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3月12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札记

自掘坟墓
据报道,苏联侵略军在三月初开始对阿富汗游击队发动“春季攻势”,在库纳尔省的广大和平地区进行了灭绝人性的扫荡。苏联侵略者妄想用飞机、坦克、凝固汽油弹等武器进行大屠杀,把阿富汗人民的反抗镇压下去。
人们对法西斯侵略者用“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的骇人景象并不陌生。今天苏联侵略军在阿富汗的暴行,正是从法西斯那里学来的。有意思的是,在一本苏联学者写的《世界通史讲义》中,曾经这样描写墨索里尼侵略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的经过:
“一九三五年十月,意大利军队便侵入了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战士通常是用古代的镖枪和盾牌武装起来的。……英勇奋战的埃塞俄比亚战士遭到大炮和机关枪的射击,浸没在随空气散发出来的糜烂性瓦斯当中。他们失败了:二十世纪的技术战胜了十四世纪的技术。”
好一个“二十世纪的技术战胜了十四世纪的技术”!莫斯科今天仿效法西斯老祖宗的政策,也要用最新式的战争技术血洗技术落后的阿富汗。
但是,那些在阿富汗不断遭到狙击的苏联士兵,也许比坐在克里姆林宫里策划的那些人更能体会他们是在一个充满对侵略者的仇恨的国家里自掘坟墓。
梁丽


第7版()
专栏:

巴基斯坦决心发展核技术
据新华社伊斯兰堡三月十日电 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今天重申,巴基斯坦政府决心继续执行自己的核发展计划,并迅速把它用于和平目的。
齐亚·哈克在巴基斯坦工程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上说,不完成这项计划,巴基斯坦不会满足。


第7版()
专栏:

法国总统结束对阿拉伯六国的访问
据新华社科威特三月十日电 利雅得消息:法国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结束了对沙特阿拉伯的短暂访问后,今天晚上离开利雅得回国。
访问期间,德斯坦会见了哈立德国王,并同法赫德王储就中东局势、海湾安全和苏联入侵阿富汗问题以及双边关系举行了会谈。
德斯坦总统从三月一日开始,先后访问了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约旦,沙特阿拉伯是他这次对海湾和中东国家访问的最后一站。


第7版()
专栏:

企图用血腥屠杀巩固占领军的地位
苏军出动坦克飞机大举进攻帕克蒂亚省
新华社北京三月十一日电 据西方通讯社十日报道,苏联侵略军对阿富汗东部帕克蒂亚省发动大规模进攻,遭到当地阿富汗游击队的英勇抵抗。
这是最近苏联军队进攻的第二个省份。在这以前,苏军对库纳尔省发动了进攻。
合众国际社援引阿富汗游击队领导人的话说,苏联军队在阿富汗政府军的支持下,出动了坦克和米格战斗轰炸机,大举进攻帕克蒂亚省的游击队基地。在沃尔斯瓦利县和沙尔纳县,激烈的战斗正在进行。在霍斯特县,游击队战士俘虏了二十九名阿富汗政府军士兵,缴获了他们的武器。这位游击队领导人说:“我们在霍斯特县袭击了一支苏联军队,击毁了敌人十一辆坦克和卡车”,“苏联人遭到很大损失”。他还揭露说,苏联军队使用了新型炸弹,这种炸弹在接触地面时会向四面八方发射出许多子弹。
法新社引阿富汗游击队人士的话报道,在库纳尔谷地东部,阿富汗游击队在同苏联军队交战中重新取得了优势。游击队在进攻阿斯马尔地区时给苏联军队造成了很大伤亡。报道还说,在东南部的扎德兰地区,游击队击退了苏联军队的一次进攻。


第7版()
专栏:

齐亚·哈克建议由不结盟国家保证阿富汗安全
新华社波恩三月十日电 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最近在同西德《明镜》周刊记者的谈话中,要求苏联军队撤出阿富汗,用一支由不结盟国家组成的维持和平部队,来保证阿富汗不受外来干涉。
今天出版的《明镜》周刊发表了这篇谈话。
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二月二十二日曾发表讲话,要求美国和阿富汗的邻国作出所谓“不干涉”阿富汗内政的保证,并以此作为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的先决条件。针对苏联的这一要求,哈克在谈话中说,他已经向莫斯科提出了建议,即“我们为什么不在阿富汗派驻一支由穆斯林国家或不结盟国家……还有印度军队组成的维持和平部队呢?由这支部队来保证阿富汗不受任何外来干涉。”
哈克还对《明镜》周刊的记者说,他不同意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提出的宣布阿富汗为中立国的建议。他说:“这种建议是行不通的,也是不现实的,因为阿富汗从来就不是一个中立国家,而是一个不结盟国家,中立与不结盟是有很大区别的。”
他认为继续保持对苏联的压力是必要的,因为“一旦这种压力减轻,阿富汗就会丢掉”。
在谈到苏联攻击巴基斯坦的可能性时,哈克说,巴基斯坦的对策是抱最好的希望,作最坏的打算。他并不认为巴基斯坦是无法保卫的。
他在谈话中还拒绝了同阿富汗现政权领导人卡尔迈勒对话的建议。他说,他不能同一个靠俄国坦克维持其政权的人对话。
哈克在谈话中也强调了巴基斯坦不想同苏联对抗的愿望。他说,谁在海里游泳,就必须准备同鲸鱼共同生活,但是必须从实力地位出发。


