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5月13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值得注意的苏联新动向
本报评论员
阿富汗事件在全世界引起的震惊尚未平息,苏联又在为进行新的侵略扩张大作舆论准备了。最近,莫斯科的官方人物和宣传机器发表了许多锋芒毕露、杀气腾腾的言论,露骨地炫耀武力,宣扬侵略有理、干涉无妨的谬论。对于苏联的这一新的动向,各国人民决不可等闲视之。
苏联报刊公然声称,它可以不顾国际关系准则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使用武力干涉别国内政。《莫斯科新闻》四月二十日发表评论说,“不干涉原则固然是好的,但国际法不是在真空之中”,“要看问题的本质”,“历史和政治不总是同合法的公式相符合的”。在今年庆祝“五一”节的口号中,苏联当局删去了它多年来一直沿用的“争取把不使用武力成为国际法则”这一条,这显然也不是无意的。人们记得,在苏共二十五大上,勃列日涅夫曾经高喊要签订“不使用武力的世界条约”,并且煞有介事地在三十一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缔结这个条约的建议。甚至在入侵阿富汗的时候,苏联还不得不打出“本着联合国宪章的原则行事”的旗号来进行遮掩。苏联这种“不使用武力”的叫嚷本来就是骗人的,但是现在它连这种虚假的口号也不要了。入侵阿富汗使它头脑大大膨胀。苏联霸权主义者现在要按照它称霸世界的欲望来行事了。为了谋求世界霸权,不得以武力或武力威胁干涉别国这一条国际公认的准则,对它来说已经成为一个累赘,因而就被它弃如敝屣。这就等于明目张胆地向全世界宣布,苏联今后将更加放手地对外实行武装干涉,制造第二个、第三个以至更多的阿富汗事件。
苏联报刊还公然宣称,苏联庞大的军事力量的任务就是对外进行侵略扩张。苏联《红星报》三月十五日发表社论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苏联武装力量的国际主义使命扩大了。”四月十五日,该报又刊登文章说,“苏联武装力量的对内职能消失了,但它的对外职能扩大了。”苏联报刊还扬言,对第三世界国家除了继续给予所谓“政治、经济、道义上的支持”外,必要时还要“提供军事援助”。这是在赤裸裸地鼓吹对外扩张。谁都知道,所谓“国际主义使命”、“提供军事援助”等等,都不过是苏联对外侵略扩张的遮羞布。一九六八年,苏联以“国际主义”为借口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一九七九年,苏联又以“军事援助”为借口入侵阿富汗。现在,苏联把这种侵略活动宣扬为苏军的唯一“职能”,这一方面是欺骗苏联人民,掩饰苏联当局利用军警特务加强对内统治和镇压的现实;另一方面也是公开宣告苏联将用它的军事力量在国外进行武装干涉和侵略。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对世界各国进行恫吓和讹诈,苏联领导人和报刊改变了过去一再表白苏联决不谋求军事优势的腔调,大肆炫耀苏联军事实力的强大。勃列日涅夫在对选民讲话中吹嘘苏联的“力量和可能性是巨大的”。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在《真理报》上写道:“苏联的实力的确强大”。苏联报刊则说,苏联“大家庭”已经“保持着历史主动权”;当今世界的“力量对比,包括军事力量的对比,已非同往昔”,“美国不可战胜的假定”已被“打破”。这一切表明,苏联不仅认为它的军事力量已经超过美国,因而在争霸世界中有恃无恐,而且已经为同美国进行全面较量作好准备。
苏联宣传的上述动向,是在它入侵阿富汗得手、中东波斯湾地区孕育着新的危机的时候出现的。这是一个决非寻常的迹象,它显示苏联正积极策划在这个战略地区进行新的武装干涉和侵略扩张。在阿富汗事件发生以后,有些人曾经从善良的愿望出发,希望这不是苏联的战略跃进,而不过是局部的偶然事件。更多的人则不安地注视着苏联的动静,以便探明它的意图。现在,苏联一些领导人和报刊的言论,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全世界:阿富汗事件绝不是偶发的孤立的事件,它是苏联为了推行它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而跨出的重要的一步;在这一步得手之后,紧接着苏联就要在更多的地区对更多的国家采取同样的步骤,而首当其冲的将仍然是中东和南亚地区的第三世界国家。
在苏联霸权主义者的侵略威胁面前,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只有联合起来,坚决反对苏联对阿富汗的侵占,要求苏联军队立即撤出阿富汗,揭露并以实际行动制止苏联的任何新的侵略扩张活动。这是迫使苏联收敛它的侵略凶焰,从而防止国际局势进一步恶化、维护世界和平的唯一有效的办法。


