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3月22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连载

美国点滴
萧乾
五、上与下
朋友说,她妹妹听说是北京来的客人,诚心诚意要请我们去吃顿饭,不去她会难过的。于是,就由她开车陪我们去了。
一路上举目都是熟透了的玉米,迎风摆动,等待收割。穿过一段幽林,就来到一座座围成马蹄形的两层楼房,颇象英国贵族在温泉胜地巴茨修建的那种雅静住宅。原来每幢楼都分成各自独立的公寓房,朋友领我们进了其中的一套。
把衣帽挂在门道的衣架上后,就走进一个长方形的宽大房间,一端是客厅,圆桌三面都是沙发,靠墙有一架钢琴。另一端是餐厅,隔着一段短墙就是厨房。卧室两间,贮藏室一间,浴室里,澡盆上头装有淋浴设备。
饭后喝咖啡时,不知怎么就扯到房租上了。女主人告诉我,这么宽绰一套住宅,租金却同我在五月花公寓的不相上下。我正在纳闷,朋友用羡慕的口气向我解释说,这种便宜事可轮不到她。这是政府出钱盖的房,只有收入低于××元(具体数字记不清了)的家庭才能申请呢。她妹妹嘴也不饶人,说福利本来应该从底层开始嘛。
接着又谈起子女教育问题。女主人指着初中生的儿子和还在上小学的女儿说,中小学是义务教育,家里基本上只管吃住,不交学费。将来上不上大学,那就看他们的本事啦。考上奖学金,或者找到工读的机会,就去深造;不然,就工作去吧。大学可供不起。好家伙!名牌大学一年一万块也下不来。
随着,她问起我家的情况。我告诉她,幼儿园以至中小学,都得交保育费、学费。一上大学倒省了。老三念师大本科,不但不收学费,还供膳宿。老大带着工资念研究院。
孩子们听了拍起手来,说还是中国的办法好。那个作妈妈的撅嘴说,中小学交学费,我可吃不消!
我笑了笑说,国情不同,办法只好各异了。
美国社会生活是够乱的。吸毒,乱婚等等,人们好象可以为所欲为。然而从政者看来却没那么自在。报纸揭起老底儿总是从上头开刀,而且没完没了。那里,每四年必打一次“派仗”。平时,力求轰动的舆论界对于不见经传的彼得、约翰并不那么感兴趣。可是水门事件至今余波未已。离八○年大选还差一年呢,揭老底儿就已开始了。十月间,卡特总统任命哈米尔顿·卓顿为白宫总管。还没上任,就有人出来弹劾了,说一九七八年某月某日有人亲眼看见卓顿吸过一次毒品。还有人要求调查卡特乃兄经营花生的帐目。关于同卡特竞选的爱德华·肯尼迪,报上则揭出一件丑闻:几年前他驾车不慎,坠入河中,淹死了车里他的女秘书。又有人检举他在大学考试时作过弊,还有人控告他有逃税行为等等。
当然,这些的背后动机不外乎职位的角逐,报纸的积极性也不过是来自销路的追求,然而对于从政者却也不期然而然地起了些警戒作用。


第8版()
专栏:

丑中见美
梦学
戏曲片《七品芝麻官》中褒扬一个丑角——脸上涂白粉的唐知县,使人觉得耳目一新。一般地说,人们都厌恶和嫌弃丑的形体和容貌。但也不尽然。在生活里经常有这种情况:当人们一旦发现被丑的容貌掩盖着的美的时候,就会改变自己原来的看法和情绪。《七品芝麻官》里的唐知县一亮相,我们从他的装束、脸谱来看,最初以为他是贪官,因此对他没有什么好感。随着唐知县不畏权势、为民作主等深刻动人的情节开展,我们对唐知县的敬慕之心,油然而生。由此,我又想起了《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和卓别林扮演的夏尔洛的形象。《巴黎圣母院》里敲钟人那丑陋的面目是很突出的,但影片通过一系列细节的描写和刻画,把敲钟人善良、勇敢、纯洁的性格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博得我们对敲钟人的深切爱怜之情。夏尔洛是世界闻名的丑角,“头戴小圆顶礼帽,身穿过于窄小的上衣,下着一条又肥又大的破裤子,反穿一双大皮靴,挥舞着一条竹手杖,走路象鸭子”的丑态,实在惹人发笑,由于卓别林的传神之笔,精勾细雕出夏尔洛丰富而多采的性格,我们对他不再是嘲笑,而是含泪的笑,同情夏尔洛,喜爱夏尔洛,同时又加深了对资本主义罪恶的憎恨。
丑与美是两个对立的美学范畴。一般情况下,二者是互相排斥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则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产生一种奇特的不同于单纯的丑和美的质素。丑中见美,这里的美以丑作为反衬,所以富有自己的独特性,给人的印象更深,审美感情更丰富。
生活是丰富多采的,有容貌美心灵也美的人;也有容貌虽丑但心灵很美的人。文艺作品无疑要歌颂前者,但也应该赞美后者。但是,长期以来,长相丑的正面人物或英雄形象在银幕里没有地位,好象他们只能是美人,只有坏人才是丑貌者(即便演员本人并不丑,也要在化装上给以“丑化”),这就难免流于公式化、概念化和脸谱化。现在,在“双百”方针指引下,该是被引起重视的时候了!
当然,丑中见美不是表现人物心灵美的唯一艺术手段,它不过是丰富多采的艺术手段中的一端。
“让我们多样化吧!”人民爱阿诗玛,也爱夏尔洛、敲钟人、芝麻官!


