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5月2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怀念赖若愚同志
康永和 顾大椿
党的八届中央委员、原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赖若愚同志,一九五八年五月二十日下午七时零五分,因患肝癌不幸逝世,终年方四十八岁。当年五月二十三日,党中央书记处在首都各界公祭赖若愚同志的悼词中说:“赖若愚同志是我们党的优秀党员,是久经考验的革命战士。……一九五二年以来,赖若愚同志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作的时期,全心全意地致力于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工会工作,坚持了党的工人运动的正确方针,在向各种错误的思想作斗争中,表现了坚定正确的立场。几年以来,赖若愚同志对执行党的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对全国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先进生产者运动的开展,对党在企业管理中实行的民主和集中相结合的原则和职工代表大会的制度,对在发展生产基础上逐步改善职工群众生活,对改善工会工作和贯彻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等方面,都紧紧地依靠着党的领导,依靠着广大职工群众,进行了创造性的活动,有重要的贡献。”经过二十二年来的实践检验,上述悼词的评价是正确的。
赖若愚同志离开我们已整整二十二年了。二十二年的风风雨雨,吹不碎、打不烂深印在我们心坎中的若愚同志的音容笑貌。特别是他那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在新情况、新问题面前勇于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质,使我们念念难忘!
若愚同志生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死后,遗范千秋,始终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好同志。
若愚同志在全国总工会的领导工作中,给我们最突出的印象是:他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善于总结实践经验,把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一九五二年四月二十六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他的题为《毛泽东同志的是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钥匙》一文,他在这篇文章中说:“要巩固和提高工人阶级的领导,我们必须在实际工作中,时时刻刻注意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觉悟程度,并以此来教育干部、党员和群众。”他也正是这样自觉地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当作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钥匙来学习和运用的。他常说:作为一个领导人,脑子里要经常装着几个问题,时时考虑,反复考虑,与干部商谈,与群众商谈,求得解决。他也就是这样一个勤于思索的人。他曾向全国总工会的机关干部说:“正确的领导只有在正确的思想方法指导下才能产生。在思想方法上或实际工作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也就是毛主席所一再教导我们的‘实事求是’。……在我们的工作中,必须经常注意两个方面:学习理论,研究实际,而目的是为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是他长期作领导工作经验的概括,也是他得以卓著成效的关键。
若愚同志总结他自己的经验说:“领导工作总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处理原则性的、重大的问题;一部分是处理技术性、行政性的日常工作。这两部分工作都是必要的,但是对于这些工作不可以平均使用力量,而是要分别轻重缓急,避免事务主义。对于重要的关键性的原则问题,要用较多的时间很好地进行研究,必须反复讨论,慎重处理。这种问题一年也不过有几个,不可以吝惜精力。对于日常技术性、行政性的工作,就要处理得快一些。只有处理日常工作快一些,才有充分的时间去考虑重大问题。”“不管工作怎样忙,都应该有学习的时间,……一个领导者不学习是很危险的。”若愚同志就是这样一个勤奋学习,善于工作的人。这也是他的工作效率很高的一个奥秘。
若愚同志十分重视对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工作。他说:“在每一项工作中,都必须研究实际情况,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主要关节,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工作的中心环节,才能把整个链条抓起来”。在他主持全总工作期间,一直不断地进行了许多调查研究,如工会基层工作的调查和五三工厂的典型调查,手工业调查和私营企业中的工会工作的调查等。在进行调查时,还注意把一般情况的调查研究和重点的即典型的调查研究结合起来。他认为:“只有把了解全面情况和典型情况结合起来,才能进行具体指导,才能切实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若愚同志的讲话、文章,总是简明扼要,逻辑性强,说服力大,也就是因为他经过调查研究,能做到心中有数,言必有据。他反对那种漫无边际的夸夸其谈。他说:一次会议只能解决一个问题,不能要求把所有的问题都希望在一次会议中得到解决,把会议拖得很长,又不解决问题,使人感到“疲劳轰炸”;写文章也是,一篇文章只能写一个中心,才能写清楚,解决问题,不要什么都想写,越写越长,什么也说不清楚。他讽刺那些说话长而又不得要领的人是“罗嗦夫斯基同志”。善于掌握工作的中心环节,切中要害,言简意赅,又生动活泼,这是若愚同志的工作作风的特点。
若愚同志在实际工作中,特别重视榜样的作用。他说:“有了榜样,正确的方针、政策才是能够看得到的东西。有了榜样,才有具体的指导力量。”他还强调:“榜样应该是从群众中、从实际工作中自然涌现出来的。‘创造’典型是不科学的。”“从先进的单位中,可以看到带有普遍性的工作发展的趋势,这也可以说是树立榜样的一个作用。”著名的五三厂经验的普遍推广,各种劳动模范、先进人物和先进单位的大量涌现,这些,和若愚同志重视榜样的作用的指导思想和正确的领导方法是分不开的。
若愚同志十分重视党的群众路线在工会工作中的贯彻。他对我们全总机关干部说:“要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还必须经常注意向群众学习。毛主席教导我们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切事业都是群众的创造,群众的力量是最伟大的,所以最生动的东西也一定是来自群众的。作为领导者或领导机关来讲,必须很好地向群众学习,否则就不能从群众中来也不能到群众中去,这样,就无法把工作领导好。”他强调:“要真正向群众学习,就必须与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生活状况和思想状况。从工会工作来讲,联系群众尤其重要。所以工会必须建立民主生活,经常保持上下通气,接受群众的监督,听取群众的批评。我们的一切组织形式和制度,都应从这方面来考虑。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是最有害的、最危险的,必须加以克服。”他经常要求他的秘书和机关工作人员:“不论是群众还是干部要见我,都要热情接待,不要阻拦。你们要帮助我联系群众,不要帮助我脱离群众。”他还善于把群众的呼声、意见和群众的经验集中起来,写成综合报告或专题报告向党中央反映,受到毛主席的多次赞扬。若愚同志在工会工作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善于发挥工会作为党与群众之间的“渠道”作用和“引带”作用,这是他在主持全总工作期间,适应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要求,按照党对工运的正确方针,把全国工会工作做得既扎扎实实又朝气蓬勃的根本,也正是我们今天在四化建设中的工会应该更好地发扬和学习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方法。
若愚同志在全国总工会的领导工作中,给我们另一个突出的印象是勇于在新情况、新问题面前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更是令人难忘的他的宝贵品质。
若愚同志从不满足日常工作中已经取得的成就。他常说:“必须注意新事物,研究新问题,才能掌握矛盾的变化。”他提倡“一切工作都要有一个目标,有一个远景。如果只是埋头于日常工作而不想想下一步,那就要迷失方向。”这种预见性,是他善于发现新事物和勇于探索新问题的前提。
若愚同志是在国民经济三年恢复时期的末尾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时候调到全总主持工作的。为了适应这种新情况的要求,他从工会工作领域就提出了把劳动竞赛向前推进一步,加强产业工会的工作,整顿和建立工会工作秩序的新问题;当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以后,他就抓住加强私营企业中的工会工作这个新问题,发挥工会在私营改造中的监督作用;当劳动竞赛已经在全国开展之时,他从鞍钢技术革新展览发现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是进一步开展劳动竞赛和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于是根据全国劳动模范张明山、王崇伦等来自基层同志的倡议,经过党中央的批准,做出了在全国开展技术革新运动的决定。当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刘少奇同志代表党中央在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所做的报告中,主张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若愚同志在这次大会的发言中,根据列宁、毛泽东同志关于工会的学说,对于执政的工人阶级的工会组织的任务和作用作了精辟的论述,他说:“工人阶级取得政权以后,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努力发展生产,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他认为,工会的作用,就在于联合和团结全体工人阶级,保护职工群众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这至今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工会必须代表职工群众、维护职工群众物质利益和政治权利的根本职责问题。历史的事实证明:若愚同志当时所研究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是正确的,是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的。可惜的是,他当时所努力探索的那些新问题,还没有得到实践的充分证明,形成更完善的经验和理论,他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今天,我们在四化建设时期的工会工作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怀念若愚同志,要更好地解放思想,更好地发扬和学习他的那种勇于探索新情况、研究新问题的革命精神。
若愚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勤勤恳恳、满腔热情地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若愚同志作风朴素,平易近人。他说:“工会工作者是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之中,还是置身于群众之外?是以同志的态度对待群众,还是以上司的态度对待群众?……如是后者,则是违反列宁主义的。”他也正是这样身体力行的。不论是对群众,还是对干部,他总是以平等的态度待人,和颜悦色,娓娓而谈,使人感到可亲而又可敬。他做工作,准备讲话稿,写文章,习惯于亲自动手。由他主持的会议文件,虽然也组织几个同志,在他的指导下,共同研究、起草,而最后总是由他动笔,修改,或者重写。他对别人送给他审阅的文件,只要是要向中央报送的或者是要公开发表的,他很少是一阅而过,而是亲自动手,逐句逐字地认真修改,从内容到语法修辞,甚至是一个副词、标点的不当,都要改正过来,一丝不苟。他每天的工作量是很大的。他的肝病由来已久,往往一手按着肝部的疼痛,坚持工作。他十分重视报刊工作,经常为报刊写文章、写社论、组织稿件,修改稿件,有时熬到深夜,也习以为常。他每年总要集中几段时间在各地视察,走马观花,或者下马观花,与蹲点的同志相结合,调查研究。他的方法是,带着他正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下去,在省、市找党、政、工各方面的领导同志交谈,特别注意找基层的同志和职工直接交谈。
当然,若愚同志并不是“完人”,也是有他的缺点和错误的,主要的是不够谦虚,在处理某些问题时,对各方面的意见商量不够,尊重不够。我们怀念若愚同志,要学习他的长处,避免他的短处。
若愚同志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同他一起工作的同志,经常受到他强烈的感染,他长期带病坚持工作,忘我劳动,使得别人也不知道什么是困难,什么是疲劳。只见他老是孜孜不倦地学习,工作,谈话,写作,思考,探索……这样一个顽强工作、勇于探索、富有朝气、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工人阶级正需要他做更多事情的时候,遽尔离开了我们。正如党中央在对他的悼词中说的:赖若愚同志的逝世,是我党和我国工人运动的一个沉重损失。若愚同志还活在我们心中,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第3版()
专栏:新风集

