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3月1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大量土地和能源
山东建材部门综合利用煤矸石
本报讯 通讯员翁子坚、记者张绥文报道:山东省建材工业部门大搞煤矸石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节约了大量的土地和能源。
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历年积存的煤矸石约一亿多吨。煤矸石可做建材工业的原料和燃料。过去用粘土和煤炭烧制砖、瓦每年毁坏不少土地,消耗很多煤炭,而煤矿不断排出的煤矸石,却堆积如山,常年自燃,占压农田,污染环境,造成公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山东省建材工业部门大搞煤矸石的综合利用,取得显著的成绩。去年,全省用煤矸石作原料和燃料生产砖十一亿五千多万块,瓦一千多万片,用煤矸石作混合材和代粘土配料生产水泥一百七十多万吨,用煤矸石作燃料烧石灰六十多万吨,共计综合利用煤矸石二百五十多万吨,成为全国吃煤矸石的“大户”。据估计,仅利用煤矸石作原料和燃料生产砖瓦一项,全年全省少毁农田九百六十多亩,节约煤炭十九万二千多吨。
最近,山东省建材工业部门决定把综合利用煤矸石作为增产节约的重要措施,认真地总结了去年的经验:
一、实行鼓励综合利用煤矸石的政策。规定各个煤矿免费供应不经挑选加工的煤矸石;经挑选加工的煤矸石,也只收取成本费。用煤矸石生产的建筑材料,根据税收管理体制规定,定期减免税收,并在国家规定的期限内免缴利润。同时,用技术措施费用,帮助一些建材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扩大综合利用煤矸石的能力。去年,全省综合利用煤矸石的建材企业达五百四十八个,吃掉的煤矸石相当于各个煤矿当年排出量的三分之一。
二、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生产煤矸石建筑材料的技术水平。把综合利用煤矸石列入科研计划,对重点矿区的煤矸石进行调查研究,摸清煤矸石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和发热量,指导企业多快好省地发展各种建筑材料。现在,这里用煤矸石生产的砖、瓦,比用粘土烧制的砖、瓦坚固和耐腐蚀。除了烧制砖、瓦、水泥、石灰以外,还试制了砌块、木板、骨料、铺地砖、釉面砖等产品。
三、发挥煤矿附近社队综合利用煤矸石的积极性。帮助社队办厂,就地综合利用煤矸石,并进行技术指导,促进建筑材料生产。


第3版()
专栏:

潘英杰分发报纸二千多万份无差错
沈阳市邮政局报刊发行科分发员潘英杰,七个多月分发二千二百七十万份报纸无差错,受到同志们赞扬。
潘英杰原是待业青年,去年四月开始作报刊发行工作。小潘责任心很强,规定早上三点半上班,他怕家远误事,就住在集体宿舍里。每天晚上都把准备工作做好,上班后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平时也努力钻研业务,虚心向老师傅学习。 李震


第3版()
专栏:思想杂谈

有“能”为何不“逞”?
王明远
据报载,有位工程技术人员,看到两个热电厂不搞煤灰渣综合利用,而投资二百多万元加高只能用四、五年的灰渣场的围堤,感到很心痛,站出来自荐说:“请求把这笔资金贷给我,由我来组织搞综合利用,搞建筑材料及其它材料,从根本上解决这两个厂的灰渣出路问题。”(见《人民日报》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第三版)。
这种为四化建设而自荐、勇挑重担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但是,有人却非议说:
“知识分子就是爱逞能,刚刚给他们落实了政策,尾巴又翘起来了。”有人甚至指责这个同志“狂妄”!
听到这种非议和指责,颇有感触。林彪、“四人帮”横行十年,废才,毁才,摧残了大量人才。有才能的知识分子,统统被说成“臭老九”、“反动学术权威”,关进
“牛棚”,强制劳动,这一场空前浩劫,造成了今天的人才匮乏。
毛遂自荐,为赵国赢得了外交的胜利,被传为历史佳话。若毛遂不自荐,平原君很可能永远不知道在几千食客中有毛遂其人;毛遂更不能“脱颖而出”,为国效力。伯乐善相马,若千里马默默卧于盐车之下,不引颈长鸣,发出金玉之声,伯乐何能认定它是千里马,使它摆脱盐车的羁绊,扬蹄千里呢?
毛遂自荐这一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说明人们是同情能者自荐的。然而,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出来那么一个“毛遂”为四化大业,自荐一下己才,有人却要把“逞能”、“狂妄”的绳索缚在他的身上,使其手脚难展,岂非咄咄怪事!
如果说自荐己才谓之“逞能”,那么,这样的能也实在该逞。“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能者上前”,这正是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如果说这叫“狂妄”,那么这种敢想、敢说、敢破、敢立、敢创造的“狂妄”者,还是多一些为好。


