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4月1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萨达特总统说苏联比希特勒危险得多
菲律宾外长说希望苏联不要重蹈希特勒的覆辙
据新华社开罗四月十五日电 据中东通讯社今天报道,埃及总统萨达特在对澳大利亚电视记者发表的谈话中说,由于苏联梦想到达暖洋同西方的石油利益发生冲突,现在对世界和平的最严重威胁,来自海湾地区。他指出,一旦能源供应中断,欧洲的一切就将倒塌。
萨达特总统在谈话中把苏联人想到达暖洋同他们对阿富汗的侵略联系起来。他说:“在阿富汗(事件)之前,苏联就推行同沙皇一样的政策”。对世界来说,苏联人远比希特勒“危险得多”。
萨达特在谈到关于巴勒斯坦自治的谈判时重申:“巴勒斯坦人应当统治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他说:“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能够共处,因为他们在一起生活过很长时间。”
据新华社马尼拉四月十六日电 据菲律宾《时代日报》报道,菲律宾外交部长罗慕洛四月十五日在谈到由于苏联入侵阿富汗而引起的国际紧张局势时说,“希望苏联不要重蹈希特勒的覆辙。”
罗慕洛在一次聚餐会上发表讲话时说:“如果我们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出现的重大事件和目前局势出现之前当时发生的事件,同类的事情将重演是明显的。”
他把纳粹德国当年进军波兰和苏联最近入侵阿富汗相提并论。他说:“我不是把纳粹德国同今天的任何国家等同起来。但是,……这种雷同是明明白白的。”
他说:“苏联对阿富汗的入侵已成为使美国外交政策思想回到实际的转折点。这对美国和全世界来说都起到了猛然一击的作用。”


第7版()
专栏:

沙特两大臣反对外来势力干涉海湾地区
新华社科威特四月十六日电 据科威特通讯社报道,沙特阿拉伯国防和航空大臣和新闻大臣四月十六日分别发表谈话,反对对海湾地区的任何外来干涉。
国防和航空大臣苏丹亲王对沙特阿拉伯《国家报》发表谈话表示沙特阿拉伯要加强国防,保卫自己。他说,沙特阿拉伯政府购买武器“并不是为了堆积武器,而是为了培养能掌握各种武器的人”。
他强调指出,“沙特阿拉伯完全有能力保卫自己,我们相信自己。”
这位国防大臣还说,“没有任何人向王国提出要求,要在它的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
新闻大臣穆罕默德·阿卜杜·亚马尼四月十六日对卡塔尔通讯社发表谈话说,他的国家拒绝对海湾地区的任何外来干涉。他表示反对奉行轴心政策和结盟政策,因为这些政策“将使这一地区卷入到两个超级大国激烈竞争的范围中去。”他还呼吁阿拉伯国家为了自己的主要事业,首先是巴勒斯坦事业加强团结,统一言行。


第7版()
专栏:

二百多名古巴避难者到达哥斯达黎加
秘鲁外长指责古当局阻挠避难者出境
据新华社圣约瑟四月十六日电 二百四十三名古巴避难者分乘两架飞机今天从哈瓦那抵达哥斯达黎加首都圣约瑟。
这些古巴人在到达机场时,激动地与前来迎接的哥斯达黎加总统罗德里戈·卡拉索和其他政府官员握手,感谢哥斯达黎加政府帮助他们离开古巴。他们悲喜交加,热泪纵横,高呼“自由万岁”。卡拉索总统在机场对记者说,他不记得历史上发生过类似目前在古巴发生的这样的事例。他指出:“我们愿意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和作出最大的努力,来解决当前面临的一个最严重的问题。”
据新华社利马四月十七日电 秘鲁外交部长阿图罗·加西亚—加西亚十六日发表谈话,指责古巴政府对进入秘鲁驻古使馆要求避难的古巴人采取反复无常的态度,阻挠他们离境。
这位部长是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这样说的。他在谈到古巴政府的某些做法时指出,古巴政府四月四日撤走了秘鲁驻古巴大使馆的警卫,“这一做法粗暴地、令人惊异地违反了国际公约”。“四月十五日,古巴当局作出了与以往截然相反的新规定(按:古巴当局曾允许在秘鲁使馆的避难者离开)。它事先没有通知就不仅停止发放出境签证,从而使一些妇女和十六岁以下的儿童不能随同他们的亲属离开使馆,而且明确规定,还留下的人如果想离开秘鲁使馆,将受到古巴法律的制裁。”他强调说:“古巴政府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无疑是为了恐吓那些仍然留在秘鲁大使馆的数千名古巴人。”


