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5月2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部分农业技术人员和领导同志在夏秋生产座谈会上提出
及早抓好秋粮生产夺取全年丰收
据新华社北京五月二十四日电 新华社记者李荣琨报道:最近,从农业部召开的部分省、地、县农业部门领导同志和技术人员关于夏秋农业生产问题座谈会上了解到,一些地方长期忽视秋粮生产,造成秋粮连续减产,这个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在我国夏秋两熟粮食产区,秋粮的产量在全年粮食总产中,一直是个大头。秋粮减产,严重影响全年的粮食产量。一般说来,夏粮作物自然灾害少,在水肥好的条件下,比较能够做到高产稳产,又大都是细粮。重视夏粮生产是对的。问题是有些领导产生了片面性,忽视了抓秋粮生产,甚至不惜牺牲秋粮来抓夏粮,结果秋粮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慢。据有关省的同志谈,以夏挤秋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挤面积。如河南省、河北省,“帮麦田”面积要占百分之十左右。随着夏粮面积的扩大,春播秋粮面积被挤得逐年减少。二是挤时间。小麦迟熟高产品种增多,生育期延长,再加上夏粮收打任务大,劳力紧张,因此,秋粮种得晚,成熟也晚,影响秋粮的收成。三是挤肥料。产麦区百分之七八十的粗肥和化肥多用于小麦,晚秋粮食作物一般只占百分之二三十。
此外,在秋粮品种布局和种植形式上,不顾主客观条件,片面强调高产作物,盲目追求提高复种指数,忽视因地制宜,违背了自然规律,也是秋粮上得慢的一个原因。
怎样才能做到夏增秋也增呢?一、正确处理夏粮生产和秋粮生产的关系,对夏粮和秋粮作物的面积,上下茬口的衔接,肥料的使用等,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不要厚此薄彼,抓这个丢那个。
二、秋粮的品种安排和种植形式,要根据水肥条件、土质特点、气候情况等,适合种什么就种什么,哪一种种植形式有利于增产,就采用哪一种。种植品种和种植形式,不仅要考虑提高产量,还要考虑城乡人民的生活需要,还要和种地养地结合起来。
三、抓好重点作物。水稻、玉米单产高,种植面积大,是秋粮的大头。南方中晚稻的产量,一般占秋粮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北方的玉米产量,一般占秋粮的百分之五十以上。把这两项作物抓好了,秋粮增产就有了把握。
四、要立足于抗灾夺丰收。秋粮作物,正处在旱、涝、风、雹、霜和各种病虫害发生的季节,必须因地制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战胜各种自然灾害,才能夺取丰收。(附图片)
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红光大队的社员在选种。 新华社记者摄


第2版()
专栏:

