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4月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缅怀蔡和森同志
刘昂
蔡和森同志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生于一八九五年三月三十日,今年是他诞辰八十五周年。他是在四十九年前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的,牺牲时只有三十六岁。我自幼和他生活在一起,在他的教养下成长,在他的引导下参加了革命队伍。他是我的舅舅,又是我的导师。他那坚韧果敢的革命精神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我尊敬他,热爱他,永远怀念他。

蔡和森少年时代,家境贫寒,上不起学。十三岁时,到湘乡永丰镇一家姓蔡的杂货店当了三年学徒。他回家后,就到街上唯一的一所国民小学去读书。老师感到他才智过人,就把他编入初小三年级。经过短短一学期的学习,就越级升入高小班,只读了两年就高小毕业了。
一九一三年秋,他进入了湖南第一师范。一九一四年二月,第一师范与第四师范合并,他和在四师学习的毛泽东同志相识,成为志同道合的挚友。两年后,蔡和森转学到湖南高等师范。高师设在岳麓山原岳麓书院旧址。他就在岳麓山下周家台子租了几间房子,接外婆来住,我和母亲也和外婆、舅舅住在一起。
蔡和森在一师结识了毛泽东、张昆弟、罗学瓒等同学后,他的家就成为他们经常聚会、交流学习心得、讨论国家大事的场所。
在那茫茫黑夜、荆棘遍地的年代,蔡和森和他的挚友经过多次酝酿,决定发起组织“新民学会”。一九一八年四月中旬的一个星期天,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罗学瓒、陈昌等十几个人,在我家开了新民学会的成立会,会上通过了章程,选举了干事。后来,向警予也加入了新民学会,与他们一起进行革命活动,并成为亲密的战友。
新民学会成立后,会员深感向外寻求新思想新文化的必要,恰在这时,原在湖南第一师范教书、后来到北京大学任教的杨怀中先生来信,告诉友人发起留法勤工俭学的消息。于是,毛泽东、蔡和森就在长沙发起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不久,蔡和森受学会的委托前往北京与蔡元培、李石曾联系赴法的准备工作。
蔡和森在经过洞庭湖的途中,遇狂风骤雨,他瞭望湖面上汹涌的波涛,联想到祖国的现状与未来,写了一首气势磅礴的五言诗:
大陆龙蛇起,乾坤一少年。
乡国骚扰尽,风雨送征船。
世乱吾自治,为学志转坚。
从师万里外,访友人文渊。
□□□□□,□□□□□。
匡复有吾在,与人撑巨艰。
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
虽无鲁阳戈,庶几挽狂澜。
凭舟衡国变,意志鼓黎元。
潭州蔚人望,洞庭证源泉。
这首诗,是蔡和森到北京后写在一张照片背面寄回家的,是写给他的战友们的。我那时虽只有七、八岁,但很喜欢这首诗,常常念,都读熟了,至今还能背下来。
蔡和森到法国后,住在蒙达尼补习法文。在短时间内收集了大量马克思主义和各国革命运动的小册子,“猛看猛译”。他在“对各种主义综合审缔”之后,认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改造中国与世界,只有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才有希望。一九二○年七月六日至十日,留法的新民学会会员在蒙达尼开会,讨论关于“改造中国与世界”的会务方针。蔡和森明确提出组织共产党,实行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主张,同当时主张改良主义的肖子升等展开激烈辩论。蔡和森把他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国家与革命》等放在开会的房间里,并阐述他坚信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批驳了无政府主义、国家主义。会后,他把自己的认识和主张两次写信告诉毛泽东。他明确地说:“社会主义真为改造现世界对症之方,中国也不能外此”,“社会主义必要之方法”为“阶级战争——无产阶级专政”,“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他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他,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经中枢”。因此,要“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了解了蒙达尼会议的争论后,两次写信给蔡和森,对他的主张“表示深切的赞同”,“甚至是没有一个字不赞成”。蔡和森虽然没有参加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但他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做了大量的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工作,是有重大贡献的。
蔡和森在法国,为了寻求革命真理,以惊人的毅力,夜以继日带病研究马克思主义,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留法学生中热情宣传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使他们中许多人抛弃了无政府主义、改良主义等,纷纷转向信仰马克思主义。留法学生都公认蔡和森是他们的先驱者。
一九二一年,蔡和森曾经参加了勤工俭学学生两次大的群众斗争的领导。一次是向北洋军阀政府驻法公使请愿,反对华法教育会勾结驻法公使要把没有工作的勤工俭学学生“遣送回国”;一次是占领里昂中法大学,因为这所大学是以照顾勤工俭学学生为名向法国政府索取庚子赔款的一部分办的,但校长吴稚晖竟从国内招来一批有钱有势的官僚资本家地主的子弟,拒绝从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中招生,激起了全体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强烈愤慨。这次斗争中,北洋政府驻法公使馆勾结法国政府将蔡和森等一百零四人囚禁了二十八天,然后将他们武装押送回国。