第7版()
专栏:

苏联侵略者播下仇恨种子
李家声 戚德良
最近我们走访了阿富汗难民营和医疗站,与部分难民和伤病员进行了座谈。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揭露和控诉了苏联侵略者在阿富汗所犯下的罪行。
到目前为止,被迫来到巴基斯坦的阿富汗难民已超过五十万,而且难民人数每天都在增加。在过去的二十个月里,十一万阿富汗人民被杀害。许多人被监禁,被凌辱。然而,侵略者的刺刀并没有吓倒英雄的爱好自由的阿富汗人民。在阿富汗广大城乡燃起了反苏的怒火。苏联人正收获他们自己播下的仇恨的种子。
二月二十五日我们来到了设在白沙瓦附近的扎海尔难民营。难民营领导人,五十多岁的哈吉·拉格米尔向我们介绍说:“我们的家乡在阿富汗鲁格尔省的杜本德村。全村原来共有一万四千多人。自从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以后,我们的村庄和其他无数的村庄一样成了他们屡次轰炸和袭击的目标。我们实在无法在村里居住,被迫拖儿带女来到巴基斯坦。难民中不少妇女和儿童由于水土不服和生活条件差而得了水肿病和风湿病。”他还拿出了敌人直升飞机和米格飞机用过的各种大小不同的弹壳给我们看。
在苏联军队占领下的阿富汗,抓人的事是屡见不鲜的。一位难民告诉我们,在喀布尔,有很多来自外地的学生寄宿在学校里,警察经常在夜里冲进学生宿舍抓人。有些学生甚至被关进苏联监狱,不知死活。
一个穆斯林组织的成员告诉我们:“十天前,一位游击队的领导人在贾拉拉巴德附近沙卜帕亚尔村停留了十几分钟,政府得知后,就派了部队和直升飞机对这个村庄进行了袭击和轰炸,结果三百多村民被炸死或打死,其中不少是妇女和儿童。”
伊斯兰党负责宣传的一位领导人说,一个月前,在昆都士省的一个村庄里,一名苏联军官和一名士兵闯进一家住户,说要取暖,并强迫户主做饭给他们吃。吃了饭以后,这一官一兵又索要女人,企图奸污户主的妻子。户主和妻子气得咬牙切齿,共同商量用计杀死了这两个苏联官兵。他接着说,不久前,在喀布尔,有五个苏联士兵在市内一家面包店门前绑架了一位年轻的姑娘,他们把她扣留在兵营达五天之久。此事激起了附近市民的无比义愤。
曾在贾拉拉巴德医学院工作过的医学教授亚卡布·巴里克扎伊陪同我们参观了一个医疗站。我们亲眼见到了一些在苏联飞机轰炸和炮击时受伤的无辜难民和在战场上受伤的阿富汗自由战士。这个医疗站目前缺医少药,条件很差。但伤病员情绪饱满,斗志高昂。一位名叫阿里的伤员,今年已经八十岁。他有六个儿子,一个儿子为了祖国献出了生命,一个儿子受了伤和老人在一起,另外四个儿子正在国内继续战斗。老人在谈到苏联军队的胡作非为时气愤地说:“我伤好以后一定回到自己的国家,拿起武器抗击入侵者。”
伤员阿卜杜勒·海南年龄只有十八岁,躺在病床上让我们看了他满身的伤疤。小海南让我们在他的腿上摸一块伤口时,我们发现仍有一颗没取出来的弹头。他说:“在苏联入侵者到我们国家之前,他还是一个中学二年级的学生。我身上中了敌人十三颗子弹。我一定要报这深仇大恨。”被敌人炮弹炸伤的萨尔达尔·穆罕默德说:“伤好后,我要回去继续战斗,直到把苏联入侵者赶走为止。”
随着形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阿富汗政府军不愿在苏联军事顾问的指挥和命令下杀害自己的人民,纷纷起义,调转枪口打击苏联侵略军。
阿富汗伊斯兰革命运动的领导人告诉我们,不久前,在帕克蒂亚省的马尔古有八百名政府军谋划倒戈,不小心走漏了风声,苏军立即出动大批直升飞机对他们狂轰滥炸,结果八百人中大部分被炸死,只有少数人死里逃生。两星期前,在古德里恩,苏军和阿富汗政府军之间发生冲突。约一百二十名政府军拒绝执行开枪打自由战士的命令,结果他们大部分被杀害,仅剩六人。
苏联侵略者的暴行激起了阿富汗人民的愤怒和反抗。一个穆斯林组织的负责人侯赛因说:“现在越来越多的阿富汗人民投入了抗击苏联侵略者的战斗。解放祖国的决心和意志这一精神武器胜过了苏联的现代化武器。我们相信,苏联在到达印度洋之前,必将淹死在阿富汗的血海之中。”
(据新华社伊斯兰堡三月十一日电)(附图片)
阿富汗难民营中的儿童。
新华社记者 戚德良摄