领导干部遵守《准则》叫人服气
学习和贯彻《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来,我县领导同志作风转变得真叫人服气。
先说坐车吧。过去,县委和县革委领导不论是下乡,还是到外地学习、开会,都是小汽车专门接送。现在,县委作出规定,领导干部到基层检查工作,一般都骑自行车;到外地也不再用小车专接专送了。前些日子,县委书记梁希勤和副书记朱志武下乡检查工作,机关负责派车的同志考虑他们年老体弱,打算安排个车,他们却和办公室的同志骑上自行车就出发了。三月二十九日,县委副书记宫培林同志去地区开会,步行二里多路,到汽车站坐公共汽车去了。
再说订报吧。县委、县革委十六名领导干部原先五十六份报纸全部是公费订的,现在改为自费。仅这一项,一年就可节约开支六百多元。上行下效,过去机关里各部、室、委和各科局公费订报刊二十六种,其中报纸二百八十七份,期刊二百二十八份。现在公费订的报纸减到九十份,期刊减到五十三份。过去一年光报刊费就要花四千一百多元,现在只需一千四百多元就足够了。
再说说迎送领导吧。过去,无论是欢迎新领导上任,还是欢送老领导调离,大都要借机吃喝一番,自己却很少掏钱。学习《准则》后,今年三月二十一日,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张景春调外县工作,在家的十名县委、县革委领导同志,打破惯例,每人掏一元钱,举行了送别茶话会,开了一个好头。
为了把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发扬光大,县委、县革委最近制订了《县委、县革委机关关于大力节约公用经费的规定》、《关于对干部职工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大家看到县委领导同志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实际行动,打心眼里高兴,说:“去年我们县粮食总产、总收入、总贡献、公共积累、社员分配五项指标都完成得很好,被省委和省人民政府誉为‘农业先进县’。今年,县委领导作风变,上下左右心喜欢,信心百倍干四化,将会迎来又一个丰收年。”请等待俺们的好消息吧!中共河北省阜城县委 芮润章 河北阜城县革委会 孙凯