一九二一年冬,蔡和森回到上海,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中央的工作。从党的“二大”至“六大”,均当选为中央委员,在党的“五大”、“六大”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根据党的“二大”的决定,党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于一九二二年九月十三日创刊,由蔡和森担任主编。他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不顾体弱多病,埋头阅读和写作。《向导》几乎每一期都有他写的充满革命激情的文章。
一九二四年他参与领导上海的工人运动。他经常深入工人群众,并给工人夜校上课,传播革命种子。一九二五年五月十六日,工人共产党员顾正红被日本资本家无理枪杀,接着,又发生青岛惨案,广大工人群众奋起反抗。为了把这一斗争引向深入,在五月二十八日召开的党中央的会议上,蔡和森提出:“现在要把工人的经济斗争与目前正在蓬勃发展的反帝斗争汇合起来,要使工人斗争表现出明显的反帝性质,以争取一切反帝力量的援助,同时要使工人加入总的反帝战线而成为这一战线的中坚”。会上,陈独秀指责蔡和森的主张“空泛不切实际”,说什么:“如果在示威时有三、五百人参加,便算是我们的成功。我们能撑出个什么场面……”当时,蔡和森立即反驳说:“这是一种犯着近视病的观点,没有看到目前正在酝酿着整个革命运动形势,没有估计到广大群众的情绪,现在进行的反帝斗争,决不是三、五百人,而是三、五万人, 还要把运动推到全国去”。他还指出:“我们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应该领导本阶级全体人民,同帝国主义作针锋相对的斗争”。大会通过了《扩大反帝运动和组织
“五卅”大示威》的决议。五月三十日那天,参加示威的工人、学生、市民达十万多人,英帝国主义竟疯狂开枪屠杀示威群众,造成骇人听闻的“五卅惨案”。五月三十一日,上海工人阶级在蔡和森、刘华等领导下,成立了上海总工会,并宣布六月一日实行总罢工。这样,在党的领导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五卅运动”,便从上海迅速扩展到全国。事实完全证明了蔡和森的预见。
五卅运动后不久,蔡和森与向警予同赴莫斯科,蔡和森被派驻第三国际代表,向警予进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一九二六年初,蔡和森在莫斯科中共旅俄支部会上作了《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长篇报告,系统回顾和总结了从建党到四大的历史。这是一篇重要的党史文献,和他后来写的《中国革命的性质及其前途》,是他的有代表性的著作。他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党所担负的历史任务,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和前途,对中国社会各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都作出过符合中国社会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提出了正确的结论。
一九二七年四月,蔡和森从莫斯科回国,路过长沙。第二天,长沙党组织在教育会坪召开了万人大会,请他作报告。他在会上明确指出:“农民阶级与资产阶级时有争斗。革命愈进展,斗争愈剧烈。”他认为:“唯有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民是革命的中心军队。”“充分使农民得到武装,革命基础方不致动摇”。针对有些人骂无产阶级争夺领导权,他昂然宣告:“工农方是真正的同盟军,资产阶级是压迫工农的,不能领导革命。”他的演说博得了阵阵掌声,群众情绪十分昂扬。四月二十七日,党的“五大”在汉口召开,蔡和森和向警予都参加了会议,对于陈独秀的投降主义进行了斗争。蔡和森同志在这次大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委员。
党的“五大”之后,陈独秀继续推行投降主义路线,一味迁就和顺从国民党。五月十七日,夏斗寅在湖北叛变。五月二十一日,许克祥在长沙制造了“马日事变”,蒋介石、汪精卫合流的叛变活动已十分明显。在这种形势下,蔡和森向中央提议以叶挺及中央军校全部武力进行反击,同时扩大工农武装,以暴动对付叛变。但这个提议中的扩大工农武装的意见未被采纳。六月二十五日,蔡和森因病住到武昌毛泽东家。在这革命成败的紧急关头,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那时每天都有从湖南来的同志和农民到毛泽东家来,他们很不满意中央和湖南的领导人。因此,蔡和森给中央常委写信,认为对反革命的政变应给予坚决的回击,指出:国民党新军阀的反动态度既然已经如此明白,我们不能静坐在这里,如鱼游釜底,等人家来处置;建议中央立即检查自己的势力,作一军事计划,以防万一。七月中旬,蔡和森曾连写七封信给中央常委,建议中央开一正式全体会议决定新方针,号召进行土地革命。但这些正确意见,同样遭到陈独秀的拒绝。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由于陈独秀的投降主义路线,遭到了失败。
