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4月2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龌龊的勾当
新华社记者述评
越南《人民报》最近煞有介事地刊登了所谓有关智利同中国“勾结”的三份“机密文件”,企图用来证明中国同智利交换“秘密信件”和“情报”、中国要向智利“提供核技术”,等等。第二天,苏联的塔斯社随即出来呐喊助威,就此对中国横加攻击和诽谤。
越南《人民报》这个宣传,是彻头彻尾的捏造。它想用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来证明中国和智利“长期以来见不得人的勾结”,来证明塔斯社所谓的“凶恶的同盟”,完全是枉费心机的。
第一,最近几年,苏联当局及其少数追随者,如河内现领导集团,一直在就中国同智利的关系编造和散布种种谣言,这些谣言早已为事实所戳穿。人们只要对河内发表的“机密文件”稍加研究,就不难发现,它们这次大肆宣传的东西,并没有多少新鲜之处,其内容或者是重复老掉了牙的谎言,或是对过去已破产了的谎言加以翻新和拔高。因此,所谓的“秘密文件”除了再一次说明这帮谣言制造商反华心切、手段卑劣之外,是证明不了任何东西的。
第二,中国政府一贯奉行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外交活动一向光明磊落,从来不搞克格勃那一套阴谋诡计和见不得人的勾当,这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在国际交往和国家的关系中,河内和莫斯科历来热衷于克格勃式的活动。它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并为此不惜伪造别国官方文件,先由越南报纸刊载,然后由塔斯社出来评论一番,诬陷中国。但是,用伪造出来的“机密文件”发动谣言攻势,只能暴露伪造者的嘴脸。
第三,越南当局公布上述“机密文件”时破绽百出。法新社记者从河内发出的一则电讯就着重指出了两点:一、“《人民报》没有说明它是如何获得这些文件的。”二、“它公布了文件的部分照片,但是报纸读者无法辨认。”这就不能不令人生疑:这些所谓智利总统府中独一无二的“机密文件”怎么会“落到”越南人手中?河内既想证明其“货真价实”,为什么又打马虎眼,遮遮掩掩?对这些问题,《人民报》是无法作出、也不敢作出象样的回答的。此外,把越南通讯社的有关报道同《人民报》刊登的所谓“密件”作一比较,更露出了马脚。前者说第二份“密件”签署日期为一九七九年,而后者却说是一九七八年;前者说第三份“密件”的编号是Pr1978,而后者说是Pr1798。请问,人们该信哪一家的报道好呢?
很显然,苏越两家如此不择手段进行反华宣传,丝毫无损于中国。它们以卑鄙的手段想达到卑鄙的目的,这才是“最见不得人”的。


第6版()
专栏:

河内党政头目无法使人相信“巨大胜利”
越南干部和群众悲观动摇袖手旁观
新华社北京四月二十五日电 河内消息:越南领导人最近一再斥责越南干部和群众对形势的“动摇”、“悲观”和“怀疑”。
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黎德寿四月二十一日在一次集会上说,每一个干部、每一个老百姓都要“正确估计形势、认清我国革命的巨大胜利,明白困难的原因,同时看清克服困难把革命引向前进的可能性,克服动摇、悲观的态度,克服不负责任、袖手旁观、无纪律的态度,坚决反对敌人的心理战宣传,……建立对革命的信心”,并且说,“为了克服这种状况,必须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必须严厉批判一切不负责任、本位主义、局部主义、地方主义的表现”。
越共中央书记处四月十四日发出的一个“指示”中也提出,“反对面对当前的一切困难而动摇、怀疑的思想”。
在这以前,最近被提升为政治局委员、政府副总理的素友也在《共产主义》杂志上发表文章说:“我们不能幻想生活能够很快获得改善。”素友承认,越南的“国防开支相当大,因此,限制了积累和提高生活水平的能力”。但他仍说:“要把我们的武装力量保持在必要的水平上。”这一任务“既是眼前的,又是长远的”。


第6版()
专栏:

