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4月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为子孙后代造福
——回忆董必武同志热心林业的革命实践
雍文涛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是我国人民世代称颂的美德。敬爱的董必武同志就是具有这样美德的光辉典范。
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前两年,董老已是近八十高龄的人了,仍花了极大精力关心林业,为实现绿化祖国的宏伟理想日夜操劳。当时,我正在中南局分管林业工作,曾多次受到董老的当面教诲。今天,在他老人家逝世五周年的纪念日里,追忆董老当年的谆谆教导和革命实践,他那种全心全意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风格,始终激励着我们为实现绿化祖国的理想而继续奋斗。
老骥驰驱,志绿神州
一九六四年,我国战胜了暂时经济困难,形势开始全面好转。林业状况同国民经济的发展仍然极不相适应。木材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一部分省区仍在遭受着旱涝灾害的威胁,加快发展林业成为一件极为紧迫的大事。当时,担任国家副主席的董必武同志,在一九六三年底召开的二届四次人大会议上,专门就林业问题作了发言,会后还亲自到各地去视察林业,宣传林业,动员全民大办林业。
这年的一月上旬,董老到了武汉,湖北省委正在召开全省林业会议。一月八日,董老亲切地接见了参加会议的各地、市和省直有关厅、局的负责同志,并在会上着重讲了发展林业的紧迫性。董老说:“我们中国的林业应当赶上象芬兰、瑞典这样的先进国家,如果象现在这样发展,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克服我们的困难?”董老列举了国家对木材的需要量和林业的现状以后,接着指出:“现在是否可以提大办林业的口号呢?我看现在可以提这个口号。我们要急起直追,赶上去,实现林业的现代化,跟上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
讲话的第二天,董老离鄂南下。在武昌到广州途中,心情很不平静,不停地注视着列车两旁的山山水水。当他看到武昌至岳阳段植树很少的时候,就记下来,告诉省委的领导同志。他看得那样仔细,连坪石到广州段有几处缺树也记下了。夜深了,董老仍然不时地望着窗外,无法入睡,便提笔写诗两首。这就是后来发表的《人民公社生产队要大办林业》和《铁路公路旁植树》两首。董老期望在不远的将来,祖国到处是“满眼青葱茏”。到广州,立即将诗篇寄给湖北省省长张体学同志。一月二十二日,又给张体学同志写信,对植树造林问题的两首诗作了具体解释,进一步阐述大办林业的重要性。
二月底,董老到广东省的林业先进地区——湛江去视察。湛江地区原是缺材少林地区,自然灾害十分严重,但他们响应毛主席“绿化祖国”的号召,每年春节期间,党政军领导带头植树,大搞群众性的造林运动,经过七、八年的努力,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起了变化,地下水位升高了,缺柴问题大部分得到解决。董老非常赞赏湛江的经验,后来还多次提起这一地区的电白县这个好典型。董老反复强调大办林业必须首先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他说:“过去提出发动群众植树造林,大都从国家木材缺乏、人民需要的经济效益方面考虑得多,把植树造林同实现农业为基础的总方针联系不上。因此,过去对植树造林的问题,林业部门考虑得多,其他部门却想得少,认为这是林业部门的专业职务,自己用不着重视。殊不知植树造林搞得好的地区,可以保持水土,改良土壤,防旱防涝,防沙防风,对保证农业丰收,能起重大作用。电白县委为了农业丰收,先从植树造林做起,取得了农业、林业两丰收。”“植树造林不单纯是一个解决国家木材缺乏、人民需要的问题,也不是林业部门一个部门的职责问题,而是保证实现农业为基础的总方针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各方面都应当从自己的角度,重视植树造林,当成自己的任务。”
这年八月,董老又风尘仆仆从北京到了山东烟台地区。在视察当地驻军的时候,专门把部队的领导同志找来,着重谈了造林问题。当部队的领导同志汇报到每年都组织部队参加地方植树造林时,董老非常满意,再三鼓励部队:“如果全国的解放军同志都象你们这样,每年抽点时间同群众一起造林,不用多长时间,绿化祖国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他还要烟台地方党委和人民政府直接同驻军商量,使军民联合造林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
董老说过,大办林业“不是今天干一下算了,而是要一直贯彻下去。”他这样说,也这样要求自己。次年夏天,董老不顾炎热的天气,再次到湖北省,先后用八天时间,视察了漳河水库和四湖排灌工程,经过武汉市、孝感、荆州、宜昌地区许多县境,检查了一年来的造林情况。董老不仅同省委、省林业部门的领导同志和工作人员谈林业工作,而且还到基层,亲自同农民、学生谈造林问题。视察以后,董老系统地向湖北省委作了指示,鼓励广大干部和群众要把造林工作“终身地搞下去”。湖北省委当时发出了《通知》,指出:“董老是八十高龄的人了,这样热爱林业,关心林业,我们青年人、中年人怎么能不好好地干!我们必须遵循董老的指示,以‘身在荒山,胸怀祖国’的雄心壮志,老老实实地干,把我们的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生产队,每一个山头,每一块苗圃,每一片幼林,力争在尽快的时间内,把全省四旁、荒山都栽上树!”
一九六六年三月,为了推广各地发展林业的经验,董老不顾年迈,继续到中南各省视察,并且给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同志、广西区党委第一书记韦国清同志写信,还同各省的干部、群众亲切交谈。在董老的直接关怀下,当时中南区各省的植树造林工作有了很大发展。
加快绿化的宏伟设想
董老热爱林业,关心林业,并没有停留在宣传号召上,他有一套完整的设想,以及为实现这一设想的一套办法。
在三年经济困难后、国民经济好转的初期,国家财力、物力仍有很大困难,怎样才能加快发展林业?董老反复强调,我国林业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国家搞成片造林固然需要,但是,动员农民、职工、学生、军队等各行各业植树造林,大搞群众运动,是迅速发展我国林业的基本立足点。董老出于这样的考虑,在各地视察工作时,细心调查研究群众植树造林的具体办法,并且不断地加以总结,形成了一套加快绿化工作的设想。
董老提出:“动员农户植树,即人民公社生产大队领导农户大办林业。”他说,我国农民有一亿一千余万户,各地农村周围都有空地,如把农户折半计算,得五千余万户,每户每年植十株树,每年就可增植五亿余株树。动员农户见缝插针,在住宅周围和水渠边,每年植树十株,逐渐消灭村旁空地,然后由近及远,消灭社、县所属的荒山荒地是可能的。董老认为,从用材林说,成林期一般以三十年为计算,设想从植树时算起,规划三十年植树,三十年后,每年可采伐五亿余株,二十株一立方米,可得木材二千五百万立方米,伐后如数更植,可保木材永不匮乏。