第7版()
专栏:圣约瑟通讯

愤怒的控诉
新华社记者
四月十六日上午,哥斯达黎加首都的国际机场上传来阵阵口号声:“打倒卡斯特罗政权!”“自由万岁!”这是首批到达哥斯达黎加的二百四十三名古巴人在愤怒地控诉卡斯特罗政权对古巴人的残酷压迫和统治。
他们是涌进秘鲁驻古巴大使馆要求政治避难的一万多名古巴人中的一部分,十五日获准离开哈瓦那,乘坐哥斯达黎加政府提供的飞机到达圣约瑟。
哥斯达黎加共和国总统卡拉索和政府其他官员亲自到机场迎接这些备尝艰苦的古巴人。卡拉索总统与二百多古巴人一一握手和拥抱。这些古巴人再三感谢哥斯达黎加政府和世界各国舆论的声援和支持,使他们得以摆脱卡斯特罗政权的统治。
这批古巴人几乎都是两手空空,没有任何行李。他们当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刚会走路的孩子,有怀抱婴儿的妇女,也有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有白人、黑人,也有其他肤色的人。有的人一走下飞机就伏下身去亲吻大地。有的青年人激动地高喊:“我们终于自由了!”一些人不时地用手擦拭脸上的泪水,悲喜交集。
当记者询问这些古巴人为什么要离开古巴时,他们说,他们在古巴已无法生存,工资太低,生活费用太高。有的人控诉说,现在古巴已经成为苏联的殖民地。卡斯特罗就是苏联人的傀儡,他不顾古巴人民的死活,派了大批雇佣军去非洲等地打仗,国内生产无人过问,经济已面临崩溃。
还有人说,在古巴有一小撮人生活很好,他们不愁吃,不愁穿,他们所需要的一切都可以从专门商店里买到。这一小撮人就是压在古巴人民头上以卡斯特罗为首的统治集团,他们用刺刀统治古巴人民,这种统治是不能长久的。另一位古巴人控诉说,现在整个古巴已经变成了一所大监狱,哈瓦那所有的监狱都关满了人,如果谁说了一句不满卡斯特罗独裁统治的话,很快就可能被送进监狱。
一位古巴教师愤怒地说,古巴官方说到秘鲁使馆避难的人都是“社会渣滓、罪犯、懒汉和流氓”,这是无耻的污蔑。他说,要求避难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劳动者,他们中间有医生、护士、教师、美术家和音乐家,还有各行各业的工人以及职员和农民。他们不愿挨饿,不愿受迫害,不愿去非洲白送死,所以要求离开古巴。
今天,哥斯达黎加全国的电台、电视台全都转播了机场上的情景。人们听了这些古巴人的控诉,对哈瓦那宣传的古巴“天堂”有了新的认识。(附图片)
一批在秘鲁驻哈瓦那使馆要求政治避难的古巴人四月十六日离开古巴到达哥斯达黎加首都圣约瑟,受到欢迎。
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第7版()
专栏:随笔

