千上万观众的衷心赞美。
这次花展于五月二十日在伦敦开幕,历时四天,占地二十多亩的花棚座落在泰晤士河畔的草地上。二十多万人参观了今年的花展。
花展闭幕的那天,我随着川流不息的人群走进这个巨大的花棚,一眼望去,真是五彩缤纷。上千种盛开的鲜花令人赏心悦目,眼花缭乱。然而,当人们走到那具有中国独特艺术风格的盆景展台时,却感到别有天地了。那古雅奇特的苍松翠柏,造型优美的石榴和杜鹃,还有那气势磅礴而又体态玲珑的假山,引起了多少观众的赞叹。许多人流连忘返,拿着照相机拍了一张又一张。一位英国老太太拿着说明书,一盆一盆地对照着欣赏。她说,她前天已经来过一次,但人太挤,看得不仔细,今天特地再来好好地欣赏一次。一位园艺爱好者说,我年年都来看花展,今年的花展由于展出了中国盆景而增添了新的风采。一位年轻的英国妇女一定要单独买一个盆架,她说,这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中国在这次英国花展上展出了一百五十多盆盆景,其中有微型的雀梅和巨盆的黄杨。培养的时间,少的三年,多的达一百年。英国《泰晤士报》和《园艺报》都刊登了一幅有一百年历史的白皮黄杨的盆景照片并作了介绍。英国电视台也特别报道了中国的盆景。
英国花展主办人对中国盆景第一次参加展出表示热烈欢迎,并希望明年中国能带更多的盆景来展出。他说,这也是英中两国文化艺术交流的内容之一,它给英国观众带来了美好的艺术享受。
(新华社)


第7版()
专栏:

美国一机构建议加强培养外语人才
由于外语人员缺乏而使工作遭受损失,这已经成为美国当前一个严重的问题。
几年前,美国专门成立了以康乃尔大学校长詹姆士·珀金斯为首的关于外语训练和国际问题研究总统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不久前发表调查报告指出,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商人会说日语的不到九百人,而在美国的日本工作人员约有一万人会说流利的英语。一九一五年,百分之九十五的美国大学入学考试都规定要考外语;而现在,每十二所大学才有一所有此规定,一九六五年美国中学有百分之二十四的学生学习外语,目前这个比例已经降到百分之十五。
报告还引述了美国国际问题研究方面经费不足和人才缺乏的情况,提出了一百三十条具体建议,其中包括恢复大专院校必修外语,设立二十所以外语训练和国际问题为重点的专业高中,以及在现有机构的基础上新建、扩建或改建一百二十五所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国际问题研究机构。 (林 晖)


第7版()
专栏:

谈谈日本妇女地位的变化
萧朔
从今年年初起,日本社会上和舆论界都在热烈谈论“妇女参加社会”的问题。有的说,今天的妇女是“飞翔着的妇女”;有的说,“妇女之浪”正在冲击“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还有人预言说,八十年代是“妇女成熟的年代”。这种种说法多少反映了日本妇女走向社会的趋势。
不久前,一家报纸上登载了一幅大照片:身穿铁路制服、头戴制帽的女站长吉川荣寿,面对着开出站的火车,精神焕发地行举手礼。这位在铁路上工作了三十四年的妇女,是日本铁路史上第一个女站长,任职不到一年,祝贺和鼓励她的信件从全国各地雪片似地飞来。
类似的新鲜事还有:三月下旬,日本内阁破天荒任命了一位名叫高桥展子的女士为驻丹麦大使;二月间,社会党议员田中寿美子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副委员长,这是日本几个大政党中第一次产生的党的女领袖。
这类事情在有些国家早已不算稀奇,但在日本却被认为是很了不起的新鲜事。
日本的资本主义社会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但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男尊女卑的传统仍然根深蒂固。长时期来,日本的社会要求于妇女的是:按照传统的规矩,学会怎样谦卑地侍候自己的丈夫,礼敬几乎所有的男子,做一个“贤妻良母”。对于她们来说,守家是唯一的“本分”,柔顺是必备的“美德”。一重重的看得见或看不见的樊篱把广大妇女阻隔在社会生活的广阔园地之外。尽管过去也有勇敢的先驱者和杰出的妇女活动家为争取女权而进行过斗争,广大妇女的状况还是很少改善。
日本的社会在战后经历了某种程度的民主改革,妇女应享有的权利和自由,至少在法律上基本上得到了承认和保护(尽管还不完备)。但是给了男尊女卑的旧传统以最大的冲击的,应当说,还是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六十年代,日本妇女就业人数是一千多万人,到了七十年代,全国妇女就业人数突破了两千万人。现在,每五个妇女中就有两个人在工作。根据世界银行调查,日本的职工总数中,妇女占了百分之三十九。
许多一向由男子垄断的社会职业和职务,现在也不能不向妇女开门了。例如,在商业部门,过去妇女只能做售货员、清扫工,现在有些妇女开始担任大公司的课长、室长、主任一类的管理职务。在知识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女教授、女作家、女评论家、女律师等等。
在观察日本妇女的状况时,不能不注意到家庭主妇们的活跃。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了千百万个家庭的生活方式。由于从洗衣到清扫,从煮饭到食品储藏,都已经实现了电气化、自动化,家庭主妇们摆脱了繁重的家务劳动,时间和精力都有了余裕。广大妇女参加生产劳动、社会活动和文化活动,有了现实的条件。家庭主妇到企业里做“时工”(即一天工作三、五个小时),已经形成一种社会风气。据官方调查,全国女子“时工”约有二百万人。
由于物质生活条件改善了,家庭主妇们也在努力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有的从事文艺创作,有的研究学问,著书写文章,有的上成人学校。有人对六百多种地方性的、城镇里出版的杂志调查,发现这些刊物的主编者和负责人有三分之一是妇女。日本最重要的文学奖“芥川奖”的获奖者连续两年是妇女,其中之一就是名叫重兼芳子的“主妇作家”。
当然,日本妇女走上“参加社会”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旧的传统和习惯势力仍然是一种不可小看的阻力。男女不平等、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远未消除。据日本劳动省调查,妇女的平均工资还只有男子的百分之五十六点二;妇女的失业率比男子高。有些企业、团体不愿采用妇女。一些妇女为了能长期工作,只好牺牲婚姻幸福,过独身生活。
为了捍卫自己的权利,妇女们在进行斗争。不久前报纸报道,三重县铃鹿市一名女职员向法院控告所在机关轻视妇女,不给她按规定升级提薪,官司打了七年多,才取得了胜利,法院判决由被告方面赔偿她一百七十八万日元的损失。这个事实说明,妇女们的斗争是多么艰苦,要使社会承认妇女的权利,是多么不容易。