第7版()
专栏:新闻分析

德斯坦总统阿拉伯六国之行
方原
法国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三月一日至十日访问了波斯湾地区的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沙特阿拉伯以及阿拉伯半岛西部的约旦。这是德斯坦就任法国总统六年来历时最长的一次出访,也是第一位法国元首访问海湾地区,因此,受到世界舆论的普遍关注。
德斯坦总统在访问期间与海湾各国就国际局势、波斯湾地区安全、中东危机以及双边关系等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在三日发表的法国—科威特联合公报中,法国第一次正式表示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自决权。公报指出:“巴勒斯坦问题不是个难民问题,而是在这个地区实现公正持久和平范围内具有自决权的人民的问题。”法国在与其它几国的联合公报中,都重申了这一立场,并在与约旦国王的联合公报中主张让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参加解决中东问题的谈判。
法国在中东问题上迈出的这一步,尤其是首次承认巴勒斯坦人民的自决权,受到阿拉伯世界的积极评价,并在西欧引起了迅速反响。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认为这是对中东形势的一个“十分巨大的推动”。沙特阿拉伯外交大臣费萨尔亲王三月十日对记者说,“法国的主动行动将有助于促使西方在理解巴勒斯坦事业方面迈出更大的步子。”埃及外长称它是一个“积极的步骤”。西欧共同体的英国和西德都表示支持法国的立场,卢森堡和比利时也分别宣布承认或重申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自决权。南通社认为,“法国的立场可靠地反映了整个西欧比较广泛的外交方针。”鉴于最近美国在对待巴勒斯坦问题的态度上开始出现松动迹象,所以人们预料,欧洲共同体各国会为此展开进一步的外交活动。
关于阿富汗的局势问题,法国总统在同东道国元首分别发表的联合公报中表示,苏联的干涉是违反国际法、违反联合国宪章及其宗旨的行为,要求苏联军队从阿富汗撤出去,让阿富汗穆斯林人民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但在如何对付苏联在中东和南亚地区扩张的问题上,法国同美国和其它一些西欧国家之间一直存在着一些分歧。在德斯坦总统访问中东六国的同时,法国外交国务秘书斯蒂恩访问了新加坡,他说,法国认为,向柬埔寨和阿富汗的抵抗力量提供军事和其它形式的援助,“不是合适的解决办法。”
在德斯坦总统访问期间,法国和科威特等国签订了多项经济或技术等方面的协定。法—科石油协议规定,法国的两家石油公司将直接开采科威特的石油,法国今后不必再通过英国或美国公司作中介人购买该国原油了。这些协议加强了法国与海湾国家的经济联系,外国通讯社称为“一种新的合作形式”。观察家们预料,海湾国家对法国的石油出口不久可能增加。
德斯坦总统的这次访问是近年来法国与海湾各国日渐密切的经济和政治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欧洲共同市场发展同第三世界各国关系的一个步骤。法国报纸曾经透露,
“海湾国家是法国外交的优先对象”。法国总统的这次访问再次证明了这一点。法国总统在访问中,同东道国一起表示希望海湾的阿拉伯国家同欧洲共同体国家之间加强对话。德斯坦总统并提出了阿—欧—非三方对话的建议,受到了海湾国家的支持。
法国如此重视波斯湾地区,既有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政治和战略方面的考虑。从经济上看,素有“世界油库”之称的海湾地区是法国等西欧国家最重要的石油供应地,法国所需石油的百分之七十是从这里进口的。因此,法国非常重视它在该地区的利益。法国几年前就率先提出过同石油生产国合作的主张。在此能源短缺日益严重、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的今天,法国等西欧国家迫切希望从该地区得到价格稳定的有保证的石油供应。
中近东、地中海以及波斯湾地区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近年来,由于两个超级大国的激烈争夺,特别是苏联的渗透扩张,它对阿富汗的侵略,事实上已把它在非洲之角和阿拉伯半岛南端的战略部署跟它经阿富汗南下的部署连接起来,形成了对海湾地区南北夹攻的态势,对该地区的安全和西方的利益构成了现实的威胁,危及了西方的石油供应和运输线。这不能不使海湾各国加强自身的防卫力量,并呼吁“世界各国必须协调行动”对付苏联威胁。有的国家担心苏联的扩张,但也怕美国的卷入,会使它们置身于两个超级大国争斗之中。因此希望西欧共同体国家能帮助海湾国家加强防御力量。德斯坦总统的海湾之行正是在此背景下进行的。


