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4月1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对待知识分子的马克思主义方针
本报特约评论员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依靠什么?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联盟。这是党早已确定了的马克思主义方针。可是,多年来,由于党内存在对待知识分子宁“左”勿右的错误思想,由于社会上存在反映小生产者落后心理的鄙薄知识分子的陈腐偏见,特别是由于林彪、“四人帮”的极左路线把知识分子同党和工农兵群众对立起来,这个联盟遭到严重破坏,损害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粉碎“四人帮”后,党中央及时拨乱反正,重申我国广大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党的一支重要的依靠力量。但是,直到今天,我们还缺乏系统的宣传和切实的措施来保证其贯彻执行。随着工作着重点的转移,现在亟需在全国范围内,从思想理论到具体实践明确地解决这个问题,以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为我国四化建设贡献伟大的力量。
认识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我国革命的两个阶段,即民主革命阶段和社会主义阶段,都存在对待知识分子的两种不同的方针。一种是大量吸收、培养和放手使用知识分子的马克思主义方针;一种是轻视、排斥、打击知识分子的关门主义、宗派主义方针。毛泽东同志和他的战友们历来重视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在各个重要的历史关头,都及时地为争取、培养和使用知识分子制定一系列正确的方针和政策,纠正各种错误倾向,主要是“左”的错误倾向。为了使我们的认识统一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上来,有必要对毛泽东同志和他的战友们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基本思想作一点历史的回顾。
在民主革命阶段,毛泽东同志从我国实际出发,对知识分子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分析。他指出: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知识分子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知识分子,除去极少数接近帝国主义并为大资产阶级服务而反对民众的以外,一般地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大资产阶级的压迫,有很大的革命性。在民主革命运动中,知识分子起着先锋的和桥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首先也是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当中。革命力量的组织和革命事业的建设,离开革命知识分子的参加,是不能成功的。
土地革命时期,王明的“左”倾路线对知识分子采取排斥和打击的错误方针。毛泽东同志后来多次指出,这种“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错误方针,今后决不应重复,“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11页)
解放战争后期,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提出,“一切受迫害、受限制的知识分子”属于劳动人民,是革命的主体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说:“所谓劳动人民,是指一切体力劳动者(如工人、农民、手工业者等)以及和体力劳动者相近的、不剥削人而又受人剥削的脑力劳动者。”(《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285页)“全体工人阶级、全体农民阶级和广大的革命知识分子”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力量和基础力量”(《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38页)。在我国民主革命阶段,已经形成工人、农民和革命知识分子的联盟,保证了我们的革命事业取得伟大的成功。
建国以后的一个时期,党在全国范围内对从旧社会来的知识分子实行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经过一九五○年至五二年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等一系列重要的社会变革,我国知识分子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一九五六年一月,党中央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周恩来同志代表党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待知识分子的马克思主义方针和政策,其要点是:
第一,着重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联盟。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为此,必须大大发展以高度技术装备起来的社会化大生产。社会主义时代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充分地提高科学技术,利用科学知识。我们要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依靠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密切合作,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兄弟联盟。
