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2月2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浙江六千多名科教人员归队
相当于一九七八年全省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两倍半
据新华社杭州电 浙江省有六千零二十六名学非所用的科技人员已调整归队。他们多数是文化大革命以前的大专毕业生和从事教育、科研及技术工作多年的人员。许多人原来就是工程师、讲师、主治中西医师。
这次归队的人数相当于一九七八年全省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的两倍半。他们充实到各单位后,对教学、科研和生产起了重要作用。
浙江炼油厂因缺乏外语人才,新投产项目的大量技术资料无法翻译。这次选调了一部分日语、法语人员进厂,技术资料翻译工作很快有了进展。新建的杭州师范学院,调进十九名教学人员,解决了师资不足的困难。


第3版()
专栏:

“智力开发”是实现四化的重要条件
——上海几位高校校长、党委书记谈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前不久,我们走访了上海几位高校校长、党委书记,请他们就教育在国家四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个问题,谈谈他们的看法和意见。下面是他们谈话的摘要。
教育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教育学家、上海师范大学校长刘佛年:
大家都知道,十九世纪后半期,德国的生产最发达,得力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与教育分不开的。最近几十年来,这一点看得更清楚了。世界各工业发达的国家,无一不高度重视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事业。通过教育投资来加速人才的培养,以促进生产力的提高,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经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出现了一门新的学科叫“教育经济学”,就是把经济学用到教育上来,研究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许多经济学家注意探讨发展生产主要靠什么因素?起初有的人认为,增加原料、设备和劳动力是主要的,后来才发现要靠科学技术和工人技术的熟练程度,要靠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去改革和掌握生产技术。他们认为,单纯地增加设备、人力等,不如通过教育提高人的能力,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更能促使生产迅速发展。现在许多国家都在宣传人才开发的重要性,他们把教育看成是重要的生产投资,叫
“人力投资”、“智力开发”,甚至认为“人才资源开发是发展经济的核心问题”。他们在这方面很肯花钱,政府和私人企业都拨出巨款资助教育事业,收效很好。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更应该重视教育具有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但是,目前有些领导干部对科学研究和技术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不懂得科学的力量,不懂得知识的力量,总认为我们人力多,只要凭苦干、拚命就能解决问题。当然,我们在四化建设中要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但是,建设四个现代化是向自然界的广度、深度进军,没有充分的科技力量和大量的有文化的、有技术的专门人才,生产的持续上升是不可能的。我们希望国家加强对人才培养的计划性,在安排生产计划的同时,更多地考虑培训有文化、技术的劳动者和培养各种专门人才的问题。这一点,我们必须有战略眼光。
为了开发人才,在教育经费上,应当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做出相应的投资。还要考虑怎样发挥国家、地方、企业办学的积极性,有些教育事业由国家出钱,有些由地方或企业出钱。同时,怎样把有限的教育经费用在刀刃上,使它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办好这些事业,肯定是会得到很大收益的。
教育决不是消费性的事业
上海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张远达:
科学技术、教育与经济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各种人才的需要量越来越多,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教育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发展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培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要依靠教育,把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运用到生产过程中去也要依靠教育。因此,把教育当作消费事业来看待,是十分错误的观念。
我们上海科技大学建校二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六千多名大学毕业生,他们成了上海科研、工业战线上的骨干力量,直接为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目前,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和上海科学院所属各个研究单位,就有上海科大毕业生一千三百多人,其中许多人担任了生物化学、技术物理、有机化学、硅酸盐、冶金等研究所的课题组长、研究室主任。还有许多毕业生遍布在上海仪表电子工业、计算机工业、生物医药工业、化学工业和机械工业等部门。有些工厂,科大毕业生占到全厂技术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
根据四个现代化的需要,国家要求上海尽快建设成为先进的工业基地、科学技术基地和外贸基地,但目前的技术队伍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还不能适应。如上海工交系统现有工程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百分之四。据初步匡算,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到一九八五年,必须把技术人员提高到百分之十五。这就要求高等学校输送的技术力量,要比现在增加好多倍。事实证明,发展科学、教育事业,是发展经济所必需的,把教育当作消费事业,不关心、不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必然会给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我校打算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潜力,扩大招生人数,尽可能满足科学、工业部门的需要,为把上海建设成为先进的工业、科学和外贸基地贡献力量。
职工业余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校长闵淑芬:
要加速四化建设的步伐,使我国国民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有计划地提高职工的文化技术水平,有着重大的意义。为此,必须加强职工业余教育,办好各种职工业余学校。最近,我们对建校来历届毕业生作了一次调查。上海市业余大学是一九六○年创办的,至今共培养了四千六百五十多名大学毕业生,有一半以上已成为工程师和工厂、车间的领导干部。文化大革命前毕业的两届学生,计一千四百二十八人,他们原来都是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学习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后,回厂共解决了三千七百多项生产技术问题,其中三百七十多项为重大的发明创造。著名劳动模范、上棉六厂工人工程师汤泗泾在校学习期间,就和其他同志共同创造了半自动落纱机,曾列为当时全国的重大发明之一。最近他又与其他同志一起创造了“电动高空吸尘器”,对提高产品质量,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起了重要作用。我们认为,职工业余学校,培养目标明确,学生学以致用,花钱少,是培养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建议,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有计划发展全日制高等学校的同时,大力发展职工高等教育,制订出国家和各省市培养训练在职职工的远景规划和年度计划,克服职工教育培养人才无计划,不落实的现象,为四化建设多快好省地培养各种专门人才。
本报记者 陆左华 刘军