黄淮海平原治碱大有希望
——访治碱专家王守纯
因地制宜地推广我们已掌握的治盐碱技术,三、五年内,可使黄淮海平原五千万亩盐碱地增产二、三百亿斤粮食!
这是最近记者在访问治碱专家王守纯时,他向我们揭示的黄淮海平原治碱的前景。
我国黄淮海平原五千万亩大的盐碱地区,具有地势平整、土层深厚、无霜期较长、雨量较多、交通方便等发展现代化农业的优越条件。然而,由于土壤盐碱化,这里农业长期落后,粮食亩产仅一、二百斤,大片土地荒废。让盐碱窝变成粮仓,这是黄淮海平原盐碱地区人民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事。在旧社会,这一美好愿望根本无法实现。人们年复一年所遇到的,只是减产、绝收和逃荒的惨景。现在情况怎么样?王守纯同志告诉记者:我们已经研究出来了大规模治理盐碱地的有效方法。黄淮海平原五千万亩盐碱地变粮仓大有希望。
王守纯同志研究盐碱地改良已有三十多年了。他长期在冀、鲁、豫盐碱地区蹲点、奔波、研究,熬成了满头白发。他回顾说,解放后,我国在治理盐碱地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成绩很大。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旱、涝、盐碱之间的关系没摸透,采取了一些不恰当的措施,不仅难以根治盐碱,有时还使一些地区加重了土壤盐渍化。近些年来,科技人员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反复摸索,终于掌握了水、盐运动规律,开始大规模地应用多种田间排盐碱工程与农业措施相结合的办法,调控水盐运动,综合治理旱、涝、盐碱,建立合理的农田生态系统,使盐碱滩较快变为良田。例如,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和兄弟单位协作,在山东禹城县和陵县大规模治理盐碱地,成效非常显著,为治理黄淮海平原盐碱地开辟了新途径。现在的问题就是要加紧推广治盐碱技术。只要我们结合各类盐碱地的特点,运用已有的综合治理技术,就完全可以在短期内使黄淮海平原五千万亩盐碱地变为粮仓。一些国家的代表参观了禹城、陵县的治盐碱实验区,给予较高的评价。有的当场邀请我国专家去他们国家帮助推广这里的治盐碱地技术。去年十一月间,美国夏威夷大学农业工程系主任、美籍华人王兆凯教授在王守纯陪同下对比考察了禹城、陵县两个治盐碱实验区和附近尚未治理的盐碱荒地后,对两个实验区的治盐碱成效甚为惊叹。他对王守纯说,他看过许多国家的治盐碱实验区,象中国这样有成效的十几万亩大的实验区还很少见。他分析了有关数据,当场用电子计算器算了算,说,如果你们好好推广冶盐碱技术,把黄淮海平原五千万亩盐碱地都搞成象禹城、陵县两个实验区的样子,所用投资不多,几年后不仅可增产粮食数百亿斤,还能收回全部投资。如果对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地改造迟了,不但要浪费大量的自然能源,还要多花外汇向国外买粮食。
王守纯谈到,推广已有的治盐碱科研成果,需要国家将每年的农业投资调整一下,适当增加盐碱地区的农业投资比重。这是近在眼前的二、三百亿斤粮食,真是一本万利!
新华社记者 郭永文
(本报有删节)


第2版()
专栏:

桂阳县高山区一些瑶、汉族人民
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
据新华社长沙五月二十六日电 中共湖南省桂阳县委关心居住在高山区的瑶、汉族人民群众的生活,发动群众,兴建了二百一十七处饮水工程,使二百一十八个饮水困难的生产队,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
桂阳县在五岭山北麓,属漏水的石灰岩地层,地势起伏,水源分布不均,致使部分高山区人畜饮水非常困难。桂阳县从去年开始,投资十五万元,分期分批修建饮水工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初步改变了这些地方因缺水而造成的贫困落后面貌。洋市公社石廊五队常年要到五、六里外去挑水吃,全队十九户,因为无水,搬走了九户。现在,县上帮助他们从五里外的高竹山引出溶洞水,铺设了四华里半的管道,把水引到村上,不仅解决了人畜饮水,还能灌溉农田十余亩。


第2版()
专栏:

韩丁就我国农业问题建议
要十分注意搞好水土保持
“注意水土保持,因地制宜地进行农业基本建设。”这是联合国粮农组织顾问、美国农业专家韩丁,最近应邀在我国农业机械部举办的一次干部业务学习会上提出来的建议。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韩丁,最近又到我国内蒙古、山西等地考察。他根据自己考察的结果和在美国经营农场的实践经验,深感中国应该极大地注意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他说,中国有些地方不注意植树种草,沿用着不合理的耕作方法和建设方法,造成水土严重流失,耕地土层越来越薄,直至废弃,非常可惜。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农业基本建设,通过试验,逐步推广缓坡梯田和免耕法、少耕法,以保持水土,避免重复美国过去造成水土大量流失的教训。
韩丁说,他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经营过一个农场。这个农场地处丘陵地区,原来水土流失很严重,后来他接受水土保持局的建议和援助,按照等高线建设缓坡梯田,沟里都种上草,并采用免耕法和少耕法,水土保持得很好,一千多亩地中间没有地埂和沟壕,拖拉机可以到处行驶。他在谈到免耕法、少耕法的好处时说,所谓免耕法、少耕法,就是对耕作的土地采取不耕翻或少耕翻,用播种机械把种子直接播到地里,再用化学除草剂除去杂草,保证农作物生长。这样做的好处是:能保持土壤正常的团粒结构;留在地里的秸秆增加土壤覆盖层和有机质,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推广免耕法、少耕法后,可以适时整地、适时播种、适时收获。同时,免耕法、少耕法还能节省农业机械、劳动力和燃料。他建议,象中国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可以试一试建设缓坡梯田的办法,并逐步推广免耕法、少耕法。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农村杂谈

