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3月1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水利要更好地为农业全面发展服务
本报评论员
水利,是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生产条件。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减轻水旱灾害。要树木成活生长,需要有水,要使草原兴旺、牲畜肥壮,也需要以水引路,解决好人畜饮水问题,发展灌溉。兴建水利,同发展渔业的关系更为密切。总之,要争取农林牧副渔有新的全面增长,必须把水利搞上去。
建国三十年来,全国修建了大量防洪工程,开挖、疏浚了许多排洪、排涝河道,建成了八万多座水库,六千多万马力的机电排灌站,二百多万眼机井及其他大量水利设施。水力发电事业也有了很大发展,只是小水电即装机六百多万千瓦。目前全国灌溉面积达到七亿多亩,并建成了一大批旱涝保收的农田,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水利要为农业的全面发展服务,需要把重点放在促进粮棉增产上,特别是要加强各种生产基地的水利建设。当前,我们的水利建设还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农田灌溉面积还不到耕地的一半,还有相当一部分易涝面积和低产田没有治理。按照农业高产稳产的要求,水利条件差的地方要大力发展水利,以提高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水利条件比较好的地方,也还要不断提高防洪、抗旱、除涝的标准,防止大旱大涝。
过去搞水利建设,比较重视保证粮棉生产的需要,对保证林牧副渔的需要重视不够。为了贯彻执行“农林牧副渔同时并举”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方针。我们应当既要看到十五亿亩农田,又要看到四十多亿亩草原,还要看到我国有广大的宜林宜牧的山区、丘陵,宜于水产的水面,这些方面对水利的要求都十分迫切,水利工作者有大量工作要做。以牧业为例,我国纯草原面积中,供水不足的草原约占四分之一,无水草原约占百分之四十,广大的草原由于人畜饮水问题没有解决而不能得到利用。在现有放牧草场中,缺草几乎是一种普遍现象,而有水就可以有草。我国现有水库水面达三千万亩,有三分之一以上还没有利用,已利用的水面平均亩产成鱼不到十二斤,潜力还大得很。今后无论种植业、畜牧业、园林业,都需要把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上,而要提高单产,一项重要措施是发展灌溉。水产养殖也要求水利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
当前,在水利工作中存在着两个薄弱环节,一是水文、勘测、设计、科研和规划等基本工作跟不上,一是工程管理工作跟不上。要多快好省地发展水利,就要实行小型为主,配套为主,社队自办为主,加强管理,狠抓实效,克服薄弱环节。要严格按照科学态度办事,真正做到建一处,成一处,配套一处;不论大小工程,都要切实管好用好,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讲求实效。
水利事业是群众的事业,兴修水利要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国家在财力、物力上给以大力支持是必要的,但国家不能包办,实际上也包办不了。三十年来,我们发扬了“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艰苦创业精神,靠集体所有制的优越性,靠在自愿互利、合理负担的基础上搞社会主义协作,建成了大量工程。今后还必须坚持发扬这种精神。水利为农业的全面发展服务,关系到各个方面。最近,水利部已要求各地水利部门进一步扩大水利工作的服务面;同时希望农业、林业、畜牧、水产等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密切协作。我们要经过共同的努力,把我国优越的自然条件充分利用起来,把各方面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使农林牧副渔有一个大的发展。


第2版()
专栏:

为加快畜牧业发展积极开辟水源
北方牧区建成三千多眼人畜供水基本井
本报讯 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吉林等省和自治区的牧区,近四年来建成一批人畜供水基本井,为发展畜牧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国北方纯牧区有八十四个县、旗,草原面积一百一十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纯牧区面积的三分之二。这些牧区,大多数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和边疆地区。解放后,牧区水利有了一些发展,但进展不快。有些牧区供水不足,有些草场因缺水没有利用;有的草场牧草退化,与干旱缺水也有关系。一九七五年全国畜牧工作会议后,国家确定从一九七六年起,将建设牧区人畜供水基本井列入国家计划,并专项拨出一批打井配套设备和资金,武装了七十九个县、旗草原打井队。近四年来,由于牧区党组织和人民政府的重视,打井队员和牧民的辛勤劳动,共建成人畜供水基本井三千一百多眼,加上四年来建成的其它小型水利设施,共改善供水不足草原和开辟无水草原十一万平方公里,解决四百八十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发展饲草饲料基地灌溉面积六万一千多亩。
解放后三十年来,北方牧区除建成一批人畜供水井外,还建设灌溉机井一万四千六百眼,土井四万八千眼,水库一百四十多座,塘坝七百六十多座,扬水站二百多座,引水渠道五千多公里,引水管道九百多公里,其它水利设施八百五十处,可解决一千五百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并灌溉草原五百多万亩,其中灌溉饲草饲料基地一百四十多万亩。
最近,水利部和农业部联合召开牧区水利座谈会,总结了牧区水利建设的经验,制订了初步规划,研究了加强牧区水利工作的措施。按照“适时、足量、稳定、优质”的饮水标准,争取在短期内解决现有放牧草原上的畜群供水,并开发一部分无水草场。准备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一批饲草饲料灌溉基地。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和水利基础不同,会议要求本着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原则,在主攻方向上应从实际出发,有所侧重,力争在今后几年内牧区水利有一个新的发展。