为了挽救革命,党中央召开了有历史意义的“八七”会议。蔡和森和毛泽东等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彻底清算了陈独秀的错误路线。蔡和森还建议改组中央,提出毛泽东应选入政治局。他认为“毛泽东一向反对中央工农政策(注:即反对陈独秀压制工农运动的投降主义路线),一九二六年冬季以来,完全代表湖南土地革命的倾向,为一切敌人之所痛恨,而为一切农民之欢迎”。(《党的机会主义史》)只有把一贯坚决反对陈独秀的投降主义路线受到排斥的毛泽东选入政治局,“才能使党内外群众耳目一新”,“对于新方针之执行才有充分保障”。(同上)他的建议是对毛泽东的有力支持。经过他和与会同志的努力,毛泽东被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
“八七”会议后,党派他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他几次亲自深入到唐山煤矿工人中去,领导工人运动。他还在北方局党的活动分子会上,作了《党的机会主义史》的长篇报告,系统地深刻地批判了陈独秀投降主义路线的严重错误。
一九二八年四、五月间,蔡和森赴莫斯科参加党的“六大”。在会上,他对政治报告、农民土地问题和职工运动问题等都作了重要发言。他继续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党的“六大”闭幕后,蔡和森回到上海。这时,外婆带着我们仍住在上海,我们与他一起住党的机关,大约前后有一年多。当时,党内路线斗争是很尖锐的,有时连续开几天会。记得有一天,蔡和森回来,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心情非常沉重,连饭都不想吃,有时又伏在桌子上写东西。我走过去问他:“舅舅,出了什么事?”他说:“我今天和人家争论了一整天。原则问题,不能让步。”我问:“什么原则问题?”他拍着我的肩膀说:“你还年轻,不懂得。”后来,我才知道,舅舅是坚决反对党内“左”倾路线的。
一九二九年初,蔡和森又去莫斯科,作为驻共产国际的中共代表团成员之一。他回国后向中央要求派他去瑞金中央苏区工作,理由是:自己没有搞过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但是,党组织却派他任中央代表赴香港指导广东工作。那时广东党的组织被破坏得极为严重,已无可靠的立足点,省委机关只好设在香港。当时我刚从香港回到上海,知道他要去香港,就介绍了香港的情况,想劝舅舅不要去香港,那里实在危险。但舅舅对我说的并不在意,甚至不耐烦,他对我说:“干革命,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不能只考虑个人的安危。”一九三一年三月,他离开上海的那天,我去码头送他上船。我的心情无比沉重,深沉地对他说:“舅舅,你要多加小心!”他笑了笑,小声对我说:“你放心,我知道了。”
蔡和森到香港后,住在一个洋酒罐头公司的楼上。不久,叛徒跟踪也到了香港。六月上旬,海员工会要开会,组织上考虑到当时的形势,告诉他不要去出席会议。但他认为这个会议很重要,不去放心不下。六月十一日上午十一时左右,他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定去海员工会。结果,他一到,早就在那里等着的一个叛徒和四个特务便将他逮捕了。党组织从各方面筹集款项,想将他赎出来。可是,当我们的同志把所需款子筹足时,香港当局已在前两个小时将他引渡给广东国民党反动政府了。他在狱中受尽酷刑,始终英勇不屈。敌人黔驴技穷,终于使出了令人发指的、灭绝人性的手段,将他的四肢摊开钉在壁上,用刺刀把他的胸脯戳得稀烂。蔡和森同志横眉冷对敌人的野蛮行径,为了党的事业,在敌人的屠刀下,无比英勇地壮烈牺牲了。
蔡和森同志为了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用鲜血和生命实践了自己在青年时代写的诗句:“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毛泽东曾经说过,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和森同志都作到了。这是党和人民对蔡和森同志忘我地献身革命的精神的崇高评价。


