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2月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矛盾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能调和的吗?
李士坤 谢淀波
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斗争被当作绝对的善,调和被看成是绝对的恶,谁若是提一下调和,谁就是“矛盾调和论”、
“阶级调和论”,就是投降主义。从此,调和成为人们不敢触及的“禁区”。调和果真如此之恶吗?事实上,对立双方并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处在不可调和的状态,即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在一定条件下,对立双方实行妥协和退让,调和矛盾,也是必要的。
其实调和不是别的,它不过是事物发展中的量变的一种状态。调和矛盾就是使对立双方关系的发展暂时保持在量变的状态中。关于这一点,毛泽东同志曾作过明确的论述,他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见的统一、团结、联合、调和、均势、相持、僵局、静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都是事物处在量变状态中所显现的面貌。”
(《矛盾论》)
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的调和,有利于推动事物的发展。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来:
第一,刚刚诞生的新事物的发展,必然会遇到旧事物的顽强抵抗,这时新事物为了最终完全战胜旧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策略上可以机动灵活。例如,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列宁正确地处理了对德和约,通过妥协和退让,使矛盾得到调和,就是这样的范例之一。列宁深知布列斯特和约是一个极苛刻而屈辱的和约,但是在当时情况下,只有付出高昂的代价,通过调和,才能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赢得喘息的时机(当然在调和中也有斗争,调和并不排斥斗争)。历史早已证明,列宁的策略是完全正确的。
第二,在一个大的运动过程中,往往包含着许多矛盾,其中有着共同利益的矛盾的诸方面,为了联合对敌,也需要通过必要的妥协和退让,在一定条件下实行调和。例如,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争取蒋介石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我们党作了一定限度的妥协和让步,在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则下,调和了和蒋介石国民党的矛盾。不可否认,当时的这种调和,推动了抗日事业的发展。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所采取的土地政策、劳动政策等都带有在一定范围内调和统一战线内部各阶级的不同利益的性质。一方面要求地主减租减息,另一方面又规定农民部分地交租交息;一方面强调适当地改善工人的生活待遇,另一方面又要让资本家有利可图。这种调和,在当时也都是必要的,有利于抗战的。
第三,为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对其它方面的关系要在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实行调和。比如: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初期,工人阶级刚刚取得政权。在伟大胜利形势下,我们面前还有很复杂的斗争,还有许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同志正确地提出“我们不要四面出击”,他说:“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我们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方面进攻。”(《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24页)
以上都是一些在大的带策略性问题上进行调和的例子;至于在我们内部同志之间,在非原则问题上实行调和和妥协的情况,更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认为在人民内部的一切矛盾都不可调和,都得斗个你死我活,那么,恐怕连起码的正常生活都将无法维持。由此可见,矛盾的调和不仅是允许的,而且在有些范围内简直是不可缺少的。对调和的这种分析,当然丝毫也不否认斗争的重大作用。


第5版()