第3版()
专栏:

优秀的地下水“管家”
——“三八”红旗手芦剑国探索西安地下水的事迹
女技术员芦剑国为西安市用水方面的来源和消耗的平衡问题绞尽脑汁。她年复一年搜集了近二十万字的资料,写成两篇有关地下水平衡问题的论文,对人们重新认识西安地下水,开发地上水,发展工农业生产,避免未来可能发生的“水荒”,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西安一名优秀的地下水“管家”。去年,她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并且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芦剑国在西安郊区水电局水工队担任技术员,本来是搞农田水利工程的,地上水的开发利用是她的本职工作。她跨行业探索西安地下水,的确有很多困难。也正因为这样,更显出了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水,同一个城市的产生、兴衰有密切关系。如今,随着生产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城市建设的需要,耗水量越来越大。如果开采过量,并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使生产受到极大的限制和破坏,甚至给国家和人民生活带来难以想象的危害。
西安地下水究竟有多大来源,人们应当怎样计划使用和管理?这些问题促使她不仅关注农田水利灌溉,进而对地下水的秘密发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很早就埋头钻研了。但在林彪、“四人帮”的极左路线影响下,她却被指责为“不务正业”、“反动学术权威”,送到干校劳动改造去了。粉碎“四人帮”以后,她重新探索地下水的奥秘,继续整理文化大革命以前搜集的水文、地质、气象、雨量、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用水资料。
为了得出科学的结论,一九七八年芦剑国又用全部精力,第二次实地调查了西安用水“收支”问题。调查刚结束,她又不辞劳苦访问了全市十多个单位,摸清城市地下水状况,搜集水文、水源、地质资料。
经过将近一年的刻苦努力,洒满心血和汗水的论文问世了。她出乎人们意料地提出了新的论断:西安地下水不是丰富,而是不足,来水量不是大于用水量,而是小于用水量,不但不能满足今后发展的需要,就连目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都已出现“赤字”。她在《西安地区水源平衡问题初步调查》论文中,论述了这个问题。
西安是靠地下水生存的城市,地下水资源每年可开采六亿三千万方,而一九七八年的实际开采量已达八亿多万方。由于地下水多年过量开采,地下水源得不到足够补充,以致出现了这样一些后果:
——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就连水量最丰富的渭河、沣河、?河、浐河、灞河水源地,在近十年内也下降了四十米。
——工厂、企业、学校、机关的自备井水量减少,农用机井大量吊空,报废。
——随着水位下降,地面也逐渐下沉。
为了使西安一带的水利资源,得到保护和充实,芦剑国在她的论文中建议:建立专门机构,对地下水实行统一管理,克服开采的无政府状态。积极开发本区水利资源,兴建拦蓄水工程,拦蓄近郊河流河水,并从外流域引进客水。在这些工程建成前,利用渭河水源引水接济全市用水。
西安市城建局总工程师、地下水老专家、西安市自来水创建人孙季华研究了芦剑国的论文,并重新调查了地下水供水状况,十分赞赏芦剑国对西安地下水补给量的新发现。负责西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的主任工程师张文集,读了芦剑国的论文,赞扬论文是经过周密调查提出的挽救地下水不足的措施,有卓识远见,并表示自愿去当芦剑国论文中设计的引水工程总工程师,用自己的晚年为西安人民造福。西安市建委还根据孙季华总工程师的建议,邀请了陕西省和西安市地下水勘探,农田水利,城市供水,环境卫生,科研三十多个单位的专家、教授,举行了西安市水源问题专题座谈会。芦剑国的发言受到了与会者的普遍重视。
中共陕西省委和西安市委,对保护地下水源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积极筹划引水工程的所需费用。陕西省委第一书记马文瑞还接见了芦剑国,表扬了她不怕苦、不怕难,在四化建设中大有作为的精神。
芦剑国并未满足已取得的成绩,一九八○年初,又写了一篇《西安地下水几个问题商榷》的论文。芦剑国除在地下水研究中取得显著成绩外,十多年来她还和水工队同志一起,革新研制了不少农田灌溉提水工具。她在工作中吃苦耐劳,勇于创新,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称赞。
新华社通讯员 王明英
新华社记者 洪 岩 (本报有删节)


第3版()
专栏:

株洲化工厂消灭“祸龙”变废为宝
从废气中回收价值等于一个厂
本报讯 记者罗厚仁、通讯员蔡伟力报道:湖南株洲化工厂利用株洲冶炼厂的锌烟制硫酸,并回收本厂的废气制成许多短线化工产品,供应轻纺工业、农业和出口需要。截至去年底,创造的价值比株洲化工厂现有的全部固定资产还多,等于从废气中回收了一个工厂。附近居民称赞他们消灭了几条“祸龙”,为减少空气污染保护人民健康做了一件好事。
株洲化工厂位于株洲市清水塘。过去,这里烟囱林立,乌烟翻滚。和株洲化工厂只有一墙之隔的株洲冶炼厂,在冶锌生产过程中产生一股含二氧化硫的有害气体,不仅影响人体健康,对农作物的危害也很大。为了减少环境污染,让这些废气为人民服务,株洲化工厂在株洲冶炼厂的支持下,把锌烟回收起来用于制造硫酸。从一九六八年投产到去年底,共生产硫酸七十四万多吨,总价值达八千八百余万元。利用锌烟制出的硫酸,既解决了本省工业的用酸问题,又供应全国五个省一百多个厂矿企业所需的原料。
为搞好综合利用,株洲化工厂从一九七二年起就抽调技术人员二十余人建立环境保护办公室,对全厂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作了全面调查,并有步骤地进行治理。他们利用硫酸车间吸收塔的尾气制成液体二氧化硫,年产一万吨,还可回收副产品液体硫酸铵七万吨,支援株洲市郊区化肥厂加工成固体硫酸铵。这个厂的磷肥车间产生的氟气,是一种有害气体,经过回收制成氟硅酸钠,年产一千二百吨,被化工部评为优质产品,畅销欧美和东南亚国家,一年可为国家创外汇二百六十多万美元。氩气是一种惰性气体,国防、科研、电子工业等离不开它。一九七六年,这个厂在农药车间增设了一个回收塔,每年回收氩气近二万立方米,就近供应各厂矿企业。
现在,株洲化工厂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业废气已被回收利用,制成多种短线化工产品运销国内外市场,累计总产值达一亿一千四百七十多万元。


第3版()
专栏:

吴龙斌制成自动捞砂机
大庆油田研制成功井口地质录井自动捞砂机。这项成果是大庆油田钻探指挥部地质大队革新组集体取得的,青年助理技术员吴龙斌是主要设计者。
吴龙斌于一九七七年从大庆钻采学校毕业,当了钻井队的地质采集工。这个工作是负责把打井时随着泥浆带出来的砂样捞出,从中研究地层各部情况,不论寒冬还是酷暑,只要钻机开动,工人就得昼夜守在沉砂池旁,使用一把铁锹,一个筛子,捞砂、筛砂、洗砂,忙个不停。为了改变工作条件,吴龙斌准备设计、试制一个捞砂机,他的想法得到了地质师和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他省吃俭用买了近百本技术书,又从图书馆借了很多技术资料,废寝忘食地钻研,并虚心向懂技术的人求教。经一年多反复研制,终于设计出自动捞砂机。经生产试验,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这台捞砂机,结构简单,工作质量稳定,不仅代替了人工捞砂,并且能保证岩屑录井资料齐、全、准。


第3版()
专栏:

湖北省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围绕经济调整共同调查
提出发展国民经济的好主意好措施
省委主要领导同志陈丕显、韩宁夫等参加了这项工作
据新华社武汉电 湖北省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带领实际工作者、理论工作者围绕着国民经济的调整,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和群众的要求,提出了有关增产节约、按经济规律办事的好主意、好措施,被实际工作部门采纳试行后取得良好的效果,受到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许。
这些正在试行或已经决定实施的好主意、好措施包括有:
——农业生产计划(除棉花外)只定总产量,不定面积,打破多年来自上而下搞指令性面积计划,逐级下达的办法。从去年冬播开始,社社队队有了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作物种植的自主权,地尽其利得到了保证。许多社员称赞这是防止瞎指挥的一项得力措施。
——确定内湖水位,加强湖区建设,改变多年来许多湖泊水面不定位,湖内不养殖,湖周围乱垦的情况。省有关部门采取经济措施,扶助社队开挖精养鱼池,合理利用现有水面发展养殖捕捞,力争短期内改变“千湖之省”缺鱼吃的局面。
——广开生产门路,扎扎实实地发展轻纺工业。省有关部门认真研究革新挖潜、广开门路的实际可能性,提出一个增产建议。
——解决工商之间的产销矛盾,提倡顾全大局,实行“约法三章”:一、省计划内安排了长线产品,造成积压,由省计委、经委负责;二、在省计划外生产长线产品,或追求数量生产了不合格的产品,由有关主管部门和企业负责;三、计划收购的或签订了产销合同的产品,如不收购、不推销,由商业、供销部门负责。
——工交企业广泛推广节约能源的三十三项新技术、新工艺;为节约能源需要的技术措施经费、人材培养、奖励办法等都要落实到基层。
湖北省的这次调查研究是从去年八月开始的。中共湖北省委主要领导同志陈丕显、韩宁夫等参加了调查工作。调查活动围绕着国民经济调整中的二十二个专题展开。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大家坚持从实际出发,耐心细致地切磋探索。有时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不一致,大家都能平心静气地反复研究,注意取长补短,避免简单武断。特别是有些从局部看来可行、从全局来权衡利弊则不可行的办法,大家经过充分交换意见,一般都能得到比较妥善的处理。


