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5月2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
迎秀
关于南斯拉夫,人们最感兴趣的首先是它的自治制度。南斯拉夫是怎样开始实行自治的?自治制度的具体实践究竟是怎样的?这是很多人经常提的问题。在铁托总统不幸离开人世的时候,他所倡导的这个独一无二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恰好整整实行三十年了。三十年来,它在南斯拉夫已深入人心。无论走到南斯拉夫的哪一个共和国和自治省,人们都会向你介绍实行自治制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那是一九五○年,在铁托同志的倡议下,南斯拉夫通过了第一个关于实行自治的法律,开始在工矿企业成立工人委员会,把工厂交给工人管理,从而迈出了自治的第一阶段。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如今它早已超越了工矿企业,而推广到所有的经济部门和社会活动中,只有南共联盟和军队除外。自治目前既是一种政治制度,也是一种由多种多样的自治组织、自治机构互相联系地组成的社会制度。
自治的缘起
南斯拉夫为什么实行自治制度?据南斯拉夫同志介绍,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就孕育了自治的萌芽。他们说,由于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在反对法西斯占领的斗争条件下开始进行的,当时,“消灭剥削”、“由劳动人民掌权”,就成为动员人民起来进行武装斗争的口号。那时在解放区由人民选举产生的政权、工人们占领了工厂主离弃的工厂并恢复生产等,都可以说是自治的最初萌芽。因此他们认为:自治的胚胎在战争时期就已产生,自治是战争时期人民政权的发展。战后,南斯拉夫按照苏联的模式建立起社会经济制度。当时,企业在国家管辖之下,企业中由经理代表国家,经理对国家机构负责,并由国家统一安排计划和投资。南斯拉夫把这个阶段叫做“革命的国家集权主义阶段”。他们认为,那时南斯拉夫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也没有其他可以借鉴的经验。这一阶段对于迅速医治战争的创伤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他们同时认为,这种集中管理经济的办法带来了官僚主义的危险。为了避免这种危险,根据马克思所说,生产者自由劳动的联合应成为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他们改行了自治制度。除此之外,导致实行自治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南斯拉夫当时所面临的国际局势。一九四八年外来的封锁和压力使南斯拉夫陷于极为困难的处境。为了克服经济困难和政治困难,必须动员人民的全部潜力,必须制定一个为人民普遍接受的、能起动员作用的纲领。这个纲领就是自治。这样,南斯拉夫在当时国内外的形势下开始走上自己独创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南斯拉夫同志在介绍自治制度的思想基础时,总要提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些观点,如工人阶级的解放应该由工人阶级自己去争取;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应该被自由平等的生产者联合的制度所代替;只有工人阶级学会管理,社会主义才能形成和巩固,不然社会主义就不过是一个愿望,等等。他们还时常用巴黎公社的经验,用防止人民公仆变成人民的主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不仅要注意资产阶级的复辟而且要注意防止工人阶级内部的官僚主义等论点,来说明自治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
从“工人自治”到“社会自治”
三十年来,自治本身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是十分巨大的。开始的时候,自治仅限于工矿企业,而且工人委员会的权力也较小,实际上起着咨询的作用。几年以后,工人委员会的权力扩大,可以在企业的分配中决定用于职工个人收入的部分。此后,工人委员会的权力继续不断地扩大,到一九六一年,企业可以自行决定扩大再生产的投资。与此同时,自治逐步推广到其他经济部门、文教部门和社会组织部门。一九六三年已进一步在国家机关的内部生活中实行自治。这时,由企业开始的“工人自治”扩大成“社会自治”了。到一九七四年,南共联盟举行第十次代表大会、南斯拉夫颁布新宪法和一九七六年通过
“联合劳动法”,自治制度跨入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用南斯拉夫同志的话说是:“最终形成了社会主义自治的社会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体制”。
