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4月2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列宁在一九一七年
新华社记者 唐修哲 王微
在列宁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前夕,我们到列宁格勒参观了斯莫尔尼和拉兹里夫等列宁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列宁格勒(一九二四年以前称彼得格勒)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摇篮。正是在这里,列宁以大无畏的革命气魄和英明远见,把无产阶级革命的航船引向十月革命的胜利。
斯莫尔尼原是一所女子中学,十月革命期间这里是无产阶级战斗司令部的所在地。在这座古老建筑的三层楼上,一条走廊的尽头,有一套朴素的房间,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初期曾在这里办公。
列宁的办公室面积不过二十多平方米,一张普通的写字台上放着电话、台灯和办公用具。
那时革命政权刚建立,国内外敌人一起向它扑来。列宁就在这里指挥着震撼世界的革命。他在这里召集新建立的人民委员会决定国家大计,并亲自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
据不完全的统计,一九一七年十一月到十二月,每天从全国各地前来求见列宁的代表达四十名以上。从革命后的头几天起,就在斯莫尔尼成立了人民委员会主席的接待室。列宁要求获准进入斯莫尔尼的每个来访者都可自由地走进接待室,对他们所关心的任何问题都应得到充分而详尽的答复。列宁经常亲自接见来访者,与他们交谈,直接了解革命的脉搏,并回答提出的各种问题,有时他就根据来访的工人、农民提供的情况,下达指示,发布全国。
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得来不易的。一九一七年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后,以克伦斯基为首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一成立,便向布尔什维克发起了进攻。临时政府与国际反动派勾结,竭力想扑灭无产阶级革命的火焰。在这革命处于危急的时刻,列宁从国外回到了彼得格勒。四月三日深夜,列宁抵达芬兰车站。当时前往车站迎接列宁的老党员维诺格拉多夫向我们介绍了那天晚上的情景。他说:“火车还没有停稳,列宁就跳到了月台上。我们维堡区的党组织不仅向他献了花,还给他发了党证。虽然向党的创建人列宁发党证,今天回想起来有点可笑,但我们一致决定以此对他表示我们的热爱。”
这位八十五岁的老人接着回忆说:“列宁在芬兰车站讲了三次话。他站在停在广场的装甲车上发表了著名的演说:第一次喊出了‘社会主义革命万岁’的口号。然后就乘着装甲车赶到党中央委员会”。现在列宁格勒的十月革命博物馆就是当年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和彼得格勒委员会的所在地。
一九一七年七月,彼得格勒工人举行的要求把政权转交给苏维埃的和平游行遭到了反动派的武装镇压。之后,列宁立即号召准备武装起义。这时,临时政府也加紧了反革命的镇压活动,宣布悬赏通缉列宁。
