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5月24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千百万观众的期望
——祝第三届电影“百花奖”
林杉
由《大众电影》举办的第三届电影“百花奖”评选活动,在国内外千百万观众的热情支持下,业已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近几个月来,全国掀起了一个影片评论的热潮。不少家庭、学校、连队和机关都经过了集体讨论,郑重地填写选票。有一家老少三代开了两次家庭会议才填好选票;有一个学校的共青团委组织各支部预选,最后经各支部文体委员评议后才寄出全校仅有的一张选票。广大观众在影片评选中所表现的那种高涨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是十分感人的。有千百万群众参加的电影评选活动,无疑对促进电影艺术水平的提高,密切电影创作人员和广大群众的联系,以及提高群众对于电影艺术的鉴别和欣赏水平,都会起良好的作用。
在我们进行这种有意义的“百花奖”评选活动的时候,我们更加怀念敬爱的周恩来同志。周恩来同志、陈毅同志和郭沫若同志当年亲临第一、二届电影“百花奖”授奖大会和联欢会的生动情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我们也永远记得,周恩来同志于一九六一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曾经指出:“文艺要好好为人民服务,就要通过实践、到群众中去考验。”
广大观众经过深思熟虑,郑重地推举出《吉鸿昌》、《泪痕》和《小花》为最佳影片以及其他最佳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这个事实本身就值得我们深思。三部故事影片的当选,毫不含糊地表达了我国人民热爱象吉鸿昌那样视死如归、以身殉理想的共产党员和民族英雄;热爱象朱克实那样具有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党的好干部。人们喜爱影片《小花》,则是因为它运用抒情的笔调,以新的手法,颂扬了人民革命战争和革命英雄主义。这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人民是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他们愿意在新的历史时期,把吉鸿昌、朱克实那样的英雄人物,作为自己的学习楷模,决心在党的领导下,向四个现代化奋勇进军。通过这次评选活动和群众来信,对我们电影创作者表示了热烈的期望:
期望我们多多塑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象朱克实那样的社会主义实干家的生动形象;同时,也期望我们创作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从多方面提高人们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使具有广泛群众性的电影艺术,在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期望我们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加强对社会的学习,投身到沸腾的生活中去,使自己的创作植根于深厚的生活土壤之中;期望我们继续解放思想,并且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大胆探索,不断创新。
青年演员陈冲与刘晓庆分别被推选为最佳女演员和最佳配角演员,这标志着我国影坛已经出现了一代新人,广大观众期望有更多的新人涌现出来,也期望已经崭露头角的青年创作人员,能够重视自己的政治、思想、艺术修养,从而使自己健康地成长起来!
去年,我们在电影园地上获得了一个好收成,除了获奖的以外,还有不少影片和创作人员同样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表扬。


第8版()
专栏:

让座和霸座
曾炜
一九六二年春,全国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在广州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个会,聆听了周总理、陈毅副总理的谆谆教导,得益甚大。其中周总理看戏让座,更使我常作为典范传颂。
那天晚上,我们去广东迎宾馆小礼堂,看马师曾演的粤剧《天问》,罗品超、红线女合演的《花园对枪》。小礼堂仅二、三百座位,前面放置一排大沙发,其余都是小沙发。我们集体进场。不久,周总理和邓颖超同志同时进场。总理一来,看厅气氛可热闹了。许多曾直接受过他教导的、极为倾慕总理的同志,都拥上去迎接。总理象见了老朋友似的,跟这个握手,同那个招呼,谈笑风生,十分亲切。田汉、曹禺等老同志请总理入座,总理见前面一排大沙发,连忙请那些老前辈上座,说:“今天是招待你们的,你们是老师……”边说边把田汉、曹禺、阳翰笙等一批老同志,一个个请到大沙发就座。直到前排坐满了,才在我们附近找个空位坐下;又和左、右、前、后的同志亲切交谈,问这问那,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世事多奇。一九七四年夏天,我接到两张省革委的戏票,说是观看赴京调演节目。我的位置是八排,靠边。我按时对号入座。刚坐下,一位我熟悉的干部走来向我打招呼,叫我离座。我一看,原来是“中央首长”派来审查剧目的“钦差”要来看戏,不能让人靠近。他们坐在第八排正中,前面七、六、五、四排全空着,真够架势。这两位年青的“钦差”,正襟危坐,不苟言笑。我们相距数行,却象隔了个大西洋。
周总理让座,只能说是总理千千万万模范行动中的一件小事;“钦差”霸座也只是“四人帮”犯下滔天罪行中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区区小事,足以说明:高尚与低下,美与丑,伟大与渺小,崇高与卑鄙,人民勤务员的光辉形象与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的肮脏灵魂的鲜明对照!
事情过了许多年,为什么这两件事还时时在我的脑际萦回呢?因为,在生活中,“四人帮”摆架势,对人民作威作福的歪风的流毒还未完全肃清,不时还可听到某些类似的事情发生。例如,有少数干部还搞特殊化,讲排场,搞瞎指挥,脱离群众。称王称霸者也仍然存在。这虽是极少数,但也说明,党中央一再强调恢复革命的优良传统多么重要!


