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4月2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张士珍和她的顾客
本报记者 吴元富
编者按:当教师的,任教多年,桃李满天下,那是教师们的荣誉和幸福;当营业员的,站几十年柜台,得到几代人的尊敬、信任和爱戴,同样是自己的荣誉和幸福。站了二十五年柜台的张士珍同志,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因而赢得了顾客真诚的信任和热爱。建议广大商业战线的同志们,读一读这篇报道,想一想自己是怎样对待顾客的。
张士珍的名字,在天津市是人们都很熟悉的。她一九五四年开始站柜台,一九五七年被评为劳动模范,一九五九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出席了全国群英会。去年国务院表彰全国工交财贸战线的英雄模范时,她又是天津市财贸战线的头一名。张士珍对于党和国家给她的这些荣誉,是十分珍惜的。
然而广大顾客对她的信任和热爱,她更加珍惜。她说:“三尺柜台把我和顾客连在一起,顾客心中有我,我心中有顾客。”这番话,是她二十五年柜台生涯的总结。
(一)
天津市光复道有一位老大娘,叫傅玉华,在街道上工作了二十多年,前年患了癌症。儿女们知道她有生的日子不多了,就问她在亲友中还想念谁?傅大娘一往情深地说:“我想士珍哪!告诉她,我想她。”
非亲非故,一个老人临终的时候思念张士珍,这固然是因为张士珍按时把她想吃的新鲜蔬菜、食品送上门,更重要的是,她们在一起度过了二十个风雨春秋,在共同为人民服务的平凡劳动中建立了感情。傅大娘熟悉街道的情况,她告诉张士珍,谁家是孤老户,谁家有病人,谁家的男人在外地工作……张士珍就是按照她的指点,把方便送给这些需要照顾的家庭。
一九七七年,正当蔬菜供应淡季,一位患了糖尿病的人,拿着医院开的证明来找张士珍,要买新鲜蔬菜,张士珍满足了他的需要以后,联想到光复道患这种病的人还有不少,于是她访问了胜利路医院,查看了多年来住在光复道的四十多位糖尿病患者的病历档案,挨门挨户地访问,每天把患者需要的蔬菜送上门去。
可是张士珍的心思并没有完:全区、全市的糖尿病人吃菜问题怎么办呢?她向市蔬菜公司的领导同志,提出自己的建议。现在,天津市蔬菜公司按照她的建议,对糖尿病患者的吃菜问题作了统一规定。
张士珍就是这样一种人,她心中想着顾客,而且有着一股子十分可贵的“牛”劲。
(二)
张士珍粗手大脚,一副憨厚朴实的模样,初次见到她的人,不会想到她是那种有心计的人,更不会想到她有那样丰富的商品知识。
她没有学过营养学,但是经常有人向她请教各种菜的做法。文化大革命前,她积累了厚厚的一本资料,什么蔬菜产在什么地方,什么季节上市,南方人如何吃,北方人如何做,以及什么病人适合吃什么菜,忌讳吃什么菜,老人、小孩、孕妇在蔬菜的搭配上应该注意些什么,在她的本本里都有详细的记载。这些知识是她不断地向医生、患者、厨师、顾客求教来的。为了弄清茨菇、苦瓜的做法,她访问过湖南人、四川人……。她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积累这厚厚的一本资料,该浇注了多少心血啊!然而,文化大革命中,这本资料却作为她的一条“罪状”被抄走了。
张士珍的“生意经”十分丰富,如“十大调剂”、“九掌握”、“九熟悉”、“九了解”等。这些“生意经”条条都和为顾客服务连在一起。比如熟悉双职工的假日生活,是“九熟悉”的内容之一。她知道自己负责供应的那一片,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双职工是夫妇同时休息的,百分之七十左右是错开休息的;同时休息的,多数要在这一天改善伙食,愿意做一点较费工的好饭菜,她就推着车子给他们送肉馅或高档的菜;错开休息的,一个人在家要洗衣服、带孩子,做饭的时间就不多了,她就送些做起来省事的菜。她甚至熟悉一些家庭主妇的性格和口味,谁家喜欢吃辣椒,谁家不吃韭菜,谁家的孩子吃萝卜过敏……。
