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4月14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猫捉鼠”小议
罗竹风
我们曾经把苍蝇、蚊子、老鼠、麻雀作为“四害”加以消除。后来发现麻雀还是益多害少的,于是为它恢复了名誉。其余三害仍然是人们不时加以剿灭的对象。又补上了臭虫或者蟑螂,还是称作“四害”。
这里,我只想谈谈老鼠。老鼠在“四害”当中,为害最大。人们为防止老鼠猖獗,想的办法和付出的力量也最多。但实践证明,最灵活的办法还是养猫。猫捕鼠,是出自本性;而人们喂猫的目的,就是为了捕鼠。因此,检验猫的好坏只有一条标准,就是看它是否勤于捕鼠。不管黑猫白猫,只要捉住老鼠的就是好猫,应当成为千古定论。
如果以“猫捕鼠”比喻其他,也是相当确切的。比方说,工厂的目的是为了生产物美价廉、对路适销的商品,学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由此类推,假如不以“捕鼠”来评定猫的好坏,能捕鼠的不但无功反而有罪,那么工人作工,学生读书,农民种田,医生治病等等,也都变成多余的了。天下宁有是理!?
党的“八大”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问题,国民经济需要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这完全符合客观规律。凡是违反了客观规律的,就必然受到应有的惩罚。在三年困难时期,小平同志以“猫捕鼠”作譬喻,作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通俗表述,这也是至理名言。也就是说,千方百计地提高社会生产力是当务之急。只有充分发展生产力,才是解决众多社会问题,例如就业、住房、提高工资、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等等的正当途径。对于这样一个并不复杂的道理,却被人家当作辫子抓住不放,特别是“四人帮”大批所谓“唯生产力论”的时候。他们实际上就是不要生产,否定科学,甚至于连人要穿衣吃饭这样的普通常识也忘记了。
对于一个政党、一个政治集团、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有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看他对社会生产力采取什么态度:是促进和发展呢,还是阻挠和破坏?发展社会生产力正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然而生产为了消费的论述,竟然遭到一些人的非议。这也是令人很难理解的一件怪事。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的工作重点转到四化方面来。而要实现四化,首要的任务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实事求是,讲究效果。这样,就更需要肃清“四人帮”的流毒,什么抓生产是推车不看路啦,是“卫星上天,红旗落地”啦,是不问政治,不要阶级斗争啦,“黑猫白猫”啦,等等。这似乎是说,猫最好不要捕鼠,甚至捕鼠是有罪的。在“四人帮”横行最猖獗的那一年,竟然以“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作为罪证,诬陷过邓小平同志。其实,“四人帮”倒是真正的“四害”。
在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上,我们需要急起直追,在不改变所有制性质、不雇工剥削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地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努力把生产搞上去。我认为明确树立“猫捕鼠”的观念,是完全应该和必要的。


第8版()
专栏:

昆仑桥
王宗仁
我,一个高原汽车兵,终年奔驰在青藏线上,飞轮多次碾过昆仑桥,对这座桥,可说是熟悉极了。这座修建在世界屋脊上的桥,是一座真正的石桥。五个桥墩,是从昆仑山中敲下来的整块基石;桥柱,用各种形状的石块拼成;桥孔,用一块块条石砌成;桥面,铺设着密密麻麻的鹅卵石;而桥眉上那三个字:“昆仑桥”,则是亮晶晶的水晶石。
说实在的,开初,我只看到昆仑桥的外表,只有在我认识了一位养路工后,我才真正懂得每一颗石子的价值……
那是一个风雪摇撼群山的夜晚,我因汽车抛锚住进了昆仑桥头的养路道班。这个道班有十个工人,全是藏族。其中八个同志前几天进山抢修一条便道去了,剩下的只有班长顿珠和他的妻子达娃。顿珠安顿好我洗脸、吃饭、睡觉这些事儿之后,便出去了。青藏公路的夜晚也是繁忙的,来往的汽车络绎不绝。我清楚地听到,每当车笛鸣叫、车轮滚过桥上时,总会传来顿珠和司机的说话声,或是问候,或是嘱咐,或是责备。一直到十二点钟了,我睡了一小觉,他还没回来。我睡不稳了。来到桥上,看到顿珠正顶着纷纷扬扬的大雪站在离桥不远的路边瞭望。他告诉我,这样的风雪之夜,桥上不能离开人。一是过路的汽车需要人指路,免得在桥上相撞或掉沟。二是什么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这样的夜里,更要提防坏人。正说着,又有一队汽车来了,他立刻迎了上去……
后半夜,一阵轻轻的响动把我惊醒,接着是顿珠和达娃悄悄的对话声,夜深人静,听得很真切:
“阿哥,你看都快三点了,怎么还不喊我起来换你?”
“我的好阿姐,你不能多睡一会儿吗?明天你一大早还要上西滩修路!”
“得了吧!你是钢人?明天不也要干活吗?”
“我?男子汉,结实得象头牦牛……”
“去去去,牦牛也得休息!”
忽然,一阵车笛声传来,又有汽车过桥了。谈话中止了。
这对常年战斗在边远深山的夫妻的对话,在我心里激溅起奔腾的浪花。
那一声“阿哥”、“阿姐”,包含着多少深情厚意;那体贴入微的话语,充满着对共同事业的多少热爱啊!
第二天,我起来时,达娃已经进西滩修路去了。顿珠坐在桥头的草坪上砸石子。我就在他旁边摊开工具袋,修起汽车零件来。
我们手中干着活,嘴里谈着话。顿珠一手掌锤一手拿石,锤落处立即蹦出几块大小差不多的碎石子,真利索,好象用等分尺比划着砸出来似的。我想起几天来在青藏线上行车,看到公路两边每隔十来尺就有这么一堆垒得四方四正的铺路石,那一定都是养路工人用锤子这样一下一下敲出来的。于是我问他,砸出来的这些铺路石能用多长时间。
他平静地回答:“天天铺路,天天砸石子,这样才能保持路面结实、干净、平坦。我们每次保养路时,总是一层石子、一层沙土。铺好后车轮一压,有的石子挤进了路基,象铆钉一样固定着路面,有的却被压碎或压溜了。于是我们又铺上新的沙土、新的石子。就象人天天要吃饭一样,公路是离不开铺路石的。”
他一口气讲了这么多,然后,指了指昆仑桥,对我说:
“这座桥就是一块一块的石头造成的。”
我点点头。告诉他,这个情况我已经发现了。
“可是,你一定不知道一共有多少石头组成了这座桥。”停了一会,他才说:“一万两千多块。这是我们老班长说的,他当年参加修建了这座桥。”
听了这个数字,我不由得仔细打量起昆仑桥来。啊,昆仑桥,难怪你如此坚固,原来有这么多石子建造了你!石子,给你垒起了地基;石子,给你撑起了筋骨;石子,给你垫起了脊梁;石子,给你填满了肌肉……
“一座昆仑桥上就有这么多石子,那么整个青藏公路上有多少颗石子呢?百万、千万、万万……无数的石子各自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抱成一团,拧成一股劲,组成了横跨世界屋脊的青藏公路!老班长曾经说过,我们每个养路工就是革命征途上的一颗铺路石!”
顿珠一面说,一面狠劲地砸着石子,似乎巴不得把自己也变成一颗石子、一颗铆钉,砸进路基里面去。