南斯拉夫加强全民防御
南报说南斯拉夫是抵御侵略者的铜墙铁壁
据新华社北京四月二十四日电 据南斯拉夫通讯社今天报道,贝尔格莱德的《新闻晚报》最近先后以同一标题《南斯拉夫是抵御任何侵略者的铜墙铁壁》发表了一系列有关防御问题的文章。
文章指出,“一旦爆发战争,南斯拉夫可以动员四百五十万人(占其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参军。”“如果需要的话,南斯拉夫全部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即九百万人,都将能进行有组织的武装抵抗。”
文章说,正规军只是南斯拉夫军队的一个较小的部分。而地方部队,即“没有营房的军队”,则构成另一部分,包括大多数人。“可以肯定,南斯拉夫一遭到侵略,两百多万军队就可以立即出动保卫国家,而且在动员令发出几小时之后这支军队的人数就会增加两倍。武装力量的人数将视战争的发展而不断增加。”
“然而,地方卫队的威力不仅仅在于人数。地方卫队遍布全国每个角落,而且由于装备有各种各样的现代化武器,因此,已不再是从前的那种步兵了。”“最近,地方卫队还配备了飞机,一旦爆发战争,地方卫队就可以完成辅助性的作战任务。沿海许多地区建立的数十个海军部队也编入了地方卫队的建制。”
南通社援引《新闻晚报》的话说:“因此,南斯拉夫是不可战胜的,这不仅是一个爱国主义的信念,而且是有事实作根据的。建立了这样的屏障,就确保我们的明天是安全的。”
另据南通社报道,四月二十二日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的一次全民防御会议指出,“去年南斯拉夫四个共和国(黑山、克罗地亚、马其顿和斯洛文尼亚)有五百八十五万多的公民参加了全民防御和社会自卫的大规模行动。其他共和国和自治省的公民对参与防御和自卫的演习所作出的广泛响应也超出了全部预料。”(附图片)
南斯拉夫萨拉热窝的军事院校学生随时准备打击侵略者。
南斯拉夫通讯社稿(新华社发)


第6版()
专栏:

柬伪士兵和伪自卫队员不断倒戈
据新华社北京四月二十五日电 据民主柬埔寨电台广播,柬伪士兵和伪自卫队员不堪越军的奴役和歧视,最近不断暴动,对越南占领军反戈一击。
盘踞在马德望省特莫博县的越南侵略军不断抢掠老百姓的稻谷和老百姓从边境运回的国际援助物资。当地一部分伪自卫队员和群众激于义愤,在四月十日奋起暴动,打死越南侵略军四人,打伤二人。
驻扎在四号公路(金边市—磅逊港)沿线的柬伪军与越军间,最近也不断发生火并事件,柬伪军打死打伤越军多人。
磅湛省的柬伪士兵在柬埔寨爱国、民主、民族大团结阵线纲领的感召下,在三月份多次掉转枪口打击越南侵略者。三月十二日,他们在斯栋德朗县袭击了越军的一艘机帆船,船上越军十人全部被打死。柬伪自卫队员和戈芝马县的一些群众三月十四日袭击霸占老百姓土地的越军,打死二人,打伤一人。斯雷山托县的柬伪自卫队员和群众一起,在三月十五日袭击正在湄公河上捕鱼的越军,打死二人。


第6版()
专栏:

美国营救人质的一项军事行动未获成功
两架美国飞机在伊朗边远沙漠地区相撞坠毁
新华社北京四月二十五日电 华盛顿消息:美国政府今天宣布,美国为营救被扣留在伊朗的美国人质而进行的一次军事行动,由于“装备失灵”而失败了。
白宫新闻秘书鲍威尔向记者宣读了白宫的一项声明。声明说,派去的两架美国飞机在撤回时在伊朗境内的一个边远沙漠地区相撞。机上人员八人死亡,数人受伤。所有参加这次营救的活着的人都已空运撤离了伊朗。
声明说,参加营救的人员没有同伊朗部队发生武装冲突。声明指出,这次营救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是为了保护美国的民族利益和消除国际紧张局势,而不是对伊朗和伊朗人民采取的敌对行动。声明说,“卡特总统已下令取消在伊朗进行的一项为营救我们的人质作准备的活动,由于装备失灵,这一任务已停止执行。”声明还说,“总统对这次营救尝试承担全部责任。”
白宫的声明没有说明这次事故发生的具体地点和时间。
新华社德黑兰四月二十五日电 据伊朗电台广播,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长今天下午发表声明说,两架美国飞机在伊朗霍拉桑省塔巴斯相撞坠毁。
声明说,这两架飞机运载着一些中央情报局特务和海军陆战队成员,他们企图到美国驻伊朗大使馆营救美国人质。