在参观了湖北省当阳县河溶中学的植树造林后,董老说“全国学生也是植树造林的一股伟大的集体力量”。他说,全国学生有八千余万,若以五、六年级以上的小学生和大中学生算,可参加植树的不下二千万人,折半计之,亦可得一千万以上。如每年每人植树十株,即可得一亿株以上。按三十年累计,可得三十亿株以上的成材林。三十年后,年伐一亿株,即可得木材五百万立方米。
在同交通和铁道部门研究公路、铁路两侧造林时,董老提出这些部门应当“把植树作为业务的一个组成部分”。视察山东烟台驻军后,他设想“各省区利用驻屯军队,每年造林,有计划地消灭荒山荒地”。董老提出这些设想,都从实际出发,算了细账。从外地回到北京后,他郑重地将以上设想提交给中央工作会议讨论。
不久,董老又提出“要制定一个植树造林的规划”,全国应有全国的规划,省区应有省区的规划,专、县应有专、县的规划。为使规划切合实际,必须从调查研究入手,首先从一个县做起。调查本县宜林荒山、河流、铁路、公路、水库、渠道等有多少,能植树造林的农户、军队、学生、铁路公路的道班、养路工人各多少。有了植树的面积,有了参加植树的人力的总数,就可以定出一年绿化的面积。也就可以作出几年可以绿化全县的规划。如果各省区都这样做,就可以作出全国的规划。
董老认为规划制定之后,最关键的工作就是加强领导。他说,省、地、县、公社各级党委都应有一位书记或副书记分工管林业,应有一位省长或副省长、专员或副专员、县长或副县长、公社主任或副主任分管林业。各级党委和各级人民委员会召开工作会议时,必须布置造林工作,领导干部下去检查工作时,植树造林是检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董老经常提到,广东、中南的植树造林比较好,主要是陶铸同志重视。他每次开会都讲造林,每到一处检查工作必定检查造林。董老认为,要把加强领导问题作为一种制度,这样,植树造林才能普遍地持久地展开。
用典型经验推动群众运动
在领导大办林业的工作中,董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去办事,多次告诉有关同志:“植树造林工作,在解决了思想认识问题,做出了规划以后,省、专、县级主管林业的同志,就要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办法,亲自下到公社、生产队蹲点,直接帮助社队的领导解决其动员农户参加植树的困难(包括定林权、育苗圃、筹经费、找技术等等),使社队乐于从事推动农户参加植树。”他要求在一两个点做好了这些工作以后,再总结经验,逐渐在面上加以推广。
一九六四年三月,为了探讨农户每年植树十株的设想是否可行,正在广州的董老亲笔给湛江的地委书记、专员写信,请湛江地委抓一、两个大队进行试点。湛江地委的领导同志,按照董老的指示立即到一个县进行试点。他们通过试点,认为董老的设想符合群众的要求,是能够实现的。董老又亲笔给正在基层蹲点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委的领导同志写信,请他就地找个大队试点。广西的情况同样证明,农户植树的设想不仅能够达到,而且超过了。董老得到各地的试点结果后,极为高兴,当即给他们回信说:“这些都给我精神上莫大的鼓励”。也正是董老的信,进一步推动了全国大搞农户造林,给广大干部、群众以“莫大的鼓励”!
与此同时,为了取得解放军同地方配合造林的经验,董老亲自抓了烟台驻军某部的试点工作。这个部队开展了绿化营区和参加当地的植树造林活动。当年植树近百万株,为生产队育苗三十多亩,还在烟台北海岸修筑了一条一千五百米长的防护坝,并在坝上全部栽上树。经过检查验收,数量大大超过往年,质量普遍良好,成活率在百分之八十左右,一年后,植树造林地区已是一片葱绿。对工作认真负责的董老,并不满足于这个部队已取得的成绩,而是不断地探讨新问题。他写信问部队:“你们取得这样大的成绩,花了多少工?比以前每年花在植树造林方面的工是多些还是少些?对战备工作有无妨碍?希望你们在总结中把上列问题作出明确的回答,这对于推广你们的经验,有很大的意义。”部队党委按照董老的批示,组成工作组,会同地方各个单位,亲到现场,对一年来新植树木生长情况,再次进行实地检查。经过核实,植树近百万株,成活率平均达百分之八十左右,有的地方达百分之九十八。他们还回答了董老提出的具体问题,认为“去冬今春,是部队历年来植树造林最多的一年,造林占用的时间也是最多的一年。据不完全统计,共用了二万多个工日。但是不会妨碍备战工作,而且有利于备战。既锻炼了部队,又完成了植树造林任务,做到训练、植树两不误。”
经过一年多的试点,董老从烟台某部驻军中总结了一套较完整的驻军配合地方植树造林的经验,作出了“植树造林、消灭荒山荒地,绿化大地,是后方驻军常年工作之一”的结论。这个部队的经验,后来由解放军总政治部向全军作了批转,使全军配合地方植树造林的工作,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开展起来。董老还将这个部队的经验亲笔写信向中南局、河南省委、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的负责同志推荐。广西南宁的城市绿化工作,就是在董老指示和这个部队经验的推动下,得到新的发展的。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董老关于绿化家乡、绿化祖国的感召下,这个期间全国的植树造林工作出现了新的高潮。
誓 把 遗 愿 变 宏 图
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需要几代人去完成的伟大战略任务。十年浩劫,严重地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
敬爱的董必武同志离开我们也已经有五年了。董老生前抓林业的革命实践,给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他在同儿女们互勉的诗章中写道:“颇有聪明蚕作茧,亦多能力鹊为巢。老牛负重耕荒地,班豹韬文隐雾坳。”的确,我们的董老为了造福子孙后代真正达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思想境界。他在一九六四年七月间说:“为了试验我的设想。我想找一个省,直接到生产队去参加社会主义教育工作。我带我身边的工作人员成为一个小组,一方面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自己受教育,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帮助县及社队植树造林的工作,包括推动和帮助他们解决林权问题。”在国庆十五周年,董老慨然赋诗言志:“年将八秩思蹲点,节近重阳欲看花。”
可惜,由于高龄和旧疾缠身,董老未能实现到基层蹲点抓造林的愿望。现在,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这一光荣使命已经历史地落在我们身上了。我们一定要继承董老的遗志,并且教育下一代,认真学习董老呕心沥血为子孙后代造福的精神,要以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为早日实现绿化我们社会主义江山这个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2版()
专栏:农村来信