第8版()
专栏:

丰收新曲〔套色木刻〕 格桑


第8版()
专栏:文艺随笔

爱才·识才·用才
万里云
宋人魏庆之编的《诗人玉屑》中,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宋仁宗时著名宰相晏殊有一次路过扬州大明寺,让随从念壁上题诗,但不许先念出作者地位、籍贯,发现好诗之后再询问作者情况。用这种方法,他发现有一个名叫王琪的人,诗才出众,便邀请王琪一起吃饭,“同步游池上”。“时春晚,已有落花,晏云:每得句书墙壁间,或弥年未尝强对;且如‘无可奈何花落去’,至今未能也。王应声曰:‘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就是宋词名篇《浣溪沙》中那两句千古绝唱的由来。晏殊对当时仅任县主簿的王琪的才能也十分赏识,由此把他推荐到集贤院。
我在这里重提这则诗话,并非为了证明晏殊有“剽窃”之嫌,而是为了从中受到教益。首先,我们感到,晏殊是很爱惜人才的。爱才心切,才能那样处处关心,事事留意,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即使是游乐玩耍,读诗论文,也不忘记。晏殊当时是个大官,位极人臣,地位、权力煊赫一时。而王琪则是一个地方小官,两人地位悬殊,可是晏殊发现王琪的好诗后,立即请王琪同吃饭、同游览,论文谈诗,虚心探讨,并不因地位悬殊而有隔阂。所以《宋史》称赞他“善知人”“进贤能”。据记载: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一班名臣,都出自他的门下,确实并非偶然。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从实践效果去发现和识别人才,是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诗人就要看他的诗,是画家就要看他的画,是其他什么行业的人才,就要看他对那个行业的真才实学。任何论门第、看名位、拉关系的做法都是不妥当的。晏殊叫别人念诗板时,采取了“戒其勿言爵里姓名”的方法,只看作品的好坏。这对于革除那种看名气地位,讲人情面子,任人唯亲等恶劣作风,实在是一个好办法。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非容易之事。除了自己必须先丢掉私心杂念之外,还必须具有相当的识别能力。空怀求骥之心,而无伯乐之慧眼,“千里马”还是会从眼皮底下溜走。假如晏殊不懂填词,胸中根本没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成竹”,就不能那样敏锐地发现诗才出众的王琪,也就更不会如此迅速地引导王琪吟出“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佳句。所以,一个领导者要发现人才,十分关键的一点,是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尽可能成为你主管的那个部门的内行。
发现人才之后,敢于大胆使用,破格提拔,也是十分重要的。晏殊发现王琪之后,就大胆地推荐他,从一个县的主簿,提拔到开封府推事,直至集贤院、两浙淮南转运使,一直升到为皇帝“修起居注”等等,使他“英雄有用武之地”。
晏殊这样做,自然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但是,他对待人才的一些做法,包括作风,不是值得我们借鉴一下吗?