第3版()
专栏:大家谈

由吃饺子想起……
我最近来京办事,有幸去几家饭馆吃饺子,边吃边想得很多。记得前几年,北京饺子每斤是一元三角,吃起来真香:皮薄、馅大、肉多、味美,吃上四两就感到满意了。随着猪肉调价,饺子售价调为一元六角。价格升上去了,质量却降下来了。我品尝过王府井小吃部、崇文餐厅和前门等几家餐馆的饺子,其共同特点是:皮厚、肉少,饺子瘪了。仍是我这个肚皮,吃上半斤也不感到十分饱。
由此,我就不明白了。本来已经调了价格,为什么饺子却明显地瘪下来了呢?这是不明之一;不明之二是,既然猪肉调价,影响到饺子售价和质量,那北京市场上猪肉降价时,又有那家餐馆主动把饺子售价降下来呢?
辽宁省冶金研究所
张承恩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我厂已加快气门芯的生产
我在江西气门芯厂工作,在北京开会期间,看到你报登的辽宁庄河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房瑞元同志的来信,得知他们那里买不到气门芯,将要影响春耕生产,心里感到不安。这是因为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所以生产的气门芯还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
目前,我厂已采取措施,加速生产气门芯,力争今年完成气门芯一千万个。对于庄河县的困难,我当时已通知厂里立即支援他们气门芯二千只。同时我还写信告诉了房瑞元同志,免得他为此事焦急。
国营江西气门芯厂厂长 李康民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群众建议给我们出了题目
你报三月三十日刊登了《小小气门芯,没有它不行》的来信后,我们为大力支援农业,冲破了旧的工业企业经济体制和产品管理的陈规,立即决定拿出一部分马车气门芯,支援广大农村的需要。我们还给辽宁庄河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拍去了电报,请他们速来办理。
我厂有一个车间专门生产气门芯,但产品统一分配。广大农村迫切需要气门芯,我们库存积压,却不能自行处理。这使我们深深感到,改革工业经济管理体制是何等的迫不及待。同时,一个“工业究竟应该怎样支援农业”的问题,也摆在我们面前,亟待切实加以解决。
沈阳橡胶机械厂


