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4月2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农业问题讨论

怎样看让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
喻权域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主张提出来后,调动了农村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但是,仍有一些同志对此存有疑虑,实在有必要作一番探讨。
为什么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这样做不是谁的主观臆断,而是客观经济规律的必然。因为在社会主义阶段,各地区各单位的经济发展不可能完全平衡,各人的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成效不会完全一样,而社会主义实行的是按劳分配原则,这就决定了人们经济收入会有多有少,由穷变富会有先有后。
首先,自然条件的不同会带来经济差别。比如:黑龙江省一个农业人口平均有四、五亩耕地,而且大部分是平坦肥沃的黑土,容易搞机械化;四川省一个农业人口只有耕地一亩挂零,大部分是紫色页岩风化成的坡地,现在还难以用机械耕作。所以,现在的四川农活比黑龙江的农活累,而农民的收入却低得多。
其次,历史和社会因素也带来差别。比如苏南地区和近代工业、近代科技文化接触较早,靠上海等大工业基地很近,水陆交通又方便,因此,虽然那里的人均耕地很少,却能够迅速发展社队工业,使社员收入大幅度上升。贵州省离海岸远,交通不便,近代工业和文化教育事业是解放后才开始发展的,因此,贵州搞社队工业的困难就较大,虽然那里人均耕地多于苏南,气候也不错,社员收入却差得较远。
由于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的不同,同一地区的生产队,劳动生产率有高有低,创造的价值有大有小。实行定额管理、建立生产责任制后,一些生产队的劳动日报酬会大大高于别的队。
在同一生产队或同一社队企业内部,劳动者的体力有强有弱,技能有高有低,干活有勤有惰。实行按劳分配、同工同酬,那些体力强的、技能高的、干活特别勤奋的,得到的报酬必然高。农村社员经营家庭副业和自留地的差别更大,条件好、办法多的社员收入也就多。即使两个人的劳动和收入完全一样,一个人供养人口比另一个人少,他的生活也会比另一个人富。
怎么办呢?是把低的拉得和高的一样,还是把高的拉下来向低的看齐,或者高低来一个平均呢?那都是行不通的。硬要那样干,必然打击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导致生产停滞倒退,造成普遍贫困。林彪、“四人帮”推行极左路线带来的灾难,我们永远不应忘记!
问题就是这样明摆着:或者是有差别、有先后地共同富裕,或者是无差别、一拉平地共同贫困。我们只能走前一条道路。现在有些同志只同意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只承认地理、历史条件的差别,不承认社队经营水平的差别,不承认人与人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别。依了这种主张,就会导致对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原则的否定,打击社队的经营积极性,打击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一部分人先富会不会产生地主资本家
首先要弄清一点,地主之所以成地主,资本家之所以叫资本家,是因为他们从事剥削。地主占有土地而不劳动,迫使处于人身依附地位的农民受他们盘剥。资本家占有厂矿、机器等生产资料而不劳动,迫使工人成为出卖劳动力为主的无产者,给他们创造利润。我们所说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依靠自己劳动比别人多、比别人好,从而获得比别人多的生活资料。这是生产致富,劳动发家。哪有靠劳动、不剥削而产生地主资本家的道理呢?
先富的人会不会利用他们劳动赚得的钱去剥削别人呢?我看,不管他主观愿望如何,客观条件是不允许的。因为我们实行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从根本上防止和避免地主、资本家的产生。先富的人可以用他们的钱去买生活资料,使自己的吃、穿、住、用超过别人,过上比别人富裕的生活,却不能用他们手中的钱去购买土地来剥削别人,也不能购买足以盘剥工人的矿山、机器和重要原材料来开办工厂企业。有什么可怕的呢?