专栏: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一些读者来信,希望对经济理论文章中的若干名词作些解释。为此,我们将陆续刊登有关条目。 ——编者
利 润
社会主义企业出售商品的收入,扣除生产成本和税金以后的纯收入,就是利润。在销售价格和税率已定的情况下,企业利润是企业经营成果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它是劳动者为社会所提供的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反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利润不同于资本主义利润。资本主义利润是资本家出售商品后所获得的超过资本主义生产费用的余额,它来源于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社会主义利润是社会主义积累的一个主要来源,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规定的计划利润指标,十分重要。 (章奇顺)
利润分成
对国营企业实现的利润,在国家和企业之间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的一种形式,叫利润分成。根据利润分成的规定,企业实现的利润,除上缴国家预算的部分以外,一部分留归企业支配。企业分得的利润用作生产发展基金、集体福利基金和职工奖励基金。利润分成是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和企业及其职工的物质利益结合起来的一种具体形式。它能够使企业和劳动者个人从物质利益上关心企业的经营成果,激励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章奇顺)
资金利润率
资金利润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或部门的利润总额与所占用的资金数额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
利润总额
资金利润率=——————————————————
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全部流动资金平均总额×100%
流动资金是一次全部转移到产品中去的。固定资产是采取折旧的形式多次地部分转移到产品中去的。过去,我国企业积压在仓库中的机器设备、原材料、燃料等资金虽被占用,可是不计入生产成本,其价值是不转移到产品中去的。但是,考核企业或部门的经济效果时,就不能只考核被消耗的那部分资金的经济效果,而必须考核全部占用资金的经济效果。 (王永治)
利息
利息是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的报酬。在社会主义社会,利息是社会主义企业因向国家银行取得贷款而支付给国家银行的一部分纯收入。它是促进企业加速资金周转、节约资金使用的一个经济杠杆。国家银行对企业、机关、团体、居民的存款也支付利息,目的在于鼓励节约,调节货币流通,集中闲散资金用于国家经济建设。在社会主义社会,利息不反映剥削关系。
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贷出(或存款)金额的比率叫利息率或利率。有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利率通常以几厘几毫表示。在社会主义社会,利率的高低,由国家根据经济情况规定。 (秋石)


第5版()
专栏:

重工业要为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服务
林森木 钟成勋 盛学韫
调整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调整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不仅要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而且要改变过去那种重工业自我服务过多的状况,明确重工业要为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服务。
重工业自我服务部分过大,不能很好地为农业和轻工业服务,是我国经济结构中一个突出的问题。一九七八年,我国钢材的消费量中,用于农业和农业机械维修的仅占百分之十五点五,用于轻工业和市场的占百分之十一点七;生铁消费量中,用于农业和农业机械维修的仅占百分之三点六,用于轻工业的占百分之一点一;绝大部分钢材和生铁都为重工业自身所消费。重工业的自我服务部分这样突出,不仅挤了农业和轻工业,而且也妨碍了重工业自身的发展。
重工业是向社会提供原材料、能源和技术装备等生产资料的,在社会再生产中,它属于第一部类。重工业产品的去向,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直接留在生产这些产品的部门,加入再生产;第二部分在重工业的各个部门之间进行分配和交换;第三部分提供给重工业以外的各部门,如农业、轻工业、商业、服务业、民用建筑、民用交通等;第四部分向国外市场出口。重工业产品的这四种去向,反映了重工业内部和外部的客观经济联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过这种客观的经济联系。列宁也多次引用马克思的话,来说明社会生产两大部类间的辩证关系。