踢开头三脚
戴松成
一些穷队很想变富,但苦于不知从何处入手,总是说“头三脚难踢!”
“万事开头难。”穷队家底薄,基础差,又缺乏经验,要闯开一条“生财之道”,的确有难处。农村中不是常有这种现象吗,富队越干越有劲,好象啥都不难;穷队呢,越干越泄气,甚至感到“一根鸡毛也挡车”。可是,这是可以转化的,只要愤发变革,又变革得法,再难的局面也可以改变。不久前在河南省新安县采访,就了解到这样一例。
那里有个姚家岭大队,丘陵起伏,全是粘土,“逢旱地张嘴,遇涝遍地水”。不要说灾荒年,就是风调雨顺,也要吃统销、靠借款过日子。这个队从合作化到一九七八年,没有给社员分过红,被称为“马尾串豆腐——提不起来”的队。
去年一年间,这个穷队开始起了变化。他们在党的三中全会精神激励下,猛踢了三脚:一脚踢掉了极左路线造成的“怕”字,组织了一个副业队,理直气壮地抓现金收入;二脚踢掉了“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实行了联系产量的责任制,按劳付酬,多劳多得;三脚踢掉了“单打一”抓粮食的框框,因地制宜地合理安排,退下来几百亩红薯地,种了几百亩花生、油菜和芝麻。一到秋季,立见实效:三种经济作物卖了四万元,副业收入了二万元。红薯少种了一些,因为种和管比以前好了,总产反而增加了十五万斤。这一年,队里自合作化以来第一次超额完成国家粮、棉、油征购任务,社员第一次分了红,并偿还了一万多元集体贷款。干部、社员致富的劲头更大了。
这三脚实在踢得好,踢到了要害处,踢开了发展生产的障碍。人的潜力开始发挥出来了,地的潜力开始利用起来了,这就开始了由穷向富的转化。可见,一切穷队本来都存在有利因素,都有着“生财之道”可寻,关键是执行什么政策、采取什么方法。过去十多年,有些地方并没有少抓穷队的工作,但为极左路线所束缚,一味去批“资本主义自发倾向”,尽管“大批判不停,换班子不停,割尾巴不停”,也不能抓出成效来,反而在“老大难”的困境中愈陷愈深。这是多么深刻的教训!
扶植穷队翻身,不是提倡自力更生吗?要使穷队把自己的力量发挥出来,就要落实各项农村经济政策,并且适当放宽一些政策,充分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让他们从实际情况出发,从群众利益出发,因地制宜地采取趋利避害的措施,休养生息,先求温饱,行有余力,再向前进。这样,一些穷队就可以象姚家岭大队那样,能够“踢开头三脚”,闯开一条致富的路子来。


第2版()
专栏:

高陵县养鸡良种化
新华社西安五月二十六日电 陕西高陵县目前已实现养鸡良种化,成了我国第一个基本实现养鸡良种化的县。
现在,全县建立了来亨鸡的良种繁殖体系,县有种鸡场,各公社有孵化育雏场,队有养鸡场,社员养良种鸡。全县喂养良种鸡已占总鸡数百分之八十三以上,每户平均养来亨鸡五点五只。


第2版()
专栏:

科学养猪 大有可为
——北京通县推广金连成养猪经验效果好
在北京郊区通县和永乐店国营农场,提起金连成,人们都称赞他钻一行,成一行。
金连成是富各庄大队的社员,前几年学习了一些有关养猪的基本知识和别人的养猪经验,从一九七七年秋后开始科学养猪的试验。两头瘦弱的猪秧,经他耐心调理,精心喂养以后,很快变了样,养了一百二十六天就达到出售的水平。为了进一步取得经验,金连成又连养了两年猪,越养经验越多,逐步做到用料少、育肥快、早出栏、成本低。喂了两年猪,金连成从缺粮欠款户成为丰衣足食的富裕户了。
金连成科学养猪经验不但吸引了附近的社员到他家去询问、学习,而且很快引起了当地畜牧干部的重视。为了推广他的经验,去年三月间,永乐店国营农场,召集各生产队畜牧干部开办了短期学习班,请金连成讲解科学喂猪的道理,为什么喂粗纤维如秸草等,不但不长肉,反而对猪的肠胃有害。通县组织了畜牧技术宣讲团,各公社大队的书记、畜牧队长、猪场场长等三千一百多干部听到了金连成的养猪经验,有的单位推广后,效果很好。
永乐店国营农场的西马坊大队,去年采用金连成科学养猪法,全大队三个猪场,平均盈余一千二百元,达到了养猪不赔钱还略有盈余的指标。
通县宋庄公社小堡大队三个猪场,前年饲料粮浪费很大,肥猪出栏率很低,仔猪成活率也不高,年底结算赔了二万一千多元。去年采用了金连成的科学养猪法,同时改进了经营管理,一年内大变样,全大队五个猪场盈余二万一千多元;其中三队猪场出现了省工、省料,育肥期短,仔猪成活率高,肥猪出肉率高的可喜现象。前年育肥期十个月至一年,体重一百二三十斤,平均六斤三两粮长一斤肉。去年育肥期四个多月至五个月,平均体重一百七十斤,三斤一两粮长一斤肉。仔猪成活率也提高百分之四十。
通县宋庄公社八十六个生产队,从去年以来科学养猪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涨,关键是公社干部真正认识了科学养猪的合理性和好处,在推广工作中信心足决心大。他们首先注意抓认识转变工作,在群众中多次进行了新、旧两种养猪效果的比较;同时从物质上进行了支持,买回一百吨鱼粉,又用“以粮换粮”的方法,把各大队的黄豆收集到一起做饲料。有些生产队不仅集体养猪采用科学养猪法,许多社员户也采用了科学养猪法。现在人们养猪,普遍做到了:选杂交猪种、从小猪开始育肥、按不同生长阶段加适量蛋白质饲料。今年全公社有三分之二的生产队在玉米地里套种了黄豆。
科学养猪使他们收到了极大的经济效果,宋庄公社的集体猪场,去年减少三十三万九千三百六十多元亏损,节约饲料粮二十四万斤,基本上扭转了历史上养猪赔钱亏粮的状况。
本报记者 李剑虹
本报通讯员 赵奇山


第2版()
专栏:

要帮助穷队尽快富裕起来
中共黑龙江省海林县委副书记 韩冷
我们县从实践中体会到,要使农村尽快地富起来,既需要抓富队更富的工作,也需要抓贫困队的转化工作。
过去,我们县由于抓富队的工作多,做贫困队的转化工作少,富队越富越想富,穷队越穷越泄气,造成全县农业生产难以大发展的局面,单产一直在四百斤左右,总产是一亿七八千万斤,贡献不过三千万斤,人均收入百元上下。
我县富队和穷队之间的差别很大。从产量上看,有亩产千斤,人均贡献半吨的队,也有亩产不足百斤,年年吃返销粮的队;从收入水平上看,有劳动日值三元以上,人均收入三百元的队,也有劳动日值只二分钱,人均收入不足二十元的队;从集体固定财产上看,有十几万、几十万元家底的队,也有常年拖欠贷款的“空壳”队;从管理水平上看,有斤粮成本四分钱的水田队,二分钱的旱田队,也有一角钱的水田队和八九分钱的旱田队;从发展项目上看,有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五业俱兴的队,也有单一经营的队;从生产条件上看,有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改变了生产条件,抗灾能力强的队,也有一直靠天吃饭的队;从执行政策的情况上看,有一直坚持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的队,也有政策不稳的队;从领导班子上看,有十几年一直保持稳定,干部干当前,想长远,越干越有劲的队,也有一年一换,干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队。总之,根据我们的统计,富裕队大约占全县总队数的百分之二十三,穷队约占全县总队数的百分之十九。
这百分之十九的穷困队,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三十,平均粮食单产只有一百八十斤,低于全县平均单产的百分之五十五。仅就这一项数字来看,如果穷困队的单产能够提高到全县平均水平,全县粮食总产就可以增加百分之二十,就可以摘掉吃调入粮的帽子。这笔帐告诉我们,穷困队的比例数很大,拖了全县农业生产的后腿。但它们的潜力也很大,上升的幅度可以远远大于富队上升的幅度。因此,一定要在抓富队的同时,帮助穷队尽快富起来,提高全县农村的富裕水平。