第二,强调说明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报告指出:对于旧时代的知识分子必须帮助他们进行自我改造,使他们抛弃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思想,接受工人阶级的思想。为了这个目的,党采取了一系列的步骤。经过这些步骤,他们中间的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团结、教育、改造旧知识分子的同时,党又用了很大的力量来培养大量的新的知识分子,其中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劳动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由于这一切,我国的知识界的面貌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第三,关于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主要倾向。报告指出,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主要倾向是宗派主义,即低估知识界在政治上和业务上的巨大进步,低估他们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作用,不认识他们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为了克服错误倾向,最充分地动员和发挥知识分子的力量,报告提出了改善对知识分子的使用和安排,给以必要的工作条件、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等一系列具体措施。
这次会议提出的对待知识分子的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在今天还保持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一九五七年开始,在对待知识分子问题上出现了严重偏离党的马克思主义方针的“左”倾错误。当时一种有相当代表性的思想认为:“教师包括共青团员在内绝大多数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是剥削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工农是革命主力,知识分子是革命对象”;“党的领导逐渐深入到业务领域,与高级知识分子的斗争就越来越尖锐”;“在知识分子中不能与在工农群众中一样走群众路线”等等。毛泽东同志曾经就这种极端错误的倾向指出,“要端正方向,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教授、讲师、助教、研究人员,为无产阶级的教育事业和文化科学事业服务。”(一九五八年十二月对《清华大学物理教研组对待教师宁“左”勿右》一文的批示)
周恩来同志、陈毅同志等在纠正对待知识分子的“左”倾错误方面做了重要的工作。他们在一九六二年三月广州科学工作会议和戏剧创作会议上,重申知识分子的大多数是爱国的、进步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知识分子,应该放在劳动者之中。陈毅同志指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我们国家劳动人民中间的三个组成部分,他们是主人翁。接着,周恩来同志在人大二届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又着重指出:从旧社会来的知识分子已经起了根本的变化,他们是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如果还把他们看作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显然是不对的。
历史表明,我们党什么时候遵循了对待知识分子的正确方针,我们的知识分子就能心情舒畅地为国家卓有成效地进行工作,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增加力量,得到发展;什么时候违背了这个方针,我们的知识分子工作就被破坏,我们的革命和建设的力量就削弱,就受挫折。
林彪、“四人帮”推行极左路线的十年,是对我国知识分子最严重的一次摧残,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力量和社会主义事业最严重的一次破坏。现在我们面临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的长征,知识分子的重要性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在四化建设中,无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生产关系的合理调整,上层建筑的不断完善,以至劳动者知识技能的提高和道德品质的陶冶,都离不开科学、技术、思想、理论、政治、经济、法律、教育、文学、艺术等各条战线上知识分子的辛勤劳动。因此,认真贯彻执行对待知识分子的马克思主义方针,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现代化经济建设和文化科学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在今天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性的意义。全党、全国人民必须明白:要在我国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就不能没有强大的文化科学技术,而要有强大的文化科学技术,就不能没有强大的知识分子队伍。不依靠知识分子这支重要力量,离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联盟,我国的四化建设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
贯彻执行党对知识分子的方针的主要障碍
当前贯彻执行对待知识分子的马克思主义方针的主要障碍是什么?第一是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流毒;第二是一九五七年以来对待知识分子宁“左”勿右的思想影响;第三是小生产的狭隘的政治视野和习惯势力。
有的同志认为,依靠知识分子就是削弱、放弃党的领导,甚至恐惧知识分子“向党争夺领导权”。这种观点实际上是把知识分子看做异己力量而不是依靠力量,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危害是非常之大的。