第6版()
专栏:

李副总理离澳大利亚抵新西兰访问
据新华社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五月十二日电 应新西兰政府的邀请,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今天下午乘专机从澳大利亚的悉尼到达这里,对新西兰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克赖斯特彻奇是李先念访问新西兰的第一站,也是新西兰南岛的最大城市,居民约三十万人。
到机场欢迎李先念的有新西兰总督的荣誉副官霍托普、海关部长和广播部长休·坦普尔顿、克赖斯特彻奇市市长哈米什·海和外交部秘书长弗兰克·科纳。
中国驻新西兰大使秦力真也到机场迎接。
李先念将在明天下午离开这里前往新西兰首都惠灵顿。
据新华社悉尼五月十二日电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及其随行人员在结束了对澳大利亚的正式友好访问以后,于今天上午离开这里前往新西兰访问。
到机场送行的有澳大利亚国防部长詹姆斯·基伦、卫生部长兼协助总理的部长并代理外长迈克尔·麦凯勒、新南威尔士州总理内维尔·雷恩、澳大利亚驻中国大使邓安佑等。
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林平、中国驻悉尼总领事崔更生以及中国留学生也到机场送行。
李先念副总理在离开时给弗雷泽总理的感谢电说,“我们对这次访问的成果感到非常满意,并希望我的访问将有助于促进我们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昨晚,李先念出席了由华人团体举行的招待会。李先念在招待会上向侨胞和华裔朋友表示了中国政府和祖国同胞对他们的最亲切的问候,并欢迎他们回国看看,对国内的工作提出意见,对祖国的四个现代化计划给予帮助。
在悉尼访问期间,李先念还参观了悉尼大学、悉尼港口设施,并出席了在悉尼歌剧院举行的音乐会。


第6版()
专栏:

西班牙共产党庆祝成立六十周年
新华社马德里五月十一日电 西班牙共产党五月十日在马德里举行盛大集会,庆祝该党成立六十周年。
西共全体领导人和来自全国各地近四万名代表参加了庆祝会。
会上,西共总书记卡里略发表了讲话。他重申“欧洲共产主义是通向社会主义的民主道路”。应邀出席庆祝活动的意共总书记贝林格也在会上讲了话。
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的一名外交官员也应邀参加了庆祝会。
西班牙共产党成立于一九二○年四月十五日。


第6版()
专栏:

巴哈马抗议古巴飞机击沉巡逻艇
据新华社北京五月十二日电 拿骚消息:巴哈马联邦政府今天就古巴飞机击沉巴哈马巡逻艇一事向古巴政府递交抗议照会,并指出这是“对巴哈马主权和国际法的严重践踏”。
据西方通讯社报道,上述抗议照会是在巴哈马国家安全委员会举行了长达十二小时的会议后由副总理阿瑟·汉纳向报界宣布的。
在此之前,巴哈马政府收到的古巴政府的照会辩解说,古巴飞行员以为在巴哈马海域截获两只古巴渔船的巴哈马巡逻艇是“一艘地地道道的海盗船”。巴哈马政府断然拒绝了这一辩解,并指出,该巡逻艇“悬挂着巴哈马的国旗和有其它可以清楚地判明是政府船只的标记”。
据报道,古巴飞机在击沉巴哈马“火烈鸟”号巡逻艇之后,十一日又对巴哈马的海岛进行骚扰活动。为此,巴哈马政府对事态的发展十分关注,正在伦敦访问的巴哈马总理林登·平德林已于十二日提前启程回国。
另据报道,美国国务院发表一项声明指责古巴这一行径
“粗暴地违犯了国际法”。
据新华社北京五月十二日电 拿骚消息:巴哈马联邦政府发言人宣布,古巴飞机十一日轰炸并击沉了巴哈马的一艘巡逻艇。
这位发言人说,十一日清晨,大约八架米格战斗机在巴哈马联邦南端的拉格德岛以南四十海里处轰炸了巴哈马的巡逻艇“火烈鸟”号,炸死四名船员,还有一些人受伤。
据报道,古巴飞机是在“火烈鸟”号巡逻艇扣留了两只古巴渔船后发起攻击的,这两只古巴渔船违反了巴哈马关于沿海捕鱼区的规定。据报道,这两只古巴渔船和八名古巴渔民以及受伤的巴哈马海员都已被送到拿骚。当巴哈马的“马林”号舰艇拖走古巴渔船时,也遭到古巴飞机的袭击。
“火烈鸟”号是巴哈马武装部队的六艘巡逻艇中最大的一艘,由英国建造,一九七九年才开始服役。


第6版()
专栏:简明新闻

简明新闻
法非首脑讨论组织联邦
第七次法国—非洲首脑会议五月九日和十日在法国尼斯市举行。据塞内加尔总统桑戈尔在会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这次会议讨论了组织一个联邦,以便使欧洲、非洲、拉丁美洲和中东等地的三十多个法语国家联合起来。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法国和二十五个非洲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和代表。埃及中止同以美谈判
埃及总理哈利勒九日宣布,埃及暂时停止了同以色列和美国就被占领的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自治问题举行的各级会谈。他说,埃及作出这一决定是由于这种进行了一年之久的谈判“没有取得进展”。马达加斯加拒绝苏舰停泊
马达加斯加最近拒绝苏联海军使用它的港湾的要求,不向苏联军舰提供停泊的便利。
苏联曾要求自由使用马达加斯加的安齐拉纳纳港湾——前法国迭戈—苏瓦雷斯军事基地。
日美联合举行反潜训练
日本海上自卫队和美国第七舰队从十二日起联合举行反潜训练。这次联合训练是在日本冲绳岛南方约一百公里的海域举行,预定训练四天。
巴西冶金工人结束罢工
巴西最大工业城市圣保罗郊区圣贝尔纳多的冶金工人十一日决定结束他们的长达四十一天的罢工,于十二日复工。
这次罢工是一九六四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罢工,人数最多时达到二十几万人。这次罢工所造成的损失大约为二十亿美元,受影响最大的是巴西的汽车工业。(据新华社)


第6版()
专栏:

苏联侵略者坐在火山口上
苏联东欧专家害怕游击队袭击纷纷撤离阿富汗
据新华社北京五月十二日电 据印度报业托拉斯报道,阿富汗人民反苏情绪的高涨和游击战的广泛开展,迫使苏联和东欧专家离开阿富汗回国。同时,大批苏联军事顾问进入阿富汗,以进一步控制卡尔迈勒政权。他们已在阿富汗政府和大多数的省政府中就职。
它说,苏联技术人员在三月间被迫撤离了阿富汗西南的坎大哈省、西部的赫拉特省和北部与苏联接壤的巴尔赫省的三个正在兴建的纺织厂工程。
在喀布尔以北的巴格兰省,捷克斯洛伐克专家由于担心游击队的袭击,于四月间从普利胡姆里煤矿撤离,而由印度专家接替了他们的工作。在其他两个煤矿和正在赫拉特兴建的一座水泥厂工作的捷克斯洛伐克人也先后撤走了。