第2版()
专栏:

促富队更富 帮穷队快富
湖北省应城县委改善党对农业生产的领导,帮助富队总结经验,寻找差距,继续前进,同时扶持穷队开辟门路,发展生产,尽快富裕起来。
去年,应城县战胜严重干旱,农业大幅度增产,全县有百分之十五的生产队分配水平提高,不少的队超过了一百八十元。县委领导这些“尖子队”总结经验,研究“富队如何更富”,帮助他们进一步搞好农业内部调整,因地制宜发展果、林、湖桑等多种经营基地,扩大社队企业。
全县还有百分之十九左右的穷队,生产基础差,集体积累不多,社员分配收入在八十元以下。一些穷队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单一经营,生产门路少,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县委帮助这些穷队根据本地条件,靠山的上山取宝,靠水的水里求财,大力发展工副业生产和多种经营。郎君公社么湾大队六个生产队,过去挤在“八分田里闹革命”,没有一项工副业生产,去年人均收入不到五十元。去冬今春,各生产队发挥人力多资源广的优势,利用七十多亩水面修建了精养鱼池,还规划在湖套田和荒岗岭地里种植黄花、果木、瓜菜、芋头、白莲、菱角等多种经济作物。
同时,对一些生产资金缺乏、生活困难的穷队,县里拨给扶助穷队专款四十多万元,投放给这些社队的农用资金六十多万元。财贸部门还抽出二百七十名干部到穷队帮助工作。去冬以来,有关部门先后从外地购进黄花、甘蔗、长毛兔、平头鹅、鱼苗等多种经营种苗,帮助穷队发展了多种经营。 田庄 刘纯斌


第2版()
专栏:农业知识

脱粒湿麦遇雨怎样应急处理?
小麦是我国主要夏熟粮食作物,在小麦收获季节,常常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脱粒后的湿麦不能及时晾晒,往往一夜之间就会发热,并很快生芽、霉烂。为了防止小麦霉烂,近年来,我国广大保管粮食职工和科研人员,总结出一些经济有效、简单易行的应急措施。
一、自然缺氧法:粮食是有生命的机体。水分、温度和氧气是粮食和粮粒表面的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如果能控制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粮食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抑制。在不可能采用日晒、烘干和低温储藏来控制时,就要求助于使其缺氧这个办法了。自然缺氧使用的材料是不破不漏,无眼无洞的塑料薄膜。具体做法是:先用麦糠在地面上铺垫个垛底,然后将粮食堆在上面(也可用囤存放),最后把塑料薄膜苫盖上,四周拉紧用泥土压实封严。粮堆要设置背阴处。
二、漂白粉拌合法:能制热防霉,保证在短期内高水分小麦不发热、不生芽、不霉变。漂白粉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杀伤各种微生物的作用。漂白粉拌合湿小麦后,再用塑料薄膜密闭,防霉效果好。具体作法是:按漂白粉为小麦的千分之一的比例均匀拌合。
三、食盐拌合法和明矾拌合法:食盐拌合法和明矾拌合法与漂白粉拌合法的具体做法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用量比例不一样。食盐与小麦的比例是一点五至二比一百,明矾与小麦比例是零点五比一百。
采用上述方法,一般能安全保管七至十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