这时,除经济部门外,整个社会自治制度都有重大发展。在生产部门,根据劳动者自由联合的思想,建立一级到三级联合劳动组织。即:联合劳动基层组织(相当于分厂或车间),这是基本生产单位,南斯拉夫同志称之为“自治组织的基本细胞”,企业的经济权力就集中在这里。另外两级是:由若干联合劳动基层组织组成的联合劳动组织(相当于大工厂或总厂),由若干联合劳动组织组成的联合劳动复合组织(相当于联合企业或总公司)。除三十人以下的联合劳动基层组织不成立工人委员会、职工大会就是最高权力机构外,各级劳动组织都建立工人委员会。联合劳动基层组织的工人委员会有全权自行管理企业,即有权支配全部收入、制订生产计划、确定企业发展方向、任免业务领导干部和招收工人等。另外,他们还通过自治方式来解决经济部门和非经济部门之间的关系。具体作法是:在文化、教育、卫生、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等方面,建立由这些部门的代表和生产部门的代表组成的“自治利益共同体”,把过去实行预算、由国家拨款的办法变成由生产部门的代表和有关社会服务部门的代表自行协商,签订协议,来完成这方面的工作。根据南斯拉夫的自治理论,这种方式称为“劳动的自由交换”。这样,工人不但决定本工厂的财政大权,而且接过了国家的一部分职能,直接管理作为社会共同需要的那一部分资金,从而更直接地管理社会事务。在城乡,区以下按居住区域建立地方共同体,对本区的政治、经济、文教、卫生以及公益事业实行自治。区和区以上的共和国、联邦,则由各基层自治机构选举代表团再推出代表,实行议会制度。
南斯拉夫朋友告诉我们,从一九五○年第一个工人委员会到现在,自治制度是在不断克服困难和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一方面是由于缺乏足够的经验,另一方面也有抗拒和阻力。抗拒和阻力来自两种人。一种是过去在决定社会问题上握有较大权利的人,他们反对工人拥有象今天那样决定问题的权利。一种是所谓的“专家治国论者”,他们是企业中的技术专家,在从国家决定转到工人决定的发展过程中,特别在六十年代,他们企图代替工人管理企业。南共联盟领导人民克服阻力,不断地总结经验,分析和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坚决沿着社会主义自治的道路前进。一九七四年的新宪法和一九七六年的联合劳动法,制定出整个社会的一套完整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就是在总结了实行自治二十多年的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的。
工人怎样管理工厂
如果谈到自治的具体实践,那么,由于它首先是从工厂开始实行的,还是举工厂为例,看看工厂自治的实际情况。
“自治”这个字的直译是“自己管理”的意思。南斯拉夫宪法规定,生产资料是社会所有制,工人有权使用它进行生产劳动、管理并分配劳动成果,也有义务保护它,并使它经常更新、扩大和发展。工人们是怎样“自己管理”工厂的呢?首先是选举工人委员会。凡是在政治上享有选举权的职工都可以被选入工人委员会,任期二年,连选只能连任一次,目的是使更多的工人可以参加管理。工人委员会的全体成员都是不脱产的。工人委员会掌握计划、生产、财务和人事等全部大权,并招聘正副经理等业务领导人负责具体组织生产、销售等事宜。经理等业务领导人对工人委员会负责,任期四年,连选可以连任,不称职则随时可以撤换。
从这里可以看出,工人的民主权利是很大的。人们也许会产生这样的问题:每个工厂都由工人自己管理,会不会产生各自为政、过于分散的现象?实际上并非如此。在社会主义自治的南斯拉夫,南共联盟起着决定性的引导作用,国家起着很重要的调节作用,议会制定的大量法律、法令和具有法律效力的各种社会协议和自治协议,使企业各方面的活动有章可循。例如,除基本的联合劳动法外,同企业的活动有直接关系的法律,就有计划法、扩大再生产法、价格法、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分配法、信贷金融法、外贸法、外汇法,等等。而在企业内部,则要根据国家法律和法令制定本企业的规章制度,包括职工个人收入分配条例、住房分配条例等。企业的全部规章制度都要由全体职工投票决定。在许多情况下,企业的活动还要通过同行业的自治协议来互相协调。而企业的一切财务活动,则由国家的“社会簿记机关”进行监督。与此同时,劳动者的自治权利在工厂内部有“工人监督委员会”,社会上有“联合劳动法院”和“社会自治辩护师”等来保障。这几个机构就不在这里详细介绍了。如果企业的业务领导,甚至工人委员会有违法行为,区议会或南共联盟可以建议撤换业务领导,甚至解散工人委员会。总之,劳动者的民主权利是很广泛的,同时法律也是比较健全的,他们的民主是根据法律来实现的,也是由法律来保障的。
工人怎样管理社会事务
联合劳动基层组织的工人除通过工人委员会管理自己的企业外,还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管理。南斯拉夫一九七四年宪法规定实行代表团制。工人们一般都要在本企业选举两个代表团。一个叫做社会政治代表团,由这个代表团选出代表参加区议会。另一个叫做自治利益共同体代表团,由它选出代表参加区内的各种自治利益共同体,包括文教卫生、市政建设等等方面。例如教育,区里有教育自治利益共同体,由教育界和生产单位代表组成,大家共同讨论本区的教育发展问题。譬如说,大家决定要新建一所小学,那么则由生产单位分摊资金。南斯拉夫同志认为,这种做法取消了由国家预算拨款的办法,劳动者承担了国家的一部分职能,而且他们知道自己劳动创造出来的成果用到哪儿去了,这对于体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是十分重要的。
南斯拉夫同志强调,正是由于实行了自治制度,由劳动者直接管理生产和社会事务,才克服了各种困难,促进了国民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使这个地处风口上的南斯拉夫成为坚强的社会主义堡垒。但是,他们并不认为他们现在的做法就完美无缺了。他们说,今天取得了好的东西,并不是说明天就没有更好的了。真正的自治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实现是一个比较长期的、复杂的过程。而且任何由人类创造出来的东西,都不是不可逾越的。现在,宪法上写了的、联合劳动法上规定了的,并不就是生活中已经实现了的,还在继续大力贯彻中。理想和现实之间还存在着差距。但是,重要的是方向正确,人民拥护,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前进。(附图片)
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尼科拉·特斯拉”通讯设备厂的一个车间。 南通社稿(新华社发)


