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4月1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两份档案的启示
马立诚
面前摆着两份截然不同的档案:
一份是:十二岁开始扒窃活动,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五年流窜三十余市、县作案,被专政机关拘留强制劳动三十余次……
另一份是:一九七六年底招为福州无线电四厂工人,一九七七年、一九七八年连续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现任配料班副班长。一九七八年“五四”入团……
看了第一份档案,人们不免要摇头叹气。有的同志见到末尾这“三十余次”,说不定还会想起“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古训来。
看了第二份档案,相信不少同志会称赞道:“干四化就得靠这样的年轻人!”
其实,这两份档案是一个人的。这个青年叫林仲明。福州无线电四厂的同志们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治愈了林仲明心灵的创伤,把这块“没开化的生铁疙瘩”锤炼成了一块好钢。这件事,充分反映了我们的社会改造人的力量。
同时,这两份档案也告诉我们:曾经堕落过的青年,只要弃旧图新,完全可以变好,其中有些人,甚至能够成为革命队伍中的先进分子。
这个道理看上去简单,实行起来却颇不容易。不久以前,有个青年犯了罪,经过劳动教养,已经改邪归正。他要求安排工作,甚至跪在负责劳动安置的干部面前苦苦哀求。这个干部一看档案,板起面孔拒绝了。旁边还有人冷嘲热讽:“活该!自作自受!”
看,档案造成的偏见,多么难于改变!一个失足青年有了觉悟以后,渴望用实际行动在生命史上写出新的篇章,但社会上却可能有某些阻力不允许他走向光明,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我们是主张法治严明的。犯法者必究。对于违法青年,理应给予制裁,决不能姑息纵容。但是我们要看到:一,严明法纪的目的,仍然是为了教育;二,目前的犯罪活动多,是十年浩劫的遗毒,社会是有责任的。因此,对于走入歧途的青年,不宜单纯采取法制手段;凡必须施行法律制裁的,在制裁之后,每个同志都应该伸出热情的手拉他们一把。这既是一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是革命者应有的共产主义道德。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么?也未必。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思想家爱尔维修等就曾经论证过:人是周围环境的产物。随着环境的改变,人是可以变化的。中外历史上,先前有过种种过失而后来成就事业的,并不罕见。在新中国,化腐朽为神奇的事迹,也屡见不鲜。林仲明的两份档案,给我们增添了信心。


第8版()
专栏:

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
——访《天平之甍》中鉴真和尚扮演者田村高广
周异安
鉴真大师像即将回国探亲之际,我们亲切地想起了去年来我国拍摄《天平之甍》的日本著名演员——扮演鉴真大师的田村高广先生。
去年夏天,《天平之甍》摄制组来苏州拍摄外景的时候,我们访问了田村高广先生。当我们按照预先约定的时间来到日本朋友下榻的苏州饭店新楼时,田村高广先生早已在等候了。他五十来岁,身材比较高大,同许多日本朋友一样没有午睡习惯。我们在交谈时,他热情豪爽,精神饱满,时而通过翻译侃侃而谈,时而用铅笔写汉字回答。除了语言不通稍感有些不便外,其他则好象是和久别的老朋友重逢一样。
田村高广是一位我国观众早就在银幕上熟悉的著名演员。一九五六年六月,我国首次在全国十大城市先后举行《日本电影周》,其中就有田村高广参加拍摄的《二十四只眼睛》。该片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通过一个小学教师和她的十二个学生从一九二八年到一九四六年这十八年间的生活遭遇,反映了战争给日本人民带来的贫困和痛苦。田村高广扮演主角之一岗田矶吉,这是一个被迫走上为侵略战争服务道路的日本青年学生。为了纪念这次电影周映出,我国有关电影制片部门向田村高广赠送了青田石刻礼品,田村高广一直把它作为中国人民对日本电影工作者的友好珍贵礼物而保存至今。
田村高广出身于艺人世家,父亲是电影演员,两个弟弟是电视演员,他自己从事电影事业也有二十六年了,先后拍过六十多部影片。他在《笛吹川》中扮演的农民,在《托拉、托拉、托拉》中扮演的渊田中佐,都深受观众的喜爱。他扮演的角色都富于个性,性格鲜明,演技深沉。这次,田村高广对他能在电影中首次扮演鉴真一角极为兴奋。他说,在日本有很多著名电影演员,他这次能被导演熊井启先生选中,十分荣幸。他对我们说,鉴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了不起的伟大人物,为日中两国的友好合作及文化交流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了演好这个角色,田村高广翻阅了好多有关鉴真的书籍,亲自到奈良的唐招提寺参观,朝拜了鉴真坐像。在拍摄中,田村先生逐字逐句地研究了剧本的台词,细心揣摩鉴真六次东渡的坚韧不拔的意志。我们在银幕上,将会看到一个感情真切的中国高僧的生动形象。
当访问即将结束时,田村先生写了日本古代长屋王子的名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并对我们说:他认为,当时的鉴真就是基于这样的思想认识而东渡日本的。在扮演鉴真时,他忘记了自己是日本人,而是把鉴真看作是日中两国人民都很欢迎的一位高僧来进入角色的。他希望日中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能通过《天平之甍》的拍摄而有所发展、有所增强。(附图片)
《天平之甍》中的一个镜头。中立者为扮演鉴真和尚的田村高广先生。
《大众电影》供稿


