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3月2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晨光曲
周国勇
报载,津巴布韦人民举着雄鸡的图象,载歌载舞,欢庆独立大选的重大胜利;孩子们模仿雄鸡的啼叫,表示津巴布韦迎来了黎明。
喔—喔—喔——
清亮的报晓声,如一阵阵芦笛,
从圆顶茅屋的庭院,
从自由战士的营地,
从青青的椰子林,
从沸腾的索尔兹伯里,
响起,响起,响起……
比三弦琴音更悠扬、动听,
比夜莺之歌更悦耳、甜蜜。
似奔放的鼓点激荡着人心,
一声声,融入迎接黎明的欢笑里。
伴随报晓声的齐鸣,
浓雾消隐,金红的曙光弥漫天际。
伴随报晓声的齐鸣,
鲜花闪着露珠,在烈士墓上摇曳。
多少年皮鞭下的呻吟,
多少年苇席上的叹息,
多少年震天的呐喊,
多少年动地的哭泣,
而今,都化为高亢、嘹亮的报晓声,
飞翔在晨光熹微的自由天地。
向你们祝贺呵,津巴布韦兄弟!
我们翘首遥望,那朝阳正破晓升起。
也许,晴空中还会翻滚寒流,
也许,沃野上还会飞沙走石。
从漫天回响的报晓声中,
我们感到了新生的力量,昂扬的斗志,
我们看到了——
新津巴布韦鹏程万里!(附图片)
津巴布韦人民高举象征祖国迎来黎明的雄鸡欢呼。


第7版()
专栏:

美国黑人艺术的花朵
乐山
如同纽约的摩天大楼凝结有美国黑人的劳动和汗水一样,美国艺术百花园中也绽放着黑人艺术创作的花朵。
在美国,长期以来受到忽视的黑人美术、工艺作品,近年来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湮没已久的许多优秀作品,正在重见天日,放出奇葩异彩。
一九七六年,为了纪念美国开国两百周年,洛杉矶博物馆曾在美国各地许多大博物馆协助下,搜集了从美国殖民地时期至今的六十三位杰出黑人艺术家的一百四十七幅名画和一些工艺作品,在纽约和洛杉矶等地巡回展出。以后出版了题为《两百年来的美国黑人艺术》专辑。这本书,介绍了琳琅满目的黑人艺术作品,受到美国国内外读者的重视,认为它是迄今为止初具规模的美国黑人艺术集锦。
人们并没有忘记,一百多年以前,美国费城为“开国一百周年纪念美术展览”征求作品,一个名叫爱德华·班尼斯特的美术工作者的作品《在橡树下》,应征入选获得首奖。可是,当展览会正式开幕之日,班尼斯特到展览馆参观时,竟吃了闭门羹。原因很简单:班尼斯特是一个黑人!
在美国殖民地时期,黑人被看作从非洲贩运来的“会说话的工具”。但是早在欧洲人贩卖黑奴以前,非洲人就已达到较高的美术、工艺水平。在惨绝人寰的贩奴船中幸存下来的黑人来到美洲后,除了在种植园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外,还充当木匠、铁匠、金银工匠、珠宝匠和各种艺匠。黑奴制作的工艺品极为精致,使到达美洲殖民地的欧洲旅客回国时往往要携带一些工艺品作为纪念。然而,奴隶们的劳动几乎是没有任何报酬的。
随着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十九世纪下半叶,美国出现了不少优秀的黑人艺术家。但是由于种族歧视和迫害,他们的遭遇往往是不幸的。他们中间许多人被迫流亡国外。与班尼斯特同时,在美国开国一百周年纪念美术展览中,以《临终的克里奥巴特拉》石雕像获奖的黑人女雕刻家埃德蒙尼亚·刘易斯就被迫流亡罗马。她在那里创作了不少反对种族歧视的作品,成为后来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美国黑人反歧视艺术思潮的先声。诞生于南北战争前夕、以描绘黑人生活和圣经题材故事而闻名的美国艺术大师、黑人名画家亨利·坦纳的创作生涯是在巴黎度过的。另一位著名的黑人画家威廉·约翰逊则在丹麦从事创作。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出现了不少反映黑人生活的优秀作品。一九四四年休伊·李·史密斯创作的油画《贫民窟之歌》,描绘一个孤独的黑人儿童在贫民窟吹奏短笛的凄凉情景。它和一九四六年黑人画家克劳德·克拉克的油画《受私刑的黑奴》一样,在观众面前展现了美国黑人的悲惨遭遇,使人们仿佛听到美国黑人苦难的心声。
近三十年以来,美国涌现了不少有才华的黑人艺术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查尔斯·怀特。怀特一九一八年生于芝加哥。他在美国一些大城市和国外先后举行过多次画展。一九五○年,怀特用中国墨汁和颜料绘制了一幅反映黑人现实生活的名画《送母亲回家》。简朴的画面,真挚的神情,动人心弦。美国许多美术评论家都认为查尔斯·怀特在许多方面继承了黑人艺术家的现实主义的古老传统,并根据当代的许多特点有所发扬、创新。
美国黑人的美术、工艺作品是美国艺术的一枝花。早期黑人的工艺作品现在已经成了珍贵的美国历史文物。在各种超现实流派作品泛滥的今天,美国黑人的绘画艺术保持着它的现实主义特点,并且还在不断地发展。可以预见,这枝美丽的花朵必将越开越鲜艳。(附图片)
上图:《送母亲回家》 下图:《贫民窟之歌》