第3版()
专栏:

农业部在西北农学院举办西北地区省、地、县农、牧业领导干部技术训练班,学员们经过四个月的学习,初步掌握了专业知识,奠定了由外行变为内行的基础。这是训练班上畜牧兽医课。
新华社记者 张新民摄


第3版()
专栏:记者来信

救救文物古迹!
记者最近参加了政协全国委员会文化组召开的文物保护座谈会,许多政协常务委员和委员强烈呼吁:赶快采取措施,救救文物古迹!
世界闻名的长城,就以北京地区来说,被拆毁的段落已达五十多公里。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中央一位负责同志对“长城不能毁”的群众来信作了批示,对拆毁长城的行为提出批评。北京市委已向有关县、区进行了传达,但在此之后,有的地方仍在拆毁。
作为重点保护的西安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坑,在绝对保护区内却建了十万平方米的缝纫机厂,一个鼓风机厂的厂址也选在不远的地方,这既妨碍继续发掘兵马俑坑,又不利于对兵马俑坑的保护。陕西的周、秦、汉、唐一些文物遗址,也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秦的阿房宫遗址被乱挖一阵,柱石移动,还用推土机推了不少。唐朝长安的大明宫遗址,成了农村平整土地的对象,或者是建筑选址的目标。
浙江普陀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又是国内外游人游览避暑的胜地。这里的大小佛像被捣毁,碑石被砸烂,寺庵建筑有的被拆毁,运走材料,有的年久失修,不断倒塌。
西藏历史文物极为丰富,有许多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单位,如甘丹寺、山南昌珠寺、桑鸢寺、后藏萨迦寺、小昭寺、那塘寺等,多年来都遭到严重破坏。
有些单位在国家保护的文物古建筑范围内随意乱拆乱建,或者由于城市建设缺乏规划,破坏文物古迹的情况也相当严重。北京阜成门的白塔寺、广州的农讲所、杭州的岳庙、承德的外八庙、沈阳故宫、北京雍和宫、芮城永乐宫的近旁,都出现了不协调的新建房屋或高烟囱、水塔之类的建筑,不仅破坏了文物古迹的环境,也直接危害着这些文物古迹的安全。还有许多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期被机关、工厂、学校、部队使用,不能为旅游事业服务。
许多文物部门的负责人和文物工作者说,文物古迹破坏情况如此严重,再不注意保护,就对不起祖先,对不起子孙后代,也对不起世界人民。许多人强烈要求制订文物保护法,对严重破坏文物的要给以法律制裁。还有人建议,在文物保护法颁布之前,国务院应明令严禁破坏文物古迹,城市建设、工程设施可能影响文物古迹的,要征求文物管理部门的意见。那些长期占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机关、工厂、学校、部队,应从这些单位退出来,以便加强管理,向群众开放,为旅游事业服务。
本报记者 丁世义


第3版()
专栏:

把落实政策和发展党员紧密结合起来
北京两千六百多名知识分子入党
据新华社北京电 北京市各级党组织一九七九年在全市工交、城建、文教、科研、卫生、体育等系统,共发展了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两千六百多人入党,约占全市去年发展党员总数百分之十五。这是十几年来发展知识分子入党最多的一年。
许多党组织把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发展知识分子入党紧密结合起来。他们组织干部、党员学习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党的组织发展工作原则,使大家明确了知识分子在四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动了发展知识分子党员的工作。北京航空学院文化大革命十年间,只发展了十四位教师入党,而且没有一个教授、副教授。一九七九年一年,这个学院就发展了十五名教师入党,其中有教授、副教授和讲师十三人。
党的重在政治表现的无产阶级政策,在组织发展工作中得到了贯彻执行。各级党组织严格按照党员标准衡量每一个要求入党的知识分子,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他们还十分注意全面地、历史地分析和对待知识分子的家庭、历史和社会关系问题。
一些老知识分子,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发展我国的教育、科学技术事业作出了贡献。各级党组织特别注意发展这些教学、科研和生产业务骨干中的优秀分子入党。去年,全市发展入党的工程师、讲师、主治医师以上的高、中级知识分子共四百四十二人,其中不少是著名的学者、专家。著名的物理学家、北京大学副校长王竹溪,化学家、北京工业学院副院长周发岐,小麦育种专家蔡旭,空气动力学家庄逢甘,心理学家朱智贤,妇产科专家严仁英,公共交通局总工程师朱临,首都钢铁公司副总工程师高润芝,以及著名京剧演员赵燕侠等,都在去年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外,战斗在教育战线上的一批中、小学教师、特级教师、模范班主任也在去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第3版()
专栏:科技新成果