蔬菜是人们常年食用的,又是季节性很强的商品。张士珍在实践中总结了一套“供储并举”、“以旺补淡”的办法。一九七六年茄子大量上市,她动员和组织群众把六万斤茄子晒成干,留在春节的时候吃。这一年冬天,光复道的住户差不多都有茄子干可吃。至今,每到夏季,光复道的居民还有晾晒茄子干的习惯。
(三)
一些善于思考的人,遇事不盲从,也反对别人盲从;对于劳动模范,他们是在仔细观察以后才下结论的。二十五年来,张士珍身边就有过不少这样的顾客。
一九七七年,天津市一度蔬菜供不应求,商店实行按副食本计划供应。有些营业员“近水楼台”,优亲厚友,张士珍又如何呢?
一次下班回家,她手里提的篮子,肩上挎的兜子都装满了菜,一位住在附近街道的妇女悄悄地跟在她后面,她回头一看,那位妇女对她笑了笑说:
“买这些菜呀!”
“人多呗。”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来,帮帮忙吧!”
说着,那位妇女接过了菜篮子,跟着张士珍,东一家、西一家,把菜送到几个孤老户家里,临到张士珍自家门前,篮子空了,兜子也空了。她对那位妇女说:“今天多亏你帮忙,来我家歇会吧。”那位妇女走进她家里,看见她的孩子正在吃饭,碗里泡着开水,桌上一碟咸菜。那位妇女的疑团顿时消失了。
“久站河边不湿鞋”,是张士珍的优秀品质。她常说:“站柜台,一手钱,一手货,没有干净的思想是不行的”。六十年代初,正在全国人民节约度灾的时候,光复道副食店党支部七个委员,有五个因为贪污腐化受了处分。张士珍也是支委,人们请她吃喝,往她家里送东西,她都拒绝了。
一九七六年大地震,她家的防震棚缺门少窗,她找到有关部门,对方提出要二十斤鱼、十斤鸡蛋才给帮忙解决。她对这一笑置之。
一九七八年的一天,她在本店买点韭菜,一个营业员顺手给她拿了一大捆,她一看分量不对,就重新过了秤,按量付了钱。 一九七九年,她家里要添置一张床,一个和商店来往较多的同志听说了,对她说:“我给你焊一个吧,交点工本费就行了。”她没有答应,跑到商场买了一张床,她说:“睡这样的床心里踏实。”
近来她发现有些营业员花起钱来大手大脚,显然是有问题。她再三思考,给党和国家领导人写了信。信中说:“为了安定团结,今后一个时期不搞政治运动,我是同意的;但对商业工作中如何制止贪污盗窃,则需要有个办法,对那些肆无忌惮地鲸吞国家财产的人,必须给予打击!”
(四)
今年二月二十九日,张士珍在收音机里听到五中全会决定为刘少奇同志的冤案平反昭雪时,心潮起伏,多少往事涌上了心头。
当年刘少奇同志到天津视察时,对张士珍的工作给了好的评价。谁料想,在十年动乱中,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竟成了她的“罪过”!
想起那些年月,她至今心里不能平静。在最困难的时候,是顾客保护了她。一位老中医在她去看病时,对她说:“我给你点药,是祖传的方子。你千万要想开些。”又一天,街道上的魏大嫂领着一对双生姐妹来到店里,她是听说有人要批斗张士珍,心里不服,找上门来说理的。她拉着张士珍的手对两个孩子说:“困难时期,张姨给你们送奶粉、送骨头熬汤,你们长大了,可别忘了张姨的好处呀!”
张士珍开始站柜台的时候,是个满脸稚气的女孩子。那时人们叫她“小张”,以后称她“士珍”,现在已有一代新人称她“张姨”了。
如今她头上已有了几丝白发,眼角上有了皱纹。人世沧桑,说来也真有意思,年轻的时候,她只知道工作,连自己的切身大事也忽略了。她关心别人的家,却没有建设自己的家。三十岁才生第一个孩子……
一九七八年,上级调她到市蔬菜公司当领导干部,她发愁了,她离不开柜台,离不开售货车,离不开光复道的顾客呀!拖了一年多,直到去年八月才去公司上班。至今,一有空闲就去商店参加劳动,她说:“我若不劳动,还叫什么劳动模范!”