从马克思和列宁的分析中,可以看到:第一,生产资料生产中必有一部分产品是为其自身服务的。没有这部分生产资料,第一部类就无法发展,从而整个国民经济也就无法发展。因此,不能笼统地反对重工业的自我服务。第二,生产资料生产,重工业的发展,在一定限度内可以不依赖个人消费,不依赖消费资料生产,不依赖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它可以依赖自己内部的分配和交换得到发展,可以以自身为市场得到发展。第三,生产资料生产,重工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消费资料生产的需要,是为农业和轻工业服务的。它要受个人消费的限制,要依赖消费资料生产的发展。因此,重工业的自我服务,重工业以自身为市场,是有限度的。
这就是说,重工业用先进技术装备整个国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要十分注意为农业、轻工业等消费资料生产服务,只有这样,重工业本身才能得到顺利发展。如果重工业的发展脱离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它的基础就是虚弱的,尽管在某个时期内可以有相当迅速的发展,但不会是稳定的、持久的,往往是大上之后出现大下,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的损失。世界各国重工业发展的历史经验,苏联和我国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的历史教训,都证明了这一点。南北战争以前,美国是一个农业国。从一八五○年到一九一九年,美国农业总产值由十六亿美元增加到二百三十七亿多美元,增加了十三倍多。在农业大发展的基础上,美国制造业总产值从一八五九年到一九一九年增加了三十三倍。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首先发展起来的是轻工业。一八六○年,名列前十位的工业部门中,有八个是依赖农林牧业为原料的轻工业,只有两个是重工业;一九一四年名列前十位的工业部门中,有六个是轻工业,有四个是重工业;到了一九二九年,重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名列前十位的工业中,只有四个是轻工业,其余六个是重工业。但在第十一位到第十五位中,却有四个是轻工业,只有一个是重工业。在产值上,第十五位与第十位相差并不大。这就是说,当美国重工业已在整个工业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时候,轻工业的地位仍然是极其重要和强大的。所以,美国强大的重工业是在强大的农业和轻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个历史事实说明:强大的重工业的建立和比较顺利、比较迅速的发展,必须以农业、轻工业的强大发展为基础。这个基础愈是深厚结实,重工业的发展就愈快愈稳健。反过来,当农业、轻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要得到更大的发展,没有为它们服务的重工业的相应的强大发展,也是不可能的。总之,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之间是互相依赖而又互相制约的关系,应当互相服务,互相促进,按比例协调地发展。
现在我国重工业内部问题很多,亟待解决。但如果重工业不转移到为农业、轻工业服务的轨道上来,如果农业和轻工业的落后状况没有改变,重工业内部的问题也是难以解决的。我们调整国民经济,要十分注意加强重工业中为农业、轻工业服务的比重。农轻重之间的关系搞好了,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关系协调了,社会生产才能有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才能有较大的改善,重工业自身才能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为了把重工业转移到为农业和轻工业服务的轨道上来,我们应当按照逐步改善人民生活和发展消费品生产的需要,调整重工业的生产结构、建设结构和产品结构。重工业要努力发展农业迫切需要的、保证农民能增产增收的各种生产资料,努力增产轻工业需要的原材料、燃料、动力、机器设备。重工业主要是生产生产资料的,但也可以直接生产一部分消费品。
当前,重工业中煤、电、油,以及交通运输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短线。这些部门的迅速发展,不仅就是重工业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因此,在调整重工业的工作中,努力发展这些短线部门,是非常必要的。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南京大学历史系举办
太平天国史学术讨论会
为了纪念金田起义一百二十九周年,南京大学历史系最近举办了学术讨论会,美国访问学者裴宜理博士和南京太平天国博物馆的同志也参加了讨论会。