哈瓦那的“瘦马”
郭伟成
成千上万古巴人涌进哈瓦那秘鲁使馆的情况,说明古巴人民对卡斯特罗政权的不满已经达到爆炸性的程度。
这不禁使人想起最近在哈瓦那连续发生的一些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趣闻。例如,有人在古巴民族英雄马塞奥的塑像前放了一只旅行箱,上面贴着字条:“我也要走了”。这是人们借此发泄不满情绪和讥讽古巴当局的方式,意思是说,今日古巴情况之糟,甚至连死去的民族英雄都无法忍受,将要愤然出走了。
还有一次,在哈瓦那海滩边,出现了一匹老马。它拖着瘦骨嶙峋的身子,踱着蹒跚的步子,在众人面前走来走去,马的身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道:“不需要别人打倒我,我自己会垮台的。”
人们为什么要拿这匹老马来寻开心呢?原来,卡斯特罗有个外号叫“马”。这海滩上的瘦马,和马身上的牌子,显然是对这个古巴领导人的一种巧妙而又尖刻的影射。
说起卡斯特罗的外号,颇有一番来历。当年在马埃斯特腊山坚持反独裁游击战争的时候,他吃苦耐劳,出生入死,人们曾经用“马”的称号赞扬他。可是,如今卡斯特罗越来越追随和屈从于莫斯科的霸权主义政策,把古巴绑在苏联侵略扩张的战车上。他对外甘当新沙皇的坐骑,对内把整个古巴的经济与民生拖到了绝境。“马”又成了对卡斯特罗的讥讽。在哈瓦那海边出现那匹老马,反映出古巴老百姓对卡斯特罗怀着极大的怨愤。中国古曲中“古道西风瘦马”的名句,倒真可以说是卡斯特罗统治下的古巴今天阴暗现实的写照。


第7版()
专栏:

中东和谈步履维艰
新华社记者综述
美国总统卡特最近在华盛顿先后同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举行了会谈。三方决定在今后的四十天中,对巴勒斯坦自治问题进行不停顿的谈判,企图打破关于巴勒斯坦自治谈判的僵局。
根据埃、以、美三方去年签署的戴维营协议,埃以双方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于今年二月二十四日互换了大使。但是,双方关于巴勒斯坦自治的谈判,却困难重重,虽已进行九轮,迄今未获得实质性进展。
埃及主张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实行完全自治(包括巴勒斯坦居民和领土的自治),自治机构应拥有行政、立法和司法等权力,最终将导致巴勒斯坦人民自决,建立自己的国家。以色列坚持自治权只适用于上述两地区的巴勒斯坦居民,而且,只限于行政管理,立法和司法权应由以色列控制,坚决反对建立巴勒斯坦国。埃及主张撤销两地区的犹太人居民点,以色列反对。埃及认为东耶路撒冷是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巴勒斯坦自治机构应该设在那里。以色列则声称统一的耶路撒冷(包括东、西两部分)是以色列不可分割的“首都”,不放弃对该地的“主权”。
以色列尽管同埃及进行谈判并同意实现双方关系正常化,但它坚持侵吞阿拉伯领土的立场,态度蛮横。贝京多次声称,即使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承认以色列,也不同它谈判,更不允许成立巴勒斯坦国。以色列在自治谈判问题上节外生枝,制造新的障碍,大力推行扩建和增设犹太人居民点的政策。这就使埃以谈判难以取得明显的进展。
一年多来,美国在中东问题上的做法是:一方面偏袒、支持以色列,表示反对成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另一方面也注意改善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劝以色列在自治谈判中作出让步。在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态度上,也未把话说死,表示如果它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利,美国就同它直接接触。阿富汗事件后,美国政府感到,要维护美国在海湾和中东的利益,抵抗苏联的进一步扩张,必须加速按自己的意愿解决中东问题,而中东问题的核心又是巴勒斯坦问题。目前,卡特总统在外交和内政棘手的问题堆积如山的情况下,仍然邀请埃以领导人举行会谈,也说明美国对这个问题的重视。但是,美国政府的中东政策受到各方的牵制,现又面临大选,因此在执行中动摇不定。
当前,巴勒斯坦自治谈判的症结仍然是以色列坚持顽固态度,关键仍然是美国能否对以色列施加更大的压力。贝京同卡特会谈后一方面表示要加快谈判,另一方面又重申决不放弃建立犹太居民点的政策,这就为今后四十天的谈判蒙上了阴影。卡特在招待贝京的宴会上颇动感情地说,“(和谈之路)已经走到如此之遥,如果失败,那将是一场悲剧”。中东和谈能否一如他的初衷,沿着美国安排的路子走到底,还很难说。
中东问题只有在确实使阿拉伯国家收复失地、恢复巴勒斯坦人民的权利,才能公正、全面地解决。看来,现在离开这个问题的真正解决还要走较长的路程。