第8版()
专栏:观众的话

支持“百花奖”愿百花长艳
我爱《吉鸿昌》
粉碎“四人帮”以后,祖国的电影园地百花开放、绚烂多彩,许多影坛老将焕发了艺术青春,一批新星演出了时代风貌;不少影片,故事情节是那样地激动人心,演员的表演又是那样地生动逼真。这些影片使我们从中汲取到了蓬勃向上、勇往直前的力量。我清楚地记得,我在观看影片《吉鸿昌》时,深深地被主人公吉鸿昌的形象所感动。他那骁勇善战的风度,大义凛然的气概,使我们肃然起敬。他化装成平民百姓,深入解放区察访,在我军民感召下,毅然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他就义前,在雪地上愤然疾书,怒斥反动派,抒发壮志豪情,对着敌人的枪口,视死如归,那鄙视一切黑暗势力,深信光明一定到来的坚强信念,实在令人钦佩!
我爱《吉鸿昌》,我从《吉鸿昌》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江苏海安县 陶树明
人民公仆的光辉形象
彩色故事片《泪痕》,以饱满的革命激情,洗炼、明快的电影手法,塑造了朱克实——金县县委书记的形象。
影片没有平铺直叙地交代故事、介绍人物,而是在激烈的斗争中刻画英雄人物。特别是它精心设置的悬念——老县委书记曹毅之死,从开头到结尾,贯串始终,扣人心弦。它使观众随着朱克实一起焦虑,一起欢笑。
当朱克实来到金县时,“四人帮”已经被粉碎了。但是县委里的制造冤狱、不顾人民死活的那些人,并没有因为“四人帮”的垮台而垮台,他们还身居要职,在县委中还占多数,还可以控制局势。朱克实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紧紧和群众在一起,终于摧垮了“四人帮”帮派体系,使金县人民第二次获得解放。他是群众爱戴的好干部,不愧是人民的公仆,新长征中的好带头人!
南京 达英騄 董志涌
以情动人
影片《小花》在细腻地刻画人物的情感中,给观众看到了人的内心世界。从一开始,小花(董红果)在队伍中找哥哥,到她猛揍丁四;从翠姑(小花)抬着担架,以膝为足,血洒青石,到她重伤后等着跟哥哥见面,一举一动,都构成了无产阶级战士丰富的内心世界,流露着革命战士海洋、蓝天般的广阔胸襟!对同志,对兄妹,对父母的感情,如此深沉、真挚、细腻、亲切……,对敌人,对丑恶,恨得那么深,那么坚决、干脆……。爱的时候,兄妹抱头,悲喜交集,姐妹交谈,嘻嘻哈哈,象浪花欢叫着;恨的时候,梦中能惊醒,谁的话都听不进;要雪恨,象海浪怒吼,象云流奔驰。
影片《小花》写出了他们的感情的陶冶、升华过程,可亲可信,令人回味无穷,在审美中提高了认识,受到了教育。
南京大学 孙月沐
“爱心目中的艺术”
青年电影演员刘晓庆在一九七九年曾经说过:要爱心目中的艺术,不爱艺术中的自己。在这一年里,她同时参加了三部影片的拍摄。她在电影《小花》里扮演了刚毅、质朴的游击队员何翠姑,在电影《婚礼》中扮演了深沉、贤慧的大姐盛敏,在电影《瞧,这一家子》里,她扮演了轻佻、活泼的新华书店营业员张岚。她在后部影片里虽然只是个配角,但演出了那个轻浮、虚荣、令人生厌的女青年的心理状态。刘晓庆在表演这三个人物时所作的探索和尝试,表明了她是一个戏路宽广而有才能的好演员。
青年演员陈冲,拍完电影《青春》后,先后在影片《小花》和《海外赤子》中,成功地扮演了小花和黄思华。哑妹、小花(董红果)、黄思华这三个不同的角色,陈冲都扮演得很成功。她的表演,以真挚、朴实见长。希望陈冲和刘晓庆这两位青年演员,今后为广大观众塑造出更多、更好的艺术形象来。山西偏关县 贺文忠


第8版()
专栏:

上海举行大学生文艺会演
四月上旬以来,上海市四十一所高等学校的文艺爱好者,举行了大学生文艺(创作)会演,演出了一百三十几个文艺节目,其中有音乐、舞蹈、话剧、歌剧、曲艺等多种形式,它们从不同侧面展现了新一代大学生刻苦学习、献身四化的精神面貌和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会演邀请了专业文艺工作者参加评比。评选出的优秀节目,五月四日起向全市观众作汇报演出。(言午)


第8版()
专栏:

中国儿艺深入郊区县演出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演出的话剧《姑娘,跟我走》(周振天、王洪波、丁暄编剧),从去年十二月初到现在,已演出一百五十多场。几个月来,剧组除在市区演出外,还到郊区和县巡回演出,受到了郊区、县许多有关部门的重视。
这出戏,热情颂扬了党和人民对失足青少年的关怀和挽救,对于如何帮助已经误入歧途的青少年改邪归正,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张付吉)


第8版()
专栏:

《剧本园地》公开发行
文化部编辑出版的《剧本园地》,从今年四月份起向全国公开发行。《剧本园地》主要发表电影剧本。此外还设有:电影评论、电影欣赏、电影知识、影坛动态、读者论坛等栏目。
已经出版的一九八○年一、二期合刊,为了纪念列宁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特刊载了苏联电影剧本《列宁在一九一八》;另外还有《不该凋谢的玫瑰》、《冼星海在巴黎》等电影文学剧本。(瑞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