第6版()
专栏:

日本政府决定不参加莫斯科奥运会
新华社东京四月二十五日电 日本政府发言人今天宣布政府的正式见解说,派遣体育代表团参加今年夏天在莫斯科举行的奥运会是不可取的。
他说,“这次奥运会的东道国苏联由于军事介入阿富汗,损害了和平和友好的精神,引起国际舆论的严厉谴责,作为我国也不能不对此表示重大的关心。”
他说:“直至今天,苏联不仅继续军事介入阿富汗,而且摆出了长期占领的姿态,给国际和平和安定造成值得忧虑的事态。”“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不能不作出决断,派体育代表团参加莫斯科奥运会是不可取的。”他说:“只要苏联不从阿富汗撤出它的军队,这就是政府的最后决定。”


第6版()
专栏:

卢森堡副首相要求抵制莫斯科奥运会
据新华社北京四月二十五日电 卢森堡消息:卢森堡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加斯东·托恩昨日晚在议会进行一般辩论时要求抵制将在莫斯科举行的夏季奥运会。
托恩在讲话中说,卢森堡有道义上的义务,声援美国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的行动。但是他说,卢森堡政府不会阻止任何运动员前往莫斯科,也不会对他们采取任何制裁措施。


第6版()
专栏:

阿富汗篮球队员抵制莫斯科奥运会
新华社香港四月二十五日电 据香港今天出版的《远东经济评论》报道,阿富汗篮球队两名队员由于拒绝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而逃离阿富汗。
这两位队员中的一名叫阿德哈姆·瓦尔萨克,他在白沙瓦对记者说:“我们国家遭到苏联的侵略,到处都在流血。我们怎么能去正在屠杀我们人民的那个国家呢?”
瓦尔萨克和他的伙伴是在三月间逃出喀布尔经过艰苦跋涉越过白雪覆盖的边境山区来到巴基斯坦的白沙瓦的。
他们携带了阿富汗篮球队全体队员的一封信,信中表示要抵制在莫斯科举行奥林匹克运动会。


第6版()
专栏:

伊朗外长说如美阻止出口石油就封锁波斯湾
新华社德黑兰四月二十五日电 伊朗外长戈特布扎德四月二十四日晚上在德黑兰对伊朗电台和电视台记者发表谈话时宣布:如果美国“企图在我国沿海布雷或者阻止我国出口石油的话,我们就没有理由允许从波斯湾向世界出口石油。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也不管会受到多么猛烈的攻击,都要封锁整个波斯湾”。
他在谈到关于欧洲经济共同体对伊朗实行经济制裁的问题时说:“当然,我们对这个初步决定表示遗憾。”
他在谈到美国人质时说:“我们曾经一再说过,我们不会屈服于武力和压力。”
戈特布扎德还谈到了他即将进行的阿拉伯国家之行。他说,此行的目的是要消除伊朗关于输出革命的说法在阿拉伯邻国心中所造成的误解。他说,伊朗所说的输出革命,不过是说伊朗要输出“我国革命的信息”。


第6版()
专栏:

大平首相希望日中两国
联合开采钓鱼岛周围石油
新华社东京四月二十四日电 据共同社报道,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二十三日在众议院商工委员会会议上,就日中两国在尖阁群岛(即中国的钓鱼岛等岛屿)周围联合开采石油一事说:“虽然在渤海湾联合开采刚刚开始,但如果时机适宜,愿就这个问题(同中国)进行磋商。”
大平首相是在回答社会党议员的质询时这样说的。
大平还说:“联合开发石油、煤炭问题,是(日中两国)一大共同的课题”。


