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4月30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每周画刊

同为四化献才智
武汉棉织厂同台机挡车工夏春莲(左)、张爱明分别创床单四万条无疵品的好成绩,又分别荣获市劳动模范、操作能手的光荣称号。夏春莲操作方法严谨,首创本厂床单无疵品的最高纪录,张爱明主动向她学习,夏春莲又从张爱明勾头技术的独到之处找自己的差距。两年来,她们就这样互相促进,取长补短,为四化建设争作贡献。
新华社记者 花皑摄
全国劳动模范、四机部某研究所副所长兼副总工程师刘兴,在从事尖端科研技术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本报通讯员 陈仲华摄
广州机床厂工人、归国侨胞梁锦洪,实现了五项技术革新,六年干完了十一年的活。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勤勤恳恳为四化做贡献,被评为厂的生产标兵,当选为市侨委委员。
新华社记者 黄鉴秋摄
沈阳市大东区管城公社整流器厂的倪凤芳,不久前被市电子局提升为工程师。十多年来,她和全厂职工一起,自造简易设备,制造出一千五百安培硅整流元件等产品,畅销国内十六个省市。
新华社记者 姜可运摄
贵州安顺蜡染厂著名苗族女画师王礼梅(左二),精于蜡染工艺,她的作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很受欢迎。目前她正在精心培养艺徒。
新华社记者 周浩荣摄
北京市第六建筑公司三工区二队队长、共产党员李翠珍,是个敢字当头的女队长。在工作中,她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对歪风邪气敢管敢顶,对工程质量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她的带领下,这个一度落后的建筑队迅速跃入先进行列。 
新华社记者 宋连峰摄
上海燃料公司下厂服务队员、全国劳动模范谭伯康,长期深入工厂调查研究,积累了合理使用燃料、利用余热的丰富经验,被人们誉为“节能专家”。他分管的七个大工厂,近两年来燃料单位消耗都降到或低于历史最好水平。这是谭伯康(右二)帮助上海新光内衣厂测定烘布的温度,以科学地利用能源。 
新华社记者 张平摄
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党委书记兼总工程师、五届人大代表罗士瑜,带领全厂职工对农业机械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研制成功一种适合我国生产情况的六十马力轮式拖拉机。这是罗士瑜(右)正在观察六十马力拖拉机部件的组装情况。
新华社记者
陆轲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