第5版()
专栏:党史资料

“百团大战”述要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的战役。从一九四○年八月二十日开始,到同年十二月五日为止,持续作战达三个半月的时间,一共出动了一百一十五个团,近四十万人的兵力,动员了在抗日民主政权领导下的广大群众,进行大小战斗一千八百二十四次,取得了重大的胜利。百团大战的胜利,震动全国,闻名世界。它给了侵华日军以沉重打击,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鼓舞了全国抗日军民的斗志,坚定了抗战胜利的信心。
发动百团大战的时候,抗日战争刚刚进入第四个年头。当时的形势,正如《中共中央为抗战三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中所指出的:“现在是中国空前投降危险与空前抗战困难的时期”。中国抗战营垒中存在着妥协投降的危险,国民党中的一些人对抗战前途悲观;另一方面,日本利用它在华北占领的城市和交通线,加紧对各个抗日根据地实行分割、封锁,即所谓“囚笼政策”,对敌后抗日斗争造成很大威胁。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在抗战面临严重困难的时刻,八路军指挥部决定利用青纱帐起的时节,和敌人兵力分散,铁路沿线守备力量有所减弱等有利条件,组织一次大规模破袭交通线的战役进攻,切断敌人交通命脉,打破敌人封锁,借此影响全国战局,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时局好转。
战役的计划在一个月以前就已经拟好了。一九四○年七月二十二日,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左权副总参谋长签发了上报军委同时下达一二○师、一二九师和晋察冀军区的预备命令。预备命令中规定了这次战役的目的是:“以彻底破坏正太路若干要隘,消灭部分敌人,恢复若干重要名胜关隘据点,较长时间截断该线交通,并乘胜扩大,拔除该线南北地区若干据点,开展沿线两侧工作,基本是截断该线交通为目的。”
正太铁路是横贯太行山脉的交通要道,铁道两端是华北有数的大城市太原和石家庄。在这条铁路线上,有天险娘子关和日军在华北的重要燃料基地井陉煤矿,日军在正太沿线的兵力经常在五个旅团上下。这条铁路线遮断了晋西北、晋察冀和其他根据地联系的通道,它又是伸向晋东南根据地的敌伪据点的主要支柱。因此,战役打击的重点,就放在破袭正太路。
在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统一指挥下,我们的部队做了充分的战前准备工作,地形、敌情的侦察,兵力的部署,道路的选择,爆破器材的准备,粮秣的贮存,一切都有计划地进行完毕。在敌人事先毫无所知的情况下,八月二十日晚上八时,千里战线上同时发起了攻击。按照预备命令,最初规定使用的兵力只有二十二个团。但是,战役顺利开展,捷报频传,实际参加的部队和地方武装不断增加,达到一百一十五个团,在华北各铁路和公路沿线,展开了全线的战役进攻。所以,在发表战报时,就称之为百团大战了。
从八月二十日到九月十日,是战役的第一阶段。聂荣臻指挥下的晋察冀军区的部队,以十五个团的兵力,破坏阳泉以东、石家庄以西的正太铁路东段。经过三小时激战,一举攻克娘子关要隘。当晚,还攻占了井陉煤矿。
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的一二九师及晋东南新军等部队,以主力十五个团进攻正太铁路西段。在阳泉西南控制正太铁路咽喉的狮垴山,与日军展开激战。阳泉是日军片山旅团司令部所在地,日军动用全部兵力,在飞机轮番轰炸和猛烈炮火配合下,向狮垴山连续反攻,均被击退,激战达六昼夜。在平定西南的外围据点冶西,陈赓率领的部队攻坚作战,全歼守敌。
贺龙、关向应指挥下的一二○师,破击大同到阳曲的同蒲铁路一线,以及汾离公路全线,以阻止敌人向正太路支援,八月二十一日攻占由静乐到忻县公路上的重要据点康家会。
在第一阶段二十天的战斗中,预定计划全部完成。正太铁路沿线的路轨、桥梁、隧道、水塔、车站建筑等破坏无余。与此同时,平汉路、同蒲路北段,以及德石路、北宁路和其他主要公路均被切断,华北各交通线陷于瘫痪。
从九月十日到十月上旬,是大战的第二阶段,任务是继续扩大战果,消灭交通线两侧和深入各抗日根据地的敌伪据点。主要战斗有太行地区的榆社、辽县之役,晋察冀地区的涞源、灵邱之役,冀中的任邱之役,晋西北地区朔县到原平间的同蒲路的破击等。
百团大战的第三阶段主要是反扫荡。由于大战开始一个半月以来接连不断的破袭战和歼灭战,使日伪军陷于混乱局面,敌人遂急忙调集部队进行报复扫荡。从十月六日到十二月五日历时两个月的反扫荡战斗,首先在太行地区开始,以后又在平西、晋西北、晋察冀、冀中等地进行。在这期间也打过几次歼灭战,十月三十日太行地区的关家垴歼灭战,就是在彭德怀副总司令亲自指挥下,歼敌岗崎大队五百余人的一次激烈战斗。
百团大战以后,日军撤换了司令官,由冈村宁次接替多田骏任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为了确保华北占领区,从华中、华南抽调了两个师团,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扫荡。从此,华北敌后抗日斗争进入了更为艰苦、更加困难的时期。
对于百团大战,过去有着不同的评价,作为总结历史经验,可以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进行探讨。但是,几十万抗日军民浴血奋战,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一历史事实,却是不能抹煞的。
(摘自《百科知识》1980年第3期,作者仲民)