树种要因地制宜多样化
最近几年来,在植树造林中,栽植的树种偏少是一个普遍现象。一般是平川栽杨、柳,山上种刺槐,很少栽植国槐、榆树、臭椿、楸树等。
有人说,这是因为杨、柳、刺槐育苗容易、生长迅速、易成林。因此,偏重这些树种理所当然。我认为,这种看法带有片面性。
要说育苗容易,杨、柳、刺槐确实具有这个特点。但是,国槐、臭椿、榆树、楸树育苗也并不太难。臭椿、榆树种子落地,只要条件适宜,就能长出小苗。楸树和刺槐一样,也是根子串到那里,那里就可以长出小苗。国槐虽没有这些特点,但它是一种产种量极高的树种,一株成年树所产的种子,足以育一亩苗子。
要说生长速度,槐、楸、榆是比杨、柳、刺槐慢一些。但臭椿却是一种速生树种,其生长速度并不亚于杨、柳、刺槐,而且木材的纹理美观,树干顺直,耐瘠薄,适应性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木材的需要将日趋迫切。而槐、榆、楸等均属优质木材。榆树不仅木质坚硬、纹理美观,榆钱榆叶还是猪羊的好饲料。
什么地方适于种什么树,是植树造林必须遵守的一个原则。一个县的气候、水土、地形差别很大,就在一个大队,也有差异。因此,必须有多样化的树种,才能适应不同的自然条件。
植树造林,是千秋万代的大事。如果我们这一代不注意树种多样化,发展乡土树种和优质树种,一些树种将会逐渐减少甚至绝灭,优质树种将越来越少,我们的后代就要指责我们了。
山西沁县 马恩承


