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3月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积极改进农机管理 采取多种革新措施
忻县去年农机节油八百多吨
本报讯 通讯员赵默民报道:山西省忻县连续四年坚持抓农业机械节约用油取得了显著成绩。去年全县大中型拖拉机四百六十九台,手扶拖拉机六百零五台,共完成作业量六百九十万标准亩,共节约柴油八百三十三吨,占本省规定的计划用油量的百分之十七;标准亩耗油量,由一九七八年的零点六三公斤降到了零点五七七公斤。
忻县是山西省的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随着农业机械逐年增加,作业项目增多,农机用油量越来越大。一九七五年,全县的大中型拖拉机、手扶拖拉机和柴油机由于缺油,有近四分之一不能常年使用。经调查发现,用油浪费相当严重,几年来全县的大中型拖拉机标准亩耗油超过一公斤,手扶拖拉机在零点九公斤以上,都大大超越了省规定标准亩耗油零点七公斤的标准。如果标准亩耗油达到规定标准,一九七五年全县的农业机械可以全部转动起来。因此,县委从一九七五年末开始,成立县农机节油领导小组,狠抓农机节油工作。
县委和县农机部门通过抓典型,推动了全县的农机节油活动。解原公社农机站原来不重视节油,经检查发现这个站的九台机车,有一百二十处漏油,平均每台机车每天漏油一公斤。这个农机站每年浪费油的总数要占机车总耗油量的百分之二十五。后来他们积极改进管理,经过四年来的努力,不但克服了严重的浪费现象,而且采取了多种节约用油的技术革新措施,现在成了节油模范单位。北赵大队节油工作抓得好,机车标准亩耗油量,由过去的零点八公斤降低到零点四五公斤,去年春天,县委和县农机部门在这个大队举办了农机节油展览会,向各社队介绍了全县节油的先进经验,掀起了节油高潮。
为了搞好农机节油工作,这个县不断提高农机人员的技术水平。一九七六年以来,县农机局每年举办六至八期农机人员培训班,把全县的农机人员轮训一遍。目前,全县两千多名大、中型拖拉机和手扶拖拉机驾驶员,不但会保养和修理农机,还会安装和制作废柴油过滤设备、柴油净化装置等。去年,全县各种拖拉机和柴油机有百分之八十增设了节油装置,有百分之八十一改革了粗管进气,有百分之九十一达到“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气”的要求。一九七八年冬天,县委和县农机局还推广了西张公社等社队“搞好单机核算,严明奖惩制度”的经验,进一步推动了全县的节油工作。


第2版()
专栏:

新书记带来新风气
——泗洪县兴隆公社党委书记钟秀波的几件事
一九七六年下半年,江苏省泗洪县兴隆公社来了一位新书记,名叫钟秀波。
新书记带来了新风气。
公社有一块三千亩的“牛尾滩”,密密芦苇看不见边。以前,每当苇子收获时,从公社党委书记到大队、生产队干部,不花一点劳力,按不同职务,少者可以搞到五十捆,多者可搞到六百捆。每捆一角五分钱买进,一到手,有相当一部分就以六角、八角甚至一元多的高价卖出,一下就挣得几十、几百元。社员们说:“牛尾滩,牛尾滩,干部的发财滩,我们的贴本滩(贴劳力、粮食)!”
钟秀波上任第二个月,就召开党委会讨论这个“老大难”问题。有的人“腊肉骨头啃惯了”,舍不得丢掉它。钟秀波说:“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是干革命的,是来改变兴隆穷困面貌的,不是来刮社员、捞油水、发横财的!”最后公社党委决议,这项特权必须立即取消,所有苇子全部分给大队,由社员编织席子、摺子。这项决议向群众宣布后,有人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只是说说罢了。”钟秀波发动群众监督,坚决兑现。当年,这块滩上的苇子集体收入由从前的四、五千元增加到三万元。社员们十分高兴:“老大难,老大难,难就难在老大身上。只要老大站得正,问题就不难解决!”
一次有位社员想给儿子找个称心如意的工作,给钟秀波送了两只老母鸡。这件事引起老钟的深思:前些年为什么弄得群众不满,生产下降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风气太坏,干部身上灰尘太厚了。如果我自己手上抓了一把灰,怎么能打别人身上的灰呢?他把母鸡退了回去。
在钟秀波带动下,好风气在兴隆逐步发扬起来。每逢过年过节,公社食品站宰猪,总是先供应社员,然后才考虑干部。三年来,公社新买了拖拉机、脱粒机等许多机器,没有给干部添一辆公车,买一张藤椅。老钟的房间里,只比其他干部多了两条开会用的长板凳。公社干部到大队开会,或者自带干粮,或者回家吃饭。一九七七年夏收时,在单庄大队开现场会,大队悄悄做好了饭菜,准备请公社干部。钟秀波等婉言谢绝,并建议把饭菜分给五保户、烈军属。社员们说:“干部下乡,自带干粮,不吃不喝,作风变样!”
钟秀波常常说:“干部干部,生产带路!工作打头阵,劳动先跨步。”摸螺丝,捞水草,钟秀波带头下河;防汛抢险,钟秀波日夜奔波。去年一月,公社决定修两条支渠工程,有十六万方土,原计划半月完成。钟秀波等党委成员吃住在工地,顶风冒雪带头奋战,只一个星期就完成了。三、四月间,旱情严重。为了提水育秧,公社决定突击修一条长二十一里、宽八米、深一米的引水渠,工程涉及到六个大队。经过动员后,公社干部带头上阵,工程很快完成,保证及时育秧。
本报通讯员 陆明星 朱丙周
本报记者 刘衡