第3版()
专栏:

荣县酒厂利用废糟液生产沼气发电
既保证了全厂生产、生活用电,又解决了排放废糟液污染环境的问题
本报讯 四川省荣县酒厂安装了两台沼气发电机组,利用厂里液态酿酒排放的废糟液生产沼气发电。第一台一百二十千瓦,已于今年元旦运行投产,第二台五十五千瓦,已安装完毕,即将发电。两台机组全部发电后,日发电量为一千五百三十六度,除保证厂里生产、生活用电外,剩余部分将并入电网。这样,既改变了因供电不足、影响生产的被动局面,又解决了排放废糟液污染环境的问题。
荣县酒厂于一九七四年扩建了一个以烂红苕、蕉藕为原料的液态酿酒车间,每天要排放一百多立方米废糟液到河里,使河水受到严重污染,群众意见很大,曾被勒令停产。为了解决废糟液污染问题,厂里曾采用过一些措施,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九七五年,他们从一份介绍沼气的资料中受到启发,利用废糟液生产沼气。他们先后修建了两个三十三立方米,一个九百立方米和一个两千立方米的沼气池,全部吃掉了酿酒排放的废糟液,每天能产沼气两千二百至两千七百立方米。今年一季度已用百分之七十的沼气,百分之三十的柴油,发电五百五十一小时,共发电五万八千多度。厂里自用五万度,节约电费四千多元,省煤九十多吨。此外,还生产了大量的优质沼肥。从一九七八年十月到去年底,共产沼肥五万四千六百多吨,支援了十八个公社的生产。
石化高 李照林


第3版()
专栏:短评

新的途径
四川荣县酒厂利用废糟液生产沼气发电,不但解决了本厂的用电和环境污染问题,还为当地农村提供了大量优质沼肥,真是一举三得。
我国办沼气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但是,过去办沼气,主要是用于解决农村的燃料和照明问题。近几年来,有些城镇和工厂试验用沼气发电。一九七四年,广东省佛山市用人粪生产沼气发电,装机容量九十千瓦。荣县酒厂装机容量已达一百七十五千瓦。利用废糟液生产沼气发电,这是开发生物能源的一个新的尝试。
沼气是一种以甲烷为主的可燃性气体,一立方米的沼气可产生五千五百至六千五百大卡的热能,用作内燃机燃料可使一马力的内燃机工作两小时,发一点二五度电,相当于零点四公斤柴油。我国人多地广,生物能源资源丰富。农村可以办,城镇和有条件的工厂也可以办,例如罐头厂、饮料厂、食品厂、集粪场、屠宰场、污水处理场等,都有一些废渣、下脚料、粪便、污水、废液等。荣县酒厂等单位的实践表明,利用这些废渣、废料生产沼气发电,是一种化废为宝、综合利用的好办法,是开发和节约能源的一条新的途径,值得提倡和推广。


第3版()
专栏:

算粉碎“四人帮”前后的变化帐
苏州染织一厂对职工进行形势教育
本报讯 最近,江苏省苏州染织一厂采用算帐对比的方法,引导职工回顾粉碎“四人帮”三年多来,人们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技术上发生的变化,进行了一次生动活泼的形势教育,效果较好。
苏州染织一厂党委在市委调查组帮助下,选定一个科室、两个班组进行职工形势教育的试点。他们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开展算帐对比,使职工受到了教育。
大家算了三笔帐:
政治上,这一个科室、两个班组的三十九户人家,家家都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其中有十四户,职工本人或亲属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期间,曾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和迫害,蒙受了不白之冤。有的是本人受到迫害,亲属受到株连。这些人,每到什么“政治运动”,总要被重新“回炉敲打”。所以,免不了“越想越怕”。粉碎了“四人帮”,党的政策一个一个落实,过去加给人们的这样那样的包袱甩掉了。
经济上,党的经济政策落实了,生产逐步上升,生活逐步改善了。这三十九户,除了一户收入持平外,其余三十八户的收入都有提高。三年来共添置手表二十五只,自行车十一辆,电视机十一台。
文化技术上,两个班组的十四名进厂不久的学徒工,经过勤学苦练,现在都能独立操作。绝大多数工人的文化技术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经过算帐、对比的形势教育,干部、工人的精神面貌有了明显的变化:
一是“确实看到了好形势,心里更加亮堂了”。少数人开始对眼前的困难和问题看得多了一些,经过几笔帐一算,头脑清醒多了。看到了“国家在向好处变,家庭在向富处变”。一些背过政治包袱的同志,越比越觉得社会安定,人民团结,形势好。
二是一算一比,看到党的政策和路线的好处确实到了自己身边。千好万好,是党的领导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线对头。
三是更加相信“有党中央的领导,天大的困难能克服,四化一定能实现。”进一步树立了坚定不移地干四化的信心。
四是认识到“形势好是干出来的。八十年代一定要努力为四化多作贡献。”全厂一季度全面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实现了增产增收,三月份上缴利润超过了去年一季度,一季度上缴利润超过了去年上半年。


第3版()
专栏:

急农民所急 供农业所需
漯河塑料厂送货下乡支援棉区
本报讯 河南漯河塑料厂坚持支援农业的方向,急农民所急,供农业所需,在棉花育苗季节到来之前,组织力量深入棉区调查,根据棉区大力推广营养钵育苗移栽的需要,适时送塑料薄膜下乡。今年二、三月份先后为太康、西华、上蔡等五个县的三十八个公社送塑料薄膜一百三十多吨。全厂提前十八天超额百分之十一点六完成了今年第一季度薄膜的生产计划,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九十八,做到了产销平衡。
今年入春以来,这个厂组织了五个小组,由厂长、副厂长带队,携带薄膜样品,深入棉区调查。先后走访了十二个县,了解棉区对塑料薄膜的需求情况和改进意见。为了做到不误农时,大力支援春耕生产,这个厂向兄弟厂借了四部汽车,派专人送塑料薄膜下乡,而且不收运费。
在紧张的为棉区送货中,这个厂齐心协力,统筹安排,千方百计早送多送。三月十三日,北风呼啸,雨雪交加,太康县常营供销社来电话急需四吨薄膜,厂里立即装了一车送去。他们不怕苦累、坚持下乡送货的做法,深受棉区人民的欢迎。 傅治安 吴念中


第3版()
专栏:

上海无线电四厂生产的凯歌牌十二英寸黑白电视机的质量,达到了国家优质品标准。这是当场进行抗震动试验。新华社记者 张平摄


第3版()
专栏:

烟台冷冻机厂产品畅销
本报讯 山东省烟台冷冻机厂生产的8AS—125冷冻机,质量连续六年保持一等品水平,一九七八年曾被一机部命名为“信得过”产品。去年,由于产品滞销积压,生产计划比前年下降了百分之三十七点五。虽然产量减少了,但产品积压现象仍有增无减。截至去年六月底,累计积压二百二十六台,大量占用企业流动资金,人民银行曾一度停止发放贷款。
这个厂生产的冷冻机为什么发生滞销、积压呢?供过于求吗?不是。纺织、轻工、医药、农业育种、农机制造、城市公共设施等对冷冻机的需求很大,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这个厂的领导干部通过调查研究,认真分析了产品积压的情况。他们认为,长期以来工厂只搞生产,不问销售,以至产销脱节,产品积压。多年来,产品由商业部门和物资部门统购包销、计划分配,结果是用户想买买不到,工厂想卖卖不出。
去年下半年,这个厂实行产销见面,以销定产。他们先登了广告,又组织产品推销小组,分别到二百多个单位了解用户需要,推销产品,这样一来,局面大变,订货函电应接不暇,积压产品全部卖光。一九八○年签订供货合同四百多台套,比一九七九年全年计划增长了一倍。他们根据用户需要,在原有八个品种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四个品种。新品种的订货量占整个合同订货量的百分之四十二左右。 王永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