第7版()
专栏:美国西行散记 二

旧金山剪影
本报记者 张彦
飞机下午六时从华盛顿起飞,到达旧金山已经是十一点半了。我们正为迎候的朋友们深夜赶来机场感到抱歉,他们却说:“不晚,才八点半。”这时,我们才意识到由东到西横跨北美大陆,时差已达三个小时。
旧金山,实际上名为圣·弗兰西斯科,这是早先说西班牙语的墨西哥人统治时所用的西文地名,华侨曾简译为三藩市。这里又是美国最早发现金矿的地方,曾经吸引大批华工来开采,他们就给这里取了一个中国名字:旧金山。这个城市的地理位置与我国的上海相似,一东一西,中间隔着太平洋。这两个沿海的重要城市已于去年结为姊妹城市。
旧金山市区本身面积七十二平方公里,人口不过七十万,是个三面临海的半岛。但是,人们在概念上却把旧金山湾区相连的拥有二百余万居民的几个城镇也计算在内,于是旧金山就成了一个大都市。由于各城镇之间往往靠桥梁相通,因此桥梁成为旧金山的一大特点。其中最著名的是金门桥,长一千二百八十米,建于一九三六年,金黄色的桥栏高耸入云,横跨海湾之上,十分雄伟,已成为旧金山的象征。
“西部华尔街”,这是人们为了说明旧金山在美国金融经济中的重要性常用的一个词汇。座落在市中心那些摩天楼里的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大老板们,他们的势力范围远远超出旧金山,甚至也超出加州、超出美国。这里还是美国太平洋沿岸重要海港之一,在贸易上起着巨大作用。
旧金山有两所著名的大学——斯坦福大学和伯克利加州大学,我国的七八十名访问学者和留学生正在这里从事研究和刻苦攻读。这里还是美国著名近代作家杰克·伦敦的家乡,他在郊区森林里的故居如今已成为供人瞻仰的纪念馆。
旧金山是一座山城,有的街道坡度陡到三十到四十五度,汽车加足马力向上爬时视线所及一半以上是天空,相当紧张。大概是因为这里是地震地区(一九○六年曾发生灾难性地震),房屋建筑一般都不很高,只是近二三十年才在市中心区盖起了几十座摩天大楼。这座城市虽然还很年轻,这里的人却好发怀古之情。在现代化的都市里,至今还保留着红漆金花古色古香的小型有轨电车作为繁华地区的交通工具。许多房屋建筑还是传统的维多利亚式的尖尖的屋顶,墙上都嵌以彩色的图案装饰。
整个城市座落在四十座小山之上,最高处海拔三百米。登上最高的“孪峰”,旧金山全景尽在眼底。如果是夜间,满城灯火景色更加迷人。
因为这样,旧金山成了美国最吸引游客的城市之一。特别是在冬季,这里四季如春的气候更是一个极大的诱惑。据一九七八年的统计,一年中旅游者达三百二十余万人,在这里花费的钱约在八亿美元以上。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旧金山会有这么多的餐馆。一本市区手册上列举的餐馆就有二千一百家,分别供应全世界三十五个不同国家的名菜。其中中国餐馆就有二百家。
旧金山是一座国际城市。繁华的大街仿佛是一个民族博览会,不同的肤色,各类的装饰使人眼花瞭乱 ,走进“唐人街”,不仅许多商店招牌和霓虹灯广告用的是中文,就连街道牌子也是中英文并列。到处有中文报刊出售。一路上,听到的多半是广东话,仿佛到了广州。如果你走进“日本城”,很多建筑是日本式的,有各种各样的“料理”,还有以樱花图案作为象征的小公园。除此以外,还有意大利人聚居的“小意大利”。说西班牙语的墨西哥人是这里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又叫奇卡诺人,他们聚居的地段就更多了。如果再加上黑人、菲律宾人、朝鲜人以及其他亚裔,少数民族在这里就不再是少数,而真正的白人反而成了少数,然而在政治上居于领导地位的仍然绝大多数都是白人。(附图片)
旧金山街头的电缆车。


第7版()
专栏:

“等他受的压力消失以后,我才能走开。”
方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