第7版()
专栏:资料

日本的迎宾馆
赤坂离宫
在日本东京市中心赤坂地区,沿着皇宫的护城河——“御堀”往北走,就可以看到一座欧洲式的宫殿,白金两色交辉,富丽堂皇。这就是日本专门用来接待外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迎宾馆——赤坂离宫。
它最早建于德川幕府时代,原为纪州藩在江户(即东京)的住所。明治五年(一八七二年)纪州藩把它献给皇室,成为天皇的离宫,命名为“赤坂离宫”。一八七三年皇宫被火焚后,曾作为临时皇宫。一八八九年和一九二三年,又两次成为皇太子居住的“东宫御所”。一九四五年,这里是东久迩内阁所在地。一九四八——一九六一年又成为国立国会图书馆。
一八九九年,由当时的日本第一流建筑家和工艺美术家,接照巴黎的凡尔赛宫和卢浮宫的模式对赤坂离宫进行设计修建。地上二层,地下一层,室内装饰也是模仿法国十八世纪的式样。这项修建工程一直进行到一九○九年,共花了十年时间,占地十一万七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为一万五千平方米。
一九六七年,佐藤内阁建议把赤坂离宫改建为迎宾馆。经过五年零四个月的内外改建,共花费了一百零四亿日元。迎宾馆于一九七四年四月二十三日举行落成典礼,十一月接待了第一位国宾——比利时国王博杜安一世。到目前为止,迎宾馆已接待了近五十个外国贵宾。
一九七二年,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曾表示希望邀请周恩来总理成为迎宾馆的第一位尊贵客人,但是这未能实现。一九七八年和一九七九年,邓小平副总理和邓颖超副委员长访问日本时均下榻于此。一九七九年六月,第五次西方国家首脑会议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新华社)


第7版()
专栏:国际书讯

日本出书多读者多
去年日本共出版了四万多种、十二亿三千多万册书。按人口平均,全国每人可分十几册。不但书店,甚至百货店、食品、果品店等等,都兼营售书业务,读书之风颇盛。抽样调查表明,一年里读过书的人占百分之六十以上,其中十五至十九岁者居多,占百分之八十八。但是,也还是有人不读书。据调查,全国每五人中有两人一年里未读一本书,有百分之四十五的人“一本书没买过”。经抽样调查,不读书的原因以“没有时间”者居多,占百分之三十。认为读书“无此必要”和“不爱看书”的仅占百分之十三和百分之十六。


第7版()
专栏:国际书讯

美国最大的《儿童词典》
美国出版过各种不同的儿童词典,其中规模最大的首推霍顿·米夫林公司去年出版的一部《儿童词典》。它从许多学校的教材、教学用语、一千多种书刊的约五百万条词汇里精心选择了三万词条编成。里面还附了一千五百多幅插图,包括不同年龄儿童进行各种活动的照片,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便于儿童阅读和理解。


第7版()
专栏:国际书讯

专藏歌剧资料的图书馆
法国的巴黎歌剧院图书馆设在当年拿破仑三世进出歌剧院的专用通道里。它不仅以其富丽堂皇的豪华装饰出名,而且,还收藏着极为丰富的歌剧资料。在那里,可以查找到三百年前路易十四以来法国歌剧发展的各种资料和档案。例如,凡尔赛宫的歌剧脚本和成千上万的音乐作品,其中有著名作曲家拉莫、格吕克、罗西尼、华格纳和马斯耐的手稿。此外,还有许多意大利米兰的古典歌剧脚本、杂技艺术史料和数量惊人的公演海报。
统计一下,人们发现这儿收藏着歌剧和舞蹈图书五万册,歌剧脚本三万本,以及数以千计、乃至万计的素描原稿、布景草图、服装画稿、木版画、照片等等。现在,这家图书馆每天都要入藏许许多多新的资料,对所有芭蕾舞剧和歌剧都建立了完整的档案,后人将可以在这儿方便地了解到二十世纪歌、舞剧的详细情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