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5月1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进一步落实政策
确保牧区社队所有权和自主权
新华社呼和浩特电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采取措施,切实尊重和保护牧区社队的所有权和自主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内蒙古落实牧区经济政策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对牧区社队的所有权、自主权问题仍然尊重得不够。为了进一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改变这种状况。首先,他们纠正了随意改变牧区社队所有制性质的错误做法。文化大革命中,内蒙古牧区一些社队未经上级批准和牧民的同意,就被划归国营农牧场、种畜场、草籽繁殖场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去冬,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出决定纠正这种做法,并强调今后任何单位和部门不能随意改变牧区社队所有制的性质。同时,强调要尊重和保护社队对草牧场的使用权。自治区牧区的草牧场,有一部分过去使用权已经固定到社队,但有相当一部分还没有固定。自治区人民政府已经责成有关部门抓紧固定草牧场使用权的工作,要求在一九八一年底,把草牧场全部固定到社(场)、队,发给使用执照,并明确规定:社队所辖范围的草牧场,社队既有使用之权,又有建设保护之责。今后除牧区国营农牧场、公社、生产队有计划地搞一些饲草饲料种植,以及当地机关、部队、学校、工矿企业种植少量蔬菜外,其他单位在牧区开荒耕种的土地,应一律移交给当地管理,退耕还牧。农区社队到牧区开荒种的地,要退交当地社队处理。任何人不准随意到牧区打草搂草,与牧民争利。牧区社队所辖范围内的小片自然林、芦苇场、发菜场、蘑菇场等自然资源,均归当地社队所有,未经当地社队同意,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滥砍、滥伐、滥采。
在畜产品收购方面,自治区有关部门过去征购菜畜时下达指标是按头数计算的,而且给社队留的余地很小,现在改为以斤数为主,对于征购任务也将由原来的一年一定逐步改变为一定三年或五年不变,给社队留有统筹安排生产和调剂余缺的余地。对完成国家征购任务的社队,允许他们把多余的畜产品拿到集市上出售,并鼓励社队到城里开办有牧区特点的饭馆、牛奶馆。
为了确保牧区社队的所有权、自主权,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还再三告诫各级干部,不准到牧区社队随意指手划脚,搞强迫命令瞎指挥,侵犯牧民利益。同时,号召牧区社队干部和牧民抵制上面的瞎指挥和侵犯牧民利益的行为。


第3版()
专栏:

扩大生产队营林自主权调动造林护林积极性
建瓯县今年造林十万多亩
据新华社福州电 福建建瓯县扩大生产队营林的自主权,调动了生产队造林护林的积极性。今年全县又造林十万多亩,绿化率和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百分之八十六点五和百分之七十三。目前全县已造林保存面积一百三十万亩,封山育林成林一百五十万亩,加上原有老林共有林地四百四十万亩。林木除了自给以外,全县去年向国家提供商品木材二十九万六千立方米,毛竹八十万根,茶叶二万八千担,柑桔四万五千担。
这个县扩大生产队营林自主权的主要做法是:
一,在造林方面。对于造用材林,有些公社是生产队造林五年后形成的幼林,经过大队验收,交大队所有,大队给生产队一定数量的工本费;有些公社,是生产队造,归生产队有。对于生产队造油茶、毛竹、油桐、茶叶、果树等经济林,全部永远归生产队所有。
二,管林方面。近几年县委规定,对于原有的大片用材林和经济林,除仍由大队、公社林场自己管理外,将分散的经济林划分给附近的生产队,让生产队就近管理,生产队受益,生产队向大队交一定比例的山本费。生产队管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很高,林木实现了速生快长。
扩大生产队营林自主权以后,各生产队和广大社员群众有利可得,增强了营林护林的责任心。许多生产队和社员家庭都订有护林公约,建立健全了林业生产的各种规章制度,基本上杜绝了乱砍滥伐现象,森林火灾也多年没有发生。林业的发展保持了生态平衡,促进了农业生产,许多社队由穷变富,林茂粮丰。


第3版()
专栏:

认真落实政策 实行生产责任制
甘肃省农区畜牧业发展快
本报讯 本报记者周德广报道:甘肃省从当地具体条件出发,大力发展畜牧业,现在农区各类牲畜已发展到一千五百多万头(只),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
去年以来,中共甘肃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改变过去单一抓农业的方针,注意农林牧综合发展,全省除划了七个牧业县和两个半农半牧县外,在农区划了四个牧业公社和十五个半农半牧公社,并要求农区各地因地制宜,做到农林牧全面发展。农区各地在发展畜牧业生产中,普遍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对饲养管理、幼畜繁殖、劳动使役、疫病防治等都建立起制度,落实了畜牧生产中的有关经济政策,调动了社、队和广大社员的积极性,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和政县去年大牲畜净增百分之八点四,羊净增百分之二十二点四。
在发展农区畜牧业生产中,甘肃省委和省人民政府还特别重视社员家庭饲养大牲畜和羊只,从多方面给予扶持,给社员划了一部分饲草饲料地和种树种草的荒山荒坡地,还给一些牛羊集中产区和困难县拨了养羊、养牛专项款一千多万元。这些措施,对发展社员家庭饲养业,促进农区畜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全省农区社员家庭养羊已达到二百八十多万只,比一九七八年增加五十九万多只。原来农区禁止社员家庭饲养大牲畜,现在已发展到近四十万头(匹)。全省社员家庭养羊和大牲畜增长幅度之大,数量之多,是近二十年来所没有的。


第3版()
专栏:

把民间盐粮交换纳入国家商业渠道
仲巴县关心藏族牧民生活
据新华社拉萨电 盛产湖盐的西藏仲巴县,现在牧民们再也不用赶着牲畜,驮着盐巴,长途跋涉到农区去进行盐粮交换了。牧民们翘起大拇指称赞这件事办得“牙古都”(好)。
仲巴县是个纯牧区,境内蕴藏有丰富的湖盐。解放前,这里的牧民吃粮全靠赶着牲畜,驮上盐巴,风尘仆仆,往返一千多公里到昂仁、拉孜、日喀则等农区去换取。
中共仲巴县委和县革委会对群众这一疾苦极为关心,把民间盐粮交换纳入国家商业渠道。他们从牧民手中收购了一百七十万斤盐巴,调给农区八十二万多斤,换回粮食一百五十万斤,基本上解决了牧民的全年口粮问题。


第3版()
专栏:

商丘地区成为桐木出口基地
据新华社郑州电 沙碱灾害严重的河南商丘地区,如今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桐木出口基地。去年,全区出口桐木一万五千九百多立方米,占全国桐木出口总量近百分之五十。今年头三个月,出口桐木已达八千三百立方米。
泡桐是我国著名的速生优质树种。一般五年以后即可成材。商丘地区地处黄河故道,土质多沙,宜于桐树生长。六十年代以来,全区十个县、市因地制宜地推广了粮桐间作经验,把泡桐引进了大田。目前全区一千零六十八万亩耕地中,粮桐间作面积已达四百八十多万亩,有些县粮桐间作面积已占当地宜桐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加上“四旁”植树,全区现有桐树三千五百万棵,每年可采伐成材树一百七十万棵,有效地解决了本地民用材和国家出口桐木的需要。
在发展泡桐生产中,商丘地区各级林业、外贸部门作了大量工作。


第3版()
专栏:

寒王公社因地制宜扩种油料
本报讯 入春以来,山西省左权县寒王公社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安排种植,油料面积比去年增加了一倍。为了处理好粮油争地的问题,公社对各大队只下达粮食总产指标和各种粮食品种的征购指标,各种作物的具体种植面积,全由大队、生产队自己安排。这样,不仅保证了各种主要粮食作物的增产,而且挤出一部分土地种油料。不少队还在不影响水土保持的前提下,利用路边、荒坡、渠旁、地边等闲散土地种油料。