第7版()
专栏:

世界最高的湖泊在哪里?
贺江
南美洲横跨秘鲁和玻利维亚边境的“的的喀喀湖”,海拔三千八百一十米。有文字记载说这是世界上最高的湖泊。这个说法确切吗?
的的喀喀湖是南美大陆安第斯山脉地区的一个淡水湖,湖深三百零四米,具有良好的通航条件。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通航湖。
确实,海拔三千米以上的湖泊在世界上并不多见。南美洲除的的喀喀湖外,玻利维亚境内还有一个波波湖,海拔三千六百多米,高度仅次于的的喀喀湖。至于北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主要湖泊,最高的也只有海拔一千多米;欧洲和大洋洲的湖泊,则一般只有海拔几十米到几百米,与的的喀喀湖确实不可同日而语。
我国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四千米左右,而且是个湖泊集中的区域。这里大小湖泊共一千多个,素有“湖泊之乡”的称号。著名的青海湖海拔已在三千米以上;黄河源头两大湖——扎陵湖和鄂陵湖海拔达四千二百七十米以上,比的的喀喀湖高出四百六十多米;但它们还不是世界最高的大湖。
在我国藏北的羌塘高原上有一个碧波荡漾的湖泊——纳木湖,面积近两千平方公里,位于海拔四千七百一十八米的高度上。它比的的喀喀湖高出九百多米,藏语称之为“纳木错”,蒙古语称之为“腾格里诺尔”。“错”和“诺尔”都是“湖”的意思,“纳木”和
“腾格里”则是“天”的意思。就是说,当地人民把这座大湖尊为“天湖”。应该说,我国的纳木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
但是,在我国还有比纳木湖更高的湖泊。不过,它的面积很小,这就是青藏高原西部的霍尔帕湖,湖面高度为海拔五千四百六十五米。如果不论大小,可说它是已知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


第7版()
专栏:

英国皇家学会访问记
一个春雨纷纷的上午,我们访问了英国皇家学会。我从门上的牌子看到,这个学会的全称是:伦敦皇家自然知识改进学会。
走进学会古老的会议室,看见中间摆着一张椭圆形的空心长桌。从一六六○年皇家学会建立到现在,已有三百二十个年头了。由二十一名理事组成的理事会,还是围坐着这张旧橡木桌子开会。据说,过去主席宣布开会或散会,总要敲一个古墓出土的木鱼哩。
会议室的旁边是朴素的会议大厅,里边挂着曾经连续二十四年任会长的牛顿的画像,秀美的长发,一直披垂过双肩。这个举世闻名的学会,工作人员仅约一百人。每年经费四百万英镑,其中五分之三由国家财政开支,五分之二由私人捐助。
皇家学会是国家的科学咨询团体,会员在学术上享有崇高的荣誉。建会之初,会员只有一二百人。现在共有英联邦会员八百多人,外国会员八十多人。每年增选英联邦会员四十人,外国会员四人。现在会员最年轻的三十六岁,最年高的已经八十岁了,平均年龄约为五十岁左右。申请入会须有六名会员推荐,经过理事会讨论提出候选人,然后由会员大会秘密投票选举,不问出身,不徇私情,当选的都是现在科学上有很大成就和很高声望的人。
皇家学会每年十一月到第二年七月,几乎每天都要举行学术报告会和讨论会。主人送给我们一份学术报告提要,里面的论文有《八十年代的能源》、《八十年代的食品工艺》、《八十年代的农业生产力》、《八十年代的制造工艺》、
《未来的避孕法》等等。看来,现在他们不仅重视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也注意应用技术的发展。
皇家学会的主要任务,是对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费分配和人事任免,提出咨询意见。它经常代表国家出席国际科学会议和参加国际科学博览会,还同三十多个国家的科学组织签订有合作协议,比如与中国科学院就订了这类协议。
英国皇家学会设有研究机构和实验室,经常同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保持密切的联系。
英国皇家学会是世界上很有权威的高级科学团体之一。但他们也很注意科学普及工作。有些科普工作团体的经费,就是皇家学会提供的。学会除了经常向科技记者和科技刊物提供科普材料外,每年都要接待好几百学生到这里来参加学术晚会,观看科技展品和示范教学。皇家学会每年都要请一些孩子来提问题。富于幻想的儿童,有时也能给科学家以启发哩!
我们参观了皇家学会的图书馆,规模虽然不大,只有十几万卷藏书,但珍藏了很多关于科技史的宝贵书籍和手稿。这个图书馆主要供会员和其他专家利用;对有志钻研科学的学生,也是开放的。图书馆里除陈列着从小就爱自己动手的牛顿刻制的一个日晷外,为纪念爱因斯坦诞生一百周年,还展出了他的《相对论》手稿和他加入皇家学会的申请书。这两位相距两个世纪的大科学家和皇家学会会员,都是人类科学发展道路上伟大的接力者。他们既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又突破了前人的水平,开创了新的科学境界。他俩都是科学上的巨人,是牛顿自己所说的站在巨人肩上的巨人。
我们告辞出来,雨下得更密了。从车窗里望出去,路旁公园里的树木还未发芽,但草地已透出一片葱绿。我突然想到装饰在会议大厅讲台前面的皇家学会的徽章。那是用鹰、猎犬等组成的美丽的图案,下部镶着一行拉丁文,意思是:不要迷信权威,人云亦云。作为一个权威的科学团体的座右铭,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想也许正是这种既不迷信前人,又不全盘否定前人,一切经过实验的科学精神,使得这个古老的学会能始终保持前进的活力吧!
黎先耀