我国第一台超声显微镜诞生
我国第一台超声显微镜不久前在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制成功。这种显微镜可以看到一般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看不到的东西,如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内部结构、不染色的活生物组织和癌肿瘤等,并能显示出它们的声学特性。
超声显微镜是利用物质的声学性质,特别是弹性性质提供信息,可以观察到物质的内部结构。为满足科研工作的急需,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高频体波研究室的科研人员,于去年三月开始研制超声显微镜,经过艰苦努力,克服许多困难,去年年底胜利完成了研制任务。现在,用这台超声显微镜,已拍得了特高频声波的焦点、分样筛等一些高质量的声显微像。


第3版()
专栏:科技新成果

太阳能热水器
上海市有六十多家没有烧水锅炉设备的中小型工厂企业和事业单位的职工,现在都能用热水洗澡了,这是太阳能热水器给他们带来的方便。
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太阳能提高水温的一种装置。上海有关单位的科技人员,经过多年研究,目前已研制出多种结构的太阳能热水器。其中,上海工业建筑设计院设计的平板型镀锌扁管式热水器的性能较好,这种热水器设计新颖,结构合理,投资也少,水温在摄氏四十到七十度之间。根据上海市气候条件,一年中有十个月可供使用。据计算,可节煤三、四百公斤。这种热水器已由上海市闸北区太阳能热水器厂定型投产。


第3版()
专栏:科技新成果

深海自返式取样管
一种能在一千米深的海底取沉积物样品的自返式取样管,不久前在国家海洋局海洋仪器研究所研制成功。深海取样,对于研究深海沉积的结构、历史、工程力学性质、化学成分、矿物组成以及生物种类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海洋仪器研究所从一九七八年开始从事这项研究,于一九七九年拿出样机,并在南海海区,成功地做了多次千米水深的取样试验。深海自返式取样管有许多优点,可以无缆投放,自动返回,附有闪光灯或发报机,便于黑夜与白天的回收。


第3版()
专栏:科技新成果

“魔术合金”——超塑性锌铝合金
科学家在某些方面象
“魔术师”。北京新近试制成功一种超塑性锌铝合金就象“魔术合金”。这种合金在摄氏二百五十度左右的温度下,柔软得如同面团,人们可以把它随意加工成各种机械零件;而当温度下降到正常室温时,它又恢复了这种金属原有的机械强度和硬度。
这种新合金是一机部机电研究所和北京市冶金局有色金属研究所的科技人员用五年时间研究试制成功的。它填补了我国新型工业材料的一项空白。目前,全国已有二十多个工厂用这种新合金制成了五十多种机械零件,效果很好。
据专家们介绍,一般金属的可塑性很小。采取浇铸办法加工各种机械零件,工艺比较复杂,而且成品精度低,工人劳动条件差。超塑性合金的最大特点是在固体状态时可塑性也很大,只要用很小的作用力就能一次加工成形状复杂的零件。用它制造机械,不但可以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质量,还能简化生产工艺,缩短生产周期,节约能源和原料材料,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第3版()
专栏:科技新成果