第7版()
专栏:

埃以美将连续对巴勒斯坦自治问题谈判
新华社开罗四月十六日电 中东通讯社今天报道:埃及总统萨达特赞成埃及、以色列和美国从现在到五月二十六日对巴勒斯坦自治问题进行不停顿的谈判。
这项建议是以色列总理贝京在华盛顿同卡特总统会谈时提出的。它要求三方代表团在四十天的期间内进行会晤。三方会晤前二十天在开罗、后二十天在以色列的赫兹利亚举行。卡特曾就这个建议致电萨达特,萨达特接受了这一建议。
据新华社华盛顿四月十六日电 美国总统卡特同以色列总理贝京今天在这里结束了为时两天的会谈。双方达成了程序性协议:埃及和以色列将在美国的充分参加下,就巴勒斯坦自治问题立即开始六个星期的“不停顿的谈判”。


第7版()
专栏:

埃断绝同“拒阵”成员一切外交联系
新华社开罗四月十六日电 据中东社报道,埃及外交部今天发表声明,宣布埃及同阿拉伯“拒绝阵线”五个成员断绝一切现存的外交联系。这五个成员最近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举行最高级会议,在他们通过的决议中反对埃以和约。
埃及外交部已通知在阿尔及利亚照顾埃及利益的监护人回国。埃及在利比亚、叙利亚和南也门已经没有这种监护人。埃及同“拒绝阵线”的上述四个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一九七七年十二月断绝了外交关系。
埃及内阁发言人说,阿拉伯“拒绝阵线”成员在的黎波里会议上作出的空洞决议只能表明,这些成员未能为恢复阿拉伯权利采取任何积极的行动,而只好提出一些与阿拉伯利益相冲突的政策而告终。他说,就埃及而言,它将把恢复阿拉伯一切权利的进程继续下去。


第7版()
专栏:

贝鲁特发生流血冲突
报纸说这是伊朗和伊拉克在黎的敌对行动
新华社贝鲁特四月十六日电 据此间电台广播,黎巴嫩什叶派穆斯林民兵与伊拉克支持的巴勒斯坦突击队组织“阿拉伯解放阵线”,今天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西南郊发生流血冲突事件,使八人死亡,十八人受伤。
据报道,冲突的起因是伊斯兰什叶派团体昨天在贝鲁特举行示威游行,抗议据说伊拉克逮捕或谋杀了一位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领袖。今天上午,冲突进一步升级,双方用迫击炮和重机枪交火。冲突中受伤的全是无辜的行人。
贝鲁特一家报纸今天称这次事件是“伊朗和伊拉克在黎巴嫩的第一次敌对行动”。早些时候,黎巴嫩伊斯兰什叶派团体表示,在伊朗和伊拉克的纠纷中它支持伊朗。这两天,贝鲁特的一些伊朗和伊拉克机构成了相互爆炸的目标。


第7版()
专栏:

苏联渔业部发生一起大诈骗案
涉及部长副部长等高级官员,二百多人被捕
据新华社北京四月十七日电 苏联发生了一起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鱼子酱诈骗案,当局逮捕了与此案有关的苏联渔业部二百多名官员,包括高级官员。英国《金融时报》驻莫斯科记者四月十五日对这一案件作了报道。
报道说:“苏联渔业部官员同一个西方公司做了一笔秘密非法交易,把黑鱼子酱装在三至五升一听的罐头里,外面贴上‘美味熏制鲱鱼’的商标,运往国外。进口这些鱼子酱的一个西方公司,用硬通货付了鲱鱼价款,然后把鱼子酱重新包装再出售,获取了巨额利润,把收益的一部分分给苏联渔业部的官员,存入瑞士银行。”
这个案件涉及莫斯科的“海洋”水产商店,历时十年多之久才被发现。
报道指出:“这次‘海洋’丑闻看来具有前所未有的特点,就是它不仅涉及个别企业,而且据说涉及政府一个部的领导成员,同时付的钱是硬通货。从去年二月亚历山大·伊什科夫辞去渔业部长职务以来,这个案子就一直在调查之中。另一些高级官员也被撤换了,其中有副部长弗拉基米尔·雷托夫”等。
报道最后说:“有一种强烈的意见要求让伊什科夫受审,因为这个案子太大了,而且据说整个渔业部的最高级官员全都牵连进去了。”