第8版()
专栏:

《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纪念邮票
为纪念鉴真大师像“回国探亲”,邮电部将发行一套《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纪念邮票,共三枚,第一枚:扬州鉴真纪念堂;第二枚:鉴真大师像;第三枚:鉴真东渡船。这里刊登的是鉴真邮票原图。这套邮票的发行,将进一步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附图片)
《集邮》杂志社供稿


第8版()
专栏:

鉴真和尚
扬州剪纸
蔡千音 熊崇荣
⑦鉴真一行只好在海南岛登陆,又辗转前往广州,想在那里找船东渡。路途中,日本一位留学僧积劳成疾,不幸去世。鉴真哀恸欲绝。
⑧鉴真在广州渡海无望,决意返回扬州,再作计较。他在南方频经炎热,又经受同伴之死的打击,眼睛得病,医治无效,以致双目失明。
⑨鉴真从广东返扬州,一路立坛授戒,施药治病。行至中途,第一个支持他、决心随他东渡的弟子又死去。这是为东渡而付出生命的第三十六人了。
⑩鉴真五次东渡失败,已是双目失明、六十多岁的老人了。然而,天宝十二载(七五三年),鉴真却决计随同日本遣唐使再渡大海。
?鉴真经历一个多月的海上漂泊,终于到了日本九州。第二年初,鉴真到了日本首都平城京(奈良),受到了官员僧俗的盛大欢迎。
?鉴真和弟子们在日本传授戒律,介绍中国的建筑、雕塑和医药。后来,鉴真圆寂于唐招提寺,为中日友谊贡献了一切。〔完〕


第8版()
专栏:


——敬赠北京医院张红等七位护士同志
吴组缃
我是个七十多岁的老人,
你们不过二十岁,都很年轻;
可不知道为什么,
每天看见你们,
就想起了我的母亲。
我小时候常生病,
照应我的,是我母亲;
煎药、煨汤,出出进进,
闲来,含笑坐在床边,抚摩我,
那么关心,把我爱,把我疼。
母亲喜欢跟我谈观世音,
救苦救难的故事,我很爱听。
病好了,母亲带我到庵里还愿,
菩萨一身白衣,眉笑眼沉,那么美丽
可亲;
磕了头,我不愿走开,慢慢靠近她的
身。
你们给我喂药、输液、打针,
手脚轻盈,撮起嘴唇,聚精会神,
还笑着,跟我抢着端盆、送毛巾;
我看见了你们发光的美丽的心,
就想起我的母亲,还有观世音。


第8版()
专栏:科学漫笔

科学的价值
石工
“我请你们注意人类历史上这么一个事实:那就是许多艺术家的长处都是一直到他们饿死了之后才被人赏识的。”这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句名言。从我国历史来看,也证明这并非虚话,旷世奇才曹雪芹,不就是穷愁潦倒而死么!
然而,和文艺家比起来,我国历史上科学家的境遇还要差些。在中国的二十四史中,文苑或文艺列传固然排得很后了,被归入“方伎”的科学技术更在其下,保存的记载极少,连古代许多重大科技成果,到底是谁发明创造的,今天费了很大气力去考证,还搞不清楚。
相比之下,资产阶级倒是比较懂得科学的价值。当爱迪生第一次和老板结算他的发明应该得到多少报酬时,据记载:“爱自忖当得五千元,特决意仅受三千,惟仍恐多索,不敢启齿。”于是请老板自定。这位老板开口就给四万,使初出茅庐的爱迪生大感意外。其实归根到底还是资本家得了大利,整个资产阶级从爱迪生的发明得到的利润该有多少!资本家这种策略是奏效的,一七九○到一八○○年间,在美国政府注册的发明创造仅二百七十六件,而在一八九○到一九○○年间则达到了二十二万一千五百件。正是这些发明创造,把美国的生产水平推到了世界最高的位置。
无产阶级当然比资产阶级更懂得科学的价值。列宁在十月革命后的艰难日子里关心科学家工作的故事早已传为佳话;我们党在取得政权以后,很关心科学事业的发展,多次强调要爱护科学家,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一九五六年还颁发过科学奖金,最近国务院又批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科学奖励条例》,对阐明自然的现象、特性或规律的科学研究成果,也要给予奖励。
不过,对社会上还残存的某些轻视科学的思想影响,仍不能低估。譬如多年以来就有一种糊涂观念,似乎只是体力劳动才产生物质成果,而科学则不创造财富,科学家被说成是靠别人养活的,科学当然也就没有什么价值可言。这种看法实际上是和封建主义用愚昧无知的态度对待科学是一脉相承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