第6版()
专栏:

对苏侵阿表示不快和不承认卡尔迈勒政府
日本正式召回驻阿富汗大使
新华社东京五月十二日电 日本政府今天正式决定,命令日本驻阿富汗大使前田回国,以表示对苏联入侵阿富汗的不快和不承认卡尔迈勒政府。
三月十三日,日本政府曾训令前田大使暂时回国。这次的决定,是正式的召回命令。


第6版()
专栏:

喀布尔政权内部争斗激烈
据新华社北京五月十二日电 据美联社新德里消息,来自喀布尔的旅客五月十日到达新德里的时候说,喀布尔政权内部的长期不和现在已经爆发为公开的冲突。政府机关变成了支持卡尔迈勒的人和反对他与去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扶植他上台的苏军的人之间公开冲突的场所。
同官方有联系的人士说,人们公开指责亲卡尔迈勒的旗帜派“把国家出卖给俄国人”。旗帜派对党内批评他们的人——主要是前主席阿明的追随者的回答通常是:“你们说我们把国家出卖给苏联人,但是你们杀害了你们自己的无数的同胞。”
苏军和旗帜派武装人员四月下旬至少杀害了一百五十六名大、中学生,这次屠杀现在已使两派之间的不和激化。
亲阿明的一派叫做阿明派或人民派。他们在军队和政府的一些部里很有势力,但是卡尔迈勒上台以来不断遭到清洗。旗帜派和人民派之间的冲突一直损害着历时四个月的卡尔迈勒政权。
美联社援引阿富汗流亡人士的话说,已有迹象表明,卡尔迈勒的助手、第二副总理兼计划部长阿里·基什特曼德一直要求订出苏军撤走的时间表。据报道,基什特曼德是少数民族什叶派的哈扎拉族的成员,他拒绝同他的革命委员会同事、第一副总理阿萨杜拉·萨尔瓦里合作。


第6版()
专栏:

乌干达政局动荡军方与总统公开对抗
军方关闭官方新闻机构 内政部长一度被军人逮捕
新华社北京五月十二日电 坎帕拉消息:乌干达电台昨天广播以乌干达全国解放阵线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发表的声明,拒绝比奈萨总统五月十日宣布的关于解除乌干达民族解放军参谋长奥乔克职务的决定。
比奈萨十日宣布解除奥乔克参谋长的职务,任命他为驻阿尔及利亚大使。
军事委员会的声明是由该委员会书记、劳工部长穆万加签署的。声明宣布比奈萨的行动“不符合宪法”。
据报道,发布官方新闻的机构已于十日晚被军方关闭。新闻和广播部、电台、邮政局和乌干达银行都由士兵或警察严密守卫。十一日的电台广播没有国内新闻节目,电视广播已中断两天。
比奈萨总统目前正在坎帕拉以南四十公里的恩德培官邸,恩德培同首都的电话联系已经中断。
另据报道,内政部长库南卡十日上午曾被军人逮捕,几小时后又被释放。
目前正在内罗毕的乌干达文化、复兴和乡村发展部长纳布德雷发表声明,认为军方拒绝接受总统的决定,“是一次叛乱,是一次政变企图”。
人们认为,奥乔克是推翻阿明政权的战争中的主要军事领导人之一,他与前总统奥博特比较接近。
多年来流亡坦桑尼亚的奥博特昨晚在达累斯萨拉姆发表声明说,他与军方接管乌干达电台一事没有关系。
乌干达局势动荡由来已久。去年四月十一日阿明政权被推翻,成立以卢莱为总统的政府,两个多月后,卢莱辞职,成立以比奈萨为总统的现政府。今年三月二十八日,比奈萨宣布将原定明年六月举行的大选提前到今年十二月举行。五月七日,奥博特曾发表声明,宣布他将在五月底结束流亡生活,回国参加大选。