第7版()
专栏:

苏联部署四百架能袭击英国的远程轰炸机
据新华社北京四月十七日电 伦敦消息:苏联目前正在东欧和苏联西部的基地部署四百架能袭击英国重要目标的远程轰炸机。报道说,此外,苏联还拥有一百五十架航程能达到英国的海上军用飞机。


第7版()
专栏:尼泊尔通讯

中国西藏友好代表团在尼泊尔
新华社记者 郝章印
以西藏自治区政协主席任荣为团长的西藏友好代表团来到尼泊尔,受到人们的注意。代表团的民族构成,也引起了尼泊尔人的兴趣。
代表团的九名正式成员中,除一名汉族外,都是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而且妇女占多数。一位尼泊尔朋友称赞说,从代表团的组成,人们看到中国在打倒“四人帮”后发生的可喜变化。
尼泊尔各族人民用藏族传统的礼节向代表团成员献上雪白的哈达。六十五岁的崔科·顿珠次仁副团长在西藏民主改革前曾是西藏地方政府的四品联络官,文化革命前担任过拉萨市副市长。桑顶·多吉帕姆副团长四岁就当女活佛。这两位团员受到尼泊尔朋友的注意,许多人纷纷来找他们交谈。在一次宴会上,尼泊尔外交大臣沙希主动问及多吉帕姆的身世,她说:“我虽是活佛,可是在民主改革前却没有机会到尼泊尔访问。今天,我能作为代表团副团长来到这里访问,感到十分高兴。我要感谢我国政府和人民,也非常感谢你们的邀请。”多吉帕姆今年三十九岁,已经结婚,三个孩子都在学校念书。她的丈夫在拉萨市文联工作,她自己从事政协和宗教研究工作,一家过着愉快的生活。
中国西藏地区和尼泊尔边境有不少居民语言相通,经济互相往来,有的还有着亲戚关系。亲自参加接待代表团的尼泊尔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巴斯涅特,就出生在西藏,他的童年是在拉萨度过的。来自中国夏尔巴人聚居的立新公社的女医生巴尔姆,能讲夏尔巴、尼泊尔、藏、汉四种语言。巴尔姆所在的公社同尼泊尔的舍尔巴人村,只有一水之隔。她对尼泊尔朋友说:“我们双方都有很多亲戚,你来我去,就象一家人一样。”这位二十九岁的女医生在家时,每天都要接待五六个尼泊尔病人。她表示,今后要更好地为两国边民治病,为增进中尼友谊贡献力量。
近几年西藏自治区取得的成就,成为尼泊尔人议论的题目。当他们得知,位于中尼边界附近中国一侧的樟木目前正兴建旅馆,感到很高兴。尼泊尔商界、新闻界的朋友希望樟木早日成为开放口岸,有朝一日能到拉萨去访问。一位尼泊尔朋友说:“比兰德拉国王一九七六年访问西藏地区的纪录片,我看了几遍。当我看到拉萨的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古迹和寺庙都保存得很好时,我真想亲自去看一看。”
代表团在尼泊尔访问期间,除了参观尼泊尔工业区和园艺站外,还观光游览了尼泊尔的风景区和旅游点。双方还就扩大两国贸易、发展旅游等问题交换了看法,并讨论了进一步扩大两国之间的合作的前景。任荣看到尼泊尔发展旅游业和接待外国登山运动员方面很有成绩,他表示:“我们那边的山也很多、很美,也要逐步开放。”尼泊尔驻拉萨总领事夏尔玛说,中国人民正在搞四化建设,这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幸福,尼泊尔人民也可从中受益。中国发展了,边疆建设好了,尼泊尔同西藏地区的经济、贸易交往也会增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