党对知识分子的领导权问题,在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早已解决。知识分子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它或者依附于资产阶级,为巩固资产阶级的领导权服务;或者依附于无产阶级,为巩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服务。由于我国革命的特殊条件和我党争取知识分子的方针的胜利,我国知识分子的多数在民主革命深入时期就靠近党或接受了党的领导。正象毛泽东同志指出的,数百万大小知识分子,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中国的反动政府只能控制其中的一部分人,到了后来,只能控制其中的极少数人,其他都不能控制了。在社会主义阶段,党对知识分子的领导权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地确立了起来。当然,除了国内外的反动派,个别的反动知识分子任何时候都有,但他们只能依附党内的野心家、阴谋家,并不能构成独立的力量。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不是知识分子向党争夺领导权,而是党不善于领导(在一个时期内甚至是粗暴地打击)知识分子。恐惧知识分子争夺领导权而不敢信任、信用他们,其结果恰恰是自动放弃或削弱党对知识分子的领导作用。
在党领导下,依靠教师、教授办教育,依靠各种科学技术专家办工程企业,这怎么能说是放弃党的领导呢?这恰恰是党加强对于知识分子的领导的一种表现。列宁曾指出,有人借口集体管理和发挥群众智慧而排斥专家、反对专家,这是“一种极愚昧的精神”,
“有了这种精神是不可能达到胜利的”。并且提出,必须反对那种“貌似激进实则是不学无术的自负”。多年来,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各个领域都碰到这种愚昧精神,都碰到这种貌似激进实则是不学无术的自负。我们应当赶快把这种愚昧的、落后的、幼稚的东西丢掉。什么是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党的正确领导呢?这就是:充分估计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作用,信任他们,依靠他们,把他们的力量使用在一切应当使用的方面,并且关心和帮助他们在思想上、政治上不断获得进步。不这样,就谈不上党的领导。
我们党已经向全国人民提出攀登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三个高峰的目标,这首先是我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为了实现这样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每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都要努力把献身全民族事业的伟大理想同精通专业的卓越才能密切结合起来,也就是做到又红又专。在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征途上,没有专业知识和能力是很难前进的;而没有为理想奋斗到底的献身精神也会迷失前进的方向。所以党的领导应当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克服过去工作中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的毛病,善于通过生动活泼的、有效的学习活动,提高广大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觉悟。
还有的同志认为,建设社会主义靠工农群众大干苦干就行,不必靠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他们排斥知识分子于群众路线之外。这种观点严重妨碍新时期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联盟的巩固,妨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科学文化起着愈来愈显著的作用,相应地,知识分子也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有人以为,知识分子只创造精神财富,不创造物质财富,他们是靠工农养活的。这是一种糊涂观念。历史上,特别是近代以来,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创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正象马克思早已指出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正在日益转化为生产力。社会主义要战胜资本主义,必须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而要做到这一点,不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是完全不行的。为了做到这一点,除了充分发挥现有从事科学、文化、教育等各项专业的知识分子的作用以外,还要使工人和农民越来越多地变成有文化有学识的人,即在工农群众中造就大批新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专家。一句话,我国四化建设的成功,要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这三支大军的亲密合作,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是绝对不行的。离开知识分子这支大军,制造工农和知识分子的对立,那就是制造落后、愚昧和野蛮,使我国社会的生产力长期原地踏步,离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愈来愈远。