一九一七年七月五日,列宁被迫转入地下活动。在一百一十二天地下活动期间,他更换了十五个秘密住所(其中在芬兰住了约六个星期),写了六十多篇文章、信件和小册子。
离列宁格勒市区三十二公里的拉兹里夫湖畔的木屋和草棚曾是列宁的秘密住处。现在,木屋用一个金属构架玻璃房子保护着。这是一个总共八平方米大的带阁楼的木板小屋,原来是存放干草、柴禾和养奶牛的地方。木屋的主人、老布尔什维克叶麦利扬诺夫当时正修房子,全家临时住在这里。主人请列宁住在下面的房间里,列宁见他家有七个男孩,不愿挤了主人,就要求住在又闷又黑的阁楼上,晚上就睡在铺着干草的地铺上。七月十日列宁到达这里的当天,就在这个阁楼上撰写了《政治形势》一文,制订了党在形势变化后的新策略,提出了武装起义的问题。
叶麦利扬诺夫的七个男孩现在还有两人在世。当年十七岁的大儿子亚历山大现已八十岁,仍住在木屋旁的旧居。他声音洪亮,精神很好,冒着严寒在室外雪地里与我们交谈。他一见到我们就说:“再过十年,恐怕很难找到象我这样见过列宁的人了”。他说:“列宁善于识别人。他信任我的父亲。临时政府悬赏二千金卢布通缉列宁。列宁见到我们几个孩子就问我们:会不会说出他住在这儿。我们说不会。列宁也信任我们,我们成了他很有用的助手,送报纸、食品,都是我们干的。”
列宁在木屋住了六天,就迁到拉兹里夫湖深处的草棚去了。那里更隐蔽一些。列宁伪装成叶麦利扬诺夫从芬兰雇来的割草工人,住在草棚里。草地上清出一小片地方,放了两个圆木墩,高的当桌子,矮的作凳子,列宁把这称为“绿色办公室”,白天在这里工作。在这里他写了《论口号》、《感谢李沃夫公爵》、《论立宪幻想》、《答复》、《拿破仑主义的开始》、《革命的教训》等文章,并开始写作著名的《国家与革命》一书。“绿色办公室”里蚊子特别猖獗,列宁风趣地对叶麦利扬诺夫说:“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我们躲过了克伦斯基,但怎么也躲不过蚊子,它们到处都是。”
列宁的最后一个秘密住所是在列宁格勒市谢尔多鲍尔斯卡娅街一号、女党员弗法诺娃的家里。当年,这是工人住宅区的一所普通住房。中国观众在电影《列宁在十月》里见到过这套住宅,也看到列宁是怎样在密探环伺下在这套房子中工作与生活的。列宁在这所住处彻夜工作,煤油灯经常亮到天明。
十月十日,列宁外出参加了党中央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会议决定在近期开始武装起义。但是几天后,敌人得知布尔什维克准备起义的消息,加紧了预防措施。十月二十四日,列宁在了解到临时政府采取的一些新的紧急措施后,立即写信请女主人送到维堡区委员会转党中央,要求允许他去斯莫尔尼。晚上,列宁写了《给中央委员的信》,要求当晚就逮捕政府人员,立刻夺取政权。列宁指出:“现在拖延起义真的就等于死亡”。
就在这时,党中央也派人通过克鲁普斯卡娅转告列宁立即去斯莫尔尼。列宁和警卫拉希亚离开了谢尔多鲍尔斯卡娅街的住所,机警地走向斯莫尔尼。随着列宁到达斯莫尔尼,
“武装起义的机器”开动了起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大炮对准了冬宫。“阿芙乐尔”号一声炮响,开始了震撼世界的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附图片)
一九一七年列宁在拉兹里夫湖畔的秘密住处——带阁楼的木板小屋。 新华社记者 唐修哲摄