第2版()
专栏:

把建设淡水商品鱼基地纳入农业基建规划
荆州地区建精养鱼塘三万多亩
本报讯 湖北省荆州地区把建设淡水商品鱼基地纳入农业基本建设规划,计划去冬今春修建精养鱼塘四万六千多亩,现已完成三万多亩,其余项目目前正在加紧施工。
荆州地区历来被称为鱼米之乡。可是,过去大部分靠自然捕捞;大面积的养殖,由于管理粗放,每亩水面单产很低。前些年一部分荒湖被围垦变成粮田,鲜鱼产量也跟着下降。一九七七年开始,全地区试验推广修建精养鱼塘的经验,鲜鱼单产成几倍、十几倍的提高。精养鱼塘一般大十五亩左右,深度二点五米,能排能灌,并配以百分之二十饲料地和百分之二十种鱼池,专人管理,实行科学养鱼。一九七九年全区在国家确定为商品鱼基地的洪湖、监利、公安、沔阳、松滋、江陵等县的精养鱼塘发展到二万多亩,当年投鱼种一千二百多万尾,当年产鲜鱼达二百八十万斤,单产达到一百三十斤,比大湖养殖高四倍。沔阳县十三个渔场、洪湖县的金湾渔场建成的精养鱼塘都获得较高的产量。
通过实践,荆州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建设精养鱼塘是加快发展渔业生产的重要途径。中共荆州地委和荆州地区行署把建设精养鱼塘作为农业基本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各地发动群众总结经验,制定建设精养鱼塘的规划和措施,把不适宜于种农作物的低湖田,退田还湖,建设精养鱼塘。国家对于建设精养鱼塘的单位按鱼塘面积给予补贴扶持,调动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洪湖县委认真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解决建设精养鱼塘的政策问题。他们对国营渔场的精养鱼塘建设工程,由县按大型水利工程任务平衡安排。公社建设的精养鱼塘,由公社按中型水利工程平衡安排。队办的精养鱼塘坚持谁受益谁负担工程任务的原则。这样统筹安排,解决了建设精养鱼塘与水利工程的矛盾,也解决了各队之间的互利问题,避免了一平二调。


第2版()
专栏:

水利新貌
湖北省鄂西山区宜都县兴修的大溪水库,既能调蓄山洪、灌溉农田,又能养鱼。
新华社记者 刘心宁摄


第2版()
专栏:

生动地反映出农业生产恢复发展的喜人情景
全国已有三万六千多个农村集市
新华社北京电 一年多以前有些人还以怀疑的眼光看待集市贸易,现在一提起集市贸易都喜笑颜开了。人们可以从集市上生动地看出我国农业生产恢复、发展的情景。据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统计,目前我国农村集市已经有三万六千多个,接近一九六五年的数量。去年全国各地集市成交金额已达一百七十亿元,比一九七八年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六。
现在,农民喜爱的一些传统的集、墟,如早市、露水集、夜市、夜交会、山会、古会、骡马大会等都已恢复。集市上的商品种类多,交易活跃。除了农副产品、土特产品大量上市外,社队工业产品、农民家庭副业产品的上市量也显著上升。现在农民需要的仔猪,中小城镇居民需要的蔬菜、禽、蛋等副食品,很大一部分已由集市供应。
各地农民在完成粮食交售任务后,还有大量余粮互相调剂。在许多集市的粮食市上,一字长蛇阵似的排列着各种粮食,任你挑选。据有关部门估计,去年通过集市交换的粮食大约有一百多亿斤,油脂、油料、小杂粮等上市量也显著增加。
去年全国集市价格平稳,略有下降。八种主要副食品销价提高后,集市价格曾一度上升,但是由于上市商品猛增,价格又逐渐回落。据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统计,去年全国集市价格水平,比一九七八年下降了百分之一点五。更令人高兴的是,去年秋收后各地集市粮食价格有了显著下降。据全国二百多个农村集市的调查,去年十二月底集市上的大米、小米、玉米、绿豆等价格,比六月份分别下降了百分之七点六到十二点八。现在,在浙江、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等省的集市上,花两、三角钱就可以买到一斤好大米。北方一些省的集市上的玉米、小麦的价格,还略低于国营粮店的议销价格。


