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2月22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对勤奋者的鞭策奋若
十年浩劫过去了。三年多来极为重要的成就,是端正了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把方向搞对了头。
难道不是吗?革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推翻了三座大山,消灭了剥削阶级,按理说,紧接着的头等大事,应当是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但是我们却没有这样做,而是走了一条弯弯曲曲的路。当然,造成这种摇摆的主客观原因很多,教训正在不断加以总结,这里不细说它了。实践教育了我们,现在我们把实现四个现代化当作最大的政治来抓,显然是正确的。
方向正确了,形势也就好起来,大局安定,人心团结,经济调整初见成效,对外打破了闭关自守,友好国家和朋友多了。这些都是容易被人觉察到的。但要看到,困难还真不少。总之,一个人得了一场大病,要调养,恢复健康的肌体,还得些时候。但是这个人很年轻(刚满三十周岁),体质、底子是好的,不仅可以恢复健康,而且还要强壮起来。来日方长,前途正是未可限量的。
实现四化,攀登高峰,本身就是难的。墨西哥有很多金字塔,金字塔顶建有宏伟的庙宇。金字塔的梯阶很陡峭,每级约有三英尺高,并且阶面只能容得脚的前掌。过去攀登,一不小心,就要摔死。现在已有了保险铁链,可以抓着攀登,但仍要花很大的力气,流不少汗水。可是你如果想了解一下玛雅的灿烂文化,或者想登高眺望墨西哥莽荡的原野,就需要坚强地往上攀登。请你设想一下,古代印第安人在没有供驮载用的牲口,没有车辆的情况下,他们是怎样建筑了这些瑰丽的金字塔和庙宇宫殿的啊,难道我们现在有了保险铁链还爬不上去!
办什么事都不可能享现成,不可能省气力。有人总想一镐头刨个金娃娃,这是懒汉的想法。实现四化是对勤奋人的鞭策,但愿勤奋人的辛勤能多少感动一下懒汉吧。
我在此还是想用毛泽东同志的诗句,激励一下千千万万勤劳勇敢的人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让我们用劳动的汗水去淹没面前的困难,革贫穷落后的命,立志攀登四化高峰吧!


第8版()
专栏:

边寨竹楼
张长
我常怀念边寨的竹楼……
竹楼,是一种竹木或纯粹竹子的结构。它由一架梯级总是奇数的木梯子通到上面。进门一破两半。内室是卧室,外室是客室。客室里比较明亮的一侧,铺有花纹漂亮的细篾笆及攀枝花坐垫,是专给客人坐卧的。竹楼里有火塘。竹楼周围广种树木。层层叠叠的树簇拥着竹楼,使得这里的空气似乎都变成绿色的了!
我曾在边寨竹楼里度过许多甜美的夜晚。
我第一次走进傣家的竹楼,是五十年代的事。那时我还是一个乡村医生。出诊归来,碰上了一场大雨。走在昏黄的老林里,周围全是灰蒙蒙的雨雾,满耳是瓢浇桶倒的雨声。正自着急时,顺小路一拐,林木稀疏,出现了一点灯火,一看,是一个傣族小寨子。疲惫不堪的我立刻奔向寨子边上那亮着灯火的竹楼。我清楚地记得那竹楼是新盖的,简陋,但却清爽,干净。老大爷听说是医生来了,高兴地吩咐女儿去菜园里掐韭菜做晚饭。跟着拉我到火塘边坐下,又是加柴火,又是沏新茶。老头很健谈,说起这个寨子之所以不在坝子而独处在深山之中,是因为居民大多数是解放前的“琵琶鬼”或逃避官租跑来的。他说,过去他是想逃离这个世界,而现在却是想张开双臂拥抱它。所以,每当看到工作干部或者边防军经过时,他总要拉来竹楼上住一夜。他和我娓娓地谈着这一切,他的话和火塘同时温暖着我。饭后,傣家大嫂从内室给我抱出一床厚厚的攀枝花垫子,在淅沥淅沥的春雨声中和火塘里木柴轻微的毕剥声中,我仿佛回到了家里,睡得是那样香甜!
这种亲如家人的感觉,在参加过竹楼里的一次“贺新房”之后,就更为强烈了。文化大革命前一二年,我在一个叫曼索的寨子工作。秋收之后,寨子里照例安排盖新房。一天,我从田里刚回来,就被簇拥着走进一幢新盖的竹楼。楼下,各族贺客盈门,妇女们支上大锅在下米线;楼上老赞哈(歌手)正用他诗一般的语言在为主人祝福,竹楼里响着“水!水!水”的欢呼声。看见我进去,才思敏捷的老歌手又唱道:
“乡亲们,请举起酒杯,他不是客人,是我们的兄弟;这里还有布朗,僾伲。大家围着一张篾桌,一个火塘,亲亲热热坐在一间竹楼里。”
竹楼里的各族客人又欢呼起来,还把一杯杯香的米酒纷纷递到我面前,我喝干了一杯又一杯……
这种亲密无间的民族关系,在林彪、“四人帮”作恶时期,被破坏殆尽。各族人民之间又产生了隔阂!哎!我那听着淅沥淅沥的春雨安恬入睡的小竹楼,哎!我众多的各族兄弟围着一张篾桌聚会的小竹楼,哪里,我在哪里能再找到你呢?
但我终于又找到了。那是在粉碎“四人帮”之后的瑞丽。几位从北京来的舞蹈老师在一个寨子里向一位傣族象脚鼓手学跳舞。晚上,我们同住在一个竹楼上。主人,一个傣族老妈妈,热情地照拂我们,和我们一起围着火塘喝茶,谈心,向我们诉说“四人帮”横行时心中的苦闷,向我们诉说今天的欢愉,还向我们打听外界的新事情。她亲切地拉着我们的手说:“孩子们,我们是亲人!”艺术家的心是容易被感动的。一位北京来客看到这情景,激动得热泪盈眶,连声说:
“传统又回来了!”
是的,回来了!回来了!党的伟大的力量重新把各民族的心连在一起,我们又能团聚到一个竹楼上了。
那晚没有淅沥的春雨,却有着水一般清澈的月光。月下,有醉人的花香,葫芦笙的欢快的旋律。夜风轻拂,一支不知什么花的影子,摇晃着,又轻轻从小窗外移到我的枕上……


第8版()
专栏:连载

老舍的童年
舒乙整理
埋葬了爸爸的布袜子
老舍一岁半的时候,爸爸在抵抗八国联军的战斗中负伤阵亡。
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时候,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早就吓破了胆,扔下北京的百姓不管,逃跑到西安,使北京遭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大浩劫。
老舍的爸爸既是保卫皇城的护军,他可没有弃城逃跑的自由,何况他并不知道皇太后和皇帝早就溜出皇宫逃跑了,他的职责叫他应该和这座皇城共存亡。他和他的伙伴面临着被敌人全部歼灭的结局。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搏斗,一场壮烈的但是毫无获胜希望的搏斗。
当时,中国士兵使用的武器比八国联军落后了许多。爸爸身上挎着生了锈的腰刀,背着抬枪和许多黑色火药做的弹药。
正阳门是通往皇宫的正门,护城的中国士兵在这里和实力雄厚的攻城的八国联军相遇了。
八国联军向正阳门发射了烧夷弹,这种燃烧弹在当时是一种新式武器。正阳门的箭楼被炸掉了半个城门楼,着起了大火。火星落在了护军的周围。几杆抬枪并在一起,周围必然散落了不少火药,火星点燃了它们,又引燃了护军随身携带的黑色弹药。
他被火包围了。
不知道经过了多长的时间,他在一座粮店里被人发现了。他是自己爬到那里去的,他的烧伤严重。
这家粮店叫南恒裕粮店,坐落在南长街上,现在的门牌号是南长街七号,距西华门很近。一九七六年地震之后,已经重新修整了,眼下是个焕然一新的副食店。由前门出发通过天安门广场,沿西长安街往西,到第一个南北向的大街,往北拐,大约一共三里路,就到了这个当年的粮店,这条路线就是当年父亲被烧后痛苦爬行的路线。
当时街上静悄悄,一个行人都没有,全北京好象空了一样。能逃到乡下的逃走了,不能逃的就堵上门在家里躲着,把命运交给了在巷战中战斗的士兵,盼望着他们和在城外抵抗的义和团员们能保住这块宝地。
但是,士兵们已经溃退下来了。一名败下阵来的士兵,路过南恒裕粮店,店门半敞着,想进去找点水喝。一低头,瞧见了受伤的父亲。 ③