第5版()
专栏:

《蔡和森文集》《回忆蔡和森》出版
新华社北京三月二十九日电 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了《蔡和森文集》和《回忆蔡和森》二书。邓小平、陈云、聂荣臻等同志分别为这两本书写了题词。四月初起,这两本书在全国新华书店陆续发行。
《蔡和森文集》收集了作者自一九一八年到一九三一年牺牲前的绝大部分著述,共一百九十九篇,五十七万字。《回忆蔡和森》收集了蔡畅、李立三、李维汉、茅盾、许德珩、成仿吾、萧三、楚图南、罗章龙、王一知、刘昂等同志的回忆文章十九篇,共十万多字。


第5版()
专栏:

《近代史研究》第二期介绍
《近代史研究》一九八○年第二期,共刊登了十二篇文章。主要有:周恩来同志早年以伍豪为笔名写的《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庆都、陈文合写的《论我国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李希泌、曾业英、徐辉琪合写的《护国战争时期的朱德》,宋士堂的《试论历史前进的动力问题》,丁名楠、张振鹍合写的《中美关系史研究:向前推进,还是向后倒退?》,余绳武、徐曰彪等五人合写的《中俄
“北京条约”订立前沙俄对中国西北的侵略》,陶文钊的《沙俄侵略者与阿古柏》等等。 (齐兆业)


第5版()
专栏:

《老生常谈》重新出版
李欣同志的《老生常谈》在经历了十年灾难之后,最近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重新出版了。
《老生常谈》是一本政论性的杂文集。共收杂文七十六篇。它们都是针对当时(1961—1963年8月)的形势、工作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而立论的。作者生动具体地阐述了我们党一贯倡导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提倡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其重要的思想特点。笔锋所及,犀利明快;文章铺陈,深入浅出;或从典故、民谚谈起,或由古诗、格言挥发,文理相济,情采并茂。
本书于一九六四年初版印行之后,在党的思想理论宣传方面,曾经起过战斗作用,在读者中有很好的影响。后来,该书被打成所谓《燕山夜话》式的“毒草”而遭到“批判”。现在,根据读者的要求,再版重印。此次再版,作者把后来又陆续写的十九篇杂文,列为续编。
陆定一同志特为本书再版写了序言。


第5版()
专栏:

青年读物《法学基本知识讲话》出版
为了配合对广大青年进行知法守法的教育,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我国著名法学家张友渔和王叔文合写的《法学基本知识讲话》修订本。书中除讲解了法的本质、起源、作用和发展等基本知识外,着重阐述了我国的法在打击敌人,保护人民,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此外,还针对青年特点设立《法的遵守》专章,讲解了知法守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等问题。
(李美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