第2版()
专栏:农村来信

多培育些优良树种
我们公社地处鲁西北平原,三分之二是盐碱涝洼地,每年植树不是成活率低,就是不易成材,林业一直发展不快。解放前后,我们这里种植柳树,由于生长太慢,逐渐被淘汰。一九六五年前后,有关部门从外地引进一种速生杨树(俗称快杨),人们都说好,种的很普遍,但总是长不成材。一九七○年后,改种的榆树,也很少成材,大部分成了“老苗”。
我们想种树,可是种什么树好呢?希望林业部门和有关科研单位,抓紧研究培育能适应各地特点的优良树种,支持我们大造其林。
山东夏津县左王庄公社 刘宝卿


第2版()
专栏:农村来信

亟需传授推广植树科技知识
近几年来,植树造林问题已逐渐引起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重视,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群众缺乏植树造林的经验和科学技术知识,往往是只栽不管,或是管理不当,树木成活率低,生长缓慢,成材很少。
比如树木品种的选择,有的队不顾树种的生长特点和当地的自然条件,盲目引进树苗。栽植方面也不是因地因苗制宜,结果有的栽了不能成活,有的老是二、三尺高,树干比锄柄还细。一些果树,也常因整枝不当,几年不结果或很少结果。至于防治病虫,对什么病虫害用什么药、什么时候防治等,更是所知甚少。建议有关部门重视这方面的宣传工作,及时印发植树造林的科研资料,帮助下边培训技术骨干,传授科技知识和推广先进经验。
江苏射阳县 许尚明 许尚森


第2版()
专栏:农村来信

无私的护林员
去年九月的一天,我县三亨大队山林管委会副主任何门火带着几个护林员巡山,走着走着,突然听到从远处密林中传来伐木声。跑近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岳父和小舅子在砍树。怎么办?是上前制止,还是睁只眼闭只眼走开?一个护林员说:“大片大片的森林,自己的岳父砍几棵树算得了什么?”拉着他的袖子想往回走。何门火看着被砍倒的杉木,心想:在《森林法》面前人人平等,老岳父也不例外!强烈的责任心驱使着他,立即上前制止,没收了杉木和毛竹,并通知岳父要罚款。
消息很快传开,亲戚朋友都来说情:女婿是半个儿,木头已经没收就算了,何必再罚款呢?何门火毫不动摇。
第二天吃过早饭,他就到岳父家去做说服教育工作。还没进门,就被岳父劈头盖脑地骂了一通。他又三番五次到岳父家耐心做工作,终于把岳父说服了,不但如数交了罚款,还把已背回家的木头也主动送到了大队。
这消息在群众中传为佳话,一致夸奖何门火是个铁面无私的护林员。
江西定南县 张均昂


第2版()
专栏:

钦州克服松劲情绪抓紧备耕
本报讯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县县、社两级党委,帮助基层干部克服“有了责任制,可以松口气”的思想,抓紧备耕。
去年,钦州县取得了好收成,尤其是实行了联系产量责任制的生产队,增产更明显。于是,一些干部就认为,有了责任制,今后可以松口气了,下乡蹲点的时间比过去少了,工作也不如过去扎实了。针对这种情况,县委及时召开社、队主要领导干部开会,指出这种思想苗头是有害的,要求大家深入第一线,加紧备耕工作的领导。会后,大家即纷纷下去,分片包干干起来。他们首先帮助生产队搞好年终分配,做到分配兑现,取信于民。其次是解决好划分作业组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并帮助生产队总结去年的生产经验,落实今年的增产增收计划。平青公社党委书记到古隆大队蹲点,发现这个大队不少作业组任务不明确,影响了备耕生产。他同大队党支部成员一起,及时召开生产队长和作业组长会议,讨论和落实生产计划,商定了合同内容。生产计划一落实,社员们就积极行动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