第4版()
专栏:

南斯拉夫联邦院外委会主席高度评价万隆精神
万隆会议是亚非人民决定本身命运的转折点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四月十八日电 南斯拉夫联邦议会联邦院对外政策委员会主席尼·迪兹达雷维奇今天就万隆会议召开二十五周年发表讲话,高度评价万隆会议精神。
据南通社报道,迪兹达雷维奇在南斯拉夫联邦议会联邦院对外政策委员会的会议上讲话时指出,万隆会议确定的和平共处十项原则的宣言是特别重要的,应当在和平共处十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国际关系与合作。
他说:铁托、纳赛尔、尼赫鲁一九五六年签署的著名的布里俄尼联合宣言正是吸收了万隆会议的原则,这后来成为一九六一年在贝尔格莱德召开的不结盟国家第一次会议的基本思想。
迪兹达雷维奇说,铁托同志认为万隆会议是亚非两个大陆的人民自己决定本身命运的转折点,它使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力量受到鼓舞。
迪兹达雷维奇指出,万隆会议对不结盟运动的出现具有重大意义,包含万隆精神的不结盟运动作为巨大的道义力量已充分显示了自己在世界上的积极作用。


第4版()
专栏:

阿富汗昆都士人民总罢工抗议苏军暴行
新华社北京四月十九日电 据法新社报道:解放阿富汗伊斯兰联盟发言人十八日对记者说,苏联占领军十四日对聚集在昆都士附近伊玛姆萨赫德圣祠的穆斯林群众开枪,打死十五人。昆都士人民举行总罢工抗议苏军的暴行。
发言人说,当时人群中的阿富汗游击队同苏军交了火,打死苏军八名。
在游击队的号召下,昆都士的学生、教师、政府官员和店主都参加了罢课、罢工和罢市。
据报道,游击队在昆都士省非常活跃,使苏军控制的地方越来越小。除了昆都士省会省长官邸所在地、机场和哈纳巴德军事基地外,其它地方便是游击队的天下。
报道说,苏军几天前对哈纳巴德地区的农村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用飞机大炮摧毁了二十来个村庄。在一次战斗中,游击队消灭苏军和阿富汗政府军官兵七人,但游击队和村民自己死亡四十五人。苏军在撤退时还放火烧毁了哈纳巴德附近的十六家商店,以及一些学校和饭店等。


第4版()
专栏:

阿难民逃巴已达七十多万
新华社北京四月十九日电 日内瓦消息: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昨天宣布,为了躲避战祸,目前已有七十多万阿富汗人流入巴基斯坦。
据巴基斯坦政府的统计数字,这些难民中,有五十多万人集中在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十二万人流落在俾路支省,其余的人流入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及其他几个省。


第4版()
专栏:

难逃罗网
图中夹住熊爪的铁钳上写着“阿富汗”。
原载美国《费城问讯报》


第4版()
专栏:

民柬电台驳斥苏联驻泰大使的谎言
所谓有条件撤军就是不让越南撤军
新华社北京四月十九日电 民主柬埔寨电台今天广播一篇评论,严厉驳斥苏联驻泰国大使为越南及其金边走狗涂脂抹粉的谎言。
评论说,最近,苏联驻泰国大使说:“在没有外来威胁的情况下,越南将从柬埔寨撤军”,越南及其在金边的走狗将“举行一次选举”,他还保证说,越南军队不会越过柬泰边界侵略泰国。
评论说,事实是,目前,没有任何其他国家侵略和威胁柬埔寨,而是越南地区扩张主义在苏联国际扩张主义的支持下,正在进行灭绝柬埔寨种族的侵略战争,正在把战争扩大到泰国,正在严重威胁和破坏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民主柬埔寨是一个独立、中立和不结盟的国家,是一个小国,人口少,它不可能去威胁拥有五千多万人口的越南。
评论指出,苏联大使所散布的有条件撤军的阴谋,就是不让越南撤军。他所说的“举行选举”,只不过是越南和苏联玩弄的一个欺骗阴谋,目的是妄图摆脱世界要求越南从柬埔寨撤军的压力,使越南在柬埔寨的侵略罪行合法化。
评论在驳斥越南“不会侵略泰国”的保证时说,越南的几十万军队对柬埔寨发动了不宣而战的侵略战争。之后,越南和苏联总是说,越南军队不会侵略泰国,但直到现在,越南仍然在侵犯泰国领土。
评论说,解决柬埔寨问题、柬泰边境紧张局势问题和整个东南亚的和平与稳定问题的唯一办法是,越南从柬埔寨撤走全部侵略军,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让柬埔寨人民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柬埔寨人民才能自由地投票选举自己的政府。


第4版()
专栏:

逃泰印支难民被安置到第三国定居
新华社曼谷电 据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驻泰国办事机构最近宣布,迄今为止,逃到泰国的印度支那难民已有十四万多人被安置在第三国定居。
在这些已安置定居的难民中,老挝人占十一万六千四百多人;柬埔寨难民一万二千五百多人;越南难民一万一千二百多人。


第4版()
专栏:

伊拉克和伊朗关系更加紧张
伊朗政府军同库尔德人交火
新华社北京四月十七日电 据西方通讯社报道,伊朗和伊拉克领导人近日来加剧了相互指责,在两国边境地区继续增兵并发生战斗。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十五日在一次集会上提出了与伊朗改善关系的条件,其中包括要伊朗退出阿布穆萨,大、小通布三个海湾岛屿,并暗示准备用武力解决同伊朗的冲突。伊朗外长萨迪克·戈特布扎德十六日在对伊朗晚报《世界报》记者发表谈话时,把推翻伊拉克复兴社会党政府当作“解决伊朗与伊拉克之间的危机的条件”之一。
据合众国际社报道,伊朗十六日开始把更多的军队和大炮调到同伊拉克接壤的边界地区。伊朗电台同一天宣布已组成一支“解放伊拉克伊斯兰革命卫队”,以进行“圣战”。
据报道,边界地区十五日和十六日有战斗。伊拉克武装人员袭击了伊朗克尔曼沙阿省的油田和一个宪兵哨所。德黑兰《晨报》十六日报道,伊朗军队在边界地区摧毁了三个伊拉克据点,并击毁了他们的十一辆坦克。
据新华社德黑兰四月十七日电 据这里的晚报今天报道,伊朗政府军队同武装的库尔德人在西阿塞拜疆省又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据报道,武装的库尔德人在加塞姆卢关口阻挡政府军队的一个纵队,到十六日晚上为止,有四名政府军士兵被打死,二十名受伤。这支部队是调往邻近伊拉克的边界地区去的。


第4版()
专栏:

摩洛哥同利比亚断交
新华社北京四月十九日电 拉巴特消息:摩洛哥外交部十八日宣布,摩洛哥断绝同利比亚的外交关系。
外交部的声明说,决定同利比亚断交是由于利比亚政府不久前同其他“拒绝阵线”国家一起承认了波利萨里奥阵线成立的阿拉伯撒哈拉共和国。


第4版()
专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决定恢复我国的代表权
新华社北京四月十九日电 据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四月十七日已正式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该组织的代表权。


第4版()
专栏:短评

令人不安的冲突
一个时期以来,伊朗和伊拉克的关系日趋紧张。最近,双方的军队都宣布处于全面戒备状态,相互炮击事件一再发生,边境武装冲突规模有所扩大。这种情况,使海湾地区一直动荡不安的局势更加复杂化了。
伊朗和伊拉克两国之间长期以来就存在领土、民族和教派等纠纷。这些错综复杂的问题,有的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有的是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长期统治的产物。但是,两国同属第三世界,而且都是穆斯林国家,它们在历史上有着长期遭受殖民主义侵略和奴役的共同经历,在当前又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任务。因此,加强彼此的团结合作,是符合两国根本利益的。事实上,两国曾经就一些问题达成协议,取得过谅解。这说明,只要双方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通过平等协商,两国间的矛盾和分歧是能够求得解决的。
中国有句谚语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必须看到,有人正在企图利用伊朗和伊拉克交恶出现的局势在海湾地区谋求霸权。正如有的阿拉伯国家舆论所指出的,“一旦伊朗和伊拉克发生战争,就将为外来干涉提供借口,从而把这一地区卷入大国角逐之中”。显然,伊朗和伊拉克两国人民都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的出现。
目前,世界各国,特别是穆斯林国家,对伊朗和伊拉克的冲突深为关切。有的国家已经表示愿意为调解双方关系做出努力。我们希望,伊朗和伊拉克能遵循和平共处的原则,为本国和海湾地区的和平与安全着想,通过协商妥善处理彼此之间的分歧,建立友好相处的睦邻关系。这不仅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而且也将有利于促进海湾地区局势的稳定。


第4版()
专栏:

宋庆龄会见美报界妇女俱乐部访华团
新华社北京四月十九日电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宋庆龄今天下午在她家里会见了由团长朱莉·穆恩率领的“美国报界妇女俱乐部”访华团。
“美国报界妇女俱乐部”创立于一九三二年,是美国妇女的群众性专业组织。其会员除女记者外,还有诗人、艺术家和作家等。卡特总统的夫人是名誉会员。
会见时,宋庆龄同访华团的十七位美国妇女朋友进行了友好的交谈,向她们介绍了我国妇女地位的变化和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以及有关我国儿童福利事业的情况。
《光明日报》总编辑杨西光等参加了会见。


第4版()
专栏:

姚依林会见缅甸政府贸易代表团
新华社北京四月十九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今天下午会见以缅甸贸易部长钦貌基上校为团长的缅甸政府贸易代表团,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缅甸驻中国大使吴塔吞参加了会见。
会见时在座的有外贸部副部长周化民等。
代表团将于日内离京经广州回国。


第4版()
专栏:

余秋里会见日本大阪府友好访华团
新华社北京四月十九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余秋里今天下午会见了正在这里访问的由大阪府知事岸昌率领的日本大阪府友好访华团。
大阪府是日本关西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于一九七四年同上海结成友好城市。余秋里在谈话中,愉快地回忆了他不久前访问大阪府时受到热情接待的情景。他说:“我们在大阪和整个关西地区的老朋友为发展中日友好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我们高兴地看到,大阪和上海结成友好城市以后,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更加密切了。”
中日友协副会长孙平化、日本驻中国大使馆公使加藤吉弥参加了会见。
代表团在来京前先后访问了上海、苏州、南京、西安等地,将于明天离京回国。


第4版()
专栏:

谭震林会见挪中友协代表团
新华社北京四月十九日电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谭震林今天下午会见了由主席克朗内率领的挪威中国友好协会代表团。在谈话中,他热情赞扬挪中友协多年来为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作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对外友协副会长谢邦定参加了会见。


第4版()
专栏:

王震会见美国班底克斯公司访华团
新华社北京四月十九日电 国务院副总理王震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以美国班底克斯公司总经理威廉·潘尼为团长的美国班底克斯公司访华团,同他们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总经理荣毅仁、五机部部长张珍、有关方面负责人邹家华等参加了会见。
访华团是四月十五日到达北京的。


第4版()
专栏:

石春来任我驻津巴布韦大使馆临时代办
新华社索尔兹伯里四月十八日电 正在这里访问的中国外交部长黄华,四月十八日写信给津巴布韦外交部长穆增达,告知他,石春来参赞(目前已在索尔兹伯里)已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津巴布韦大使馆临时代办。


第4版()
专栏:

台湾当局蓄意制造高雄事件迫害非国民党人士
无理判处黄信介等八人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
新华社北京四月十九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当局于四月十八日对高雄事件中被捕的黄信介等八名非国民党人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台湾当局在判决中,以所谓“意图以非法的方法颠覆政府而着手实行”的罪名,判处黄信介有期徒刑十四年,褫夺公权十年;施明德无期徒刑,褫夺公权终身;姚嘉文、张俊宏、林义雄、林弘宣、吕秀莲、陈菊各有期徒刑十二年,各褫夺公权十年。黄信介等八人的全部财产除各酌留其家属必需生活费外都没收。
据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发言人宣称,除施明德因处无期徒刑,黄信介具有“立法委员”身分,将由台湾“国防部”复判外,其余姚嘉文等六人可在收到判决书十天内向“警备总司令部”声请复判。
台湾当局在审讯过程中,始终未能提出充分的罪证,它所横加的罪名都一一遭到黄信介等人的否认和驳斥。现在台湾当局不顾海内外舆论的强烈反对,依然坚持对黄信介等人判刑,这就更加清楚地证明它蓄意制造高雄事件,迫害台湾非国民党人士、镇压台湾爱国民主运动的阴险意图。


第4版()
专栏:

卡特宣布对伊朗采取新制裁措施
本报华盛顿四月十八日专电 本报记者王飞报道:美国总统卡特十七日下午在白宫举行记者招待会,就美国人民关心的两件大事——伊朗危机和经济危机问题,作了一系列重要的宣布。
继四月七日对伊朗采取一系列政治与经济制裁措施后,卡特这次又下令对伊朗实行五项新的制裁措施,即:禁止同伊朗的一切金融交易;禁止伊朗的一切进口;禁止美国人到伊朗旅行;把已被扣留的伊朗政府购买的一切军事装备交付美军使用或转卖其他国家;要求国会授权,动用被冻结的伊朗资产,以偿付美国人质及其家属的赔偿费。
在场美国记者注意到,卡特宣布的措施中,没有包括白宫新闻官前两天暗示过的粮食与药品禁运。新宣布的措施中,除动用伊朗资产一项尚须经过国会讨论外,其他几项都不是大事,并且只是把已存的现实赋以法定的形式。
卡特重申,在这些措施之后,如果伊朗不很快作出建设性的答复,美国将采取“其它措施”。在记者的提问下,卡特说:如果这些措施不能奏效,如盟国配合一致的行动不能奏效,“我预见下一步唯一可供采取的行动,将是某种军事行动”。人们记得,卡特四月七日也谈到美国将采取“其它行动”。但是当美国报界纷纷预测这种行动将是对伊朗实行海军封锁时,白宫新闻官鲍威尔连忙在四月十二日出来否认,排除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的可能性。美国报界目前已不再强调美国将对伊朗实行海军封锁,而透露国防部只考虑对伊朗的哈尔克岛港口实行布雷。据说,这种布雷行动不具严重挑衅性质,既不妨碍盟国同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巴林之间石油运输,也不会引起苏联的严重反应。而一旦人质获释,这些水雷即可由遥控装置予以引爆,解除封闭。
卡特总统在十天内接连两次对伊朗采取制裁措施,表明出于国内的政治原因,他急于保持对伊朗的压力,以争取人质的早日获释。但主观愿望的是否明智,只能用客观效果来检验。伊朗外长已迅即表示,伊朗将抵抗美国的制裁。这样,这些措施的效果将是美伊危机的进一步恶化,而难以达到人质早日获释的目的。
专栏作家赖斯顿十六日在文章中指出,“苏联侵略阿富汗的战略行动,曾被卡特称为上次大战以来对世界和平的最严重威胁。可是,这个问题已被伊朗人质这个易动感情的问题及其对美国大选的影响弄得模糊起来了。”“苏联对此可能感到慰藉。伊朗问题转移了对它占领阿富汗的注意力。”
据《华盛顿明星报》四月十六日从德黑兰报道,一位西方高级外交官说,卡特要求盟国同伊朗断绝政治经济关系的要求,“很可能危害西方的利益,改善苏联在伊朗的地位”。这位外交官指出,莫斯科的波斯语广播,一直在鼓动伊朗人把他们同美国的对抗进行到底。有消息说,苏联已用大型冷藏车,建立了一条从西欧运送食品到伊朗的“陆上桥梁”。在卡特宣布其新制裁措施的同一天,一个苏联贸易代表团到达了德黑兰。
有个记者问卡特,他今天的宣布是否会受到反对者的同样指责,即这是为了影响定于四月二十二日举行的宾夕法尼亚州预选?卡特回答说,他从来没有想从有关人质问题的宣布中,捞取政治上的好处。


第4版()
专栏:

第一批古巴避难者到达利马
据新华社利马四月十八日电 据秘鲁《快报》报道,第一批古巴避难者九十多人今天凌晨从哥斯达黎加飞抵秘鲁首都利马。
这些古巴人由于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而面带倦容,眼睛里流露出不安的目光。他们谈到离开古巴前在机场遭受打骂时,一位青年学生说:“实在有点可怕……当时我们以为他们要杀死我们呢。”他们一再说:“我们不是罪犯,也不是反社会分子,我们只是要求在和平环境中工作、生活和取得进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