第2版()
专栏:

先富裕的农民在想什么?
柏木公社社员说,首先想到国家四化建设的需要,想到集体扩大再生产的需要,要艰苦奋斗,富了再富。
江西省宜春县柏木公社去年全面丰收,每人平均纯收入比上一年增长百分之四十七,有四百多户社员的纯收入超过了两千元。
先富裕起来的这部分生产队和社员在想什么呢?最近,我们到这个公社采访,他们说,国家千方百计要让我们农民富裕起来,又是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又是降低支农产品价格,这一下,国家拿出了多少钱来啊!现在,我们先比较富裕起来了,应该首先想到国家四化建设的需要,想到集体扩大再生产的需要,想到现在的富裕还是低水平的,还要继续艰苦奋斗,要富了再富。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这个公社出现了“四个积极”:
一是积极归还国家贷款。上级分配给柏木公社一九七九年应归还国家的设备贷款是三万九千多元,实际还款八万一千多元;应归还国家的当年生产费用贷款是七万七千多元,实际还款九万六千多元。欠款基本还清。
二是积极留足扩大再生产资金。各个生产队根据当年经济收入情况,每亩水田平均留五元多生产费,比上一年增长了一倍多。富裕了不忘艰苦奋斗的传统,不讲排场、不喝庆功酒、不滥发物质奖,集体在银行存款达十三万多元,以备一九八○年生产之用。
三是积极参加储蓄存款。社员增加了收入,生活更富裕了,但他们仍然把富日子当穷日子过,踊跃参加储蓄存款,全社社员存款达十六万多元,比上一年增长一倍。
四是积极搞好今年农业生产。柏木公社干部群众,认真地总结了一九七九年走向富裕的四条经验:靠三中全会的方针政策,靠广开生产门路,靠自己辛勤劳动,靠艰苦奋斗精神,依据这“四靠”订出了一九八○年的生产计划。酌江大队的社员说:去年富些了,还只是有了点更富的本钱,有了一块攀登富裕高峰的垫脚石,今年要好好用好这笔本钱把生产搞好。现在,在柏木公社的干部社员中,富了的想再富,穷的想快富。与往年比较,出现了四件从来没有过的新事:一是生产计划落实早。粮食生产,经济作物,队办企业,都已经落实到了作业组,有的单个项目还落实到了人,签订了合同。二是物质基础更雄厚。三是生产门路更广,既努力恢复干椒、生姜、采石、做砖瓦等项目,又大力发展蓖麻、养鱼、加工、挖煤等新项目。四是冬春生产扎实,为夺取今年丰收打下了好基础。 易守祥 刘家声


第2版()
专栏:

签订生产合同比单纯采取行政手段好
江苏省农林局等单位分别同七个地、市签订棉花合同议定书
新华社南京电 江苏省农林局、粮食局、供销合作社改变单纯用行政手段领导生产的做法,分别同七个地区行政公署、两个市人民政府、一个农垦局签订了本年度关于发展棉花生产的合同议定书。
合同议定书根据国家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关要求和政策,明确规定了双方的义务、责任。江苏省农林局、粮食局、供销合作社三单位的义务和责任是,按时调拨化肥、正确执行棉花收购政策特别是定购基数,保证棉区棉农的口粮供应等。棉区的义务和责任是,本年度棉花播种面积、产量以及交售任务等。
签订合同的地、市、局负责人表示,这个办法比较切实地保证了党在农村政策的贯彻执行,在发展棉花生产上比单纯采取行政手段有更大的优越性,对今年全省棉花生产将起促进作用。他们下一步将要同各县,并让各县同公社,公社和大队、生产队也签订相类似的棉花生产合同。


第2版()
专栏:

提高农活质量 搞好集体生产
管市公社推行“田长制”
据新华社杭州电 浙江省绍兴县管市公社在全社的八十二个生产队普遍建立了“田长制”,加强田间管理,收到了较好效果。
管市公社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公社,长期以来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一直徘徊在一千斤左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的两个文件下达后,他们同社员一起商量,恢复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行之有效的“责任田”管理办法,实行“田长制”。“田长制”是在生产队统一领导下的一种社员田间管理责任制。“田长”一般由有生产经验的社员担任。各样农活,在生产队统一要求的前提下,田长有管理权。生产队对田长实行“六定”:定田块,一般六至十亩;定人员,一般为二人;定职责范围;定时间,一般是一季作物的从种到收;定报酬;定奖赔,主要是奖、扣工分。执行情况,由生产队正副队长、农业技术员和会计验收。
“田长制”的实行,给管市公社的农业生产带来两大突出变化:一是各项农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精耕细作落实到了每一田块;二是改变了过去千斤担子生产队长一人挑的状态。早稻一九七七年亩产只有五百六十一斤,主要是田间管理没有跟上。去年全面实行了“田长制”,人人抓管理,全社早稻平均亩产很快上升到九百二十八斤。