第8版()
专栏:

曹操杀牛
钟惦棐
传说曹操杀过一条很大的牛,非常令人惋惜。
事情是这样的:公元二○八年,曹操破荆州,缴获了刘表的一条“千斤大牛”,曹操看了很稀罕,开始对这个庞然大物作调查研究:用它“负重致远”,结果连头瘦弱的母牛也抵不过;再打听它消耗饲料的情况,原来“啖豆十倍于常牛”!
“大而无当”——曹操很有把握得出这样的结论,下令“杀以享军”。
这位承两汉之后,智力发达属第一流水平的曹操,对于牛,但知其可作动力,而不知其可以作他用。杀了这种牛,致使这一特殊品种的牛没有大量繁殖流传下来,影响了汉民族近两千年的食物构成。去年八月二十二日合众国际社从北京发出一条电讯,说有两名美国专家,应福建省人民政府之请,前来中国教我们如何养食用牛。照这两位专家考察结果,认为中国的养牛业现在尚处于“幼儿园水平”,要见成效,还得花“半代人”的时间。
前些时,《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介绍全国各地的“养牛热”,其中提到的襄阳牛,很可能便是刘表那条“千斤大牛”的本家。但经曹操一杀,已经不属于全国五大优良牛种之一了。
调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使我们学习到许多原来不懂得的东西。但对调查研究也要分析,也有越调查研究越糊涂的。这一组关于“养牛热”的消息中,便说安徽省太湖县有一百余万亩宜牧的山坡草场,一九五六年存栏牛数达三万八千四百多头,后来个个成了“资本主义”,只好把牛犊牵出去扔掉,只一个国营农场便白拣了三十多头这种“孤儿牛”!
曹操把千斤大牛“杀以享军”,应该说在调查的末尾;太湖牛的衰败,看来是它事先就被归入“资本主义”的范畴。一个县而有三万八千四百条“资本主义”,其势力强大可知,何况它还在不断产生新的“资本主义”呢!?
但问题的实质恐怕还有待于查考,这些太湖牛在成为“资本主义”之前,恐已经成了“共产风”的对象。我记得的,是当时八块钱能买到一条毛驴,还不抵一张驴皮的价钱。


第8版()
专栏:

一人演三角
——从影片《向导》中维族演员的表演谈起
汪岁寒
一位演员在一部影片中能称职地完成一个角色的表演任务是不容易的,完成两个形象则更难,而在一部影片中扮演三个不同的形象就更艰巨了。但维族演员阿布力米提同志却在彩色故事片《向导》中成功地扮演了依卜拉欣(小巴吾东的爷爷)、青年时代和壮年时代的巴吾东三个不同的艺术形象。他的表演质朴、自然,不但做到了“没有表演的表演”,而且达到了凝练的程度。如影片中小巴吾东看到使他祖父死去的象征物件——红白相间的测量标杆的反应,后来又在青年和壮年的巴吾东时重复再现一次。这个反应如采用理性分析的方法,可以演一分钟或更长的时间,但电影中却不允许,这样的复杂的心理过程只能凝练在几秒钟内完成,而阿布力米提很好地完成了。我们从他的眼睛中看到了剧中人物对悲惨往事的全部回忆。阿布力米提在演爷爷依卜拉欣时,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爷爷和孙子小巴吾东相依为命的骨肉情,以及祖孙二人与敌人斗争的顽强不屈的倔强性格。
由于林彪、“四人帮”造成的十年浩劫等原因,长期以来少数民族的电影演员十分缺乏艺术实践,阿布力米提这次表演的成功,是很可贵的。
当然,少数民族演员的艺术成就不仅仅表现在《向导》一片中,如最近上映的《雪山泪》也是这样,几个藏族演员都很称职。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新长征中,在电影演员的行列里,少数民族的演员和我们一同并肩前进;在我国银幕上,少数民族的表演艺术家将在我国电影表演事业的园地里,绽开出一丛丛绚丽的花朵。我们要重视发现和培养我国少数民族的电影演员队伍,并向他们的艺术成就学习。(附图片)