第6版()
专栏:

悼念铁托同志不搞形式主义
南人民不送花圈捐献助学金
据新华社贝尔格莱德五月十二日电 新华社记者报道:南斯拉夫人民在深切悼念铁托同志逝世时,响应政府的号召,不搞形式主义,把买花圈和发唁电的钱,作为捐款献给铁托助学金基金会。五月八日,为铁托总统送葬的队伍前面,除去铁托同志的家属、南斯拉夫联邦和各共和国主要领导机构献的二十个花圈外,没有别的花圈。原来南斯拉夫政府事先曾号召全国人民不要送花圈,可把买花圈的钱捐献给铁托助学金基金会,帮助工人子弟就学,体现铁托生前对青年教育的深切关怀。
连日来南斯拉夫全国各劳动组织、学校、地方共同体、社会团体和个人,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踊跃向铁托助学金基金会捐款。据报道,四天来,波斯尼亚和黑山共和国五十多个劳动集体捐款总数已达三十万第纳尔。克罗地亚各劳动组织和劳动人民六天来已捐款五百五十万第纳尔。马其顿共和国各劳动组织、机关、学校和劳动人民也在两天内捐款三百五十万第纳尔。


第6版()
专栏:柬埔寨通讯

坚强的抗越武装力量
——民柬政府管辖区纪实
越南武装入侵柬埔寨之后,企图以“速战速决”的战术,一举吞并这个国家。可是,一年多过去了,越南侵略军不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陷入了民主柬埔寨军民的游击战争的泥潭。灵活的战术
柬埔寨西部山峦起伏,丛林莽莽。我们穿过蜿蜒的林间小道进入密林深处。突然,在我们眼前出现一片较为开阔的山坡地。民主柬埔寨国民军一个连队正在练习匍匐前进、林间伏击等战术动作。战士们个个黝黑健壮,精神抖擞。这个连的连长蒙默笑着向我们介绍说:“我们连共一百二十八人。现在在这里练兵的有两个排,一个排上前线打仗去了。”
这位连长,农民出身,二十四岁。他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他们的连队如何在抗越战斗中成长。他说:“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我们正在运用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以便隐蔽和保存自己,削弱敌人。现在,我们以连为指挥基层单位,但作战时却以战斗小组为单位。”他沉思了一会又讲下去:“游击战的目的,在于不断骚扰和杀伤敌人,使他们食、睡、行都不得安宁,破坏他们的军事部署。因此,作战的形式也是多样的,除了小组作战外,还集中一定力量攻打据点。今年元旦,我们团从各连抽调精壮战士一百五十人,组成攻打据点的突击队,由团长指挥,我担任临时排长。下半夜四点钟,我们把在梅莱山附近、有着坚固工事的一连守敌包围了。越南侵略军当时正在沉睡。我们三十多人摸近营房,一阵手榴弹炸得敌兵血肉横飞。历时一刻钟的战斗,我们毙、伤敌人约五十名,缴获十五支枪,而我们只有五、六人受伤。”蒙默连长还告诉我们,近七个月中,他们连累计消灭敌人三百人。处处有陷阱
也许是历史的嘲弄吧!当年越南人民用以对付美国侵略军的埋竹尖桩、设陷阱的办法,现在却被柬埔寨人民用来对付践踏柬埔寨国土的越南侵略军了。在柬埔寨西部某地,我们看到某部队军营中存放着一堆堆的竹尖桩。在丛林深处,随地有陷阱,处处设路障。一名战士正在一个路口装置弓箭。我们问他,这办法用处大吗?他说,当敌人在山林中遭到伏击时,就四处逃窜。我们就在估计他们必经的路口装上这样的弓箭。只要他们碰着地上的尼龙绳和伪装的藤条,就会中箭伤亡。接着,他向我们作了表演。他用棍子触动横在路口的尼龙绳,啪的一声,一根尖利的竹箭齐胸飞出。
就在这个地方,一个五人战斗小组正在削竹尖桩。陪同我们参观的柬埔寨颂同志说:“西部地区军民用包括竹尖桩在内的土办法杀伤敌人的数目,占被歼敌人总数的百分之四十,而在东北部地区,这种杀伤率还要高。有些地方,还用蛇毒涂竹尖桩。越南兵掉进陷阱里,可就没救哩!”
必胜的信念
柬埔寨国民军和游击队尽管还面临着粮食、衣服和药品不足等许多困难,可是我们看到,他们经过艰苦的磨炼产生了可贵的精神力量,那就是必胜的信念。我们看到,吃着没有盐的野菜的游击战士谈到近在咫尺的越军时,倾吐了他们满腔的仇恨与蔑视。我们在一所后方医院的外科病房里,会晤了一名排雷能手根同志。他用土法排除了敌人的几十个地雷,有一次在排雷时被地雷炸伤了右眼。当问他伤治好后想干什么时,他说:“上战场!”受过两次重伤的营长贡同志,亲属中有六人死于越南侵略者的屠刀之下。怀着家庭仇和民族恨,他打死越寇十五人。他说:“只要坚持长期的抗越战争,运用游击战术,一定能够把越南侵略军赶出我们的国土!”一位连长认为要战胜越南,除军事手段外,还必须加强民族大团结。我们问他:“爱国、民主、民族大团结阵线政治纲领的精神是什么?”他说:“凡是愿意抗越的,都应该团结起来。”在一座营房里,我们看到被国民军收养的四个孤儿。记者问十二岁的齐亚长大了想干什么,他马上回答说:“当游击队员!” 新华社记者(附图片)
来自前线的某部一连指挥员在民柬国民军指战员训练班上介绍抗越战斗经验。
新华社记者 陈伯良摄