第6版()
专栏:

我新任驻尼日利亚大使递交国书
新华社拉各斯四月二十五日电 中国新任驻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雷阳今天在这里向尼日利亚总统谢胡·沙加里递交了国书。雷阳是四月二日到达拉各斯的。


第6版()
专栏:

突尼斯总理接见我大使
据新华社突尼斯四月二十五日电 突尼斯总理穆罕默德·穆扎利今天上午在政府大厦接见即将离任的中国驻突尼斯大使崔健。


第6版()
专栏:

苏联生物化学家奥巴林逝世
新华社莫斯科四月二十五日电 据塔斯社四月二十四日报道,苏联著名生物化学家奥巴林于四月二十一日逝世,享年八十七岁。报道说,这位科学家在生命起源学说方面的理论享有世界声誉。


第6版()
专栏:简明新闻

菲律宾抗议苏军用飞机侵犯领空
菲律宾外交部二十四日发表的一项新闻公报说,菲律宾政府已就苏联军用飞机两次侵犯菲律宾领空提出抗议,并要求苏联政府采取适当步骤,制止类似事件发生。


第6版()
专栏:简明新闻

突尼斯组成新政府
突尼斯二十四日组成以穆罕默德·穆扎利为总理的新政府。小哈比卜·布尔吉巴继续担任总统特别顾问,哈桑·贝勒霍贾任外交部长。


第6版()
专栏:简明新闻

马居民平均寿命增加十一点八岁
马来西亚自一九五七年独立以来的二十年间,当地人民的平均寿命增加了十一点八岁。
马来西亚医药协会发表的报告书统计,一九五七年独立时,马来西亚人民的平均寿命为五十七岁,一九七六年提高到六十八点八岁,其中,女性的平均寿命为七十一点四岁,男性为六十六岁。


第6版()
专栏:简明新闻

菲在国外侨民赚取外汇十亿美元
菲律宾劳工部长布拉斯·奥普莱二十四日说,在国外的菲律宾工人和侨民,去年给国家汇回的外汇收入达十亿美元。
他说,菲律宾约有一百三十万工人在国外,其中有五十万人是移居国外的工人,八十万是定居在世界一百九十七个国家的侨民。仅沙特阿拉伯就有十万菲律宾人在那里劳动。


第6版()
专栏:简明新闻

苏联又进行一次地下核试验
据瑞典乌普萨拉地震研究所宣布,二十五日晨六点零四分(瑞典时间)苏联在西西伯利亚的塞米巴拉金斯克地区又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其爆炸力强度相当于里氏震级表上的六点三级。
(据新华社)


第6版()
专栏:

莫斯科这一炮没打响
新华社记者述评
为了配合它在阿富汗的军事进攻,推行南下战略,莫斯科最近加紧向西欧展开“缓和”攻势。苏联外长葛罗米柯访法是第一步。接着,苏联将邀请西德总理施密特访问莫斯科。四月底,预计在巴黎还要举行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讨论“缓和与裁军”问题。
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苏联外长在阿富汗事件发生后第一次访问法国。莫斯科企图首先在巴黎打开缺口,挑拨分化西方国家,诱使西欧国家承认苏联侵占阿富汗的既成事实,为进一步展开“缓和”攻势创造条件。然而,莫斯科这一炮没有打响。
西方报刊评论指出,葛罗米柯此行是企图利用法苏十五年对话的“特殊关系”,“在法国和它的西方盟国——特别是美国和西德——之间进行挑拨离间”。可是,法国领导人在会谈中强调的是西方反对苏联侵占阿富汗的共同立场,一个法国高级外交官在巴黎对报界介绍法国在会谈中的态度时说:“我们要使俄国人了解西方对阿富汗事件的情绪有多么强烈和深刻。”
葛罗米柯在会谈中企图说服法国承认苏联出兵阿富汗的“合法性”,并且承认苏联对阿富汗长期实行军事占领的“权利”。但是,法国外长弗朗索瓦—蓬塞指出,葛罗米柯在会谈中未能提供任何新的东西来证明他的观点是正确的。葛罗米柯在巴黎把阿富汗事件说成只是“地区性问题”、“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有限的”,并不影响欧洲的缓和。但是,弗朗索瓦—蓬塞强调指出,阿富汗事件并非地区性问题,这个事件对整个国际关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法国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强调指出:“重新形成使缓和取得进展所必需的互相信任的气氛,就意味着要采取行动,使苏联军队撤出阿富汗”。
在双方会谈的中心问题上既然有如此明显的分歧,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葛罗米柯到达巴黎时,法国外长没有到机场迎接。据报道,法苏双方甚至在会谈议程上都没有达成协议。路透社认为,葛罗米柯这次访问的“气氛是冷冰冰的、不协调的”。
法国《晨报》写道:这次法苏会谈是一场“聋子的对话”。法新社四月二十三日引述法国报纸的评论说:“法苏分歧是全面的,葛罗米柯在巴黎的访问表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使命。”