第8版()
专栏:

春风呀,真好
沙鸥
春风吹来春风又吹来了,杏花比去年开得更早。你还在默默踟蹰的朋友,请快些走出阴湿的山坳。瞧瞧祖国大地,绿水青山这般妖娆!呵!春歌、春潮,我们在春风中飞跑。
太 阳我们走在春天的旷野,春天的太阳真好!她把温暖变成风帆,她把信念化为江潮。我们幸福地看见,太阳的黑子消失了。我们的太阳年轻了,我们的太阳更亮了!
江 流春风为江流开道,条条水渠流着欢笑。晶亮的水受过污染,十年的浊秽还要清扫。江水会更清澈的,每颗水珠都有钻石的品貌。万里绿秧,千顷黄花,正在写着张张喜报!
我们的路春风吹化了残雪,我们的路更宽了。树树桃红迎候路旁,丛丛新柳护卫路标。望远处,大路如一支火箭,金色的高山有紫霞缭绕。那是旭日升起的地方,我们一定会准点赶到。


第8版()
专栏:

晨〔中国画〕 汤文选


第8版()
专栏:

词二首
谷方
临江仙 春日
野草青回片片,柳梢绿满条条,东风着力厚冰消。水深鱼翔底,天长鸟飞高。 上下索求真理,碧血化作春潮,前人重担后人挑。莫道征途远,更有胆气豪。
念奴娇 赞科学工作者
皇皇宇宙,古今来,探赜索隐(注)未歇。带箭飞船游月府,惊得嫦娥叫绝。反应堆前,显微镜里,遍洒汗和血。无冬无夏,攀登步履如铁。 炼出火眼金睛,觅觅寻寻,捉住五洋鳖。科学从来无止境,浪头高低相迭。雨顺风调,更兼日暖,满园好春色。神州大地,万紫千红彩蝶。
注:探赜索隐,意即探索自然界和社会的规律。赜音责,是幽深难见的意思。《易·系辞》云:“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


第8版()
专栏:闻者足戒

我要早知道……
胡存英 刘从俭
市委行政管理处的副处长回到家里,还气鼓鼓的。妻子担心地问道:
“出了什么事啦?气成这个样子!”
“甭提了,我的肺都要气炸了。市委王书记想在自己家里摆一对大沙发,只说了半句话,叫几个管理员听去了,看把他们忙的吧,一个个象抢孝帽子似的。”
妻子不以为然地笑了:“抢着干工作有啥不好?不省你这个大处长的事吗?”
副处长火冒三丈:“好个屁!都是他妈的‘舌科’毕业的,一个个都是又溜又拍又舔。”
妻子一本正经地说:“这个咱不争,一个沙发几十块钱,咱们要送送不起。”
副处长哭笑不得:“笨蛋!你懂啥个?公家的木料,公家的弹簧,公家的沙发套,只要给木工说一声就行啦!”
“那你……”
副处长抓耳搔腮:
“哼!我要早知道,还能轮上他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