分子束外延设备研制成功
我国第一台造型美观、性能良好的分子束外延设备在沈阳研制成功。最近经有关部门鉴定,主要性能接近或达到了国外同类设备的水平,开始投入小批量生产。分子束外延技术是七十年代国际上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分子束外延设备是在超高真空条件下,外延生长半导体单晶薄膜,并利用各种分析仪器原位进行监测分析的综合性设备。这台设备的试制成功,将为我国研究晶体生长动力学、开展固体表面研究及发展新材料、新器件提供必要的实验手段。
这台综合性强、难度大,涉及超高真空、电子光学、电子能谱、微弱讯号检测及精密机械加工等现代技术的大型精密仪器,是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空间研究院兰州物理所、中国科学院沈阳科学仪器厂、中国科学院科学仪器厂共同协作研制的。 (均据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太阳知音者的节日
——日全食观测散记
二月十六日,在云南省部分地区,日全食。
日全食不但是罕见的,而且极其壮观瑰丽,强烈地吸引着人们。当食既来临时,太阳失去了最后一线光辉。顿时,天昏地暗,天地间笼罩着一派使人感到神秘和惶惑的气氛。这天象奇观征服了每个人的心,吸引了每个人的目光。人们或目迷神醉,或欢呼雀跃,或赞叹激赏。总之,没有人能在这种时刻无动于衷。
说起来,日全食不过是在地上落下了月亮的影子,在天上月亮遮住了太阳而已,竟引起了如此强烈的反应,一大批天文学家放弃假日,不远千里,专程从全国各地赶来,比任何人都更潜心忘情地监测日全食的全过程。
我们的科技工作者在探索自然奥秘的征途中付出的努力是惊人的。
这次日全食在我国境内的食延时间仅仅一分半钟。
为了这一分半钟,全国二十多个单位四百余名科技人员从去年十月份起就陆续进入了分布在云南各地的十七个观测点,进行从天文光学到天文射电、从日地空间到地球物理的三十多个科研项目的综合观测活动。
为了这一分半钟,仅从昆明到各观测点运送基建材料、观测设备和科技人员,汽车的总行程就达七十余万公里!
为了这一分半钟,仅云南省科协就组织了各种报告会、讲座、电影、幻灯等活动一百九十多场,听看的达二十余万人,还印发了各种宣传材料十五万份。
而这些还不过是几个事例。实际上早在四年前就开始了选点工作。几年来,会商协调,组织人力,确定科研项目,研制专用设备,以至基建运输,全国几十家科研所、学校、工厂,数千人投入了这一工作。以后人们整理分析这次观测到的资料,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预计到今年十月份作初步总结,其间历时四年零七个月。这是一分半钟的多少倍呢?一百六十万倍!
如果把为了这一分半钟花费的全部人力和时间以工作日计,那更不知将是这一分半钟的多少万万倍了。
一辈子看不上一次日全食那是很遗憾的。这对于这次参加观测的科技人员——这些太阳的知音们来说,当然更是如此。人们一定会以为他们这次理所当然地可以一偿夙愿大饱眼福了。其实不然,正是他们几乎全部都不能看到日全食。当人们在欣赏这自然奇景时,他们正全神贯注地监视着仪器,注视着表盘,操纵着器械,记录着数据,在预先确定的各自的岗位上紧张地工作着。就是进行光学观测的科技人员,他们的责任也只能是让照相机的底片去“欣赏”这美景,而他们自己必须目不转睛地注意手上的工作。在这转瞬即逝的关键时刻,任何分心走神都会使几年的努力毁于一旦。为了研究日全食时地球引力场的变化和捕捉至今尚无法解释也未能确认的某些现象,中国科学院北京物理所的科研人员不得不钻到深深的地下,在潮湿阴暗的地洞里进行日全食的观测工作!他们要欣赏日全食,那只有等到半年以后去看上海科影这次拍摄的影片了。
我们的科学观测人员,就是这样,为了观测日全食事先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事后还有艰巨繁重的工作,而在日全食的当时,还必须做出这样一个牺牲:放弃这终身难逢的亲眼目睹日全食的机会。几天来,参加日全食观测的人们最担心的一件事是:日全食那天可不要阴天!因为只要那时有一朵云挡住了太阳,就要使很多人长期的努力,很多观测项目一下子全部告吹!天色决定着人们的脸色。旧俗大年三十是年关,现在这里已经没有人记得年关这回事了。可是这次我们的日全食观测人员们可在苦苦地度着“年关”,这“年关”就是大年初一这一天。老天爷似乎在故意捉弄着人们,那天昆明、潞西和瑞丽等三个主要观测区不是多云,就是阴天,人们急得双脚跳,可是又对老天有什么办法呢!也许是人们的精诚终于感动了上苍,下午四时后,天气逐渐好转,特别是在瑞丽这个最主要的观测区天空终于放晴了。晴朗的天色驱散人们眉间的愁云。当太阳落山,夜色降临时,各观测点纷纷报来“观测成功”的喜讯。成功的喜悦使这些远离家乡忘掉了节日的人们,开始了他们自己的真正的节日。人们欢呼,跳跃,鸣枪放爆竹,举杯相祝,纵情欢笑。这狂欢的盛况,这节日的快乐,是那样的动人,使每一个看到这一场面的人,都不能不感到这不仅是他们的节日,也是大家的节日,不仅是天文学界的节日,也是我们中华民族走向兴旺发达的节日呵!
本报记者 胡石英


返回顶部