第2版()
专栏:小资料

标准亩和标准亩耗油
标准亩:拖拉机及配套农具所完成工作量的基本计算单位。一个标准亩就是在通常土壤阻力、铧式犁耕深十八至二十二厘米的条件下,耕一亩熟地的工作量。不同配套农具所完成的作业,可用相应的换算系数折合成标准亩,如钉齿耙耙地一遍为零点一标准亩,谷物播种为零点三标准亩。
标准亩耗油:拖拉机完成一个标准亩的工作量平均所耗用的主燃油(不包括启动机用的汽油)数量,以公斤为单位。目前,我国拖拉机农用作业的标准亩耗油平均在零点七至零点八公斤。 董一民


第2版()
专栏:

总结经验 表彰先进 加强管理
辽宁抓紧进行春耕准备工作
新华社沈阳电 目前,辽宁农村正紧张地进行春耕的准备工作,为夺取今年农业全面丰收而努力。
去冬以来,各地广泛开展了怎样使农村尽快富裕起来的大讨论。春节前后,普遍总结交流去年农业丰收和致富的经验,表彰了先进单位和劳动模范,加强和充实了领导班子,整顿了劳动组织,建立了各种生产责任制,开展了技术培训活动。
目前各种作物种子已基本备齐,各个社队正进行精选和发芽试验。全省农村社队已购进各种化学肥料一百多万吨,积农家肥三千多亿斤。农业机械检修已完成百分之四十九点七,平整土地六十三万亩,增加灌溉面积三十七万亩。


第2版()
专栏:

正确使用乙烯利可促使棉花提高产量
据新华社上海电 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经过多年探索和试验,提出一项正确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的技术措施,它对促使棉花晚桃早熟、提高棉花产量、改善纤维品质有明显效果。全国植棉先进单位——江苏省启东县,去年因为棉花生长中期受台风和雨水的影响,肥料又施得过足,造成棉花长势过旺,后期贪青迟熟。针对这种情况,他们及时采取措施,在二万多亩棉花上喷施了乙烯利。经测算,喷施的比不喷施的棉桃早熟七至十天,每亩增收霜前优质花百分之二十,亩产增加百分之八。
从事这项试验、研究的农业科技工作者指出,乙烯利也并不是“万应仙丹”,不能到处乱用。对不需要催熟的棉田,或者虽然需要催熟,却在时间选择、药物剂量、喷施方法上掌握不当,都会产生不良效果。


第2版()
专栏:

植保专家提出防治病虫杂草为害措施
据新华社哈尔滨电 黑龙江省农作物病虫和杂草为害严重,据估计,全省每年因病虫杂草为害损失粮食达三十亿斤到四十亿斤。黑龙江省农业部门最近邀请三十多位植物保护专家,专门研究了加强全省植物保护工作的措施。他们建议:各级农业领导机关在做好常发性和突发性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同时,应大力加强病虫测报,准确指导防治;积极搞好农田化学除草和生物防治;加强植物检疫,防止新的危险病虫、杂草传入和蔓延;大力培训各级植保技术人员和农民植保员,搞好植保科普宣传。


第2版()
专栏:

正确认识陕北 积极开发陕北
谢怀德
全国解放以来,陕北老区的经济建设是有发展、有变化、有成绩的。但是,与全国相比,发展还是缓慢的。造成发展缓慢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对陕北这块地方缺乏正确的认识,把一个土地资源和矿藏资源都很丰富的地方,看作是贫瘠无为的包袱,因而在指导思想上,对于陕北,不求有贡献,只求过得去,不是着眼于积极开发,而是立足于消极救济。这种没有雄心壮志的思想状态,严重影响着陕北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
这种消极救济观点,表现在农业生产上,单一经营,挤掉林牧,造成了农业内部比例严重失调。陕北老区总面积有九万多平方公里,一亿四千二百五十万亩土地,除去村庄、道路、河流等占地外,每人平均占有土地近三十亩。在如此广阔的土地上,有山、有川、有塬、有滩、有涧。有较大的河流二百零五条,地下地上水利资源也是很丰富的。在丘陵沟壑区,川道、沟台、涧滩和塬面,可以修造大量基本农田;荒坡、沟?和山峁,可以植树种草,发展林牧;风沙和塬区,既可以大量造林种草,发展林牧业生产,又可以引水拉沙,盖土造田,修建大面积的稳产高产农田。总之,陕北的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农林牧全面发展。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与领导思想上存在的消极救济观点,长期以来,对陕北只求粮食够吃就行了。在抓粮食时,既没有狠抓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农田的建设,又没有狠抓科学种田,相当多的地方,仍然是沿袭落后的耕作方法。如此就粮抓粮,单一经营,不仅粮食没有抓上去,目前粮食单产的水平,仅是一百六、七十斤,远远低于全国平均单产水平;而且,挤掉林牧,使林牧业总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百分之十五左右。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地方,为了单纯抓粮,不惜毁林开荒,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平衡,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导致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
陕北不仅有辽阔的土地资源,而且有着丰富的矿藏资源。据初步探查,既有煤炭、石油、天然气,又有石英砂、铝矾土、石灰石、瓷土、玛瑙,品种繁多,藏量也很大,大有开采价值。这些丰富的矿藏,至今基本上还没有开发。其原因,一是由于思想上把陕北看成是贫瘠无为的穷地方,长期没有把地下资源的普查勘探放到议事日程上,对陕北到底有些什么矿藏,藏在那里,储量多少,心中无数,更谈不上开发利用。从一九七二年动工修建的从西安到延安的铁路,搞搞停停,至今没有通车,也就是因为对陕北的地下资源不了解,认为这条铁路不是经济路,而是政治路。二是到后来,虽然对陕北地下资源逐步有所了解,但又主要依赖国家投资开采,未能积极创造条件,主要依靠自己本身的力量,进行有计划的开采。
这种消极救济思想,还直接涣散着人们的雄心壮志,助长了人们的依赖思想。延安时期党中央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就是在陕北发扬光大的。在战争年代,老区人民正是依靠这种精神,实现了丰衣足食,还支援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然而,全国解放后,这种精神不是增强了,而是削弱了,把改变陕北面貌的希望寄托在国家的支援上。鉴于陕北底子薄,条件差,党和国家对陕北不断给予人力、物力、财力支援,以帮助陕北加快建设步伐。但是,由于在领导思想上存在着救济观点,部分干部群众中存在着依赖思想,不是把国家的支援,看作是鼓励和鞭策,而认为是应该的,背上了“当之无愧,受之有理”的包袱。在对待国家支援的使用上,没有集中使用到改变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增强自力更生的物质基础方面,而是把不少资金用在非生产性建设上,造成相当一部分社队,年年吃救济,拿贷款,求支援,可是年年还是老样子,甚至连维持当年简单再生产的资金,也要依靠国家解决。
实践一再证明,不改变消极救济观点,陕北经济建设是很难搞上去的,只有确立积极开发的思想,才能加快陕北建设步伐。陕北一批新老先进典型的实践经验就是有力的证明。遍布陕北老区的先进典型有二百多个。这些先进典型,不论是丘陵沟壑区的还是土石山区的,不论是南部破碎塬区的还是北部风沙区的,他们之所以由穷变富,较快地改变了面貌,最基本的经验,都是继承和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依靠本身的力量,从长远建设着眼,从当年生产着手,因地制宜地改变农业基本条件,一面不断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一面努力提高科学种田的水平,粮食产量直线上升,林业牧业迅速发展,而且由于扩大了植被,调节了气候,保持了水土,自然面貌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变。
去年一年,是陕北发生大变化的一年,粮食总产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植树造林是多年来最好的一年,畜牧扭转了下降的趋势,开始回升,社员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普遍有了提高。这种多年来未有的大好局面的出现,首先是因为贯彻了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和党的政策的威力,其次是广大干部群众逐步树立积极开发思想,增强了改变陕北面貌的信心和决心。
现在,面临的任务,就是进一步用党的政策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依靠陕北老区四百万人民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把改变陕北面貌的决心,变为开发陕北、建设陕北的实际行动。