第6版()
专栏:

葛罗米柯同法国领导人会谈有分歧
新华社巴黎四月二十四日电 法国领导人同苏联外长葛罗米柯两天来的会谈表明,法、苏两国在苏联入侵阿富汗等国际问题上存在着分歧。
葛罗米柯在同法国总统会谈后对记者表示希望法国同苏联朝同一方向行动。此间观察家认为,葛罗米柯的这些话正说明巴黎和莫斯科之间目前存在着深刻的分歧,也证实了苏联企图离间法国同它的西方盟国的关系。
据报道,吉斯卡尔·德斯坦在接见葛罗米柯时重申了法国对阿富汗问题的立场,要求苏联军队撤出阿富汗。法国总统府助理发言人说,吉斯卡尔·德斯坦指出:“重新建立信任气氛对于缓和,取得进展是必要的。这就要求采取导致苏联军队撤出阿富汗的主动行动。只有这样,阿富汗才能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决定自己的命运,奉行自己的不结盟政策。”这位发言人还说,但是目前还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将很快采取这种主动行动。
据权威人士透露,弗朗索瓦—蓬塞向葛罗米柯指出:不能把阿富汗危机说成是局部冲突,它影响整个国际关系,因此也影响法国特别关注的缓和。
关于柬埔寨问题,弗朗索瓦—蓬塞在会谈中强调说,如果越南军队不撤出柬埔寨,要找到一种解决办法也是不能想象的。


第6版()
专栏:

伊朗积极同东欧国家发展经济关系
伊朗总统说不拟同欧洲断绝关系
据新华社德黑兰四月二十四日电 据伊朗报纸报道,在美国最近对伊朗实行经济制裁以后,伊朗正在积极同东欧国家发展经济关系。
伊朗商业部副部长法特希率领的代表团目前正在访问东欧国家。
法特希在访问捷克斯洛伐克期间,双方签订了一项合作议定书。据报道,捷方同意向伊朗出口机床和勘探设备,伊方将向捷克斯洛伐克出口天然气。
四月二十二日,法特希率领的代表团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贸易部长和其他部长就两国之间的长期合作问题举行了会谈。东德将向伊朗提供工业设备、药品、医疗设备和粮食。此外,东德还同意为伊朗培训技术人员。
伊朗石油部发言人二十三日宣布,伊朗将向罗马尼亚增加石油出口。
据前些时候报道,伊朗石油部长莫因法尔四月十九日曾经同保加利亚驻伊朗大使就迅速发展两国关系问题进行了会谈。这位大使对伊朗出口石油来满足保加利亚的需要表示满意,并且要求伊朗增加石油供应。
据新华社北京四月二十四日电 德黑兰消息:伊朗总统巴尼萨德尔四月二十三日对法国电视台记者发表谈话说,伊朗不打算因欧洲共同体九个成员国同意对伊朗进行制裁而同欧洲断绝关系。巴尼萨德尔在回答关于伊朗同苏联签订新的贸易协定问题时说,伊朗不会允许俄国人取得象美国先前在伊朗所取得的那种影响。


第6版()
专栏:

苏联正力图向伊朗渗透
美国务院揭露苏联对伊安全的威胁
据新华社华盛顿四月二十四日电 美国国务院一位发言人今天说,“我不认为伊朗跟苏联进一步搞在一起是符合伊朗的真正民族利益的。”
他说,“考虑到那个国家(伊朗)持续不断的内部动乱和苏联在阿富汗的驻军,我认为,对伊朗安全的真正威胁更是不言自明的了。”
据报道,在美国为迫使伊朗释放其人质而对它采取一系列的制裁措施后,苏联正力图利用这一局势向伊朗渗透。四月二十一日,苏联和伊朗在德黑兰签署了一项经济协定议定书。法新社认为,有了这项议定书,“美国施行的种种经济制裁就不会对伊朗有什么影响了。”


第6版()
专栏:新闻分析

欧洲共同体的对伊朗制裁决定
翟象乾
四月二十一日到二十二日,欧洲共同体九国外长在卢森堡举行会议,主要讨论了美国总统卡特提出的要求盟国同美国一起对伊朗扣留美国人质一事进行制裁的建议。日本外相大来也抵达卢森堡,分别同共同体外长进行了磋商。
外长们一致通过了一项共同体九国分阶段对伊朗实行外交和经济制裁的行动计划,规定在第一阶段各国将减少驻德黑兰大使馆人员,立即对伊朗实行武器禁运;如果到五月十七日前,在释放美国人质方面还没有“决定性进展”,共同体九国则将执行第二阶段的制裁计划,禁止对伊朗出口除了重要医疗品以外的一切物资,禁止共同市场从伊朗进口石油。
西欧盟国在人质问题上一直是对美国抱有同情的,一些领导人曾分别写信给伊朗当局,希望尽早释放人质,缓和美伊之间的危机。但现在卡特提出同伊朗断交和五项制裁措施,使西欧国家感到有点为难。西欧国家由于同美国的处境不同,它们同伊朗的经济来往较多,共同市场所需石油有百分之五点五要从伊朗进口,而对伊朗出口约达七十亿美元,因此希望美国不要采取过激的制裁措施。有些国家宁愿在政治上给予声援而对过分追随美国则有所顾忌。
西欧国家由于一方面考虑到在当前国际形势特别是在苏联侵略阿富汗和加紧向海湾地区扩张的威胁下,同美国保持团结一致是为维护本身安全所必需;另一方面,也顾虑如果不给卡特以支持,可能会出现美国为使人质获释而在波斯湾单独采取军事行动,从而造成更大的危机。这次卢森堡会议通过的两阶段制裁计划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两阶段制裁计划总的来说是反映了大多数西欧共同体国家既要同美国保持团结,也不愿过分与伊朗关系闹僵的复杂心情。西德外长根舍称赞决议是“恰到好处的”。法国外长蓬塞则认为共同体九国通过的计划是一项“警告”,这种“警告”既不是针对伊朗人民,也不是针对伊朗革命的,而是针对“扣押人质这种不能容忍的行动”的。美国对西欧盟国卢森堡会议的决定,表示了“有节制的欢迎”。而伊朗政府对此则指责是“一个错误”,但也表示“不打算切断同欧洲的联系”。
值得注意的是,苏联正在利用美伊危机和美国和西欧盟国的不同意见,大肆进行挑拨离间,以便混水摸鱼。欧美各国舆论担心美欧和伊朗关系紧张,会使苏联渔翁得利。英国《泰晤士报》社论就明确指出:卡特“本应该把伊朗问题放在次要的地位,或者说应该把它归于一个完全不同的类别,而他却把伊朗问题置于阿富汗问题之上。”“如果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阿富汗,把较少的注意力放在伊朗的话,那将会有帮助的”。美国专栏作家赖斯顿也指出:“苏联对此可能感到慰藉。伊朗问题转移了对它占领阿富汗的注意力。”
目前,西欧共同体尽管作出了对伊朗进行制裁的决议,但是西欧国家的舆论认为解决人质的处境应该通过长期、耐心的外交和政治办法,而不应该使用武力。人们希望美国和伊朗双方都能够采取克制态度,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争取美国人质问题早日解决,谨防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