第7版()
专栏:

快速出书新纪录
美国纽约的班坦出版公司一九六五年曾以六十六个半小时,出版了一本一百六十页的《教皇访美记》,创造了当时快速出书的纪录。今年二月二十九日,它又以四十六个半小时的速度,出版了一本关于普莱西德湖冬季奥运会的八十九页的平装书——《冰上奇迹》。该书手稿是在这届冬季奥运会闭幕后,于二月二十七日交给班坦出版公司的。(肖)


第7版()
专栏:

世界金币小史
邱孝益
现在,世界上出现了“金币热”。许多人为了保值而抢购黄金的时候,也竞相购买金币。一盎司一枚的金币,比四百盎司一块的金砖和一公斤一条的金条,既便于转移,又可逃避遗产税,对西方社会的一些人来说,更具吸引力。许多金币也是一种艺术品,有欣赏和收藏价值,颇受收藏家和一般群众欢迎。
近年来,世界各国金币发行量越来越大。美国是金币销售量最大的国家,它除了进口南非金币外,自己也发行双鹰金币。世界最大黄金生产国南非发行的金币最多,一九七八年发行了六百多万枚克鲁格兰德金币,总重量达一百八十多吨,约占南非当年黄金产量的四分之一。一些国际组织、宗教团体或公司企业等也发行纪念金币。
今天,金币已不再作为流通手段,只具有保值和收藏的价值。但是,在世界历史上,金币曾经是重要的流通货币。公元十四至十九世纪,金币在欧洲等地广泛使用。英国、法国、德国等分别发行过金镑、金路易、拿破仑金币和古尔登金币等。十七世纪,英国用来自几内亚湾的黄金铸造金币,称为“基尼”,即“几内亚”之意。西班牙在十六至十九世纪期间发行的金币,叫“披斯托尔”。
据记载,人类铸造金币的历史有几千年。人类祖先最早铸造的金币形状象贝壳。因为在古代社会里,人们曾以贝壳为货币,因此,最初用黄金铸币时,就仿照了贝壳的形状。古代埃及就有黄金铸成的“贝壳”,我国也有金贝出土。公元前六世纪的古波斯帝国铸造了著名的“大流克”金币,币上图案为一个手持弯弓的人像。公元初期罗马帝国也发行过金币。古阿拉伯帝国铸造的“第纳尔”金币,流传到亚洲、非洲和欧洲等地。
从古代的贝壳状金币,到近代世界各国精铸的各式各样金币,历时数千年。今天,各个历史时期的金币,还是人类文明史中的重要文物。


第7版()
专栏:

扎伊尔的大英加水电站
奔腾咆哮、气势雄伟的扎伊尔河,又名刚果河,河流绝大部分在扎伊尔共和国境内,长六千三百七十公里,流域面积约三百七十万平方公里,入海处平均流量四万三千秒立方米。这条河,以流量大且均匀而著称于世。
扎伊尔河河口段,从扎伊尔共和国的首都金沙萨到马塔迪,长三百公里,落差达二百二十五米。该河水力资源极其丰富,蕴藏量约一亿千瓦,是世界上水力资源蕴藏量最大的河流之一。扎伊尔河在英加附近落差近一百米,由于地形、地质条件有利,扎伊尔共和国正加紧建设大英加水电站。
由于大英加水电站工程规模浩大,拟定分期开发,第一期工程已经结束;第二期工程正在紧张地进行;第三期工程将全面开发扎伊尔河河口段,安装五十二台七十五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
大英加水电站全部建成后,发电能力为四千万千瓦,约为美国和苏联两国现有水力发电能力的五分之二,年发电量为三千亿度。那时,按人口平均计算,扎伊尔共和国每人占有的年发电量在世界上将名列前茅。
张运哲(附图片)
建设中的大英加水电站水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