第3版()
专栏:农村杂谈

致富的“诀窍”
加正
四川省双流县中和公社新农二队,过去是个出了名的穷队,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买根牛鼻绳也要贷款。可是,去年一年翻了身,每人平均分配二百五十一元。家家丰衣足食,户户喜气洋洋。
新农二队靠什么发的财,翻的身呢?主要靠的是生产三寸长的棒球糖竹棒,此棒每根价值一厘一毫,每生产一根可获毛利半厘多。有人听了可能会哑然失笑,靠生产这五毫毛利的小竹棒也能发财么?可是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问题在于竹棒利润虽小,数量很大。这个队去年为北京、成都、凉山等市糖果厂生产糖棒七千多万根,纯收入就有四万一千元,每人平均一百六十一元。
现在,农村到处都在谈广开生产门路,寻找生财之道。琢磨琢磨新农二队一年翻身的经验,对我们是有启发的。
新农二队的致富,在于他们善于掌握市场行情和发挥本地优势这两个方面。过去竹棒糖曾经是糖果市场上的热销货,城市里几乎家家糖果店都有卖的。可是这些年来这种糖很少见了。其实,这种糖价廉物美,最受城乡孩子的欢迎。现在糖果厂生产积极性提高了,他们肯定乐意恢复这个有销路的品种。新农二队正是掌握了这个行情,发挥了他们一有竹子、二有劳力的优势,和几个城市糖果厂联系,很快就做成了这笔交易。这种善于掌握市场行情和发挥本地优势的做法,是广开生产门路、翻身致富的一个重要诀窍。
有些地方在开辟生产门路时,往往不注意这一点。他们不懂得研究市场,了解市场需要。特别是不懂得利用本地条件、发挥本地优势,总喜欢赶浪头,跟着别人转,人家上什么,自己就上什么。也不管条件是否具备,产品有无销路,就仓促上马。结果,大钱未赚着,反而“赔了夫人又折兵”。广西有个县,就曾经走了这样一段弯路:明明缺乏造纸原料,却要大办造纸厂;明明本县磷矿不多,却强调社社办磷肥厂。结果五十个造纸厂能维持下来的只有十五个,二十个磷肥厂个个下了马。去年,他们总结了经验教训,立足本地资源,大搞挖煤、采矿、松脂加工、淀粉加工等业。由于克服了盲目经营,发挥了本地优势,情况大为改观。
新农二队的成功,还在于他们懂得辩证法,正确地看待“大”与“小”的关系。五毫毛利,何其微薄!很多人对此恐怕是不屑一顾的。但他们懂得,小是可以转化为大的。正是从这五毫毛利着手,他们夺得了年终四万一千元的收入。这种小中见大,以小赢大的精神,是农村现有条件下广开生产门路、发展多种经营极为重要的一条。
有些地方常常喊找不到生产门路。其实门路有的是,只是有些人因为宗小利薄,不想干或不愿干。比如,有些地方明明有良好的种植条件,由于利润小、周期长而不愿去搞;明明有饲养条件,同样嫌利小不愿去发展。终日坐等“抱西瓜”,满地芝麻不去拣。结果“西瓜”抱不着,“芝麻”未去拣,两头落了空。我们说,有“西瓜”不抱是犯傻,可是在暂时无“西瓜”可抱时,何妨拣拣“芝麻”!