当然,还会有极少数人利用我们政治经济制度上的某些漏洞,用贪污盗窃、投机倒把之类的手段变成暴发户。但那是违法犯罪行为,应受到人民政府的打击。这与我们所说的让一部分人通过劳动先富起来,完全是两码事。
那么,为什么有些同志担心让一部分人先富会出现“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呢?经济领域里所谓“两极分化”是指阶级分化。即一部分人靠剥削越来越富,一部分人受剥削越来越穷。这种情况在我国农村并未出现。近年来,穷的正在变富,至少不比过去更穷,虽然在长期“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之后,一旦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社员之间的收入在一个时期里确实显得比过去差距大;但是,这只不过是承认了本来应有的差别,并没有扩大差别。随着生产的发展,贫富差距将不是越来越大,而是越来越小。
四川省新都县桂湖公社一大队四生产队是个富队,几年前人均分配收入只有六十元左右,当时最富的两户共七人,人均分配收入七十元,加自留地和家庭副业等“小自由”收入共计九十元;最穷的两户共十三人,人均分配收入五十元,加“小自由”收入共计五十五元。贫富之间,总收入的差距为一比一点六。去年这个队的人均分配收入上升到三百五十四元,最富的那两户人均分配收入五百五十三元,加“小自由”收入共计九百五十三元;最穷的两户人均分配收入二百四十九元,加“小自由”收入共计四百四十九元。贫富之间,总收入的差距为一比二点一。这样的差距哪有“两极分化”的现象呢?
再看新都县著名的穷队——天元公社前进一队。这个队受极左路线破坏特大,十年换了十几个队长,去年人均分配收入只六十八元。最富的两户共六人,人均分配收入一百零九元,加“小自由”收入共计一百八十九元;最穷的两户共十一人,人均分配收入为三十七元,加“小自由”收入共计六十四元。贫富之间,总收入差距为一比三。
许多地方的调查都证明:穷队的贫富差别大,富队的贫富差别小。这是因为穷队的生产门路少,主要是拚体力,劳弱户当然穷。富队的生产门路广,机械多,能使人尽其才,弱劳力不再显得弱,五保户能得到更多照顾。
一部分人先富是否违反共同富裕道路
这两者并不矛盾。因为“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时富裕”。一部分人先富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这一政策,带动整个社会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会在社会上树起一个个活的榜样,促使人们学他们的勤劳,学他们的技能,或者学他们的经营方法。这种在分配所得上的差别,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形成你追我赶的竞赛,把各项生产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还要看到,先富起来的那些人,在致富过程中就为整个社会创造和积累了财富。就说农村社员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吧,虽然收入基本上全归自己,粗看似乎只对其本人有利,细算也是全社会得益。社员出售农副产品时给国家提供了税收;运输和加工这些产品给国家或集体企业提供了利润;城市得到丰富的农副产品供应,能使工业、文教等各项事业大发展;有些农副产品出口国外,还能给国家换回外汇。在贫困地区,一部分人先富,使国家少花返销粮和救济费,就间接地增加了全社会的收入。国家财力充足了,就更有力量帮助困难的地区和单位,并增加社会福利和救济经费。这样,共同富裕就更有希望。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穷的能赶上去吗?当然能赶上去。先富后富是因为发展经济的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有差别。但是,那些差别都是相对的,可以改变的。经营水平低的单位,可以改进经营方式。技术落后的,可以学习和采用先进科学技术。体力弱的人,可以用巧干来提高劳动效率。文化技术差的,可以学而知之。子女幼小负担重的,子女长大了生活就会富裕。
自然条件的好坏也是相对的。四川的人均耕地比黑龙江少,但是四川的无霜期长,丘陵和山区的土特产比黑龙江多。贵州的社队工业目前不如苏南,但是贵州有丰富的矿藏和水力资源,发展工业的潜力比苏南大。只要发挥本地区的优势,都能够由穷变富,不会永远穷下去。