会上集中讨论了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和《天朝田亩制度》(以下简称《制度》)的评价问题。
一、《制度》是不是太平天国革命纲领
有的同志提出《制度》不是天国革命纲领。因为纲领应该是指导整个革命实践的总纲,而不是指最富有革命内容的文献。农民不可能自觉地制订纲领。历史工作者去探索它,必须把文献材料和全部革命结合起来分析研究。《制度》的核心内容——分配土地,没有实施。《制度》在天国文献中以及在当时领导和群众心目中不大受到重视。天国的主要实践——推翻清朝,在《制度》中并无反映。《制度》显然不是指导革命的总纲。这些同志根据大量文献材料,分析了天国的全部革命实践及各项政策的实施情况,提出“废弃偶像,崇拜上帝;诛灭妖朝,建立新朝”是指导天国革命和政策实施的总纲领。
多数同志仍然认为《制度》是天国革命纲领。因为《制度》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教各方面。不少政策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实施。
也有同志认为,天国纲领分三个发展阶段。1、革命前是三篇“原道……”;2、起义到定都天京是杨秀清、萧朝贵的三篇檄文;3、定都天京后是《制度》。《制度》是发展的最高阶段。
二、《制度》的评价问题
多数同志认为《制度》是纲领,体现了彻底的反封建精神,鼓舞农民起来革命。《制度》的文字来源于儒家书籍,但体现了农民平等平均思想;虽有空想的一面,但整个说来是中国两千年来农民革命的结晶。
有人不同意这一论断。他们认为,在《制度》中,农民革命思想不是主流。《制度》中的圣库,百工衙、废止商业都违背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因此,《制度》不是反映历史方向和促进历史前进的文献。
裴宜理博士也发了言。他认为太平天国和德国农民战争有不少相似之处,应考虑恩格斯对德国农民战争的论述。分析《制度》的思想资料不能忽视原始基督教的成分。
(崔之清)


第5版()
专栏:

关于评价经济效果的产值指标
王积业
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十分重视经济效果。所谓经济效果,一般指的是经济活动中的劳动消耗与所得成果之间的比较。要比较,就得算账,算劳动消耗(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账,算产品使用价值和价值账,进而才能对经济效果作出具体评价。但是,人们的生产活动各种各样,劳动支出方式千差万别,生产的产品种类繁多,因而对一个生产单位和部门、对国民经济整体的经济效果作出综合评价,并非轻而易举的事。这里,需要解决一些理论和方法问题,特别是要正确选择产值指标。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计划统计工作以总产值为评价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用它检查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和计算经济增长速度,用它衡量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用它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的成果。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利少弊多。按总产值评价经济效果,最根本的缺陷是劳动消耗与生产成果之间容易脱节,使经济效果指标中包含有这样或那样的虚假成分。具体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按工厂法计算的总产值,受原材料等转移价值的影响。生产中消耗的原材料越多,总产值越大。用昂贵的原材料代替低廉的原材料,总产值也就随之增加。外购原材料虽与本生产单位劳动消耗无关,但其价值也包括在总产值之中。
按工厂法计算的总产值,在企业与企业之间包括原材料消耗的重复计算。比如,纺纱厂的产品成为织布厂的原料,织布厂的产品又成为印染厂的主要原料,产品被加工的工序越多,重复计算的成分就越大,总产值中的水分也就越多。
按工厂法计算的总产值,受生产起点变化的影响。一个工厂分为两个工厂,尽管劳动消耗不曾发生任何变化,总产值却可以成倍增长;反之,几个工厂合并为一个工厂,总产值又会因此大幅度减少。
按工厂法计算的总产值,受在制品余额变化的影响。总产值中包括在制品价值,而在制品实际上尚未形成完整的使用价值。这就造成一种可能,使某些生产单位靠增大在制品的办法来增加总产值。不仅如此,即使产品生产出来了,是否为社会所需要,还不一定。但是,产品只要被生产出来,即使在仓库中长期积压,无人问津,也仍然算入总产值之中。
按工厂法计算的总产值,受价格水平的影响。从表面看来,按固定价格计算的总产值似乎排除了价格水平的影响。其实不然。总产值包括多种产品,它们的价格同价值有背离,而且背离幅度又不相同,价格高于价值的产品的比重增大,会导致总产值的增加,价格低于价值的产品的比重增大,会造成总产值的减少。这种与劳动消耗无关的价格同价值的背离,却表现为影响经济效果指标的直接因素,显然是不合理的。