第6版()
专栏:

印度人民党主席说
苏军驻阿富汗严重威胁印度
新华社北京五月十二日电 新德里消息:据印度《国民先驱报》报道,印度人民党主席瓦杰帕伊五月十日在一次公众集会上说,苏联军队在阿富汗的存在对印度构成了严重威胁。
瓦杰帕伊说,过去近千年的历史所提供的经验证明:每当外部大国逼近开伯尔山口(位于巴基斯坦同阿富汗的交界处)时,它总是企图夺取印度。


第6版()
专栏:札记

导弹为证
据外国通讯社报道,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军队不久前配备了带有核弹头的中程弹道导弹。这个事实,又一次戳穿了苏联为其侵略阿富汗和南下战略进行的种种诡辩。
人们记得,莫斯科领导人为了掩盖侵略阿富汗的罪恶行径,逃避世界舆论的谴责,曾一再表白什么苏军进入阿富汗是为了帮助阿富汗反击“外来侵略”,他们只是“暂时”留驻“有限”的军队,并无“攫取进入南方暖洋通道”之意。
如果事情真的象莫斯科宣传的那样,他们为什么要把导弹核武器运进阿富汗去呢?难道他们为了对付阿富汗的游击队,光用坦克、大炮、飞机还不行,必须使用核导弹吗?
谁都知道,中程核导弹并非战术武器,而是战略武器,它的射程约二、三千公里左右。苏联驻阿富汗的侵略军队配备这种武器,绝对不是为了加强苏军在阿富汗的地位。印度报业托拉斯发自喀布尔的报道说得好,“从阿富汗领土上发射(导弹)要比从苏联发射缩短约一千二百八十公里”,这些中程导弹在阿富汗战局中“没有任何军事意义”,但它却能形成一种对波斯湾地区的“威慑力量”。
由此可见,苏联在阿富汗部署中程导弹的行动,完全是为它对中东、西亚和南亚地区的扩张政策服务的。所谓苏联并无“南下”扩张之意的鬼话不攻自破。
·世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