第2版()
专栏:短评

努力降低农机耗油量
节约石油,是目前各行各业都要十分重视的一项共同任务。农业机械战线是消耗柴油最多的一个大户,尤其要把节油工作抓紧抓好。今年,拖拉机、柴油机等农用动力机械保有量将比去年增多。而国家计划规定,今年农用柴油供应量将在去年实际供应量的基础上节约百分之十,机油供应也要相应减少。如果不抓好节油工作,势必会造成今后工作的被动,妨碍农业生产。
农机耗油量能不能显著地降低呢?回答是肯定的。
目前,各地农机耗油量相差悬殊。搞得好的县,每标准亩耗油量在零点六公斤左右,而搞得不好的县,每标准亩耗油量在零点八公斤以上,有的甚至高达一公斤。如果耗油量高的地方稍稍减低一下用油数量,就能节约大量柴油。再如按全国每标准亩耗油量平均降低零点零五公斤计算,一年即可节约三十万吨柴油,可供四万台大、中型拖拉机一年的用油。可见农机节油大有潜力可挖。
现在不少地方对拖拉机“走起来一条线,停下来一大片”的漏油现象,司空见惯,熟视无睹,这是很不对的。看起来,一台拖拉机一分钟漏几滴油,似乎是个小问题,可是大量拖拉机常年累月不停地漏油,成千上万吨柴油就这么漏掉了。我们必须坚决克服那种“洒几滴油不算什么”的错误思想,千方百计堵塞抛、洒、漏、丢等各种漏洞,对症下药地建立和健全各种必要的油料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农机节油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要抓好农机人员的技术培训、油库建设、农机保养等基础性的工作,同时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农机节油技术革新活动,落实用油奖惩制度。我们相信,只要农机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行动起来,群策群力,农机节油工作一定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2版()
专栏:记者来信

多给藏族牧区供应些青稞
近几年,青海牧区的藏族牧民和一部分回、土、蒙古等族牧民纷纷反映青稞供应不足,他们爱吃的糌粑越来越少了。据了解,青海全省一九七八年(粮食年度)供应牧民的口粮中,青稞只占百分之十七,一九七九年又减少到百分之十左右。
藏族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牧民日常以糌粑为主食。糌粑用酥油拌和青稞炒面做成,营养好,耐饥,制作简便,易携带,适应牧业生产的流动生活。如果在汉族地区,多供应白面等细粮是好事,而对少数民族牧民则恰好相反。我们听到许多藏族妇女抱怨说,她们一般都不会做面食,只好煮糊糊,既吃不好,又不方便,对生产很有影响。
从六十年代后半期起,青海省种植青稞的面积逐年减少。一九六六年全省种青稞二百二十多万亩,粮食部门征购青稞近六千万斤,到一九七九年只播种一百五十八万亩,征购青稞一千六百万斤,播种面积和征购数量不断减少,牧民吃到的青稞也相应减少。
种青稞同种小麦投工投资差不多,但产量略低。前些年,青稞被戴上了低产帽子,有些地方的领导不考虑人民的需要,片面强调扩种小麦,压缩青稞的种植面积。还有的地方搞一刀切,违反当地自然规律,在小麦不保收而适宜青稞生长的地方推广种小麦。另外,青稞的收购价格也订得偏低,使生产队种青稞不合算。
要满足少数民族牧民对青稞的需要,首先是有关领导要想到少数民族人民的特殊需要。从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高度来安排粮食作物的布局。青稞适应高寒气候,同小麦本无争地之嫌,可以充分利用高寒山区种好青稞。青稞的收购价格也应根据生产成本和市场需要适当提高,使种青稞的收入不低于种小麦的收入。同时,要加强对青稞的科研工作,努力提高青稞的单位面积产量。
这是属于象青海这样地方农业调整的问题,也是落实民族政策中的一个问题。目前,一下子解决有困难。是不是可以在生产青稞较多的地方,由国家拿出小麦或其它粮食,从农民手里兑换一些青稞,调剂给牧民。我们想,这样做,农民和牧民都会高兴的。
新华社记者
杨立本 当周


第2版()
专栏:

汉阳县讨论今年农业怎样上
据新华社武汉电 湖北省汉阳县围绕今年农业能不能上和怎样上的问题,在全县展开讨论,把广大干部、社员的思想、精力吸引到如何夺取今年农业更大丰收上来。
讨论中,既肯定成绩又找出存在的薄弱环节。张湾公社是全县棉花单产的“尖子”。经过讨论,他们找出棉花生产中存在着十个薄弱环节。比如,全公社二万亩棉田中,低于去年平均单产的就有四千多亩,如果今年采取措施达到平均产量,仅此一项就可多增产皮棉十二万斤。


第2版()
专栏:

广东林科所选育竹子有性杂交新品种
本报讯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所进行竹子有性杂交的试验研究,从中选出第一个有性杂交的新品种——撑麻青一号。它的优良性状主要是:生长迅速,高、径生长都超过母本撑篙竹,材质优良,机械强度较高,自然耐久性良好,力学性质优于麻竹,接近撑篙竹;较耐霜冻,能耐短期低温;适应性较强,露天使用不易干裂;可以部分代替毛竹,宜作建筑用的脚手架、简易房屋构架及农用竹,还可作造纸原料和庭园点缀等。经鉴定认为,撑麻青一号竹是我国人工选育出来的第一个杂种,是竹子品种改良研究的一次尝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