综上所说,用总产值评价经济效果,由于具有各种虚假成分,不利于劳动消耗与劳动成果的严格比较,不利于增产节约,不利于按社会需要组织生产,不能如实地反映经济效果。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如此,对整个国民经济也是这样。用总产值反映经济增长速度,由于上面提到的原因,不可能是扎扎实实的经济增长速度,不可避免地含有虚假成分。用总产值计算农轻重比重,由于工业内部重复计算程度大于农业,也难以反映经济结构的现实,一般总是夸大重工业比重,缩小农业和轻工业比重。按总产值计算积累与消费的比重,由于生产资料价格和消费资料价格都与它们的价值有背离,从而不能如实地反映积累与消费的真实关系。诸如此类的问题,说明用总产值评价经济效果,无论对宏观经济(大范围经济)还是对微观经济
(小范围经济),都不是理想的指标。
改善评价经济效果的产值指标,有两条途径可供选择。一是对用总产值表示的经济效果指标进行必要的换算和校正,如估计总产值中重复计算部分所占的比重,测定价格同价值背离对总产值的影响幅度,把它们从总产值中加以剔除。然而,这种工作比较复杂,在经济工作中难以有效地进行。二是改用其他产值指标评价经济效果。在其他产值指标中,我认为,用净产值评价经济效果最好,它有下面几个优点:
首先,净产值代表活劳动新创造的价值。按生产法计算的净产值是总产值扣除物化劳动消耗之后的余额,所以它不受物化劳动消耗重复计算的影响,能够反映活劳动消耗的真实效果。
其次,按净产值计算的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重大比例关系(如农轻重比重)更切合实际,不包含虚假成分。物化劳动消耗的增加,重复计算的扩大,以及其他能够使总产值膨胀的因素,对净产值不发生影响或影响较少。从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安排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着眼,按净产值计算经济增长速度有更为直接的现实意义。按每人平均计算的国民收入(净产值)不仅可以同外国进行相应的比较(当然要经过换算),而且可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目标。按总产值计算的类似指标,既难同外国比较,它本身也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再次,净产值能够直接地同其他经济效果指标衔接和统一起来。在国民经济范围内,净产值相当于国民收入,后者是物质生产各部门净产值的总和。国民收入应该成为制定经济计划的根本出发点和一系列重要经济效果指标的基础。比如,按国民收入计算积累系数(国民收入与积累额之比),即衡量积累效果,可以说明一定数额的积累能够生产出多少国民收入,通过历年有关统计资料的比较,就可以判断积累效果的高低。再比如,根据资金占用系数(资金额与国民收入之比),也可以推算出为生产一定数额的国民收入所需要的资金量。这两个例子说明,按国民收入(净产值)评价经济效果,同从积累和资金角度评价经济效果是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进一步研究和制定评价经济效果指标体系提供了最基础的指标。
最后,按净产值评价经济效果也容易同安排劳动力衔接起来。现在,我国每年都安排一部分新增加的劳动力就业,安排多少,当然取决于社会的财力和物力,归根到底取决于国民收入(净产值)的增长,而不取决于总产值的增长。因为总产值中包括相当大的物化劳动消耗的重复计算,它既不能为扩大再生产提供物质手段,也不可能为新增劳动力提供消费资料。
上述优点,是其他产值指标,特别是总产值指标所不具备的。但是,要把净产值用于评价经济效果的实践,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方法论问题。首先碰到的是按净产值指标评价经济效果,是否有利于节约活劳动的问题。大家知道,只有活劳动才能创造价值,那么能否说活劳动消耗越多所创造的价值就越多,净产值就越大,经济效果就越好呢?不然。正如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消耗量一样,净产值也取决于社会平均的活劳动消耗量。低于它的个别活劳动消耗量应该形成更多的净产值,高于它的个别活劳动消耗量则应该形成较少的净产值。我们经济管理工作中实行的活劳动消耗定额,实际上也是按照这个理论要求制定的。因而,按净产值评价经济效果不仅不会鼓励浪费活劳动,相反,它也是提倡节约使用活劳动的。同时,还能够把劳动定额管理工作带动起来。
按净产值评价经济效果碰到的另一个问题是价格的影响。在价格背离价值的条件下,价格高于价值的产品,净产值偏高;价格低于价值的产品,净产值偏低;在国家政策允许亏损的产品上,净产值更低,因为利润是负数。这些,就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我们考察和评价劳动消耗与所得经济效果之间的真实关系。但是,价格因素的这种影响对所有产值指标都发生作用,只不过在净产值上更加明显和突出罢了。这个问题也是不难解决的。
产值指标只是评价经济效果价值指标中的一种,其他如从资金利用角度,从基本建设投资角度,从采用新技术角度评价经济效果等等,既与产值指标有关,又有其各自的特点,都是需要研究和讨论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