第8版()
专栏:剧评

谈谈《一包蜜》表演程式的革新
经百君
湖北省京剧团演出的《一包蜜》之所以受到欢迎,原因之一是它在京剧传统表演程式的革新方面有独到之处。
戏曲表演程式,是戏曲反映生活、塑造舞台形象的重要手段。但它源于古代生活,是为反映古代生活服务的。要成功地反映现代生活,就不能不根据现代生活内容的需要进行一番改造。而这种改造,既不能割断传统,又不能采取生拼硬凑的办法,而必须做到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进行既大胆又科学的革新创造。京剧《一包蜜》的创作就是沿着这条道路走过来的。譬如在表现种梨人艾力砍树这个重要情节时,戏的编导就充分运用了传统京剧中“起叫头”、“跑圆场”、“蹉步”等一系列固有程式;然而又不忘革新,赋予这些程式以新的生命。象艾力要砍梨树,大叫“梨树呀!梨树!”编导没有让人物用“上韵”的传统叫法,而是用生活中的叫法,再配上传统的“叫头”锣鼓点。这样,“起叫头”这个程式更加生活化,有力地渲染出艾力对损公肥私行径的愤懑情绪。另外,编导有意识地吸取了京剧武打戏中的许多程式,结合所要表现的现代生活内容,创造了类似“蹦椅子”那样高度程式化的动作,用以刻画不同的人物性格。皮昭丽蹦椅子,手舞足蹈,丑态百出,自私自利性格刻画得维妙维肖;而艾力蹦椅子,理直气壮,大声疾呼,斗争精神也揭示得分外鲜明。在继承传统中成功地进行革新,这就使得《一包蜜》的整个艺术创造,既带有浓厚的剧种特点,又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因而显得自然贴切、顺理成章。
能不能正确运用戏曲的表演程式为反映当今时代的现实生活服务,关键之一在于戏的编导在艺术创作上有没有勇于探索的精神。《一包蜜》的编导能科学地解决京剧艺术的继承与革新问题,使传统的表演程式服从反映今天新的斗争生活的需要。要搞好现代戏,必须要有一种刻苦认真的探索精神,逐步解决好戏曲反映现代生活中碰到的各种问题,诸如剧本创作的戏曲化,表演程式和音乐唱腔的改革问题等等。同样,挖掘传统,整理改编传统戏,也需要有这种可贵的探索精神。也只有这样,才能批判地继承前人留下来的大量戏曲遗产,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第8版()
专栏:观众的话

感想·期望·建议
——听中选的十五首歌曲之后
解放军某部 思华
“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评出来的十五首优秀歌曲,从各个侧面反映了人民的斗争、建设和工作中胜利的喜悦,抒发了人民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一听到充满激情的“美酒飘香歌声飞”,我们眼前立即浮现出全国人民粉碎“四人帮”后的欢乐景象;明亮、欢快的《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使我们感到广大的青年一代热爱社会主义生活、努力建设更美好的明天的真实感情;深情、动人的《再见吧,妈妈》,使我们想到新一代最可爱的人,愿为新长征中的祖国付出鲜血和生命的高贵品质……。这些歌曲一扫“四人帮”时代一个框、一个腔、一个调的凋零景象,它们从音乐这条战线反映了党的文艺政策和思想解放运动,给文艺创作带来了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的局面。
从这次评选中,我们也感到歌曲创作还有不足的一面,那就是:反映九亿人民在新长征中信心百倍、勇往直前、激情昂扬的群众歌曲和反映八亿农民生产与生活的歌曲比较少。我们期望歌曲创作者多创作些从各个侧面反映四化中多采多姿的战斗生活的歌曲。


第8版()
专栏:

草地夜宿〔油画〕 孙滋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