第2版()
专栏:搞好科学种田 发展农业生产

夺取今年农业丰收的重要措施
龙海县抓科学种田和科学管理
据新华社福州电 中共福建省龙海县委破除“增产到顶”思想,把大抓科学种田和科学管理,挖掘生产潜力,作为夺取今年农业丰收的一项重要措施。
龙海县是福建省的粮食高产县,近三年,全县粮食产量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八点九。去年,全县粮食平均亩产超过一千七百斤。多种经营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今年能否取得新的全面增长?县委领导同志带领一百七十多名县直机关干部,深入到农村社队,调查分析了全县农业现状,去年,全县有二十多个亩产双千斤的大队亩产又增一成左右;另方面全县仍有三个公社粮食亩产并不理想,四十六个大队和六万亩耕地亩产还在一千四百斤以下,还有二十五个大队是低产穷队。这说明,全县粮食生产发展还不平衡,还有潜力可挖。通过分析,破除了“增产到顶”的思想,制订出今年农业增产措施。
首先,县委认为要在高产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就要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农村经济政策,抓住科学种田不放。同时,大抓土壤改良,并将全县六万多亩低产田列为主攻方向。为了抓好措施的落实,县委书记带领三十多名干部、技术人员、老劳模、土专家,组成高产攻关会战小组,分赴黎明等五个粮食高产大队,总结科学种田的高产经验,指导全县粮食生产。县委各部门还成立了十六个多种经营攻关小组,探索甘蔗、花生、茶叶、水果的高产经验。
科学地搞好经营管理,也是这个县争取今年农业丰收的一项重要措施。全县抽调一百一十多名部、委、办及科、局的干部,分别下到二十五个低产穷队,帮助他们搞好经营管理。县委还抓紧选拔、配备经营管理人员,县农业部门的经营管理干部,已从去年的八名增加到二十名,全县十五个公社,原来只有十五名经营管理干部,现在已增加到三十七名。一些经营管理水平比较差的公社,春节前后办起了经营管理训练班,对大队和生产队的干部和技术人员进行了短期的培训。目前,龙海县的春耕工作已全面展开。


第2版()
专栏:

湖北省崇阳县林业工作者用塑料大棚容器育苗,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林木种子提早发芽,有利于小苗带土移栽,用地少,节省种子,管理方便。 邓锡枝摄


第2版()
专栏:一事一议

这样的好事为啥无人敢点头?
去年春天,一场大雪过后,牲畜饲草奇缺。我们县有个大队的第三生产队,眼看四十五只母羊和二十九只羊羔要饿死,就决定由队里出钱、出工分,包到户饲养。结果队里花了一些钱,保住了价值更高的一群羊。
秋天,这个大队有两个生产队,想起春天分户饲养的好处,又想那样办。可是被大队支书拦住了,说要请示公社。公社回答说,不能那样做。这样一来,干部群众干着急,没办法。
类似这样的事情还听到一些议论。群众说,现在有些对集体和社员都有利的事,常常没人敢点头。比方在坝上地区,大牲畜能吃饱青草,一般是当年六至十月。十月以后到来年六月坡滩草枯期间,主要靠圈棚饲养。这时母畜大都怀驹,因气候、饲草等条件的影响,落驹现象比较严重,十个能保住五个就算是比较好的了,个别队连三分之一的驹都保不住。如果在头年十月草枯时把大牲畜分户饲养,到来年六月能吃饱青草再交回队里,肯定会比现在这样养得好、养得快。可是,一沾户养的边,就没人敢点头了。这样对集体和社员都有利的事,没人敢点头,就是办不成。为什么有些干部不敢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呢?这是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河北省张北县 贾荣
张北县在冬春牲畜圈棚饲养期间,一些生产队根据本地情况,把羊分户管理,效果很好。可是为什么群众要求这样做,却无人敢点头呢?这说明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影响还在有些人头脑中作怪,在他们看来,一沾上“包”字,就有走资本主义道路之嫌。
牲畜饲养包到户有什么可怕呢?事实告诉我们,冬季分户饲养和集体饲养一样,都没有改变羊群的所有权,没有危害集体利益,根本不发生所谓方向道路问题。相反,包到户饲养,不仅可以解决集体饲草不足的困难,而且可以养得更好,对集体有利,对个人也有好处。这有何不可呢?
长期以来,在极左路线干扰破坏下,无论农区还是牧区,经营管理上一味讲“大”,讲“公”,不敢和“包”字、“户”字沾半点边。到处是“大呼隆”,实际上是“大窝工”。现在该是改变的时候了。适应各地生产力水平的管理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不改变公有制,不损害集体利益,对发展生产有利,无论哪种形式都应该允许。我们不应该守着过去那些框框不放,而应多从群众的实践出发,只要对发展生产有利,就符合政策精神。应该调动每家每户的积极性,大家一起想办法增产增收。难道把牲畜集中在一起冻饿而死是社会主义,而包到户养好了,倒成了资本主义?