第2版()
专栏:农业问题讨论

关键是增强集体经济的吸引力
河北省南皮县小集大队党支部书记 王风鸣
为什么有人不顾集体生产,热衷于小自由呢?我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从集体得到的实惠不如搞小自由得到的多。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增强集体经济的吸引力。
我们村出门就是集,过去有些社员有事没事都去赶集,现在这种现象少了。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因为我们经常教育干部群众安心务农,引导大家在完成投工投肥等任务的前提下,参加集市贸易。大家还共同商量规定:社员赶集出售自己家庭副业的产品,要提前向队长请假,以便队上调配劳力,给以方便;三夏、三秋大忙季节,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对集日出工的和不请假赶集的,在记工分报酬上有奖有罚。这些规定对干部社员一视同仁,对保证集体生产不误农时,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真正使社员心向集体,主要靠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全大队公共积累达到四十多万元,各种农业机械有二百二十三台(件),牲畜膘肥体壮,集体副业收入成倍增长。大队办起了敬老院、托幼组、缝纫组、理发组等福利事业。去年,全大队粮食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平均每人占有粮食已在千斤以上,口粮水平达到了五百三十多斤,加上自留地的粮食,两年都吃不了。同时,现金分配每人也达到一百零五元。社员们从集体经济得到了切实可靠的物质利益,哪能不一心一意参加集体生产呢?
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才能象磁石一样吸引着社员。可是,有的干部不懂得这一点,看到小自由与大集体发生矛盾的时候,一味埋怨社员不听话,说这是“弃农经商,不务正业”。他们没有想一想,你那里的思想教育工作跟上了没有?必要的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是否坚持了?特别是集体经济是否已对社员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我想,只要干部积极带领群众大力发展集体生产,让社员获得比小自由更多的实惠,大集体与小自由的关系就一定能摆正摆好。


第2版()
专栏:农业问题讨论

重视家庭副业的补充作用
中共河南省洛阳地委党校 育文
怎样使农民尽快富起来,主要应该依靠集体经济的发展,但对家庭副业的补充作用也要十分重视,并且要把二者合理地结合起来。这里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对家庭副业在农村中的经济地位,要有正确的认识。家庭副业的补充作用具体表现为:一,能充分发挥农村辅助劳力的潜力。每个农民家庭除了全劳力和半劳力之外,多数都有几个没有完全丧失劳力的老年人和能参加部分劳动的少年。这一部分劳力资源,往往不易在集体经济活动中组织使用起来,在家庭副业中却能发挥作用,为社会创造财富。二,能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农村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有的地方因为资源多,集体无力全部利用;或者某种资源量少,不便集体经营。发展家庭副业,便能把大部分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比如,让社员经营自留山、自留坡,收采集体林木中的落叶作饲料等,就可做到物尽其用。三,能充分利用一切零星的时间。农民在参加集体生产活动之外,总还有一些零星时间可以利用起来发展生产。“上工一张镰,下工割筐草”,饭前喂猪,饭后养鸡,看起来不打眼,积累起来相当可观。四,能充分利用农民的生产经验和技能。农村中一些老农和一些能工巧匠,有丰富的农副业生产经验。他们能在集体生产中发挥所长,有些经验如养牛、养猪、养兔、养鸡、养鸭、养蜂、种菜和编织等技能,只有在家庭副业中才能充分利用起来。由此可见,家庭副业在充分使用劳力资源和自然资源,节约劳动时间,利用生产经验和技能,从而增加社会财富方面,确实是对集体经济的补充,必须积极鼓励和扶持。
第二,对集体经济和家庭副业之间的关系要有正确的理解。就家庭副业的收入使用来看,表面上完全归个人支配;实际上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转化成为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力量。农民把家庭副业收入的一部分用来改善生活,解决缺粮少钱的困难,参加集体生产的精力会更集中,劳动热情会更高。农民把一部分收入用来购买架子车和镰、锄一类的小件农具,改进自己的生产条件,就能更好更快地完成集体生产任务。同时家庭副业收入增加了,困难户会大大减少,生产队的负担减轻了,就可以更好地照顾真正有困难的农户。
第三,解决集体经济和家庭副业之间的矛盾,要在经营管理制度上想办法。如何解决有些农民看重家庭副业,轻视集体经济,甚至影响了集体经济的问题,禁止与限制家庭副业的手段,好比因噎废食,不是好办法,只有做好思想工作,同时通过合理的管理制度来解决。现在许多地方加强定额管理,搞生产责任制,联系产量计酬,实行合同制,规定奖罚,就能在保证发展集体经济的前提下,发展家庭副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