第8版()
专栏:

海南情思
李小雨
椰子一只椰子,陪我上路,一只黄褐色的沉甸甸、毛茸茸的椰子。摇一摇——里面,有一片南海在翻卷,外面,隔着厚厚的岸。呵,快让我越过这沙滩吧,我迷恋大海,那粼粼的波光,那闪闪的白帆……椰子说:那么把我种下吧,明天,我将长出一个海南!
东方螺为思念大海,它把海贝的色彩涂染;为眷恋高山,它又把壳筑成小小的尖。于是,在夜丁香的浓郁中,东方螺爬过了草丛、礁岩,留一条银白的线。……月光下,慢慢行进着小小的东方螺,行进着——山的影子、海的梦幻,为的是,哪怕在睡梦里,也让你记住海南……
夜岛在棕榈叶下闭着眼睛,梦中,不安地抖动肩膀,于是,一个青椰子掉进海里,静悄悄地,溅起一片绿色的月光,十片绿色的月光,一百片绿色的月光,在这样的夜晚,使所有的心荡漾,荡漾……隐隐地,轻雷在天边滚过,讲述着热带的地方绿的故乡……


第8版()
专栏:

献给孩子的报春花
辛发萱 陈泽人
为了让少年儿童们在新春佳节里过得更加愉快,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新近制作了一套儿童片,赶在春节之前发往各地。其中包括《漓江画童》、《相会在青岛》、《为了孩子》等三部彩色纪录片。这套影片格调清新明快,是献给孩子们的一束芬芳扑鼻的报春花。
《漓江画童》,介绍了桂林地区五个勤奋聪明、才艺非凡的小画家,年龄最大的十岁,最小的四岁。三男二女,一个个年幼艺高。影片的作者逐个描写了他们各自不同的特长和学画情况,整个影片显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
《相会在青岛》,生动地纪录了一九七九年夏在青岛举办的全国中小学生体育夏令营的有趣生活。来自全国各地三十多个民族的五百七十名三好学生,喜滋滋、乐陶陶地欢聚在景色宜人的滨海城市,欢度暑假,在夏令营感受着党和国家对新一代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
《为了孩子》则集锦式地介绍了许多优秀的儿童剧目,尽管只是些片断,却真正是琳琅满目,多姿多彩。更难得的是,通过影片的介绍,还可以让人们看到许多“幕后戏”。有谁知道,《马兰花》中扮演小猴子、兔姐姐、鹿娃娃……等等的演员,都是一些上了年岁的老演员?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她们付出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人类的未来。为了孩子,我们应当怎样做?透过献给孩子们的这一束报春花,不也可以从中得到一点启迪么?
(附图片)
《漓江画童》一镜头:四岁画童王亚妮在画猴


第8版()
专栏:文化生活

研究秦篆的机构
新京
一个专门研究秦篆的学术机构——中国秦篆研究组最近在北京正式成立了。
秦篆作为中国古代文字,已有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是研究秦和先秦历史的重要依据,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深受历代史学家、文字学家和书法家的重视。
秦篆是在古籀文即大篆的基础上,长期演变,最后由秦始皇时期丞相李斯简省划一,订定而成,又称小篆或斯篆,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占有承先启后的地位,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文字改革,对中国文字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书同文”就是以秦篆为标准的统一文字,它首先统一和确定的中国文字偏旁部首,至今沿用。
正因为如此,凡是研究我国文字和书法的人,无不重视对秦篆及其书写艺术的研究。
秦篆研究组成立后,将博取众家之说,汇集各派源流,使秦篆整理开拓工作呈现出一个崭新的局面。这对于继承和发展我国的文化遗产,对于研究我国的文字源流,对于我国的文字改革,对于增进同世界各国的文字交流,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中国秦篆研究组将首先致力于《泰山刻石》的碑文整理。目前,已初步完成《泰山刻石》二二二字全文本的集补工作。
研究组还准备对秦相李斯所书的《琅玡台刻石》《峄山刻石》等举世闻名的碑文进行搜集和整理。


第8版()
专栏:

小小设计家〔年画〕 文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