第2版()
专栏:

新捕蛇者
去年八月,湖南省永顺县首车公社社员孟现文,一次向供销社交售了一千零三十条金钱白花蛇。这件事使收购员都很惊奇。因为这种贵重的药材,每年全县的收购量也不过三、五千条。
金钱白花蛇是由银环蛇盘卷干制而成的。对于毒性很强的银环蛇,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曾在《捕蛇者说》中描绘过它的状态和生活习性,并且说这种蛇经炮制可以入药,能治疗风湿、半身不遂、恶疮等症。今天,这种蛇作为中药材,仍然畅销国内外市场。
曾经是赤脚医生的孟现文,得知国家很需要金钱白花蛇,从一九七五年起,就决心做一个新时代的“捕蛇者”。银环蛇越小,药质越好,要想得到幼蛇,最理想的办法是人工孵化。他根据《动物学》和《药用动物学》等十多种资料中提供的有关银环蛇的知识,夜里在草丛中捕捉到几条母蛇,还得到几个蛇卵,然后选择适宜的环境孵出幼蛇。
孵化成功了,但是,怎能捉到大量的母蛇呢?孟现文打开蛇的肚子,摸清这种蛇到底喜爱吃些什么,再象钓鱼一样,利用它们喜爱的食物制成有特殊腥味的诱饵,吸引银环蛇。无数次试验,搞了几十种配方,终于成功了!这以后,他又摸索出一套饲养母蛇的办法。
随着工作的进展,孟现文心里渐渐形成了一个设想——办一个银环蛇人工养殖场。他为了使这个设想早日变为现实,两度穿行湖南、四川、湖北三省的十多个县,行程万里,进行考察,进一步掌握了银环蛇的种类及其在各种环境中的活动规律。与此同时,他还研制成功一种特效的医治被银环蛇咬伤的蛇药。
孟现文的研究工作得到县里的重视,有关部门给他发了一笔研究经费,让他筹办银环蛇养殖场。现在,这位“蛇专家”又在进行新的研究了。
新华社记者 陈雅妮


第2版()
专栏:

甘肃开展粮食作物品种资源研究
本报讯 一九七七年以来,甘肃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开始把品种资源的研究列为本单位重点研究课题,并成立了研究室,指定专人开展工作。
在开展研究中,首先根据全省幅员辽阔,自然条件错综复杂,作物品种资源丰富的特点,组织人员到全省各地进行征集和考察。近两年征集到冬、春小麦、玉米、高粱、糜、谷等地方品种一千多份。其次,对以往征集和保存的国内外品种材料进行种植更新、整理归类、入柜保存等,截至目前为止,这个所保存各类作物品种资源材料九千多份。
为了给育种提供抗源、矮源、旱源以及穗大、粒多、粒型大的亲本材料,他们对征集和保存的各类品种资源分别进行田间鉴定。通过鉴定,从中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国内外各类作物品种材料二百五十多份,为育种工作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基础,部分品种可用于育种或直接利用。
最近,这个所的科技工作者,在认真开展品种资源征集、保存、鉴定的基础上,编写出《甘肃省主要粮食作物品种资源目录》,并初步编写出《甘肃省春小麦品种志》和《中国高粱品种志》的甘肃部分。
他们对七十二个玉米地方品种进行拍照,积极为编写玉米品种志作好充分的准备。


第2版()
专栏:

黄花塘大队搞好水稻品种布局
本报讯 搞好水稻品种布局,搭配好水稻栽插茬口,是水稻增产的重要措施。江苏省盱眙县黄花塘公社黄花塘大队在春耕备种中,抓好稻种调换工作,使水稻因茬制宜、因种制宜,早、中、晚稻都搭配到茬口上。
全大队今年规划麦前秧一千四百四十亩,麦后秧一千五百二十亩,其中两秧杂交稻一千零七十亩。根据早中晚茬的季节区别和水稻籼、杂、粳品种的特性,安排早中晚茬口。中籼型如南京十一号等品种,有效分蘖期短,适应早栽早熟高产,安排在麦前早茬田。杂交稻以中茬为主,搭配在麦前晚栽田和麦后早栽田,有利于避免两头低温的影响。粳稻品种感光性较弱,感温性较强,抽穗灌浆期耐低温,安排在晚茬田和后作稻。
为了适应“三稻配三茬”的需要,大队组织力量帮助各生产队逐块丈量麦前秧田面积。同时清仓查库,计算种子余缺情况,及时组织稻种兑换。目前,所需水稻品种已全部兑换到队,正在抓紧筛选、试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