第7版()
专栏:

越南人间惨剧层出不穷
继大批“船民”被赶入海,今年又有千余“车民”被敲诈勒索后,由军车带至柬境,经过九死一生,往泰国逃亡
几十万越南难民在茫茫大海中呼号挣扎、许多人葬身鱼腹的悲惨景象,早已举世皆知。现在除了每月仍有数千“船民”被越南当局驱赶入海外,还有许多越南“车民”正在柬埔寨的千山万壑中疲于奔命。这是越南当局制造的又一幕人间惨剧。
据报道,今年以来,已有一千五百多名越南难民被侵柬的越军军车带到柬埔寨后赶入泰国。为了同“船民”相区别,在泰国的国际难民救济官员就把这些乘车外逃的难民叫作“车民”。
这些越南“车民”的悲惨遭遇同“船民”一样骇人听闻。最近逃到泰国难民营的“车民”阮清水揭露说,从胡志明市到金边,每个难民必须向给侵柬越军运送补给品的卡车司机付出一盎司黄金(相当于七百至八百美元)的“车费”,才能获准藏在卡车里。到金边后,又要付出每人一盎司黄金的“车费”和种种贿赂,才能搭车到达柬埔寨西部的柬泰边境地区。另一位经过几天几夜的没命奔逃后才到达泰国难民营的“车民”阮明志心有余悸地说,到达柬泰边境地区后,难民们就被越军司机赶进丛林。打那以后,他们必须乔装改扮,爬山钻林,越过越南军队的层层哨卡,躲过突然出现的巡逻队,吃够风餐露宿之苦,受尽敲诈勒索之难,最后还要闯过边界布雷地带方能逃生。许多人受尽磨难,仍不免遗尸荒野。纵然逃得性命,也是丧魂落魄,妻离子散。
有一个名叫阮越龙的越南教师对美国记者讲述了他的历险记:他到柬埔寨后未能搭上越南军队的军车,于是只好向一个“代理人”付了二千美元的“车费”,雇了一辆破牛车上路。他装扮成一个农民,闯过了越军七十五道哨卡,到了柬泰边界。他丢掉牛车,在荒山野林中一直狂奔,侥幸逃出了布满地雷的边界封锁区。在艰险的逃难途中,女“车民”的命运更为凄惨。二十二岁的女“车民”陈英是同她的祖父、祖母、叔叔和一个二十岁的侄女一块儿逃出越南的,但在柬埔寨的西部城市诗梳风,被驻在那儿的越南大兵截住。陈英遭到这些越南兵强奸并毒打,然后同她的侄女一起被关进一个小房间。夜里,陈英的叔叔向越南兵贿赂了一块手表,才使她和侄女获得释放,但其他人仍被扣在那里。脱离虎口后,她们又失魂落魄地奔逃了二十四天,才侥幸到了泰柬边界附近的泰国难民营。
既然路途如此艰险,为何还有越来越多的人硬要选择这九死一生之路呢?用“车民”们的话来说就是:“越南的生活已实在无法忍受。”粮食定量每人每月不到半斤大米,什么东西都要凭证供应,黑市物价贵得惊人,一个月的工资还买不到一只三斤重的鸡。人民没有自由,到哪儿都要通行证,警察特务充斥各地,居民们还常常在半夜被叫醒,或被抓丁拉伕,或被送去劳动营改造。最近逃到泰国的越军士兵阮新国说:“越南的一切糟透了,我们吃不饱,以至于使我一心只想逃到泰国。” ·张国良·


第7版()
专栏:

越南“宣传队” 方成


第7版()
专栏:国际科技

意大利试验用中国草鱼除草
意大利正在进行用中国的草鱼取代化学除草剂在稻田除稗草的试验。
从事这项试验的是位于意大利北部的坎迪亚·洛梅利纳鱼类学研究中心。一百条中国黑龙江种的草鱼目前正悠游自在地在该中心养殖池中生活。这种草鱼在稻田和运河里均可养殖,它们专以对农作物生长有害的野草为食料。目前在意大利广泛使用化学除草剂除草,但是这些除草剂并不能消灭抵抗力强的稗草,而且污染了稻田。如果改用饲养中国草鱼,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而且还可以提供大量食用鱼。
目前在意大利这项研究工作尚处初始阶段。领导这项研究工作的帕尔马大学教授阿莱西奥说,“研究工作已经获得可喜的成果”,数月内将在稻田正式推广。


第7版()
专栏:国际科技

电子缝纫机
最近,美国“胜家”缝纫机厂试制成功并已成批生产一种装有电子计算设备的缝纫机,机头正面有一片照明的开关盘,盘上列明各种针脚类型,使用者只要用手指轻轻地触摸一下所需要的针脚类型,缝纫机就发出信号,即可启动缝纫,产生预选的针脚。这种缝纫机不但可以纵、横和对称缝纫,而且也能按照钮扣的大小锁扣眼、缝合、缝边和缝扣子。据称这种新型缝纫机是“胜家”缝纫机厂百余年来的研究成果。(见下图)(附图片)


第7版()
专栏:国际科技

日本市场出售一批新式眼镜,这是一种使用塑料镜片的近视眼镜,镜片可以上下移动,方便实用。
新华社发


第7版()
专栏:国际科技

用海水制取化肥
保加利亚科学家最近实验证明,用海水制取的化肥同普通化肥相比,能使庄稼增产百分之十五。
海水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除硝酸盐和磷酸盐以外,还有镁、硼、锰、铁、铜、和钼,它们能促进作物生长。
目前,用海水制取化肥,成本还比较高。


第7版()
专栏:国际科技

能借助计算机种蔬菜吗?
计算机的使用范围目前已扩大到种植蔬菜这样的部门。在英国,一座根据计算机编制的程序来控制蔬菜种植的各种环境参数的大型暖房已投入使用。
这项新的工艺方法能够节省劳动力,使产量增长百分之三十,并使收获次数比迄今采用的方法要多。蔬菜从生长期到成熟收获,夏天平均仅为四周半,冬天平均约为七至八周。占地面积两公顷的暖房,每次可收三十六万颗左右的甘兰。


第7版()
专栏:国际科技

利用磁场改良土壤
苏联格鲁吉亚的一个研究所的科学家采用磁场改良盐渍化土壤。水在流经磁障的时候会脱去其中的盐。他们就利用这种效应来冲洗盐渍化地区。
新方法可不用人造雨装置,也不需在碱土下面铺设排水设备。


第7版()
专栏:

英吉利海峡隧道
最近,一项沟通英国本土与欧洲大陆的英吉利海峡隧道工程计划,成了受到欧洲注目的一个问题。这项酝酿了一百八十年的“世纪工程”,曾一再搁浅。现在,由于英国政府同意由私人投资开凿,而重新提了出来。
位于欧洲西部的英吉利海峡,是大西洋与北海间的交通要道。海峡最窄处在英国多佛尔附近,仅二十一英里。如天气晴朗,站在法国加来岸边可以望见英国多佛尔的轮廓。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溃退”就发生在这一带海峡。
早在一八○二年,法国陆军工程师马悌厄就向拿破仑建议开凿海底隧道进攻英国。自那以后,不断有人提出开凿这条海底隧道的主张。英法都成立了开凿隧道的公司。但是由于费用浩大和英国军方人士的反对,计划一再搁浅。
英吉利海峡每年有六个多月的雾天,还经常有狂风恶浪。现在往返英法之间的汽车用轮渡方式运输,使伦敦与巴黎之间的交通约需七个小时。海峡间的运输又极为频繁,每年通过海峡的大小船只达三万五千艘之多,每天通过的油轮近四十艘。解决海峡运输拥挤问题,是势在必行。
一九七八年,英法两国的国营铁路公司恢复了开凿海底隧道计划的研究。据英国运输大臣最近在英国下议院称,建造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约需八亿英镑。建成以后,将通行时速为七十五英里的火车,这样就可以把伦敦—巴黎之间的交通缩短为四小时半。
今年夏天,英法两国铁路公司将提出隧道修建的全国计划。如果付诸实施,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可望于一九八八年筑成。这将有助于增进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联系,有利于欧洲共同市场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物资交流。这些都是符合欧洲整体利益的。·乐山·(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