第3版()
专栏:建议之后

我们歌舞团到青海演出
读了你报四月四日刊登的《盼望到青海来演出》的信,我们中央歌舞团认为这真实地反映了广大青海人民的心愿。我团决定作为建国三十年来中央文艺单位首次到青海的一支轻骑,去青海基层和牧区演出。文化部领导热情支持了我们。我们决心要坚持文艺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深入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并向青海各族人民学习民族歌舞。我们将为青海人民演出我团参加国庆三十周年文艺会演的得奖节目和保留的优秀节目。中央歌舞团赴青海演出队


第3版()
专栏:

中央歌舞团赴青海演出队于五月十五日启程前往西宁。


第3版()
专栏:建议与要求

救救红柳
读了你报二月二十四日刊登的来信《戈壁沙漠上的植物毁不得呀》深有同感。特作进一步的呼吁。
新疆塔里木河畔红柳成片,对防止干旱、调节气候起着很好的作用。解放初期,虽然也有滥伐乱砍现象,但因红柳植被面积广,没有感到多大威胁。这些年来,情况就不同了。例如库尔勒以西、以南(尉犁以南),由于缺乏燃料,各团场和各地居民,整年无休止地进入沙漠,砍伐红柳。近处砍光了,就派成群的马车、拖拉机到较远的沙漠里砍。成片的红柳林,变成了光秃秃的戈壁滩。各团场职工和社员生活燃料不彻底解决,乱砍滥伐红柳的现象便很难禁绝。望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救救濒临绝迹的红柳。
新疆塔里木生产建设兵团职工家属 刘孙哲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应办些机械回修厂
我部有两辆大型挖土机,一辆推土机,扔在露天地里七年了。这三件机械设备,少说也值几十万元。如能修复再用,或送到钢铁厂回炉,会比风咬雨啃强得多。可到目前为止,还没听说哪里有机械回修厂。本着节约的原则,我认为:有关部门应办些机械回修厂,修旧利废,为国家节省些钢材。
河南邓县驻军 章喜鹊


第3版()
专栏:读者论坛

原因到底何在?
最近的报纸、杂志上有一幅照片,是一九五八年七月刘少奇同志乘硬席客车由天津去济南访问,同车上的群众谈话时的合影。我被这张照片深深地感动了:旅客们围在少奇同志周围,有的坐着,有的站着,无拘无束,纵情欢笑。我仿佛置身温暖的车厢,听到他们热烈的话语,沉浸在无比幸福之中。
可惜,林彪、“四人帮”制造的十年浩劫,使许多人,包括少数领导干部,精神上受到戕害,圣洁的灵魂被污染。
某党校规定,家在本地区的学员周末可以回家。一、二部学员都是老干部,由原单位派小车接送。三部学员搭乘学校工作人员的班车。因此,每到星期六,学校班车就很拥挤。某院有六个同志在党校学习。其中四个老同志由一辆小车集体接送,一位副秘书长乘专车,还有一个三部的学员坐班车。该院在二部学习的一个同志,建议副秘书长把那个三部学员捎上,并一再说明是顺路,不耽误首长回家。可这位首长哼哈半晌,就是不肯。他气得要回单位找干部部。那个学员说:“别找了,这样的车坐了扎屁股!”
无独有偶,三部另一位学员也想沾他们首长的“光”,壮着胆子去碰运气。首长连说“好好好……”可“好”字末了,又说:“这样吧,再叫家里派个车怎么样?”
照一般人看来,搭个车,捎个脚,与人方便,与己无碍,是不难办到的;何况小车并非私人财产。可不知为什么,这点子事偏偏难煞了两位首长。要说为了
“安全”,都是学员,“同窗”,又是本单位的同事,何至于如此担心?两三个人一辆车,要说挤,更说不过去。原因到底何在?局外人不得而知;有人猜想是“摆威风”。抖抖威风,拿拿架子,虽算不上搞特殊化,但是请不要忘记,我们毕竟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人与人的关系搞得冷若冰霜,实有悖于共产主义道德。提醒那两位首长,不能只记得我是一个“长”,而忘却了自己还是一个“员”——一个共产党员,人民的勤务员。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公布以后,有的领导同志主动到三部找本单位学员(有的互相并不认识)搭自己的车。领导上也正在采取措施,改变学员之间原先的乘车关系。听了这些,真叫人高兴。愿我们的领导干部都向少奇同志学习,心里永远装着群众,永远不做老爷。张亚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