第3版()
专栏:辽宁通讯

敢为群众谋实利
——记兴城县委书记王汉才
一到辽宁兴城,有人介绍,县委书记王汉才最大的特点是:实!接触一段时间,我感到他还有个优点,就是敢为群众谋实利!
敢于为“刘少奇的代理人”彻底平反
一九七七年八月,王汉才同志到兴城县担任县委书记。
兴城县是“白卷英雄”张铁生的家乡。“四人帮”横行时,县里被折腾得不象样子。
王汉才来到兴城,背包一放,就下乡去了。
他看到兴城有山,靠海,自然条件不错,但许多社员吃粮、烧柴、花钱都有困难。
他召开公社党委书记会议。公社党委书记唉声叹气。他翻阅了历届县委的文件,调查了兴城县文化大革命的情况。他多次听到文化大革命前担任兴城县委书记的李权法的名字。
李权法是一九三八年参加革命的老干部,一九六二年到兴城担任县委第一书记。当时,正是兴城最困难的时期。李权法跑遍兴城的山山水水,经过详细调查研究,主持县委会议,通过了“关于迅速解决吃饭、烧柴、花钱问题的决定”,并亲自下功夫培养了十四个典型。到一九六六年,全县农村形势有很大好转,粮食亩产和社员收入显著增加。文化大革命中,县委这个决定,一直被批判为“修正主义的黑纲领”,李权法被打成“刘少奇在兴城的代理人”、“死不改悔的走资派”,于一九六七年九月被残酷迫害致死。十四个典型一概被打成黑典型,大批干部和劳模被打成“黑帮”和“爪牙”。粉碎“四人帮”以后,兴城县绝大多数干部和社员要求给李权法平反。可是,有的人一直捂盖子。
看来,围绕李权法的路线是非问题不解决,兴城的工作就迈不开步子。
王汉才带了公社党委书记和县委部分常委,走访了李权法树立的典型单位。
他们来到李权法蹲过点的郭家公社古道子大队。这个大队在李权法的直接帮助下,从一九六二年起坚持治山治水,粮食亩产从二百来斤增加到八百多斤,社员每人平均有树一千七百棵,人均收入一百多元,基本上解决了吃粮、烧柴、花钱问题。了解了这些情况,王汉才同志开腔了:“这样的典型怎么算黑的呢?李权法同志培养出这样的典型,花了多少心血呀!”在场的谁也不吭声,心想:这位县委书记胆真大,敢开第一腔!
他来到围屏公社的往户大队。东山坡上,李权法动员群众栽的紫穗槐长得很好,一亩能收入一百元。王汉才高兴地对队干部说:“这是你们的绿色银行!”队干部笑了:“你说油条(当地对紫穗槐的俗称)是银行,李权法在世时说油条是金条,你们两人一个腔呀!”可是批了李权法,群众再也不敢栽树,西山坡至今光秃秃的。群众说,这两面山坡是最好的历史见证!
在县委常委会上,王汉才和县委副书记王福才以及其他一些常委,都提出要给李权法同志公开平反。一九七八年三月,兴城县召开劳模会。王汉才在会上明确宣布,李权法同志执行的是正确路线。
一九七八年七月,兴城县委隆重举行了李权法同志的追悼会。同年九月,兴城县第六届党代表大会通过正式决议,再一次肯定李权法他们那届县委执行的是正确路线,纠正了兴城县最大的冤案,兴城县的干部、群众被压抑多年的心情舒畅了。王汉才也能放开手脚抓生产了。
“拆庙撤神”,提高办事效率
王汉才痛切感到,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会议多,文件多,已成为县里的一大负担。在兴城,除县委、县革委会所属五十多个部、委、办、局外,还有二十多个临时办事机构。这么多中间机构,大事管不了,小事用不着它管,只是增加官僚主义、文牍主义,起中间阻塞作用。一个基层单位要办一件事,往往要跑十几个单位,盖几十个图章,还不一定办得了。上面办公室里堆满了人,基层力量却很薄弱,也不利于干部的锻炼成长。王汉才同志决心“拆庙撤神”,把能抽出的干部统统放下去,充实生产第一线。
一九七八年,王汉才和县委常委们研究决定,撤销了“大寨办”、“养猪办”等十几个办公室。一九七九年,县委又取消了“工交办”、“财贸办”、“农业办”三个大摊子。撤销这些中间机构以后,许多干部充实到基层,有些领导干部充实到部、局。这样做,公社和部、局特别欢迎。许多问题都能及时处理,许多事情不再互相扯皮,减少了会议、表报,提高了办事效率。例如,过去财贸战线的基层单位有件报告压在“财贸办”二年,领导都不知道。现在,负责财贸工作的县革委会副主任贾云堂直接下基层,不到半年处理了四十九件事。人事部门和上级的一些业务部门很不高兴,有的点名批评,有的来查看县委记录,有的来考察实际效果。
实际效果是好的。一九七九年是兴城县工农业生产和各项工作搞得最好的一年,是群众普遍得到实惠的一年。领导深入基层,抓典型,树样板,扭转了一些企业的亏损,工农业生产创历史最高纪录,财贸增加了收入,活跃了市场,方便了群众。现在,从省到市都赞同和支持兴城这一大刀阔斧的改革了。
时时刻刻想着群众
一九七八年,兴城还有百分之四十的生产队即八百多个生产队处于困难境地。这些队的社员口粮不超过三百斤,人均收入在五十元以下,生产上一点回旋余地也没有。王汉才作为县委书记,最放心不下的是如何帮助这些困难队尽快翻身。
他到全县最穷的拣金公社蹲点。这个公社一九七八年人均收入三十五元,在全县倒数第一,在锦州地区的公社中倒数第二。
他来到拣金公社的小山台大队,来到最困难的社员杜宝勇的家里。杜宝勇眼睛坏了十多年,老婆也有病,带三个孩子,生活极端困难。王汉才去他家时,正是寒冬腊月。一摸,炕是凉的。杜宝勇夫妇抱着孩子,在冷炕上瑟缩着。王汉才一阵心酸,连忙派人把杜宝勇送到锦州住院治疗。动了手术以后,杜宝勇的眼病治好了,回到家里,欢天喜地投入队里的生产。
困难的不止杜宝勇一家,这个大队家家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极左路线造成的这个“老大难”,怎么改变?王汉才召开干部和社员群众座谈会,帮助队干部制订增产措施。生产要上去,首先得有肥料。队干部发动群众清厕所,组织起积肥专业队。往年一亩地施肥到不了一车,去年开春一亩地上了三车粪。其次,落实按劳分配政策。过去口粮分配,劳需比例是一九开,现在改为三七开。劳动管理上,取消了平均主义的人头分,实行定额包工,超产奖励。畜牧、果树也实行了责任制。第三,调整了作物布局。这里是沙土地,本适宜种花生。过去却不让多种,收一点花生只够留种。现在,全大队三千六百亩耕地中,种了一千五百亩花生。仅这一项,每个社员增加收入十多元。小山台大队一年翻身。一九七九年人均收入一百二十二元。
王汉才同志蹲点带面,指导和推动拣金公社以及全县的工作。拣金公社大种油料,三万二千亩耕地,种了一万零五百亩花生。一九七九年,拣金公社人均收入七十元四角,比一九七八年增加一倍。全县的困难队,有一多半摘了帽子。 本报记者 金 凤


第3版()
专栏:

福建省建瓯县在春耕生产中,实行定额管理的生产责任制,早稻插秧进度快、质量好。这是新桥大队社员在进行早稻田间管理。
新华社记者 程 曦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