我国知识分子的大多数是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工人阶级,他们与主要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阶级只有分工的区别,不存在阶级的差别。他们是我国现代工人阶级队伍中专门从事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多年来,由于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宣传所谓“知识越多越蠢”、“知识到手,人被夺走”之类,使“劳动人民知识化”的进程受到很大挫折,甚至在年青人中制造了新的文盲。同时,这条极左路线利用“知识分子劳动化”和所谓“反对知识私有”来打击知识分子,驱赶知识分子放弃自己的专业去从事单纯的体力劳动,以此摧残我国的文化科学事业。我们要求知识分子和工农劳动群众相结合,并不要求知识分子放弃自己的专业,他们应当以自己的脑力劳动,以自己的知识特长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一部分搞科学技术的,他们的业务本身,就是同生产直接结合的一种劳动,是劳动生产力的一种形态。因此,如果要求他们放弃同专业结合的生产劳动去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这不是使知识分子“劳动化”,而是劳动形态上的一种退化,直接妨碍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们的未来目标,是要逐步缩小主要从事脑力劳动和主要从事体力劳动这两部分工人阶级之间的差别,最终消灭这种差别。而消灭这两部分工人阶级之间的差别的途径,只能是提高整个工人阶级和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而不是降低水平。
这里还要提一下严重影响我国知识分子和各方面杰出人才迅速成长的一种习惯势力,这就是平均主义。
平均主义是我国社会的一笔古老历史遗产。它来源于小生产者的狭隘保守观念,不仅表现在广阔的经济生活之中,而且表现在各个文化领域的精神生活之中。这种平均主义要求经济上的绝对平等,也要求知识才能上的绝对平等。当前在科学文化领域的知识分子队伍中,相当普遍地存在这种平均主义思想,对于从中青年中涌现出来的科学技术人才,文艺创作和表演人才,理论、宣传和教育人才等等,有一点出众的成绩,有一点与众不同的创见,不但不容易得到培育和奖掖,反而常常遭到一些人的倾轧。只准碌碌无能,不准崭露头角。“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是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腐朽传统。鲁迅讲过:“我觉得中国有时是极爱平等的国度。有什么稍稍显得特出,就有人拿了长刀来削平它。”(《且介亭杂文二集·徐懋庸作 序》)这把平均主义的刀,极大地妨碍了各个科学文化领域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的生长。在所谓“三名三高”、“反动权威”之类的名目下,砍倒了多少科学文化界的精华!我国某些比较有成就的科学家往往被外国首先发现,而在本单位却受歧视,甚至对他们挥舞“白专道路”的大棒,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科学文化人才的涌现,常常是一个杰出人物突破了某一领域的旧水平,带动一大批人达到一个新水平,削掉一个,就是平掉一批。林彪、“四人帮”的所谓反对“尖子”,就是专做这种“削”“平”工作的。一般地说,杰出人才有比较高的天赋,这是不能完全抹煞的,但是他们的成长更需要有适宜的社会环境。而在一个平均主义思想盛行的社会里,正如鲁迅所说的,“纵有成千成百的天才,也因为没有泥土,不能发达,要象一碟子绿豆芽”(《坟·未有天才之前》)。所以,我们要为我国的四化建设造就大批“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必须反对平均主义,从社会舆论到物质条件创造出一个适宜于培育和扶植杰出人才的环境,不但要对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才给予相应的报酬和奖励,而且要在社会上形成对优秀人才采取尊敬和学习态度的道德风尚。
采取切实措施,认真解决问题
为了贯彻执行对待知识分子的马克思主义方针,除了从思想理论上端正认识以外,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求各级党委和行政部门,从中央到基层,真正把知识分子问题重视起来,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组织各有关方面力量,采取切实有力的具体措施,解决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现在迫切需要实行的有三条。
第一条,真正把知识分子用起来。要用,首先要信任。“知人善任”,要“知”才能“任”。“知”就是了解他们,信任他们,真心诚意同他们结为知己朋友,凡具备共产党员条件而又积极要求入党的,应接收他们入党,决不应该把他们当作异己力量或借用力量。
“任”,就是把学有专长的各方面专门家用到能充分发挥他们才干的岗位上去,量才委以经济文化建设的重任,不是摆在那些无所作为的地方。要选拔优秀的知识分子干部担任建设事业的领导管理职务,使他们有职有权有责,而不是徒具形式。我们在革命战争时期,是在付出了失败的代价之后,才懂得了吸收军事专家参加党的领导集体的重要意义的。我们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已经三十年,付出的代价并不小于革命战争时期,现在应当懂得吸收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专家参加党的领导集体的迫切意义了。领导部门在制定经济文化建设大政方针计划方案的时候,要认真听取和吸收专家们的意见。对于探索性的问题,有时少数人甚至一个人的意见代表了真理,不应轻易否定。大政方针计划方案确定以后,要放手让专家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负起责任,不要乱加指责。现在许多地方一方面叫喊缺少专门人才,一方面又大批积压专门人才。许多留学生、大专毕业生,或者学非所用,或者虽在专业岗位而无事可做。这种专门人才的积压是极大的浪费。不少专门人才已经由于长期不能发挥所长而外流,难道我们竟熟视无睹吗?我国国民经济的调整、整顿工作应当包括对于专门人才使用方面的调整和整顿。我国国民经济的计划工作应当包括对于专门人才使用方面的计划。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各个地方应当认真负责地把各种专门人才按系统、按地区进行一次全面的认真的调查,具体落实到每一个人,对于没有使用或使用不当的加以使用或调整,对于政策尚未落实的予以落实。今后对专门人才的分配、使用、考核、流动、进修、管理等要制定有利于四化建设的合理制度,需要立法的应由人民代表大会立法。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逐步实行对专门人才的招聘、报考制度。在积压或浪费专门人才的地方,或使用十分不合理的地方,应允许专家们提出请求,由上级组织改动其工作岗位。自己有人不用,还不许人家用,这种对待人才的不负责任态度,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能允许的。使用得当,是当前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的第一位工作。使用得当了,广大知识分子参加四化建设的理想和热情有了寄托,解决其他困难就有了基础。