第3版()
专栏:

地方煤矿进行技术改造
生产能力提高到六千多万吨
据新华社北京电 在国家的扶持下,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对那些资源丰富、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煤矿进行技术改造,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地方煤矿的技术改造工作,是从一九七二年开始,分期分批进行的。到一九七九年底,已经改造完成的地方煤矿有一千零二十处,生产能力由二千六百七十万吨提高到六千七百二十二万吨,净增生产能力四千零五十二万吨。在进行这些煤矿的技术改造中,国家共投资八亿一千万元,平均每增加一吨煤的生产能力所花的投资只有二十一元。
过去,许多地方小煤矿,是一小(井型小),二土(土办法),三浅(井筒浅),四乱(乱采乱挖),设备简陋,开采方式落后,因而产量很不稳定,资源浪费也比较大。经过技术改造后的矿井,初步改变了技术面貌,提高了装备水平,有些矿已成为骨干的生产矿井。


第3版()
专栏:

科委在上海召开厂矿企业座谈会指出
开展科研和革新是整顿提高的一项基本内容
据新华社北京电 厂矿企业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是当前厂矿企业整顿、提高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实现我国工业现代化的主要途径。这是国家科委最近在上海召开的一个座谈会上,一致肯定的一条重要经验。
座谈会上,上海市几个工厂介绍了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的情况。
座谈会根据山东、四川和上海在这方面的实践,概括出下列几条经验:
一、我国现有厂矿企业迫切地需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行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经验证明:有些厂矿企业,一手抓生产(主要是抓管理),一手抓科学技术,生产促进了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带动了生产,迅速地改变了企业面貌,加快了现代化步伐。
二、对引进外国的好东西,要吸收、消化,再创造、提高。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依靠现有厂矿企业的科学技术力量,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
三、厂矿企业开展科学研究要和群众性技术革新相结合,从本企业的生产实际出发,除了解决本企业中生产技术关键和薄弱环节外,要认真研究解决当前一些带有共同性的问题,如降低能源消耗,节约和合理利用原材料,改进设备,改革工艺流程,消除环境污染等。
四、厂矿企业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一定要注重经济效果。
五、厂矿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可能条件,办起精干的科学研究组织。
六、厂矿企业搞科学技术工作,要得到各有关部门的帮助。
国家科委要求各地科委把它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同经济部门密切合作,进一步把厂矿企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抓起来,抓出实效,促进企业的技术改进。


第3版()
专栏:为四化贡献才智和力量

徐芳礼把落后厂变为先进厂
据新华社昆明电 新华社记者张炳森报道:转业干部徐芳礼于一九七八年十月到云南省下关电池厂当厂长以来,由于他积极钻研业务,坚持又红又专,迅速从一名“学徒工”成为懂得管理知识和生产技术的内行,使原来落后的工厂跨进了先进行列。
徐芳礼不满四十岁,精力旺盛,白天到车间同工人们一起劳动,了解生产过程,利用晚上时间阅读有关电池生产的技术书刊。经过半年左右的勤学苦练,他基本熟悉了全厂五个车间、七十二道工序的生产情况,能在二十多道工序上进行操作,取得了领导生产的发言权。
徐芳礼还经常向副厂长和科室干部请教企业管理知识。在他的主持下,这个厂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如对职工进行技术培训,成立实验室,建立质量检验制度,开展技术革新等,使电池生产很快有了改进。去年,这个厂全面完成国家计划。与上一年相比,产量增长百分之四十一,产值增长百分之五十七,企业从亏损七万多元变为盈利六万多元。电池的各项质量指标超过国家要求,在全省同行业评比中,由上一年的最后一名上升为第一名。


第3版()
专栏:

大同矿务局同家梁矿三八电气班,坚持战斗在煤矿采掘第一线,出色地完成了全矿电机和变电器的修理任务。这是电气班姐妹在为电机下线打纬基。
新华社记者 董荣贵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