第二条,逐步解决必需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在知识分子尤其是中青年知识分子中,普遍存在经济收入不足、住房紧张等具体困难。这种物质方面的困难,已经严重地妨碍了广大知识分子聚精会神为四化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必须采取切实措施逐步予以解决。当然我们应当看到,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财政经济上的困难很多,全国人民的生活都是低水平的,要求把知识分子的生活水平一下子提得很高,显然是不可能的。然而现在的问题,是知识分子的收入水平相当普遍地低于相应的主要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收入水平,这是不合理的。根据许多部门和地方的调查,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既无奖金,又无附加工资,与同龄的主要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相比,收入要低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三十。而知识分子从事脑力劳动时的个人物质消耗也是相当大的。工人劳动时用的工作服等物质消耗不需要个人负担,知识分子劳动时用的书籍、纸张、夜间耗电等等,却相当一部分要由个人负担。另外,知识分子主要从事脑力劳动,总要拥有较多的图书资料,需要夜间工作的地方,这就必须有较多的居住面积。因此,经济计划部门应当切实解决知识分子的工资和住房等问题,为他们创造必需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知识分子的工资、职称应当严格根据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实际贡献,民主评定,坚决制止派性、“关系学”之类不正之风的干扰。
第三条,重视后继人才的培养。由于林彪、“四人帮”多年来对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摧残,严重地破坏了对青年专门人才的培养教育工作。目前全国的教育、科技、文艺、理论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分子队伍,中年以上的多,青年少。如不及时注意,将会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未来。除了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外,各条战线都要重视青年专门人才的培养。对我国的青年知识分子应当有全面的合乎实际的分析。我们常常听到一种议论,说青年知识分子业务水平低,连起码的知识和文明行为都没有。这是一种片面的分析。青年知识分子中确有一部分由于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影响,他们的思想、业务的成长受到了一些损失。但是,更多的青年知识分子经受了惊涛骇浪的锻炼,其中相当一部分在思想和业务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样的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在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理论界都有。他们因为年轻,政治上不成熟,可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甚至错误,只要善于引导,是不难改正的,决不应对他们采取排斥态度。现在有必要迅速建立起对青年专业工作者的考试、录用、考核、提升等一系列的选拔和管理制度,使各条战线的青年专门人才能够突破各种障碍,充分涌现出来。
我国广大革命的爱国的知识分子,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以来,经历过严峻的考验,继承了光荣的传统。他们在民族敌人和阶级敌人面前无所畏惧,前赴后继,与工农群众团结战斗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过宝贵的生命和伟大的力量。在这支知识分子队伍的最前列,有毛泽东、鲁迅、李大钊、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郭沫若、李四光等许多卓越的理论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他们是引导人民前进的光辉旗帜。同我们祖国的命运一样,我国知识分子遭到的苦难也是深重的。在度过了漫漫的长夜以后,在革命胜利以后,甚至还遭受林彪、“四人帮”这样的反革命势力的袭击和摧残。尽管如此,我国的知识分子仍然忠于社会主义国家,信任党的事业,他们毫不丧气,不顾个人安危,克服一切困难,竭尽所能为社会主义作出贡献。这是一种崇高的精神,他们有志气,有骨气,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培养和教育。随着“四人帮”的覆灭,我们已经送走了“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灾难岁月,现在迎来了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八十年代是我国四化建设的创业时期,国家和人民面临的任务是艰巨的,困难也是很多的。我国的知识分子一定能够为民族的未来,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勇于肩负重任,同工人、农民并肩战斗,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向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伟大目标迈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